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69W

電影《觸不可及》觀後感(精品多篇)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一

今天早晨刷到一條介紹電影《觸不可及》的微博,解說很精彩,似乎解釋了我這些年困擾我內心很深刻的一些疑問,爲什麼我自己這些年有這麼大的改變?哪些本質的東西發生了變化。

首先從這部電影開始說起,有一個富人菲利普因滑雪事故癱瘓了,由於有一些護理工作必須男性,而菲利普性格怪癖,幾乎沒有那個男護理能服務這位富翁超過2周,直到德希斯的出現。富人意外的錄用了這個本來只想拿一個求職證明想去騙救濟金的黑人青年實時證明這個舉動拯救了自己。

錄用的原因很簡單,其他每個應聘者大多非常專業,但卻把菲利普當作病人,報以同情,而德希斯把菲利普當普通人調侃,有說有笑,並不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溝通的過程也經常搶白,富人菲利普很喜歡德希斯不把自己當病人,而是當哥麼,同時在德希斯面前還有心理優勢,畢竟是同情他給了他一個避免領救濟,而是拿工資的機會,有一種自上而下的感覺。

在後面的接觸中,德希斯表現出的玩世不恭,領導幾次發怒,都迅速用微笑化解,讓各種富人,各種帶着面具的上層人士按照自己的規則來走,讓菲利普感到了樂趣和此前不曾有的快感。

再一次重病發作後,還和德希斯分享了那方面的事情。從此二人關係更加緊密。後來又因爲一些事情,菲利普解僱了德希斯,後來應聘的人和之前陸續被fire的人,都是一個毛病,每次菲利普怒斥後,就退縮了,縮手縮腳,菲利普很不高興,不得不請回了德希斯。

德希斯又一次帶着菲利普各種瘋玩,最後在一個海邊餐館把他和矇昧依舊的筆友安排約會,鋼琴聲響起的時候,畫面太美了,富人菲利普異常感動。

最後我說說自己的感悟。我從小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學習成績不好,長相醜,身體差,可以說一無是處。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覺得自己完全是無用之人,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敏感多疑,別人一個微小的舉動在我這裏就是放大的各種負面含義。

到了大學後,印象很深,除了生活用品,買的第一件東西是鞋油和鞋刷,每天出門皮鞋刷得很亮,二分頭梳得很亮,出門再碰點廉價摩絲。但是女孩子一句“你以後不要來找我了”,就讓我痛苦萬分,羞愧難當每次我鼓足勇氣各種騷操作積累的信心都會被很微小的事情摧毀。

直到有一天,我覺得一切都結束了,我是不會有女孩子喜歡的,我給自己判了死刑,我想我的人生註定一個人過下去,但是我得做點什麼,否則來到這個世界太遺憾了,那個時候母親也離世了,我覺得從小我什麼都是讓着別人,從來沒讓父母驕傲過一次,我能不能考個研,牛逼一下呢?

然後我就迅速頓感了頭髮剪成了毛寸,這個髮型延續到今天,這樣就再也不用梳頭了,皮鞋也扔了,改成了運動鞋,每天起牀的效率提高了,我成爲了校園裏一個沒有聲音的靈魂,我對待外界的刺激非常遲鈍,常常衣冠不整,也不在意女孩子的看法,在考研的準備中,愈加遲鈍。幾乎不怎麼在意別人的聲音,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離開大學校園後,走上了工作崗位,生活愈加艱難,我經常自己給自己講笑話,漸漸發現自己有點搞笑才能,那個時候看了很多電影,其中一部是《秋天的童話》,我不願意做一個書卷氣的男生,我得玩世不恭一點,這個性格也延續到了今天,至今我老婆都不覺得我像一個讀了博士的人,經常開玩笑,經常自我嘲諷,搞怪。

