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作品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觀後感2.8W

作品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剛聽到這影片的題目,有些不解,何爲“放牛班”在觀看影片後,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羣放任自流的孩子,“春天”就是影片中這羣孩子碰到了一個善良幽默的教師,他帶領孩子們走出了一片新天地,給他們帶來了春天的期望。一部法國影片,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同時,這部溫情的電影給了我最直接的啓示:感動,震撼,反思。

一羣被認爲應當拋棄、放任自流的孩童,從新拾起了期望,從唱歌中找到自我的興趣,讓我感動;那些寫着孩子們離別祝福的紙飛機就在萬分恰當的時候出現,讓我感動;那個一開始就在門口等爸爸的佩皮諾最終在星期六找到了“爸爸”,讓我感動……當馬修孤獨離開時,那一隻只從窗口伸出的手,還有飄落的字條,讓我一下子落淚了。感動,更是因爲平凡的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馬修他或許稱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但他絕對是個好教師。他用不一般的愛心、信任、理解和真誠改寫了孩子們灰色的記憶,留下了歡聲笑語!使我震撼!他用音樂給予了孩子期望,引導他們走回正途,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使我震撼!藝術的力量如此巨大,讓多少冥頑的靈魂得到救贖。使我震撼!

從事教育工作也已經三年多了,這樣的孩子我也會遇到,尤其是班級裏平常調皮搗蛋的孩子,真的是讓人頭疼。有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狠狠的教訓他們,讓他們下次不敢犯錯誤。說實話,這確實有效果,但我卻發現,這些孩子已經失去了他們做爲孩子所應有的活力。我們跳過了在教育過程中的情感環節,直奔目標。我們強調了太多的是管理,教育反而從主角變成了配角。

蒼鷹能在天空中翱翔,因爲它有豐滿的羽毛;蝴蝶能在花從中起舞,因爲它有七彩的飛翼;海鷗能在大海上徘徊,因爲它有矯健的翅膀;幼兒時,那雙雙好動的眼睛對這世界的一切一切充滿了好奇,想象着未來是如何的--是有着花仙子的芬芳國度,是有着藍精靈的歡樂天堂,是有着阿童木的機械世界,還是有着小丸子的搞怪笑園每個孩子在他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天使,給我們帶來歡樂,帶來期望。(就如《三字經》中說的:人之初,性本性。)

但長大了又是如何呢爲什麼天使會變成魔鬼呢

原先,魔鬼是感覺被遺棄的天使爲了獲得關注的一種反叛,那並非他的本性。影片中的皮耶爾--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靈,是一個十分反叛的孩子,可是馬修卻看到了另一面:他在唱歌方面的潛力。然而馬修卻用自我愛心、信任、寬容、真誠將“魔鬼”拯救,慢慢的變回“天使”。可能那時孩子們的心靈,真的是在天堂了,因爲被認可,被肯定,被讚揚,或許他們真的是第一次找到了自我。再來想想我們的孩子,當他們因爲犯錯而戰戰兢兢的走到我面前的時候,批評、懲罰或許有效,但想想這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們應當看到:孩子們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樣去發現,怎樣去挖掘,怎樣去引導。我們作爲教師應當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或許我們教師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

作爲教師寬容和真誠真的很重要,“放羊班”的孩子找到“春天”跟馬修教師的真誠和寬容是分不開的。寬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教育的智慧。學生之爲學生,就是因爲他們還是孩子,有缺

點,不懂事,甚至會犯錯誤。教師之爲教師,就在於我們年長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寬容能使我們看到歡樂的曙光,享受教育的過程,感悟人生的成長。僅有寬容,纔有真正的理解;僅有理解,纔有會心的溝通;僅有溝通,纔有真誠的信任。其實,無論這個世界多麼不樂觀,多麼灰暗,其實一些也只是僞裝的,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體會別人對他們的仁慈與付出。真誠的愛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間最寶貴的。每個人心中都渴望理解愛。馬修教師,一個懷才不遇的作曲家,一個在世間不被重視的窮教師。他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們心中的期望,看到了自我的“春天”。一位教師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我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但並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我的人生路上能遇見一位好教師,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而做這種教師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像馬修,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再仔細想想我作爲一名教師我的價值又再哪我何嘗不學學馬修也用自我尊重、寬容、愛心、真誠去感動孩子們,去接納每個孩子,讓他們在自我的世界裏找到自我的“春天”,讓他們在自我的藍天中自由的翱翔,越飛越高!作爲教師我也渴望自我也能象馬修一樣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更期望在自我的教育事業中真正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之後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爲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爲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期望父親會來接他。之後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之後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以往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說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經過年邁的佩皮諾對皮埃爾的一次偶然拜訪,將時間推溯到1949年1月15日:那天克雷芒馬修以一個代課教師的身份來到那座被稱作“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才發現那裏的孩子個個都不是一盞省油的燈,而哈珊校長殘忍的體罰只會助長他們的叛逆。他試圖用自我鍾愛的音樂來改變現狀,來感化並拯救這些地獄裏的孩子。站在他組建的合唱團中,孩子們的臉上盪漾着自信和青春的喜悅,馬修先生的寬容和幽默讓他們的內心不再有恐懼感和負罪感,在先生專注的眼神中他們體味到一種不曾有過的甜蜜,那便是愛。

