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山海情觀後感2000字以上精品精品多篇

觀後感3.23W

山海情觀後感2000字以上精品精品多篇

山海情觀後感2100字以上 篇一

酸菜裏面出初心

2019年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着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要採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心繫貧困羣衆,來自於與“三農”的真切感情。1969年1月,習近平到陝西延川縣樑家河插隊,那時鄉村們生活非常困難,一般都是糠菜半年糧、捱餓過日子,“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是當時當地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彼時,習近平最大的心願,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今後能夠經常吃肉,並暗暗立下誓言:今後如有機會從政,一定做一些爲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

一諾千金。2014年3月7日,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我這個人呢是有農村情結的。1969年1月份插隊,老百姓幫助我,他們有什麼吃的都給我送一點兒,誰送我一碗酸菜,我說我今天生活又改善了。現在我看到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啊,我確實是發自內心地同情他們,我們作爲共產黨人,我們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地爲他們辦實事,否則我們的良知在哪裏啊!”小小樑家河卻有大學問。七年知青生活,使習近平同志和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從吃酸菜中吃出了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是酸菜裏面出初心。

言必行,行必果。走上領導崗位後,習近平同志無論在地方工作還是到中央工作,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爲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在福建寧德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其中“因地制宜,弱鳥先飛,精準發力,滴水穿石”的思想,處處透露着習近平同志在實踐中就如何擺脫貧困的深入思考。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寧夏對口扶貧,提出了建設閩寧村的設想,開始了吊莊移民。從1997年至今,閩寧鎮陸續接納了西海固地區六個國家級貧困縣4萬多移民,從“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荒蕪之地,發展成爲常住居民6萬多的特色小鎮,也成爲中國東西協作和易地搬遷扶貧的樣本。

久困於窮,冀於小康。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每年新年問候都惦念和牽掛困難羣衆,這是國家領袖人民情懷的真實流露,也是一個偉大政黨民爲邦本的具體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40次到貧困地區考察扶貧工作,走遍了全國所有各種類型的貧困地區。爲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發動各級黨組織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這一硬仗,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齊攻堅。從2015年開始,全國共有24.2萬個扶貧工作隊,300多萬人輪流駐紮在貧困村,與廣大農民羣衆並肩作戰,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讓所有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奔向小康,共享祖國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將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爲此,各地區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再接再厲,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要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強化產業扶貧和就業幫扶等措施,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爲明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從習近平同志酸菜裏面出初心,想起毛澤東同志“酸菜裏面就出政治”的論述。1956年11月,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講到軍隊要艱苦奮鬥時,針對曾經有的同志拿解放軍吃酸菜同資本家吃飯五個碗作比較而產生的怨言情緒,形象而又深刻地說:“這個酸菜裏面就出政治,就出模範。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當然,還有別的。現在部隊的伙食改善了,已經比專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們要提倡艱苦奮鬥,艱苦奮鬥是我們的政治本色。”毛澤東同志用“酸菜裏面出政治”這質樸而深刻的道理,闡述了艱苦奮鬥對我黨我軍的重要性。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

民心是最大政治。習近平同志從當年插隊時萌發的“讓老百姓都能吃上肉”的願望,到擔任總書記後把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體現了共產黨人始終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共產黨人“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一初心和使命從紅船起航時就開始。這一初心和使命是宏大的,也是具體的,是由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的信念和行動匯聚而成的。對每一個黨員幹部來說,在主題教育中就要通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瞭解羣衆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幫助羣衆解決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山海情觀後感2100字以上 篇二

調查研究當有“三怕三不怕”

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鬥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裏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羣衆的鬥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瞭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幹部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枝一葉總關情”,惟民心民意民憂不可無視,要想擺脫“花拳繡腿”的“假把式”,就要紮根中華大地,在深入一線深入羣衆調研之中,切實做到“三怕三不怕”,方能練出真功夫、好功夫。