從工作崗位到了碩士課堂,再從碩士課堂到工作崗位,又從工作崗位來到博士課堂,人生各種轉戰,但唯一不變的是開始有的這些鈍感。

當有了一定鈍感,並不害怕在陌生人的場合,就開始嘗試在做自己認爲最重要的事情以後,我發現好運氣接踵而至,除了陸續讀了碩士和博士以外,陸續有很多神奇的際遇,認識了很多大佬,他們給了我很多人生的機會,就好像這個富人菲利普一樣,這些大佬覺得我這個人挺有意思,也願意努力,就給我一些工作做做,我在讀博士期間掙了不少錢,人生很充實,微博粉絲也漸漸多了起來,我有時候也不知道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粉絲,我只是寫寫自己的感悟,並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批判我辱罵我的,我現在幾乎都不拉黑,也不刪除,夠鈍了。

最後這部片子解釋了我這些年蛻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努力+樂觀+不懼嘲諷。別人家一個嘲諷就憋在房間裏面生悶氣;也別什麼事情嘗試都不敢老想着自我否定躺舒適區;萬一搞砸了給別人樂呵樂呵,自己也能樂呵出來就更牛逼了。黑人德希斯總是用最簡單,最直接地方式樂觀地去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其實是最好的,不要被太多面子上的,道義上的枷鎖束縛了心中堅持那些讓自己最快樂的方式。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二

2020年上半年有一部講述美國黑人與白人友誼的電影叫《綠皮書》,不僅在奧斯卡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績,引進內地也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如今賀歲檔將至,大量進口片爭相上映,又看到了一部講述美國黑人與白人之間友誼的電影,與《綠皮書》中所涉及的黑人白人種族衝突明顯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更透徹的解析着人生,電影的名字是《觸不可及》。

緣何認爲《觸不可及》更透徹的解析着人生呢?只因電影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下,其中的貧富分化更激烈,而人之善也得以更深程度的放大。《觸不可及》着重討論的問題不再是黑人與白人,也不僅僅是貧窮與富有,而是在兩條正負分明的界線中,繪製了一副溫暖人心的畫面勇敢生活下去,並且找到生活的樂趣。

近些年在好萊塢大片裏大放異彩的黑人喜劇演員凱文哈特飾演Dell,是一位剛剛刑滿釋放人員,他與妻兒的關係緊張,外出找工作也處處碰壁,用網絡上的流行用話來說,實打實的Loser一名。在《觸不可及》這部電影中,凱文哈特話嘮式的表演風格被髮揮得淋漓盡致,看電影的過程中,感受着他超快語速又極具詼諧幽默的臺詞時,彷彿置身街頭聽着一段又一段的說唱音樂。

另一位男主角則是童星出身的資深演員布萊恩科蘭斯頓,有着與身俱來的貴氣,精緻的五官十分耐看。由於他是扮演一位全身癱瘓,只有頸部以上可以活動的殘障人士Phillip,所以布萊恩科蘭斯頓的表演難度極高,導演對他的臉部特寫也非常多,十分考究演員的演技。這樣一位極具古典氣質的貴族角色,在電影《觸不可及》中猶如精巧的古典交響樂一般的存在。

當黑人嘻哈遇上了古典交響,Dell與Phillip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幾乎所有的影視劇都用着主角們身份和性格的強烈反差來製造戲劇衝突,《觸不可及》的高明之處在於,將兩位男主角的衝突不止於身份和性格上,同時還延伸到生存環境以及人性中的善惡上。背景差異巨大的兩人經歷着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後,最終成了令人動容的莫逆之交。

人寫人之間的友誼,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地方,其實在於允許對方的不同,並且尊重對方的差異。許多人難以建立友誼,或是友誼無法長久的維持,關鍵點正在於此。富有的Phillip理解着Dell的隨性自有和窮困境地,而年輕的Dell深刻明白身殘的Phillip希望得得他人的平等對待,而不是像對待病人的那種關愛。二個年紀、身份、性格差異巨大的人,最終成爲了要好的朋友,並且在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後,依然牽掛彼此。

