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觀後感5.78K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歷史性以全會的形式,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作爲領導幹部,一定要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要做到堅持學思踐悟、學通弄懂、學以致用,真正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會議精神切切實實轉化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兩天,通過反覆研讀、深學細思、深刻領悟全會公報,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進一步強調了應該往哪走,明確前進方向。方向決定前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髮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中國幾十年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經驗充分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厚植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延續在中華民族5000千年的悠長曆史中發展出來的,只有紮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實踐證明,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

二是進一步強調了應該走什麼路,明確奮鬥目標。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位問題。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是,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只有與國家建設、發展同步配套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才能發展中國,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三是進一步強調了應該怎麼走,明確行動步伐。十九大以來,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全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黨的執政基礎和羣衆基礎更加鞏固;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更進一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中國全面開花,碩果累累。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十三個顯著優勢”,爲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提供基本依據。事實證明,“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迴應了羣衆的期盼要求,體現了黨的責任擔當,指明瞭中國夢的現實路徑,更加堅定了發展自信。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個人感悟 篇二

黨的十_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更加自覺地增強“四個自信”。

黨的十_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更加自覺地增強“四個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就告訴我們:文化自信是其他三個自信的根基,“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從獨特性和力量兩層意思,表明了文化自信的獨特作用。

文化自信爲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打牢思想根基,提供精神、智慧和道義的支撐。道路、理論、制度的內涵界定,都包含着文化的基礎要素。道路的確立、理論的架構、制度的建立,都必然由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內涵,不僅滲透在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還滲透在爲人處世、待人接物等日常思想方式、行爲方式、生活方式、審美追求等方面。文化自信的最大特質,是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思維力、先導力、潛移力、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創造力、孵化力、和諧力、和合力、感染力,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能夠以無形的意識、無形的觀念,深深影響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現實,是激勵我們攻堅克難、克敵制勝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國家、民族、羣體、個人失去了文化自信的根基、靈魂,必將無所適從。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廣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一旦確立起來,就將融入人們的精神生活,形成高尚的倫理道德、正確的行爲操守、優雅的審美情趣,並在具體實踐中規範、制約和激勵人們的行動。文化的重大功能,是“教化”“化人”,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入人們的精神基因,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得以繁榮和昌盛。文化建設是在精神領域搞建設,與蓋大樓、修公路不一樣,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建成的。與政治制度、經濟體制改革相比,文化的改革需要更長的時間。爲此,文化建設既要有緊迫感,更要有長期堅韌不拔的精神。只有注重積累、持之以恆、久久爲功,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歷史上有影響的文化經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師,無一不是在人類文化長期積澱和接力推進中才誕生的。這都充分表明了文化自信“更深厚”的特性。

正是由於文化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特性,使得文化自信產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取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效果。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來,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堅持用先進的文化“教化”“化人”的過程,都是先進文化特別是其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國家觀、人民觀、歷史觀等潛移默化的結果。

文化自信的重大意義

正因爲文化自信有着上述獨特作用,它的意義也就特別重大。這些重大意義可從多個維度去作分析。

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20世紀後期,隨着知識經濟、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互聯網、新能源等的發展,人們認爲文化變成了當代國際競爭中的新焦點。19世紀是靠軍事改變世界,20世紀是靠經濟改變世界,21世紀則要靠文化改變世界。從這一意義上說,誰佔領了文化發展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從理論上看,將三個自信拓展爲四個自信,是對傳統社會主義觀念和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創新,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視野和空間。自科學社會主義創立以來,從理論變爲實踐,從一國實踐變爲多國實踐,便形成了理論、運動、制度“三統一”的觀念和模式。黨的十_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和框架體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強調“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啓迪,可以爲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啓示,也可以爲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啓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爲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提供思路和啓示,爲我們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找到了突破口、生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從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看,文化自信指明瞭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實踐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文化自信的提出,正好爲我們解決這一主要矛盾指出了實踐方向。那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要求和部署,在新的實踐中,紮紮實實地搞好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抓好文化建設,更好地在國內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在國際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爲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福祉。

從我國要實現由富變強的歷史性飛躍看,文化自信是實現這一新飛躍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伴隨着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着文化復興。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文化的積極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振興強盛,都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榮發展爲支撐。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是接近目標,越需要準備付出更爲艱鉅、更爲艱苦的努力。

從國家安全看,文化自信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激烈鬥爭、保證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不可預測的因素日益增多,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信息大爆炸,傳播大變革,多元文化碰撞衝擊強烈,社會急劇轉型,使得人們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面表現出更多困惑,呈現出信念缺失、精神空虛、價值虛無、享樂拜金等一系列問題。信息化、網絡化的普及,既給人們便捷借鑑和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成果提供機遇,又給各種不良文化的滲透提供渠道,使得我國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挑戰,影響國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諸多意識形態的巨大浪潮中,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陣地,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衝擊,才能在對外交流和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話語權,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

