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

觀後感1.49W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1

“宇宙間大部分的事都可以預測,唯獨你們地球人的感情,最難捉摸。”外星人如是說。

春嬌&志明似乎已經做成品牌了。看到片頭熟悉的“n 55!w !”字幕,看到春嬌的標誌性紫發,抽菸時熟捻的動作,以及微笑時眼底的細紋,還是忍不住感慨。七年了,他們就這樣陪我們成長。

彭浩翔很聰明,彷彿一名廚藝高手,把普通的食材稍做加工,再佐以幾樣配料提味,便能呈上一道令人讚歎的菜餚。

影片並沒有什麼大的波瀾。地震的片段算一處。而對於這場戲,即便我身爲女性,也是要站在志明一邊的。於情於理,他當時的反映並沒有錯。

可是,春嬌的難過和失望也是真實的。在一起久了,兩人之間的激情漸漸退去,熱戀時無視的對方的缺點開始浮出水面,彷彿鞋裏的一粒沙,硌得腳難受。

一起走了這麼久,該有個決斷了。是繼續,還是中止?在春嬌眼裏,志明還是那麼孩子氣,不喜歡做決定,總是習慣推給她。這也使得她一直以來在花心老爸身上的擔心和失望得到了延續——男人靠得住嗎?

她越發糾結,掙扎,沒有安全感,疑神疑鬼。彷彿預先已經判定嫌疑人有罪的警官,慢慢蒐集“罪證”。而地震不過是個導火索,讓兩人之間矛盾徹底爆發。

反觀志明,倒似乎還是那個志明。不到最後分手一刻,是不會受到刺激,奮力追回愛情的。

雖然影片依舊是團圓收場,但我懷疑兩人的生活會從此平順。路那麼長,心猿意馬時難免。而《春嬌救志明》的“救”字過於嚴重,有些居高臨下,也有隱忍與犧牲的味道,不利於一段健康關係的持續。

末了,同意某人的說法,影片裏的decision board和電動滑板近期應該會熱賣。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2

週末去看了張志明和餘春嬌的第三部《春嬌救志明》。一轉眼,這個都市愛情繫列也已經七年了。

第一部《志明與春嬌》裏,志明和春嬌躺在牀上,誤傷要害的志明力不從心,編出一套純情說辭,“我們又不趕時間”,講得春嬌心頭一動。這句誓言連同i n 55!W !,成爲風行一時的經典告白。因爲全城禁菸而相識的志明與春嬌,也由此留在了我們心裏。

道德觀念超強的人諷刺說,這就是一對“狗男女”互相看對眼的故事。憧憬愛情的人則會羨慕,志明與春嬌如此搭調,有情意相通的小曖昧,能包容彼此的小缺陷,天造地設,情投意合。

現實裏少有這樣的登對,於是掙扎在無趣中的人,心裏都期盼着一個良家版的志明與春嬌。

第二部《春嬌與志明》的核心話題是安全感。當戀情相對穩定並轉向平淡之後,不甘無聊的志明和春嬌分手了。逐漸退出對方的生活,卻未必沒有掛念。如何放下對前任的念想,本就是男男女女永恆的課題。

春嬌就像身邊很多執迷不悔的傻姑娘,明明清楚答案,卻依然在疲倦裏等待,把心空置着,留給那個認定的人。

而用難以抉擇作爲藉口來掩飾濫情的志明,也能在生活中找到無數同類:也沒有很喜歡,也不是不鍾情,卻不願下破釜沉舟的決心。曾經交匯的兩個人,就這麼試探、觸碰,終於走散。

爲了拍下一部,導演彭浩翔安排了兩人的複合。《春嬌救志明》也許正是整個系列的完結篇。

當志明和春嬌過上同居生活,眼看就要談婚論嫁,原生家庭的陰影和時間的考驗紛至沓來。

春嬌40歲了,說句玩笑話,如狼似虎坐地吸土的年紀,性情開始敏感易變,看着小上幾歲的志明,總覺得永遠長不大似的:說好一起湊首付,偏偏要花九萬五買什麼達利的仿製品。素日嘻嘻哈哈,一遇到正經事就往別人身上推。

