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

觀後感3.06W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1

美麗的星空曾帶給我們很多很多遐想,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渴望瞭解那神奇的宇宙,想去神祕的宇宙探索一番。如今人類的一些夢想已變成了現實,宇宙之謎一點點的解開,可每一次發現又會帶來令人神往的謎團,所以茫茫宇宙中,人類永遠是牙牙學語的孩子。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嫦娥奔月和牛郎織女就是人類對宇宙最初的想象和渴望,飛天夢幾千年後的新中國,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從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70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的成功發射,直到2003年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第一次把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叔叔送上太空,2005年神舟六號多人多天在太空飛行,2008年神舟七號 航天英雄翟志剛叔叔出艙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國人的足跡。這些偉大的成就表明我國已經從航天大國邁向了航天強國。

我爲偉大祖國的偉大成就而自豪,爲祖國有這麼多偉大的英雄而感動,我知道這些偉大的成就凝聚了我們幾代航天人的艱辛和奉獻,無數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爲祖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青春和年華,奉獻了熱血和智慧,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想到這些,我深受鼓舞並以此激勵自己。我懂得了:宇宙是無限的,太空的奧祕是無盡的,人類探索太空的活動也永無止境。我們少年隊員一定要千百倍的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繼承前輩的事業,爲人類夢想的追求而貢獻自己的智慧,實現到太空去旅遊,開發和利用太空的資源爲人類造福。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2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爲,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爲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纔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史上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爲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爲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3

2008年9月25日晚上9時10分, 神七 騰空而起,不到半個小時,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宣佈 神七 發射成功。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出征前,向祖國和人民致以莊嚴的軍禮。

神舟七號 終於揭開了神祕的面紗,向世人露面,這是國人實力的又一次體現,也是中華民族實力的展示。這是北京奧運會給世界展示無與倫比的精神和神奇結束後,中國人民向世界的又一個宣告。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這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也是我們改革開放成果不斷顯現的過程,更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過程。神舟七號習天前,中央電視臺組織了龐大的慰問演出陣容,奔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 神舟七號 發射前的慰問演出,這是一個鼓舞士氣,給航天飛行員打氣的過程,也是代表全國人民向他們問好。那麼他們也不會辜負全國人民的期待和重託,一定會在太空展示中國人的神奇,向世界展示神奇,也是讓中國人民進一步探索太空的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過程。

神奇需要神奇的人,那麼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航天員就是如此神奇的人,他們三人也是根據優中選優原則,最終被確定爲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飛行乘組。經過嚴格、刻苦的訓練,他們在航天城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3名航天員在思想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操作技能、飛行程序等各方面考評優秀,完全具備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的能力,既是耐力的考驗,更是實力的考驗,他們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完成這次光榮任務。從楊利偉,到費俊龍,聶海勝,再到他們三人,從一人上天,到兩人上天,再到三人上天,並還要上演太空行走,完成出艙活動任務,難道不是他們的神奇?

神七 來了要問天,他們上演的是神奇,是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英雄史詩,續寫輝煌的篇章。中國航天事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取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收穫。如果說 兩彈一星 的研製,更多是爲了奠定和平基業,那麼,載人航天工程蘊含的意義則更加深遠。它所承載的,不只是民族自豪和國家榮耀,不只是科技跨越和產業進步,更有人類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時,那永不放棄的求索和無所畏懼的挑戰。

金秋時節, 神舟 再出徵。讓我們一起和 神七 飛翔,遨遊太空,在太空上演偉大和神奇,並進一步見證中華民族首次太空行走的全過程,同時,我們翹首期待三位航天員在太空給世界精彩和震驚,迎接太空新的考驗。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4

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 中國航天事業正闊步邁向太空。在特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帶動下,讓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走進航天時代。

1970年東方紅一號成功升空!20_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20_年10月24日18是05分!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在此之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併成功對接。20_年9月15日22是04分09秒,天空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直到20_年1月3日,我們祖國的 嫦娥四號 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陸。1月11日, 嫦娥四號 與 玉兔二號 在 鵲橋 中繼星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互拍。在它們的辛勤工作下,月球背面的神祕面紗逐漸被揭開。

是誰?讓這些 生物 等上太空?是誰?創造了這一串串神奇的數字?是誰,成就了這一飛天夢想?沒錯!是那些日夜不停工作的航天工作人員!

南仁東,他放棄國外高薪工作回到祖國。在別人規劃退休生活時,他或許正在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藍圖。這個決定他一堅持就是22年!青絲到白髮,從壯年到暮年,南仁東艱苦創新的精神源於他愛 天眼 愛得癡迷。

天眼 ?他就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 天眼 FAST。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價值標準,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貢獻着自己的價值。如同航天工作人員!1970年至20_年,整整49年的時間!在這49年的時間裏,他們經歷了無數個夜晚,他們白天工作,夜晚也工作!他們爲了確保每位宇航員登上太空的安全!每次火箭登上太空時,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臉上還露着那燦爛的笑容,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是日夜不停、整宿工作才得出那今天那輝煌的航天技術。

航天技術標誌着我國技術的進步。是他們的努力,是他們的創新讓中國的航天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如果你問我,在浩瀚的宇宙中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是哪一顆?我會說,是南仁東星。如果你問我,在中國,爲我們無私奉獻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航天工作人員!他們一生仁愛無私,爲人低調,默默地爲國家付出,默默地爲航天技術奉獻。如果你問我,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在哪裏?是宇宙!是那些能吃苦、能戰鬥、敢於挑戰的航天工作人員讓我們認識到那浩瀚而又美麗的宇宙!

