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實用2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4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相關的範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實用24篇)

篇1: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倘若現在讓我想想小時侯的事情,恐怕不論是有意義的,還是沒意義的我都會忘得精光。

近來,我看了一本書——魯迅的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講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風雨故園”。

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魯迅童年的事情。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被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爲榮。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後來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家、三味書屋、當鋪”來回跑。在這期中,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爲他想到了他的爺爺、子凌公公(魯迅的長輩,考了一輩子,結果連秀才都沒考上,最後變瘋了)、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就希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爲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瞭解了魯迅的童年,我覺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來更易懂了,因爲我已經初步瞭解了魯迅——這位偉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頭一尾的小引和後記,一共有十二篇。剛開始看這本書是一頁一頁、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地接着看,但後來我發現有幾篇文章太深奧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過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貓鼠》吧,我雖然可以從文中看出魯迅對小動物的關心、愛護,但是我卻看不到更深層的意思——《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表達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嗥叫”、時而“一幅媚態”等特性的憎惡。

還有,《無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從導讀中理解一點意思,主要還是爲了諷刺那些打着“公理”、“正義”旗號的“正人君子”。

在“風雨故園”裏,我真的看到了《父親的病》中所說的那樣“要原配的蟋蟀一對”,還有更離譜的呢,要什麼了生三年黴的豆腐渣熬成灰,什麼三年的陳倉米……唉,那些“名醫”真是想得出什麼說什麼啊!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也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後和平民的愚昧無知。

初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齒脣間都是餘香,細想來才能感受到其中之真諦,之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

《朝花夕拾》原名叫作“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了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在百草園愉快的生活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日子,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的日本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地……”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魯迅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寫出了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仰和敬佩。《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從書中,我還讀出了信念。《紀念劉和珍君》就是一曲讚頌“爲了中國而死的中國青年”的悲壯戰歌,一支激勵仁人志士“更憤然前行”的深沉號角,一篇聲討反動勢力的戰鬥檄文。信念是激勵人們發奮前行的精神動力。當一種信念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爲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信念是一生堅守的東西,一生追求的東西。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必然會是一個茫然的人。

篇2: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魯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他寫的《朝花夕拾》憤怒的揭露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吃人的真面目,對封建統治和封建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狗、貓、鼠》是《朝花夕拾》的首篇,作者通過貓和狗比喻那些掛着“正人君子”頭銜實則行“雞鳴狗盜”之事的人。而隱鼠卻象徵着社會的弱者,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惡勢力急劇增大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裏,強者欺侮弱者是一個封建傳統,作者字字都是真情流露。我彷彿跟着魯迅先生一起體會到了這些封建社會的腐敗、愚昧。一起嚮往《禮記》中所說的“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和睦”。

作者筆下的《二十四孝圖》令我追憶起兒時的感受,但也同時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作者亦是從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親身體會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被逼着背那些四書五經,杜絕西方的先進文化,正是中國受盡欺凌的原因。也同時諷刺了封建教育的死板,此時我似乎踏進了那一座座老式的私塾,搖頭晃腦背起了“人之初,性本善”。

也正是因爲這些封建傳統和封建禮教的壓制,才發生了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範愛農對革命投入一腔熱血,讓我們不禁暗暗對他產生欽佩之情。報館案被搗毀,德清被刺傷。反動政府在鎮壓革命,辛亥革命終究失敗。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封建統治者和封建道德的深刻批判,也體現了作者對革命失敗的萬般無奈。

魯迅先生以筆爲武器,戰鬥了一生。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篇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比較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正是他們的缺陷,使他們離我們是那麼近,我們不用仰視就能夠看到他們的面容;而他們對自身缺陷的戰勝,成就了他們的崇高。

篇4: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自小我所理解教育,告訴我,在所有的我所認爲的我師之中,其中有我父母和實在好處上的老師,他們的話我都在諦聽,他們教導我的是記住某種理論,而是絕非是人,而所要記住的人,是因他做了某事而就應被後人宣傳和銘記。

其寮我公是記住了事而深入瞭解纔會明白人,我爲了解事的後幕而明白了人,爲明白“爲什麼”而去了解了人,而要求深記的往往是事或它所存在的背景,而其它的,例如做事的人,就如同爺爺說的那樣:都是歷史了。

