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

觀後感2.59W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

《大學聯考1977》是一部由上海電影集團公司等聯合出品,江海洋執導,王學兵、孫海英等演員主演的文藝劇情片。親愛的讀者,小編爲您準備了一些《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請笑納!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1

大學聯考,對於每一個經歷者來說是一個再知道得清楚然而的表名稱的詞了。每個經歷過大學聯考的人,總會將人的'生活最難忘的記憶留給大學聯考的年月。對於現代人來說,有點人怕大學聯考,有點人還在主張消除大學聯考。我自個兒也是一個十分害怕大學聯考的學生,大學聯考的那段年月,實在可謂是我生打中目標最幽暗的一段時間,也是我一輩子中最不可以遺忘的也最沒想到記起的年月。大學聯考,是全部80後,90後的人沒有辦法避開的一道兒門檻,還在細小的時刻聽覺裏就塞滿着被前賢說爛的一句話是“大學聯考可以變更人的命數”。把大學聯考說的神乎其神,於是千軍萬馬揮杆而起,充滿着鬥志,緊鎖着眉心,憋紅着臉,握着雙拳,眼神兒炯炯看着前方,狠命地向着這個越來越矮的門檻跑來。

不過看過《大學聯考1977》這部影片兒,我對大學聯考,對那一個生疏又有些知道得清楚的時代有了一個從新的知道得清楚。過去也聽人講評過那段年月,但只是像聽故事般覺得糊塗。現在,當故事變爲影片兒展如今我眼前時,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了。我看見了那一個時期的偉大變遷,看見了一羣獻身的熱情小夥子的奮鬥歷程,看見了和日常代久違了的一種神魂、一種尋求。

在影片兒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還原大學聯考比大學聯考本身更有意義,你是否加入大學聯考並不關緊,能否錄取並不關緊,關緊的是對知識的尊重。”這句話,值當我們永恆深深地記在。因爲失往了對知識的尊敬,事物就會行動蠻橫,這真是那一代人最悲慘痛苦的記憶。1977年12月被好些個述評家稱爲“一個國度和時期的拐點”,因爲它所還原的不只是加入了那場考試的考生的信心,更是歷史的然而,人的共同體的醒悟。《大學聯考1977》可貴之居於於它不止讓我們重溫了那一段偉大的歷史,更是在激發鼓勵如今的年青一代,有幻想便會有希看,把握如今的美妙生存,捉住機會,愛惜一切的來之不易。

影片兒中它們肆意地迅猛的奔跑起來,在雪窖冰天的北大荒,極熱的青年時期這麼高高燃亮,就像無線電收音機裏傳出“還原大學聯考”的同時,那把到處白茅延燒原野的武火,勢不可以擋,是對人的生活最自滿的賭注。十年埋葬了億計知識小夥子的好看前程,整個兒中國面對何往何從變成矛盾纏磨的旋渦,各種多而複雜標題。

影片兒中衆多人物都塑造得很具有活力,那裏面老遲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老遲的姓名, 編劇也許給予了他一定尤其的涵義,被禁錮了11年的大學聯考招生制度,在1977年的冬季,終於遲遲地蒞臨這個追探求知識識幻想沉睡中的中國。

老遲沒有文化,是大老粗,但他原則性強,黨性強,甚至於有些不可理喻。當獲悉核心還原了大學聯考,知青們可以加入大學聯考時,他曾猜忌過,旁皇過、對抗過,他沒想到放走這些個他眼中的孩子,“基幹都走了,農產怎麼辦?”不過隨着戲劇的情節的展開,老遲轉變了,他的父愛被喚醒了,看見這些個渴看未來的孩子們,他讓步了自個兒以前的堅決保持,加進到擁護大學聯考的隊伍中來。最感動人的一幕是那一些趕考的知青們沒有遇上火車正處於盡看時,一個知道得清楚的聲響營救了它們,老遲開來了拖拉機,攜帶孩子們走上路程了。他的車上承載的不只是要趕考的孩子,更是祖國的希看和未來。這是載着它們等了11年的幻想的“救命拖拉機”,它們趕的不僅是趕考的火車,而是趕向改寫它們日後的人的生活的火車。老遲的拖拉機不僅是簡單的運人拖拉機,而是祝福着這一羣孩子們走向更絢爛人的生活的拖拉機。

