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後浪》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1.33W

《後浪》觀後感(精彩多篇)

後浪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一

【莫在“後浪”的讚美裏丟了自己】

在彈幕網站嗶哩嗶哩發佈的獻給新一代的演講《後浪》裏,國家一級演員何冰以青年宣言《後浪》爲詞,認可、讚美與寄語年輕一代。視頻只有三分鐘,但裏面有自信、有自由、有激情、有無所畏懼,有不同的年輕人不同的鮮活模樣。這種官方頻道和年輕流行元素的結合打破了次元壁,讓被戳中的z世代們有內心世界被主流逐漸認同的感覺,紛紛刷起“奔涌吧,後浪”。

“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衆的,把民族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演講抒發了對青年數不清的期許和祝福,但在嗶哩嗶哩這個小型社區裏能看到的問題說明,視頻裏光鮮亮麗的年輕人並不能代表全部年輕人,普通青年的生活和“後浪”是不能匹配上的。

青年滿懷熱血與激情,但缺乏能夠堅持到底的毅力。在嗶哩嗶哩學習有這樣一件怪事,大家爲了同一個目標來到同一個教學視頻,往往視頻第一P的彈幕很密集,很多打卡的、立誓的,但是隨着P數的推進,彈幕數量越來越少。而“雄心壯志”又可能會狠逼自己陷入一種自我欺騙的狀態,就算不爲了學習知識而看視頻,也要爲了刷完視頻、完成學習任務而看視頻,爲了給別人看也爲了麻痹自己而看視頻。青年人激情澎湃,同時躁動不安,缺乏古人“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耐心和意志力。

青年手握不竭的知識,但缺乏對於問題的思考能力。嗶哩嗶哩作爲二次元年輕人的聚集地,許多出圈的視頻後面,總有一些評論不合時宜。他們不思考消息的真假,而直接憑藉消息的內容發表言論,陳述自己的觀點,絲毫不考慮視頻背後的背景、人物以及所處的利益關係,在自己的世界裏指點江山;又或許並沒有自己的主觀想法,一味地按博主或者視頻的套路來陳述,看似隊形統一,實則是一羣烏合之衆。

而年輕之所以令人嚮往,是因爲青年人有最光明的前途。就算所處的環境暫時無法像視頻裏一樣自由地過熱愛的生活,也不必心急。畢竟擁有年輕、有熱情、有毅力、想學習、會思考這些閃閃發光的特性,想要的、想做到的都會一一實現,今日長纓在手,不日縛住蒼龍。

《後浪》觀後感 篇二

五四青年節,嗶哩嗶哩網站發佈了自己的宣傳片《後浪》,已經在朋友圈刷屏,在看到的第一時間我也選擇了轉發。的確,我也是當代青年,每個奮鬥的年輕人,看到了社會對我們認可,對我們鼓勵的聲音,自然會流露出被肯定的喜悅,尤其是在被批判了這麼多年的情況下。

視頻裏每一次反駁老觀念,每一次情緒遞進,每一次渲染青春,每一次支持肯定新人,都無時無刻不在點燃青年人的激情。

打住打住打住,看完了之後,是不是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再然後呢?看看B站還有沒有更多對青年人的認可?最後沉迷於花式雞血中耗盡精力嗎?亦或者放下豪言壯語,騎上電動車,瘋狂的送外賣?在辦公室的格子間裏絞盡腦汁的做PPT,無償996並且感恩時代?付出超過當初談好的價格的努力,去追尋一個漲幅比我工資飛得快得多的房價!我們更多的,是這個社會上的普通人,甚至可能還不如父母一輩的優秀。

感謝每一位底層奮鬥的年輕人們,社會價值的產生都是由你們創造出來的,財富卻歸屬於你的老闆,所以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讓你奮鬥的思想萌芽,你信了,那你就是長勢良好翠綠翠綠的韭菜。

既然視頻裏說了,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那我們完全應該爲自己發聲!我們不需要“被”認同,我們更需要的是自我認同。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沒有人是我們的對立面,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堅持自己,不論外界怎麼變化,我都希望青年可以堅持自己,而不是被資本牽着鼻子走,迷失自我。

我們青年,想要獨立自主的思考空間。

我們青年,想要可以看見的奮鬥目標。

我們青年,想要不被指引的自由選擇。

我們青年,想要發自內心的自我認同。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雞肉,而不是濃濃的雞湯。社會在進步,熵值在增加,我們是有了更多的選擇,所以我們要爲自己負責,爲人生喝彩,爲青春奮鬥,希望當代青年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聲音,迸發出思想的光芒!