毫無疑問,影片碰觸到的第一個嚴肅的話題便是教育。“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在今日似乎已不多見,但應對孩子的不成熟的心智,多數教師和家長都選擇了對其進行無條件地規範,而並不顧及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幾年前看過王朔的一篇小說《看上去很美》,講述的是託兒所裏的真實生活,小主人公方槍槍生性調皮,與學校的規則格格不入,在阿姨們的眼中是個“老大難”,漸漸的小朋友們都疏遠了他,最終他把孤獨而瘦小的背影留給了讀者。試想《放牛班的春天》裏的男孩們,如果沒有馬修教師的及時出現,皮埃爾的音樂天賦便不會被發覺,人們只知他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卻有着孤僻的性格;佩皮諾只會在每個星期六傻傻地等着爸爸去接他,而永遠不明白他還是個出色的“指揮助理”;郭幫只會被看作一個一無所長、無藥可救的壞孩子,而不明白他能夠做“樂譜架”,支撐起一個個跳動的音符。馬修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自我的位置,也爲他們的未來開啓了一扇天窗。

音樂作爲一種藝術,經過馬修先生的創作和傳播,給了這些孩子神奇的力量。這是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也是導演ChristopheBarratier傾心渲染的地方。這所學校沒有開設音樂課,馬修教師卻從不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沒有優越的工作環境,沒有先進的器樂設備,也沒有正規的演唱者和指揮家,而孩子們的熱情恰恰就是他堅持創作的靈感和動力。他的小團員們提高很快,和馬修先生之間的交流也已經不需要言語,因爲,音樂就是最好的媒介,它把孩子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齊,由放浪不羈歸於如水的平靜,這平靜中又蘊藉着無數個願望的噴發,是重現曙光之前的一番醞釀。

馬修是執著的,應對着校長先生的頑固阻撓,他果斷將合唱團轉入了地下;他又不是一味姑息孩子的,應對蒙丹的橫行霸道,他嚴厲訓斥,但鼓勵他加入合唱團;他爲皮埃爾的無禮而生氣,並刪去了他的獨唱部分,但他明白愛能融化所有的堅冰,在爲公爵夫人的演出中,讓皮埃爾找回自我的主角,從孩子感激的眼神中他讀懂了一切。導演對馬修的個性塑造並未止於此,影片中穿插了他對皮埃爾單身母親維奧麗的朦朧的感情,影片一開頭就講述到這位母親的死,讓人察覺到她與男主角之間不太尋常的關係,只是這段感情還未開始就匆匆結束,無不叫人遺憾。或許愛上一個美貌端莊的女人是一個男性的本能,但我們從中更能看出馬修作爲一個音樂家的浪漫氣質:全無帥氣的外表,他的禿頂甚至成爲學生的笑料,但他始終有一顆追求美、珍視美的年輕的心,在他眼裏,孩子們是上天給他的恩賜,而面前的這位母親又是人間的維納斯。

孩子們都是愛玩的,他們喜好自由,喜歡沒有束縛的郊野。他們踢足球,滾橡皮圈,扔紙飛機,就連冷酷的哈珊校長也忍不住加入了他們的行列,能夠說,是馬修給那裏帶來了春天,給死水帶來了微瀾。然而,完美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校長的貪慾和私念在不斷膨脹,他利用公爵夫人的關係,很快將馬修的成果據爲己有。他沒能預料到的是,以往被他暴打了半個小時的蒙丹縱火燒燬了他的學校,所有的進爵之夢即刻化爲泡影。我們且不去評價蒙丹的過失,這場意外的災難卻是對哈珊的一種絕妙的諷刺。令觀衆欣慰的是,這一天剛好馬修帶着孩子們離開了地獄似的學校,逃過了這一劫。此時哈珊校長意識到馬修的存在對自我的地位是一種巨大的威脅,便勒令他辭職。馬修悲痛不已,他多麼期望能繼續陪伴着這羣孩子成長,繼續他的音樂夢想,或許,他只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學監”,僅此而已。

