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想國中多篇

觀後感7.05K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想國中多篇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爲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傑出鋼琴師。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1

海上鋼琴師是一年前我美國的一位網友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問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沒有一家有。前幾天無意中發現了這部電影的光盤,迫不及待地買了回來。其實我很少看國外的大片,所以也無從比較。這部電影沒有《十面埋伏》宏偉漂亮的場景,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也沒有《天下無賊》的輕鬆搞笑的氛圍,但這並不意味着這部電影一無是處……可以說這是一部寓意深遠的悲劇,連這裏發生的愛情都那麼短暫和淒涼。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爲他是1900年一位船員在船上撿到的,他無父無母,無名無姓,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能證明他是存在的證據。故事情節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憶的方式講述的。1900從小到大,從生到死從未離開過那艘船。他小時候就有很高的音樂天賦,無師自通,他能用音樂去描述他見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裏,如果他離開了那條船,立刻就會擁世人所羨慕的一切,因爲他是音樂奇才。爲了追尋讓他心動的姑娘,他曾下過決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時候,他又回來了。

1900和他的朋友關於他爲什麼放棄下船的想法的對白可謂經典。大概意思如下:“這艘船不只是載人,它也載着夢想。我在有限的琴鍵上能演奏出無限的美好樂章,自得其樂。如果離開了這艘船,就如同面對着無限大的鍵盤,面對太多的選擇,我會無所適從,我會思前想後,總有一天我會精神崩潰的。那個世界太大了,不是給凡人的,是給上帝的。反正世間無人記得我,我永遠也下不了船了。”最後那艘船報廢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終也沒有被朋友說服離船而去,而是選擇了被6噸半的炸藥炸成碎片。

下面是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領域都有船和陸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屬於你自己生活檔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陸地。但世人很少會有1900的想法,世人總認爲自己生活的那條船太小,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華,不能讓自己擁有想擁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陸地,就會宏圖大展,大有作爲。所以太多的人會迷失在沒有盡頭的陸地上,終生在尋找在追求,直到躺在牀上等待死亡時還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蒼天再借五百年來活。這樣的人生自然沒有滿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沒有快樂可言。

大多數人都有離開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頭,這無可厚非,畢竟是人往高處走。但是千萬不要只是爲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說你在飛機正飛過一座城市,從高處看,下面到處燈火輝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無反顧的直奔它而去。但當你真正走進這座城市時,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燈和窗口透出的燈光而已,毫無生氣,毫無感情,與你充滿的熱情想象毫不相關。

嚮往大城市的人會找出千百個他現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環境不好,人們觀念落後……,可滑稽的是當人們到大城市以後,他們會找工作,買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幾條街道,會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實際上他們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塊小城市來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會和他嘲笑觀念落後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個電視頻道,同一部電視劇。

但願人們都能有所見有所不見,能在有限的鍵盤上彈出無限的樂章來,這也許纔算是最大的成功。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2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到,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對這一切,那個叫1900的鋼琴師會淡淡地說:“我不羨慕。”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於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麼難得的天賦,有那麼美滿的愛情,有那麼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說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着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說:“我那時穿着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是啊,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裏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爲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愛情應該都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爲“陸地”對於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己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己的心裏,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於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愛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充滿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該積極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該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3

電影結束了,黑白字幕緩緩劃過,我卻不忍關掉視頻窗口。悽婉的小號聲,聲聲切入心中,悠揚,卻沉甸甸地壓在胸上。心中的憂傷像是濃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這珍貴的悲哀,把時間條拉回他在虛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被鍋爐工養大,他叫“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他是天生的鋼琴才子,在船的舞廳裏,他在風暴中與鋼琴起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述人心,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境束縛在船上,儘管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卻不敢走進這個世界。

他一生都沒有離開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亞號”。他也曾愛慕那位平凡但出塵的姑娘,卻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卻在舷梯上望着無邊的世界遲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進他內心的朋友,卻拒絕與他下船而選擇死亡。

如他所說:“世界是一架擁有百萬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怎麼選擇其中的一條?怎麼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一個人生?我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一種方法死去。”於是,戰爭結束後,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演奏中和破舊殘廢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盡。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幸福是他心中的遠方,生活的夢想始終存在,可他一生畏縮至死。究其原因,是因爲他所缺失的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使他習慣了孤獨,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爲了一個永遠存於心中的悲劇。

看罷,我不由得想到遠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問自己:“活着到底爲了什麼?”但內心還未告訴我答案。儘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樣學習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簡單地爲活着而活着,心中卻沒有那樣一個自由與詩意的遠方呢?還是,儘管我心中有這樣的一個遠方,卻因理想與懶惰的矛盾而躊躇不行呢?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4

夜深人靜,一抹月光傾瀉於枝頭,伊人的臉龐也沾上了月色,這份靜謐,亦是否還給予人釋懷之感?本影片是根據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的視線而展開的。

——題記

“呯呯”的槍響,殘酷的屠殺,一張張無情的面容,對於屠殺者而言,這些被屠殺者的生命是否就猶如飄在空氣中的塵埃那樣微不足道呢?屍滿街巷,空氣中瀰漫着血腥的味道,隱約中似乎還能嗅出戰火硝煙。一個殘疾人因不能站立而被從窗戶中扔出去,猛然落地,血液從腦門上奔涌而出,又是一朵生命之花凋零。揪心之感隨之而起,其中包含着是對猶太人的同情,亦或更多的是對德國人殘暴行爲的憤怒與鄙夷。

憤心。痛心。空心。

淚水在眼眶內打轉,視野內的一切變得模糊起來。原本對德國這個國家平淡的感情立即被扭轉成了憎惡。此刻的我,看見的即是一羣穿軍裝的惡魔!惡魔!看着欲哭無淚的羅曼?波蘭斯基,我感覺,他的內心比我的更無奈,更悲痛。對於自己在乎的事卻愛莫能助,此畢是這個鋼琴師最無奈的地方吧!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況且他自己都自身難保。

