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2.72W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精品多篇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篇一

看完《忠誠與背叛》過後,我想深深地向那些始終對共產黨忠誠的優秀共產黨員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對那些背叛者投去可憐的眼光。人固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有時只在我們的一瞬之間便決定。

楊匏安、王荷波,在清黨的白色恐怖下,放下個人利益、家庭幸福,拋頭顱撒熱血,爲共產主義事業奔走呼號,就他們自身的地位而言,獲得榮華富貴很容易,但他們寧願窮得不能給孩子看病,也一如既往的最後黨和人民。範小根,正因自身的賭癮,還不起賭債,就能夠剋扣工會用來買槍支的救命錢。王荷波同志的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很難想象,一個參加過三次武裝鬥爭的同志,竟然爲了貪念錢財,出賣同志,背叛革命”。範阿根,既然能參加三次武裝鬥爭,說明他就應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但是在面臨剁手指的時候,他選取了出賣同志,背叛黨,爲什麼之前的不怕犧牲變成了之後的苟且偷生?我究其原因,是正因生活作風很有問題,如果他不好賭,又怎樣會被敵人抓住把柄,威脅性命。而這樣的不良生活作風,在很大程度上是會消磨人的意志的,這也可能導致他之後的革命精神全無。因此,作爲一個黨員,就就應抵制不良的生活作風,在那裏,我更加深刻明白毛澤東同志強調生活作風建設的重要性。

一些同志的叛變,也正因從一開始的動機就不純,把加入黨,作爲其升官發財的渠道。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個嚴密的組織去監督和檢查。這兩點是影片反映的,而影片的中心也是在圍繞建立一個我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以此在保證黨員的純潔性——對於違反黨的紀律,泄漏黨的祕密,在政治上動搖,在工作中消極的黨員,務必依照黨章進行嚴肅的處理。對於那些一味貪圖享樂的叛變份子,要堅決清除出黨。對於那些背叛了革命,背叛了信仰的人,務必要給予最嚴厲的處置。無論你是一個領導還是隻是一個黨員,都沒有例外,共產國際代表都沒有例外,這樣才能真正樹立一個政黨的威信和公信力。最後的一幕很是讓我感動——我以中國共產黨監察委員會的名義,判處你死刑!應對叛變分子,絕沒商量!

每個人的人生軌跡或許不一樣,但我們正因相同的理想信念走到了一齊,成爲了布爾什維克,我們就就應爲着這樣一個信念而奮鬥終生,在這一個途中,我們要時刻警惕,時刻學習,緊緊跟着黨的思想走,纔不會背棄最初的理想和信仰。在這一漫長而又艱難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仍就應堅信一句話,並牢記於心——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篇二

“一定要除掉這個叛徒。”

“兒是母親的心頭肉。”

“有的人入黨不是爲了革命,而是爲了升官發財。”

——《忠誠與背叛》

“一旦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一旦我們開始反思環境,世界將不再一樣。”

—— 邁克 桑德爾

前幾日單獨一人觀看了《忠誠與背叛》,影片圍繞“中國共產黨第一屆監察委員會”建立的背景和挫折經歷,講述了爲了保衛民主革命的果實,以王荷波、楊匏安爲代表的共產黨員在黨內清除貪污者和叛徒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荷波清除叛徒範阿根的過程,範阿根與王荷波一同抗戰,經王荷波介紹入黨,範阿根的母親也是王荷波的乾孃,後來範阿根因欠賭債出賣了黨內的其他同志,爲找到失蹤的範阿根,王荷波找到乾孃掛起紅燈籠引出範阿根,並最終將範阿根槍斃。

在這裏我們可能會認爲王荷波和乾孃是忠誠的,一同消滅了背叛黨的範阿根他們的行爲是高尚的。但是在這個故事結束時,範阿根的母親說了一句話:“兒是母親的心頭肉。”同時範阿根在將黨內重要信息告知敵人時,爲保護王荷波的安全,給王荷波的水裏下藥,使之不能趕赴早已被國民黨特務包圍的會議地點。在看到母親掛起紅燈籠後,範阿根不顧自己還是黨內通緝犯的身份,回到家探望母親。這時我們心裏會有這樣一種直覺:範阿根對朋友、家人的忠誠,相對於對黨的忠誠,是不是不值一提?若再思考深入些的話,便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忠誠作爲維持成員資格和團結的義務,對身處不同團體的人而言,當多種“善”發生矛盾時,是否能夠做自由選擇?

