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開學第一課疫情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6.12K

開學第一課疫情觀後感【多篇】

開學第一課疫情防控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一

今天是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各位新同學從五洲四海匯聚到這裏,與未名湖、博雅塔結緣,爲古老的燕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爲校長和老師,看到大家一張張鮮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樂。

北大是各位同學曾經的夢想。來到這裏,你們又站在了一個實現更大夢想的起點上。進入北大,意味着進入了一個更寬廣的舞臺,從這裏眺望世界,會讓你豁然開朗。這裏的機會很多,資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張揚個性的傳統是如此深厚,有時難免會讓人目迷五色、眼花繚亂。

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於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說,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精神。在今天這堂開學第一課上,我想送給各位新同學的,也正是這八個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沒有挺拔的脊樑,再光鮮亮麗的外表也只是浮華,一個人沒有精氣神,沒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這個人是立不起來的。1919年7月,北大教授胡適在“少年中國學會”演講時,提到三種人生觀是“少年中國”的“仇敵”:“第一種是醉生夢死的無意識生活,第二種是退縮的人生觀,第三種是野心的投機主義。”雖然時代已經改變,但這三種錯誤的人生觀並沒有完全失去市場,仍然值得我們警惕。希望同學們把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扣好,積攢和激發正能量,鑄就守正、剛毅的主心骨,再來觀察社會萬象、制訂人生規劃,那時對一切疑惑和彷徨就會洞若觀火、清澈明瞭,也自然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篤實,就是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主題。現在同學們來到北大,未來幾年的主題毫無疑問應當是“求學”,研究學問最要緊的是踏實、勤奮,是老老實實、一絲不苟的態度和苦學、苦幹、苦熬的功夫。蔡元培先生1920__年就任北大校長時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希望同學們“抱定宗旨,爲求學而來”。今天的北大,學科齊全,大師雲集,文理醫工交融並蓄,學術資源得天獨厚。大學階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請同學們務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學們不要囿於一隅,處理好“專”與“博”的關係,抓住可以利用的時間廣泛涉獵,研習古今中外的經典。

北大培養人才,重在“道”而不在“術”,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斷”,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

久久爲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遇到荊棘坎坷。不能見風就是雨,不能當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如果這樣,就做不了大學問、大事業。各位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學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要目光短淺,爲急功近利所驅動。

這裏,我還想跟同學們分享1958級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爲一個柔弱的女生,樊錦詩從北大考古專業畢業,她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初到敦煌之時,她也有過猶豫動搖,因爲“和北京相比,那裏簡直就不是同一個世界,到處是蒼涼的黃沙。”但她堅持了下來,在敦煌已經堅守了51年。她說:“當年決定來敦煌並沒有想到過幹一輩子,只是覺得要找到一樣自己喜歡乾的事兒。幹着幹着就愛上了,就離不開了。現在,別說離開,哪怕出差時間長點,就會想敦煌,想盡快回到敦煌。”

像樊錦詩這樣守正篤實、久久爲功的北大人還有很多,比如堅守在人跡罕至的西北邊陲十餘年如一日的鄧稼先校友,比如潛心數學研究最終贏得世界尊敬的張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長期超負荷工作勞累過度,犧牲在崗位上的甘肅臨洮縣縣長柴生芳校友,還有剛剛去世的湯一介先生,他們從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寵辱不驚,處之泰然。

他們的事業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義,還因爲他們志存高遠,將個人選擇同國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類文明進步結合在一起。我們北大人,與生俱來就被賦予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歷史使命感和理想主義情懷。我自己也是1977年大學聯考的親歷者,當時我們這批學生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如飢似渴地學習。而事實上,許多77級、78級學生日後成了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成了國家改革發展的中流砥柱。

當然,胸懷大志的同時,也要着眼於小事情,從“掃一屋”做起,方能“掃天下”。

希望你們珍惜韶華,發憤圖強,希望你們守正篤實,久久爲功。

開學第一課疫情防控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二

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向“最美逆行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正因爲有了你們的頑強堅守、辛苦付出,纔有了我們得以安然居家的幸福生活。我要感謝你們,讚美你們!相信只要萬衆一心,一定會早日戰勝疫情,迎來勝利!

