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催眠大師》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05W

《催眠大師》觀後感精品多篇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一

催眠大師裏面到底進行了哪些催眠?真的可以實現嗎?換句話說,人被催眠時也可以說謊嗎?

催眠大師裏,按電影說法,徐對任/顧(以下統一稱顧)進行了恍惚催眠,三次,其中第三次顧差點兒交待了男盆友是徐殺的。而顧的老師爲了避免這一極端情況,提前給顧催眠說在遇到極端情況時顧會失語然後看見她。

顧在第一次被徐催眠前做了讓徐失去印象的恍惚催眠,撥鍾。

第二次在催眠過程中利用刺破的手指保持清醒而通過交談引導徐進入清醒催眠,掉入水池。第三次清醒催眠我個人覺得是恍惚催眠範疇,利用水杯晃動,使徐限入回憶從而突破其意志屏障請求被原諒。

顧的老師提前做出的催眠屬於心理暗示範疇,即在顧的心理防線上加固,相當於《盜夢空間》裏的保險箱,在被開鎖的情況下自動跳轉到別處,比如把保險箱整個換成一片草原就木有鎖了。即如果看見1+1,則自動換算爲我們去盪鞦韆吧,而不是回答等於2。

徐在自殘行爲發生後,也對自己做了自我催眠,通過看自己的教學案例電視進行自我催眠。結果就是形成了層層包裹的自我暗示防禦,所以一般的催眠術對其無效。就像一個穿了很多層衣服的美女,脫啊脫啊脫不光。最麻煩的是這美女還會搏擊啊親,把別人脫光了,利索的把前面脫的三件穿回來不說順便還穿上別人的五件,太讓人憂桑了。

我個人理解的催眠術,相當於電腦的數據庫調用,看底層數據的,這些數據原本就在我們的大腦裏,只是桌面不反應~

而催眠師通過一種算法可以搜尋到合適的數據,並且顯示到桌面上,讓事主看見並且可以修改;也有的在搜尋過程中直接修改掉了,表現爲事主被控狀態。

而數據庫本身是可以虛擬或者作假的。所以人被催眠的時候可以說謊,即提供給催眠師一個虛擬的並非本源的或者克隆並修改過的數據庫。或者像前面顧老師做的那樣,自我催眠暗示,提供場景切換。

同時在國外針對目擊證人的催眠發現,在催眠狀態下,人可以回憶起大於清醒狀態下的各種事情,並且有誇大描述的傾向。比如清醒狀態下看見一個人走過,會說看見過,記不得長什麼樣子,是個男人。而在催眠狀態下,會說出走路的姿勢還會加上帶有個人情感色彩的判斷,比如左腳比右腳重,眼神很猥瑣神馬的。

催眠師有職照的,心理諮詢師的一種資格證書。有二成的人因爲信息接收故障或者意志力堅強,不會或很難被催眠。

通常催眠師會通過音樂、香氛等多種手法結合着用,被催眠者越信任對方,越容易被催眠。

以上爲個人意見,本人非催眠師,答案不具學術性。by林菲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二

人類文明的進步,起緣於相互協作、互相信任,然而在這個高度文明的今天,我們反而越來越不相信別人,想了解對方甚至要從星座、八字中找答案。特別是有心理障礙、處於精神亞健康的羣體,更是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心魔,釋放自己成爲太多人需要面臨的問題。至此,出現了心理醫生這個職業,還衍生出了催眠療法,這種療法可以使病人處於毫無防備的意識狀態中,讓醫生幫助他走出心靈的桎梏,實現治癒效果。影片《催眠大師》便將焦點放在了這一題材上,教影迷如何面對和釋然那段藏在自己內心最深刻的陰暗記憶。

這部由陳正道執導,徐崢、莫文蔚主演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與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徐崢、莫文蔚如何哄對方睡覺,通過睡覺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某種目的。這種單線敘事、兩人對話的影片模式並不多見,如果沒有一個嚴謹的故事邏輯作爲背景依託,沒有演員純熟演技的駕馭,很難讓觀衆在銀幕前耐心觀影近兩個小時。不過從孫鵬的觀影感觸來講,這部影片絕對會讓你靜下來,思考發現。

