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2019觀看《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觀後感2.61W

2019觀看《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一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經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比如埃德加斯諾。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爲一個美國記者,斯諾是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東方的大國有着這樣一個政黨,這樣一隻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不只是向外界介紹了中國的革命情況,它還是一部詳盡的歷史資料。

一九二七年之後,由於國民黨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導致大批共產黨人的犧牲,蔣介石撕碎了僞裝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輕的共產黨於死地。全國各地都在搜捕共產黨,甚至敢於同情共產黨的行爲也會導致死刑的懲罰,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腦袋的危險,義無反顧的追隨在共產黨的紅旗下,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理想是什麼、鬥爭的方向是什麼,並不爲當時的大多數人所瞭解,在國民黨的宣傳機器的惡意詆譭下,共產黨被說成一小撮反動的暴民,而紅軍則是爲數不多的、衣衫襤褸的土匪罷了。

但是國民黨無法解釋的是,如果真如他們所說,共產黨是暴民土匪且人數少得可憐,爲什麼一直無法被消滅?相反還繼續擴大着根據地?共產黨真的是反帝的麼?或者如國民黨支持者所說的,他們激烈的抗日口號只不過是爭取公衆的同情和絕望的掙扎,是亡命的漢奸和土匪最後的呼號?

總有些人願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險。斯諾無疑是這種人。

儘管心中忐忑,斯諾還是在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幫助之下,毅然決然的踏入了這個被蔣介石政府描繪成是充滿血腥、、野蠻、土匪當道的紅色根據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寫給毛澤東的介紹信。

然而懷着冒險心情的斯諾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擔心毫無必要,這些紅色區域絕不是國民黨政府所說的那樣恐怖,正相反,在這裏,有着人民真正支持、信任的政府。

由於外界的封鎖和造謠,共產黨領導人的情況一直不爲外界所熟知,國民黨不停地在炮製他們的“惡行”,並且諷刺的是,在多次報道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領袖死亡的消息同時,他們又懸賞對這些人進行緝拿。

按斯諾自己所說,他只不過是一個好奇心強、敢於冒險的洋鬼子,但是在紅色政權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貴賓的待遇,而共產黨的領導人們也對其坦誠相見,爲其的採訪報道提供一切便利條件,這和國民黨的遮遮掩掩、欲蓋彌彰、顛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通過和共產黨、紅軍的接觸,斯諾終於明白,爲什麼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不惜犧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產黨,爲什麼紅軍在人數、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能夠轉戰南北,爲什麼人民羣衆會如此的支持着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纔有希望,因爲紅軍是真正的人民。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觀後感 篇二

今天觀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部電影,說實話,感悟還是很深的。

這部電影,極度反映了在被蔣介石和各軍閥的統治下,底層農民多麼艱苦的生存環境,當外國記者施樂先生來到中國,想來尋找東方之美,但還未發現東方之美,就已經看到了農民們殘不忍睹的景象:人們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也早已瘦成了皮包骨頭,可以看出,在帝國主義與軍閥的統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一些大富豪,大地主坐擁農民的土地,用農民工賺來的錢去花天酒地,這也是讓我們共同憤怒的一個景象。

當然,也不免會有人站出來反抗,毛澤東主作文席帶領着紅軍,一起來反抗帝國主義與軍閥統治。他將土地分配給農民,打敗盤庫在村莊附近的土匪。並且當人們團結在一起,一起遊行示威,唱着《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我也感到很自豪與感動,我也終於知道爲什麼蔣介石要上二十五銀洋,不論是死活,都要抓回毛澤東的原因了。

等到電影的結尾時,年輕的毛澤東和施樂記者一同在天安門廣場仰望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場景,着實令人感動。望着上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幾個大字,我感到無比自豪,雖然那個毛主席只是一個演員,但我相信,這也是毛主席對未來希望的景象,人民幸福,國家安康。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篇三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1936年,中國革命與戰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埃德加斯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南京國民政府軍隊的新聞封鎖,長途跋涉來到西北蘇維埃地區尋找紅色中國,他把自己一路上的所聽、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了下來,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的成長曆程。

