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考察材料

赴漁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單位考察報告

赴武漢東西湖區、漢川市、潛江市漁業參觀、考察報告

赴漁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單位考察報告

 

 

爲了學習借鑑外地漁業發展的先進經驗,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打造我場新的漁業經濟增長點,謀劃漁業發展新格局,4月25日至26日,我場組織生產科、各分場負責人、部分科技示範戶和養殖大戶參加的考察團一行10人,由一名總支委員帶隊,赴武漢、漢川、潛江,分別對武漢市東西湖魚水情水產發展有限公司、走馬嶺漁業大隊、漢川裏潭硯海家庭農場、潛江蝦寶農業科技基地、蝦皇小龍蝦養殖合作社張家窯基地漁業養殖與管理、名優良種與品牌漁業等先進典型和現場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考察期間,與當地從事水產養殖、科研、貿易的企業負責人、技術人員、農漁民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全面學習了他們在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培植主導產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培植、漁業管理等方面的先進典型和寶貴經驗。此次考察,選點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組織安排緊湊,考察內容豐富,參加考察人員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深受啓發,收穫很大,考察達到了預期目的。

一、三市區考察點發展的基本情況

通過實地一看,確實使每位成員震動很大。總結起來,他們的發展思路寬,規模大、標準高、技術精、效益好,品牌意識強。翹嘴鮊,黃顙魚、小龍蝦等名特優水產品在上述三地已達較大規模,已建成繁苗、育種、養成、餐飲、加工、銷售一條龍生產體系。主要特點一是漁業結構調整力度大,二是養殖模式不斷創新,三是漁業產業化經營程度高,四是漁業科技支撐作用突出。

東西湖區魚水情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水產基地位於東山羣力村,東吳大道旁,公司由老總李允個人投資500萬元興建,集名優水產苗種引進實驗、繁育,商品魚養殖銷售、觀光休閒於一體,公司基地佔地200餘畝,建成室內育苗車間1000餘平方米,池塘微循環養殖水槽13組,年人工繁育雜交黃顙、江團(長吻鮠、又稱長江回魚)大鱗䰾(淡水銀鱈)、大口黑鱸等名優新水產苗種2億餘尾,商品加州鱸魚等中高檔水產品30萬斤以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走馬嶺漁業大隊養殖戶陳老闆養殖水面30畝,2017年養殖翹嘴鮊,投放魚苗35000尾,規格每尾0.15公斤。以調水爲主,幾乎不用藥,投喂飼料27萬元,產值48萬元。【參觀時,正有漁戶在出售翹嘴鮊】

漢川裏潭硯海家庭農場2015年4月註冊成立,位於竹林村彭湖垸,以稻田養蝦、蟹爲主,先後投入資金200多萬元,流轉740畝湖田,有稻田綜合種養模式魚池6口、700畝,投放蝦苗2000多公斤、蟹苗3000多公斤,當年收稻穀32萬公斤、產蝦5萬公斤、產蟹1.8萬公斤,總產值400萬元以上,去年產值達千萬元。

2016年11月,潛江蝦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組建了專業團隊,主要進行小龍蝦遺傳育種、小龍蝦微生態重建與修復、小龍蝦繁養一體化和小龍蝦疾病防控四大系統工程試驗,堅持走綠色生態之路。“一定要將病原微生物的濃度控制在閾值以內。水草對淨化水質有極好的效果,我們要及時補充有益菌,分解小龍蝦糞便,爲水草和藻類提供肥料,水草和藻類生長旺盛,浮游動物就多了,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能爲小龍蝦提供豐富的營養。”公司老總如是對考察組成員介紹道。

2013年,蝦寶老總陳龍承包500畝水田,472畝種植藕帶,28畝專門研究小龍蝦生長環境、育種等。爲了觀察小龍蝦生活習性,有時候他一動不動趴在蝦池邊觀察,一待就是一整天。陳龍說,這樣才能不影響到小龍蝦的活動,獲得更加準確的資料。多年蟄伏,一朝蝶變。2014年,陳龍培育出抗體強、存活率高的麻殼蝦,同時獲得了高產,28畝麻殼蝦賣了57萬元。2015年8月,嚐到甜頭的陳龍將蝦池擴增到813畝,500畝養蝦,313畝種植水草研究微生態體系,取得突破性進展。基地毛收入爲500多萬元.爲了進一步加快發展,去年11月,蝦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還新增2400畝蝦田,將蝦稻共作與小龍蝦精養相結合,預計今年毛收入可突破2000萬元。

