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2.39W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精彩多篇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篇一

我們是不同的種族,來自不同的國家,身處不同的環境,可是,我們都是孩子,我八歲,你也八歲,這是我們最大的共同點,一句hello,跨越了世俗的等級與仇恨,就這樣,我們認識了。隔着鐵絲網,兩個不同世界的我們一起說話,一起玩耍,我們成爲了對方最好也是唯一的朋友。

我們都會有怯懦的時候,都會犯錯誤,可是,朋友,對不起,我們還做朋友好嗎?孩子總是那麼善良,那麼單純,即使我的朋友對我做了不好的事,還是願意選擇原諒。我單純的想,幫助你,會彌補自己曾經的過失,減少自己的愧疚。也因爲我們是朋友,所以更想幫助你。也許在孩子的心裏,友情便是他們的全部,沒有世俗的眼光,沒有等級的的觀念,有的只是我想跟你做朋友,想要對我的朋友好。小孩的世界對大人來說是幼稚,但對孩子來說就是全部,他們的純真,會讓多少人羞愧。我們都曾經是一個孩子,都曾經擁有那份純真,可是,它好像在我們長大的路上,慢慢被我們遺失了。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篇二

這是一部描寫戰爭的電影。影片一開頭,醒目的希特勒標誌和一大批軍官氣勢洶洶的押着猶太人,迅速與小主人公佈魯諾把自己當做飛機,快樂的跑回家的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我知道,殘酷的戰爭會奪去孩子的快樂。

因布魯諾爸爸的原因,全家搬到鄉下,在那裏,布魯諾沒有同齡朋友,只得自己找樂子:下棋,造鞦韆……一個偶然的機會,布魯諾認識了一個猶太人——希姆爾,並和他成爲了朋友,幾乎天天都要去營地找他,給他帶吃的,玩的。有一次布魯諾給希姆爾吃的,配一個士兵發現了,布魯諾卻說是希姆爾自己吃的,結果希姆爾被士兵懲罰了。因爲這個關係,布魯諾在與希姆爾告別的時候,他突然下了個決心:要幫希姆爾把失蹤三天的爸爸找回來。正當布魯諾鑽過圍牆時,天空烏雲密佈,接着就是一陣悶雷,不言而喻,最可怕的事情要降臨了。兩人正四處尋找時,被衆人擠進了毒氣室,在哪兒,布魯諾和希姆爾緊緊地握着對方的手,他們不知道接下去將要發生什麼,他們以爲雨停了,就可以回家了。然而,擡起頭時,一股黑色的毒氣正瀰漫下來……

震撼人心的結局像一劑充滿猛藥的針筒狠狠的刺痛了我心靈的最後一道防線。

猶太人是無辜的,孩子更是無辜的,我們總是在說戰爭是在毀滅人性,戰爭的結局只能是鮮血淋漓,然而,戰爭總是像瘟神一樣揮之不去,到底還有多少人在戰爭中妻離子散流離失所,數不清。

戰爭,你有永遠結束的那一天嗎?不是過個幾十年再爆發,而是,永遠永遠……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篇三

電影開始之前有一段話: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約翰-貝澤曼)。剛開始我不是很明白這句話,但是從主人公佈魯諾的所聽,所嗅、所看的故事裏,我認識了那個世界,黑暗的世界:慘無人道地迫害布魯諾爸爸口中“他們根[]本算不上人”的無辜的猶太人,最後也終將把自己的孩子埋葬在了黑暗裏。生命終止於無知的童年,以爲被關進毒氣室只是避雨和洗澡,其實挺好,畢竟不用體驗以後更加黑暗的世界。

這部真實再現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的歷史的電影長度只有90多分鐘,遠遠短於《辛德勒的名單》。但是它遠遠比後者更觸動我的神經,也許只是因爲我剛被現實從對童年的依依不捨中分離出來,所以對布魯諾“嘟嘟嘟”跑着探險這個世界的行爲極爲有興趣?從柏林街上與里奧等夥伴“嘟嘟嘟”跑着,像小鳥、像飛機,到森林裏奔跑着見“敵人”小夥伴希姆爾,布魯諾短暫的童年一直在奔跑中,穿越的'表面或爲繁華的大街、或爲綠意盎然的樹林,背地裏卻是血雨腥風,與我們目前所處的世界有得一比。