70多年後的今天,作爲生長在和平年代裏的青年,我彷彿跟着斯諾回到了那個充滿硝煙的年代。我看到了中國革命事業的鮮血歷程,看到了革命先輩們在黑暗中探索向前,他們如磐石般的團結、如鋼鐵般的意志,他們犧牲小我成就大我,放下私人恩怨心繫國家與民族,他們的命運同時代緊緊相連,他們的生平歷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個豐富的橫斷面,他們用人生書寫着歷史,歷史也成就了他們。

在斯諾筆下,我認識了這樣的周恩來:他面容清瘦,長着一臉黑色的大鬍子,他談吐緩慢安詳、深思熟慮。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魅力、領袖自信的混合產物。他是一個書生出身的造反者,在民族覺醒裏受的教育,使他從一個純粹的知識分子轉向了社會革命運動的組織者,他在巴黎幫助成立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時,已是個著名的革命組織者,他26歲就成爲廣州政治生活中的一個領袖人物,他的才氣與謀略使他成爲一個鼎鼎大名的紅軍指揮員。

在斯諾筆下,我認識了這樣的賀龍:他是國民黨報紙上的“劣跡昭著的賀龍”,一個年輕時就聞名湖南全省的“土匪頭目”。經過農民大屠殺看清了國民政府後,他毅然地投向共產黨。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使他完全同情窮人、瞭解窮人,在羣衆中很有號召力,長征路上有成千上百的窮人跟着他加入紅軍,他的部下寧可與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願意離去。他是一隻老虎一樣的軍隊首領,強壯有力、不知疲倦,讓敵人聞風破膽。

在斯諾筆下,我認識了這樣的毛澤東:他一頭濃密的黑髮留得很長,雙眼炯炯有神,他鼻樑很高、顴骨突出,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知識分子面孔。他的身上有一種天命的力量,一種實實在在的根本動力。他博覽羣書,精通中國舊學並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他徒步走遍湖南全省,使他了解廣大農民的根本訴求。他知道這些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貧窮飢餓、受剝削卻又勇敢無畏的人民,纔是能夠產生復興中國的動力的所在。他對中國當時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只有對外實行反帝政策、對內實行土地革命,才能實現中國的民族獨立和民主政治。他做了十年的紅軍領袖,千百次地沒收了地主、官僚、稅吏的財產,而他所有的財物卻依然是一卷鋪蓋、幾件隨身衣物。

在斯諾筆下,我認識了這樣的彭德懷:他是個愉快愛笑的人,身體極爲健康,他的談話舉止裏有一種開門見山、直截了當的作風。他年少的經歷是一段鬥爭史,被繼母趕出家門後當過放牛娃、做礦工、當鞋匠學徒、到燒鹼礦做工、修水渠。.。.。. 他坎坷的經歷使他有着堅毅的品格。他是行伍出身,先後在湖南、江西進過軍校,畢業後,因才能出衆迅速提升。他辦事真的會同士兵委員會商量,在湘軍中被稱爲“自由派”軍官。他對紅軍的戰略、戰術有諸多的思考,爲什麼採取游擊戰、如何有效開展游擊戰、如何發展游擊戰。.。.。. 他說我們的勝利是因爲人民的支持,我們不過是人民打擊壓迫者的拳頭。

所有這些對革命領袖的敘述,都自然而然逐漸脫離了“個人經歷”的範疇,不着痕跡地昇華爲一個偉大運動的事業的歷史。他們在此當中處於支配的地位,但你已看不清他們作爲個人的存在,而是與革命的進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崛起融合在了一起。

中國共產黨從幾百個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年輕的革命者到建立起一支有好幾萬工農所組成的軍隊,到一九三零年成爲政權的爭奪者,到一九四九年建立了新中國,再到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着中國人民走向復興的中國夢,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把共產黨人身上最寶貴的品質遺失。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我們每個人的夢都和偉大的中國夢緊密相連。

作爲一名最普通的地質工作者,工作的枯燥和辛苦也曾使我迷茫。剛畢業時報效祖國的激情,隨着日復一日的地質工作慢慢模糊,腳下是走不完的山路,手裏是一把略帶鏽跡的地質錘,白天爬山跑線,晚上案頭描圖,夏天烈日當頭時恰恰是我們野外工作的最佳時期,在汗流浹背與酷熱難耐中保持清醒的專業頭腦是一種挑戰,許多次感覺自己難以再堅持下去。