激情褪去,一點倦意浮上心頭。

志明也深感委屈。以前一點就透的春嬌,漸漸變得不可理喻。因爲看見自己的微信內容,還未經調查,就一通發難。在酒店趕上地震,拼命拽着門把手,叫她一起躲到桌子底下,卻死活不依。事後,春嬌卻責怪志明:“你永遠先想到你自己。”

他們和俗世裏的很多戀人類似,各懷心事,欲言又止。愛情成了味精,成了雞肋,無心丟棄,卻也並非不可或缺。

春嬌擔心志明會成爲自己“渣男”父親的翻版,要是結婚,後半生會重複母親的可憐境遇。志明則會因爲和孩子的短暫相處,動了當爸爸的念頭,轉而在加油站裏隨口向春嬌變相“求婚”。

分明想做最重要的決定,姿態卻總是閃轉騰挪。這種惶恐,我們也不會陌生。我無數次聽到恐婚的戀人說起,也不是不愛他/她,但婚期將近,人生真的就這樣了嗎?愛裏的自我與膽怯,真是未曾饒過誰。

說一聲“我們又不趕時間”是容易的,想要不輸給時間卻很困難。戀愛之初,新鮮滿溢,只要簡單做自己,就能彼此吸引。可一旦壓上生活的重擔,事情就可能荒腔走板。瑣事日增,壓力漸大,無從負荷,又不願改變,只好把冷凍的心藏回身體,將逃避視作唯一的解決之道。

志明和春嬌,與你我一樣,像是長不大的巨嬰,不懂得和內心的孩子相處,祈求被關注,被放縱,被親親抱抱舉高高,卻指望對方承受一切代價,以至把感情磨成了徒然的消耗。

事實上,愛需要情動於中,更需要籌劃經營。只有單純到可愛的人,纔會覺得真愛會一拍即合水到渠成。當愛情發端,生活啓動,唯有雙方都體諒別人改變自己,才能在歲月的侵蝕裏攜手同行,宛如新生。

《春嬌救志明》有一個大團圓的尾聲。幾乎要被分手的志明施展出撩妹達人的本色,在路邊唱了一曲親手改編的《春嬌與志明》。

然後,他單膝跪地,掏出戒指,動情地告白:“餘春嬌,是你讓我長大的。如果沒有你的話,我不會成爲一個男人。多謝你拯救我。”

是不是真心的領悟,說不清。但至少,這纔算成熟的愛人該說的話。

有時候我會想,愛的本質是什麼?是甜蜜還是憂傷?是荷爾蒙四散飛揚還是獨處時的分外想念?是信以爲真的誓言還是心灰意懶的沉默?

志明給春嬌戴上指環的那一刻,我有點明白了:愛啊,就是無邊無際的煩惱裏,一時涌上眼眶的`熱淚。

然而回歸現實,對更多的張志明與餘春嬌來說,我們可以不趕時間,但會不會輸給時間呢?我相信愛情,可說實話,我不知道。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3

首先不能說本片不好,他拍出了現代男女矯情的一面,而且展現的淋漓精緻。我用的所謂“矯情”是指感情過於細膩,情感比較敏感的一類人,這種人有男性也有女性。

其實我認爲本片裏的志明沒什麼不好,除了孩子氣些,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人長的也帥氣,最主要的是還不花心,對於各種誘惑也能把持得住自己。可是對於這樣的男人也處理不好戀人關係,因爲他遇到了矯情的春嬌。我相信在生活中遇到志明這樣的男人,從同性的角度來說已經算是稱職的男人。在生活中這樣矯情的春嬌也是比比皆是。