在一幕幕搞笑事件的背後,黑人青年和白人富翁兩個世界產生着碰撞與融合,從此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友誼得以誕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女星妮可基德曼在《觸不可及》中擔任女主角Yvonne,她起到制約Dell的作用,但也隨着Dell的到來,改變了Yvonne與Phillip的關係。

在《觸不可及》這個溫情的故事背後,卻有着諸多驚喜搞笑之處,尤其是Dell來到了Phillip家裏,被貧窮限制了想象力的他,鬧出了不少笑話,演員凱文哈特的精湛演技在電影中得到充分發揮,令人忍俊不禁,他也成了本片的搞笑擔當。

Dell與Phillip兩個人,跨越種族、跨越階層的友誼,如同年輕的黑人說唱街頭音樂,碰撞着歐式古典交響樂,從而產生出另類的火花。縱看整部電影,節奏十分流暢,有笑點、有溫情,在兩個人反覆的磨合中,他們找到自己新的人生,就這一點來說,看完電影鼓勵着每一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開心一點,朋友。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三

在戰爭裏一個人的命運開始變得無關緊要,我們的親人只是那麼幾個。想要珍重,卻被歲月無情打散。你去了哪裏?我在窗前守候。過往街道的人能有幾次你的身影,想要等你在這個時代,是最遠的距離,彷彿遙不可及的戀愛。

一點一滴的珍重明白了你在我生命中的觸動,我想着去喜歡你,卻在喜歡後,喜歡上了一場遙不可及的等待。音樂中還殘留着上次你和我跳過的舞蹈,我被攬在你的懷中,等着時間靜默,等着歲月長久。想要等到白頭到老,等到的不過是一次次告別。你給過我滿心歡喜,卻總是有所改變。我知道你職能所在,以國家爲重,或許在這不該有的時間遇到你是我應該嘗過的苦澀。可是我想停下來,不想去很空的等待,我回到了舞蹈教室,我找到了重慶,我一次次的尋找一次次的等待,想要留住你。你還是在矛盾中離去,埋下了太多的記憶傷感。在最後一次去找你的那個時間,我終於不用在等你了,那或許會是我最漫長的等待。這次我走了,幸好你並不知道,少了更多的牽掛,才能繼續你的事情吧!

國家戰爭,我們不過是在其中的最小的一個,我們在這個目標中選擇相信的是當初自己的選擇。那時是放棄一切的決定,揹負着理想的人,只能是一個埋頭苦幹的鬥士。當你在一個位置站的越久的時候,你的一點偏差,都會讓別人無所適從。作爲一個軍人,其實早就沒有了自己的性格,那一點感情的放縱,不過像是一種自我傷害一樣,多少次從中走過才能明白。當你帶着雙重身份生活的時候,註定了你的情感會被兩個世界所湮滅。那是一個只能一個人活着的世界,不敢去觸碰別人。你所有的意動都會成爲你自己最大的破綻。撕裂的傷口從來都沒有給別人看過。

時間慢慢在走,新中國成立後,過往的彷彿都在被煙消雲散。人生不過幾十年的歷程,誰能真正得到自己的生活,或許有一天我們只能用自己曾經認真的生活過來安慰自己了。最後來到了你最終等待的地方,你在秋葉裏寧靜,我在秋葉裏舞蹈,我還在回憶當初和你的記憶。沒有消散的,再次品味着你的快樂。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四

法國電影看過《放牛班的春天》以及蘇菲瑪索演的幾部電影,感覺都很文藝溫情的,這些可能和法國人浪漫情感細膩,追求生活品質有關,電影《觸不可及》一樣也是一部浪漫主義人文氣息的電影。

電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來,優美的音樂,漂亮唯美的畫面攝影,輕鬆幽默的對白,歡笑不斷且暖暖感動。兩個演員表演很精彩。