同時,在影片中也可以看到導演陳正道對細節處理上的用心。包括,對徐醫生工作室內的結構佈置、地板紋理的設置、牆上油畫的心理暗示以及燈光的精心佈局,都可以看出影片對於心理上的研究。當然,這些環境設置都是服務於一個主題,那就是“催眠”,要知道想實現催眠,場景非常重要,比如需要選擇一個空氣流通、安靜並且感覺安全的場地。在室內的話,如果坐在椅子上,那麼便需要一個有靠背的椅子。顯然,影片中將這些細節發揮到極致,即使真正的專業催眠師看這部影片,想來也會有極大共鳴。

演員方面,徐瑞寧這個角色絕對可以稱得上徐崢又一經典。如果說在《無人區》中,首度以嚴肅律師角色形象示人的他還令人偶感突兀,那這次在《催眠大師》中,他則完成了一次真正由喜劇演員向實力演員的轉型。因爲徐瑞寧這個角色極爲挑戰演技,尤其在與病人任小妍的相互試探、彼此揣摩中,他需要有高層次,多變化的心理過程。從高度自信,到略感疲憊,再到瀕臨崩潰,徐崢的演繹絲毫讓人笑不出來,讓人看到了這位實力演員的另一面。如果說徐瑞寧這個角色的成敗關乎着影片的成敗,那麼無疑,徐崢扛起了這部影片。

拋開催眠的這種治療模式,其實影片還闡述的另一個主題,就是恐懼。恐懼這個詞,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自己不敢直面拷問陰暗。當撕破自己所有的恐懼,坦然接近那些不美好的事物,也許你會看見很多在“陽光”下看不見的風景……此外,影片的結尾也堪稱精彩,姑且叫它“黃金結尾”吧。 此類的“黃金結尾”在電影中並不多見,和這部影片相近的例子要屬《第六感》了,但《催眠大師》的結局又比《第六感》更加的完美,前面的鋪墊無聲無息,在最後一刻,所有人物迎來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歸宿。當然,結局究竟如何,還要等影片上映後才能揭曉了。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三

《催眠大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國內近年來少有的懸疑佳作。無論在情節設置,還是節奏編排,連帶出色流暢、包括極富壓抑感的的運鏡和感性敏銳的配樂,都可以說動用了上乘配置。在一個大房間裏所完成的催眠對弈,既驚悚又敏感,用一個靜止的場景,通過周旋靈敏的運鏡和燈光設置,以及一系列細節爆發點的精心操縱,完成了主人公心理對抗的疲憊和瀕臨崩潰的整個過程,逐漸把一場看似平常的心理催眠引向生死迷境和情節層疊的高潮。有室內劇風格的精彩演繹,這對於國內電影來說無疑是一次大膽而自信的拍攝嘗試,令人耳目一新,驚呼過癮。更爲可貴的是製作者對於心理催眠,這一觀衆普遍陌生的領域的尊重和探索,在電影裏所使用的心理解救方式方法都比較符合心理學邏輯和推敲,這一切使得這個故事在前三分之二的完成度很高,非常飽實,讓人驚豔;而在後三分之一接近結尾和真相大白時,卻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平庸的結局幾乎無法阻止這個故事滑向一個虛弱而蒼白的空洞。

這部影片節奏感緊湊,讓人置身在緊張的氛圍中,快慢結合、突出重點。徐大夫這次的心理催眠非常艱難,他從一個自信明確的人,到一個風雨欲來的傍晚,變回疲倦和孤獨的人。人在精疲力盡的狀態下,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和催眠操縱的。這是鏡頭緩慢推進,時間緩慢推動營造出緊張壓抑的氛圍。爲之後的催眠做足了鋪墊,使整個環境都緊張了起來。任小妍進入夢境後時間雖慢但空中的木棉花是快速飄落的體現出人物內心的焦躁不安,瞬間切換的場景更表現出被催眠後催眠師極力尋求任小妍的記憶。讓我們聚焦結尾,徐大夫反被催眠,徐大夫撞車掉進河中,本應是極快的鏡頭導演把它巧妙的放慢,直至入水那一刻驚起水花節奏突然變快,徐大夫在水中發現自己還活着在自救的同時想要救他的未婚妻,節奏逐漸加快代表着徐大夫心情的同時又代表徐大夫救人成功率的降低,讓我們所惋惜。

整部電影流暢、精彩。若是結尾能更引人入勝,不虎頭蛇尾,我相信這是近些年來懸疑類作品中最出色的瑰寶。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四

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討着部電影:

1、爲什麼心理醫生徐瑞寧不能治療好自己的創傷?

