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觀後感3.18W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本多篇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篇1

__年前,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了。

“五四”運動雖然已經成爲歷史,但是“五四”精神卻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

中國青年從來就有敢爲天下先的傳統,“五四”運動倡導的民主,科學精神就是一種創新精神,“五四”運動以來,無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中,青年都是一支最積極,最有生氣,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創新精神的力量。

創新精神既是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又是時代的要求,尤其是21世紀對青年一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速興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要在未來國際競爭中佔據戰略上的主動地位,全面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創新的希望在青年,只有提高青年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形成國家的創新體系。

發揚創新精神,就要用現代化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創新不是在沙上建塔,也不僅僅是標新立異而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繼承是創新的基礎,學習是創新的源頭,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爲人生第一要義,要取得工作的權力靠學習,作出成績靠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隨上時代步伐而不是被時代拋棄,創新意味着走在時代前列就更要加強學習,青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要珍惜寶貴年華,如飢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爲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打開廣闊空間,提供永不枯竭的資源。

同時發揚“五四”精神也就是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但時至今日,愛國主義不能只停留在喊口號上也不能動輒就叫“打”。當美國蟲子偵察機公然闖入我領空並撞毀我軍戰鬥機時,當我海軍防空兵王偉經多方尋救至今杳無音信時,填充在你心中難道僅僅是憤怒嗎?我想,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我們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科技振興祖國,因此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必須是一個熱愛知識、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時代新人。

作爲青年學生,我們應當在瞭解中國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礎上,勤奮學習,勇於創新,艱苦創業,展現21世紀中國青年的時代風采,實現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偉大復興的願望。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篇2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重要節點,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關鍵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綱領性文獻。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黨員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重點是在學懂弄通上下功夫。我們要對每一名黨員做好學習傳達,組織專題學習,做好輿論宣傳,深入解讀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在黨員隊伍中形成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濃厚氛圍,使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人心。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把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發表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與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到實際工作中。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求我們要不折不扣地將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豐富、核心要義。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深刻領會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重大任務,是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根本要求,是應對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的有力保證,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我們要學懂弄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力量。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篇3

近期聽了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十三期,收穫難得,感受頗深。下面,我就結合對黨課的學習和近一段時間的領悟,與大家一起分享幾點體會。

首先,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地瞭解。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用思想武裝全黨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保持黨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黨的確定的目標任務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們每名共產黨員都應該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主題教育實踐中來,通過接受系統學習和教育,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政治覺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將自己打造成學習貫徹思想的先鋒,真正成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擁護者和行動者。

其次,對弱化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表現形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整治“四風”爲突破口,着力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爲不容易剎住的歪風邪氣。但同時還必須清醒看到,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比如,一些黨員幹部不擔當、不作爲,素質能力和精神狀態已不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充分。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有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我們每一名黨員務必端正思想認識,清楚知道影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等問題的嚴重危害,對照黨章黨規自覺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第三,找到了根除不良頑症的有效方法。我們黨要求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提醒全黨同志,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黨建設成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自我革命,就是要堅持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關鍵是要有刀刃向內的勇氣。廣大黨員幹部要敢於同一切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爲作鬥爭,堅決克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篇4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要在這場嚴峻鬥爭的實踐會考察識別幹部,激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經受住考驗,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連日來,面對嚴峻的疫情,一封封請戰書、一個個逆行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盡顯廣大黨員幹部“鐵”一般的擔當,譜寫滌盪人心的戰鬥曲。

築牢“銅牆鐵壁”,扛起政治責任。“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在疫情面前,扛起政治責任,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才能贏得阻擊戰的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牢牢記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靠前、聯防聯控、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防控工作中的問題,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確保各項防控措施有力、有序的開展。心中有黨性,腳下才有力量。政治責任是黨旗引領下奮勇前行的力量,也是人民羣衆危難中的信仰燈塔,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更好的履行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職責使命,永葆黨性本色,在疫情防控中想盡一切辦法,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化解難關。

勇當“鐵軍戰士”,牢記使命擔當。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疫情在哪裏,黨員幹部的戰鬥就在哪裏。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擔當落實在崗位上,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面對當下疫情防控鬥爭,不僅是考驗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戰場,也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鐵的擔當的戰場。“初心使命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真刀真槍幹出來的。”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是一次黨性的洗禮,更是一次踐行使命擔當的具體表現。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聲聲不計回報的“宣誓詞”,一張張奔赴一線的“暖心照”,無數黨員、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彰顯着“鐵軍戰士”的英雄氣概。

心懷“鐵血丹心”,凝聚人民羣衆。“治國有常,而利民爲本。”廣大人民羣衆是這場疫情防控的主體,也是打贏這場戰鬥的強大力量,我們一邊要以人民爲中心的角度出發,把人民安危放在第一位,開展好疫情防控工作;一邊也要依靠羣衆、組織羣衆積極投身到防控工作上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每一名共產黨人必須心懷一片丹心,凝聚人民羣衆,積極行動起來,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帶頭站在防控疫情鬥爭的第一線,帶頭堅守崗位,做好羣衆工作,形成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共同抗擊這場不尋常的“戰役”,讓鮮紅的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危難時刻,見精神品質;重要關口,見擔當作爲。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戮力同心,以鐵一般的擔當打贏這場不同尋常的“阻擊戰”,譜寫一曲曲動人的英雄戰鬥曲。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篇5

沒有禁錮的城,只有流動的愛。

——題記

庚子年剛開始,就讓人有了想要重啓的衝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眼看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人數從一逐漸增長到兩萬人次以上,我們除了擔心焦急卻毫無辦法。這本該是一個和和美美的新年,可誰能想到一家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海鮮市場竟輕而易舉就將我們的生活打亂。

