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國情備忘錄觀後感(精選多篇)

觀後感7.14K

第一篇: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國情備忘錄觀後感(精選多篇)

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看過了國情備忘錄這部紀念片,可謂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看過了國情備忘錄這部紀錄片,我彷彿親歷了祖國的成長與發展,我感受到了我們生機勃勃的發展中所飽含的艱辛和無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讓我們以史爲鑑,面向未來,踏着堅實的步伐,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求實進取、開拓創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來。

這是一部主要描寫中國民生和科技創新的大型紀實片,用生動的手筆和詳實的數據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地的全景變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爲80後的我在看過此片後不禁爲偉大祖國的可喜變化而感到驕傲,更是從深層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爲我們在看到祖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的同時,仍有很多問題和矛盾尚未解決,可以說這讓我重新認識了國情的複雜性,它不再離我遙遠,而是讓我有了新的視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國家的未來發展。

縱觀這部紀錄片主要分成兩部分,即民生縱橫和創新元素。先說說民生縱橫部分,古人言:人者,邦之本也。這充分體現了民生對一個國家重要性,正所謂國情即民生,國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國之本。近年來,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各項政策無不體現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爲本,關懷民生已經成爲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儘管當今的中國社會仍然存在着貧富差距較大,看病貴、看病難等重要民生問題,但我想隨着改革的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這些問題都將會被逐步解決。同時我想問題的出現也是經濟發展中的必然,不斷完善也需要一定的過程。正如片中所說,高速發展的的經濟不可避免的給我們帶來種種後遺症,而對基本國情的重新發現和審視,將成爲中國經濟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燈。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農村人口占據大量比例,農業農村的發展相對落後,這也使溫飽、教育等民生問題逐漸顯現,關注民生、社會公平成爲了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民生問題再次成爲焦點,教育、醫療、房價等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成爲了大家討論的最熱門話題。正所謂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民生問題時刻牽掛着億萬人民的心,正如溫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所說的那樣,“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這一句飽含深情的話語鼓舞了新一代主人的我們充滿希望的面對未來,努力學習致力於祖國經濟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去。

本片的第二部分主題是創新元素,正所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影響着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從片中我們看到我國作爲一個製造業大國儘管擁有着較大的生產能力,但在企業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依舊處在最低端的環節當中,核心技術的嚴重匱乏仍舊制約着我國科技創新力的發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我國在科學技術的運用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自主創新水平取得顯著提高。將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國成爲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出艙技術的國家,中國人用幾年的時間實現了其他國家用幾十年才能實現的目標,這一跨越式的進步令世界矚目。在xx年的奧運會前夕,我國的登山健兒將奧運火種帶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峯,創造了歷史。從體育角度看,這體現了中國健兒勇攀高峯的勇氣和決心,從另一面,這正彰顯了中國科技的力量和實力。

放眼全球,技術創新已經成爲共識,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科技創新納入國策,並予以積極的鼓勵。作爲新時期主人的我們更應該清醒的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創新力,推動技術的進步與運用,進而帶動整個民族產業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徹底擺脫“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國從製造業大國轉型爲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強國。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新時期的中國正以嶄新的面貌和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的檢閱。xx年我們在災難過後成功的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兒女頑強不屈、百折不撓的堅強品質。時隔兩年的今天我們又將迎來上海世博會這一世界盛會,這勢必將成爲中國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機遇。曾經我們歷經坎坷,曾經我們屢遭磨難,但這一切並不能阻擋中國人民奮勇向前的決心。經歷了經濟危機,全球經濟迅速下滑,唯有中國依然堅挺。但是面對國際的好評,我們並不能高枕無憂,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斷的鞭策自己向前發展。我們深知,在榮耀的背後我們還存在許多的問題與矛盾,作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均經濟水平仍然滯後,建設小康社會的路程艱辛而又漫長,若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仍需加倍努力。

歷史是創造出來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許還有無數的荊棘曲折、激流險灘,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國仍將是一個充滿自信、一往無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我們一定要實現,我們一定能夠實現!