2、顧潔如何幫助徐瑞寧治療心理問題?

從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徐瑞寧一方面是一個優秀的心理醫生,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卻嚴重的自殘行爲,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分裂人格呢?這個要從他經歷的創傷性事件來說,他的創傷事件就是自己酒後駕車出了事故害死了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但問題是親人和朋友死了,自己卻活了下來,對此,他感到深深的自罪。別人安慰他說:這不是你的錯。這讓他更加感覺就是自己的錯。別人說:你已經盡力了!他自己卻知道自己並沒有盡力!而這件創傷事件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從徐瑞寧的意識中淡忘了,但是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到了潛意識當中。科普一下,什麼是壓抑。壓抑最早被弗洛伊德提出來,是防禦機制的最常用的一個。當某件事或情感不被當事人所意識接受的時候就會被壓抑進潛意識,但並不意味着事件的消失,而是被暫時的儲存,當被激活的時候就會重新跳出來。徐瑞寧表現在現實中的症狀就是:恐水、自殘這些分裂的人格。這也就是爲什麼有些人說我怕黑,但是不知道爲什麼怕黑。所以我們看到徐瑞寧一方面表現的優秀而自信,另一方面卻有嚴重的分裂症狀。徐瑞寧不能夠原諒自己害死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所以內心情感一直被壓抑着,活在自責之中。這也就是爲什麼他沒能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第二個問題:顧潔如何治療徐瑞寧,如電影所說,徐本身是一位

優秀的催眠師,對各類催眠療法瞭如指掌,採用常規催眠對他是無效的。那麼怎麼辦?方教授最後的解釋很到位。先不斷地打擊他的自信心,在他最薄弱的時候將其催眠。我們看這個局是怎麼來設置的。

首先,方教授告訴他這個病患有陰陽眼,增加了一些神祕,之後打電話給沈立,她也警告徐最好不要接這個案例,但是這更加增加了徐的治療慾望:我不允許自己的病患進去跟出來是一個樣的!而顧潔則拋出了幾個超自然的故事,而使用的方法就是:暗喻。第一個玻璃彈珠的故事暗喻的是死亡,葬禮。第二個肇事司機的故事暗喻的是:車禍、生日(3月3號),車牌。看似徐瑞寧在通過不斷的科學解釋來反駁,其實也是顧潔在不斷地植入信息的過程。當時機成熟,徐準備催眠任小妍的時候,任小妍爲了不被真正的催眠暴露身份,於是採用了牙籤來刺激自己回到意識中。醒來後說了一句:一片大水池!這是個反催眠,在催眠狀態下的徐也處在注意力集中地情境中,所以被任小妍輕易催眠。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五

隨着電影《催眠大師》的熱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催眠。電影裏運用了大量的催眠理論和催眠技術,並且做了藝術的誇張,很多觀衆迷惑,懷疑,不解,同時對催眠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在這裏心理專家將帶你一起揭開催眠神祕的面紗。

在《催眠大師》熱映後,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嘗試催眠,到底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催眠呢?以廣義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天都活在催眠中,自我催眠或者別人的催眠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所以,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做催眠或自我催眠。有時候催眠中會引發一些深層的情緒,只要讓這些原本深藏在潛意識中的情緒發泄出來就可以了。如果身心已經有異常狀態,例如長期情緒不穩定、憂鬱、焦慮、失眠、恐懼,或者已經檢查出有身心疾病者,建議在運用催眠幫助入眠及放鬆的同時,應同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以達到最好效果。也可以避免一旦進入深度催眠後引發深層情緒,爲自己帶來無謂的困擾。

影片《催眠大師》一開始就將人引入一種玄幻的感覺,很多人會問催眠真的可以讓人回到過去嗎?在催眠過程中真的會忘記諮詢師的身份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催眠當中有一個深度測試,在深度測試當中第五級和第六級可以稱爲正向幻覺跟負向幻覺,這個時候被催眠者是能夠暫時忘記治療師的身份的。

