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魂斷藍橋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58W

魂斷藍橋觀後感【精品多篇】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一

《魂斷藍橋》作爲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愛情影片之一,是一部蕩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內容雖有些傳奇化,但文藝氣息濃厚,具有甚高的催淚效果。

一輛軍車停在了滑鐵盧橋上,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從車上走下。他從口袋裏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獨自憑欄凝視,二十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1917年,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空襲警報響了,街上的人們慌亂地跑向防空洞。一羣年輕姑娘在滑鐵盧橋上飛跑。忽然,其中一個的提包被碰掉了,東西灑了一地。她停下來撿,眼看就要被飛馳的馬車撞上。年輕的上尉軍官羅依。克勞寧也在滑鐵盧橋上奔跑,他及時拉了姑娘一把,躲過了馬車。羅依爲姑娘撿起散落在地上東西,其中就有那個象牙吉祥符,是姑娘的珍愛之物。姑娘找不到同伴了,羅依拉着姑娘的跑進擠滿人羣的地下鐵道。在嘈雜的人羣中,羅依與姑娘交談起來。姑娘名叫瑪拉,是一位芭蕾舞女演員,瑪拉對這個風流倜儻的年青軍官一見如故,向他談論起自己鍾愛的舞蹈。羅依則告訴姑娘他是來英國度假的,假期已滿,明天將赴法國前線。警報解除,羅依位瑪拉叫車趕往劇院演出,自己則去赴上司的一個無法推辭的宴會。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願它能給你帶來運氣。"羅依已深深愛上了這個端莊秀麗而天真的姑娘,望着瑪拉遠去,他若有所失。

羅依終於沒有去赴上司的宴會,他趕去觀看瑪拉演出的《天鵝湖》。散場後,他向後臺遞了一張條,邀請瑪拉共進晚餐。紙條被劇院經理笛爾娃夫人沒收了,她嚴厲地訓斥了瑪拉。瑪拉揹着經理來到燭光俱樂部。大廳內,羅依向瑪拉傾吐愛意,《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隨着每一聲部的演奏完畢,蠟燭一隻只熄滅,曲終,大廳沉浸在一片黑暗中。羅依與瑪拉含情相望,擁抱長吻。

翌日上午,窗外下着瀝瀝小雨,瑪拉在宿舍憑窗而望,掛念着英吉利海峽上的羅依。突然,她意外地發現羅依出現在雨中。原來因海上有水雷,羅依的部隊推遲兩天出發。羅依向瑪拉求婚,瑪拉幸福地答應了。出身貴族的蘭特謝軍團軍官結婚需獲得公爵的認可。羅依給瑪拉買了結婚戒指之後趕到了公爵的住處。雖然瑪拉出身平民,開朗的公爵還是同意了羅依的申請。羅依帶着瑪拉風風火火地辦好其他必要的手續,趕到教堂。可是,他們來晚了,依照法律,下午三點鐘後不能舉行婚禮。羅依與牧師約定,明天十一點準時再來。

當天傍晚,羅依被召回軍營,即將當新娘的瑪拉,沉浸在突如其來的幸福之中。就在她準備與女友們去劇場演出時,接到羅依的電話:部隊要提前開拔,二十分鐘後出發。瑪拉不顧一切地趕到滑鐵盧車站,火車已經起動。

瑪亞由於執意要去車站爲羅伊送行而耽誤了當晚的演出,笛爾娃夫人大發雷霆,她不能容忍演員們有芭蕾舞以外的世界,她要開除瑪拉。她的好友凱蒂也因替她仗義執言而遭同樣命運。兩人失業了,一起搬到了一處廉價公寓,相依爲命。

細心的羅伊寫信讓母親同瑪亞見面以便照顧瑪亞。但就在瑪亞於餐廳等候其母時,無意中從報紙上看到了羅伊的名字赫然登在陣亡名單中。此時羅伊的母親來到她面前,儘管這位貴夫人非常和藹可親,但此時的瑪亞已情緒混亂,言語無禮,不知所云……

絕望的瑪亞承受不了這巨大的打擊,一病不起。凱蒂爲了支付生活費和瑪拉的醫藥費被迫當了妓女。大病初癒的瑪拉發現了破綻,她萬分感激凱蒂的友情。羅依死了,對她來說,這個世界什麼都不重要了,她不能讓凱蒂一人負擔兩個人的生活。痊癒後,爲了維持生活,瑪拉也淪爲街頭應招女郎。