“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指所紀大的時候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在任何一本詞典裏能夠翻閱到的——朝花夕拾的定義。這解釋之中便頗有意味了,老了過之後回想小時候的事,魯迅先生便也實是在這麼做。回想小時候的事,因爲“事”我們想起了“人”因爲有了“人”才構成了“事”又因爲構顧了“事”所以“事”也就有了值得銘記的地方,它或是體現了一種思想,也許傳承了一種時世,但魯迅本人專承了時世給後人,而魯迅的文章便又記錄了一時盛行的腐敗思想,因爲魯迅寫了這些事,我們也隨之而然的記住了他,因爲他是令人欽佩敬仰的。

《父親的病》《藤野先生》等讓人深思的文章,魯迅先生讓我瞭解的是: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只是一羣善戰的精英,或是一窩醫術無敵的醫生,而它需要的是一種信念。雖然很多所謂的國民黨反動派不期望像魯迅這樣的人,從早到晚說個不停,說個不斷,總是採用強暴和和斷令其屈服,爲什麼革命還會成功我個人想原因儘管紙代替了嘴馬,筆墨代替了語言,但是文字卻總是能持續它的力量和魅力。言語爲我們帶給了表達見解的方式,而文字卻帶給了人們記錄歷史的渠道,也因此魯迅先生的童年記憶被我們所明白並認可,壹個偉人便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做了一件小事——寫字,卻讓我們得知了中國的過去,於是我們感激於寫字的人,事和人的關係就這麼確立了,先生寫出了文章先生的文章成就了他。我們沒有可悲的落下其中的一個,都記下了。

篇5: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我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漏出的年少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那些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正同於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中年寫下的回憶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豔,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現實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動物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精彩。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生活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十分無趣。

篇6: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魯迅寫的,寫的是魯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不只是爲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於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着年齡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佈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安閒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而我,已經遠離了童年,走進了少年,天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而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了,還記憶猶新。

我的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回憶,多麼懷念童年的時光啊!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童年,一個惹人懷念的時代!

篇7: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前些日子,我剛讀了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回憶了他小時候的故事。

開篇文章《狗貓鼠》種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裏面的貓指的是暴虐者,鼠知的是遭受壓迫的勞苦大衆,則狗 指的是和貓爭搶壓迫權力的人,這些人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受到了極大的貶斥;《阿長與〈山海經〉》中, 他回憶了長媽媽的樸實,以及對長媽媽深深的懷念;《二十四孝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孝道的殘酷;《五猖會》講述了魯迅先生第一次看描繪的激動心情;《無常》中由對“活無常”剛正的描述,進而反面襯托現實的殘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更加突出了作者對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的厭惡……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我最喜歡《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長媽媽是魯迅小時候家裏請來的女傭人,也帶過魯迅,所以他們感情很深厚。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魯迅先生通過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長媽媽這樣一位勞動婦女深深的敬意。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惡習,這些惡習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讓我們也不由得爲那些人而感到悲哀。

現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陋習還有很多,但我想我們一定要努力改變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篇8: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國慶放假期間,我無聊的沒什麼事情幹,於是,我打算讀一本好書。在國中,學了許多有關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我突然想看看他的作品,於是,便閱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

裏面有一篇散文是我們學過的,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中乏味的讀書生活,在上個學期,老師已經帶着我們深深地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一些段落我還可以背出來,對於這篇課文來說,我已經十分熟悉。

其他的九篇文章都分別敘述了不一樣卻都同樣有意義的事情,我很想把我我每一篇的感想都寫下來,但是還是決定挑出我最深有感觸的那一篇?

阿長是魯迅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這篇散文記述魯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當時善良、樸實的特點,但她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嘮叨着?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當她知道魯迅先生一直很想看山海經的圖畫後,過了十幾天或者一個月,她就把魯迅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買來送給了他,我還記得她當時的那句淳樸的話語:?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句話讓我感動了,這是多麼可愛的保姆啊。我體會得出魯迅魯迅先生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魯迅魯迅先生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從長媽媽身上,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文筆相當之好。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故事寫出了魯迅先生的小時的生活,讓我受益匪淺。

篇9: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是魯迅懷着青少年的往事而作的,既描述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師友的真誠懷念,有真實的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作者所經歷的生活。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的,沒一篇都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徵。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對童年生活描述最詳細的一篇,這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橫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魯迅生活的十分搞笑,能夠說魯迅的童年是快樂的。