《後浪》觀後感1000字左右 篇三

5月6日,湖北武漢市高三年級學生迎來複學復課。帶着口罩、拎着行囊、揹着書包的高三學子如同身披鎧甲的勇士,經過掃碼登記、測溫後,揚起青春的笑臉,結伴邁步踏入青春的戰場,全力以赴去追夢。

特別的入校“儀式”,不同以往的上課環境,今天來之不易的高三複課是武漢市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勝利的重要標誌。教育關乎一個孩子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重視教育的江城必將做好全方位服務,讓學子們在接下來兩個月,專心備戰,不負韶華,不負期待。

壓實校園責任,落實防控措施

爲了這一天,武漢各所高中已籌備了很久,爲學生健康學習生活深思熟慮了很久,從吃住學行醫等方面,做好了周全而細緻的準備。學校教職工均經過核酸檢測,健康上崗,服務莘莘學子。從入門的行李消毒,到入寢室門之前的再消毒,出示14天之內的體溫情況的記錄,學生可以獲一張分色管理的出入證。針對不同學生的出入需求,學校設置三種顏色卡,發放給住讀生、走讀生、就近租房的學生。爲保證安全有序上課、學校還將高三年級進行了分班管理,一個教室最多容納不超過30個學生,合理設置書桌和食堂餐桌之間的距離,增加公共場合開窗通風次數和時長,確保學生安全健康地學習生活。

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應急防範

做最好的安排,就必須做最壞的打算。針對此次高三複課,武漢市加強學校排查和社區排查的對接協作,全面摸清師生及學生家長的活動軌跡和健康狀況,嚴格落實師生晨(午)檢制度,動態掌握師生健康狀況,形成了區、學校、醫療系統的聯動體,形成工作閉環。開學前做好模擬應急演練,熟悉發熱症狀及密切接觸者的處置要求和規範流程,設置備用教室和符合標準的隔離區。同時,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部門聯手,優先開展高三年級學生的核酸檢測工作,一旦發現核酸陽性的學生,將第一時間做好健康上報和處置工作。

加強心理疏導,關心關愛學生

講好“開學第一課”對於高三學子來說至關重要。在給高三學子返校提供安全、乾淨的校園環境的同時,在心理建設方面也要加強對於學生的關心和引導,最大程度減少和降低疫情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影響。對於返校後存在適應困難的學生及時進行個別化的指導和幫助,對廣大師生特別是一線醫護人員的子女、因疫情失去親人的學生、患病痊癒的學生等特殊羣體的心理調適作出具體的指導,落實用心用情的關愛,引導其儘快在心理上回歸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讓學子們在最後的兩個月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大學聯考衝刺中去。

少年壯志凌雲,後浪奔涌向前。今年的高三學子追夢之路註定不凡,特殊的開局一定會有特別光明的結尾。迎着朝陽大踏步的少年們一定能迎難而上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通過一步步地奮力攀登,登頂人生一個個高峯,迎接美好而光明的未來。

《後浪》觀後感 篇四

作爲一個70後,看完《後浪》,用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爲什麼呢?

首先,何冰代表前浪發言,或者說表演的是前浪發言。何冰是什麼人?他是國家一級演員,大腕級的`。很明顯,他代表或者表演的是那種比較成功的前浪,有資格站在後浪面前,對後浪說,你們很幸運啊,出生趕上好時候,長大做得也不錯,值得他們這些前浪刮目相看,沒眼光沒胸懷的人才會批評你們。我不是那種成功的前浪,沒資格在後浪面前秀一下自己的胸懷和眼界,沒資格在後浪面前拍個馬屁讓後浪給我的App捧捧場,看完之後嫉妒感就來了,很不好。