關於道德和政治的義務,西方自由主義者提出了兩種義務:一種是作爲人類本身具有的自然義務;還有一種是自願義務,就是針對特定人,經由我們同意而承擔的義務。除此之外,社羣主義者還提出了第三種義務:維持成員資格和團結的義務,這種義務不一定經過成員的同意產生,通常表現爲“忠誠”。忠誠的道德力量在於理解我們是誰,歸屬於哪個羣體。它不一定經過同意產生。例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沒有經過同意而被生出。在政治上,我們可以舉影片裏的例子,當母親要選擇殺掉自己的孩子,她是可以拒絕的,因爲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無恥的,即使是爲了黨的純潔性而要消除叛徒。母子關係與兒子的黨員關係,家庭關係與黨內關係,哪一種義務更重要?在這裏是否有自由選擇的可能?

如果我們把懷疑進行得更徹底些,那麼問題就變成了忠誠,作爲一種義務,是否存在?愛黨、愛國是否只是一種偏見,我們是否需要克服這種偏見?在忠誠裏,愛國、愛黨不是一種無需經過我們同意的、維護成員團結的義務。但是,對黨、對國家富有愛的義務,其基礎是自由選擇和公民同意,因爲公民不負有任何政治義務在一開始,除非公民自願承擔那種義務。在歷史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有時會演變爲集體的自私,我們還要引以爲豪嗎?我們何時可以拒絕這種忠誠?忠誠何時可以甚至超越正義原則,獨立於正義原則之外而存在?母親沒有任何義務幫助那些要殺死她孩子的人。這樣的忠誠並不能找到普遍的公正原則。因爲特定團體對什麼是好的生活是多元的,同時促使公正成爲了一個特殊的、非獨立的原則。用忠誠來決定爭議,不是一種思考爭議和公正原則的方式。因爲公正不能被看成是忠於特定羣體的共識和信仰。

如果忠誠必須永遠優先於其他義務,那麼朋友和陌生人之間的差異就理應不存在了。對朋友特殊利益的照顧就是一種偏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因此被重新衡量。這樣一種原則會將我們引入怎樣的一個世界或者道德構想?孟德斯鳩在啓蒙運動時曾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會幫助那些最疏遠的陌生人,就想幫助它的朋友一樣。如果人們是完全高尚的,那麼他們就不會有朋友。這樣的世界將難以是一個人類世界,因爲它難以實現。人的博愛是一個很高尚的行爲,但人通常是在小範圍內來實現愛的,這也許反映了道德同情心的侷限,但它反映了一個事實:我們學會愛別人,不是通過普遍意義的愛,而是通過一種具體形式來愛。

考慮到正義,一種方式是要參考過去歷史裏的主導價值標準,而不是外部的標準,正義應該是一種特定團體內的在所有時代都會一致同意的看法,但此時正義成了傳統,成了社會慣例,失去了它的普遍性特徵以及與“善”的關係。另一種方式是看正義是否尊重或者促進某種重要的人類的善行。可是後者面臨的問題是,怎麼定義善?是否能不在社會團體的影響下定義善?羅爾斯提到一種“反思的平衡”來實現對正義的共識,即將特定事件的判斷與其背後的一般原則來回對比,不斷修正。但是在多元的社會,關於正義和善的 “分歧”會永遠存在,承認這種分歧將是合理的。怎麼尊重社會中意見不一的公民?絕不可能是“裝着沒看到”,因爲這不是民主生活所願望的,而是“與之交流,與之爭論,聆聽和學習”,不保證最後達到一致,商議和交流得來的尊重更符合民主生活和一個多元社會。這也是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在當下多元社會裏的一種果實。