《父親的病》能夠看出庸醫害人,和封建社會思想的腐朽。從這篇文章中能夠明白我爲什麼去學醫。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是魯迅思想的轉折點。這篇文章揭露了,國人思想的愚昧。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經過看電影事件,我決定棄醫從文。

《朝花夕拾》透過寫童年和青年時的生活和感受,對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進行了批判。

篇10: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爲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

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而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不少見。 對於社會上游蕩、坑蒙拐騙、我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揭穿醜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感受的很短。你就湊合着用吧。

篇11: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重要作品集,是魯迅的唯一散文集。這部作品集主要講了哪些資料這部作品集爲什麼值得大家一讀下面小編爲大家帶給朝花夕拾主要資料,供大家參考。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本散文集。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最初以《舊事重提》爲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結集時改名爲《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觀念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塾師壽鏡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述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範愛農》。

《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篇12: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魯迅前輩,真的是一個很難得的人。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爲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個性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就應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搞笑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篇1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捧着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會兒,半天沒憋出一句話來。雖說作者是中國現代文壇當之無愧的巨匠,但我總覺得他的文筆太過深沉晦澀。也許是我的覺悟低了些吧,連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圖》。

“百善孝爲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圖》本是一本宣揚儒家“孝”的觀念的兒童傳統讀物。而先生這篇文章就寫在於“反對白話文”的潮流爭鋒相對之時。作者以激奮起筆,貫穿了辛辣的諷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虛僞,表達了他的愛憎之情。

並不是否定的觀點。的確,新中國是需要像他這樣敢說敢做的人才,也的確很渴望一個去打擊封建殘酷的聲音。然而,對於他所言的觀點我卻意見相左。

不得不承認的是,二十四孝的確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話的故事。也有一些極端一味的如“老萊娛親”“郭巨埋兒”。你可以稱之爲荒誕,但它只是僅僅起到警示後人的作用,目的'還是好的。試問難道真的有人去學着文中那般臥在冰上,求着鯉魚的到來?有真的有白髮老爺在故作小兒狀嗎?

古代不受孝道的極爲少見,也算是屈指可數。倒是在如今的社會不孝兒女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長大,成人後卻對父母不屑一顧,冷嘲熱諷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我想現代人也逐漸喪失了這種傳統了吧!

孝並不像所言的那番“難到了幾十幾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熱騰騰的暖茶,看見你把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看見成績單上那喜人的成績。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讓父母舒展眉頭的了。可惜,有人連這一點小事也做不到,讓雙親頭上的白髮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沒有錯,它的最終母的只是希望後人更加孝順,更爲懂事。儒家思想的確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們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發現它優秀的一面。因此原諒二十四孝吧!

篇14: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齊,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的日本的求學索過程,一齊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爲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齊潮起潮落。

篇15:《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哼着一首古老的歌謠,回憶着你扎兩根辮子,跳橡皮筋的時光。

孩子們嘲笑無忌,享受青草的芳香。

那一年,我們往井裏扔石頭。那一年,我們還不明白ABCD爲什麼讓我們十幾歲的兄弟姐妹皺眉頭。

晚上看花是當時和現狀的寫照。魯迅,回首幾十年前的漫漫長路,看到了根下的歲月。

那段時間文言文和白話文的鬥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作爲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魯迅痛恨阻礙白話文的守舊者。正如他所描述的,即使是世界上最毒最黑的詛咒也應該強加給他們。我對魯迅的拒絕不寒而慄,爲了尋找前因後果的根源,去看了他寫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兒童讀物比較粗糙,與歐美的兒童讀物相差甚遠,但不知何故又圖文並茂,有些無知。討厭文言文浪潮的到來,彷彿洪水猛獸,沖掉讀書的樂趣。此刻我不禁爲那些年幼的孩子哀悼。時至今日,教育的發展已經是過去無法比擬的,甚至連國外那種寓教於樂、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也逐漸被接受,連課本上的習題都點綴着五顏六色的漫畫。如果你去圖書館,那感覺就像一個比一百朵花還多的多彩海洋。我來讀讀《荀子》,古韻悠長。不僅會讓封面嚴肅簡單,還會讓內容中晦澀難懂的文字難以適應。想想當時七八歲的孩子,每天一個一個背。他們的心裏會充滿痛苦和憐憫。

