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9.32K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多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一

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偉大的航天精神,伴隨着祖國的強大,見證着祖國的發展,是幾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走出來的一條勤奮敬業、無私奉獻,開拓進取、自主創新,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發展道路。我們要以航天精神爲引領,闊步邁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

以航天精神爲引領,汲取勤奮敬業、無私奉獻的“孺子牛”之力。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懷着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默默無聞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無聲無息奉獻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這就是偉大的航天精神。我們當以航天精神爲引領,不斷汲取勤奮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自覺樹牢“俯首甘爲孺子牛”的思想。要心懷國之大者,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始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融入到爲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鬥之中。要以“在崗一分鐘、盡責六十秒”的履職意識和“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一心一意做好國家的勤務兵;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密切聯繫羣衆,緊緊依靠羣衆,全心全意做好羣衆的服務員。

以航天精神爲引領,汲取開拓進取、自主創新的“拓荒牛”之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單人冒險到三人成行,從飛天夢想到太空漫步,中國航天事業的腳步從未停歇。依靠開拓進取,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依靠自主創新,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黨員幹部當以航天精神爲引領,不斷汲取開拓進取、自主創新的精神品質,以“銳意進取拓荒牛”的姿態謀求發展。要以“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在思想上“破冰”,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之態在行動上“突圍”,衝破心理“大山”、突破思維“峽谷”、打破行動“枷鎖”,在不斷地摸爬滾打中蹚出發展新思路,在不斷地探索實踐中謀出成事新舉措。

以航天精神爲引領,汲取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之力。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我們通過奮鬥,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偉大的航天事業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不計其數的航天人夜以繼日、接續奮鬥的結果。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前進道路上,充滿了未知挑戰和驚濤駭浪,我們要同時間賽跑、同歷史並進,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要以航天精神爲引領,汲取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精神品質,以“求真務實老黃牛”之態默默耕耘。要始終堅持以“實”字打底、“幹”字當先,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以“釘釘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幹,將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以“愚公移山”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把黨和人民的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以千千萬萬人的“星星之火”燃起民族復興的“燎原之勢”,讓航天精神永放光芒!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二

12月27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二次出艙全部既定任務,進一步驗證了航天設備的性能,此後,航天員們將以“感覺良好”狀態迎接新年到來。航天員們首次在太空過年,標記了我國航天技術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爲下一步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作爲普通的黨員幹部,要積極學習他們信念堅定、攻堅克難、團結一致、不斷創新的精神,助力自己新的一年始終“在狀態”。

汲取“信念堅定”的精神,保持思想“在狀態’。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一名幹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我們老一輩航天人在基礎薄弱、條件簡陋、無參照樣本、無完整資料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兢兢業業,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和工藝難關,最終實現從“無”到“有”、從“精”到“尖”的突破,支撐他們越挫越勇的是科學報國的理想信念。這種信念成爲他們出成果、出裝備、出人才的“動力源”。作爲一名普通的黨員幹部,在新的一年,要把推進鄉村振興作爲自己的重要工作,時刻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內化於心,築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獲取“實現目標”的動力,保持進步“在狀態”。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中國航天人始終牢記建設航天強國的夢想,爲此樹立並逐個完成如“探月計劃”“北斗導航”“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目標。他們用智慧和心血向國人展示了航天事業的騰飛,進一步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和自信。“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作爲一名年輕的基層黨員幹部,面對新目標、新要求、新挑戰,要認真學習航天人瞄準目標、孜孜追求的精神,在廣闊的基層“紮好根”“蹲好苗”,讓進步“在狀態”。

追求“求真務實”的態度,保持作風“在狀態”。

“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成功”,這是航天領域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一點點”的背後,是一種頑強和堅韌,一種無懼挑戰與困難、直面挫折與失敗的拼搏精神。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晚、條件差,中國航天人與時間賽跑,速度更快、步伐更大,通過大家的共同奮鬥、老帶新的繼續奮鬥、失敗之後的堅持奮鬥,終於實現了世界領先的驕人成績。一代代航天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奮鬥不能靠空喊,要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上。面對鄉村振興、基層環境治理、平安城市建設等重點、難點工作,我們要在實際工作中發揚求真務實、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經常深入羣衆、瞭解羣衆,遇到矛盾問題及時解決,遇到發展難題及時化解,讓羣衆切實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增進幹羣關係,用作風“在狀態”獲取羣衆的認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偉大夢想是靠全體黨員羣衆拼出來、幹出來的。我們要把航天精神傳承好,體現在爲民服務的過程中,把羣衆滿意度作爲衡量自身工作的根本標準,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在實踐中練就信念堅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硬本領”,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讓自己新的一年始終“在狀態”。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三

