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17W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精品多篇)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一

自從觀看了《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影片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雷鋒的電影、雷鋒的事蹟,我們從小知道的就不少。但喬安山呢?作爲與雷鋒同一班的戰友,曾多次受到雷鋒的熱心幫助。班長,這一個詞在他的心目之中是如此的神聖。然而,班長卻意外的死在自己車旁,他的心情是何等的煎熬、何等的難受。

雷鋒離去了,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傷悲、惋惜,帶給喬安山的卻是一輩子沉重的包袱。誰都記住了雷鋒,他用短短22年的生命向全世界人民樹立了一道道德指標、樹起了一座代精神的豐碑,人們都惦記着他、崇拜着他。可那個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喬安山呢?他卻是用一輩子延續雷鋒的精神,用他的一生來向世人詮釋何謂雷鋒精神,向世人宣告雷鋒離開了我們,但雷鋒精神卻永遠與我們同在。

他作爲一名公交司機爲難產的婦女改變路線,面對衆人的讚揚時,他只是哽咽地說了一句:“如果班長還在,他會比我做得更好!”多麼淳樸的人啊,那一刻我眼睛溼潤了。

別說助人爲樂,更別說捨己爲人,有些人甚至連嚴於律己都做不到。在片中,喬安山的兒子也不斷勸說父親:雷鋒精神已經不適用了,在現代的社會已經沒人做好人了,要做就要做精明人。在他們的車子在野外陷入泥潭後,面對着經過的人的一次次拒絕,我們可以看出喬安山對一直堅信的助人爲樂的雷鋒精神是否還存在有了那麼一點遲疑。可是,當那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在清晨的陽光中出現後,他與我們一起堅信着雷鋒精神會永垂不朽!

雷鋒離開了,但他的精神一直與我們同在。無論在什麼樣的年代,它都會帶給我們新的詮釋,但助人爲樂的精神是始終不變的,也正是我們這個物質性社會所迫切需要的,更是我們代表先進文化的中國共產黨所需要的。

的確,有些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卻還活着。雷鋒他一直活着,活在我們心中,活在我們身邊,因爲我們身邊有無數像喬安山那樣的活雷鋒,告訴着我們:這個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二

離開雷鋒的日子,許多人被金錢矇蔽了雙眼而逐漸淡忘了雷鋒精神。這就是我看了這部影片的感受。

離開了雷鋒,喬安山今後伯伯爲了彌補自己的過錯,堅持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但那時,有許多人卻認爲金錢最重要,雷鋒精神不重要。在影片中,喬安山伯伯就遇到了一回。

那一次,一位老爺爺被一輛黑色轎車撞傷,撞傷爺爺的那位司機爲了不補償醫療費,逃了。過了一會兒,又來了一輛黑色轎車,他本想幫老爺爺,可一聽撞傷他的也是黑色轎車,怕老爺爺污陷他,就以追車的理由,跑了。只有喬安山伯伯,不由分說立刻把老爺爺送到了醫院。原本做了件好事,可老爺爺的家屬卻說是喬伯伯撞了老爺爺,讓喬伯伯付所有醫療費,使喬伯伯受了很多苦。

看到這兒,我深有感觸。不就爲了點醫療費嗎?用得着污陷一個好人嗎?俗話說:“好人有好報。”可喬伯伯學習雷鋒做好事,怎樣就得不到好的回報呢?

此刻,社會上很多人,都把金錢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完全不顧雷鋒精神,這但是好阿!所以,我們要好好好發揚雷鋒精神,成爲祖國的接班人!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三

電影中的喬安山救下老大爺的這段情節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近幾年媒體上所報道的衆多類似事件,如:彭宇事件,小悅悅事件。可能我們會說救人於危難之中本來就是人之常情,但是發展到了現在,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不是伸出援救之手,而是考慮是否會被訛詐?代替他們的不再是助人的熱忱之心,而是是否會惹上麻煩的擔憂之心。試想,是什麼使這一切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病人家屬的這種行爲,不僅僅是對自己良心的背叛,不僅僅給好心人以巨大的傷害,更爲嚴重的是它會妨礙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會導致社會道德的缺失。從而"小悅悅"就成了這一病態社會的犧牲品。

這樣的事件可能令我們唏噓不已,但有也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在我們的社會上也有很多令人感動的好人好事:如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中的那些志願者們,還有我們身邊的小志願者們,雖然我們做不了多大的事情,但同樣可以幫助別人脫離困境。但丁說過: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道德力量來引領我們的時代精神,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容忍傳統美德與民衆漸行漸遠。