七八歲的我,應該是在用拼音讀《西遊記》,模仿插畫中的奇天盛達,暗暗期待那些英雄人物的得意成就;七八歲就應該和同伴在院子裏玩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裏,把學習當成一種未知的小說。

那麼,如果魯迅七八歲的歲月在倒帶,命運之輪該低吟什麼曲子呢?我用心聽着。

在白草花園歡快的孩子們的聲音和三個水池反射着月亮的沉悶的隆隆聲之間,應該是一系列快速的琶音。旋律的起伏讓我想起了記憶中的塵霜,在泛黃的書頁裏看到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徜徉在蟬鳴、黃蜂蹲伏、雲雀翱翔的天堂,與泥牆根部的蟋蟀、何首烏藤、木蓮花依偎在一起。魯迅的童年就像生活在伊甸園裏的天堂裏的寵兒,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中。可惜伊甸園的天堂很容易被打破,孩子們被關在老師做的籠子裏,再也不能每天在田埂上唱童謠了。重重的摔了一跤,想起過去是多麼難過。

我看着時光機器裏的沙漏,聽着一首古老歌謠的呢喃。

突然一首詩湊在一起,於是無聲的歌聲響起:

拿着高腳杯聽着“水調”聲,雖然中午喝醉了,雖然醒着擔心還是沒醒。

送走春天,春天什麼時候回來?在晚鏡裏,很傷風景。

在過去的後期,這個省是空的。

鴛鴦在黃昏後的池邊睡去,花枝在月光下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形象。

厚重的窗簾遮住了燈,風不確定,人剛開始很安靜。

明天的日落應該充滿了小徑。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朝花夕拾》,就像它的別稱一樣,這部名著是魯迅在彌留之際寫的。老了,累了,追憶童年的點點滴滴,心裏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所以我覺得我沒有味道。清晨綻放的花朵會隨着黎明更加嬌嫩。夕陽西下,它們會被採摘,失去剛剛綻放的嬌豔和芳菲。然而,夕陽的照射使它增添了一份魅力。在風的指引下,人們可以想象。就像品嚐一道美味,細細咀嚼。年輕的時候,稚氣的味道留在心裏,慢慢溢出。魯迅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童年並不無聊

。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

篇16:《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回首往事,充滿着酸、甜、苦、辣,這應該就是“朝花夕拾”吧。

當魯迅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他的心中充滿了酸,酸得讓人難受。在《狗·貓·鼠》中,作者記載他曾經養過一隻小隱鼠,可後來死掉了。那隻小隱鼠十分可愛,會舐吃墨汁……我讀到這一部分時,心中不免產生也希望能夠餵養一隻小鼠的慾望,一邊讀一邊想象我現在就擁有一隻小鼠,能夠在我手心裏爬,好像真的感受到手心癢癢的感覺。忽然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從夢中驚醒——“隱鼠是昨天晚上被貓吃去了!”(事實上是被長媽媽踏死的),我不免爲那隻小隱鼠打抱不平,也明白了魯迅仇貓的原因。我想,那時的魯迅的內心必定比我還要激動,必定爲隱鼠的死悲傷,恨不得把所有的貓都從他的世界趕走,臉上卻顯得十分冷靜,目光呆滯,一邊回想隱鼠帶給他的快樂,一邊忍住眼淚,使眼淚倒淌到心裏。

書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我從這篇文章認識到魯迅小時候的活潑、可愛,書中描寫百草園的語句,使人感到甜蜜,同時也很羨慕魯迅。在沒上書塾之前,魯迅每天都能在百草園中體會到很多樂趣:尋找油蛉、蟋蟀、蜈蚣,拔何首烏根,捕鳥雀,堆雪人……這些都是現在的兒童體會不到的,因爲孩子游玩的百草園已經被高樓大廈所佔據,孩子心中的百草園也已經被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功課湮沒了。我想,在如今高科技十分發達的世界裏,再也找不到第二個百草園了,就讓“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永遠埋藏在我們心中,把那夢幻般的甜永存於腦海之中。

但是,魯迅的童年也是苦澀的。魯迅的父親生病時,他們家先請了一位名醫,可這位名醫卻推薦了另外一位醫生來爲父親治病,父親最終因醫治無效去世。事實上,這兩位醫生應該都很清楚魯迅的父親的病是不治之症,爲什麼他們不實話實說呢?還用“蟋蟀一對”、“平地木”這些東西來做藥,爲了勒索錢財不惜草菅人命。在父親臨死之際,魯迅大聲喊:“父親!”時,心中的苦楚恐怕一半是因爲父親的逝去,一半是由於眼看着封建社會人們品質敗壞卻無可奈何的心情。

