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焦裕祿》電影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1.34W

《焦裕祿》電影觀後感600字(精品多篇)

《焦裕祿》觀後感 篇一

《焦裕祿》這部電影塑了一個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於承擔責任的黨的好乾部的光輝形象。

1962年12月,焦裕祿被派到蘭考縣工作。面對蘭考逃荒的人民,他讓所有的黨員幹部用自己手上的買米、面的錢給荒民買東西吃。但自己只吃窩頭和小鹹菜。生活如此艱苦,但他還是處處想着別人。他是多麼有愛心呀!他不顧患病的身子。和風雨搏鬥,去考察災區地形,想了種。種辦法去幫助災民。災民從心裏面愛戴他,尊敬他。

爲了讓蘭考的災民能過上好日子,他都可以犧牲自己,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呀!最讓我感動的是一次家中只剩下一點錢了,妻子說要給孩子做紅燒肉,可一出門,就碰上了焦裕祿,他說自己把錢送給別人了,不要買肉了。晚飯時,小兒子要吃肉,哭鬧着將窩頭扔到了地上。焦裕祿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他把窩頭拾起來,並耐心的說:“孩子,咱們有窩頭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有的人連這也吃不上呢?”小兒子好象聽懂了爸爸的話,點了點頭,表示記下來了。

在焦裕祿快住院的時候,還一直堅持工作,想着蘭考的人民。他總是這樣關心羣衆而忘記了他自己。在他去醫院時,村民們老老少少不約而同的一個也不少的都來了,蘭考的人民說“一定要親自送他”。可見焦裕祿在蘭考人民心中是多麼偉大呀!

42歲是一個人一生中施展雄心壯志,最輝煌的時期,可是焦裕祿卻匆匆的走了。雖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銘記在蘭考人民,全國人民的心中。我們要把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髮揚下去,爲了祖國的事業奮鬥終生!

《焦裕祿》觀後感 篇二

從喧囂到平淡,從極力渲染到冷靜思考,都市人漸漸成熟,他們用現實的眼光看英雄。英雄是活生生的人,但他們又不同於普通的人,這就是電影《焦裕祿》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

影片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什麼氣撼山河的壯舉,甚至連插曲都那麼土,但看罷全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報到的第一天,焦裕祿衣着樸素、態度謙恭,致使公務員竟以爲他是要飯的,先聲奪人,讓你覺得焦裕祿身上確實有種不同於其他幹部的東西。在縣委的第一次會議上,作爲第二書記的焦裕祿坐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記錄下各幹部的看法。第一次講話沒有信誓旦旦的保證,卻讓全體幹部到火車站去親眼目睹一下蘭考人民冒着大雪痛苦而無奈地離鄉背井的一幕,給每一個幹部上了一堂無言的課。這一組平凡的鏡頭折射出了焦裕祿高尚的情操。

看完影片,我想到老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臧克家是爲魯迅先生而作此詩的,而魯迅先生同時又自謂:“俯首甘爲孺子牛。”在《焦裕祿》這部電影中,我找到了“孺子牛”這個詞最精當的註釋。

忘不了,多少個夜晚,他縮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個白晝,他奔波在黃河故道;忘不了,多少家的門檻,他都跨過;忘不了,多少人的家事他都瞭如指掌。他說他是人民的兒子,他說他是毛主席派來的。他,焦裕祿,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他雖然沒有豪言,沒有壯語,但是,他的話,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蘭考人民的心中,同時,也深深地烙進了每一個觀衆的心中。

焦裕祿——你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