這部電影來源於真實的故事,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戀跳傘的白人貴族富翁菲利普在跳傘中意外受傷,造成四肢癱瘓,脖子一下毫無知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需要招聘一名護理工來照顧自己的飲食生活,生活在貧民窟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魯的舉止意外被菲利普選中,原來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給出的答案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種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的對待,沒有歧視。

於是兩個背景迥異的人,有着主僕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合,午夜他們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上同享一根菸,躲着所有人去山裏跳傘,領略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爲超速的他們帶路,在德希斯的幫助下,菲利普逐漸從自閉和自卑中走了出來,他變得開朗自信,學會了重新擁抱生活,獲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生命。而德希斯通過和菲利普的相處,自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菲利普的幫助下,擺脫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混混生活,同時也受到了菲利普藝術愛好的薰陶,學會了處理和家人緊張的關係,成長爲一個穩重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兩個可以說幾乎沒有共同之處的人,從衝突走向理解,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兩個人也不約而同的發掘出另一個自己。

看過電影的一點感觸:我們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着,並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電影開始,他因爲身體殘疾,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不願同外人接觸,放着豪車不敢做,遠離自己喜愛的跳傘運動,而他剛剛出獄,寧願拿失業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可以說他們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樂趣,但是在相處的時光裏,他們互相影響着對方,他快樂隨性以普通人的視角,告訴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叔如何放聲大笑,如何大膽去愛,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歡樂,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順,很多無法消除,但是換種生活態度,改變就會發生,就會讓生活變得快樂起來。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五

付出總能點燃生活,帶來溫暖。

在愛好、性格甚至整個世界都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只因人性的尊重和那些略帶邪惡的笑容,就足以成就一份難以割捨的友情。看完後才察覺片名之意,現實所能觸及的大都是那些自私的、吹噓的、功利的……而那種難以觸及的真誠,吾將繼續虔誠信仰。其實聯繫太多並不一定是最糟的原因,關鍵是聯繫的動機。當你不想從他身上獲取任何東西(包括驅趕寂寞),卻還是願意跟他保持聯繫時,那應該纔是真的朋友吧。

知心,不是隻有他知你,或者只有你知他,而是彼此互相知心,交談之間不必害怕會說錯什麼話會傷害對方,而能知道對方真正需要些什麼,人生得一如此知己,足矣!

但是,這都是有條件的。條件非常苛刻。既然要知心便沒有任何障礙,不涉及觸及底線的領域,彼此之間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

觸不可及,多恰到好處的名字。德瑞克和菲利普在身邊都沒有自己的知己,反而是兩個完全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成爲了好夥伴。

德瑞克所成長的環境非奸即盜,他的生存原則那麼消極的,而菲利普所在社會圈矯揉造作,規矩繁多,他需要的是一個不理會這些世俗眼光的朋友。就像他的臺詞那樣:“我不需要他的同情心,德瑞克把電話遞給我,因爲他時常忘了我不能動,我只要他身體強壯,有手有腳,正常思考,不必在乎他的過去。”但其實德瑞克還有另一個優點,就是責任心,對於自己血緣關係不高的弟弟,他知道他有責任,對於過繼自己的“媽媽”他也知道他有責任心,而對於菲利普,他同樣有責任心,這就是他們互相信任的條件,複雜而又簡單。

這部電影就像收到的一封私人的小詩,有些粗劣的文筆,卻浸潤着滿滿的深情,字裏行間訴說着,我曾如此信任依賴的你。

它說的是友情,是剛開始或多或少的某種吸引,到後來的淚和笑,到慢慢的熟悉、理解、信任,以及最後的無條件的愛。

這是一部很純粹的電影,說的也很簡單:單純的友誼。但電影的妙處卻在於故事動人、感情真摯,毫不過分和做作。每一個小細節,每一個小笑點,都那麼純粹乾淨自然,卻真真正正能讓人笑得出來。

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麼一個摯友,你和他/她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歎於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ta會將心比心,爲你的哀傷扼腕,爲你的快慰擊節,更會在ta的心裏,爲你留下那麼一塊永恆的位置,任白雲蒼狗,風雲變幻。