其次,整個發言都是在說後浪既幸運又把握住幸運創造出了優秀。我接觸的後浪不多,不知道他們是否感覺自己好幸運,但看一些收入方面的帖子,或者看《後浪》的評論,可以知道,不少後浪並沒有感覺到象片中那麼幸運、幸福、有錢、有閒,更重要的是,很多後浪並沒有象視頻中說的有“選擇”的權利,他們做的根本不是什麼優雅的選擇,而只是被時代之浪裹挾着狼狽的朝前奔涌。我現在不是什麼後浪了,但我曾經也是後浪,知道,後浪要想往前,除了後面有風吹有浪打,更重要的是前浪要麼拉着後浪走,要麼就是前浪沉下去,騰出空間讓出位置給後浪才行。編劇揣着明白裝糊塗,前浪怎麼會主動讓賢?就算讓也是讓給自家的後浪,選擇權這麼大的權利,怎麼可能被後浪普遍擁有?除非這個視頻就是打着後浪的旗號專門給那些少數有選擇權的後浪看的。但不管是給全體還是給部分,都讓我感覺很不好。

以上讓我很不好的原因,說得直白點,就是視頻太“假”。

上世紀90年代,整個社會都還在提倡“真善美”,後來因爲要提白貓黑貓都是好貓,真善美就提的少了。至今,科技發展、產業繁榮,什麼東西製造起來都極其容易而精良,造假也跟着精湛起來。“假”就像數學中的負數倍乘,只要有“假”,善和美一下子就變成惡和醜。假得爐火純青天衣無縫時,根本難以分辨,導致看到善事美人,不敢鼓掌,生怕以後體味吃了蒼蠅樣的噁心。

繞是如此,最可怕的其實還不是登峯造極的“假”,而是,我知道你知道我在造假,可是,我還是說“我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聽了噁心,可還是拿我沒辦法。其實B站還算謙遜,很多UP主製作的諷刺視頻熱度靠前,B站也沒有拿他怎麼樣,還是大方的任他排在前面。不過,就像剛纔說的,現在淨是精明的商人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B站如此謙遜或許只爲營銷,一邊討好管着它的前浪。一邊討好是它衣食父母的後浪,至於後浪是否心中起火眼裏冒光,我猜,B站並不在意,甚至後浪自己也並不在意。所以,我說,不堪。

《後浪》觀後感 篇五

B站借勢推出了一個名爲《奔涌吧,後浪》的視頻,由著名演員何冰擔綱演講人,不得不說何冰的表演聲情並茂,極其的煽情,然而空洞乏味的內容,絲毫打動不了生理年齡中年,心理年齡青年的我,甚至讓我心生反感。

我已年過半百,按視頻演講中的分類,必然會歸屬於前浪,而我這個前浪,卻經常跟後浪們一起浪,因爲性格的關係,大夥還浪得非常和諧,所以對於我這個前浪來說,還是相對比較瞭解一些後浪的心聲的,感覺對《奔涌吧,後浪》還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視頻中前浪一上來就是一句,“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像我一樣看着你們,滿懷羨慕”。這句話措辭很奇怪,爲什麼要“像你一樣看”呢?每個人的視點不是都不一樣嗎?你可以羨慕,難道別人就不能擔憂?憑什麼?你真以爲如今的年輕人都喜歡吹捧,不渴望建議?事實上,我身邊的小年輕,會經常找我提建議,無論是工作還是感情,我也能感受得到,他們中很多人的不安和迷茫,他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表現更多的是“我要怎麼做”,而不是“我已經足夠好”,而我這個前浪,在這些後浪的面前,最滿懷羨慕的,也只是他們的年輕!

接下來前浪又說了,“幾千年累積的財富,知識見識智慧藝術,如今的後浪們可以盡情享用隨意喜歡”,於是“後浪們就擁有了,前浪們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這哪跟哪啊?如果知識見識智慧藝術,都不能隨意選擇盡情享用,那如今算哪個世紀?既然都說是財富了,那爲何不把社會資源也拿出來,讓後浪們一起共享?如果這種享用知識見識智慧藝術的權利,都是前浪夢寐以求的,這前浪的追求是不是忒低了些?前浪是不是想說:“俺們還是後浪的時候,還不如你們這些後浪呢,知足吧後浪,能不爭就別爭了”?

接下來,前浪的一番語重心長,就更讓同屬前浪的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你們有幸遇見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更有幸遇見你們,我看着你們滿懷敬意”,究竟是創造一個時代更偉大,還是發展一個現有的時代更偉大?這份敬意是前浪給後浪的,還是給自己的?不帶這麼誇自個的,好嗎?更何況這份敬意,還只是源於“傳統變現代,經典變流行,學術變大衆,民族變世界”,這完全跟“五四”精神不搭嘎,倒是跟“五一”弘揚敬業愛崗很能掛上鉤,要不合並在一起得了?反正一個偉大的時代,也不需要抗爭,是吧?

