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楚漢傳奇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8.59K

楚漢傳奇觀後感【精品多篇】

楚漢傳奇觀後感 篇一

劉邦能打敗不可一世的項羽,爲什麼?歷史上劉邦有過一段自我總結:“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吾擒也。”

這個分析是中肯的。劉邦以其志向和個人魅力組織了龐大的劉邦集團,又有效整合了這個集團的智力、物力、人力,綜合戰鬥力發揮到最大;而項羽因其剛愎自用,成了孤家寡人,實際上是獨力與劉邦集團對抗。所謂未決而勝負已分,有何懸念?

項羽雖敗,卻絲毫不影響他在之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裏獲得應有的尊重和讚譽:其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爲西楚霸王,30歲自刎烏江,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傑;其勇略,中華數千年無出其右者;其鐵血柔情,比之劉邦的政治權謀,更有一番令人可愛處。他是一個能讓勇士誓死追隨的統帥,是一個讓美女虞姬自刎以隨的男子漢;項羽自刎烏江,成就了一個舉世無雙、悲壯英雄的絢麗形象,使他獲得了更多同情。

應該這麼說,從政治的角度來講,劉邦必勝、項羽必敗,劉邦是天生的統帥、項羽是天生的將軍,兩人高下有別;而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我們更親近項羽,也更喜歡他。劉邦以其雄才偉略,驅馳天下豪傑,措天下於衽席之上,打下漢帝國400年基業之基礎,可謂千古一帝——但他沒有原則,不講規矩,不守諾言,不講信義,不重愛恨,精擅權術,真是“三百步以內,無人願近前與之爲友”;項羽不同,他敢愛、敢恨,豪氣干雲,信義爲先,犯其怒者、雖遠必誅,受其恩者、雖微必報,哭笑由心、決不虛僞做作,更像是我們出門遇到的敢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漢!

楚漢傳奇觀後感 篇二

既然號稱史上最貴電視劇,高達2.4億的鉅額預算當然有理由讓《楚漢傳奇》呈現出不同凡響的古戰爭奇觀,千軍萬馬的鏖戰,盤根錯節的梟雄博弈,場面上的功夫在國內熒屏無出左右。同樣在意料之中,不只有錢而且有才的高希希導演給觀衆打造了一條通向歷史的捷徑,用細膩得近乎曖昧的手法,揭開了核心人物劉邦既傳奇又通俗的一生,上馬可以縱橫四海平天下,下馬可以遊戲人間耍無賴,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人物描寫,加之陳道明的傳神演繹,一舉突破了以往歷史劇非正史即戲說的處理方式,打造出這部遠可瞻觀近可褻玩的歷史傳奇劇。

楚漢題材近兩年來在國內影視圈熱得發燙,一般都是在比較成形的經典段落上做文章,對缺少細節考證的劉項聯手滅秦一段鮮有觸及,《楚漢傳奇》則以連綿80集的浩大篇章,非常完整的把這一段歷史都搬上了熒屏。當故事從楚將項燕自刎開啓,他的孫子項羽只是二十歲剛出頭的初生牛犢,狂野有餘,心智未足,劉邦則只是大秦治下一名泗水亭長,整日拉幫結夥,胡鬧鄉里,他們如何能在亂世中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年內從一文不名發展成頂級軍閥,一邊是高富帥的復興路,一邊是平民的發跡史,劇中都有詳盡的演義。

《楚漢傳奇》的開局便極爲迷人,第一集中劉邦誤打官差使出美人計,在地方官蕭何、一衆死黨、官差之間的左右逢源,與開酒館的寡婦曹氏的情感糾葛,陳道明表演得遊刃有餘且極富諧趣,充分挖掘出了歷史劇的另一種魅力。隨着視野逐漸擴大至整個秦末亂世,該劇在第三集之後風格越來越大氣,戰爭場面越演越烈,卻仍然緊扣人物的情感起伏,劉邦在愛情與婚姻、信義與天下之間的取捨和平衡,始終如現代情感劇一般能讓即便不熟悉歷史的觀衆也能感同身受,心生共鳴。

劇中另一位核心人物項羽則明顯有偶像劇的特質,作爲已經被歷史定型的一代豪強,何潤東版項羽雖沒有太多微妙的變化,但他的熱血、神勇和自命不凡,都很對青年級別粉絲觀衆的胃口。除此之外,無論呂后、曹氏、戚夫人、虞姬等女角,韓信、蕭何、張良、范增等楚漢羣傑,還是秦二世、趙高、李斯等重要角色,一律性格清晰、作用明確。

人物活了,歷史也就活了,關於人物與歷史的關係,《楚漢傳奇》處理得極爲恰當,也由此表現出了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劇中的歷史時空、戰爭風雲,都只是華麗的佈景,人物纔是歷史的主角,而不是被符號化的木偶。通過對人物的事件和情感的相互推進,劇中出現了許多精彩的橋段,特別是劉邦娶呂后、棄曹氏,與夏侯嬰毆鬥,等等鮮爲人知的歷史細節,給人物賦予了豐沛的生命力,反之,鮮活的人物也激活了塵封的歷史。