看完整部影片兒,一個鏡頭一直縈迴在腦際中不肯散往,這就是知青們拼勁全部精力追逐火車的鏡頭。它們爲了加入大學聯考,早早做好預備,坐着拖拉機往火車站搭乘開往縣城的火車。中途上拖拉機壞了,它們乾脆就追逐將要到站的火車。一路上跨越遠山雪林,佈滿艱苦,它們相互激勵,相互幫扶,跌到達再爬起來,用盡全部精力,肆意的奔向疾馳而過的火車。它們追逐的不止只是一列趕往目標地的火車,更是一列趕往未來趕往希看的時期列車。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2

前幾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大學聯考1977》這個電影。看了之後,感動頗多。

那個年代,想讀書是多麼的困難,不讀書就只能永遠留在農村種地,無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識分子,落魄到那個地步,真的很可憐,這也是十年內亂帶來的惡果之一。幸好積極提出恢復大學聯考,那些想讀書的青年人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劇中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當他們得知可以參加大學聯考之後那種激動,那種對知識的渴望。我們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卻沒有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上學也完全是被家裏逼的,談到大學聯考更是怨聲載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你也許會喜歡大學聯考。雖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點,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適合我們國家的選拔制度。試想一下,如果現在還是當年那種的推薦制度,上大學要靠政治背景,我們現在多少人還能上得了大學了?所以,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要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利用大學裏面的資源,儘可能的去多學習科學知識,爲我們的祖國,爲我們自己的未來奠定好基礎。

電影裏面的愛情也讓我思考了很多。陳瓊願意等,但是現實很殘酷,每個人都要面對,他們面對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保守觀點。現實社會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電影中那個年代純真的愛情,真的太難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導演和演員的出場。孫海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感動了很久很久。周顯欣,很漂亮,對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這種新演員,希望可以走的更遠啊。

希望以後這種組織看立志電影的活動可以更多,更好,讓我們大學生活可以豐富些,讓我們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麼膚淺了。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3

看完大學聯考1977之後,感觸頗多,可以說這部電影拍的很好。原以爲這是一部很刻板的電影,原以爲這樣題材的電影總是會從學生,家長,老師三維一體的來描寫,看後才明白不是這樣的。本片從細微入手,圍繞黑龍江農場三分廠的插隊知青展開。以時代的變遷爲大背景,以潘志友和陳瓊的愛情爲主線,穿插陳甫德對陳瓊深沉的父愛,強子、阿三等人之間的友情,還有老遲這一級組織在時代變遷下,對於渴望知識青年從頑固到幫助的過程,語言詼諧幽默,沒有脫離生活,真實感人,從一個特別的視角,詮釋出愛情、親情、友情、和那個時代知青們對知識的渴求和時代的變遷。

一個時代的變遷,總是會深遠的影響一個國家和民族,總是會給後人留下點什麼。1977年12月被諸多評論家稱爲‘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拐點”,它所恢復的不僅是參加了那場考試的考生的信心,更是歷史的轉折,民族的覺醒。正如影片中陳瓊的父親陳甫德所說,恢復大學聯考比大學聯考本身更有意義。

