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08W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 篇一

藝術這樣的東西,好像很大一部分都要憑藉觀衆自己的想象力,油畫再逼真,也敵不過攝影。戲劇也一樣,在舞臺上的一拿一捏,比劃出的道具,雖然是虛空的,卻不妨礙我們欣賞。

記得賢重在我們結婚吧跟皇夫人抱怨說不喜歡和演戲的人在一起,還是唱歌的人單純些。之前我也吐槽過他的演技,但聽過之後覺得演技不好的人也有其可愛之處。

也沒有覺得這樣的電影誰誰的演技不好,《百年情書》讓我想到《小城之春》,這樣的電影很難說得上好看,自然不能和《碟中諜》相比。但是如果喜歡這種平淡,喜歡這種沉靜,能夠在他們不甚老練的對望,一顰一笑中也能看得到真情,心絃爲之一動,也能感受到民國人們性格中的內斂,也能想象到林覺民對意映的那份柔情的人,推薦一看。

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可愛之處。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 篇二

高中的一天清晨,語文課堂上翻開了新的篇章,標題《與妻書》,作者林覺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當時的我雖然只是懵懂少年,不能完全讀懂字中的繾綣與決絕、矛盾與苦痛,但心底卻似一泉清水汩汩地涌出感動,有着撕心裂肺般的痛楚、悲愴,以至於這篇文章不用老師督促、自己就瞭然熟背。緊接着,便聽到了齊豫的《覺》和童安格的《訣別》,不同的是齊豫以陳意映的口吻回覆了丈夫的遺書“誰給你選擇的權利,讓你就這樣離去”,而童安格則以林覺民的心境做了補充和說明“願天下情侶,不再有淚如你”。兩支歌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麼多年來,《與妻書》深深銘記在我的心頭,一直被我視爲最至情至性、令人柔腸百折的“悲”文,每有觸及,便不勝感慨!

2011年5月,傍晚,剛回家的我換着拖鞋,電視裏傳來電影《百年情書》首映報道,聽得我心裏一顫,可惜新聞結束,無法印證我的判斷,事後百度一下,果然就是那篇文章的題材,想想今年是廣州起義100週年,多好的題材,總算有人做了該做的事!只是又讓我想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想起林覺民和他的《與妻書》。

1911年4月24日,林覺民從廣州來到香港,迎接從日本歸來參加起義的同盟會戰友,住在臨江邊的一幢小樓上。夜闌人靜時,想到即將到來的殘酷鬥爭以及自己的龍鍾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緒翻涌,情不自禁,徹夜疾書,分別寫下了給父親和妻子的訣別書,天亮後交給一位朋友,說:“我死,幸爲轉達。”寫《與妻書》時,林覺民滿懷悲壯,已下定慷慨赴死的決心,義無反顧,因爲舉義之事已經被叛徒泄密,明知“事必敗,敗必死”,但抱着“吾死以醒國人、以敲響韃虜喪鐘”的信念,他“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心中滋味無以言表,再堅強的人也難免心碎腸折。所以文章字字泣血飄淚,感人肺腑。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凜然正氣卻又兒女情長,爲國捐軀的激情與對愛妻的深情兩相交融、相互輝映,令人斷腸落淚。倘若作者沒有因爲革命而犧牲,以他的文學修養和高尚情操,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想必會多出一朵璀璨的奇葩!

1911年4月27日,林覺民在廣州英勇就義,年僅25歲!

消息傳到家中,陳意映悲痛欲絕,度過了鬱鬱寡歡的一年後,終因思念林覺民過度而逝,在他們悲愴的故事中再添辛酸。

2011年5月13日,金舸導演的電影《百年情書》全國公映,中國文學史上最爲動容的情書時隔百年之後從教科書中走進影院。很想看,可是太悲劇,又不敢看,怕觸動太深,走不出來……

2011年6月17日夜,還是忍不住百度,有了,就看吧。影片以林覺民與陳意映之間的愛情故事,林覺民投身革命參加起義,成爲兩條並行不悖的線索進行敘述,愛情因爲國殤、因爲自我犧牲而昇華,即使是在夢裏遙望,依然低低切切,無悔無怨。坦白說,這樣真實的內容不用導演煽情,觀衆也會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遺憾的是我的理解裏敘事有些紊亂,表演有些生硬,剪輯也不夠緊湊,而且紅色的標籤非常明顯。與其說電影的觀後感,不如說是我對《與妻書》的又一次回憶與感觸!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 篇三

看罷《百年情書》,這亂世之中的愛情、親情與革命所演繹而成的紀念辛亥革命的一部電影,總是無法忘懷,“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人都成眷屬”,然,“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計數,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情大愛,因爲明白自己對妻子的深愛,所以理解“天下人”生離死別的苦難,所以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更多後來人的幸福……

