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關於學習荷蘭綠心等國際先進經驗的報告

觀看學習記錄片《農村的遠見》情況的報告

關於學習荷蘭綠心等國際先進經驗的報告

按照書記要求,我局認真組織觀看紀錄片《農村的遠見》,重點圍繞“荷蘭綠心”開展學習討論,凝聚了全局打好治水興水攻堅戰的共識和力量,堅定了推進我縣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的信心和決心。現將學習討論情況,作簡要報告如下。

一、主要體會

“荷蘭綠心”以自然條件爲基礎,堅持規劃引領,保持發展的自然性、長期性、可持續性,一以貫之,久久爲功,成爲緊鄰荷蘭大城市的宜居生活空間和最發達的溫室園藝公園。其規劃引領發展的思路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學習借鑑。

(一)嚴格管控,永續發展。堅持永續發展理念,將保護“綠心”納入荷蘭國策和國土規劃原則,由中央政府規劃建設,對“綠心”的自然、農業、生態景觀進行永久保存、管護和強化。綠心發展理念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5次國家空間規劃中均得以傳承延續,使“綠心”生態結構、自然景觀得到永續保護髮展。比如:爲避免影響鳥類繁殖,嚴格制定農場割草空窗期。

(二)尊重自然,相融相生。秉持“爲未來做準備”的規劃設計理念,堅持尊重自然、簡單樸素的規劃設計原則,拒絕過度設計和過多人工痕跡。在景觀設計上尤爲謹慎,設立國家景觀設計師,統籌景觀建設品質,注重生態、功能、美學兼蓄。比如:組建水利專家、河川專家、都市規劃師、生態學家組成的專家團隊,實施還地於河工程(三角洲計劃),拒絕硬質化介入,將堤防與河灘及周邊環境自然接駁,呈現出自然與人文相融相生的生態景觀。

(三)政府主導,共建共享。“荷蘭綠心”的發展歷史,建立在政府規劃主導、社會多元參與的基礎上,尊重、兼顧各方利益,爭取公衆認同,激勵公衆參與,支持各類自然保護協會運轉,促進了“綠心”的有序保護和發展,提高了周邊環境生態品質。比如:民間自然保護協會與社區鏈接,致力於維護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定期組織志工活動,實施“新森林計劃”,把“森林種回來”,在新設保護區種植了7萬餘棵樹。

二、對標短板

我縣“五河一江”匯聚,有着鮮明的地域特色、生態本底和資源稟賦,但對標“荷蘭綠心”,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一)生態本底守護不嚴。貫徹實施《水法》還不力,涉水行政執法監管還不嚴,非法佔用及違建問題仍然突出,比如:安西鎮月花社區集中安置小區規劃建設在蓄滯洪區內。河湖亂象還沒有徹底根除,仍然存在河渠垃圾漂浮、河岸垃圾堆積、非法盜採砂石、亂堆亂棄廢物、非法圍墾等現象。重點污染源排污治理還沒有全面完成,污水處理設施亟需提標改造,尤其是全縣10座1000噸以上污水處理廠中,6座爲一級A標、4座爲一級B標,離《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二)生態理念落實不夠。對自然和城市肌理的尊重融合不夠,過度設計水生態和水景觀,人工痕跡比較重,還存在重建輕管的問題,比如:城區內大多數溝渠被硬質掩蓋,加重“藏污納垢”,導致城市內澇,削減城市水韻。水生態特質不鮮明,缺乏全域旅遊思維和審美情趣,“五河一江”大多呈原始灘塗狀態,全縣136公里堤防達標比例僅48%。水利工程大多侷限於主體功能,採用“三面光”,導致生態與生產、生活嚴重隔離,影響城市風貌和品質提升,比如:南河堤防、鄧公大堤。

(三)生態資源利用不足。我縣水資源充沛,水資源總量1.35億立方米,過境水量60.77億立方米,但時空分佈不均且調洪蓄水設施不足,70%的徑流集中在汛期以洪水形式流失,很難利用且常常造成水患。比如:2018年,全縣實際用水總量達2.6億立方米,接近2020年的水資源目標值2.94億立方米;當前我縣供水設計規模僅9萬噸/天,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親水、賞水景觀節點還不多,羣衆臨水賞水親水獲得感和幸福感還不強。

三、工作思路

結合我縣實際,借鑑“荷蘭綠心”規劃發展經驗,按照推進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要求,提出工作思路如下。

(一)聚焦水質改善,持之以恆抓重拳治水。堅定以改善水質爲根本目標,以貫徹實施《水法》爲基本底線,以河長製爲主要抓手,全面依法行政,高標準精細管理,加快實施重點流域污染治理、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與提標、城市水生態提升、老舊院落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清河行動及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任務,紮實開展“新津最美大家創、公園城市人人建”宣傳活動,深入推進重拳治水措施落地落實。2019年,完成機構改革部署,全面理順職能職責,形成分工明確、層層落實、齊抓共管的重拳治水工作新格局;完成6座鎮鄉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紅巖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及新津工業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建設污水管網30公里;完成5個老舊院落改造工程,5段黑臭水體綜合治理、4個鎮鄉污水末端收集工程;完成清河“六清六無”和亂採亂佔亂堆亂建治理任務,開展“最美河湖”、“最美護河人”評選活動;縣城區、鎮鄉污水處理率分別達90.3%、75%,南河水質向III類、楊柳河水質向IV類目標奮鬥。

(二)堅持生態優先,師法自然抓規劃建設。圍繞“一心三城五鎮”城市格局,落實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按照“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原則,高標準完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涉水規劃設計,加快推進新津灣片區、7條主題景觀道、津津綠道、城市公園等城市景觀風貌提升項目,有序選擇農村主要河渠開展生態治理示範段建設,做到涉水工程建設一個就呈現一處景觀,努力打造一批水生態景觀節點和“公園水城”水文旅品牌,全面彰顯人與山水、田園和諧共生的公園城市大美形態。2019年,完成紅石涵養溼地、楊柳湖水環境綜合治理、西河左岸生態堤防加固等工程,啓動羊馬河二期、白鶴灘提升等工程;選取縣城區石頭河段、林碾溝段、天府農博園張牛河段等3段河渠,作爲水生態治理首批示範河段,師法自然、因地制宜,全面保護自然生態,維護景觀多樣性。

(三)樹牢紅線意識,一以貫之抓保護利用。建立健全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評價預警體系,嚴格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用途管制、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加快依法劃定河湖管理保護範圍工作,進一步優化濱江公園城水空間管控;持續推進全省節水型社會重點縣建設,加快實施天府水鄉、長秋山-牧馬山等重點鎮鄉的農水改造及高效節水工程;大力實施自來水廠增容擴建、應急備用水源建設、管網改造、戶表工程,加快推進海綿城市示範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強化泗江堰、順江堰、東關廟引水工程建設與管理,基本保障全縣生產、生活、生態用水需求。2019年,完成海天水務2.5萬噸/日增容擴建、主城區4條街道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啓動花源水廠5萬噸/日增容擴建工程,全縣供水能力達15萬噸/日;全縣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5萬畝,縣城區再生水利用率達20%,全縣生態流量補水不少於1500萬立方米;以工青婦協同、黨建創建、志願者活動爲主要載體,推動提升羣衆愛水、護水、節水意識和參與熱情,基本形成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