不過,魯迅的生活有時也是辣的,但並不是那麼強烈。有一年的五猖會,魯迅對此十分盼望,可是父親卻掃了他的興,因爲父親讓他背《鑑略》中的幾段。至今我都不明白他的父親爲什麼要在所有人都興高采烈時提出讓魯迅背書,我爲此憤憤不平,我猜魯迅當時的心情或許也不過如此吧。口中讀着書,心中卻惦記着熱鬧非凡的五猖會,這種感覺就像辣椒,辣卻無法擺脫。

仔細品味《朝花夕拾》,才發現它並不只是一本簡單的回憶錄。

篇17:《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這本書很好,單題目就透露出對時光的惋惜,早上的鮮花待到夕陽西下再去拾起,時光如此匆匆。

《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認爲寫得比其他文章更好一些,首先魯迅告訴大家他家後院有一個小樂園。然後在下面的寫作中用上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也用上了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繼續描述了長媽媽給魯迅講故事和在雪地裏無味但快樂的遊戲,又回憶起閏土的父親捕鳥多,自己捕鳥少,記敘魯迅小時候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展現魯迅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的,我從中摘抄幾段:“翻開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還有“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遠”。以及“掃開一片雪來,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篩網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等等都能看出魯迅兒時的歡樂,更用這些來反襯出魯迅爲何不想到三味書屋去上課,爲下文乏味的生活作下了鋪墊。

接着寫魯迅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學習。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剛剛入三味書屋,看到三味書屋的模樣,又記敘了在三味書屋的幾件事:我問先生問題,都到後院去玩,開喉嚨大聲讀書,百草園反襯了三味書屋極其乏味的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端矛盾,孩子們只能在當時乏味無趣的書塾裏偷偷地去尋找樂趣,就是現在我們老百姓所說的“偷着樂”,魯迅也從該文章中表達了應該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靜悄悄地沒有聲音”。這段足以展示當時社會兒童的生活是多麼乏味,“偷着樂”的兒童不快樂!

今天的學生在我們國家全面發展的教學教育下,能在多姿多彩的學習、生活中快樂成長,再也用不着像作者當時那樣偷偷去尋找樂趣,過乏味無趣的生活。

我們要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我們現在有些學生還不滿足,要父母做這做那的,別的孩子有的,他都要有,還要穿名牌、講時髦,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只注重外表,不注重素質,我們父母的錢賺來多不容易,因此我們要節約,我們比起魯迅那一代人已經很幸福了,何必要如此“貪婪”呢?

同學們啊!珍視我們現在的這種生活吧!

篇18:《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小引》“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軌範,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前天,已將《野草》編定了;這回編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了。”

讀到這段文字時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先生穿着長衫,點燃一支菸,編着文稿,偶爾擺弄一下桌邊的花草,過得充滿“生機”。綠色是希望,折一段的美麗便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

《狗 貓 鼠》,這篇文章讀起來比較燒腦,一定要參考註釋來看,對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人情小背景,都需要有所瞭解。

“所以,目下的辦法,是凡遇到貓們搗亂,至於有人討厭時,我便站出去,在門口大聲叱曰:‘噓!滾!’小小平靜,即回書房,這樣,就長保着禦侮保家的資格。其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常在實做的,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爲這麼一來,就要不被重視,甚至於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先生這段話短小,但容量很大。真真的“殺人不見血,罵人不帶髒字。”

《阿長與》:“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實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人跟人的感情也會發生變化,這變化可能是一個眼神,一次輕撫,一個微笑……

《朝花夕拾》其實已經讀過三四遍了,很多文章在讀書期間都學過,但這一次讀卻明顯感覺到自己更認真,因爲多了一份責任。希望能跟孩子們一起分享我淺薄的見解。先生的文章處於“新文化運動”時期,是文言文和白話文的一個過渡階段,所以在字詞的使用和語法結構方面不是完全跟現在的字詞語法通用的,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要太糾結於字詞和句式,要注重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先生的文章像一杯酒,嘗一口覺得辣,覺得難,覺得澀,但是細細品來,醇香無比,回味無窮,妙不可言……