宇宙那一顆顆星星,我相信是爲那一逝去的宇航員、航天工作人員而塑造而成的!他們也有家,可他們仍日夜不停地工作,他們將自己的愛國情懷鑄於強國夢想之中,他們無私奉獻,他們只要一思尚存,便此不懈。

在這艱苦而又漫長的工程中,他們並沒有放棄,他們懷揣着夢想的心,堅持努力、無私奉獻!他們是祖國的驕傲,是每一個人的榜樣!他們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託舉神舟飛天工程的強大力量!

我們要傳承航天精神,傳承能吃苦耐勞、敢於奮鬥、敢於挑戰、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站在他們厚實的肩膀上,勇敢地去遙望那浩瀚的星空。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5

我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的航天旅程圓滿成功,實現了中華兒女多年的飛天夢想,長大了中國人的志氣,是我國航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公館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爲,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爲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中國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纔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奉賢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中國航天史上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爲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有的同學不顧集體利益,一心只爲自己。例如他在拌種來回走動,看見一張桌子跌在地上,他不但不把桌子弄好,而且還殘忍地踢上一兩腳,是桌子雪上加傷。又例如是拔河,內部不團結,那肯定是全軍覆沒。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爲21世紀的接班人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始一句警惕學生的話句。

探索無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接班人的任務。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承載着民族復興的重大責任,更應該把所學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好好學習是我們偉大的使命,建設祖國是我們永遠的目標,任重道遠。團結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學是基石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6

2005年10月12日4點32分,神舟6號宇宙飛船準確、安全地降落在內蒙古主着陸場,兩位航天員 ——費浚龍、聶海勝健康出艙。

讓我們爲神六的凱旋歸來,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又一次巨大成功表示熱烈的祝賀! 2005年10月 12日上午9時,隨着發令員一聲“點火”,矗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長征火箭呼嘯而起,直衝雲天,把兩位航天員費浚龍和聶海勝乘坐的神舟六號飛船送入了預定軌道。今天凌晨,神六飛船在繞地球飛行 77圈後,成功返回地面。

這標誌着:我國已成爲除俄羅斯、美國外,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瑞雪中成功啓航的神舟六號,體現了中國特色和技術進步。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從神五到神六,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太空飛行,短短2年間3位中國航天員相繼翱翔太空,中華民族已經奉獻給了世界一個自強不息的奇蹟。這是中國人的驕傲!這是中國人的自豪!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詩仙李白的豐富想像而今已變成現實。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裏,作爲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除了歡慶、除了敬佩、除了自豪,我們還應該思考些什麼?我想,楊利偉、費浚龍、聶海勝等航天員以及戰鬥在航天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他們所表現出的“航天精神”,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所要學習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意志。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呼吸困難時緊咬的牙關,噪音環境下強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質,無一不讓人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出的挑戰。他們應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其次,我們要學習他們那廣博的知識。作爲一名航天員必須經過近乎苛刻的選拔,算得上萬裏挑一。

更難的是,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劍。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再次,我們還要學習航天員爲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楊利偉曾說: “在飛天的征程上,不僅充滿了艱辛,風險也時刻存在,許多勇士還爲此付出了生命。

但是征服太空是航天員的神聖使命。”在耀眼的光環背後,更多的是奉獻和犧牲。所以,他們應當是我們人生的偶像。 所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或在你暫時還落後於別人時,請你想想這種“航天精神”我相信,你一定會把困難踏在腳下,把勝利握在手中! 每當我們遙望夜空,總會引得我們無限神往,何時能到月球上嘗一嘗吳剛捧出的桂花酒?何時能親眼一睹寂寞嫦娥舒廣袖?

而今,希望將變爲現實,2019年、2018年或許還要更早,或許那時,你們中的一位會坐在神舟N 號上,帶着全中國人的夢想飛向月球。努力吧,學子們,有了航天精神,你一定會一飛沖天!

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7

“鬥志昂揚”,這是我看見中國航天人在任務面前的精神,這是他們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與不懈追求。在困難重重的研究道路上,他們不畏困難,連續作戰,在無數設計方案中尋找那個最好的最成功的設計方案,努力尋找合適的製作材料和發動燃料,他們正在用最辛勤的汗水讓中國的火箭發的更高,走的更遠。看見他們的拼搏與努力,我不由得爲之動容,相信你也會被他們的精神所打動吧!

“百折不撓”,這是中國航天人在遇到挫折時不放棄,不氣餒的精神。“人無完人”,事情也不能一次做到最好,中國的航天人正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創新,試驗。他們憑藉着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向着成功邁進步伐。雖然這次我國的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但一次不代表永遠,正是因爲這次的失敗才能爲下次的成功做好基礎,查缺補漏,這樣中國的航天事業才能穩步發展。我相信在不久,他們一定會成功的。

談了這麼久的航天精神,我想作爲中學生的我們不正應該去學這些精神嗎?在學習的道路上,不乏艱難險阻。一個睏倦的早晨,一個疲憊的夜晚,一道頭疼的數學題,一張位居後位的成績單。這些都是我們會遇到的,或許,我們會彷徨,我們會無措,我們會想過放棄,但我們仍在堅持,苦苦的拼搏。你能課下之餘整理課上積累的知識,並敢於向科研人員寄出,我認爲你很優秀,善於思考,見解獨特。但我希望你能在成績面前不自滿,永不懈怠,從不告敗,因爲這纔是航天精神的生動詮釋。

人生很短,學習很長,那我們共同努力,帶着偉大的航天精神一起踏上征程吧!

鬥志昂揚,堅韌不拔,永不懈怠。 這些都是我眼中的航天精神,讓我們一起祝願祖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