“向你們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讚美和鼓勵”,個人感覺這段纔是這篇演講,最最精髓之所在,也是最最矛盾之所在。演講非常巧妙的,用習慣嘲諷和否定來替換批評,把批評的聲音,描述成了一種惡意的行爲,然而前浪還是忍受不了,對讚美和鼓勵的渴望。而且無論前浪如何致敬後浪的自信,也掩蓋不了他不自信的事實,一個把發出嘲諷和否定(批評)聲視爲小人的人,談什麼自信?庸庸碌碌的我,都不怕別人嘲諷否定,英明神武如你,何懼有之?難道沒有了別人的讚美和鼓勵,你就自信不起來了?批評不自由,讚美有何意義?一代偉人魯迅先生,不就是一個習慣嘲諷與否定的先哲嗎?他老人家是小人抑或君子,不需解釋吧?

《後浪》觀後感1700字左右 篇六

在疫情防控期間,廣大年輕幹部覺悟高、能力強、靠得住,時刻擔當作爲,衝鋒在前,在抗擊疫情的危急時刻挺身而出、敢打敢拼,在各自的崗位上都發揮了生力軍作用,幹出了新一代“後浪”、年輕幹部應有的樣子。疫情本身雖然是一場災難,但對幹部人才隊伍建設來說卻是危中有機,千鈞重擔壓在身、真刀真槍的磨礪爲年輕幹部打開了視野、錘鍊了心志、增進了本領,一批優秀的年輕幹部在書寫疫情防控的答卷中得以快速成長。

年輕幹部培養選拔是事關黨的事業薪火相傳的一項戰略性任務。進入疫後重振新階段的中華大地形勢催人疾,年輕幹部大有可爲、也應該大有作爲,必須化危爲機、把握機遇,在與祖國共同奮進中實現自我成長。

把牢對黨忠誠的“定盤星”

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忠誠是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是每個黨員入黨宣誓時的莊嚴承諾。錘鍊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既是年輕幹部個人成長所需,也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年輕幹部應當堅持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爲立身之本、從政之基,牢記“革命理想高於天”,始終保持一顆拳拳赤子紅心,自覺把講政治、鑄忠誠融入自己的言行,在“衆聲喧譁”之際保持清醒、在“難啃的骨頭”面前勇於擔當。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成爲讓黨放心、組織信賴、人民滿意的好乾部。

錘鍊爲民服務的“真本領”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毛主席講過:“我們隊伍裏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學習是克服本領恐慌的妙藥良方。我們從品學兼優的學子成長爲一名新時代的年輕幹部,離不開從小至今的刻苦學習和鑽研。在今後的道路上,只有多學習、勤實踐,才能不斷錘鍊爲民服務的“真本領”。年輕幹部必須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學懂弄通做實新思想,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要善用報紙網站、學習強國、微信公衆號,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不斷提高知識儲備的“含金量”和“含新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年輕幹部更應該多讀無字之書,在實踐中多磨鍊,真正將所學知識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爲民服務解難題中增長真才實學、練就一身本領,才能避免少知而迷、無知而亂,才能慎終如始地做好工作。

爭當建功立業的“排頭兵”

履職盡責、勇於擔當、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底色。年輕幹部要錘鍊擔當作爲的履職能力,敢爲人先,只有在本職崗位上幹出色、幹出彩,才能在賽場上冒出尖來。年輕的時候要捨得付出、樂於奉獻,自覺成爲紮根基層的“迎風鬆”,到信訪維穩、城市拆遷的最前沿,主動接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的磨鍊,多接一些“燙手山芋”,多經風雨。要發揚敬業精神、奉獻精神,認真對待手頭每一項工作,把全部的心思、精力都投入進來,做到爲“大我”棄“小我”、爲事業而忘我,力爭精益求精、追求極致。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疫情疊加影響下,我們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前所未有。作爲年輕幹部,我們要扛起使命,以“主人翁”的使命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不斷幹出彩、幹出亮點,在履職盡責中爲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青春力量。

築牢紀律規矩的“防火牆”

