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1000字作文多篇

觀後感2.03W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1000字作文多篇由本站會員“andy68451”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1000字作文多篇

大學聯考1977,這羣年輕人最終衝破了一切,抵達了夢想。每顆爲夢想而流的淚水都將澆灌出世間最美的花蕾!下面是寫寫幫文庫的小編爲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好久沒流淚了!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的感慨。是的!我們好久都沒流淚了。

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這是一片熾熱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無數的知識分子揮灑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大江東西。唯一共有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命運的不屈。這是一個動盪的年代,這是一個高呼勞動人民萬歲,勞動最光榮的年代。可是隻有勞動改變不了中國的貧窮,只有勞動是滿足不了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的。

當要恢復大學聯考的消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不脛而走時,有一股小小的火苗開始蔓延,他在每個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讀書,我要考大學,這個呼籲在那個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這麼的突兀,這麼的刺耳,可能嗎?開始時是沒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這句話,在那個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與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來風,當阿三抱着收音機出現在衆人面前,當宣佈恢復大學聯考的聲音從萬里之外傳來,這片火終於迎風而起,燃燒了着萬畝北國的廣土,這個冬天註定不平凡,這個1977註定改變這一羣知識青年的命運,註定改變中國的命運。當這片火迎着北國的風熊熊燃起的時候,熱血在這一刻霎時奔涌……

是的,他們要考試,他們要改變命運。沒人能阻擋他們的腳步:十一年的時間,不能;場長的反對,不能;惡劣的環境,不能;路途的輾轉,不能。是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當場長捨不得他們拋下辛苦耕耘的農場而想法刁難的時候,他們一理抗爭,不成,便絕食抵抗。他們是寧願死去,也不願與夢想隔絕的。當拖拉機壞掉,當時間急迫,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用腳步丈量這抵達夢想之路。他們在雪中奔跑,在林間穿梭,一個跌倒,另一個拽起;一個倒下,一夥人把他托起……他們就這樣狂奔,從黑夜奔向黎明,從現實奔向夢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強生想要讀書,便去書庫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書不成,反遭懲罰,然而,一句:這是你的包嗎?讓他沒有白費力氣,是的,這是一個這樣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裏留了幾本書。是的,知識本就有着這種力量。

帶着“歷史反革命”的高帽的陳老師不遠萬里從上海趕到東北,冒着畏罪潛逃的風險,爲的就是送一套大學聯考複習資料給自己的女兒陳瓊,可是卻無法得到女兒的諒解,面對向他索要證明材料的憤怒的女兒,他顯得那樣的無奈與心痛,這是時代的罪過。爲了幫助想要考試的孩子,他又應求冒充招生辦的主任,最後又爲了自己的女兒僞造了一張證明。這是一個父親的力量——不顧一切。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頑固的場長老遲最終被這羣孩子所感化,最終被這種渴求所感染。是的,當渴望改變命運的雄火燃起,當渴望夢想的靈魂翻山越嶺,這便無所不及,無所不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靈魂終於破繭而出,我們要大學聯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大學聯考,想到了我們的大學聯考。我們或許曾經抱怨,大學聯考這座大山壓制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東西,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大學聯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是的,1977的大學聯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今天的大學聯考依舊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我感謝大學聯考,他讓我走出了狹隘的農村,他讓我擁有過那麼多的激情與夢想,他讓我曾度過了三年繁忙充實的歲月。曾經,我也曾抱怨,大學聯考,掠奪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歲月,但今天,回過頭觀望,才發現,那時有着太多的美麗,太多的憧憬。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當年,重新開放的大學聯考爲無數人生命轉折提供了巨大的歷史契機,將數以十萬計的年輕人從水深火熱的知青生涯中拯救了出來。而30年後的今天,大學聯考卻變成了遭人詬病和不滿最多的一種國家制度形式。在這30年裏,大學聯考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經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容易在社會不同代際之間形成文化代溝,並且也由此造成不同年齡層次觀衆對這部影片觀影反應的截然對立。

比如,30年前經由大學聯考改變了生活軌跡的人,今天說起大學聯考一定不會忘掉“感恩”二字。對那一代人來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假如不是當年鄧-小-平當機立斷決定在三個月後恢復大學聯考,假如不是鄧-小-平力排衆議,決定把印刷毛選五卷的紙張調撥來用於印刷大學聯考試卷,假如不是鄧-小-平從報考須知中刪去“組織批准”這四個字,那今天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將面臨一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但是,因爲這個原因就可以把歷史演進的動因歸結到某個個人身上去嗎?因爲某個偉人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起過關鍵作用,就可以用一種誇張的英雄史觀來看待歷史的發展嗎?固然“感恩”二字可以代表一代人對於他們那個時代的一種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但這是一種被道德化了的歷史意識,很難作爲一種普遍性的歷史哲學得到其他代際人羣的共鳴。