新型肺炎的衝擊不用我說,想必大家都與我有大同小異的感受。想見的人見不到,想吃的美食只能眼巴巴的從手機裏開啓一頓雲飽腹。這個年,沒有了串門,沒有了歲歲爆竹聲。不知道我們是不是一樣,直到現在,也每天提心吊膽的刷着“新型肺炎”最新消息。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刷到這樣的消息:有多少人在這段時間爲疫區捐款,又有多少醫護人員在疫區忙忙碌碌與死神搏鬥。

武漢陷入麻煩,全國人民衆志成城都想爲此付出一份心意。83歲收廢品老人,爲抗擊肺炎捐款1萬塊,某地熱心人士爲抗擊肺炎值班人員送去口罩,出租車司機疫情期間穿着防護衣,全副武裝守護崗位,84歲非典戰神鍾南山毫不猶豫奔赴武漢,某地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實不僅僅是國內,許多外國友人也對我們的新型肺炎給予了莫大的關懷和援助,日本政府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10億日元,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韓國向中國緊急提供一批價值500萬美元的防疫物資,馬來西亞,泰國,德國,英國,法國等21個國家向中國伸出援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句話的道理也不過像這樣罷了。

各地的人民在爲武漢想出路,武漢人民也爲保護全國人民做出了犧牲。爲了國家的安全,武漢人民自願封城,在家守候,地鐵公交等交通一概不使用,將所有能把病毒帶出去的方式都掐斷,爭取讓病毒帶來的影響降到最小。

隔離不隔愛,封城不孤城。雖然武漢城市被封,但四海八方彙集的拳拳熱情不僅增長了武漢度過難關的信心,更讓我們這擁有着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更加團結。這一刻,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我們始終相信,這次肺炎疫情其實是對武漢人民,全中國人民甚至是整個世界的考驗。不論你是不是武漢人,你都有責任去爲對抗肺炎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你可以奔赴前線,馳援武漢;你可以捐獻物資,爲愛發聲;你更可以堅定地關閉門窗,阻隔更大的疫情擴展……而我們對武漢更多的是用一段感情化作源頭的一種熾熱的關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於正在與病毒生死搏鬥的武漢人民來說,這無疑是珍貴並且感動人心的。

沒有一個冬天會過不去,中國抗疫戰也必將播撒芬芳勃發生命。到那天,久閉的家門一定會被春風敲開,奼紫嫣紅的鮮花一定會與你相擁。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我們與你們同在!

青年洞觀後感心得體會篇6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山西考察調研,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提出,希望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爲鄉親們的“致富花”。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點贊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

也許對於世世代代耕作在土地上的農民來說,他們怎麼也不曾想到“黃花”“木耳”也能夠做成產業,成爲自己致富增收的“搖錢樹”。事實上,每個地區因地理環境、氣候、土壤、空氣、溼度等原因都會發展適宜當地環境生長的農作物,然而如何才能夠將“土特產”“土農產品”變成受市場歡迎的、可持續發展的“搖錢樹”,是值得我們地方政府認真思索的問題。

整合產業提升品質,打造高品質農業產業,爲農產品贏得市場基礎。小時候,家庭條件差,好不容易盼着父母趕集買些新鮮瓜果,他們卻總是撿便宜的次品;如今父母及身邊人買東西不問價格,只問產品有沒有打農藥,是不是安全……這一變化意味着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在不斷提升,以前是爲了吃飽如今卻要求吃好。以往農民對土地的經營管理在單打獨鬥中很難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要麼是產品質量差,要麼是品質不夠好。農產品從無公害到綠色到有機,正是人們不斷追求品質的需求在起推動作用,因爲在鄉村振興這股東風中,要加大當地產業的融合,通過產業的集約化去打造高品質的綠色有機產品,用品質贏得市場和口碑。

加大品牌塑造和宣傳,以品牌助攻,加深農產品的市場黏客度。對於客戶而言,都是“黃花”,此黃花與彼黃花有何不同?都是木耳,此木耳與彼木耳何異?要讓農產品具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有讓人過目不忘的“顏值”,就需要加大對品牌的塑造。品牌依託品質,也緊密依靠宣傳,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再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調已然不適宜,稍有遲疑就被其他地區搶佔了先機,奪取了市場。農產品和農產品之間的較量不僅在於他們本身的品質,更在於“品牌”的爭奪。好的品牌猶如高顏值高品位的“美人”自帶光環,自帶焦點。因而各地政府要不斷完善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將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培育市場的知名度,培育顧客的信任度、忠誠度。

充分藉助電商平臺,以“互聯網+”模式,助力農產品銷售走出去。我們知道,好的農產品需要從源頭抓起,對土壤、水和氣候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奶”都能叫有機奶,也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叫有機水果。越是交通便利,越是靠近城市的地區,越難以種出高品質的農產品,根本原因是受環境和地理因素的制約。而偏遠的地區,往往地大物博,人煙稀少,土地、水和空氣都保持着最初的狀態,這種天然的優勢使其能夠種出高品質的農產品,但也會受到交通的制約,東西好卻難以賣出去,這是很多農民世世代代都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互聯網的發展爲農產品開拓了新天地,通過“互聯網+”的模式,藉助電商平臺,農民可以將自家生產的農產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不但打開了農產品的銷售市場,也爲產品口碑和品牌塑造加碼,真正實現了“土特產”成爲農民致富“搖錢樹”的“華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