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圓明園遺址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3.1W

圓明園遺址觀後感(精品多篇)

圓明園的觀後感 篇一

今天我和媽媽觀看了《火燒圓明園》,心中感受好像泉水般,涌現出那一幕幕可恨、可氣、可悲的時刻。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收藏着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裏面藏有名人字畫、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打入北京,而皇帝和慈禧卻逃之夭夭,只留下一座空城和手無寸鐵的百姓。殘暴的敵軍很快打入了圓明園,在對圓明園進行了一番搶劫後,又下令:火燒圓明園,理由竟是看園的大臣不讓他們進去搶奪東西。三四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

現在,有一個問題浮現在我的心頭:英法聯軍爲什麼敢在中國的領土上爲所欲爲?答案只有一個——清政府太無能。

當時在位的皇帝整天不務正業,把外國所謂的科技視爲玩物喪志,可真正等敵人攻入國門時,卻手握落後的武器去防守,結局當然是——全軍覆沒,這樣的結果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中的: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想到,被他們視爲“玩物喪志的東西竟有如此大的威力”,沒有想到我們和敵方的實力是那樣的懸殊,可當清政府明白時,一切卻顯的那樣不堪一擊。由於清政府的無能,皇帝及大多數官員的貪生怕死,與入侵者簽定了各種不平等條約,以此來換取太平生活。

歷史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手中可以把握未來,使這段悲劇不再重新上演。

圓明園的觀後感 篇二

法國大文豪雨果以前說過:“從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一個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一個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夠造出的全部東西都集中在那裏。請你想象一種大家不明白是怎樣的、而又無法形容的建築物,就像月宮的一座建築物,那就是圓明園”。我們今晚所看到影片裏的‘圓明園’只是透過現代的科技製作的一種假象,但足以感受到昔日的圓明園有多麼的美。

影片《圓明園》就是一場視覺大宴,在影片中我們能夠欣賞到超多的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也能夠欣賞到西方以及西北少數民族的建築藝術。我們還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我所感受到的有以下三點。

一、建造的規模和特色。我信這是任何一個人看到這部影片後的第一個感慨。圓明園的建設經歷了三代帝王的建設,這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離不開的。當時清王朝入關後,由於皇帝不適應北京紫禁城內炎熱的氣候,就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建造了圓明園的前身暢春園,成爲皇帝避暑的地方。之後逐漸擴建,到乾隆帝時,國庫充盈,更是大興土木。由此,圓明園的格局大體已構成,其面積也相當於此刻600個足球場那麼大,能夠任由你想象其規模了。圓明園的建設彙集了當時江南的若干名園林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皇帝也將自己的詩情畫意融入於千變萬化的景象當中。不僅僅如此,還吸收了歐洲的建築風格,把歐洲的園林建築特色與東方的園林風格相結合,最著名的就有‘大水法’。園內的各種亭臺樓閣、洲島、橋堤、曲廊等建築羣的整體佈局讓人感覺到了和諧完美。

二、中國古代和諧美。影片一開始就給我們再現了清王朝的宮廷畫師所作的圓明園設計圖,但這些幾百年前的設計圖紙在我們現代的人看來好像就是一幅山水與建築現結合的國畫。在這些‘設計圖’上的建築基本上貼合當時圓明園的真實建築物,也就是說古人就是依靠這些‘設計圖’來建設圓明園。在設計圖上能夠看到這些建築與周圍的環境很協調,與環境相融合,這也就是古代人追求的一種‘和諧美’,能夠說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中國的古典主義美學在美的形態上就主張和諧美,這也與儒道兩家思想密切相關,兩家思想的融合爲共同的和諧美的思想。三代帝王對圓明園進行規劃時就個性注意和諧,圓明園在整體上本身也就是一個帝國版圖的縮影,在園中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假山就喻爲‘崑崙’,還有仿廬山景色的‘小匡廬’等,建築物再置身其中。在影片中也講到這種和諧性直到乾隆帝時才慢慢消失。當然,古代的和諧美在文學上也有體現,蘇東坡就曾說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麼一句話。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也是和諧的一種表現。

三、東西文化的差異。在影片中有這兩個情節,西方傳教士郎世寧來到東方這個禮貌古國後,想進入清朝皇家畫院,就以西方繪畫技法畫了一幅小孩的肖像,以博得皇帝的歡心,結果失敗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皇帝不喜歡他的繪畫技法。另一個就是皇帝想要建一個西方水法,而在當時就只有傳教士郎世寧懂得西方的建築,於是郎世寧成爲了設計師。由於皇帝的極度關注,郎世寧的設計都要由皇帝過目後才能行。這位東方的主宰看到郎世寧的設計的水法後一度在改,他認爲‘裸身的人’不能出此刻他的‘視線’內。更進一步的看,這些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當時的東方審美追求的是‘神’,神似而形不似。西方審美追求的則是‘寫實’,真實的寫照。難怪皇帝會說小孩的臉上怎樣能有陰影呢!