北京時間__年12月9日15時40分,“天宮課堂”__正式開講,“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爲全國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講課者“神采”飛揚,聽課者“夢想”飛揚,“天宮課堂”受到全國大中國小師生和廣大收看者的高度讚揚。

“天宮課堂”,激發起中國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美妙的聲音伴着星光從太空傳來,奇妙的畫面擁着神祕從天宮走來。“天宮課堂”成功開講,彰顯了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偉大成就,令每個中國人感到驕傲與自豪。目前世界上只有美俄等六家西方航天機構共同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和中國自主建造的天宮系列空間站兩個空間站在運行。而前者日益老化且超期服役,中國空間站則後來居上、全新起步,給全世界帶來更多驚喜和讚歎。“天宮課堂”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導更多人走入科學殿堂。我們感受到科技進步、國家富強所帶來的美好和喜悅,最終將沉澱爲寶貴的精神財富。從神舟十號到神舟十三號,從天宮一號到天和核心艙,見證了中國航天科技水平的進步與飛躍。這是科技硬實力的展示,也是技術能力成熟的標誌。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正是一代代航天人瞄準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攻關,纔有了太空授課的驚喜與精彩。

“天宮課堂”,激發起中國人民科學精神和愛國熱情。中國空間站作爲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對於激發社會大衆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意義。授課期間,航天員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了實時互動交流。一個接一個的實驗項目精彩紛呈,使所有受衆人羣開闊了眼界,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對未知世界的激情與興趣,對於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這次“天宮課堂”通過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還有天地互動交流,讓廣大青少年感知到了宇宙的奧祕、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增強了他們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中國航天事業的信心與力量,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公開課。

“天宮課堂”,爲教育教學提供鮮活案例和創新借鑑。知物由學。“天宮課堂”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每一個實驗都是神祕傳奇,每一個解釋都是美妙故事。科幻照進現實,浪漫抒寫夢想。科學實驗展示,讓探索夢想飛揚;視頻互動交流,讓思維夢想飛揚;教室創新拓展,讓教育夢想飛揚,天宮課堂本身就是一種教學創新。“太空課堂”雖然只有短短40分鐘,但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印記,對人生的影響深遠持久。通過這堂課,孩子們看到的是人類對未知的求索、科學的力量與魅力,以及星辰大海的壯闊與浪漫。“雙減”下如何讓課堂教學質量“增”上來,“天宮課堂”開啓了中國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曙光,必將迎來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我們的日常教學要努力提高質量,用新穎激勵創新,用興趣增殖志向,激勵青年一代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刻苦讀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爲首要任務,作爲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爲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爲青春搏擊的能量。”夢想無垠,步履不停。讓我們站在新的時空座標上開啓新的航程,奔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擁抱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四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聶海勝同志頒發“一級航天功勳獎章”,給劉伯明同志頒發“二級航天功勳獎章”,授予湯洪波同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廣大黨員幹部要從航天英雄身上汲取“我心飛翔”之力,在新徵程中不懈奮鬥、奮力前行。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勇飛沖天”的力量。航天英雄心中有“九天之夢”,當他們穿着白色航天服出征,探尋浩渺太空,在太空邁出清逸飄然的步伐時,當他們揮動鮮豔的國旗向祖國報告時,每一箇中華兒女都在爲他們鼓掌,都被他們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精神所鼓舞。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奮進征程中的“燈塔”,從“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堅定之向到“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毅之志,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邁向遠大征程,廣大黨員幹部需要堅定理想信念,在鬥爭實踐中不斷砥礪鬥志,在實踐熔爐裏經受考驗,身經百戰、烈火淬鍊,始終勇立時代大潮,固牢思想根基、把穩奮進之舵,書寫優秀的時代答卷。