他們是堅守在抗疫一線白衣天使。

大年七年級接到河南省衛健委組派醫療隊赴湖北援助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救治的通知,河南大學各附屬醫院醫務工作人員紛紛主動請纓。24小時內醫務人員集結完畢,整裝待發。疫情就是戰鬥,通知就是號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齊聚武漢,共同爲抗擊病毒貢獻着力量。假如沒有這些守護人民安危的白衣天使,我們還能安心的等待疫情好轉嗎?讓我們向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

他們是前往疫區運送物資的軍人。

一位正準備向女友求婚的兵哥哥,所在部隊接到了前往疫區運送物資的任務,而他的名字就在參加任務的名單之中。他告訴女友:我能從病毒手裏贏了這一仗,也一定能保護好你,等我回來再向你求婚!沒錯,我是人民子弟兵,我要保護好愛人,但更要保護好人民。大家在受難,小愛先放下。假如沒有這些一往無前的中國軍人,疫區人民的基本生活還能保障嗎?讓我們向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

他們是參與修建的火神山醫院的工人。

火神山醫院,這個3.4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建成後將提供1000張牀位。參與修建的工人,來自全國各地,爲了在最短時間內完工,所有工人放棄春節,沒日沒夜地撲在施工建設中。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不辭辛勞、不分晝夜地舍小家顧大家。他們的選擇,帶來了戰勝疫情的希望;他們的速度,就是我們戰勝疫情的速度。假如沒有這些臨危不懼的建築工人,火神山醫院能以如此神速拔地而起嗎?讓我們向這些最美逆行者致敬!

他們還是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是各個路口登記人員信息的黨員志願者、是幫我們買菜送快遞的社區工作人員……

他們用執着和堅守詮釋着責任、詮釋着奉獻!讓我們向他們致敬!相信,中國有他們,必定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之戰!

開學第一課疫情觀後感 篇三

相信這次加長版的寒假給大家帶來了別樣的感受,很多人從未像現在這樣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不僅僅是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與所處的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同學們都是“非典”前後出生的,這是你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面對全國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透過新聞,我們看到一張張佈滿勒痕的臉、一把把爲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髮辮,一雙雙被消毒液侵蝕開裂的手、一個個蜷縮在地上暫得休息的身影,年輕醫護人員他們心無旁騖,凝視自己的戰場;

我們看到84歲的鐘南山臨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衝在前線與時間賽跑挽救生命,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帶領團隊爲研製特效藥品而耿耿不寐;

我們看到堅守陣地做着深入報道,不斷披露疫情最新進展的新聞人;我們看到了爲建醫院、爲制口罩日夜趕工的工人,看到了協調有度、保障支援的社會各界組織……

這些逆行的背影,他們挺身而出不是爲了當什麼英雄。他們扶危渡厄,是守土盡責。20非典爆發,全世界守護着80後、90後。17年過去了,換成80後、90後來守護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當年坐在課堂讀書的孩子如今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替更多人負重前行。

我希望同學們牢記,時代的重任終有一天將要交由你們肩負。數年以後,當你們活躍在祖國的各行各業,我和所有老師期待能看到你的良知和專業。當你們有一天近距離接觸到這個社會最真實的'傷口時,希望你有治癒它的決心和力量。而在歷史的挑戰移交到你們肩上之前,埋首蓄力,練就過硬本領就是同學們現階段最好的擔當方式。學校會竭盡所能讓同學們在南外高中的三年裏,儲蓄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開學第一課疫情觀後感 (四)

隨着“疫情”的發展,有些人爲了吸引眼球,譁衆取寵,製造“危機”感。網絡上的一些騙子,趁機散播謠言。這時,我們不要盲目相信,要相信科學,用科學去擊碎謠言,不能人云亦云。

“宅”在家裏的這些日子,我們也不能放任匆匆的時間流去,沒有老師的監督,我們也要自律。在這一段時光裏,我爲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上午網課、作習題,下午彈琴、運動,晚上的觀看《中國詩詞大會》是我最珍愛的節目,當然空閒時間做試卷也是必須的啦!父母有時間的時候,也會安排一起做簡單的家庭節目。

今年的春節,是我學生生涯中難以忘記的一個春節。這個春節,中國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令世界矚目。但,武漢並不孤獨,一方有難,全國動員,看着全國各地,逆向而行,去往“疫區”的物資和冒着生命危險離別家人,奔赴戰場的醫務人員,我淚流滿面。而且,中國人也不孤獨,家裏有“疫情”,聯動全球華人的心和海外朋友的心,一則新聞報道了,在國外飛往中國的飛機上,飛機票全都出售了,但是飛機上沒有一個乘客,每個座位上,坐的是海外赤子寄回祖國的援助物資。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世界見證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和購買力!不到半月時間,全球各地的口罩、酒精等物品都被中國人“搶購”過!哪裏有緊缺的醫療物資,哪裏就有中國人的身影。

短暫的“疫情”只能嚇到懦夫,一場戰“疫”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脊樑。我是中國人,我自豪。一個春節,我在“家”感受家的溫度,一個月的休息,也讓我學會了自律、合作。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四