篇19:《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柯察金的頑強不屈,追求自由亦讓我崇拜;還曾讀過《水滸傳》,魯智深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讓我崇拜。

讀過許多名著,也有過許多感悟,但最令我難忘的卻是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寫過許多名著,這《朝花夕拾》。便是他的一本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性的文章,成書於927年7月日。此書中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文章,但並不是對往事的單純回憶,而是用嫺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散文精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是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作爲被國中課本選用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有它的獨到之處。本篇文章的第二段中的景色描寫:“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頁里長吟,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一段的排比及擬人的修辭用得是極爲巧妙。這一段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更爲百草園增添了一分神祕色彩。

文章的寫三味書屋的部份,似乎是用來批判封建教育的。從作者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然後先生生氣便可看出封建教育對人思想的束縛。不過那時的魯迅先生確實是有些調皮,在上課畫畫兒,不過卻是讓人覺得封建教育的無趣及落後。

篇20:《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比較熟悉的一篇文章。七年級學這篇課文的時候,真的是表現出了百分之百的精神。綠油油的花壇,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金合歡,紫色的桑葚,蟬,黃蜂,帝王,至今記憶猶新。美人蛇的故事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講的野蠻婆婆,說晚上不睡覺的孩子會引來野蠻婆婆吃孩子的手指。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睡不着,很害怕,真是幼稚。

和老師一樣,我也一直嚮往冬天下雪。乍一看,一望無際的白色總是讓我感到幸福。和老師不一樣的是,拍雪人更有趣,因爲現在朋友多了,但是偶爾六七歲的孩子也可以用麪包屑抓鳥。

魯迅到了三池映月,不能亂問,和現在不一樣。當時魯迅的老師博學多才,嚴於律己,總是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好好教書,體現了封建教育對孩子思想的束縛。至於描摹繡像,我小時候做過,但沒有像魯迅那樣堅持描摹一本大書。

都說國中生有三怕,周樹人是其中最怕的。但就我而言,我所擁有的只是對這位偉大老師的尊敬。他總是用最平實的語言寫出最真實的感情。我覺得這就是寫文章的能力。甚至諷刺“一個紳士”的《狗貓鼠》也讓我產生了共鳴。我們應該學會同情弱者,但永遠不要原諒暴君。而《阿長與山海經》裏的指揮官讓我想起了奶奶。小時候,外婆的形象和阿昌幾乎一模一樣。她善良、單純、迷信。她總是不信任我,嘮嘮叨叨,但她爲我付出了很多。她願意到處借我西遊記的圖片。《二十四孝圖》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故事,她把我抱在腿上,打開橘黃色的檯燈。雖然當時不懂,但也知道孝道的重要性。今天回過頭來看《二十四孝圖》,發現有些行爲真的很殘忍,封建孝道不懂得照顧後輩的生死,讓人心寒。

隨着時間的流逝,我的童年漸行漸遠。關閉《朝花夕拾》,心中涌出對童年的無限嚮往。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再也不會浪費曾經發呆的任何一秒。《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00字

篇21:《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哼唱一段舊時歌謠,懷念那扎兩條辮子跳皮筋的時光。

孩童無忌的笑嚷,和着草地上沁人的香。

那一年的我們還衝着井裏扔石子,那一年的我們還不懂爲什麼ABCD讓大自己十幾歲的哥哥姐姐皺了眉頭。

朝花夕拾,就是那時的寫照,現在的情。而魯迅,在數十年前回頭朝漫漫行路一望,我便看到了樹根底下的年華。

在那段時光內,文言文與白話文的鬥爭依然如火如荼,魯迅作爲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對妨礙白話文的守舊人羣痛恨至深,正如他所描述的,哪怕是世間最毒最黑的咒言,也應加諸在他們身上。我顫慄於魯迅的決絕,爲尋求因果的根源,去看了他撰的《二十四孝圖》。書中提到,當時中國的孩童書籍簡陋,遠不能與歐美國家相提並論,卻好歹圖文結合,有些懵懂。可恨文言浪潮的到來,彷彿是一羣洪水猛獸,要把讀書的樂趣洗刷乾淨。我此刻不禁爲那些幼童默哀。時至今日,教育業的發展已非往日所能比擬,甚至是寓教於樂的國外教學方式也已經被逐漸接納,連課本上的習題都有彩色的漫畫點綴其旁。倘若到了圖書館,感覺就似比百花齊放更像繽紛的海洋。再讓我來品讀古韻悠悠的《荀子》,不但會嫌封皮嚴肅簡易,且在內容上大難適應晦澀難懂的文字。思量彼時七、八歲的小兒就要日日人手一本唸誦,辛酸和憐惜就撐滿了心田。