實幹的過硬作風,是“飛而不止”的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航天英雄們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凝聚逐夢力量,他們用實幹去觸碰夢想,用腳踏實地的奮鬥去圓夢,奮鬥的號角在心中吹響,奮戰的腳步從未停歇。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訓練,讓他們夯實了“硬功夫”,磨礪了“硬肩膀”,讓他們對航天任務充滿了信心和期待。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航天英雄身上的實幹精神,勇於在事上練,保持始終如一的幹勁,以“鐵杵磨成針”的定力、“望盡天涯路”的境界幹事創業,勤勤懇懇做事、紮紮實實工作,夯實事業發展根基,在新徵程中“飛而不止”,以穩健的腳步開拓嶄新未來。

不懈的鬥爭精神,是“逆風向前”的力量。征戰太空,對於航天英雄們來說,既是職業,更是使命。他們把使命扛在肩上,從不言苦、從未喊累,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或挫折從不言放棄,就像航天員所說“打開艙門的那一刻,我沒有考慮過生死,也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生死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今天,像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然在繼續,我們正面臨着一系列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艱鉅考驗。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黨員幹部要發揚鬥爭精神、苦練鬥爭本領,以“奮鬥者”的姿態迎接大風大浪,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五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科學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6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普工作的要求和指示精神,組建科普隊伍工作,打造科普傳播陣地,完善科普服務體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普工作的紮實開展。

公式少一點,趣味多一點

一朵顏色鮮豔的花朵在雪白色的“隔熱板”上顯得可憐嬌羞,當306所科研人員舉起噴槍在白板底部加熱,大家的心被揪起。丁烷火焰高達1200℃,而鮮花卻出奇得安然無恙,科普小分隊成員介紹,這塊耐溫隔熱性極佳的白色隔熱板正是306所製備的氣凝膠隔熱板。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一共應用了兩種氣凝膠材料,分別用來應對極熱和極寒環境。”科研人員介紹,“306所研發的氣凝膠在密度、耐溫性能和隔熱性能等方面有先天優勢,在火星探測、探月工程、空間站建設等重大工程中都有應用”。

同樣是剛纔這朵有驚無險的花朵,成了另一個讓人驚歎的實驗的主角擔當,用她輕如蟬翼的花蕊托起一塊如果凍狀的氣凝膠,花蕊託着氣凝膠可隨風搖曳,花瓣纖毫未損。據306所科研人員介紹,“氣凝膠內部的空氣含量可達99%以上,因此氣凝膠也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中最輕的固體”,這是氣凝膠的又一個特性。

如何針對氣凝膠“輕”的特性進行展示呢?“科普小分隊”成員們討論,可以借用“達摩一葦渡江”的故事,一葦渡江本意是指人的水平境界高,小小蘆葦也能用得出神入化,但在這裏用氣凝膠代指達摩,以花瓣代替蘆葦,以此展現氣凝膠材料“極致的輕”。

“航天科普要結合航天工作特點,在嚴謹的科學表達與受衆的理解習慣間找到契合點,盡力避免科普宣傳中“公式多、觀衆少”的尷尬,要做既有熱鬧也有門道的航天科普,想要做好科普工作,內心要秉持‘一葦渡江’追求。”這是科普小分隊成員們心中不約而同的奮鬥目標。

科普,點燃創新的火種

在航天領域,306所是中國航天科工重點發展的材料研究所,長期走在國家新材料研製的最前沿。

在306所黨委的築巢引鳳、廣納賢才和正確引領,一支富有思想火花和激情的“科普小分隊”應運而生。團隊成員們多爲中國各大名校碩士、博士畢業生,其中,年輕黨員佔了大多數,他們身上不僅有年輕人拼搏和堅韌,更有新時代年輕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圓滿完成本職工作之餘,他們騰出時間精力把專業領域的科學知識以一種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方式傳播給更多的人,成爲了推動306所科普工作的“橋頭堡”,同時也爲中國航天點燃了一抹“科普亮色”。