滑鐵盧車站。已淪爲妓女的瑪拉濃妝豔抹,閃動着媚眼,招徠着走過身邊的官兵,沒人理睬她,人們都在匆忙趕路,尋找着前來迎接的親人。突然,她呆住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朝他走來,是羅伊,他並沒有死,他回來了!見到瑪拉,羅伊興奮得不能自持,瑪拉百感交集,嚎啕大哭。

在一家餐廳,羅依興奮地向瑪拉敘述死裏逃生的經過:他受傷失去了證件,當過德國人的戰俘,差點喪命但終於逃脫了。瑪拉靜靜地聽着……當羅依問及她的生活時,瑪拉無言以對,只是反反覆覆說:“要是我知道你還活着就好了。”經歷了生離死別的羅依不願再離開瑪拉一步,他馬上打電話給母親,告訴她自己要帶瑪拉回家結婚。瑪拉痛苦地回絕了羅依。羅依確信瑪拉並未異情別戀後,不容分說,把她帶往家鄉。

路上,瑪拉偎依在羅依的身旁,觀賞着蘇格蘭的田園風光,靜聽着羅依介紹着自己的家園和今後的打算,一種美好的願望在心中升起。羅依的信任和鍾情,給她帶來一絲希望,她知道自己的心靈仍是玉潔冰清的,她想候機說明一切,重新開始生活。

蘇格蘭克勞寧家。克勞寧夫人高興地迎接他們。晚上,舞會大廳燈火輝煌,瑪拉優美的舞姿最引人注目。坐席中的貴婦人們卻在竊竊私語,她們對克勞寧家將要娶一位舞蹈演員有微辭。公爵也來參加舞會,他慈愛地邀請瑪拉跳舞,交談中,他讚揚瑪拉的善良與忠誠,又告知瑪拉,克勞寧家族一向重視門第,對瑪拉是一個例外。剛剛平靜的瑪拉又陷入忐忑不安之中。

深夜,瑪拉在臥室裏不安地徘徊。克勞寧夫人敲門進來,她請瑪拉原諒在倫敦會面時的誤會,並對兒子的婚姻表示滿意,她讚揚瑪拉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夫人走了,瑪拉意識到過去的經歷是不會被上流社會的人們所諒解的,她不願再維持假象。瑪拉奔向夫人臥室,聲淚俱下地說明真相,表示要永遠離開羅依。 夫人沒有挽留她,並答應不把真相告訴羅依。從夫人屋裏出來,瑪拉碰見幸福得無法入睡的羅依。羅依沒有注意到瑪拉的反常,他充滿愛意地將護身符交換給瑪拉保管。瑪拉悽婉地向羅依道別。

瑪拉留下一封道別信,感謝他的愛,然後離開了克勞寧京。羅依追到倫敦,找到凱蒂,凱蒂向他說明了一切。羅依悲痛地說:“我要永遠找她。”他們找遍了各個可能的地方,都不見瑪拉。羅依忽然想到初次相見的滑鐵盧橋,他拉住凱蒂不顧一切地向那裏跑去。

這時,瑪拉正在滑鐵盧橋上。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毫無畏懼地向一輛輛飛馳的軍車走去,蒼白的臉在車燈的照射下美麗而聖潔。在羣衆的驚叫聲、卡車的剎車聲中,瑪拉結束了生命,手提包和一隻象牙吉祥符散落在地上。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二

週末看了電影《魂斷藍橋》,故事發生在一戰期間的英國,具體梗概就不贅述了,網絡上都有,我就寫一下自己對這部影片的幾點感想。

首先,覺得女主人公從頭到尾都帶着悲觀主義色彩,有些懦弱。每次重要關頭,不想解決問題,總是逆來順受。這種性格也害了自己的好姐妹。羅伊的部隊臨時改了時間,他要早離開,想見他“最後一面”是情有可原的。但因此也害得自己和好姐妹沒了芭蕾舞團的工作,從此走向悲慘之路。從某種程度上說,瑪拉害了自己也害了基蒂。當羅伊的母親來看她的時候,她竟然選擇不去訴說自己的困境。畢竟這種困境的形成是和羅伊的離開有關。即使她不願爲自己着想,也應該爲自己的姐妹着想啊。這是我不能理解的。感覺女主角可能天生悲觀主義色彩,導致自尊心很強,最後也是因爲自尊心太強,當然也是因爲愛,沒能和男主角走入婚姻殿堂。