第二篇:《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國情備忘錄1:中國之謎》

指導老師:陳效蘭

班級:20140115

姓名:孫婷婷

學號:2014011519

時間:2014年11月

《國情備忘錄1:中國之謎》觀後感

在本週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上,我們觀看了紀錄片《國情備忘錄1:中國之謎》。《國情備忘錄》是一部主要描寫中國民生和科技創新的大型紀實片,用生動的手筆和詳實的數據記錄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地的全景變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看後可謂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我覺得這個節目非常值得推薦,它真正讓我們的國民從根本上了解到我國的國情,以一組組的數據與事實來剖析我國當前面對的現狀,而不是以往一樣只是簡單的靠輿論來宣傳要節約。

這30年不變的經濟高速增長,金融危機中奇蹟般地率先回暖,中國今天受到世界的關注。

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讚美之辭。但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卻並不符合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框架。1993年,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最先提出了中國之謎的說法。

一批國外教授和學者針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國之謎。

羅納德認爲,中國在財政下降的同時,快速的貨幣供給增長並沒有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 他對這一情況大惑不解,他把中國這種“高財政赤字和高貨幣供給量的同時保持價格穩定的現象”稱爲“中國之謎”。

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韋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經濟學家設計的東歐和原蘇聯各國的改革,伴隨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而在他看來不那麼正宗的中國改革卻與高速經濟增長並行。他將這種現象稱爲“中國之謎”。

2014年,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彼得?諾蘭提出,按照主流經濟學的理論邏輯,中國不可能獲得目前的成就。但中國卻在各種缺損的條件下獲得了持續的經濟增長,諾蘭將這種不一致的局面稱爲“中國之謎”。

這些世界最頂尖的學者專家,把我國的快速發展稱爲“中國之謎”,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從西方經濟學理論的角度,中國的發展是難以理解的。

那麼,爲什麼西方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中國今天的發展成就?我們和西方經濟起步時的情況差別在哪裏?中國爲什麼必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經濟轉型目標模式的精髓是什麼?

就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學家試圖破解中國之謎的時候。我國的經濟總量逐漸超過意大利,又超過法國、英國。

今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鋼鐵和水泥生產國,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的外匯儲備列世界第一,外貿規模世界第三。

讓我們在來講講我國的資源問題。可以說從幼兒園開始我們便接受着“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富饒的泱泱大國”這樣的教育並以此爲傲。而國外也因爲馬可波羅的書而一直如此認爲。固然,我國的確疆域遼闊,物產也極其豐厚,不少的資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們卻忽略我國的人口問題。在這樣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任何巨量的數字都會變的蒼白無力。從人均佔有量這個角度來看待我們的資源,一切都將被顛覆:我們得資源不但不豐饒,而且相當的貧瘠,許多資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資源的匱乏也應該引起我們的一些思考。爲什麼人民對我國國情的不甚瞭解?我們應當循序漸進的讓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徹的瞭解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況,政府也應該更多的跟人民進行近距離深層次的溝通,讓人民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這也有利於建設和諧社會,實行科

學發展觀,有信仰的堅定的執行,要比迷茫的,被動的執行更有效率,有成效。確實,我們要重新審視我們目前的資源狀況了,正如政協委員沈思建議那樣:應該儘快把“我國地大物博”這樣的描述退出國小課本,強調人均的不足,提倡節約意識。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同時,資源問題也應該引起我們的一些思考。爲什麼人民對我國國情的不甚瞭解?我們應當循序漸進的讓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徹的瞭解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況,政府也應該更多的跟人民進行近距離深層次的溝通,讓人民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這也有利於建設和諧社會,實行科學發展觀,有信仰的堅定的執行,要比迷茫的,被動的執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這是一個越來越融入世界大潮、卻又相伴着許多難題的中國;這是一個揹負着沉重的歷史包袱,但又始終頑強地向上生長的中國;這是個全社會深深地被各種慾望攪動,但同時又發自內心地渴望和諧、正義與幸福的中國??