忠誠與背叛2022警示片觀後感 篇三

“觀看了專題片《忠誠與背叛》後,十分震驚,感慨萬千。那些‘階下囚’無視紀律規矩,放任權力濫用,最後泥足深陷,墜入違紀違法深淵的懺悔場面發人深省,這既是引以爲戒的警示,也啓示紀檢監察幹部永葆敬畏之心。”打鐵必須自身硬,作爲一名紀檢監察幹部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以黨紀黨規來規範自己,切實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嚴格遵守廉潔規定,始終保持初心,堅持原則,守住底線,築牢防線,爭做黨內“淨化器”,在清廉臨武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篇四

“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是《忠誠與背叛》影片中反覆引用的一句話。在開展黨員純潔性教育活動中,近日,滁州市公路管理局來安分局組織黨員幹部在來安劇場觀看了這部影片,影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進行集中警示教育,瞭解白色恐怖條件下,我黨紀檢監察機構的艱難組建歷程,及第一代黨的紀檢監察幹部開展黨的紀檢監察工作的艱辛探索,通過生動事例,教育公路系統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跟黨走的政治信念,努力保持政治純潔、黨性純潔、思想純潔、道德純潔和作風純潔。

影片使參加觀看的每一位黨員幹部都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大家紛紛表示,要向王荷波、楊匏安同志學習,傳承革命遺志,時刻保持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保持自身的先進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堅定的信念、寬廣的胸懷、創造的激情、務實的態度,在各自崗位上認真履職,用心工作,以實際行動爲來安公路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作出積極的貢獻。

忠誠與背叛2022警示片觀後感 篇五

親情本是人世間最真摯、最綿長的一種感情,是一種可以讓人溫暖而堅定的力量,傳遞親情的媒介一旦變成了單純的利益,那麼離親情“變味”“變異”也就不遠了。《忠誠與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錄》中,陽衛國等表達親情的方式顯然是畸形的,他們以爲利用自己的職權在金錢和物質上給家人幫助是看中親情的表現,沒有意識到這種通過違紀甚至違法的方式關照親人本身就是在異化親情,黨員幹部要警醒,承託親情、表達親情,千萬不要脫離了紀法和真誠,多一些純潔簡單、坦坦蕩蕩的關心關愛,少一些金錢利益、見不得光的糾葛。

忠誠與背叛2022警示片觀後感 篇六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正確行使就能爲人民辦實事,反之就會損害人民羣衆的利益。警示教育片中的情節觸目驚心,發人深思。作爲紀檢監察幹部,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扣好“第一粒釦子”。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記宗旨,明辨是非,自覺與各種違法違紀行爲作鬥爭,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要從警示教育片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警鐘長鳴,嚴於律己,做到一身正氣、剛正不阿,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篇七

它的成立,在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影響。它也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全國最大的大學聯考資源網end#也是級別最高的黨內監督機構,它健全了黨的制度,使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及黨紀黨法的權威第一次有了相應的機構作爲保證。“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臺詞在影片中反覆出現。的確,革命是一項永恆的事業,雖然這天的“革命”與當年的含義已有所不一樣,但“忠誠”與“背叛”是每個革命者、每個共產黨人都無法迴避的選取。在社會主義新時期,黨內若是存在“背叛”者,必定會使他的黨陷入腐化,必將爲羣衆所厭棄。只有堅決的清洗這些不良分子,才能鞏固我們的營壘,才能樹立黨在羣衆中的威望。”影片結束後,王荷波、楊匏安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在那段最黑暗的時期,他們依然堅守信仰、生命的好處,並且持續其純潔性,讓我欽佩;他們那種威武不屈、剛正不阿、忠於革命的大無畏精神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作爲一名年輕黨員,沒有經歷過當年的生死考驗,唯有時刻牢記黨章,持續忠誠的信仰以嚴厲的要求約束自己,方能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的稱號!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篇八

忠誠與背叛這部影片真實而藝術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創立中央監察委員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透過真實可信的歷史故事,豐富生動的畫面,展現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鮑安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爲忠於黨的事業,維護黨的純潔性,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果敢的光輝形象。

1927年4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衆,應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叛變者有之,腐化墮落者也存在,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名黨員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建立中共中央紀律檢查機構,加強監督、純潔組織,成爲當務之急。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的王荷波,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的楊鮑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義向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誕生。