其次,我覺得如果她選擇開口,羅伊可能會不去計較過去的事情。可能這件事會對羅伊造成名譽的影響,但真愛是可以排除萬難的。相信羅伊的家庭也可以包容她,包括羅伊的母親都說這件事是否可以再考慮,但瑪拉固執的拒絕了。可能那個時代還是太過保守,也可能是出於對羅伊的愛,瑪拉覺得對不起羅伊,也可能只有這樣,愛情悲劇才能給人們震撼。

最後,想說驚奇地發現《友誼地久天長》這首老歌竟然是這部老電影的主題曲。這首歌應該是蘇格蘭風格的歌曲,悠揚的長笛聲會久久迴響在耳邊。一直以爲這首老歌是講蘇聯的,講述老朋友之間的友誼應該地久天長。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三

這部電影多次被各國翻拍,但是能名留影史,至今令人爲之嘆息的還是費雯麗和羅伯特·泰勒在1940年上映的那版,即使已經過去了79年。故事講述的是費雯麗飾演的芭蕾舞演員瑪莎在滑鐵盧橋上和羅伯特·泰勒飾演的軍官羅伊一見鍾情,兩人約定結婚,但恰逢戰爭,作爲軍人羅伊不得不服從命令上前線。瑪莎爲了見他一面也被芭蕾舞團辭掉,失去了工作。

失去工作就沒法生存下去,尤其是戰爭年代,瑪莎又大病一場,幾近絕望,和她一起辭職的凱特不得已淪爲妓女維持兩人的生計,瑪莎在知道羅伊的死訊後早就心如死灰,不忍心讓好朋友自己承擔,瑪莎也淪爲妓女。戰爭年代如果有的選擇,誰願意淪落爲妓女呢。但是沒想到羅伊原來還活着,瑪莎在送他離開的火車站再一次見到他,羅伊當時只是被報紙誤登了死亡的消息,瑪莎再次見到他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但是自己已經淪爲妓女,瑪莎在和羅伊在一起的時候,眼睛也都是恐懼。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四

愛情,是一種美妙的感覺,他可以讓人興奮,讓人忘我,讓人憂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瞭解,愛情還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斷藍橋是風靡全球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一部蕩氣迴腸的經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羅伊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題材的愛情故事片,我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洛依在滑鐵盧橋上獨自凝視,回想着他那程骨銘心的愛情。在一次躲避空襲的行動中,羅伊和馬拉相遇了,他們一見鍾情,在其後的約會中確定了對彼此的感情,戰爭是殘酷的,他們和還沒來得及結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戰場。最後的離別也只是遠遠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這還導致了瑪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爲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來了,他們回家了,她受不了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自殺了。這是一場悲劇的愛情,他們愛得轟轟烈烈,卻又分的急急忙忙。戰爭讓他們陰陽相隔,活人在流淚,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情節是在鄉下的洛依家,瑪拉已經向羅依的母親說明情況並決定離開羅依,出門後,她可以遠離羅伊,她可能是怕無法承受洛依那愛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對她來說就像是一把利劍,對視無疑是一種嚴刑拷打,相擁時,她不捨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爲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個幸運符又送給了瑪依,這是多麼溫馨而美好的畫面。不幸的是,她自殺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愛着她。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五

故事的結局本來可以是皆大歡喜的:出征的愛人平安返回,出乎意料地與她在地鐵站相遇,帶她回家拜見父母鄉親,親人都很喜歡她,外人也都以豔羨的目光看着她,幸福甜蜜的生活似乎已經向她敞開了大門。然而,這個純潔高尚的女子,難以原諒自己曾經的沉淪,難以面對愛人那深沉熱烈的愛情,難以在別人的冷眼和流言下生活,也不願給愛人及家庭留下不光彩的陰影,甚至,她難以啓齒當面告訴愛人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經歷,並且請求婆婆永遠不要告訴自己至愛的人。她留下了一封簡短的信之後,帶着自己的愛、也帶着愛人的情,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鄉間別墅,走向了死亡之旅。最終,滾滾的車輪碾碎了她所有的夢想,也給所有的人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雖然,她的身體曾經被玷污過,但是,她的靈魂是一塵不染的,她的心是晶瑩剔透的,她的死是令人扼腕嘆息的,她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高潔女子,一株遠離塵囂的閬苑仙葩。

試想:如果她沒有選擇離開,她的命運會是怎樣的?她曾經做過妓女的事實很快就會被那些愛搬弄是非的人戳穿,到那時候,她的愛人、她愛人的家庭,世俗的觀念,能夠容得下她嗎?她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世人的譏諷挖苦和冷言冷語嗎?她能忍受別人的疏遠、鄙夷甚至羞辱嗎?即使她忍辱負重,如果世人還是容不下她,她將何去何從?