很多人會問催眠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如影片中徐錚在授課時所講的那樣,凡是一個人在專注之下他要達成某一個目標,那就是催眠。所以不管他是否閉上眼睛。如同我們說的看電視時,電視中的廣告會不知不覺從我們的視覺神經聽覺神經和感知神經進入到我們的內心,而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一種催眠狀態。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六

1927年,美國哈佛大學的管理學家與心理學家聯合起來,進行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實驗。他們找到位於芝加哥的霍桑工廠,合作完成實驗項目。

實驗開始了。專家們將以個車間的燈光亮度增強了一些,使原本幽暗的車間變得明亮有如白晝;同時將另一個車間的燈光減弱了一些,使它陰沉好似傍晚。做好了這些事情以後,他們讓老闆告訴員工,說現在哈佛大學的專家正在對我們進行一場實驗,目的是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

實驗正式啓動之後,工人們開始忙碌起來,這兩個一明一暗的車間,究竟哪一個的工作效率會得到提高呢?

最初的時候,很多人都猜想應該是明亮車間的工人會提高效率,因爲在明亮的工作環境下工人們的心情比較好一些,也會超常發揮。但是,結果出人意料,事實上,兩個車間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都明顯提高了大約15%。

爲什麼光線明亮、暗淡,都會提高工作效率呢?

後來心理學家們找到了答案——暗示的作用。他們在實驗之前就告訴工人實驗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於是,燈光明亮的車間的工人會想:是不是讓我們在明亮的環境下工作,更具有活力呢?而燈光調暗的車間的工人會想:是不是讓我們靜下心來,安心工作呢?在這種情況下,兩個車間的工人都有了一定的期望,在這種期望之下帶動的效率都自然提高了。

霍桑試驗告訴我們:當你認爲能力很強的時候,你就想成功靠近很多;而當你認爲自己不行的時候,你就瀕臨失敗了。就像那句經典的話說的那樣:“你的語言就是你的魔咒。”這裏的語言指的未必是出口的那種,有的時候只是我們心中的一個念頭、想法,而這些無聲的語言也會做有我們的行爲和感受。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七

近年來,“催眠這個詞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催眠帶給人們的往往是神祕,是高深莫測,是遙不可及!似乎只有專業的催眠大師才能夠帶領我們到達那種神祕的狀態!其實不然!世界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自我催眠大師!每個人都有輕鬆到達自己潛意識的能力!

1919年,在美國一個農場,一場兇猛的小兒麻痹症襲擊了一個17歲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癱瘓,除說話和眼動外不能做任何事情。男孩子的媽媽請來了三個醫生,他們都對她說,沒有指望了,你的兒子活不到明天了。他們這樣對媽媽說,這太殘忍了,這個男孩子對自己說,他一定不能讓醫生的斷言實現!

於是第二天當醫生們到來時,他不僅活着,而且精神更好了。他們對此感到驚訝,但他們接着又對男孩的媽媽做了一個殘忍的斷言:你的兒子就算能活下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他會終生癱瘓!同樣,男孩決心不讓醫生們的這個可怕的斷言實現,他又成功了——過了數年後,他不僅站起來,還在一個夏天,靠一艘獨木船、簡單的糧食和露營設備以及一點點錢,獨自一人暢遊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這個男孩就是:米爾頓·艾瑞克森!

艾瑞克森17歲開始的康復過程堪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這個奇蹟是怎麼實現的呢?

艾瑞克森回憶說,三個醫生斷言他活不到明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暗示!假如他接受了這個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說,三個醫生對他成功地實施了催眠!儘管當時的艾瑞克森還不知道什麼是催眠,但他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三個醫生將他們的意志加在了他的身上,於是他決定挑戰這個暗示!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接着醫生們又發出了第二個暗示——你永遠站不起來了!艾瑞克森一樣決心挑戰這個暗示,但與第一個挑戰相比,這一挑戰歷程更艱難!艾瑞克森回憶說,儘管不斷遭受命運的打擊,但他一直保持着對自我內在力量的充分信任——他深深地相信,意識層面的他並不懂得該怎樣康復,但潛意識深處一定知道!所以,他讓自己的身體和頭腦放鬆下來,向着潛意識深處求助:我有一個想要站起來的目標,請你指引我該怎麼做!