在各類科普活動中,306所的年輕黨員熱情洋溢,航天科工材料領域的老黨員更是遊刃有餘。中國航天科工材料領域首席專家裴雨辰受北京廣播電視臺邀請,錄製節目《航天器的蟬衣》,現場解說細緻、演示生動,視頻在各平臺瀏覽量破百萬。

在今年中央美院與倫敦設計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萬物生息——後石油時代的材料與設計”展中,306所的作品《凝固的藍煙》受邀參展,完成了一次航天科技與展覽藝術的跨界合作。

“我們的稿件《高模量碳纖維的“錚錚鐵骨”》在新華網的科普頻道刊發了!”“能上央媒真是意外的驚喜啊”“轉發、點贊、點在看,一鍵三聯動起來”,306所通訊員羣裏因爲一篇被新華網科普頻道青睞的稿件歡呼雀躍起來,能把更多航天領域的科普知識寫出來、傳播出去,讓更多人們感受到“材料改變生活”“航天保家衛國”的魅力,是這支科普小分隊最樸實也最華麗的夢想。

直播授課、製作音頻欄目、參加展覽、央媒宣傳……慢慢地,科研人員普及科學知識,航天知識不再高居神壇、遙不可攀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科普知識在一場場實驗中不在高深莫測,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航天科技形象更加豐富立體。

“科普工作不只是飽含科學小實驗、科學現象和原理、以及知識的傳播,它更重大的意義應該是向人們傳遞一種科學邏輯、科學思維和科學理念,讓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更加理性、客觀、尊重原理和規律,保持相對獨立又嚴謹的態度和思想,從而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306所黨委書記王貴海對科普小分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通過306所的科普工作將大科普的理念不斷的傳播給更多人。

“中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不能指望國外的普羅米修斯爲我們帶來火種,它註定是一條自主自強的道路。”如果科普是一顆會發芽的種子,那麼中國航天科工306所黨委正在默默地用實際行動“悉心育苗、厚植沃土、孕育火種”,我們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像航天科工306所這樣的“中國土壤”,會給中國科普這顆“火種”提供更多成長的空間和條件。未來,我們有信心看到更多的國人將被科普之光照亮。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六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佈關於給聶海勝頒發“一級航天功勳獎章”、給劉伯明頒發“二級航天功勳獎章”、授予湯洪波“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的決定。“築夢太空,英雄領航。”雖然我們普通人不能像航天英雄一樣翱翔太空,但是這些英雄身上所體現的人生境界卻值得我們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

讀懂“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無我境界,涵養“我將無我,不負衆望”的爲民情懷。爲了心中的航天夢,航天英雄們舍小家爲大家,無數次的刻苦學習和訓練,只爲了那萬衆矚目的一飛沖天,只爲了全程工作的萬無一失。例如,航天英雄聶海勝更是“三探蒼穹”,每一次都圓滿完成了任務。但是,有誰知道,太空中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哪怕發生一點點的意外,就可能永遠不能回來。但是,因爲心中有夢,他們甘之如飴、無怨無悔。作爲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學習他們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努力工作、奉獻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廉潔奉公的崇高品格。

讀懂“一腔熱血報國志”的愛國境界,點燃“男兒鐵石志,總是報國心”的精神火炬。愛國,是公民最樸素最深刻的感情。發展航天事業,建設世界航天強國,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爲了讓祖國和人民放心,爲了讓全體中華兒女揚眉吐氣,三位航天英雄無懼無畏,滿懷着一腔報國熱情,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以最佳狀態、盡最大努力完美完成了太空探索的各項任務目標,併成功返回地球。這樣的歷史功勳極大振奮和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作爲黨員幹部,我們也要積極培育這種愛黨愛國的情懷,爭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

讀懂“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奮鬥境界,激發“志存高遠,逐光而行”的磅礴力量。“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夢上九天,一直是中國人民的夢想。作爲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三位航天英雄,聶海勝三人執飛任務的圓滿完成,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出新步伐。如今,我們黨又團結帶領人民向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作爲黨員幹部,我們也要有追求卓越、一往無前的勇氣和膽識,努力開創新輝煌,書寫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嶄新華章。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七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位同志頒發“航天功勳獎章”,褒獎他們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建立的卓著功績,並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以他們爲榜樣,認真學習他們愛黨報國、忠誠使命的堅定信念,勇擔重任、勇攀高峯的革命精神,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以及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務實作風,勇於探索、敢於勝利,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貢獻更多智慧更大力量。弘揚“航天”精神,我也願做一隻“飛燕”。