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旁白中所流露出的對偉人的感激和膜拜,那種抒情的言說方式,似乎很難被作爲晚輩的觀衆所普遍認同。人們面對歷史,任何時候,僅有激-情都是不夠的。歷史的發展也很難用善惡、恩威這些簡單的道德概念來解釋。大多數情況下,看待歷史還是更需要哪怕有點冷漠,卻相對比較中立和穩妥的客觀和理性。

從這個意義上說,開頭那一幕農場知青在廣場上看露天電影,從銀幕上看到鄧-小-平復出的橋段,就遠比抒情的旁白更有說服力。它用一種不動聲色,又質樸內斂的影像呈現,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特別是中間忽然停電,知青用腳踏車發電繼續收看《新聞簡報》的段落,應該被看成是本片的一處神來之筆。它把知青內心那種期待變革的飢渴和焦灼,不露痕跡卻又淋漓盡致地宣泄了出來。這纔是一種真正的電影敘事。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有點名不符實。所謂《大學聯考1977》,主要角色當然應該是參加大學聯考的年輕人。但實際上,影片給人印象最深的卻是兩個父親。一個是孫海影扮演的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一個是趙有亮扮演的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從性格和氣質上說,這兩個人物是截然相反的。老遲是個沒文化的大老粗,他講組織原則,講黨性,講立場,但有點不通情理,甚至對知青有點粗暴;陳甫德是個知識分子,他充滿父愛,爲女兒不惜以身犯險,但卻毫無組織紀律觀念,甚至爲了女兒大學聯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國家幹部。

當然,老遲最後轉變了。從一個鐵石心腸的工農幹部,變成了一個“肩起命運的閘門,將年輕人放到光明中去”的勇敢的父親。看到老遲親自開着農場拖拉機送知青趕考的場景,我腦子裏最先浮現出來的就是前面這句魯迅曾經講過的話。影片開始,思想僵化的老遲像是飄浮在歷史天空中毫無生命氣息的一粒塵埃,而到影片最後,他終於向着人性的光輝敞開了胸懷。相比之下,陳甫德的形象就顯得蒼白了許多,這個肩負着歷史十字架,卻極富自我犧牲的父親形,以一種虎頭蛇尾的方式,在影片的結尾不知所終。對此我曾不無遺憾地說,這個人物的結局,不應該是一串欲言又止的省略號,而應該是一記鏗鏘有力、斬釘截鐵的驚歎號。

與這兩個父親息息相關的,是那兩枚公章,這是影片中最發人深省的影像符號。第一枚公章,是永遠別在老遲褲腰上的農場革委會的公章。它是組織與權力的象徵。在那個年代,一切個人命運都取決於這枚公章,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穿衣吃飯,每一個與活着相關的細節都必須蓋上相當於組織認可的公章。離開了公章,一個人就如同被剝奪了生的權利。於是,老遲因爲擁有公章而成爲一個側身於權力巔峯的人,對於農場知青來說,他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掌握知青生殺大權的上帝。

而陳甫德這樣一個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歷史反革命,竟然毫無顧忌地用私刻公章的方式,向組織和權威發起了挑戰。在當年,這極可能爲他帶來殺身之禍。但爲了向女兒贖罪,爲了她的前途,他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也許這是出於陳甫德的一種道德自信:當所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的時候,他卻一如既往地堅信自己的清白。於是,他私刻公章就不再是一種作奸犯科的下三爛,而成爲一種爲親情自我犧牲的偉大的父愛。

與兩枚公章相映成趣的是農場中那個整天哇啦哇啦叫喚的大喇叭和高高在上的瞭望塔。高音喇叭也是一個組織權威的象徵,是中國集權時代話語霸權的獨特符號。從大喇叭裏傳出的是組織權威的聲音,它可以隨時隨地昂首闊步地闖入每個人的私人生活。只要喇叭一響,所有個人空間立刻四分五裂,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也會在組織強大的聲浪中土崩瓦解。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一次,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同學去看一部電影,名叫《大學聯考1977》。