做善事並不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只要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舉手之勞就可以解決別人的一些困難,朋友們,不要害怕做好事,對於這個社會我們還是應該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四

近一段時間,“扶?”還是“不扶?”的問題在網絡上引起廣泛熱議,起因是“南京彭宇案”和天津的“天津許雲鶴案”——先是南京的年輕人彭宇出於好心,扶起一位倒在地上的老人並送去醫院,卻遭到老人及家人的起訴,被判一次性給付原告人民四萬餘元;後是天津出租車司機許雲鶴案出於愛心,攙扶起一位橫跨馬路中心護欄而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被判處賠償10.86萬元……

“如果你今後路遇摔倒在地的老人,是‘扶’還是‘不扶’呢?”參與網上投票的1883人中,44%的網友表示今後不會攙扶老人,38%的網友選擇了‘不好說’,表示‘肯定會扶’的只有339人人,佔比僅僅爲18%!筆者也對自己做起拷問:如果是我遇到摔倒在地的老人,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儘自己的力量,無私地伸出善良、熱情的雙手呢?

看了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我找到了答案。

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上演了主人公喬安山與南京的彭宇、天津的許雲鶴相類似的境遇:1988年的一個冬天,開車從瀋陽返回鐵嶺,途徑輝山,遇到一位被車撞倒在地的老人。當時前邊的汽車全都繞開老人而行,喬安山見到後,出於好心,立刻把他送到了醫院並墊付了住院押金。之後老人的兒女找到了喬安山,指責他是肇事者,奪去了他的駕駛執照,要他賠償所有的損失,醫療費誤工費,加在一起一共四萬元。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位老人面對這種情形,也不置可否。做好事的喬安山因此惹上了麻煩。

但這個麻煩,沒有讓喬安山改變自己的做事原則。從1988年以後的幾十年時間裏,喬安山還是喬安山,喬安山仍然默默地爲羣衆做着好事,並教育兒子堅持學雷鋒:喬安山的兒子在路上見到別人丟失的東西,喬安山就讓兒子在風雪中站在路邊等着失主回來找。雖然做好事迎來的不都是感激的淚光,做好事換來的也不都是象徵着榮譽的鮮花,喬安山幾十年來堅持做好事,時常換來不解甚至是經濟損失。然而面對林林總總的非議、矛盾、波折與坎坷,他總能表現出超乎尋常的寬容與忍讓。是什麼能讓喬安山這個一個幾十年不爲人知的很普通的人,胸中有丘壑,容易下許許多多的不公正待遇,一直堅持着善良和正義,堅守着他高尚的人生準則,弘揚捨己爲人的共產主義美德呢?是他的戰友雷鋒!是雷鋒以22歲短暫的生命閃現的光華!是雷鋒精神展示給社會的強大生命力!

雷鋒在喬安山的心中,已經深深的紮下了根,雷鋒的操守,在喬安山的思想意識深處,那就是做人應該堅持的原則。也正是如此,喬安山遇到事情,他總要捫心自問:如果是雷鋒,會怎麼做呢?心中有了雷鋒這把正義的尺子,喬安山就有了膽量,就有了氣度,就有了堅韌與執着——他做到了對待同志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象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

時光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面對社會上潛滋暗長的拜金主義現象,喬安山深刻意識到,社會需要雷鋒!於是他結束了33年平靜的隱居生活,開始到大江南北巡講,他以雷鋒親密戰友的身份,講述雷鋒故事,傳播雷鋒精神。喬安山成了雷鋒精神的職業傳火人。2005年8月13日2時至8月14日8時,撫順轄區內的渾河、社河、東洲河、紅河、太子河等主要流域驟然發生洪水,進而泥石流和滑坡等災害相繼而來,撫順清原學雷鋒基地1044名軍訓學生被洪水圍困,除了一千多個生機蓬勃的生命,還有作爲輔導員喬安山。在這場抗洪搶險的生死較量中,喬安山看到了無數雷鋒的影子,影片上映的真實故事着實感人!

在幾代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倡導下,在喬安山身體力行的傳播下,雷鋒已成爲善良、堅韌、無私、高尚、偉大等褒義的代名詞,雷鋒的名字,在空間上已經跨越了國界,爲五大洲的人們讚頌傳揚;在時間上跨過了世紀,並將永遠流傳下去。

儘管,隨着社會的發展,公民的意識形態中除了那一份善良和純樸之外,增加了醫學、法律的內容,人們在決定做一件好事之前,思維中除了“良心”,還習慣於考慮到“責任”,但是,只要你是出於愛心,沒有私心,就會得到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就可以積極地去做!