影片中其實描述了兩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一個很明顯,就是潘志友和陳瓊之間的愛情。在那樣的年代,許多的愛情都是一種渴望最終很難實現。當時的成分觀念和組織省察太嚴苛和偏激。正如在影片中,老遲對潘志友說,你的成分好,又是幹部,她也長得不咋地啊,爲什麼喜歡上她,你小心以後,交結婚申請,不給蓋戳等等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陳瓊以莫大的勇氣爲潘志友留下,而潘志友用莫大的勇氣將陳瓊送進了新的時代。在影片中,陳瓊對潘志友說,“我答應老遲給我尋個婆家,就是想留下來,在遠遠的守着你,興許,哪天你累了,想要找個人說說話,說說以前的事,我還在,還能陪陪你。”潘志友拿着草稿紙走出考場,對老遲說,“我考,是爲她,我要把她送進考場,然後和你一起在這紮下根。”還有一個愛情故事就是陳瓊的父親和母親之間的愛情故事。陳瓊父親由於被判爲歷史反革命,被迫斷掉六親。在影片中陳瓊曾哭着在門外對父親說,“媽媽在去世前讓我一定要轉告你,如果有來世,她還願意和你做夫妻。”

“歷史反革命”陳甫德對陳瓊深沉的父愛,留在未寄出的信紙上,那些無奈的呼喚,“瓊兒”,跨過白山黑水,只化作一封陌路的書信,和一摞幫助女兒參加大學聯考的複習材料,以及假公章的證明材料。在那樣的非常年代,不僅愛情無望,連親情也是奢望……也難怪陳瓊後來只能對着遠去的火車大叫“爸爸”。

強子,阿三等等人之間的友情也是很讓人感動的。過去知青的出路就是推薦讀大學和招工,否則就只有永遠在這裏。例如,阿三做爲已經招工的知青,爲了一個不知道是否可能的消息就跑十幾裏地,給其他知青們帶去。後來,爲知青們帶去最新的報考信息,雖然那是一個很破舊的收音機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在當年來說也是很難的了。

知青們對知識的渴求也是很感人的。在那裏的8年裏,他們看不到任何未來的`方向,突然宣佈恢復大學聯考的消息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大家開始自發複習應考,爲了尋找複習資料,強子黑夜去偷書,卻不幸被巡查人員抓住,送進派出所。臨走前,警察把他的書包還給了他,整整一包書都被沒收了,卻留下一套大學聯考複習資料。歷盡磨難的他們猶如盲人重見了光明,每天發瘋似的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爲了爭取報名的權利,強子不惜絕食抗議。

印象最深的是這羣知青們拼盡全力地追火車去大學聯考的 鏡頭。他們中一直有人摔倒,並互相攙扶,但還是不斷地有人掉隊。我在想,他們拼命追的不僅是火車,他們追的是希望,他們想要追回那被浪費在深山雪嶺中的11年的青春。

影片結尾,一直老頑固一樣,企圖用公章阻止知青們參加大學聯考的老遲,駕駛農場的拖拉機把他們送進考場,送進新的時代。老遲腰上掛着的那枚如金牌令箭一樣的公章,爲陳瓊擔下了私自遞交假證明的罪名,“要是爲了女兒,你敢私刻公章麼?”……“我也敢”。他樂着說,“這些都是我的孩子!”

最後的鏡頭是老遲在農場的廣播,“陳瓊,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好啊,去北京上大學!張國強,西南政法 學院法律系錄取……”,老遲的聲音依然通過大喇叭響徹農場的各個角落——空曠的田地,寂靜的草場,從前知青們常常嬉鬧的院落。

“今天,1977年12月10日,一個老人,一個智者叫醒了我們,他說,孩子們走,去讀書去!”這是裏面的臺詞,話裏講的這位老人就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32年前正是在他的指引下,無數上山下鄉的知青走進大學聯考考場,也伸延出知識改變命運的一個沉重的話題。到這裏影片就是完結,但是我覺得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還有很多,對於我們這些80後的人來說也很有教育意義。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4