只嘆今生,得緣遇見你。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六

推薦一部法國電影《觸不可及》。一部讓我沉浸其中的電影。我靜靜地看兩位身份懸殊、志趣不同、經歷不同的人,互相治癒、互相救助、互相協助從陰影裏走出來,走到溫暖的陽光下,感受愛,感受世界。我靜靜地看着一位癱瘓的富豪和一位曾經的犯罪者,一切攙扶,一起放肆,一起成長,直至成爲最最好的朋友。我靜靜地看着他們爲彼此鼓勵,彼此探索着對方的閃光點。我靜靜地看着這一對朋友在結尾處揮手道別,看着男主一邊笑一邊忍住眼淚的表情變化,知道再也觸不可及的時候,我被感動到怔怔呆坐,哭不出來,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朋友,緣分讓我們相遇。不管地位如何懸殊,不管曾經如何,不管志趣有多大的差異,你我就這麼相遇了,友情有時比愛情還要不講道理。在我生命裏最最灰暗的時刻,你帶着一身光彩來到我身邊,帶着我一起站在陽光裏。

感謝你,我的朋友。再見,我的朋友。還會再見,我的朋友。看到最後,我還是不能理解爲何命名爲:觸不可及?或許,友情本身就是觸不可及的吧。就像最好的朋友老吳有了孩子之後,他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肯定都要在家庭上。我知道他就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呵護着他的小家庭,呵護他的心中所愛。不遠,但觸不可及。大概,就是這樣吧。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七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版本集結了笑星凱文·哈特、“毒師”布萊恩·克蘭斯頓和女神妮可·基德曼的電影《觸不可及》,奢華的演員陣容是吸引老靑見的最大理由,且凱文·哈特飾演陪護的角色,顯然是想向喜劇靠攏了。

故事還是那個故事:有犯罪前科的戴爾始終找不到工作,但又要在社區工作人員那裏交差,於是他拿着那張需要簽名好證明他面試過的名單,一家家去面試,只爲能填上表格完成任務。爲什麼他在面試時都表現得不想要這份工作呢?

其實他不是不想要工作,是他的自尊心讓他牴觸、下意識的拒絕啊!這種敏感又脆弱的內心,和坐在輪椅上的菲利普太像了!於是當菲利普看到他對這份工作完全不抱希望,用粗暴的要簽名來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時,他知道兩個人其實是一類人,這才選擇了戴爾。

還有一個方面,是電影帶給我的共情。一個因癱瘓陷入困境的富人,和一個被現實逼到死角的窮人牽扯到一起,他們從困境中突圍,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在戴爾的影響下,菲利普的每一處變化都很讓人振奮,他終於敢給通信一年多的筆友打電話;不再抗拒過生日,和那些喜歡及不喜歡的來賓打成一片;滑翔傘是他永遠的痛,但他再一次坐上滑翔傘翱翔在天空。而戴爾呢?在菲利普的影響下他重新找回了自尊,終於能支付兒子的贍養費,用賣畫的錢給前妻買了一棟房子。他還陪着菲利普去聽歌劇《魔笛》並且聽的聚精會神……

看到最後很讓人感慨,我們該用怎樣的生活態度面對這個世界?該用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去和朋友交往?

戴爾知道菲利普是社會名流,卻沒屈服權貴,菲利普知道戴爾需要錢,但並沒有施捨他,反倒是想辦法把他的畫賣掉,給了他“第一桶金”,這是他們對對方最大的尊重吧!不管我們遭遇到怎樣的變故,只要有一口氣在,就不應該對生活絕望,因爲上天確實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在故事中他們都在成長,不管是發自內心的主動改變,還是因爲有了摯友的幫助才順理成章的被動改變。我羨慕他們的友情,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的推一把,我也期盼這樣的友情,但可遇而不可求。

我們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認真的看仔細一些。因爲有些觸不可及的奢望或許並不是真的遙不可及,也許成長就近在咫尺,正按照它的方式,陪伴着你左右。

《觸不可及》觀後感 篇八

年初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就是《綠皮書》。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不僅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還摘走了最佳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白人與黑人,兩個人面對着各自的困境,滋生了深厚的友誼……這是近年來,美國電影的主流。於是我們便又看到了一部同類型的電影:《觸不可及》!