“清風涼自林谷出,廉潔源從自律來。”年輕幹部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只有守住自我、站穩腳跟,才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大家要“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築牢防腐拒變的思想根基,不斷涵養廉潔奉公、執政爲民的幹部品質。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事業的成長起步期,要正確看待名與利,堅決抵制錯誤腐朽的思想滲透到年輕幹部隊伍中來。把乾淨作爲最醒目的底線,始終把紀律挺在前面,任何時候都要穩住心神、管住手腳、嚴於律己,涵養自身的“浩然之氣”。自覺淨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保持清醒頭腦、培養健康情趣,多交良師益友,迎來送往講原則,自覺增強抵禦不正之風侵襲的能力。

千錘百煉才能造就英才,“後浪”奔涌方能不負韶華。年輕幹部要珍惜青春時光,主動作爲,快乾實幹,把最美好的時光投入到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來,找準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和路徑,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拼搏精神,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勇攀人生新高峯。

後浪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七

【“後浪”青年的“五四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五四精神,跨越百年。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五四青年的使命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時代流轉,“後浪”推動浪潮奔涌向前。在每一個時代,最吃勁的關鍵時刻都有青年志士的身影。從民族危亡時抵禦列強,到中國共產黨萌芽時的道路探索,再到新中國成立步履堅定地發展邁進,每個時代都全力託舉着青年,青年也從未辜負每個時代。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爲何歷經滄桑而銳氣不減,千錘百煉而鬥志更堅?只因強大的民族精神永駐。面對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進步青年拍案而起、奮起抗爭,將“衛國”“救國”作爲自己的畢生志向。1938年,綿延千年的文明古國正處於最危急的時刻,面對日軍的侵略凌辱,抗日英雄陳錦秀誓死抵抗,犧牲時年僅26歲;陸省三拼盡全力守護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將最後一絲力氣也化作強大抗戰力量,倒下時僅25歲。在守衛國土、守護主權的戰場上,無數青年將熱血潑灑,將生命定格,他們毅然決然地將最好的青蔥歲月、青春年華奉獻國家。熱愛祖國、寧死不屈是他們一生最忠實的信仰。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發展靠青年人才,民族振興靠青年人才。1950年,在美留學的鄧稼先因成就卓著,被當地政府高校器重,年僅26歲的他放棄優渥的政治待遇和經濟條件,毅然回國,填補了中國核武器理論的空白,成爲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錢學森、華羅庚、朱光亞、錢三強,這些響亮名字的背後,都是那個時代青年的愛國真心,是推動中國在歷史洪流中穩步推進的磅礴偉力。

“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屬於中國的“道路”究竟應走向哪裏?在一條紅船上,一羣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豪情滿懷、鬥志昂揚:要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和人民羣衆必須保持血肉聯繫,堅持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一則則“鐵”的紀律,一條條“民”的原則,被一代代共產黨人創新出來、實踐出來、檢驗出來,成爲維護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增進發展驅動力的強大保障。在大步邁入新時代的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堅定理想,也是中國青年堅定不移的奮鬥目標。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僅剩幾個月,90後青年幹部作爲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牢牢紮根基層一線,他們從這個時代汲取的知識、見識和智慧,毫無保留地化作爲百姓脫貧致富的源泉和動力,他們是“宣傳員”,通過鮮活的“李子柒式”視頻形式,將優質但滯銷的水果宣傳到世界各地,將品牌“打”出去,將生意“拉”進來;他們是“教練員”,向村民普及電商知識,手把手教會村民平臺直播銷售,培育“新型農民”;他們是“保障員”,積極與企業高校對接,通過土地流轉、創辦合作社等方式,降低村民土地轉型投資風險,保障村民經濟增收。在脫貧攻堅“實戰場”上,每一塊泥土,都烙下青年幹部堅實的腳印;每一片土地,都灑有青年幹部辛勤的汗水。

今天,或許年輕人被有意無意貼上“浮躁焦躁”“網絡非主流”的名片,然而,當他們放下手機、整理衣裝,走上抗擊疫情“戰場”時,我們突然明白,他們在諸多誘惑中長大的背後,是更加堅不可摧的定力和決心;他們在呵護和寵愛中長大的背後,是更寬廣博愛的氣概和胸懷。跨入2020年,意味着一直備受矚目的“90後”正式迎來了第一個30歲,成爲時代的擔當、民族的脊樑。戍邊青年軍人、逆行消防官兵、奉獻青春的鄉村教師、風雨無阻的快遞小哥……新時代青年人,擺脫了“生存壓力”的他們,在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中鍛煉出了一往無前的奮鬥動力,在祖國的每個角落,共同譜寫着這個時代的奮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