再試想:如果她出走了但是沒有選擇死亡,她的結局又會是怎樣的?也許,出於對她的同情和理解,她的愛人能夠原諒並接納她,找到她之後與她結爲百年之好,但是,雙方能夠順利走出心靈的陰影嗎?世人能夠認同他們的深摯愛情嗎?也許,緣於家庭的、世俗的壓力或者追求完美的個性,他的愛人難以再接受她,那麼,她將重新淪落爲賣笑女郎,毫無尊嚴地度過她的後半生。所以,我覺得:雖然故事的結局讓人心裏很難受,但是,這也算是個最必然的、最合理的、最完美的結局。正如片中的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友誼地久天長》能夠流行多年久唱不衰一樣,悲劇的力量是永恆的,悲劇的感染力也是持久的。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六

跟所有那個時代的影片一樣,它是一部黑白電影。或明或暗的黑白畫面,缺少了彩色的活潑靈動,卻顯得更加乾淨質樸,像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陳舊的夢境。也許這就是初夏的一場夢吧,一個美麗又憂傷夢。

願這夢永不醒來。

還記得將軍總玩在手裏的小瓷人,晶瑩,潤滑如凝脂,像馬拉與軍官的愛情,精緻而純潔。《夢斷蘭橋》的導演很聰明,他讓這小小的瓷人貫穿影片始終,因此它就不僅僅是一個道具了,而寄託了太多的東西,比如馬拉的愛,比如軍官的愛,比如死亡比如回憶,讓將軍也讓我們無法忘懷。

還記得馬拉在雨中與軍官擁吻的畫面,馬拉把傘向身後傾斜,輕輕踮起腳跟,擡頭,將軍正把她環抱在懷裏,靜靜的看着她。那一刻時間似乎定住,天地之間就剩下他們兩個,下雨也好颳風也罷,跟他們似乎都沒有關係。

一個簡單卻唯美的愛情故事。

跟所有那個時代的影片一樣,它是一部黑白電影。或明或暗的黑白畫面,缺少了彩色的活潑靈動,卻顯得更加乾淨質樸,像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陳舊的夢境。也許這就是初夏的一場夢吧,一個美麗又憂傷夢。

願這夢永不醒來。

只是馬拉死了,永遠離開了,給將軍留下的只有這瓷人和一段悽苦的回憶。悽苦?呵,我又憑什麼這樣說呢,或許將軍是樂意回憶這段往事的,因爲他已經愛過。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七

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哀的、無奈的、感傷的……劇情悲中帶着喜,喜中帶着悲,明明情節講着快樂的事情卻從更深層面的表達了深刻的悲哀與無奈,一步一步的將戲劇化矛盾推向不可逆轉的頂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女主角是那個時代的善良女性代表,是那麼的柔弱,像一片小樹葉在暴風雨中飄搖,看起來很可悲,可是這就是身處戰爭年代的女性寫照,微弱、渺小、身不由己!多麼純潔、可愛、善良的瑪拉呀!如果她生活在和平年代,她會與洛伊過着美滿的生活,很幸福的一對,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人人豔羨的一對佳人!可是就是因爲身處戰爭年代!一切全毀了!瑪拉沒有任何的選擇餘地,她只能那樣的選擇!最後她雖然微弱、渺小、身不由己,但是她用自己的死亡來結束了一切!這是作者通過作品的控訴!好像一聲長長的悲鳴!戰爭太殘酷了!