“吾愛汝至,所以爲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

亂世中的愛情,終是不忍獨善其身,也方顯其愛之深,思之切,然終是無法兩全,國家不幸,個人之安逸又來自於何方?這是必然,但又是無奈的,如斯亂世,身爲一名中國人,你又能如何,爲了革命大業,縱使煩亂又怎樣,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腸如鉄,心底光明如雪,爲了自己心中的光明,願意爲之而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還記得黃興說的:“我們就是要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覺民也曾言:“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於是廣州起義,於是武昌起義,於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還在用文言,明明還在清廷的壓迫下,本是書生一輩,卻能扛起國家大任。

還記得你說“死有何懼,我等莽撞書生,奮起一擊,喚醒億萬炎黃胄裔,雖頭斷血流,暴屍街頭,但華夏大地少了一干英傑,黃泉路上多了一羣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灑神州,快哉,快哉”家與國之間,你選擇了國;筆耕與槍戰之間,你選擇了爲國而槍戰,而犧牲,只因一句,良心未泯,國事不平,何以爲家?是的,死有何懼?當林文喊“新軍兄弟們,當同我們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還沒說出就被 打死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已經真正無畏了,當新婚的聲洞執意要參加敢死隊時,當驍超與元棟雙雙就義,元棟的眼鏡被踩碎,珺瑛在城門外留下了傷心的眼淚,同生共死的誓言,得到了熱血的迴應。

還記得你們兩人,意映與你在院中跳舞,放着sakura的音樂盒;海邊放紙鳶,意映說你是高高於天的鳶,但你卻把舵放入其手中;還記得你們一起相擁於竹林;你給她梳頭,看京劇,意映等着你,從初爲人婦,到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從齊劉海到頭髮長長,不梳劉海。

還記得待你如親生的父親,雖然氣你在考試中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但其實心裏何其慶幸你不愧於祖宗社稷,雖然打你打在手上,但卻也痛在心裏,雖有些迂腐,希望你好好唸書,但在我看來,卻有更多的開明,願意放你走……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 篇四

《百年情書》,從字面上理解,可以說是一封歷史久遠的愛情信件,但就其中的內涵而言,《百年情書》無疑是一封讚揚一代革命勇士的篇章。這部電影以林覺民和陳意映的愛情悲劇爲主線,襯托了一羣廣大青年爲了廣州起義的勝利,爲了反抗封建桎梏,爲了追求真理而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馬關條約》的簽訂,國家國土的割讓,使一羣熱血青年憤憤不平,忍無可忍,爲了洗清國恥,爲了與清廷政府對抗,一羣英雄志士萬死不辭。1911年,溫生財刺殺廣州將軍孚琦事件的成功,更是引起了清廷的警惕。再加上林覺民等一羣愛國青年的多次出擊,清廷政府更是嚴加警戒。爲了幹一番大事業,林覺民毅然離開妻子和父親,留學日本。在日本,他們始終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爲信念而堅持不懈地奮鬥着,始終銘記“勿忘國恥”的教誨。最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壯烈犧牲,更是令人慘不忍睹,尤其當超驤,元棟被一箭雙鵰而打死時,林覺民悲痛欲絕,革命者們看着同伴依次慘死,更加拼命地攻擊敵人。雖然他們犧牲了,但這種萬死不辭,爲國捐軀的精神卻深深地影響着後人,使更多的中國人開始覺醒。

《百年情書》,可以說它既是一封情書,又是一封遺書,在細細地咀嚼其中的內涵之後才發現,這其中蘊含的哲理涉及面非常廣。無論從愛情的角度或是親情的角度亦或是友情的角度這三方面來說,都是塑造的非常成功並值得稱讚的。

在愛情方面,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以林覺民和陳意映爲主線展開的一場戀情。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覺民對意映說的一番話了:“與其讓你先我而死,不如讓我先你而死”,當意映問她爲什麼時,他卻說:“因爲你太柔弱了,所以我不想留你一個人承受所有的痛苦。”這出自肺腑的話語,這濃濃的情意,教人如何不感動,他們的相濡以沫,他們的相敬如賓,無不催人淚下,更是我們用言語無法形容出來的。他們的愛可以說是一種簡單,一種清新。

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愛情,產生於亂世中,好似一個童話故事,雖然不真實,但很美,很感人。這部電影雖說不上是一部傳記,而且片段比較零散,但我更願意稱它爲一部唯美的愛情片。在那個跌宕起伏,戰火紛飛,爲國效命,萬死不辭的年代,這種真情有多難得,可想而知。還記得新婚之夜,當意映嘴脣上粘了一小塊棗子皮時,覺民便溫柔地笑着遞給他一塊手帕,兩人便相視而笑。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總是相敬如賓。記得意映在覺察到自己的丈夫所做的事業危險性極大時,便常常拜佛求菩薩保佑覺民。在覺民闖禍時,意映處處爲覺民隱瞞,並在覺民捱打被罰時偷偷送飯。記得影片中還有一個放風箏的畫面,那是覺民準備偷偷跑去日本,可恰巧船票賣完了,最後意映找到了他,覺民就帶着意映去海邊放風箏,覺民手中握着線,風箏在另一頭飛得很高。意映便說覺民就像這隻風箏,想要飛多高就能飛多高。而覺民不語,默默地將手中的線遞到意映手上,並鄭重地說:“我飛得再高,但風箏的這一頭始終攥在你的手裏,”意映會心地笑了。這溫馨的畫面,只覺得暖暖的,很清新,又很愜意。