觀看了這部紀錄片,我們目睹了祖國的生機勃勃,目睹了祖國的日益富強,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祖國的奇蹟,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祖國一定會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定會成爲一個超級強國,但是在看到祖國繁榮昌盛一面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許多方面我們仍舊十分落後,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情備忘錄》帶着我們行走在祖國的過去與現在,剝繭抽絲的將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一個傷痕累累的中國向我們全面的展示而來??根植於這片土地的人們,只有深刻認識自己的國家,懂得這個國家,才能真正地、更加地愛上這個國家!因此,矚望未來,我們更加信心滿懷,讓我們緊緊抓住眼前的歷史機遇,萬衆一心,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

觀看了這部紀錄片,我們目睹了祖國的生機勃勃,目睹了祖國的日益富強,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祖國的奇蹟,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祖國一定會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一定會成爲一個超級強國,但是在看到祖國繁榮昌盛一面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許多方面我們仍舊十分落後,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過了國情備忘錄這部紀錄片,我彷彿親歷了祖國的成長與發展,我感受到了我們生機勃勃的發展中所飽含的艱辛和無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讓我們以史爲鑑,面向未來,踏着堅實的步伐,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求實進取、開拓創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來。

第三篇: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這週末我們在課上觀看了大型紀錄片——《國情備忘錄》。不得不說它讓我的心靈狠狠的震撼了一番,讓我感慨萬分啊,讓我本來輕鬆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十分的複雜,有自豪、有憂慮、有深思······

《國情備忘錄》用它那簡單而又深邃的解說與真實而又引人的畫面向我們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以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記錄了一個大國從“一窮二白”到“雄雞一唱天下白”的崛起。在向我們述說成績的時候又警示了我們面臨的困境與問題。

片中街上一個個涌動的人頭讓我很無語,我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國的人口實在太多了啊。中國有着16億的龐大的人口基數。這養育五分之一人口的中華大地,因爲人數的衆多,有着巨大的無形的壓力。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正適宜人們生存的卻只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祖國地大物博,有着讓世界各國都羨慕的巨大的資源儲備,各項資源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然而,巨大的人口基數卻讓我們的人均資源佔有量均下降到了與世界上資源匱乏國家同等的水平上。有句話說得好:中國的問題,除以十六億,分攤到每個人身上的便微乎其微。然而,每個人身上的一個小問題,乘以十六億,就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大問題。巨大的人口基數,讓我們揹負了沉重的負擔。人口多,就業壓力就大。如今,全國每年新增的大學畢業生爲600萬人,每年新增農村進城務工人口600萬人,每年新增失業人口500萬人。國企就業人員500萬人。這就需要提供2400萬個新增就業崗位,然而我們國家每年的就業崗位僅有1200萬個,面臨着1200萬個就業缺口。這些龐大的數字,實在令我們頭痛。

《國情備忘錄》帶着我們行走在祖國的過去與現在,剝繭抽絲的將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一個傷痕累累的中國向我們全面的展示而來??讓我們清晰的認識到我們面臨的問題與機遇,只有把握時機,萬衆齊心才能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第四篇:《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觀看了《國情備忘錄》這部大型紀錄片。看完之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部紀錄片讓我更加全面系統地瞭解了我的祖國,也更加理性地認識到30多年來這個生我養我的國家的不容易與舉世矚目的成就。

《國情備忘錄》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製作的一部大型電視紀錄片,一共分爲中國之謎、人口大計、農字當頭、蒼茫大地、資源掃描、山水之間、民生縱橫、創新元素,以及中國腳步九集。《國情備忘錄》以每集45分鐘的篇幅,就當下中國的人口、三農、耕地保護、資源環境、社會保障以及創新能力等我國國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進行了客觀詳盡的表現。

紀錄片以中國之謎開篇,既表明了中國國情的與衆不同,也體現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功績。中國的經濟形勢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要發展經濟不能照着西方國家的路子走,中國國共產帶領中國億萬人民艱苦探索走了一條前無古人的經濟發展道路,實現了30年不變的經濟高速增長,金融危機中率先回暖的歷史奇蹟。這種有悖於西方經濟理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道路被西方經濟學家稱爲中國之謎。