當然,善良的導演不會讓他的觀衆失望。在那高高的陰森的窗口,一隻只紙飛機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線,幼稚的鋼筆字傳達着孩子們真實的心聲,那一隻只揮動的小手彷彿一羣飄舞的蝴蝶,讓馬修清楚地意識到:他的付出沒有白費,在那裏僅有孩子們才能理解他。本以爲能心平氣和地看完這部電影,男孩子們的聲音還是讓我忍不住流淚了:“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飛向大海共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期望着你吶率性的旅行醉人的迴旋純真的愛啊循着你的軌跡飛翔……”之後才明白那首歌叫作《cerf-volant》(風中飛舞的風箏)。

記得在電影《DeadPoetsSociety》(死亡詩社)的最終一幕中,也出現了相似的鏡頭:基丁教師就要走了,他的學生託德毅然站到了課桌上:“OCaptain,myCaptain!”隨後全班同學陸續站上了桌子,呼喚着他們最親愛的船長。這樣的畫面造成了強勁的視覺衝擊力,也構成了整部電影的最高潮部分。而在《放牛班的春天》裏,故事沒有就此終結,小佩皮諾搭上了馬修教師將要乘坐的巴士,這意味着他告別了過去,告別了那個“池塘之底”,迎接他的,將是一個充滿明媚春光的天堂。

在那所泯滅了人性和個性的寄宿學校裏,克雷芒馬修奉獻出了自我所有的忠誠與信仰,打破了傳統教育的禁錮,傳授給孩子們愛和美的真諦,教會他們如何去把握青春、如何生活。他的音樂作品,正如基丁教師爲孩子們朗誦的詩章,成爲貫穿全片的一條主線,而濃烈的抒情性、主體性正是這兩門藝術的共同特徵。

應當說《放牛班的春天》是我看的爲數不多的幾部法語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法語電影在視聽語言的運用上不會太費周折,很平實,很舒緩,一種來自法國的精緻和詩意撲面而來。沒有觀看好萊塢電影時的刺激感,卻也不像日本電影那樣沉悶,它的選材往往貼近現實,卻又不自覺地透露出法國人天性中的浪漫色彩。在《放牛班的春天》中,總有一種潛在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我們,或者是對馬修教師的欽佩,或者是對哈珊校長的憎惡,再或者是對孩子們的期許,隨着劇情的發展,這部片子的審美教育意義已經自然而然呈現於我們的精神世界中。

光與影的交錯往往給人遙遠的時空感。黑暗中馬修房間裏的燈光顯得格外溫暖,他的身影映在牆面,與冰冷的囚室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這部電影在總體上是灰色調的:緊閉的大鐵門,堅深的圍牆,幽暗的團體宿舍,校長和學監的時不時提醒着:“安靜!”僅有男孩子們的笑是鮮亮的,而窗外那片撩人的綠色總在招惹着他們本不安分的心,是的,他們應當屬於大自然,這小小的寄宿學校不可能幫忙他們實現自我的夢想。最終,皮埃爾進入了里昂音樂學院。那麼,其他人呢佩皮諾跟隨馬修之後又怎樣郭幫是否靠自我掙錢買上了熱氣球還有彭尼法斯、樂科列呢我想,這是《放牛班的春天》留給我們的懸念,但已大可不必去深究,重要的是,孩子們明白:那段熟悉的旋律給他們烙下了童年中最完美的回憶,並將伴隨着他們這一生。