在覺民決定參加黃花崗起義的最後階段,回了一趟家,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禮拜,但他明白,自己所剩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在這段期間,他常常喝得醉熏熏的來掩蓋自己的罪過,而回家後意映也並沒有抱怨,或許她也能感受到覺民內心的痛苦。看見妻子懷着他的第二個孩子,他何嘗不想親眼看見自己的子女出生,盡一個做父親的責任。而他有更重大的任務在身,他必須舍小家以保大家。儘管有太多的無奈,儘管有太多的不捨,但他還是決絕地離開了。他的這種做法,我們都能理解,因爲覺民在我們大家心中永遠是偉大的。

在日本同盟會期間及一系列的`活動中,覺民的表現尤爲突出,這其中濃濃的兄弟情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他們知道,此時,祖國大地正在痛苦的呻吟着,覺民明白,若想洗清國恥,實現夢想,便只有一條道路可選,即只有革命。即使頭斷血流,即使暴屍街頭,他們也無怨無悔。大不了現實生活中少了一羣英雄,黃泉路上多了一羣鬼雄。在林覺民被捕入獄時,審判官對他的評價是“相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看他一表人才,勸他投降,而覺民寧死不屈。“吾等願殺身成仁,喚醒國民覺醒”,在黃花崗起義之前,兄弟們紛紛報名參加敢死隊;在戰鬥中,爲了佔領制高點,弟兄們一個個英勇犧牲;在最後的衝刺中,已經傷痕累累的覺民和夥伴多次嘗試衝擊。當看到同伴犧牲,他們更是拼了命地戰鬥。這種兄弟情,這種友情,更是令我們欽佩。

覺民在起義前曾說過,“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期必不遠矣”,他們明明知道這次起義凶多吉少,可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換取國家的光復。黃興說:“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讓所有人都能夠生活在民族,平等,自由,博愛的世界裏。”這種偉大的理想可歌可泣,敢死隊的英雄們,在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後,紛紛走上了不歸路。子彈是不長眼睛的,一眨眼的功夫,當覺民再次呼喚新軍裏的兄弟們時,林文已經英勇犧牲了,就這樣,他們生在一起,死在一起,在同生死共患難的誓言裏勇往直前。

說起親情,林覺民應該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雖然幼小時喪母,但他有幸過繼給了他的叔叔,叔叔將他視爲珍寶,把覺民當作親生兒子來撫養。從他的回憶中可知,覺民小時候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無論是詩書禮儀還是諸子百家,他總是過目不忘。在全家人一起吃最後一次團圓飯時,覺民的養父說起了一件覺民小時候去參加童子試時發生的事情,那時小小年紀的他就知道“少年不忘萬戶侯”了,可見他的志向有多遠大。

最終,離別的前夜,意映連夜把平安符縫在了覺民的衣服裏,雖然阻止不了他前行的道路,但她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而那封“與妻書”,則是覺民在一個雨夜裏悲痛欲絕地寫下的。窗外的雨嘩嘩地下着,覺民流着熱淚,縱有萬般無奈,萬般不捨,怎奈亂世之中,只能用一封信來了解自己此生的遺憾。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吾充吾愛汝之心……”默默地看着,深深地感觸着,不知不覺,淚水已劃過臉頰,百年的情書,情繫百年,催人淚下的親情、友情、愛情……

電影《百年情書》觀後感 篇五

百年情書又名《與妻書》。悽美情書,情撼百年。

“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

無奈,等待,執着,理解。心隨君。愛給予了戀人的力量。

意映:不論去哪裏,不論多遠,都要帶着我,別再丟下我了,好嗎?你就像這個風箏一樣,只要乘着風就會越飛越高。

覺民:來,給你。你看啊,這個風箏雖然高高飛在天上,但是線卻始終在你手裏啊。

意映:我害怕。

覺民:別怕,有我呢。

世間最真摯的愛情,兩顆心緊緊的守候着彼此一輩子。在當時國破家亡的情況下,林覺民用自身行動表達了對於國家的大愛以及對於妻子陳意映深切的感情。

我爲何哭泣,我又爲何感動。

因爲有一種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那種柔情,那種純情而忠貞的感情,讓兩個人從而更懂得去愛。

愛情是要用心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