從這個愛情故事設計當中,究其爲何能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感動無數的讀者和觀衆呢?被稱爲三大愛情悲劇之一?看的催人淚下!爲什麼呢?我覺得應該好好的學習!能夠撼動讀者心靈深處最脆弱的情感防線,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劇情當中去,去深刻體會角色的悲哀,故事世界中的無奈與傷痛,令心底無窮無盡的反射上感動!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

一、時代背景下的愛情

如果將《魂斷藍橋》的故事背景放到現代,這個故事就變得平淡無奇了!男女主人公在橋上相遇,然後一見鍾情了,然後兩人就決定在認識兩天就結婚了!然後呢?情節就無法開展了!於是乎老套的劇情就出現了!然後冒出個第三者把女主角給搶走了,男主角拼命搶回來……等等諸如此類……

而《魂斷藍橋》中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波折,完全來自於故事世界設定的大環境造成的!如果沒有戰爭,男主就不用上前線!如果不是戰爭男主就不會在前線負傷後丟失身份證造成已死亡的假消息!如果不是戰爭,瑪拉就不會去當妓女!如果不是戰爭,洛伊的母親就能夠找到瑪拉,而非戰亂造成瑪拉的失蹤與失去聯繫!

或許會說戰爭過去了!可是作者深刻的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無限創傷!戰爭結束了,可是瑪拉就會得到幸福嗎?立下戰功的洛伊就會得到幸福嗎?最終善良的瑪拉不想拖累洛伊的前程,選擇了離開,而正是因爲瑪拉的善良、純潔選擇了以自己的死亡來控訴……這是多麼悲哀的一個結局,唯獨留下深深相愛的洛伊,手中還拿着兩人的定情信物小小的“護身符”,一個能帶來好運的“護身符”。可惜啊,多麼的諷刺,這個小小的能帶來幸運的“護身符”卻恰恰反襯了,男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就已經註定了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結局。而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是透過男女主人公悽美的愛情故事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一種倡導美好生活的願望!一種嚴厲控訴戰爭反對戰爭希望世界沒有戰爭的願望!這纔是作者想通過故事表達的觀點。

這個背景是故事的大基調,因爲是這樣故事已經成功了一半。故事不是看完就完了,而是心靈被洗滌了,被震撼了,被作者的觀點說服了!會回味這個故事的內容,感動久久不去。永遠記住這個故事的人和事。

二、故事主線矛盾,完全來自客觀矛盾!

所謂客觀矛盾就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逆轉的矛盾!故事中的人際關係矛盾完全沒有!洛伊的叔叔完全支持洛伊與瑪拉的婚禮,洛伊的媽媽很傳統但是也完全支持洛伊與瑪拉的婚禮!瑪拉所有的夥伴也完全支持瑪拉的婚事!但是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的無奈與不幸完全來自於客觀存在的矛盾!

要結婚,法律規定下午3點後不能舉行婚禮和證婚行爲!

第二天要結婚,頭天晚上洛伊接到上前線的命令,必須晚上就出發!

瑪拉與好友失業後,因爲戰爭的蕭條找不到工作,要活下去只能靠出賣肉體!

等等這些關鍵性矛盾,都不是人爲造成的,都是客觀存在的且是不可逆轉的!主人公面對這樣的客觀存在矛盾,無從選擇,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悲哀,或者徹底沒有了選擇!明知是選擇了就是最壞的,但比起死還是要好的多,只能選擇這個沒有選擇的選擇!對於角色來講,這是無限的悲哀,同時讀者看到了,體會到的也是無限的悲哀!就算是讀者想幫助角色一把都使不上力氣,因爲這個矛盾根本無法調和,無法改變!讀者唯一能做的是靜靜的看着,惋惜着、心疼着、無奈着爲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感慨!

再此基礎上發生的故事,讀者只有眼睜睜的看着角色跌落萬丈深淵,眼睜睜看着相愛的人被摧殘,但是卻幫不上忙!能做的只有傷心、落淚、與無奈的感嘆!

這是故事震撼心靈力量的主來源!現在很多故事都不能感動人心了,爲什麼呢?因爲角色的矛盾都來自於人爲,矛盾是可調和的並非不可調和的!有些矛盾是角色自己造成的,而有些是別的角色造成的。。讀者看了眼氣,抱怨主角怎麼那麼笨!爲什麼不說清楚等等……故事沒有震撼心靈的力量,做的最好就是娛樂心靈的力量了。

三、強烈對比的反差和伏筆

故事中採用了強烈的反差和伏筆創作方式,來加強整個故事的情感力量!首先故事開篇以悲劇基調開始,讓讀者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看的是個悲劇的愛情故事,讓讀者去關注,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相愛的人不能夠相守在一起呢?是兩人之間的情感矛盾嗎?