看到斯諾筆下一幕幕的革命歷史片段,一個個鮮活的共產黨人,我慚愧不已,他們在物資無比匱乏的情況下堅持革命,他們有的大字不識,但他們心中有信念、身上有光芒,他們從廢墟中興起了革命,他們用赤手空拳打下了江山。.。.。.如今的生活是美好的,能在和平年代用自己所學服務祖國確也是一種幸福,哪怕只是祖國地質事業中微不足道的一筆,我也要傾盡全力。。 我要學習革命前輩們不斷求知的品質,讀書使人思考,學習地質專業學習更好地完成工作,學習歷史知識以史明智思考工作。我要學習革命前輩們不斷探索的精神,飽有着經久不衰的熱情和始終如一的希望去攻克工作生活中一個個的難題。我要學習革命前輩們心懷信仰的堅持,千千萬萬的革命者在人力面前、在大自然面前、在死亡面前都不曾低頭甘於失敗,我們當代的青年人更應該堅定心中的信念,爲了自己的地質夢、爲了我們的中核夢、爲了民族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篇四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許澤峻八(3)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作《紅星照耀中國》的書,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在二戰時期爲了探尋中國紅軍祕密時寫的一本半日記半報道的書。

我是比較尊敬作者的,因爲國民黨的緣故,紅軍被宣傳成無惡不作的“紅匪”。但是,作者卻無所畏懼,直接進入了紅軍的領地,找到周恩來,毛澤東等人。展開了一項意義重大的報道,將紅軍的正義傳播整個世界。我想,沒有作者,共產黨不可能勝利,中國也不可能成立,那現在我們生活一定也不會這樣的精彩。

在書中,斯諾還對國民黨進行狠狠的駁斥,駁斥了他們一直對外宣稱共產黨爲“狂熱分子”、“無知土匪”的這種行爲。他在書中對毛澤東大加讚賞: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羣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一絲不苟,他的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除此之外,還有頭腦冷靜不屈不撓的周恩來,戰無不勝的林彪,令地主鄉紳聞風喪膽的賀龍,還有彭德懷、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權等一批優秀的革命領袖,以及他們那講不完的英雄事蹟。他們用那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他們用那鐵一樣的堅定意志,斬去了舊中國的病根腫瘤。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今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說更愛這片土地,因爲我們是中國人!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篇五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你可以把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全部歷史看成一場宏大的巡迴宣傳。他們要保衛的與其說是一種思想的絕對正確性,毋寧說是這種思想存在的權利。”——斯諾

難以想象這種有着深刻思考和理性思維的句子出自於一個之前對共產黨略知一二的外國人之筆,而在這個外國人筆下這樣的句子數不勝數,他就是埃德加·斯諾。一個以《西行漫記》馳名中外的外國記者。

斯諾以他充滿熱情的筆觸,記錄了日漸成熟的中國共產黨在蘇區的一點一滴。大到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著名論評、共產黨的基本政策,小到黨員和民衆的言語神態,《西行漫記》帶給我的就是真實的東西。除了共產黨的故事,我還知道了許多形形色色的黎明百姓。從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滬定橋的敢死隊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的農民們,這些普通人組成了紅軍真實鮮活的畫面。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彙或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着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蹟,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比如紅民大,人民抗日劇,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於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他們一直對外宣揚鼓吹共產黨人爲“狂熱分子”、“無知人士”、“強盜”。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羣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都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對周恩來的着墨是“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戰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鄉闖世界的彭德懷等。通過他的敘述,我彷彿看到無數仁人戰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着自已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羣有氣質、有抱負的領導者。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表,就產生了巨大影響。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裏,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着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爲各自人生糾結忙碌着,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着美好的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着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也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衝鋒陷陣、赴湯蹈火。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我想,我應該懷出崇高的敬意瞻仰這些革命先軀,正是有他們,我們纔會有今天,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爲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

《西行漫記》讀後感1800字: 篇六

在這個信息自動推送,碎片化快速閱讀的時代,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慢慢地看一本書呢?

當你偶爾有整塊時間的時候,是在刷劇,刷微博朋友圈,刷小視頻,還是在購物車裏挑挑揀揀呢?