因此說,《楚漢傳奇》最大的成功就是真正把歷史落實到了人物上,從而大大提升了歷史劇的娛樂性。歷史本身已經是如此沉重,再擺出一副老學究的姿態誰能愛看?影視劇的根本功能就是娛樂,只要不篡改歷史事實,又何必一定要之乎者也、照本宣科,從《新三國》到這部《楚漢傳奇》,總是求新求變的高希希又一次走在了絕大多數同行的前面。

楚漢傳奇觀後感 篇三

昨天晚上,我和父母看完了《楚漢傳奇》的最後兩集。當看到韓信被呂后誘殺時,我的淚水幾乎要奪眶而出。看完後,我查閱史書後才得知,劉邦成就帝業後,七個異姓王被殺的被殺,逃跑的逃跑,造反的造反。可他們都是在楚漢之爭中,爲漢王立下赫戰功的大功臣啊!有的人,就比如韓信,他的功勞誰也比不上,若不是他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漢王怎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還有盧綰,從沛縣就開始跟着劉邦,可最後眼見其他異姓王被殺,也只好逃到了匈奴。

爲了大漢基業,劉邦殺掉了與他患難與共的兄弟;爲了自己,他和他們反目成仇。

說到劉邦,就得提到項羽。在楚漢戰爭中,他可以說是出身最好的一個,也是最傻的一個。我爲什麼會說他傻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剛愎自用。

范增是項羽的一個謀士,他曾多次給項羽獻計,可項羽就是不聽。鴻門宴上,范增讓項羽殺掉劉邦,可他不予理睬。試想,若那裏項羽殺了劉邦,就不會有後來的楚漢戰爭,歷史就會被重新書寫。後來,項羽開始不相信范增,范增憂鬱成疾,最終病死。

韓信也曾經是項羽的手下。若是項羽任用韓信,那麼劉邦的勢力也不會那樣強大。

不僅是范增,項羽身邊的人給他的計策他若能認真聽取,終了時也不會那麼慘。

一意孤行,固執己見,這是他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婦人之仁。

項羽有許多次都可以殺掉劉邦,可他每一次都錯失良機,聲稱不願作這樣的無恥之徒。在一次兩軍對峙的時候,他的一個將軍把劉老太公抓到軍前,架上一口油鍋,說劉邦要是再不露面,就把他父親給烹了。可劉邦一見,竟對項羽說,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給我爹烹了,別忘了到時候,分我一杯羮!嘿,項羽最後還是沒那個膽兒,灰溜溜地放了劉老太公。

可是別忘了,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別管他是靠什麼方法取勝的,只要他勝了,他就是NO.1。項羽,不管他有多仁義,有多善良,後人看到的只是他的失敗,沒有人說他的仁愛之心。同樣,劉邦贏了,人們只會說他當初是怎麼用離間計、苦肉計擊潰了項羽,人們只會說他果斷、智慧,會任用賢才。“婦人之仁”,這也是項羽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輸不起

如果說前兩條對於項羽來說,只是間接因素,那麼這一點就是致命的了。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幾十萬漢軍圍攻,逃到了烏江邊。有一個船伕願載他回江東招兵買馬,再與劉邦一戰。可他卻說,無顏見江東父老!然後就在烏江邊自刎了,年僅31歲。他有什麼無顏見的?誰沒有失敗過?劉邦敗得不更慘?他才31歲呀!憑項羽的實力,他完全可以回到江東,訓練兵馬,與劉邦再戰,一雪前恥,可他卻選擇了最無謂的犧牲。我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破釜沉舟”、“多多益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戰火已離我們遠去,戰場的喊殺聲也漸行漸遠。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喟嘆着當年的時光。

合上書,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幾行字:

公元前209年,秦亡。

公元前202年,漢朝建立。

公元9年,西漢,亡。

觀《楚漢傳奇》有感 篇四

看了幾天的《楚漢傳奇》,我最深的感悟是淡定是金。

楚霸王項羽最後敗給劉邦的總要原因就是他不淡定。在打敗秦軍之後,因爲他聽到了秦降兵的議論,就坑殺了20多萬降兵;鴻門宴上,劉邦等人對他的討好恭敬,使他失了淡定,驕傲了起來開始看不起劉邦;面對秦王宮的金銀珠寶,美女珍寶,他早沒了淡定,一聲令下,“搶!”,看着雄偉壯麗的阿房宮,他又不淡定了,“燒!”;聽到有人說:"楚人當真是沐猴而冠。"他不反省自己,卻烹殺了那個人;最後他被劉邦大軍追殺到烏江,他拒絕了漁夫的好心搭救,仰天長嘯,轉身拔劍自刎。霸王的烏江自刎,成就了高祖的大漢王朝,項羽的《咳下曲》,成就了劉季《大風歌》。

劉邦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就因爲他能時時保持淡定。面對秦宮珠寶,淡定的下令封庫,與咸陽城裏的老百姓約法三章;得知自己的父親,妻兒在項羽手裏,從容面對;聽到項羽要烹殺他的父親,他仍淡定的說:“你我同是楚懷王的臣下,還結過義,你要烹殺我老子,就是烹殺你老子,你要烹殺,可以分給我一碗嗎?”

從劉,項二人的對比中,足以說明淡定是金。

我們要在生活和學習中,始終淡定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