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在翻閱着帶拼音的《西遊記》,模仿着插圖上的齊天大聖,暗暗憧憬那些英雄們得意的戰績;七、八歲的年紀,應該是和同伴在院間戲耍,或者偷偷跑到大自然的天地間奔跑,把學習當成新奇的未知物。

那麼,魯迅七、八歲的年華,若是倒帶回去,命運的轉輪又該沙沙吟出什麼調子的歌謠呢?我凝神諦聽。

恰應是百草園內歡快的童聲與三味書屋沉悶的轟響快速連串的琶音吧。起伏的旋律又勾起了我回憶裏的塵霜,我在泛黃的紙頁中覷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意境。徘徊在蟬鳴長吟,黃蜂微伏,雲雀直竄雲霄的樂園中,與蟋蟀的琴聲、何首烏藤、木蓮偎在泥牆根一帶。魯迅的童年如同生活在伊甸園的天之寵子,沉浸在歡樂的玩鬧之中。可惜,伊甸的樂土輕易地被打破,學童們鎖在先生們製成的囚籠中,再也無法日日哼唱田埂上的童謠。沉重的墜落,憶昔何其心悵。

我看着時光機裏的沙漏,聽一曲舊時歌謠的呢喃。

忽而一起一首詩,於是默吟: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

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

明日落紅應滿徑。

篇22:《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文中的大致內容是:魯迅家後院有一個很大的院,叫百草園,那裏面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和紫紅的桑椹。還有許多小昆蟲,例如胖胖的黃蜂,輕捷的雲雀,還有在唱歌的蟋蟀??這裏就是他的樂園。那還有一個關於美女蛇的傳說,一看到這“美女蛇”讓我又害怕又忍不住想去看看到底是什麼傳說。懷着這種複雜的心情讀完這個傳說,還好是個比較完美的結局。他寫的景物栩栩如生,讀着讀着,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爲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這不禁是我想起我的習作來,每次都那麼枯燥,讀起來索然無味。

哎,開來我真得多讀一些名著,好好學學作家們的文筆。最終,魯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書屋”裏去讀書,結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過起了無趣的讀書生活。先生對他們很嚴厲,有一次魯迅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結果,先生很不高興地說:“不知道!”有時候還要他們罰跪,跪完後再叫他們讀書。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的私塾這麼嚴厲,動不動就會被罰,而現在就不同了,現在我們讀書的條件多好呀,不但學校的學習條件非常好,而且還有下課的活動時間。

寒假期間被迫讀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爲什麼要說“被迫”呢,因爲我一直認爲我的思想和魯迅或許大有不同。曾經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認爲魯迅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爲大家的,而我這種深信墨家“非攻,兼愛”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思想撞擊。可是纔讀了一篇,就發現,原來魯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沒有什麼關係,讀朝花夕拾還真是讀對了。才翻開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說長其實都沒短篇小說長,說短它也有個幾千字,再看看題目《狗·貓·鼠》,從題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話:“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

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爲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牌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爲止,還是一味的佩服讚歎它們”這段話很像震撼過我的另一句話“原來人都是打着正義的旗號去殺人的”,至此我感覺魯迅的想法或許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興趣的把剛剛渾渾噩噩瞎看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確實感觸到魯迅厭惡那些打着旗號的人,厭惡沒有。

篇23:《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好的小說,是魯迅先生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因此還有另外一個書名——《舊事重提》,一共十篇小短文。魯迅先生生平寫過許多本書,可是我卻覺得只有《朝花夕拾》這本小說最好,也許是因爲更貼近生活吧。我是很羨慕魯迅先生小時候的生活的,儘管生活有些艱苦,卻有着一些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比我們這些所謂在城市裏吃香的喝辣的小孩好過百倍有餘。至少我是這麼覺得的。