弘揚“航天”精神,我願做一隻不怕困難、飛躍高山的“穿雲燕”。

我上學的時候必須每天翻越過家門口那座高山,才能到達6公里外山下的學校。參加工作後我攀越了業務、能力、意志、挫折、考驗等座座高山。我作爲一名有20餘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面對當前所負責的宣傳、組織、文祕、基層服務、羣衆來訪等工作,面對再高再峻再險的“業務大山”,無論再苦再難再累的任務,我願做一隻不怕困難、飛躍高山的“燕”,學習航天人勇擔重任、勇攀高峯的革命精神和矢志不移、追求卓越的高尚品格,堅定信仰,心懷理想,自強不息,攻堅克難,再創佳績,率先垂範。

弘揚“航天”精神,我願做一隻加強學習、抓住時間的“惜時燕”。

每天抽時間閱讀有益的書籍“加油”“充電”,加強政治理論,邊看邊當“鍵盤俠”及時記下感悟、心得和收穫,補充知識理論和營養,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質,豐富人生意義和內涵,適應時代飛速的發展。我願意學習航天人惜時奮進的精神,做一隻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勤抓機遇、腳踏實地、苦幹實幹、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的“燕”,將時事新聞關注於心,瀏覽、分析和借鑑改革形勢和各地經驗。“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珍惜每一天。

弘揚“航天”精神,我願做一隻笨鳥先飛、自覺加班的“拼搏燕”。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面對複雜的工作、緊迫的任務和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要求,五十多歲的我反應遲緩,文憑低、眼界窄、能力弱,必須“笨鳥”先飛、自覺加班、未雨綢繆,弘揚航天人嚴謹細緻、精益求精的務實作風,做一隻忙碌中永遠樂觀、青春勃發、統籌兼顧的“燕”,否則看到別人取得成績只有望洋興嘆。因此,我充分利用下班和晚上這段稍微自由的時間,做好第二天的準備,把分內的工作再次回顧並做到極致,同時利用這段時間總結和梳理一天以來的工作,使之更加完善。

弘揚“航天”精神,我願做一隻公私分明、守紀自律的“廉潔燕”。

“心底無私天地寬。”面對家庭和工作的矛盾,爲了幹好工作、處理突發情況,辦公室一有需要、一有召喚、一有任務,需要我們立即到位,需要我們克己奉公、舍小家爲大家、有時甚至隱姓埋名。弘揚航天精神,既視家如玉又公私分明,既克勤克儉又顧全大局,既堅持原則又潔身自好,既嚴以律己更守住底線,遵規守紀、清正廉潔、心無雜念、內心坦然,傳勤儉之德,明公私之念,樹法紀之威,拒身外之物,存慾望之戒,揚奉獻之帆,我們就是乾乾淨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的“燕”。

弘揚航天精神,學習航天人愛黨報國、忠誠使命的堅定信念,也是傳承和發揚牢記使命、服從安排、任勞任怨精神和風格的體現。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做穿雲燕、惜時燕、拼搏燕、廉潔燕,奮發有爲、紮實工作,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這是新時代每一隻勇敢翱翔的“飛燕”、每一名務實奮鬥的幹部最美的詩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八

歷時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王亞平由此成爲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我們致敬航天“巾幗力量”,當感悟“她力量”,汲取奮鬥新徵程的精神力量,執筆繪就“奮鬥長卷”。

凝聚“意志力量”,抓穩築夢“接力棒”。追逐星辰、遨遊天宇是王亞平心中的夢想,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凝聚成奮鬥的力量。訓練的難度高、強度大,不僅考驗着航天員的身體素質,更考驗着精神意志,從水下訓練到離心機訓練場,王亞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堅守、腳踏實地的行動、艱苦奮鬥的意志、一往無前的勇氣推開夢想之“門”,汗水澆灌出夢想的花朵,實幹鑄實成功的基石,憑藉堅定執着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付出鍛造出青春夢想。作爲黨員幹部,我們向着夢想出發,要做披甲執劍的勇士,在實踐中磨礪意志、在鬥爭中砥礪品格,在挫折中汲取經驗教訓,在成績面前戒驕戒躁,能夠把握當下的一分一秒,邁出腳踏實地的步伐,奮力追逐青春夢想,書寫人生的精彩篇章。