電影前面部分的演繹已經爲後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布魯諾和夥伴們奔跑過休閒的柏林廣場,也跑過了搜查、押解猶太人的軍車,破敗的受壓迫的猶太人生存場景和布魯諾家裏的裝修是強烈的對比,可是故事最後,失親愛的兒子的他們家其實和扔滿條紋衣服的“牢房”並無差異。布魯諾的奶奶最有先見之明:“打小我就給你做各式各樣的戲服,你那時就很喜歡盛裝出場。所以你現在也覺得高人一等,對嗎”?只可惜拉爾夫“作爲一名士兵”,他的人生便不是關於選擇,而是關乎責任。擔起了對國家的責任,卻忘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父親,他的言行都被他的孩子看在眼裏,如同他長成了他的“父親”。在慶祝晚會上,奶奶娜塔莉哽咽着與閣樓上往下望的兩個孫輩揮手告別,預示着故事裏她也含恨身亡。離開柏林的家的早晨,布魯諾和夥伴玩遊戲,有他假死的一幕,只是沒想到,他的生命也很快終止。

布魯諾的生命終止於童年,因爲友情,這兩點足以支撐我對人性繼續懷有信心,畢竟因爲他的懦弱,不承認友情而讓希姆爾捱打這件事真的很讓我失望。本來已經預料到他和希姆爾並不能找到希姆爾的爸爸,只是沒有料到他們會被投進毒氣室,留下遺憾。不過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止於錯落着條紋衣服的毒氣室外廳,由明便暗,其實已經是導演給觀衆的賞賜。

故事裏不得不提的是布魯諾的媽媽艾爾莎,她由一位仰慕自己的丈夫變成婆婆娜塔莉式的母親、妻子,過程那麼讓人痛心。拉爾夫曾經對他母親說過一句話:在公開場合說不合時宜的話,會給你帶來“trouble”。只是這個惱人的名詞帶給他人的同時也帶給了他自己和他的家人,表現上最鮮明的就是艾爾莎。一直到離開柏林之前,她臉上的笑容是那麼迷人、靚麗,可是到了她本以爲是美好生活的鄉下,她的笑容只有在聽布魯諾說“I told a lie, I didn’t bring a history book but an adventure one”纔再次打動我。其餘場景裏,她的憤怒、無奈、痛哭流涕逼得我好想和她一起嚎叫和動手,多希望她能一直在鞦韆上飄蕩着,就到永遠,沒有喪子之痛,沒有對丈夫的懷疑之痛。

電影的電影裏,猶太人集中營彷彿是世界上最安詳快樂的地方,但是現實裏只有“迫害”。集權者高高在上,耀武揚威,鞭、皮靴打在猶太人的身上,其實他們自己的人性也在這樣的戰鬥裏被擊落了。誰纔是真正的“連人都算不上”?很明顯的答案。

我們的國家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多少歷史被掩蓋,多少迫害被忘記?我們悲哀得都沒有勇氣爲無辜的人拍一部諸如《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和《辛德勒的名單》類似的電影,只能躲在角落或嘲笑、或羨慕他人的勇氣。沉默地活着,迷茫地活着。借用一句話來結束這篇文字便是:這個世界會好嗎?

答案在每個人的心裏,更在每個人的行動裏。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篇四

突然間想起一部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挺感傷的。

影片敘述了一個八歲的德國男孩布魯諾隨着父親的升遷,一家人搬到了新家,而在家的不遠處,透過窗戶可以看到一個“農場”,還有一些穿着條紋“睡衣”的老人和小孩,煙囪裏經常會釋放奇怪而又難聞的“黑煙”,其實,那不是什麼“農場”,而是一個集中營,“睡衣”其實是囚服,“黑煙”是毒氣,而他的父親正是那裏最高的統治者。布魯諾曾經問過家人,可又有誰能給他真正的答案?在童心的驅使下,布魯諾偷偷透過鐵絲網觀望那個“農場”,在那裏,認識了一個同樣八歲的猶太男孩希姆爾,並和他成爲朋友。最後,爲了幫助希姆爾找到失蹤的父親,布魯諾換上了“睡衣”,爬進“農場”,最後二人被抓,在毒氣室,發生了一場純潔的友誼。.。 。.。

該影片是透過一個八歲男孩的視角觀望這個世界,或許他們永遠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麼的可怕,大人們的想法又是多麼複雜,在他們眼裏,連小孩子都能擁有純潔的友誼,而大人們又有何不能?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和平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們還共同存在在這地球上,我們就必須和平,消滅種族歧視。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篇五

一個德國軍官的孩子—八歲,叫布魯諾。

一個生活在如牢籠般集中營的孩子—也是八歲,叫希姆爾。

兩個身份迥然不同的人,因緣巧合之下,命運竟奇蹟般交集了。他羨慕他的自由(布魯諾純真的以爲希姆爾是自由的),他羨慕他不是猶太人。悲劇就這樣產生了。

希姆爾是個猶太人,生活在集中營,沒有人身自由,只能選擇與大人們一起幹活。他吃不飽,只能穿帶有標誌性的衣服—條紋睡衣。其實他也有一個幸福的家,至少有一個令他自豪的爸爸。