怕民心會辜負,渾不怕苦。“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民爲邦本,未有本搖而枝葉不動者”等經典論述,揭示了古今中外歷史發展的鐵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習近平早年在福建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便帶頭“四下基層”。1988年9月,他剛入職就對閩東九縣進行了深入的調研,他指出,“閩東,交通閉塞,信息短缺,是小農經濟一統天下”。他用“老、少、邊、島、貧”五個字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閩東。經過長時間的調研,他根據閩東的自然優勢和農業特點,提出山海田共同發展,鄉鎮企業,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更多農民走上致富道路。“寶劍鋒從磨礪出”,真本領從來含糊不得,年輕幹部從不諳世事的畢業生,到成長爲運籌帷幄的黨員幹部,這中間調查研究的苦功夫一點不能少下。要有敢於練出“鐵腳板”的決心,以一副古道熱腸,在行走之中涵育一份爲民深情,和羣衆“心連心”。年輕幹部要擺脫怕“苦”的小心思,主動走出“雨淋不到、太陽曬不到”的“空調房”“舒適圈”,主動到櫛風沐雨的實踐之中,砥礪家國情,涵育爲民心,鍛造真本領。“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惟有懷着“不怕風吹浪打”的執着,鍛造“鐵腳板”,方能練就“勝似閒庭信步”的真功夫、好功夫。

怕民意摸不準,渾不怕累。什麼是老百姓心中所盼、心中所念之事,什麼就是黨員幹部吃力當勁的地方、凝心聚力的所在。開展調查研究勢必要吃準民意,才能避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錯誤,才能在上級政策和羣衆期盼之間找到契合點,才能避免“好心辦壞事”或是“有心無力辦不成事”。“扶貧之花”黃文秀初次來到大山深處的百坭村,面對羣衆質疑的目光和“鍍鍍金”的臆想。爲了取得鄉親們的信任,黃文秀直接住到村裏,翻山越嶺、進村入戶訪貧問苦,手繪“民情地圖”,學說方言,幫着大夥兒掃院子、幹農活,在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融入中,漸漸地,大家從心底裏接受了她,專心跟她搞發展,一舉打開了全村脫貧工作的新局面。年輕幹部手無縛雞之力,若不通曉基層的語言,掌握基層的“路數”,單靠一紙文憑、一張任命,是無法成爲羣衆的“貼心人”的,更遑論施展才華,一展抱負。“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才”,年輕幹部唯有走進羣衆的家門,接過羣衆的板凳,端起羣衆的茶碗,在和羣衆的“面對面”溝通交流之中,才能把準政策的“堵點”,摸清羣衆的“心結”,把脈發展滯後的“癥結”,才能在融入民心域情之中打開思路,開出“良方”,給出破題的“真經”,才能在“狗不叫”幹部的讚譽聲裏,讓青春之花溫情綻放。

怕民憂思無解,渾不怕難。面對羣衆期盼解決的問題,有難易之別,有反覆之痛,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之所難,黨心之所聚,衆望之所歸。年輕幹部可以有本領不夠、民憂無解的擔憂,但不可有畏難避事的行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年輕幹部當有“偏向虎山行”的闖勁,拿出真才實幹,在難題面前,發揚“釘釘子”精神,在一錘一錘敲擊聲之中和羣衆“一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在我們黨的歷史和實踐中,“要有正確的措施,就要做調查研究工作”。調查研究是瞭解情況也是推動工作的過程,是聯繫羣衆也是爲民辦事的過程,年輕幹部不能在羣衆的鬧心事、煩心事、難辦事面前躲着走、繞着走,不能推脫、不能“裝睡”,要有股子年輕人的“闖勁”,面對脫貧攻堅、全面深化改革、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問題要保持“小老虎嗷嗷叫”的戰意,堅持深入一線深入羣衆,“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渾不怕難,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實現黨心民心“一條心”,在啃改革發展中一塊塊“硬骨頭”的深入調查研究之中,實現“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的高妙境界。

“怕”是因爲心中有愛,心中有責,心中有擔當;“不怕”是因爲心中有黨,心中有國,心中有民。調查研究是黨心民心融通的橋樑,和人民偕行共進,則一無所懼,則天下無不可成之事。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十四五”展開的生動畫卷,年輕幹部惟有和人民心貼心、心連心、一條心,主動參加調研,勤於接受實踐的磨礪,才能練就一身硬功夫、真本領,方能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成就一番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