激盪“愛國情懷”,砥礪報國“奮鬥心”。巾幗不讓鬚眉,“她力量”在浩瀚蒼穹熠熠生輝。王亞平爲圓滿完成航天任務,在備戰的日子裏從不懈怠,主動放棄了休息與娛樂的時間,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業中,心無旁騖地進行訓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爲祖國航天事業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她這樣說:“能夠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種幸福,被祖國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幸福。”爲國奉獻是最大的幸福,至誠報國是我們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責任。廣大黨員幹部要不忘初心、勇於擔當,以愛國志士爲榜樣,在新時代的奮進征程上抒報國之情、立強國之志,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提升“學習本領”,夯實成長“基本功”。在承擔航天員這項工作時,王亞平付出了許多高於普通人的努力,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積累出了成長的“高度”,能夠適應高強度的訓練環境,出色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王亞平在學習中成長進步,讓夢想從“萌芽”到“綻放”,在學習成長中適應環境、克服困難、調節壓力,成爲出色的航天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是黨員幹部掌握工作技能、實踐方法、發展經驗的途徑,是不斷推動事業進步的力量。新時代黨員幹部要努力學習新知識,自覺學習、努力學習,不斷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把握新問題、新特點,在學習中增強創造力,能夠以聯繫的觀點看待問題,依靠學習實現個人的成長進步,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九

2021年11月23日,爲褒獎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人爲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建立的卓著功績,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聶海勝同志頒發“一級航天功勳獎章”,給劉伯明同志頒發“二級航天功勳獎章”,授予湯洪波同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並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以他們爲榜樣,學習他們身上的優良品格。作爲新時代的“趕路人”,我們要“嘗一嘗”“航天功勳獎章”中的“特別”味道,並從中汲取奮勇前行的磅礴力量。

品嚐“航天功勳獎章”中的“特別能吃苦”的味道。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十二號”、從“嫦娥五號”到“天問一號”,回首29載“跌跌撞撞”的航天路,既是一條荊棘遍佈,雜草叢生的坎坷之路,又是一段刷新記錄,創造歷史的輝煌之路。航天人用“異於常人”的意志,“特別能吃苦”的品質,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打開了通往太空“神奇大門”。“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作爲基層工作者,我們要品嚐“航天功勳獎章”中“特別能吃苦”的味道,努力“啃咬”能吃苦、肯吃苦、願吃苦的“精神骨頭”,擼起袖子、挽起褲腿多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中走一走、瞧一瞧,多聽民聲,善解民憂,以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行動接受羣衆的“閱卷”,努力在基層這片“沃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品嚐“航天功勳獎章”中的“特別能奉獻”的味道。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一代代航天人就是我們可以“看得見”“摸得着”的平凡人,懷揣着一顆航天強國的初心,堅守着一個默默無聞的崗位,奉獻着一份微薄之力,這就是“航天功勳獎章”的“精神內核”。作爲一名基層工作者,我們要竭盡全力地深挖“航天功勳獎章”的“精神富礦”,從中不斷汲取愛崗敬業、積極奉獻的“精神源泉”,自覺傳承好、發揚好“三牛精神”。作爲基層工作者,我們要心中常懷國之大者,把黨和人民的利益“往前排”,個人榮辱得失“靠後放”,將自己的個人追求和人生價值進行“再萃取”“再結晶”“再昇華”。如今,鄉村振興的號角已吹響,每一位黨員幹部都要發揚好“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心懷民間疾苦,提升責任擔當,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數”來換羣衆的“幸福指數”。