布魯諾生活在一個納粹軍官家庭,生活優越,嚮往和同齡孩子的遊戲和友誼,是一個愛探險,嚮往快樂的純淨孩子。他曾經天真的問過父母,爲什麼煙囪裏會有難聞的濃煙,爲什麼“農民”要穿條紋的衣服,爲什麼穿條紋睡衣的老人不見了,沒人告訴他正確答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開始了一次“冒險”,遇到了希姆爾。他慶幸又有了新朋友,孰不知他美好的人生就要踏上終點,畫上一個悲慘的句號。

儘管布魯諾出賣過希姆爾一次,但事後兩個純潔的孩子依然和好如初。當希姆爾爲了尋找他的父親時,布魯諾毫不猶豫地換上了條紋服,跟希姆爾一起爬進了集中營。在尋找時,他們被發現了。士兵哄騙他們要他們洗澡,這兩個八歲的孩子信以爲真。在黑色的毒氣撲面而來時,他們在害怕、在顫抖,但他們兩個人的小手緊緊握在一起,互相安慰。門外堆滿了那些所謂的條紋睡衣,有布魯諾的,有希姆爾的,有……

他們只有八歲,在這罪惡的地方,讓不懂世事的他們提前離開了人世。臨死前布魯諾睜着那寶石藍般的大眼睛,看上上面,膽怯、迷茫、害怕,讓他與他緊緊相握。可悲的是,直到最後一刻,布魯諾還以爲自己只不過是在做一個遊戲,最後留下無助的母親和絕望的父親。

看到一半時,我曾想到二三十年後兩人相見重溫舊情的情景,可是我萬萬沒想到一個孩子,在他還未開始用理性去思考世界之前,就被無情地奪走了生命;我更沒想到的是這殘忍的導演還沒讓這小男孩吃麪包就死了。

這是一段塵封已久的故事。他們不應是戰爭的犧牲品,他們都有一個家。家裏有愛着他們的人,也有他們愛着的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觀後感 篇六

再一次看《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二戰電影,心裏頭有點堵,而每次看內心都是會感到無比的沉重,從頭到尾,電影呈現的都是一種壓抑的氛圍。

男孩布魯諾有一頭柔軟的棕發與一雙湛藍的眼睛,像天使一樣可愛,其本質天真也善良;布魯諾的姐姐雖然只有12歲,但由於所受的教育與個人性格的影響,她是激進的、冷血的,盲目相信“猶太人都是不好的”。這兩個孩子,一個隨了母親善良怯懦,一個則隨了父親的冷酷強硬。在布魯諾眼裏,沒有種族分別,他看到的只是“農場”裏“有些奇怪”的人而已,但姐姐卻知道那是猶太人的工作集中營,並且敵視着猶太人。布魯諾和他的母親搬了家之後並不好過,雖然吃住優渥,但內心是痛苦無奈的。

布魯諾雖然善良,但在兇狠的副官面前他還是選擇了獨善其身撒了謊,不顧這會給小男孩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而後他也後悔了,去找小男孩坦白自己的錯誤期望能夠得到原諒。爲了彌補過錯,當他聽到小男孩的爸爸不見了之後便一心要幫忙,在臨走前的幾小時特意趕去集中營挖了個坑好進去找,沒想到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面對着眼前的焚爐,兒子被毀在了自己的工作中,布魯諾父親的心情該是悲痛且複雜的。

集中營裏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輔一出場,便是蒼白羸弱的,他皺着眉頭,一臉沉重,絲毫沒有該有的屬於孩童的活潑、就像布魯諾那樣整天尋思着有什麼好玩的無知。其實“穿條紋睡衣”的不僅指集中營裏的人、那個猶太男孩,布魯諾也是穿着條紋睡衣的,只不過是色澤的黯淡不同,所以最後兩個男孩的結局由此可見一斑。

從這個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輝與卑劣,光輝在於布魯諾與小男孩的手在最後一刻緊緊相牽,他們的友情是純潔美好無瑕疵的,而卑劣則在於布魯諾的父親他們不將猶太人當人看任意對他們拳打腳踢、布魯諾的那次選擇獨善其身,與集中營裏一個老男人明明看出布魯諾與他們的不同(集中營裏的人都剃了光頭而布魯諾仍然是長髮)卻一聲不響。

同樣題材的電影,《美好人生》側重於前半部分的描繪父親幽默樂觀性格,前戲太多使後半部分稍顯不足,但影片所呈現的父愛實在感人,小男孩的人生在父親的保護下的確十分美好。《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以孩子的視角來審視二戰的殘酷,令人深思,布魯諾對友情的渴望與周圍的冷漠氛圍格格不入,他雖然也被保護得好,但多了那麼一分自由與天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