本來兩人還能在一起,但主要的矛盾指向臺北的一場地震,春嬌覺得志明最先想到了不是自己,由此爆發,一發不可收拾,甚至用自殘的手段來實驗自己最危機的時候想到的人是不是他。這,,,,是不是難免有點太作了,難道非要證明對方能夠不顧生死來愛自己才能夠結婚嗎?我覺得志明當時只是種應急反應,不能說就不愛春嬌。爲什麼說矯情呢,這種時候問題開始昇華,這是矯情病的特徵一,喜歡昇華瑣碎的事情。很多看起來不起眼的事在ta們看來有深層次的原因,深挖內在的原因歸結爲究竟還是不愛自己。就像在加油站志明說想要個孩子,這場合確實不夠正式,不過又如何呢?難道非要在正式的場合正式的着裝正式的開場白對算正式嗎?才能證明真的是愛她?難道她矯情病犯的時候沒想到志明平時對她的好,因爲她不願意而遷就她的時候,這算是矯情病的特徵二,只要一件事沒做到好就鑽牛角尖,一件不好的事可以抹殺十件開心美好的事。

故事的結尾用志明同樣用矯情的方式來挽回她,最終皆大歡喜。但,這只是電影,看到這裏就結束了而生活還要繼續。生活中不是每次都要另一方苦肉計開演唱會來挽回,我相信現實中是有這樣的人和事,一次兩次可以,如果每次遇上問題都要那麼興師動衆難道不覺得累嗎?難道這纔是愛的真諦嗎?有幾個人願意每次都用如此矯情的方式來挽回。

看完後想的很多,想到愛情的真諦是什麼。我想到了鑽戒,鑽戒代表永恆不變,代表堅不可摧。不是時時刻刻都要檢查每件事是不是都在證明愛自己。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4

看了很多的吐槽後,午睡醒來,看見視頻軟件裏面可以看這個片子,就點開來看,期望值很低。

並不熱愛這類港片,我愛的只是例如無間道、暗戰這類港片,幾年前的歲月神偷對我而言也並無多大感嘆。

週日下午,悶熱的天氣,窩在空調房看這樣一部電影,還挺多地方讓我不滿:

作爲一個恐怖片接受度爲0的觀衆,開頭實在是個挑戰,在不斷從APP切到微信過程中度過了前面十分鐘,我不愛快進看任何片子;

不能理解爲什麼志明遛狗都能被妹子搭訕,實際身邊如此主動的妹子並不多;

地震後的爭執還是覺着春嬌很作,志明確實先有拉你一起走的呀;

變裝趴真是……看不下去,不能符合我文藝小青年的審美;

到最後我也不能明白,爲什麼就是春嬌救志明,志明需要被救麼?

……

好吧,撇開這些都忽略,電影還是挺真實的,貼近真實的長跑感情,貼近真實的情侶之間的小矛盾和不信任,看UFO那段余文樂的表演深得我心;因爲達利二個人的爭執也無比真實,似乎就在我們身上發生;閨蜜們的吐槽和安慰也看得我滿心羨慕……

其實生活和感情就是這樣,期待或高或低,然而當你經過,回頭去看,好像又不一樣,總是藏有驚喜或者失望。都在意料之中,又會少點味道吧。

在某個時候明白這個道理後,出遊再也不曾做過攻略,走到哪裏就是哪裏。也會抱怨這個地方並不好玩,也不如身邊人安利的那麼美麗,但是有什麼關係,我在路上,在旅途中,就是好的。美食和風景不是我的目的地,體驗不同的城市和環境,出遊的狀態纔是我的重點。

原來感情和生活就是這樣。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5

從來沒寫過影評,倒是看過不少。

決定嘗試寫一寫只是因爲這部電影,以及之前的兩部。

似乎從看完第一部志明與春嬌之後,我的微信,微博名就換成了張志明,當然有先入爲主的成分,自己覺得自己就是現實版的張志明。

幼稚,天馬行空,不會表達愛,不善拒絕,總是逃避。

總有人吐槽第二部,恰恰相反第二部我卻極有共鳴,可能正值影片放映在自己身上發生了類似的橋段,所以那一部裏的別問我是誰簡直直催淚點。

好,回到正題,說第三部。第三部又回到了第一部比較輕鬆的節奏,大家接受程度比較高,影院裏的笑聲也是不斷。只是除了搞笑的所謂港劇節奏,其它部分我看的很沉重。

比如當春嬌問志明到底是因爲想生孩子和她結婚還是因爲在一起時間長了想結婚的問題的時候,同樣懵逼臉的還有看電影的我,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