品嚐“航天功勳獎章”中的“特別能戰鬥”的味道。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幹出來的。從第一次進入太空到第一次出艙走,從第一次中期駐留到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偉大的航天事業終於“破繭成蝶”,實現了用“跟跑”到“領跑”的完美跨越,這得益於一代接着一代航天人的夜以繼日、接續奮鬥。作爲基層工作者,我們要認真品嚐“航天功勳獎章”中的“特別能戰鬥”的味道,努力“吮吸”艱苦奮鬥、任勞任怨的“精神濃湯”。要堅持擦亮“實”字“招牌”,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以“釘釘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幹,以“愚公移山”精神將一張藍圖繪到底。同時,也要勇於當“熱鍋上的螞蟻”、善於接“燙手的山芋”,苦幹、實幹、巧幹,真正地從“理論家”變成“實幹家”,在基層“演武場”上大顯身手。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範文十

歷時6.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王亞平由此成爲中國首位執行出艙任務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這不僅標誌着中國航天事業的跨越式邁進,更彰顯了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豪情壯志和颯爽英姿。我國女航天人用堅強的“她力量”、非凡的“她智慧”、無畏的“她擔當”助力火箭騰飛,探索浩宇蒼穹,在時代潮頭中盡顯巾幗風采。

是熱愛與激情,讓堅強的“她力量”指引追夢航向。有人說,中國航天人在用生命追星攬月,在九天之上刻下中國印記。這種說法毫不誇張,載人航天是一項高風險作業,從發射到着陸容不得一絲一毫閃失。特別是對女性航天員而言,她們在雪山、沙漠、水底的高負荷訓練,對身體極限的挑戰強度絲毫不遜於男性航天員。艙內一分鐘,艙外十年功。她們因爲熱愛,所以堅持;因爲熱愛,所以個人利益得失變得渺小,家國情懷變得偉岸。王亞平漫步太空時的一句“感覺良好”,其背後承載着無數不爲人知的艱辛與不易。作爲女性,力量與體能較男性而言存在先天弱勢,但太空環境不會因女性而改變。王亞平用行動給出了縮小“男女差距”的最佳答案——“就是練”。從持續六個小時的水下訓練、極度壓迫的離心機訓練,到心理素質訓練、缺氧耐力檢測、心臟負荷能力訓練……航天路猶如一條艱苦卓絕的長征路,她們卻滿懷激情與熱愛永不止步。

是探索與創新,讓非凡的“她智慧”跑出中國速度。被稱爲“航天員女教頭”的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說,我們要做無名英雄,載人航天就是要以平凡成就非凡,以無名造就有名。“她力量”的迸發少不了“她智慧”的助推,姬濤、張潤紅、何京江……這些名字我們可能並不熟悉,正是她們在航天器的設計、製造、發射等環節中突破了無數“卡脖子”關鍵技術,在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任務中傾注了全部心血。中國航天女副總工程師姬濤在不惑之年便滿頭銀絲,張潤紅把自己“嫁”給航天事業無怨無悔,“數據女王”何京江紮根大涼山腹地深耕航天測控十數載。她們不曾炫耀自己的身份,不曾宣傳自己的姓名,只是在“全天候”的工作中默默詮釋着“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在一次次問鼎蒼穹中盡顯中國智慧。

是攻堅與奮鬥,讓無畏的“她擔當”綻放時代光華。自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立項至今,浩瀚蒼穹中最耀眼的莫過於那抹中國紅。從“神一”到“神十三”,從“一日遊”到“半年居”,五星紅旗高揚九天並非一日之功的奇蹟。航天之花的綻放離不開無數航天科研人員的深耕細耘、攻堅奮鬥,離不開“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航天巾幗的熱忱與幹勁,“她擔當”根植于傑出的女航天人羣體之中。在“遍地無人煙,風吹石頭跑”的茫茫戈壁,衛星發射中心氣溫低至幾十度。面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挑戰,90後助理工程師徐娟在低溫高壓中獨立完成敲指令、佈設備、放網線等工作,爲航天通信保駕護航。95後系統指揮員周承鈺在無窮盡的嘈雜和熱浪裏,實現着配氣臺、工作站、箭上對接的精準操作。正是她們的堅持與堅韌讓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目標飛行器驚豔了世界,穩紮穩打步入空間站新時代,爲人類探索星河帶去更多信心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