不是嗎?網上關於“扶”與“不扶”的熱議和明顯偏頗的“結論”,2011年3月5日,華南師範大學理論部談方教授發起成立了“攙扶老人風險基金”的主張,要給做好事而受損失的人以物質補償與精神鼓勵!

無獨有偶,中央電視臺2011年“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也是依託網絡評出的結果,而對高樓上墜落下來的孩子,那位忘掉個人安危伸出雙臂的青年婦女榜上有名!“最美大媽”薛明秀、“最美女孩”餘書華、“最美媽媽”吳菊萍、“撐傘仙女”……無數平民英雄的義舉得到主流媒體的弘揚,扶危濟困、助人爲樂的傳統美德仍是社會主流,基本的價值觀和善惡判斷標準一直存在,我們的社會充滿着陽光和正氣!

生活在這個充滿陽光和正氣的時代,作爲基層央行職工,更應該積極去追求崇高!要從我做起,樹立崇高的理想,堅持正確的世界觀,摒棄狹隘的觀念。要敞亮,要敢於擔當,要做一個對家庭、對單位、對社會有用的人。要積極把自己的理付諸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時期,經濟建設是當前乃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人民銀行的金融宏觀調控任務十分繁重。而恰恰在這時,縣支行員工隊伍老化,相當一部分職工因爲年齡偏大,難以跟上現代工作節奏,難以及時完成本職工作。在人手少、工作項目繁多、工作任務繁重的現實情況下,很多很多工作,如果你接手做下去,就會越做越多,相反,如果不接手做,而是躲過去,自己就會輕閒一些。那麼我們是遇到矛盾繞着走呢?還是不計個人得失,不分份內份外,不怕費力不討好,知難而上呢?喬安山以他的始終不渝,秉承崇高,追求不懈的精神告訴我們,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在困難時期敢於站出來,別怕非議,別患得患失;要象喬安山那樣,牢記雷鋒,要甘於奉獻。牢牢地記住雷鋒,就如同守望一片燦爛的陽光;甘於奉獻,就是在弘揚正氣,傳承美德。

這篇讀後感結構不大合理,但比之我國小二年級時候尷尬,總算寫出來了呀。當然,能寫出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雷鋒這個六十年代國家的領導人樹立楷模及其他的助人爲樂思想,我從心裏接受了。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五

今天下午的實踐課上,我們看了一本電影——《 離開雷鋒的日子》。

這本電影主要講述了:雷鋒的戰友喬安山在一次倒車時,撞倒了電線杆,電線杆正好砸中了雷鋒的太陽穴,意外發生了……喬安山很自責,決定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

有一次,一位老人被車撞了,肇事車逃跑了。喬安山看見了,把受傷的老人送到了醫院。老人的兒女不想承擔醫藥費,把責任推給了喬安山,誣陷喬安山是肇事司機,喬安山不是肇事者,是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

還有一次,喬安山和兒子在野外開車,有兩個車輪陷進了泥坑,這樣持續了一晚上,一羣中學生來幫忙,把汽車推出了泥坑。喬安山明白了:世界上還是好人多,“雷鋒”還活着。

前一段時間,報紙上在討論:看到有人跌倒了,要不要扶?有的人怕扶了,被冤枉成肇事者,主張不要扶,以免惹禍上身。我認爲應該要扶,應該像喬安山一樣幫助別人,即使自己被冤枉了,但是真相總是會大白天下的,好人總會有好報的。

我們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讓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六

雷鋒是一位助人爲樂的普通共產黨員,因爲一次意外而犧牲,他的戰友——喬安山始終堅持雷鋒精神,把雷鋒班長作爲心中的榜樣。並默默傳承着雷鋒精神。

但喬安山因爲救了被車撞傷的大爺,本來是一件好事,卻被人誤解是他撞傷了這位大爺,因爲大爺的親人付不起醫藥費,又找不到肇事者,所以逼大爺說是喬安山是肇事者喬安山的樂於助人到頭來卻成了肇事者,喬安山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好人有好報,在關鍵的時候,大爺終於說出了真話,喬安山終於不再別人誤以爲是肇事者了。