故事以戰亂時代爲背景,在滑鐵盧橋上男女主人公邂逅了,如此普通的邂逅,因爲在戰亂時代,卻顯得那麼驚心動魄、聶人心魂,明明戰爭那麼殘酷,但兩人的愛情卻這樣的浪漫璀璨,璀璨到就好像生活是這樣的美好。這便是強烈的反差對比!美好的愛情襯托戰爭的殘酷,而戰爭的殘酷又反襯了愛情是那麼美好!

女主送給男主自己一直用來祈禱好運的“護身符”,而故事的結局是帶着護身符的女主走向了死亡之路。這是強烈的反差對比,女主帶着祈求好運的“護身符”,在戰爭年代人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想得到幸福是那麼遙不可及,不可想象的事情!護身符是一種願望,是一種祈求和平幸福的願望,也是作者想告訴讀者的觀點!通過這小小的“護身符”的小小願望,祈求好運,可是接下來接二連三的事情,卻一點幸運也沒降臨!反而全是不幸!這小小“護身符”好像一根蜂針,時時刻刻的刺痛着讀者的心靈,映射出故事的悲劇基調。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八

看了新出的賣座的的電影《暮光之城》後,總感覺缺乏了一樣最重要的東西——撼動心靈的力量。於是找來經典影片《魂斷藍橋》比較看看,到底爲啥《暮光之城》的故事設計會缺乏撼動心靈深處的感動呢?這一看不要緊!看的我哭的稀里嘩啦的!實在太感動了,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根本不能控制,眼淚嘩啦嘩啦的!但是很值得!《魂斷藍橋》的故事太棒了,從中學習到了很多!

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悲哀的、無奈的、感傷的……劇情悲中帶着喜,喜中帶着悲,明明情節講着快樂的事情卻從更深層面的表達了深刻的悲哀與無奈,一步一步的將戲劇化矛盾推向不可逆轉的頂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女主角是那個時代的善良女性代表,是那麼的柔弱,像一片小樹葉在暴風雨中飄搖,看起來很可悲,但是這就是身處戰爭年代的女性寫照,微弱、渺小、身不由己!多麼純潔、可愛、善良的瑪拉呀!如果她生活在和平年代,她會與洛伊過着美滿的生活,很幸福的一對,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人人豔羨的一對佳人!但是就是因爲身處戰爭年代!一切全毀了!瑪拉沒有任何的選取餘地,她只能那樣的選取!最後她雖然微弱、渺小、身不由己,但是她用自己的死亡來結束了一切!這是作者透過作品的控訴!好像一聲長長的悲鳴!戰爭太殘酷了!

從這個感情故事設計當中,究其爲何能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裏,感動無數的讀者和觀衆呢?被稱爲三大感情杯具之一?看的催人淚下!爲什麼呢?我覺得就應好好的學習!能夠撼動讀者心靈深處最脆弱的情感防線,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劇情當中去,去深刻體會主角的悲哀,故事世界中的無奈與傷痛,令心底無窮無盡的反射上感動!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

一、時代背景下的感情

如果將《魂斷藍橋》的故事背景放到現代,這個故事就變得平淡無奇了!男女主人公在橋上相遇,然後一見鍾情了,然後兩人就決定在認識兩天就結婚了!然後呢?情節就無法開展了!於是乎老套的劇情就出現了!然後冒出個第三者把女主角給搶走了,男主角拼命搶回來……等等諸如此類……

而《魂斷藍橋》中男女主人公的命運波折,完全來自於故事世界設定的大環境造成的!如果沒有戰爭,男主就不用上前線!如果不是戰爭男主就不會在前線負傷後丟失身份證造成已死亡的假消息!如果不是戰爭,瑪拉就不會去當妓女!如果不是戰爭,洛伊的母親就能夠找到瑪拉,而非戰亂造成瑪拉的失蹤與失去聯繫!