今年的“科學第一課”的拍攝現場定在了英雄城市“武漢”,更有特殊意義的是位於曾經是戰役第一線的方艙醫院,曾經很多“新冠”患者曾經住在這裏,很多迎難而上的白衣天使跟新冠病毒爭搶生命的地方。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人的生活。武漢人民爲了全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武漢封城,最大限度的控制了新冠病毒的擴展速度,爲中國其他城市的抗疫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白衣天使-醫生是這場戰役的主力軍,他們不怕死不怕累,秉着醫生救死扶傷的使命,揹負着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期望,毅然投入抗疫大潮。年邁的鐘南山爺爺,張伯禮爺爺,還有很多年輕的叔叔阿姨面對疫情毫不退縮,都在使盡自己的全力搶救生命,跟新冠病毒抗爭。

生科的過程中我一直都感動着,尤其是大家在漆黑的夜裏唱着國歌,眼淚都在我眼中打轉。

中國是偉大的,武漢市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五

今天是暑期過後開學的第一天,晚上八點,打開電視機,我觀看了一節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它講述了“抗疫英雄”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

“課堂”裏,我知道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不顧自己的家庭,趕往疫情一線,抗擊疫情。很多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給它們送去好吃的、好喝的,鼓勵他們,讓他們更有信心去戰鬥。我還知道“白衣天使”爲我們付出很大努力,他們沒日沒夜治療患者,冒着生命的危險去維護我們的健康和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疫情最終走向成功。當然啦,我們國小生也是小英雄,因爲我們勤洗手,不揉眼,出門帶好口罩,打噴嚏用紙巾或者胳膊遮擋等等,總之,我們當好“衛生小衛士”,就是和病毒作戰的最好的方法。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那些英雄的精神,不畏懼困難、敢於鬥爭,熱愛祖國,熱愛生命,團結一致,奮勇向前,讓祖國更美好。從現在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做一個敢擔當、樂觀積極、愛上進的好孩子,長大了也要成爲和“英雄們”一樣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六

今天晚上的八點鐘,我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一開始,我們就見到了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康輝和小尼老師。

開始了,從臺下走來了幾名醫生和鍾南山爺爺。小尼老師拿來了一本相冊,滿分作文網那裏面記錄了這幾名醫生的每一滴淚和每一次笑。所以,雖然它只是一本相冊,可它的內容卻非同一般。其中有一名醫生說,他第一次給病人吸痰,患者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他給老奶奶吸完痰後,奶奶只是休息了一下,馬上對他說了一聲:“謝謝”。這個謝謝有不一般的含義,表達着關心和感謝。那是他覺得,爲了患者,做什麼都是值得的。

相冊裏還有很多珍貴的照片。最後,鍾南山爺爺寫了一句話送給這幾位偉大的醫生:一個都不能少。這句話激勵着每一個疫情期間的工作人員。

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安全環境。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也像他們一樣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開學第一課抗疫故事觀後感 篇七

9月1日,從學校回到家裏,我稍稍平靜一下剛剛成爲一名中學新生的興奮心情,靜靜地守候在電視機前,只爲等待一個多年不變的“約會”。你知道嗎?每到此時,最讓我期待的就是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了。在這裏,我認識了衆多優秀的“教師”,他們有着令人心動的“明星臉”,更有着驕人的成績,沒有例外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然,其中有些人本來就是全國各類學校中最好的老師。聆聽着他們的教誨,從一名懵懂的國小生,我已成長爲一位充滿自信的中學生了。

喜愛《開學第一課》不僅僅是它強大的“明星”陣容,更是因爲它的內容年年在變,主題也各不相同,卻又在不間斷地傳遞着社會各界對我們深情的關愛,令我感動,讓我難忘。晚上20點,晚會如約而至。這20xx年的《開學第一課》,全國中國小生的“同一堂課”就在我們虔誠的期待中向我們走來。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年的晚會以連線的方式,在首都北京和武漢同步進行,不能不自然而然地引發人們關於疫情更多的思索。

這次晚會以“少年強,中國強”爲主題,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爺爺、中醫藥專家張伯禮爺爺、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爺爺等相繼來到我們面前,在他們親切熱情的講述中,我們聽到了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也清楚地認識到一種可以穿越時代的偉大精神。在人們驚慌、焦慮、恐懼、不安的時候,無數的英雄爲我們撐起了一片安寧的晴空。

晚會中,我看到了衆多平時不曾聞名的英雄人物,猶如一組“藝術羣像”,光芒四射。其中,有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聞令而動的解放軍戰士,勵志向上的中學生代表……疫情發生以來,無數個堅守在平凡崗位上的“小人物”,也在默默無聞地爲打贏這場抗疫之戰而無私地戰鬥着,拼搏着,而這其中也不乏湖北人的面孔。這一切令我怦然心動,我不由地想,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人,我們有責任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爲祖國的明天,爲人民的幸福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我暗暗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就最好的自己。

上完這“開學第一課”,一個嶄新的學年已經在人們熱切的希望中開始。想到那“課”中的一切,我忽然感到,我的全身都充滿了力量。是的,牢記“師長”的教誨,我將不負重託,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