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三

黨十九屆四中全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了決定,在全會公報中法治內容佔有重要篇幅,除第四大段專門講法治體系、法治國家外,其餘段落也都有法治內容的涉及。作爲一名基層法律工作人員,就學習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結合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加強對法律的監督。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嚴格執行和全面遵守。要排除對執法司法活動的干預,我們既要堅持黨對司法活動的領導,也要防止個別人以黨擾法,以黨壓法。在實踐中,存在少數黨組織負責人爲謀取私利直接干預司法活動,嚴重影響了司法活動的獨立性和公信力。要堅持領導幹部學法守法。領導幹部是法律、政策直接的執行者,領導幹部守法對其他幹部起着示範帶動作用。基層黨政領導幹部不遵守法律、不按法律程序辦事,未經合法性審查,僅憑黨政聯席會決議就決策的情況時有發生。我認爲,要通過頂層制度設計,在組織、人事、經費等方面保障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排除非法干預。要加大領導幹部學法的力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將法治意識根植於領導幹部的頭腦中,在每做出一個決策前都要想起合不合法。

二、完善矛盾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完善信訪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在實踐中,當事人無理進行纏訪、鬧訪的情況是每個基層政府都面臨且頭痛的事,對少數這種情況基層政府沒有好的辦法,不能徹底解決,只能採取勸說、盯防等措施,每年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維穩,花費的金錢都比當事人無理的要求更高。調解機制聯動能夠匯聚多方力量合力解決糾紛,機制是好的,但聯動合力仍顯不足,單打獨鬥、各自爲戰是常態。基層的穩定事關全局,調解力量薄弱,業務水平不足。我認爲,可以考慮將纏訪、鬧訪加入失信體系,設立維穩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提高調解聯動性,增強基層調解人員,全力將糾紛處置在基層。

作爲我自己來說。一要爲民服務。與民打交道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不論是社矯、調解、法宣,都直接與基層羣衆接觸,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爲了羣衆的利益。我們得將自身位置擺到羣衆中去,在每一個環節,心裏裝着羣衆,真心實意爲羣衆辦事,爲羣衆排憂解難。我們要談心談話,矯正迷失的靈魂;我們要熱情服務,解決羣衆的疑惑;我們要不厭其煩,化解鄰里的干戈。二要追求公正。我們要樹立公正的執法理念,保持自我良好形象,在法律法規規定下,依法辦案、依規執法,不辦人情案、不辦關係案;我們要將崇法尚法的意識根植於心,將法律信仰融入自己的血液,自覺做法治的崇尚者、捍衛者、傳播者;我們要堅持德法並重,即保證法律的嚴肅性、公信力,也要在個案中兼顧倫理道德、鄉風名俗,做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個人感悟 篇四

強調創新的重要性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突出特點,可以講,創新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主線,也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興盛的主線。報告開篇就講“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在談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時,在第七條“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第七大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在論述新時代文化建設目標時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談到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時,強調要“提升文藝原創能力,推動文藝創新”。在談到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時,強調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此外,還強調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創新文化等等。

總之,創新貫穿在總書記有關文化建設論述的全過程,也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興盛的主線。這也提示我們要鼓勵創新創造,就一定要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正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需要有包容的精神,需要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營造一個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環境。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個人感悟 篇五

堅定文化自信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文化建設部分的關鍵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總書記也說“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可以講文化自信是處於一種基礎性的地位。爲什麼總書記把文化自信提得這麼高?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力之源。我們講文化自信是基於對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我們之所以能夠堅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基於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爲當代中國文化的繁榮提供了保障。從歷史上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國力強盛,一個國家的文化往往也會比較繁榮。

第二,先進的文化理念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動力之一。就像黨的十九大報告所講的,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文化自信作爲文化乃至民族復興的一個動力之源。總書記的論述深刻體現了辯證法的思想和邏輯,馬克思主義講經濟是基礎,但同時也講上層建築,包括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有強大的反作用力。

第三,推動中國文化繁榮興盛需要堅定文化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的,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勢所在。有以上三種文化的支撐,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自信。也正是在這點上,是其他民族乃至政黨所難以比擬的。

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 篇六

黨的十九屆四中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對我國的制度、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任務的需要、是發展需要、更是使命的需要。