或許會說戰爭過去了!但是作者深刻的揭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無限創傷!戰爭結束了,但是瑪拉就會得到幸福嗎?立下戰功的洛伊就會得到幸福嗎?最終善良的瑪拉不想拖累洛伊的前程,選取了離開,而正是因爲瑪拉的善良、純潔選取了以自己的死亡來控訴……這是多麼悲哀的一個結局,唯獨留下深深相愛的洛伊,手中還拿着兩人的定情信物小小的“護身符”,一個能帶來好運的“護身符”。可惜啊,多麼的諷刺,這個小小的能帶來幸運的“護身符”卻恰恰反襯了,男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就已經註定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結局。而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是透過男女主人公悽美的感情故事來控訴戰爭的殘酷!一種倡導完美生活的願望!一種嚴厲控訴戰爭反對戰爭期望世界沒有戰爭的願望!這纔是作者想透過故事表達的觀點。

這個背景是故事的大基調,因爲是這樣故事已經成功了一半。故事不是看完就完了,而是心靈被洗滌了,被震撼了,被作者的觀點說服了!會回味這個故事的資料,感動久久不去。永遠記住這個故事的人和事。

二、故事主線矛盾,完全來自客觀矛盾!

所謂客觀矛盾就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逆轉的矛盾!故事中的人際關係矛盾完全沒有!洛伊的叔叔完全支持洛伊與瑪拉的婚禮,洛伊的媽媽很傳統但是也完全支持洛伊與瑪拉的婚禮!瑪拉所有的夥伴也完全支持瑪拉的婚事!但是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的無奈與不幸完全來自於客觀存在的矛盾!

要結婚,法律規定下午3點後不能舉行婚禮和證婚行爲!

第二天要結婚,頭天晚上洛伊接到上前線的命令,務必晚上就出發!

瑪拉與好友失業後,因爲戰爭的蕭條找不到工作,要活下去只能靠出賣肉體!

等等這些關鍵性矛盾,都不是人爲造成的,都是客觀存在的且是不可逆轉的!主人公應對這樣的客觀存在矛盾,無從選取,無論選取什麼都是悲哀,或者徹底沒有了選取!明知是選取了就是最壞的,但比起死還是要好的多,只能選取這個沒有選取的選取!對於主角來講,這是無限的悲哀,同時讀者看到了,體會到的也是無限的悲哀!就算是讀者想幫忙主角一把都使不上力氣,因爲這個矛盾根本無法調和,無法改變!讀者唯一能做的是靜靜的看着,惋惜着、心疼着、無奈着爲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感慨!

再此基礎上發生的故事,讀者只有眼睜睜的看着主角跌落萬丈深淵,眼睜睜看着相愛的人被摧殘,但是卻幫不上忙!能做的只有悲哀、落淚、與無奈的感嘆!

這是故事震撼心靈力量的主來源!此刻很多故事都不能感動人心了,爲什麼呢?因爲主角的矛盾都來自於人爲,矛盾是可調和的並非不可調和的!有些矛盾是主角自己造成的,而有些是別的主角造成的。讀者看了眼氣,抱怨主角怎樣那麼笨!爲什麼不說清楚等等……故事沒有震撼心靈的力量,做的最好就是娛樂心靈的力量了。

三、強烈比較的反差和伏筆

故事中採用了強烈的反差和伏筆創作方式,來加強整個故事的情感力量!首先故事開篇以杯具基調開始,讓讀者一開始就明白自己看的是個杯具的感情故事,讓讀者去關注,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相愛的人不能夠相守在一齊呢?是兩人之間的情感矛盾嗎?

故事以戰亂時代爲背景,在滑鐵盧橋上男女主人公邂逅了,如此普通的邂逅,因爲在戰亂時代,卻顯得那麼驚心動魄、聶人心魂,明明戰爭那麼殘酷,但兩人的感情卻這樣的浪漫璀璨,璀璨到就好像生活是這樣的完美。這便是強烈的反差比較!完美的感情襯托戰爭的殘酷,而戰爭的殘酷又反襯了感情是那麼完美!

女主送給男主自己一向用來祈禱好運的“護身符”,而故事的結局是帶着護身符的女主走向了死亡之路。這是強烈的反差比較,女主帶着祈求好運的“護身符”,在戰爭年代人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想得到幸福是那麼遙不可及,不可想象的事情!護身符是一種願望,是一種祈求和平幸福的願望,也是作者想告訴讀者的觀點!透過這小小的“護身符”的小小願望,祈求好運,但是接下來接二連三的事情,卻一點幸運也沒降臨!反而全是不幸!這小小“護身符”好像一根蜂針,時時刻刻的刺痛着讀者的心靈,映射出故事的杯具基調。

男女主人公的忠貞純潔的感情明明是充滿的喜悅的故事,但因爲戰爭的存在,以及因爲戰爭所帶來的矛盾,讓這一對天作佳人成了杯具的代言人!與男主重逢明明是喜悅的感情,但卻反襯了更大的悲哀,結婚明明是喜悅的情節,卻帶來了更大的悲哀與傷痛!分離明明是痛苦的,但卻爲女主帶來了解脫!故事在這樣的反差中進行着,整個故事的基調就是矛盾中前進!充滿了戲劇化的要素!