6月8日晚上,在這930多萬學子正在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統一大學聯考期間,看了一部本以爲只是上了年紀的人喜歡懷舊的電影說教片,但電影畫面的切換中帶來的是心情凝重。再回望現實,現實中有這麼多豐腴與滿足,也對父母輩曾經的生存、學習環境的展現有了更多的瞭解,也由此帶來更多的沉思……

恢復大學聯考,比大學聯考實質的意義更重大。

一句話點題,也貫穿了整個影片。中間有好幾處細節的處理確實是別有神韻,幾位有特點的人也勾勒了人的性格。也讓我感嘆性格即命運。

老遲——全劇的重要人物,喜歡把鋼印系在腰間,鋼印代表了權力,代表了不容置疑的權威,全劇以他爲挽留知情進而阻礙大學聯考政策的落實作爲矛盾的引發點,隨着劇情的推進,老遲的思想也產生變化,到最後是贊同政策落實並參與送考,使得人物的形象得以昇華。幾個知青悄悄的潛入圖書館“盜借”學習資料被抓之後,老遲一邊說不管,卻又跑到公安局帶人。假公章證明文件的更改等情節,一個剛強、失落、耿直卻很善良可愛的老同志形象就活了。改革實際涉及自己利益,讓鋼印、證明、介紹信等不好使以後,扭曲的政策在被廢止,新興的選拔制度,平等參與權利的落實,可以看到老遲代表的落後的權力觀在被瓦解過程中的衝撞。

連長——爲愛情、爲友情有堅持有擔當的漢子。身上閃現的是理想主義的光芒,愛情面前沒有階級成分的分別,也婉拒老遲的忠告,堅守自己內心的愛情;珍惜友情願意與知青們打成一片,也願意爲小根寶背起300斤的麻包,去爲別人贏取一次推薦機會,也最終願意不辜負老遲的信任,留在了農場,自己交了一份白卷。雖然是演繹,卻也動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把友情、愛情、事業權衡清楚的。

陳甫德——漂亮女知青的父親,是個老派的知識分子,是“歷史反革命”身上處處顯現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爲女兒不惜以身犯險,爲了女兒大學聯考可以私刻公章,冒充國家幹部。可以千里迢迢去隱晦探望女兒,爲女兒準備資料……冒充幹部被扭送招生辦路上時的大義凜然,這些都昭顯了一位迂腐卻又深藏愛的父親形象的高大。

小根寶這個徹底悲劇性的人物。他們從國小就開始拋開書本鬧革命,與真正的老三屆相比,他們的青春完全被動盪耗費殆盡,一俟大學聯考恢復,命運的大門洞開之際,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根本走不動了。機會來了,可他們卻無力抓住。命運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這樣的話不是沒有道理,與其哀嘆命運、時運,自己做了些什麼準備這更重要,無論身處何地,請多爲自己儲備好足夠的知識與技能是多麼的重要……

強子絕食抗議的帶頭人,不能左右別人去接受測試,但自己用行動去挑戰不公平,確實是中國千百年歷史長河中“士”的真實寫照,願意捍衛自己的原則,不願意輕易去任由別人擺佈。最後能去上西南政法大學確實也冥冥中有性格的使然,讓他去堅守法律的公平,給更多人以希望。

以上只是電影看過後頭腦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由此也得出教育的神聖,我們身處教育大環境中的一小分子,顯然也有自己的擔當,雖然現在上大學沒有30幾年前的艱難,教育公平也在國家政策微調中在一步步發展,我們所處的職業教育(崗前培訓、在崗提升)已經成爲一支重要的教育生力軍,也在爲共和國的教育事業大廈添磚加瓦。既有身處這樣行業的職業自豪敢也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實話實說培訓機構的低門檻,現在導致行業的無序競爭,從業人員的良莠不齊,需要從業人員從內心審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樣的行業,因爲這樣的行業還是需要有“成人達己”擺渡人的心態,真的是熱愛敬仰這樣的一份事業,只有這樣才能爲別人成功喝彩,做好更多的服務,公司也推出了比較多的崗位規範與工作職責,假如在工作中沒有愛心、沒有事業心、沒有真正的教育之心,空有規範也只能是會背的機器,上課的機器而不能被尊稱爲“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解開技術之惑,是否也在做傳道之事?“道”也在引領風尚,做正能量的倍增器,而不是雞鳴狗盜的道。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年大計教育爲先。