《朝花夕拾》中,我只喜歡的一篇文章是《阿長與<山海經>》,覺得保姆阿長是個真真正正的好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像這樣善良又樸實的人真的很少了,並且魯迅先生也用了很多筆墨來描寫這位長媽媽,字句之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讓人對這位長媽媽十分有好感。長媽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很是愚昧迷信,但她身上保存着最樸實善良的愛,這是現代人,城市人沒有,也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令人永生難忘。也只有那些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纔會擁有這些,這是我最羨慕的一點,我羨慕魯迅先生曾經和這位長媽媽相處過。現代社會中,已然忘記了這些,我想,也永遠無法記起並擁有這些了吧。這是我們現代人最大的不幸。

關於《二十四孝圖》我也有很多話語要講述,讀完後總覺得有些什麼涌了上來,是悲哀。

《二十四孝圖》中講了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本身,“孝”是傳統美德,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可是這本書中卻把“孝”變得封建,變得不可理喻,變成了一種壞習,讓小時候的魯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壞記憶和感覺,這是完全不可取的。封建孝道充滿了虛僞和殘酷,在磨滅人之本性的時候,在揭示舊中國兒童的悲慘處境之後,我們是否也該反思?

“孝”本身並沒有任何錯誤,多好的一件事,卻讓人承受了多麼巨大的痛苦,這不得不讓人反思,中國古代到底有多腐敗?古代人類到底有多腐敗?更讓人氣憤的是,在現代,更有甚者,完全不尊重父母,不守孝道,不做孝子,甚至毆打父母,敗壞現代美德。

守孝道,做孝子,封建,虛僞;不守孝道,不做孝子,敗壞美德,更是於理不公。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我相信總有最好的做法,也總有好人。魯迅先生寫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包含了一種感情,讀完之後我都會沉思一會兒,想想其中蘊含的一些道理。這些道理也許不是多麼驚天動地,但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就像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一般,雖然只是一些回憶慢慢拼湊起來,情節並沒有多麼跌宕曲折,但那些人物卻栩栩如生,會永遠流芳百世,令世人回味無窮。

篇24:《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一本好書,宛如一潭不知底的深水,每當將心沉浸其中,都會看到別樣的風景;一本好書,彷彿一座凌絕頂的高峯,永遠讓尋覓的眼睛仰之彌高。初遇這部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時候,我就感到它就是心中的那本“好書”。

我認爲這本集子裏收錄的兩篇文章的主角範愛農和衍太太是很有意思的。前者在魯迅先生心目中的形象是由小變大的:從徐錫麟被殺後那種鈍滯的聲音:“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讓“我”覺得這個“眼球白多黑少”的範愛農“簡直不是人”,到重逢時瞭解到他厭惡我的原委乃至冰釋前嫌坐下同酌,再至兩人同去看光復的紹興,各自謀職漸漸相熟起來,又感受到他也是個極關心國家命運、主張正義的血性漢子,對他平添許多敬仰之情。

這樣一個有骨氣而不甘的聲音被埋沒在衆多的麻木不仁中固然是封建的社會和時代所造成的悲劇,但他的死把他的一生推向高潮。可以說範愛農這個人物出場時是被完全否定的,之後由文字一縷一縷牽出他諸多的好來,到最後合成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是範愛農自己把別人對他持懷疑的問號慢慢拉直成感嘆號的。反觀衍太太,她會慫恿孩子們吃冰而不加阻攔;孩子們跌痛了也願意到她那兒去,因爲她“立刻給你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對於她的好,甚至是她給年幼的魯迅看不健康的畫都不能抹煞。但後來事情起了變化,她先是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後又放出留言逼得魯迅離開了紹興,她的形象也就越縮越小。

再有那個長媽媽,她那”切切察察“的細說,她那”大”字狀的睡姿,她那煩瑣的禮節尤其是過春節對“我”的折磨,她那“長毛”故事的神異,她那踩死“我”心愛的隱鼠的期瞞,她那令“我”“全身都震悚起來”的“山哼經”……從一開始對她的憎惡到最後認定她確有“偉大的神力”,一個平凡而樸素,粗糙但熱情,大大咧咧又謹小慎微的長媽媽就站在你面前了。

感謝《朝花夕拾》,因爲它激勵我們去擷取生命的智慧,擷取生命的博愛,擷取生命的勇氣,去與怯懦、苟且、平庸作別。雖然我們的平庸之氣,仍不能一化而散,但也能少了幾分“俗氣”而去盡力成就有氣度、有張力、有韌性的人生。

我願意一直地閱讀它,因爲這是一本值得終生讀下去的書籍。細細地品味文字,靜靜地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