然而,中國面臨着諸多致命難題,該片分別從人口大計、農字當頭、蒼茫大地、資源掃描、山水之間、民生縱橫、創新元素七個大的方面闡述了中國面臨的挑戰。人口的不均勻分佈與人口和國土面積之間的矛盾讓我國承受着別國無法想象的壓力,日益凸顯的三農問題也讓我國走向全面小康社會步履維艱,逐漸從地大物博的夢中清醒過來的中華兒女該怎樣去面對稀缺的國土資源,中國資源總量的豐富與消耗量的巨大並存,中國環境問題正在一點一滴地侵蝕着中華民族的生命,就業、養老、醫療、住房等諸多民生問題正亟待解決,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以上每一個問題都是世界性的難題,這些問題就算是交給全世界最優秀的管理學家和政治家,都不會有一個確切的解決方案。

但是中國在努力,30年計劃生育政策,我們少生了4億多人,使中國的13億人口日推遲了四年,我們也使全世界60億人口的人口日也推遲了四年;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們解決了大量的農村的貧困人口問題,我們現在農民的總體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向小康方向邁進;不斷加強土地的管理,竭力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合理開採資源,不斷向新能源領域進軍,努力建設資源型國家;摒棄先發展後治理的道路,保護環境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努力建設較爲完備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就業和住房福利制度;面對新的格局,中國已經認識到,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並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當年珠峯頂熊熊燃燒的奧運火炬展示着中國創新的力量和決心。

中國正在以自己獨特的腳步走向世界,面對難題,我們不會退縮,已經創造了中國之謎這樣的奇蹟的中國人民一定會打贏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我們必須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認識各種風險與挑戰,面對國情, 我們選擇了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世界看到的是將是充滿信心、無比堅實、一往無前的中國腳步。

第五篇:國情備忘錄觀後感

資源

在前幾節毛概課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國情備忘錄的第五集:資源掃描。看了之後感觸頗深。特地又上網看了一遍。又一次的關注讓我對我國資源緊缺的形勢有了更深的瞭解,我很是震撼,真正認識到了我國資源問題上的緊迫,也有了看另外幾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國國情的決定。

首先,我覺得這個節目非常值得推薦,它真正讓我們的國民從根本上了解到我國的國情,以一組組的數據與事實來剖析我國當(來源說明好範 文網)前面對的現狀,而不是以往一樣只是簡單的靠輿論來宣傳要節約。

其次,講講我對我國資源問題的瞭解。可以說從幼兒園開始我們便接受着“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物產富饒的泱泱大國”這樣的教育並以此爲傲。而國外也因爲馬可波羅的書而一直如此認爲。固然,我國的確疆域遼闊,物產也極其豐厚,不少的資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們卻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計中提到的我國的人口問題。在這樣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任何巨量的數字都會變的蒼白無力。從人均佔有量這個角度來看待我們的資源,一切都將被顛覆:我們得資源不但不豐饒,而且相當的貧瘠,許多資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資源的缺乏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同時,又必須發展經濟,我們正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13億人口現在佔了世界人口總量的20%,我們面對的是全世界的資源已經被這些發達國家消耗掉了60%。所以,大量地依賴進口資源來支撐我們中國完成工業化,這條路我們是走不通的。 2014年,我國的“十一五規劃”中明文規定:“要把節約資源作爲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14年《節約能源法》第四條再次明確:“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等,一個個新能源也加入到經濟建設的能源大軍行列之中。確實,我們要重新審視我們目前的資源狀況了,正如政協委員沈思建議那樣:應該儘快把“我國地大物博”這樣的描述退出國小課本,強調人均的不足,提倡節約意識。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最後,資源的匱乏也應該引起我們的一些思考。爲什麼人民對我國國情不甚瞭解?我們應當循序漸進的讓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徹的瞭解中國現在的發展狀況,政府也應該更多的跟人民進行近距離深層次的溝通,讓人民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這也有利於建設和諧社會,實行科學發展觀,有信仰的堅定的執行,要比迷茫的,被動的執行更有效率,有成效。此外,還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幾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看過這部紀錄片之後,我感受到了我們生機勃勃的發展中所飽含的艱辛和無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讓我們面向未來,踏着堅實的步伐,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求實進取、開拓創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