二戰仍然繼續着,隨着戰事的緊張,德國人對猶太人的迫害更加得兇殘。心比原來更痛,如刀割。

終於,黎明破曉之際快要來臨,但黎明前的黑暗比平時的夜晚要更加的恐怖。德國人開始最後的反擊,放火,殺人,似乎就像家常便飯一樣。他們早已對生命這個詞語徹底地麻木了……

原本高貴優雅的鋼琴師劫後餘生,已變得狼狽不堪,當他爲食物到處奔波,終得一罐子時被槍聲所驚嚇,慌得另尋地方。在一棟房子的二樓,終於找到了撬罐子的器具,拼命用勁,結果罐子掉在地上……鏡頭隨着羅曼?波蘭斯基的視線推行,一個德國軍官從腳到頭,從下至上的順序出現在眼前。氣氛變得緊張、壓抑……

一系列的問答後,軍官讓鋼琴師彈奏鋼琴。一開始,波蘭斯基似乎還沒有甩掉恐懼的陰霾,顯得戰戰兢兢,但當他的手碰觸琴鍵,音符滑入耳畔,他便沉浸在了他的音樂中,不再自撥。一抹月光透過木窗,鋪灑在鋼琴師的臉上,銀白的色彩從心尖綻開,多麼美好的顏色,白色,一種包容了所有色彩的顏色,卻因此變得更純淨、清新。鏡頭推換,此時在德國軍官的臉上,一點月光漸漸渲染開來,緊鎖的眉頭,也因此舒展。我想,這位德國軍官也被感化了吧。果然,德國軍官開始處處保護幫助着羅曼?波蘭斯基。直到戰爭結束,他坦誠地說着自己的失敗,併爲波蘭斯基送上了最後的一份溫暖。內心的憤怒漸融化在了軍官的真誠中,直至消逝,不見,就像最後的小提琴家對德國軍官的原諒一樣。

影片的最後,詮釋着包容與原諒。《我親愛的爸爸媽媽》一課中,西德作家的懺悔搏取了所有人的諒解,當對方承認了錯誤,有時,原諒比報復更重要。

原諒一切,纔會釋懷一切。何況冤冤相報何時了?學會原諒,懂得包容,心靈深處的難以釋懷的黑暗被那抹月光輕輕包裹,蔓延,尋回最初的那份純淨與靜謐,心頭恰是一陣輕鬆……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5

從那個嬰兒開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沒有國籍,沒有知識,沒有見識的“三無”孩子。沒有人瞭解過他,可能愛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沒有,但從第一滴音樂流瀉出的卻是無限的美好,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這個孩子的眼中看這條船,沒有風浪,或常有風浪都是那一般怡人,從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給了這孩子天賦的一剎那呢?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只能聽一些他撫出的音樂才能瞭解。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麥士

可以說,這孩子沒有什麼朋友,從小到大,從來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這個朝夕相伴的船和這位永遠無法分開的朋友麥士,一個好朋友,一生的友誼,沒人瞭解過1900,但麥士可以,麥士“喜歡”這個和藹的孩子。其實,友誼來的總是讓我們不知所措,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麥士最能體會他的音樂,麥士也是他最願意爲其奉獻出它音樂的味道的人,一對朋友,小號與鋼琴一樣,一樣和諧的搭配,因爲有了這個世界的音樂,纔有了這世界上的這一段真摯的友誼。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鋼琴大師

沒有比自己更偉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許這種卑微的。比賽,在1900眼中對“它”總是很陌生,讓爵士樂的始祖對自己進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終他才能展現出它的才華:一隻手,兩隻手的天才到三隻手,四隻手的怪才,我們漸漸承讓了這個孩子的能力,這個不會爲人和感情束縛的能力,我們的語言中有對萬物的摯愛,而他能把這種感情彈奏出來,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強勁的音樂,每一滴音樂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過。這就是音樂的真諦:學無止境,樂無極限,要勝利只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樂的味道,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味道,一個偉大的力量,一個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見了你。才知道心帶來的感情,每一滴音樂都是爲你而來,爲你而去,沒有你怎會有這‘柔情似水’。我1900,是無法表達愛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會是我的監獄,禁錮着自由……把包含對你的愛帶入一點一滴的的音樂,我唯一的禮物,可能你不會喜歡,但這的確是我的心情,一張刻錄着我音樂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帶來快樂。我知道,我~愛~你,爲了你,我向往陸地;爲了你,我向往未來。但我沒有膽量,總還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鋼琴師,但我知道,愛你是個錯誤……”1900就又遠離了即將看到的美景!“船兒,就讓你禁錮我吧!船兒……”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死亡

麥士與1900的對白是最後的訣別。樂觀的孩子知道,生在哪裏就要葬在哪裏,這就是1900的海葬,沒有一個觀衆卻有兒時的樂感,我明白了爲什麼說“盡頭”是下一個“開頭”!音樂的曲調會飄揚,1900葬在了這裏。最後一曲,爆破的聲音,爲他最後一次鼓掌,可能對船的依戀,可能對海的依賴,可能對音樂的癡迷讓他走不了啦,讓他留在這,每一滴音樂的味道,最終的終章,死亡……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麥士與他的故事

從樂器店出來,百感交集的麥士緩緩前進~~理解的話語“好故事值過舊喇叭”,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都是真情實感沒有絲毫偏差,麥士與“康牌”靜靜的思念……1900在哪?

後記:沒有人能把一生過的這麼完美,友誼,對抗,愛情,死亡,流傳,我知道的,他彈奏的,一個那樣的孩子——海上鋼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