爲了緩解爆炸式信息過載帶來的不適感,最近我花了一個多星期每天大概一小時的時間重讀了《西行漫記》這本書——一個外國人寫的中國紅軍早期革命紀實報道。

一、《西行漫記》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西行漫記》,原名《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今陝甘寧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寫成的紀實報道,先後在當時的國內外報刊連載,後來集結成書。書中描繪了當時的地理人情,刻畫了很多樸實的紅軍形象,也描述了許多紅軍早期革命的歷史事件。跟我們歷史教課書上的內容對比,就像是看一場電影大片那般暢快。

關於書名,還有些小的曲折,書名第一稿是用英文寫的,翻譯成中文時,爲了在當時的白色恐怖背景下掩護身份、便於傳播,才起名《西行漫記》。

二、這本書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第一,它附有大量當時拍攝的人物照片。這是最珍貴的歷史資料,因爲這些照片無法重拍,無法修飾和篡改。這些照片也是從其他書籍和渠道無法獲取的。在這些照片裏,有黨和軍隊的領袖,有普通士兵,還有很多普通的羣衆。而奇妙的是,如果用當時的眼光來看,後來新中國的主席和開國元勳們,從照片上看跟普通士兵和羣衆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還沒讀書,光是瀏覽這些照片,就會讓人遊走於現實和歷史之中,有着今夕是何夕的恍惚感,更有“秦時明月漢時關”的畫面感。

第二,因爲它的成書時間是1937年,它描寫包括黨和紅軍領導人在內的各色人物所用的語言,完全沒有建國後書籍那種避諱政治領袖的語言風格,而是極其平實的語言,讀來就像在看一幅幅素描畫像。比如,書中描寫脫掉長褲乘涼和捉蝨子的領導人,描寫笑容憨厚的彭德懷和朱德,描寫一個叫向季邦的小紅軍被人取外號“像雞巴”的故事。當你沉浸在這些故事當中,你會發現,那些開國領導人和革命先烈,也如我們普通人一樣,在炮火沖天、戰鬥你死我活的革命歲月,他們也有狗血的兒女情長和生活的雞零狗碎。“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作爲普通人,看罷這本書,會有一種超然應對現實各種困難的豪邁感在胸中油然而生。

第三,書中有多名新中國偉人和名人的獨家自傳。寫當年的偉人傳記的書很多,但由偉人自述形成的自傳,獨此一家。書中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徐海東這些大人物的自述傳記,還有一些小人物的自述故事。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旁觀偉人的歷史境遇,洞悉偉人的成長心路歷程,對於我們在新時代如何過好這一生有極大的啓發意義。

三、這本能帶給我們什麼

第一,是勇氣。從作者寫作此書的經歷來看,作者可以說是一個勇士。1936年6月,國共內戰正酣,日本全面侵華在即,西安事變尚未發生,讀後感作爲一個資產階級報刊的記者,是一種怎樣的歷史擔當和毅力,促使他不顧生命安全,深入紅色區域,成爲報道中國紅色區域的第一個外國人呢?靠的不是勇氣是什麼?而從故事本身來說,促使黨和紅軍從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到建立閩贛革命根據地,到五次反圍剿,到兩萬五千里長徵,再到建立穩固的陝甘寧邊區,一路走來,屢敗屢戰並最終站穩腳跟的,是什麼力量呢?那是千千萬萬革命先驅的勇氣。如果把自己代入那個歷史年代,我們會有那般的革命戰鬥勇氣嗎?這是我們需要叩問自己的命題。

第二,是信念。從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很多領導人,本身已經有較好的家境,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爲什麼要放棄安穩的生活,輾轉艱苦的山林河谷,冒着槍林彈雨堅持革命呢?再看那些普通紅軍戰士,爲什麼甘願吃苦,甚至像強度大渡河那樣明知一定會犧牲仍然勇往直前呢?是信念,是爲了全國人民得解放,過上太平日子的信念。如今,我們已經享受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生活,我們心中,還有那種信念嗎?

第三,是踏實過好生活的心境。讀書的目的,最終還是要回歸自己的現實生活。讀了這本書,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爲革命殫精竭慮的偉人,跟我們一樣是血肉之軀,那些爲國捐軀的勇士們,跟我們一樣是個普通大衆。我們現在的歲月靜好,是因爲有他們的負重前行。我們現在享受着他們的恩澤,只有踏實過好現實生活,不辱先人,不禍後代,纔是對他們艱苦抗爭歲月最好的告慰。

新中國的歷史是由偉人和千萬革命先驅書寫的,但與此同時,他們給我們寫好了歷史藍本,等待着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去續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