不得不佩服這樣的故事設計!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但是仔細看來卻發現故事設計幾乎頂峯化的質量,處處充滿了經典的事件與場景!故事寓意深刻令人反思,帶來了心靈的震撼與感動!這真是個好故事!

故事中的這些設計要素,是成功經典故事的必備要素,當然能夠設計出這樣的故事絕不是碰巧,拍腦門一想就設計出來的,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深刻的見解與見識是編不出來的!能夠編排出這樣優秀故事的人必須能夠被成爲藝術家。我要向他致敬,向他學習!能夠設計出這樣震撼心靈、滋養靈魂的佳作,是爲人類做貢獻!如果這樣的優秀故事能更多的在世界上出現的話,人類迷惘與污濁的心靈,會得到更好的救贖。

魂斷藍橋觀後感 篇九

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一部蕩氣迴腸的感情經典之作,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感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感情絕唱,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感情杯具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導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感情故事片《魂斷藍橋》。

——開篇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國上校羅依·克勞寧(羅伯特·泰勒飾)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物,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回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趕往劇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員瑪拉一命,臨分別時,瑪拉將她心愛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給了羅依,兩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麗的邂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與羅伊約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羅伊行期推遲之故,他找到瑪拉,要和她立刻結婚。可因爲當天已經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當晚,羅依被召回軍營。第二天一大早,羅依便離開了。瑪拉放下了演出去送羅伊,羅依安排了克勞寧夫人與瑪拉見面,讓瑪拉入住克勞寧家,。回到劇院,笛爾娃夫人已經決定開除瑪拉,好友凱蒂爲她求情也一同被開除了。就在瑪拉將與克勞寧夫人見面時,她無意間在報紙上看到陣亡士兵名單中赫然寫着:羅依·克勞寧。她倍受打擊,因爲失去了感情,她拒絕了克勞寧夫人的幫忙,並且因爲深受打擊大病一場。期間好友凱蒂爲了讓兩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爲了妓女。病癒後的瑪拉也淪爲了妓女,但是一次在車站拉客的時候,她卻見到了羅伊。兩人重逢讓她悲喜交加。應對羅依的愛,如已無力承擔,在到克勞寧家之後,善良的她最終向克勞寧夫人說出了實情,最後留了一封信給羅依後便離開了。羅依找到了凱蒂,並明白了一切,羅依決心要找到瑪拉,但未如願。絕望的瑪拉獨立在滑鐵盧橋上,應對一隊軍用卡車,她迎上前去……在人羣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這個影片,早已滿面淚留。如衆多影評人所言:“女主人公不僅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感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在淚光中,回憶着電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這一切的結局,只因爲女主人公做錯了一件事情。在我看來,就是這一件事改變了她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讓她親手葬送了自己的感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杯具。

當她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時,她的愛是那麼的脆弱,她拒絕理解克寧勞夫人的幫忙,違背了羅依走之前的叮囑。她的愛沒能戰勝感性,戰勝死亡。要明白一個心中強烈牽掛和愛的人是不會輕易死在戰場上的。即使羅依死了,她該做的不是逃避,不是離開羅依的一切,相反的,羅依是克寧勞家獨子,羅依死了,作爲羅依準妻子的瑪拉就應去安慰和照顧羅依的家人,共同期盼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瑪拉這個“拒絕”的決定,讓一切都不對了。當在車站招攬生意的瑪拉,見到“已死”的羅依時,一切都已經晚了。當兩人緊緊相擁時,瑪拉滑落的晶瑩的淚滴中,所包含的不僅僅僅是喜悅、激動,摻雜的還有悔恨、無奈。正因爲如此,自此至影片終,這淚都未曾離開瑪拉的雙眸。應對羅依的再一次求婚,瑪拉的心中比喜悅更多的卻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錯在那一時。假如瑪拉能夠愛得更加堅定,她能夠聽從羅依的,放下包袱與克勞寧夫人一齊生活,那麼當羅依“死而復生”時,那麼一切都會是完美的,結局也就成了另一個完美的開始。

無論悲喜,電影,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在這高於現實的電影中,卻也不乏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