二、漁業發展的主要經驗及對我們的啓示

一是抓規模化開發,培植支柱產業。2001年,潛江小龍蝦在水稻田裏養殖並獲得成功,被專家稱爲“蝦稻連作”種養模式。但在實踐中,此模式一畝田只能收一季蝦,效益較低。後來,經過三年實踐,又摸索出了“蝦稻共作”模式,一季稻穀、兩季蝦。綠色生態的蝦稻產業也成爲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之一。2017年蝦稻共作面積達到65萬畝,建成13個萬畝和60個千畝集中連片標準化生態種養基地,綜合產值達到230億元,全市龍蝦總產量達10.3萬噸。形成了強村富民的主導項目和支柱產業。蝦稻產業的高效益離不開多年的技術攻關和科學高效管理。十幾年來,不斷完善“蝦稻共作”這一新型種養模式,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稻研究所、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建立兩個院士工作站和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對蝦稻共作進行科技攻關。同時,不斷健全蝦稻產業鏈標準體系,制定和發佈了14項產業標準。

二是抓產業化經營,靠龍頭帶動發展。如潛江蝦皇等公司就是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農戶利用水面進行養殖,並與企業簽訂訂單合同,由企業統一供應苗種、生產標準、技術服務、收購產品,漁民養殖水域成爲企業基地,既穩定了漁業生產,又爲企業加工銷售提供了大批量的原料。經驗證明:產業化經營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先進經營方式,是現代漁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由之路。漁業實施產業化,將基地、加工、市場體系三個環節連接起來是關鍵。龍頭企業能延長、拉緊產業鏈條,政府要從政策、資金、技術、服務上重點扶持龍頭企業,靠企業打造品牌,靠企業與農戶、基地聯合,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較爲穩固的利益共同體,實現雙贏,共同發展。

三是抓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應。品牌是無形資產,是城鄉居民由被動式消費轉向選擇性消費的重要標誌。我們發展品牌漁業,就是要用現代工業理念來謀劃漁業發展,實行標準化生產,精細化管理,提高漁業產品的知名度、內在品質和核心競爭力。只有品牌,才能爭奪市場霸主,實現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和更高的經濟效益。

水產養殖需要科技扶持,漁民在加工、銷售環節上需要引導和服務,政府機構和服務組織要以市場導向引導漁民生產,還要搞好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加工、市場、信息服務,做到漁民和企業能夠養得好、賣得快、效益高、增收多。

四、下步打算

因地制宜地學習好經驗,做好結合的文章,明確主攻方向,理清工作思路,立足自身實際,創新理念,創新機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不斷加快漁業發展步伐。

一是實現生產設施標準化、養殖技術現代化、營銷品牌化的格局。深入實施標準化生態魚塘整理工程,積極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推廣池塘微孔增氧設施及增氧機、自動投餌機等機械,完善水產良種繁育體系,打造名優淡水魚生產和良種繁育示範區,形成區域特色產業,提高漁業產值和效益。

二是根據我場資源條件特點,培育主導品種,發展優勢特色漁業,着重提升質量,打造名牌產品。充分利用山好水好生態好的優勢和“野豬湖”品牌的知名度優勢,積極打造孝南漁業品牌,實現漁業品種優質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產業特色化、產品品牌化。

三是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大力推廣應用健康、生態養殖模式,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規範化管理,以省水產良種試驗站減量用藥計劃在我場實施爲契機,新建1處水產品質量檢測和疫病檢測實驗室,加強養殖環節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開展漁業水域環境、養殖投入品和水產品藥殘日常檢測;開展漁業病害測報和重大病害防控;逐步推行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質量追溯制度,有效提升我區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漁業參觀、考察組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