制度是實幹出來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和經濟的打壓,克服無數困難,用實績創造了世界公認的、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蹟: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我國的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這個成績是我們一點點幹出來的,沒有一點虛假之功。一個國家如果經濟發展的好,老百姓吃喝穿住行玩都不愁,那社會一定是穩定和諧的,同樣,社會和諧美好了,那我們就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也一定了也能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總之,這一切都是因爲有一個好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制度是人民認可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來謀劃發展自己的事業,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才走到今天。黨成立以來,就團結帶領人民,不斷探索實踐和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通過不斷完善,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形成了一個讓廣大人民都認可的、信服的、尊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因爲有這個制度做保障,我們纔有了今天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和國家統一。所以說,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是黨和國家命脈所在,人民的幸福所在。

制度是繼承發展的。社會社主制度在我國經歷了七十年的風風雨雨,事實已證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爲每個中國人,或是每一個有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馬克思主義者,都應該堅定這種“制度自信”,不要被其他東西所迷惑。早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纔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們的制度建設也在不斷深入發展和完善。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對制度建設都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爲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是黨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要決定,也是很好的接過了這一棒。我們要相信,按照決定部署,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心得 篇七

縱觀歷史五千載,華夏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猶如一條巨龍,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時間吞噬,匯聚成一股如同長江綿延萬里,奔騰不息的中國力量。

由於閉關鎖國,近代以來,中國這頭曾經讓世界爲之嘆服的雄獅,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國國人固守陳規,與世界先進文化的脫離導致我們幾個世紀的落後,落後就要捱打,在八國列強的侵略下,我們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讓中國這頭雄獅再次甦醒。而這時,我們是否應該讓中國文化也再次站在巔峯,引領世界,是的,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何爲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司馬遷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文化自信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後成爲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們要自信,對自己所堅定的理念有足夠的信心。回望歷史,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三國的英雄,魏晉的文人,唐朝的極樂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擴土,再到近現代的孫中山偉大的辛亥革命,毛澤東的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每一件都展現了中華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而作爲一名學生,當我們懂事開始,在家時家長會教我們對自己自信,擡頭做人,低頭做事。在學校老師教我們文化,讓我們對文化自信,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思想政治,去觸摸那些國家大事與各類原則宗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深深地融入進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生活,春節會闔家團圓吃餃子看春晚,清明節祭祖,中秋節賞月,每一個節日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而正因爲我們的延續才讓我們的文化顯得格外濃厚,久遠。所以每一個人對文化與傳統的認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與對傳統尊敬的表現,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個個體的自信堆積起來的。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一定要相信在黨的帶領下,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2020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七期觀後感學習心得 篇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全會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具有重大意義,是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治久安、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舉措。

通過認真學習報告,使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明天的中國宏偉藍圖,感受到深受鼓舞、振奮人心。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自覺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持續掀起學習貫徹熱潮,就是要深刻領會、提高站位,全面把握精神實質;就是要鑄牢思想、夯實根基,在學思細研上下功夫,帶着思考來學習、帶着責任來傳達、帶着智慧來落實,要努力把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同現階段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把管理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爲工作優勢、發展優勢,助推工作高質量提高。

一是要保持務實創新的精神狀態。不斷注入原動力,始終如一保持一種進取向上、務實創新的精神狀態,做到永不懈怠、永不停滯,攻堅克難、奮勇向前。努力用良好的心態維護精神狀態,做到知行統一;努力用敢於擔當的氣節提振精神狀態,遇到問題不迴避、遇到困難不退縮;努力用對羣衆的深厚感情支撐精神狀態,認真解決羣衆所思所盼。

二是要強化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以創新性思維捋清工作事項,分清輕重緩急,提前預判風險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切實把職位變成奉獻和擔當,把責任變成壓力和動力,不斷強化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關鍵時刻站得出來。

三是要錘鍊主動作爲的過硬本領。切實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下大力氣苦煉內功,持續“強筋壯骨”,做到學懂弄通做實,找準新理論、新思想與工作的結合點,切實強化理論武裝及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善於用底線思維、辯證思維來觀察和分析問題,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克服“本領恐慌”,嚴格要求自我,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

四是要樹牢砥礪奮進的履職理念。面對攻堅克難的艱鉅任務,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覆,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要主動融入黨和國家戰略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上級部署的重點工作任務和羣衆反映的突出問題,聚焦我們正在推進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改革發展作爲己任,以鍥而不捨、真抓實幹的精神抓主業,以銳意進取、搶抓機遇的精神扛主責。

“兩個一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學習,靠“成事的真本領”,才能不斷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期待。對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來講,能不能適應吏治新常態並有新作爲是當前面臨的新考驗,能不能儘快走出認識誤區和糾正行爲偏差將關係到事業成敗。因此,我們要堅決摒棄那些矇混過關的思想、法不責衆的心態、打擦邊球的僥倖,儘快結束那種庸懶散奢的不正常“狀態”,步入羣衆期盼和滿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