比如我開始明白春嬌離開臺北的路上,志明爲什麼沒有去追,開始明白春嬌回香港以後拼命想體驗瀕死的危險只是爲了能在生死關頭腦海中浮現的是張志明,她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說服自己繼續走下去沒有錯。太理性的人會覺得這樣簡直不可理喻。

我也明白春嬌是對志明抱有多大的希望纔會有當感到他和自己父親如此相似時的絕望。而志明想重歸於好的方式是多麼的幼稚和沒有誠意。

我甚至在當志明說出自己想結婚想長大的時候,能切身感受到那種要愛還是保持自由之間的複雜又無力的情感。

突然想到,當兩個人好了很久很久之後,提出分手的往往是女生,因爲真的心灰意冷了。而挽留的往往是男生,因爲離不開對方的是他。

回到電影,其實整部電影都沒怎麼講春嬌怎麼救的志明,除了結尾志明自己的表白。不看前兩部在這裏會有一些齣戲,因爲第三部裏面志明表現的很成熟啊。但是看過之前的會知道倆人這麼多年經歷了多少吵鬧,分分合合。

如今,男孩兒已經成長爲男人,但是那個讓她長大的女孩兒還在他身邊麼?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6

我非常奇怪明明是一部愛情電影,爲什麼電影的前十分鐘會變成恐怖片,這樣的選擇是不是僅僅爲了滿足導演彭胖子的個人喜好。

如果說這個系列第一部是讓人思考,第二部帶來感動,那麼第三部就只剩下狗血,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志明和春嬌那點愛情故事,竟然還能拍到第三部,永遠都是吵——和解——秀恩愛的節奏,重複了一遍又一遍,演員不煩觀衆都煩了。

真想回到第一部的那個美好感覺,雖然重口味全場髒話和抽菸鏡頭,但都市男女的迷茫和相處的不容易很接地氣,在經歷了兜兜轉轉的尋覓之後,春嬌和志明最終還是在第二部走到了一起,經歷了大風大浪之後,第三部還按這種套路編下去,難免已經審美疲勞了。

如果不是因爲系列第三部的背景,電影關於責任和成長的探討還算深刻,插科打諢的笑話依然那麼重口味,整個觀影過程中除了前面的十分鐘稍有不適外,基本上還能看,余文樂和楊千嬅的配合越來越默契,香港80後的這一批男演員中,也就指望着他還能演了。

從《志明與春嬌》到《春嬌與志明》,以及這一部的《春嬌救志明》,我已經替導演想好了下一部的名字了《志明救春嬌》,只是希望還有續集的話,希望少點套路,多點誠意。

《春嬌與志明》觀後感7

很少看愛情電影,尤其是單身的時候,但是這次不同有人相伴,看看也不錯。——《春嬌與志明》

今天看到這位朋友寫的觀後感,呵呵,知恥而後勇吧。記得當天看完回家,都不知道以後戀愛要不要談呢,真是無語了。還好憑藉着多年練就的總結本領,還是搞出一些安慰自己,也藉此對這段時間的單身做個階段性的總結。

我的擇偶標準是什麼?漂亮?不是的,只要不醜就好(一直看的很重要);那麼勤奮與上進?以前我覺得重要,現在只要她能夠理解並支持我就好了;身高160cm以上;最後就是我們需要一些時間經歷一些事,有共同的價值觀。

好像很簡單樣子,爲何一年的時間卻沒有結果呢,呵呵,很多的原因,不是嗎?但是歸到底只有一個原因,你還是不夠重視這事情。

愛情裏面是不公平的,但卻有道理可循,不學習就會落後,就會找不到那個等你的人。戀愛中的情緒變化——如同我們的記憶,不是那些事,而是當時的心情高興、激動、悲傷。所以浪漫還是必須的,激動也是應該的。

最重要的,有很多人會和我說一些話,讓人深受煎熬,時時刻刻像是有人在盯着我的單身生活。呵呵,我只是那時不懂、不善經營愛情,現在會了,好飯不怕晚嘛。

寫在這裏,表表決心,這是老師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