《大學聯考1997》觀後感心得5

1977年,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更是中國知識界的一個拐點。恢復大學聯考,讓年輕一代站在相對公平、公正的舞臺上展現自我,決定命運,這是新中國教育史上最爲可貴的一筆。影片《大學聯考1977》講述的正是特殊年代,那羣求索不歇的人,時刻等待着爲自己的命途做出傾力之搏。

一、燎原之火,點亮希望

影片開篇就是一個極爲珍貴的鏡頭:露天電影場上農墾三分場的上海知青在寒冷的黑夜中感受着銀幕帶給他們的希望:復出了!儘管停電,但大家還是用自己的熱情——“人力發電”點燃了那一柱希望之火。就是這種衆人踩起的火焰,改變了中國青年的命運,,這然也是在改變中國這個國家的命運與歷史的進程。

再就是陳瓊帶領的知青在大雁窪工程即將開工時的那一把大火。幾十個火把順風投向那一片荒蕪的亂草,就像一個個知識的火把點亮了一片片荒蕪的心田。單獨的個人在宏大的政治與歷史面前是那麼的渺小無助,無論多麼強大,也會像那些知青一般牢困於那片荒蕪的土地,無能爲力。就在工程即將開工的時候,阿三顛簸送來的收音機傳出了一陣天籟:各行業的知識青年都可以報考大學了!這無疑是被耽擱了的一代人的最大福音,他們將有機會重新撿起書本,拾回屬於他們的夢想。這一把順風又遲來的大火,給了那一代人嶄新的希望。

二、兩枚公章,兩個父親

三分場的場長,農場革委會主任老遲,可愛可笑、暴戾而善良,卻有着一顆善良仁慈的心,同時他深信腰間橫跨的公章是掌握知青的生殺大權。他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農墾複員軍人,獨斷專橫但卻仁愛,無知但卻無私,他們將生命獻給了北大荒,也希望知青們能從一而終。因此,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力與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抗爭。還好,一旦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與蠻橫,又能知錯就改,成爲改變得最堅決、最具人性的、最偉大的父親。這是最樸素、最善良而又有些矇昧的人們那最真實的一面。

與老遲剛好相反,陳甫德是一個在特殊年代有“歷史問題”的知識分子。他重視知識、關注教育,且有着感人至深的沉沉父愛。獲知恢復大學聯考的信息,他便不顧還是被管制的特殊身份,以身犯險偷偷打開學校的圖書館。他找尋複習資料千里迢迢去送給女兒,希望女兒能夠複習功課並參加大學聯考改變命運,爲自己贖罪。爲了女兒能參加大學聯考,甚至作出不惜冒充國家幹部,私刻公章的“瘋狂”行爲。或許這出於一種道德自信:當所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的時候,他卻一如既往地堅信自己的清白,而且相信歷史會還自己清白。於是,他私刻公章就變得不再是一種簡單的“作奸犯科”,而成爲一種爲親情而不惜自我犧牲的偉大父愛,也寓意性的表徵了他試圖通過複製公章來“恢復”自己作爲“父親”的身份,並以此“證明”其作爲“父親”的權威。

兩枚公章,兩個父親,正是那個政治弄人的歷史時代兩類不同的政治身份與政治地位的人物的典型代表,一個歷史時代的政治生活的縮影。

三、結

把影片《大學聯考1977作爲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事件來看的,更是作爲一代人的青春來看的。那一代人的青春史詩,交融了國家與歷史的重大轉型,而他們確實也付出了青春的代價,也爲自己的青春譜寫出了別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