對於畫面的剪裁、鏡頭長短深淺的選擇、運動鏡頭的位移方向等,這部電影都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對音樂素材的充分運用,大大增強了這部電影的感染力,對主題的抒發和情節的變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同樣的幾段旋律,用不一樣的樂器進行演奏,或以不一樣的方式演唱;同一個曲調,反覆詠唱,時而漸強,時而漸弱,根據氣氛的需要而更替。鋼琴的音色細碎而輕柔,大提琴則沉重而壓抑,小提琴悠揚而活潑,人物的喜怒哀樂、緊張與歡快都可表現得淋漓盡致。而童聲的合唱與莫杭治的獨唱宛如天籟之音,契合得天衣無縫,共同訴說着青春淡淡的哀愁:“海面上的清風托起了輕盈的飛鷺停落孤島的礁岩處冬日稍瞬即逝的氣息你的喘息最終遠去了融入羣山深處……”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天然的璞玉,就看你怎樣將它雕琢。在地獄中艱難地呼吸,苦苦等待天明,這時需要一個人爲你打開天窗,敲開沉默的心房,在《放牛班的春天》裏,這個人便是CraneD’obus,克雷芒馬修。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昨日,我和媽媽一齊觀看了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影片講述了一位代課教師與一羣調皮搗蛋的學生之間發生的故事。那是一個近似少管所的學院,每一天上演着一個個學生違紀、教師懲罰的事件。這位教師帶着寬容理解接納了這羣學生,設身處地的爲孩子們着想,儘量讓孩子們少受懲罰少關禁閉。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教導學生,教他們唱歌,用音樂感化他們,把他們一個個都拉上了正軌。

看完這部影片,我深有感觸。這位教師是多麼的善良,他能理解學生的心。儘管一開始學生們都“禿頭禿頭”地叫他,但他卻從不發怒,對學生還是那麼友善。

在教學生合唱時,雖然有愛慕虛榮的院長百般阻撓,但他克服困難,堅持寫出一支支純淨優美的歌曲,毫無保留地教會學生。那些歌曲是那麼美妙,淨化了孩子們的靈魂,剔除了他們的頑劣。

在他被頑固的院長開除的那一天,他拎着皮箱孤伶伶地走着。正當他想着孩子們不懂感情覺得自我不值得的時候,一架架紙飛機從天而降,上頭寫滿了孩子們對他的感激與祝福……看到這一幕,我的眼眶溼潤了!

請記住這位偉大慈祥的教師——馬修!期望所有師生都來看這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開學這些天,我們班同學的表現一向都很好,孔教師一高興,利用午時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講的是一位新音樂教師名叫馬修,他們班的同學調皮搗亂,教師不細心摔了一跤,同學們就開心地拿着他的包傳來傳去。遇到這樣的情景,院長一向是犯規就要懲罰,可馬修教師對於這些學生的錯誤,就不會懲罰,他會告訴學生錯誤在哪,並讓學生去彌補錯誤。

多麼好的一位教師啊!在同學們犯了錯誤,不是懲罰,而是讓學生明白他們自我的錯誤在哪裏,他愛每一位學生,爲了他的學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一天晚上,他都自我寫樂曲,自我編歌詞,再教給學生們。

其實,我們孔教師也是這樣的呀!她平時對我們關懷備至,對每一位同學都那麼有愛心。爲了讓我們學習吟誦,她自我先從電腦上自學,學會了,在認真地一遍遍教會我們。此刻,當我們那首詩不會背時,只要把詩吟誦一遍,就會想起忘掉的詩句。

多麼好的一位教師啊!他自從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唱歌,嗓子都挺好,對自我寫的歌詞異常感興趣後,便發誓要成立合唱隊,教會同學們唱歌。

我們音樂教師也是這樣的好教師。六一兒童節前一個月左右,他決定成立一個合唱隊,參加六一的彙報演出。音樂教師從每個年級的各個班裏挑出隊員,每一天利用午時放學後輔導我們唱歌,不圖一分錢,不要一點兒回報,心甘情願地一點點教我們樂理、唱歌技巧。

多麼好的一位教師啊!正因爲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當他因故被院長開除,將要離職時,院長狠心不讓學生們與馬修教師相見,於是,同學們便疊出紙飛機,把自我想要說的話寫在了飛機上,當教師走過教室樓下,一隻又一隻的紙飛機從窗口飛落下來,上頭寫着不一樣的送別話。同學們在沒人指揮的情景下,又一次唱起了馬修教師教的歌,揮手與教師告別……

我又想到了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師,她教我們英語只教了一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只上了幾節課,教師就因爲家裏的原因辭職了,當時,教師有樣東西忘在了教室,當已經致辭的教師又回來拿東西時,我們全班同學一下子圍住了教師,拉住教師的手,捨不得教師走……

這樣的好教師,愛心送給了一大羣調皮的學生;這樣的好教師,把一位簡直無藥可救的學生教成了歌唱家;這樣的好教師,教出了一羣團結友愛的合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