現在,雷鋒已經離我們許多年了,現在人們越來越冷漠,生怕吃虧,小悅悅事件讓一個無辜的生命離我們而去,人們忽略了雷鋒的助人爲樂,忽略了雷鋒吃苦不怕的偉大精神,現在,讓我們重新助人爲樂,自己吃苦不怕,我們要傳承雷鋒的好品質,拒絕冷漠!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七

昨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砰!隨着一聲巨響,雷鋒叔叔就這樣倒下來。在這個寂靜的中午竟發生了這種悲劇。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暴風雨來臨之際,湖面總是一片平靜。1962年8月15日12點零5分,年僅22歲的雷鋒,因公殉職。就這樣他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因爲雷鋒生前做了許多好事,所以毛主席在3月5日時向全國宣佈今天是學雷鋒日。

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幕是:雷鋒叔叔把自己一個月僅僅只有那10元錢的生活費讓他的戰友喬安山寄給喬安山的父母。

天哪!真是想不到當時一個月只有10元錢的生活費竟給了喬安山。我可沒有那麼寬容大度呀!現在的新社會比起以前我們可幸福了。家裏的家務活一點也不碰,還總給家裏添亂,而舊社會的有些人一旦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也就意味着多了一張嘴,隨時可能吃不到飯。小孩在一點大的時候就要做許多家務,真讓人心疼呀!而我們卻被家人捧在手心裏,還不好好珍惜!我們應該處處爲別人着想,多做好事,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做個活雷鋒其實並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你就是活雷鋒了,從一件小事就可以體現你這個人的好壞,這是老師對我們說的,老師她就是一個活雷鋒。

我們身邊的活雷鋒可多了,就比如說關老師吧。她爲了更好的教我們英語,累的自己進了醫院,做了一個小手術,但她還不忘關心我們,學期快要結束時,她的病並沒有好,還來幫助我們學習。之後,她一直在吃中藥,關老師不是一位活雷鋒嗎?爲了我們不惜身體的不舒服,堅持來爲我們上課。關老師可真是位好老師啊!

人間處處有真情,處處有好人,只是你還沒有發現罷了。雖然雷鋒叔叔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在我們的心中深深地印下了一個烙印。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做一個活雷鋒。

《離開雷鋒的日子》的觀後感 篇八

作爲一個士兵,還有什麼比自己駕車撞自己的班長更讓人痛心疾首,又更讓人懊悔終身呢?何況撞的這個班長,是日後震撼中國的雷鋒。

對喬安山這個名字,如今許多人已不再陌生,但對喬安山在不慎撞雷鋒後的35年中,怎樣揹負着沉重的十字架,默默地善待生活,默默地做個像雷鋒那樣的好人,卻知之甚少。這部電影,首先爲我們真實而客觀地再現了喬安山在幾十年的內心煎熬中頑強生存的艱難歷程:他先是回到“雷鋒班”接過班長的方向盤,繼續當一名普通戰士,然後又隨團隊轉到地方,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娶了一個農村姑娘做妻子,過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無論走得多遠,也無論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裏,他都沒有忘記應該像班長那樣做人,也沒有忘記定期來到雷鋒墓前,向班長彙報和傾訴。

有一次,一個老爺爺被一輛黑色的轎車撞傷了,可那輛轎車卻趁機逃跑了。喬安山伯伯開車去送貨,遇到了這位老爺爺,所以馬上把老爺爺送到了醫院。喬安山伯伯付了暫時的醫藥費,還找來了老爺爺的家屬。可讓人氣憤的是,老爺爺的家屬不但沒有感謝喬安山伯伯,而且還不把喬安山伯伯幫他們付的醫藥費還給喬安山伯伯,老爺爺的家屬還說,喬安山伯伯是賊喊捉賊,故意把老爺爺撞上了,還假慈悲,把老爺爺送到醫院。老爺爺的家屬爲了一點點的醫藥費,誣賴好心的喬安山伯伯。喬安山伯伯再三地解釋說明,可老爺爺的家屬根本聽不進去,硬說是喬安山伯伯撞了老爺爺,叫喬安山伯伯賠他們所有的醫藥費,營養費以及精神損失費。讓人最可氣的是,那位老爺爺的家屬還說喬安山伯伯連自己的班長都會撞,撞傷一個老爺爺又算什麼呢?在最後通過電視臺的採訪,終於找到了肇事者。可是那位老爺爺的家屬一點也不慚愧,連聲對不起也不和喬安山伯伯說,就匆匆地走了。這種行爲真是太可怕,太可怕了!

這部電影通過深入喬安山的內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傷、苦惱和欣慰,呈現在我們面前,催人淚下,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