這部《觸不可及》與《綠皮書》一樣,都是在用一種美國式的幽默風格講述一個黑人與白人相處的故事,然後在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刻的友誼。故事本身輕鬆詼諧,但背後的主題卻非常沉重,因爲不僅有種族的,還有生活上的。《綠皮書》裏的白人待業在家,其實恰是美國製造業斷崖式滑坡,“紅脖子”白人代表特朗普上臺的大背景的真實寫照。

而在《觸不可及》當中,僱用、護工的膚色進行了對調,重回原來白人爲僱主,黑人爲護工的套路。黑人面對無着的生活,地下的地位,卑賤的工作,還有隨時可能面臨的牢獄之災,但白人主顧並不是也沒有問題,他曾經是成功人士,富貴多金,然而由於意外身體殘疾,照顧他的人都對他畢恭畢敬,這種畢恭畢敬,恰是他最反感的,他不希望別人把他當病人,因爲那就相當於不把他當人,於是,他不斷的更換侍從,而玩世不恭,毫無經驗,對白人滿是蔑視的黑人雀屏入選!

他入選,因爲他並不把自己的這位殘疾主顧白人另眼相看,反正在他看來,他所有的問題,都是白人造成的,而白人,都一樣。因此他不覺得自己的主顧特殊,但這正是白人主貴感覺最舒服的一點。於是,這兩個都面臨着崩潰邊緣的男人,相互扶助,互相取暖。

對於黑人來說,他在求職得到這份工作之前,已經崩潰了。給妻子找的公寓漏水,條件極差,兒子不理自己,還剛釋放出來,自己的父親以監獄爲家,甚至兩人還曾在一個監獄,父親在獄中對兒子說“歡迎回家”。黑人朋友要他重操舊業,告訴他都是easy money,然而他回了一句“沒有錢是容易賺的”。因爲崩潰,他只能去做自己最不願意的,伺候人的工作。

而對於白人來說,其實他的每一天都是崩潰的。一個健全的人因爲喜歡玩極限運動失去了運動能力。他會不崩潰嗎?但他還要每天擺出一副幸福善良的臉孔,連他自己都厭煩這樣的自己,所以他只能靠任性來發泄,看慣了別人崇敬的嘴臉,需要被人不重視,其實黑人與他產生友情的那段時間真的有好好照顧他了麼?並沒有!黑人只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但白人卻從來沒有被這般對待過,所以他覺得新鮮,並不是說那段時間他就不崩潰,只是因爲別的事而忽略了自己崩潰的內心,這一點終於在筆友“奔現”之後爆發了。他自暴自棄的樣子,像極了黑人崩潰之後的樣子。

成年人的崩潰,並不是號啕大哭,跳樓臥軌,而是悄無聲息的,從自暴自棄開始,當別人問他的時候,他也只會微笑着說一句“我沒事”。而這句“沒事”,恰是崩潰的結局——就好像我們被客戶折磨的要死,卻依舊會發一個微笑的表情,道一聲“好的”。

當一個成年人給你發了一個毫無表情的笑臉,其實就說明他已經崩潰了!因爲成熟,讓我們可以在沉默的微笑中慢慢崩潰。這也是爲什麼黑人和白人結下了友誼,因爲只有他知道他的崩潰,也是有他理解他的悲哀。最後的結局他們都解脫了麼?當然沒有!電影之所以叫做《觸不可及》其實寓意就在這裏。幸福遙不可及,不是你有錢或者有地位就可以得到。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個夥伴,陪我們一起走過這崩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