潛意識果然給了他答案——在全然放鬆的狀態下,他腦海呈現出一個畫面:兒時摘蘋果的畫面!這個畫面是真實的畫面,他兒時確實曾這樣摘過蘋果,當時他非常快樂和享受!這畫面無比生動,細緻入微,他的手緩慢地伸向蘋果樹上的蘋果,似乎被分解成一系列細小的動作,而他只是全然放鬆又非常專注地去體驗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手和身體的移動。這個摘蘋果的畫面不斷在他心中影響,而他則不斷去體驗每一個細小動作中手和身體移動的感受!

幾個星期後,這一畫面中牽扯到的肌肉恢復了輕度的行動能力,它們可以做這一畫面中的動作了!接下來,他不斷重複這一工作,每當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康復目標時,他都將自己交給潛意識,請潛意識幫助自己,而潛意識也總是不斷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它們可能是類似摘蘋果這樣的畫面,也可能是一個想象,或者其他,但都能指引他達到康復的目的,而他自己,只需要積極地聽從潛意識的指引。

艾瑞克森在後來的催眠治療及教學中總是傳達這樣的理念:永遠不要試圖找答案!找答案的過程只會讓肌肉產生更多的壓力,導致更多的緊張!我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全然信任潛意識,信任內在,我們的身體會放鬆下來,這時,我們就會穿越由肌肉所組成的身體,而進入“內在的身體,而答案會自然從這個空間升起,我們只需要對此保持好奇就可以了。

因此,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時,就請試着放鬆下來,對內在深處的潛意識說:請你教我!

催眠大師觀後感 篇八

萬達影視文化產業經過播種耕耘開始結果了,影片《催眠大師》於2014年4月29日上映,由陳正道執導,徐崢,莫文蔚等主演。該講述了知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和棘手的女病人任小妍之間發生的故事。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徐崢 飾)擅長催眠治療,深得業界的讚揚。但是心高氣傲的他卻遭遇了職業生涯中最棘手的案件,那就是恩師方教授(呂中 飾)推薦給他的女病人任小妍(莫文蔚 飾)。一天晚上,女助手Amy(楊凱迪 飾)引見來了任小妍,但是這個女病人似乎一直都不太配合,對待醫生態度強硬,而且堅信自己能有超自然的能力,瑞寧覺得她沒有說出真相,於是開始了催眠療法。意想不到的是任小妍反而掌控了局面,而真相居然與瑞寧的妻子(胡靜 飾)以及好友洛雨凇(王耀慶 飾)有關,任小妍的身份真正是什麼?

瑞寧似乎掉進了一個設計好的陷阱裏……

影片通過兩個高端的心理治療師徐瑞寧與任小妍之間互爲清醒與潛在的催眠,挖掘出當事人潛意識層面最真實的不願意面對的隱藏極深的記憶,這個記憶其實就是我們的另一個自己,它與現實生活中展現在所有人面前的真實的自己有着極大的反差、且大相庭徑,這個潛在的自己代表的正是我們每個人極爲脆弱與陰暗的一面,這一面,你有、我有、他也有。有時候我們幾乎忘記了這個潛意識中的自己,一旦他真實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是那麼的害怕和難以接納,很多的時候,我們都生活在自己對自己的催眠當中,或者清醒或者迷失,我們用一個又一個高貴、美麗、善良的藉口來粉飾着自己的貪婪、自私、怨恨和不滿,這個潛在的自我正是我們不幸、倒黴、痛苦、疾病的根源,而我們對此卻一無所知,或者說我們其實知道但是並不想正視甚至無視它的存在。

感謝《催眠大師》投資、執導及所有的演職人員,感謝他們爲我們獻上了這樣一味精美的文化大餐,無論影片的嚴謹度和邏輯性存在哪些瑕疵,這部影片都是稱得上是我們每個人人生路上的一味良藥,它在提醒着我們試着去關注和正視我們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那個潛在的自己,只有這樣,在我們人生困惑、迷茫的時候,我們纔可以有勇氣去打破甚至粉碎那個外在的、習已爲常的、虛僞的“我”,進而重塑一個暫新的、有擔當的、真正善良的、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