看完《忠誠與背叛》我的內心異常澎湃,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爲了實現理想不犧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動。我腦海裏始終出現一個詞——“忠誠”。他們在對黨的絕對忠誠給予一種信念和力量,使他們在黑暗的環境下同兇殘的敵人做鬥爭的時候沒有屈服,沒有妥協,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終堅信勝利的曙光終將到來。

然而,看完這部影片,我亦對我黨內部的某些不堅定份子的背叛行爲,深感痛心疾首,如範阿根、林廣順等一批人,經受不住敵人的摧殘折磨,最終屈服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背叛了黨,背叛了人民,給組織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些不管是“兩頭倒”的叛徒,還是“半截子”的叛徒,背叛了就是背叛了,無論有千萬種理由,也無論是否改邪歸正,只要是成了背叛者,就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忠誠,源自於革命必勝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崇高的信仰。忠誠,源自共產黨人高尚的情懷,堅毅的品格。聽,王荷波傲然宣告: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應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會灑下同情的熱淚。

他們時刻持續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持續自身的先進性,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偉大信念,不斷砥礪自己,拒腐防變,自覺抵抗社會中各種糖衣炮彈的襲擊不做黨和人民的背叛者。忠誠於黨,首先要高舉旗幟,堅定信仰,在忠誠與背叛的天平上,能夠稱量出一個人靈魂的重量,在生死抉擇的牢獄之中,能夠檢驗出理想信念的真假虛實,只有透過實踐檢驗,透過時刻考驗,透過困難磨練,才能鑄就真正的忠誠。這部片中的革命先烈,在那白色恐怖,艱苦卓絕的環境下,從不因處境險惡而耽誤黨的工作,總是冒着生命危險,執行好黨交給的一切任務。鑑往思今,革命先烈冒着生命危險發奮爲黨工作,如今我們的條件如此優越,沒有任何理由不發奮進取,幹好工作。

這天,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無論是發展順利的時候,還是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同樣都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要始終持續共產黨人的高尚節操。我們的先輩付出了一切,這些付出始終需要新的高度、新的可能性的展開來給予迴應。回望歷史,革命志士爲信仰而戰的真實場景歷歷再目,革命先烈雖已化作千古忠魂,但這種精神的偉大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我們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應當奮發的工作,將先烈們播下的精神火種接過來,讓它發出耀眼的光芒,將這燃燒的火炬永遠的傳下去。在新的征程中奮力前行,高舉忠誠於黨的大旗,續寫新的輝煌!

忠誠與背叛觀後感 篇九

觀看電影《忠誠與背叛》。大家紛紛評論:這部電影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感人至深,受益匪淺。

這部影片,真實而藝術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創立中央監察委員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通過真實可信的歷史故事,豐富生動的畫面,展現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鮑安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爲忠於黨的事業,維護黨的純潔性,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果敢的光輝形象。

衆所周知,1927年4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衆,面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叛變者有之,腐化墮落者也存在,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名黨員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建立中共中央紀律檢查機構,加強監督、純潔組織,成爲當務之急。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的王荷波,中共廣東區監察委員會的楊鮑安等,以中共五大代表的名義向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誕生。

看完電影《忠誠與背叛》,我心潮澎湃,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爲了實現理想不犧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動。我腦海裏始終出現一個詞——“忠誠與堅守”。他們在對黨的絕對忠誠給予一種信念和力量,使他們在黑暗的環境下同兇殘的敵人做鬥爭的時候沒有屈服,沒有妥協,他們一如既往地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終相信勝利的曙光終將到來。

看完這部影片,我亦對我黨內部的某些不堅定份子的背叛行爲,深感痛心,如範阿根、林廣順等一批人,經受不住敵人的摧殘折磨,最終屈服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之下,背叛了黨,背叛了人民,給組織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這些不管是“兩頭倒”的叛徒,還是“半截子”的叛徒,背叛了就是背叛了,無論有千萬種理由,也無論是否改邪歸正,只要是成了背叛者,就會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忠誠,源自於革命必勝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崇高的信仰。堅守,源自共產黨人高尚的情懷,堅毅的品格。聽,王荷波傲然宣告: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會灑下同情的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