這部電影主演有:潘志友、陳瓊、張國強、老遲、陳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他們足足等了十一年,當得知大學聯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參加大學聯考的人,必須要有推薦表纔可以。所有的人都在爭取着推薦表。雖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小根寶因爲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遲最終被他們的毅力深深地感動了。1977年12月10日,孤獨地坐在考場外的老遲等來了拿着填滿考卷卻沒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終究會留下,而想離開的,無數像老遲這樣的“主任”再也不會動用他們的公章設置障礙了。最後,老遲看到了這麼多人考上了大學,欣慰的笑了。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許多道理。現在的我們複習時,環境是多麼的好,複習資料又是那麼的齊全。然而,現在有的人複習的熱情卻不像以前。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我們讀了那麼多年的書是爲了什麼?是爲了將來考上理想的大學,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爲了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爲了自己,爲了這個社會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自己的人生儘量沒有遺憾,少留遺憾,不是嗎?如果我們現在整天的無所事事,那等到大學聯考成績下來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了。所以,我們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畏任何的艱險和困難,爲着自己的夢想一直拼搏。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的一年,孩子的學習被整整耽誤了11年。大學生都是千里挑一,不,萬里挑一。這還不包括無法參加考試的孩子。有些孩子,學問不少,一肚子墨水,卻因爲出身問題而無法考試,這些孩子的命運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圖章上,這圖章好比皇上賜的尚方寶劍,蓋與不蓋都關係着一條生命的發展和前途。

爲了考試,學生們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淚水,有時還有血。電影開頭的呢個場面令我們大多數同學都難忘。呢個被大家稱爲“小根寶”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卻參加了呢個啥玩意兒的“背重大學聯考”,一人爲了參加大學聯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後來實在堅持不住,在終點前半米處倒下了。大夥都被他感動了,臨時決定改變規則,將終點線搬起,向後移了一米,讓他參加了大學聯考。他還因爲不能考試而悶悶不樂上吊自殺。

知足吧,起碼我們不會因爲出身而不能參加考試,想想1977年的同胞們,我們有什麼資格說累。更沒有資格說什麼書本枯燥乏味。在那個年代看書是一種福氣,上課跟是夢中的事。

沒有人給他們佈置作業,也沒有人逼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學習,選擇了大學聯考。當我們毫無意義的咒罵會考時,1977年的學生卻在努力的學習,以學爲樂是我們當代學生難以做到的一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大學聯考1977觀後感

黑白,是永恆的顏色,是時光的倒影,是歲月的痕跡,是記憶的停頓,是視覺的恍惚,黑白屏蔽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輝煌,同時黑白也拽出了大學聯考學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腳步,黑白使我們與現實相隔,然而,就在這隻有黑白顏色的歲月裏,卻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蹟。

感動之堅持

那是一羣在黑龍江農場工作的社會青年,爲了趕到大學聯考的考場,他們拼盡全力,一路趕來,但令人糟糕的是,拖拉機卻半路出了故障,他們跑着衝向火車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次爬起……他們的堅持只爲了能夠爭取回城的名額,還有,在一個刺骨的夜晚,背三百斤重的麻袋將小根寶回城的最後一點希望壓在了底線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寶失聲痛苦,他單薄的身軀,羸弱的肩膀,去爭取那微不足道的命運,依靠自己來改寫自己的命運,他全力以赴,雖敗猶榮。這一羣氣血方剛的青年,爲了奔赴大學聯考考場,爲了追逐自己的理想而堅持着,在北方的冰天雪地種,無數次的跌倒,無數次的爬起!從他們的那一雙堅定的眼神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生命中的確有意樣東西,叫“堅持”!

感動之執着

那是一青年對知識的執着。當聽到又要回復大學聯考的消息,大家的心都動了,爲了尋找複習書,於是大家商量一起去偷書。雖然偷書失敗了,不過好心的人們還給他們留下了一套資料。當聽到廣播裏面傳來大學聯考改革,自願報考,擇優錄取的消息,這一羣在北大荒呆了整整八年的親年們,紛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他們想要參加大學聯考,可是老遲卻給了他們一個嚴重的打擊,最終他們以絕食的方式反抗老遲。(next88)由此可見,他們是多麼渴望讀書,渴望知識,渴望新生活。

感動之親情

人們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但在影片中那位慈祥的父親,被時代拋棄而踉蹌地快要站不住的父親,一個渴望用知識挽救中國的父親,爲了讓女兒擁有大學聯考的權利,他不惜私刻公章僞造“出身證明”,這個行爲在當時要被戴上“現行反革命”的帽子,但再大的罪他也無所畏懼,他的一片真情打動了女兒,感動了老遲,感動了高招辦的主人,同時,也深深地出動了我們每一個觀看電影的人,他有力的詮釋了父愛的偉大,是用恆不變的。

在劇中,青年們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令我感動,在那時,想要讀書是那麼的困難,沒有知識就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無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們要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刻苦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