傳統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在清朝又到達了歷史鼎盛時期,未出嫁的女子足不出戶是當時所謂的道德規定,更別說會出現‘裸體的人’了。而在西方人們的思想則是較開放的,他們更喜歡去追求爲當時不知的一些東西。在影片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人與西方人對待科學不同的態度,西方人對科學是執着的追求,而在當時的中國人眼裏更本就沒有科學這個概念,清朝的統治者也認爲學習西方的技藝就是玩物喪志。我想文化也是影響一個

民族進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正是這些文化的差異,導致了火燒圓明園的杯具。

如今是圓明園已是一片焦土廢墟了,但它以前的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羣、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不會被人們忘記,更不會被歷史忘記。

《圓明園》觀後感 篇三

前幾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讓我感受很深的。這一篇課文讓我知道了外國人把我國的圓明園看作一塊“肥肉”每個國家都想咬一口下去。這樣的想法讓圓明園只有了幾根殘柱。

但是現在我國人走向了成功之路,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都發向了太空。有了海陸空的兵,有了小康生活,有了……這一切都說明了我國人民己站起來了,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只有讓祖國更加強大,外國才能不敢欺負我們,歷史纔不能重演。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我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事實,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讓歷史在我國的國土上重演。

有關北京圓明園遺址旅遊的觀後感300字 篇四

步入圓明園的大門,頓時有一種步入裏歷史陳跡的感覺。最引人注意的是那殘缺不全但仍高高挺立着的石柱,從石柱上雕刻着的圖案,我看到了一座座富麗堂皇的殿堂;從石壁上黑色的痕跡,我聞到了曠日以久的煙火味。我伸手撫摸着它,似乎聽到了沉痛的訴說,他把我帶到了煙火瀰漫的一百多年前:八國聯軍闖入園中,他們見到那麼多珍貴的寶物,就如餓狼一般,瘋狂搶奪。能拿得都拿走了,不能拿的乾脆統統燒掉,一場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

這園子似乎也在訴說清廷的無能;中國人的隱痛一次又一次地在這裏訴說。園子裏栽滿了許許多多松樹和柏樹,它們蒼翠挺拔的氣勢給人極大的鼓舞。一簇簇的花朵,美化了這一片廢墟。

圓明園作爲歷史,告訴人們:中國要強大。

遊圓明園遺址觀後感 篇五

記得一年級國慶節,我和媽媽去看望在北京學習的爸爸,經過兩夜一天的旅程我們終於來到了北京。

當天中午一下火車,我們全家來到了北京圓明園遊玩,圓明園位於北京的西北方。一進圓明園正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樹在秋風的吹拂下,“沙沙”作響,金黃色的落葉像一隻只蝴蝶在翩翩起舞,給地面蓋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地毯。忽然,一股淡淡的清香飄來,真讓人心曠神怡。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銀的荷花池,綠油油的荷葉中冒出了一朵朵荷花,有雪白色、有淡粉色、有鵝黃色,有些已張開了幾片花瓣,露出了金黃色的花蕾;有些還是花骨朵兒,飽脹的好像要破裂似的,挨挨擠擠的像一個五顏六色的大圓盤,倒映在水中,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走過了荷花池便來到了圓明園遺址。剛跨進大門,兩座高大、聳立的建築物呈現眼前,像快要倒塌一樣歪歪斜斜的,還留下了大火燒過的痕跡,周圍有着許多被燒焦的奇形怪狀的石頭;這些已被破壞得粉身碎骨的石頭裏躺着一頭頭四分五裂的石獅和石馬,似乎在訴說着什麼,從它們的眼神中能看到它們透露出來的憎恨和悲傷。通過一位導遊阿姨的講解,我才懵懵懂懂知道了原來是英、法聯軍野蠻侵略中國時給圓明園留下了如此罪惡,也是因爲當時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花錢如流水。

所以,當時我國只有捱打和受欺負的份了。最後,我們來到了有趣的迷宮叫黃花陣。是每年元宵節皇帝和宮女們點花燈、玩耍的地方,也是圓明園遺址中唯一沒被破壞的建築物。我坐在爸爸肩上迫不及待地進入了迷宮。我像一個小指揮家一樣,一會兒指揮爸爸左拐,一會兒指揮爸爸右拐,沒過多久,我們就來到迷宮的亭子裏。從亭子往下看,底下的景色收入眼簾:可以看見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一道道高大的石牆,可好玩呢!就像漫畫裏新奇、有趣的世界。難怪就如導遊阿姨說的圓明園就是專供皇帝、后妃遊樂,簡直就是皇帝的別墅。這次圓明園的旅遊不僅讓我飽賞了一望無際的荷花、遊玩了有趣的黃花陣迷宮,還讓我瞭解到圓明園的歷史,更讓我明白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所以我要努力學習,奮發圖強,長大後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建設祖國,不能讓我們的祖國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