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建軍大業觀後感(精選60篇)

觀後感1.59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60篇《建軍大業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建軍大業觀後感》相關的範文。

建軍大業觀後感(精選60篇)

篇一:建軍大業觀後感

懷着對黨的忠誠,來看《建軍大業》,體會着那血與肉的歷史。我能想象,那時候的天空的顏色、河水的顏色、泥土的顏色;我能想象,那時候的將軍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時候的戰前的聲音、戰時的聲音、戰後的聲音;我還能想象到許多那時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載着歷史的牆,告訴我的,我彷彿聽見了戰時將軍的指揮聲;我彷彿能聽見士兵戰鬥時的咆哮聲;我彷彿能聽見一顆顆手榴彈爆炸的聲音。戰爭是恐怖的,但沒這紅色的恐怖,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和平的生活。我必須去珍惜這份幸福,握住這份幸福。

看完了《建軍大業》,我的心情其實也是非常的複雜。我慶幸自己出生在黃金時代,我也爲那些逝去的英靈默默哀悼。血染紅的旗在我的心中飄蕩,戰爭,好像就發生在昨天,離我很近;又好像發生在幾萬年前,離我很遙遠。心中有說不完的感慨。如果戰爭之苦加與我身,我又會如何去面對,會像前人那樣英勇神武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處那時,也一定會爲了自己的國家,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獻上一份力量,這份力量,也許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爲它做出貢獻,不論是那時,還是現在。

即便是和平當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國家,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對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護這幸福;我的理想,是讓更多人體會到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個學生,對於這樣的幸福,我想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和前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沒有我們所有的幸福,我們沒有他們那麼多經歷,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經歷,他們卻不能體會我們的幸福。

通過《建軍大業》強烈地驚醒了睡在這幸福中的我,讓自我深刻的意識到這幸福的存在,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邊,無處不是。我必須將這份幸福,傳遞下去。

篇二:建軍大業觀後感

“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影片《建軍大業》爲紀念建軍90週年上映,衆多當紅明星的加盟,與紅色題材相結合,該片一時成爲同期最受矚目的影片之一。

片中演員既有“老戲骨”,又有“小鮮肉”,很多觀衆在未上映之前便對“小鮮肉”的演技表示擔憂,對此,片方也專門作了迴應:“劇中主角在故事發生的時代都還很年輕。”監製黃建新稱選角標準“慎重而嚴苛”,南昌起義時,粟裕19歲,林彪19歲,小平20歲,要塑造那個時期的他們,必須是年輕演員,事實上,這些演員比那些爲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偉人當時的年紀還要大出一些。

所謂時勢造英雄,便是如此罷!20來歲的年紀,革命先輩們個個懷揣夢想,信仰堅定,一心爲國,誓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和平年代下成長起來的我們,20歲時還是個懵懂的少年,或初入社會,或活在校園的象牙塔之中。

20歲是個令人嚮往的年紀,如同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正是光明,滿是希望。生在和平年代,我們感恩先烈,也要致敬先烈,學習先烈,懷揣夢想,堅定信仰。“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正是因爲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戰火中奉獻生命。正是因爲信仰,他們拋頭顱、灑熱血而無怨無悔。正是因爲信仰,共產黨人引領中華民族,從百年沉淪走向民族復興。

堅定信仰是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的思想前提。青年黨員要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終生恪守對黨忠誠、對人民負責,謀人民利益、建羣衆感情、學爲民本領、幹富民實事,夯實自身健康成長的思想政治基石。列寧說:“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立足當前,從我做起,把今天的努力同實現共產主義的明天聯繫起來。每個青年幹部都應當有立足自己實際的本職工作,從我做起,以主人翁的責任感,爲國家強盛,爲民族興旺,竭誠以赴。

篇三:建軍大業觀後感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不論是在看電視劇還是看電影,我都會把自己代入到情境裏。跟着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實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節和悲愴的情節,因爲總是會讓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況下哭泣,總覺得很不好意思,這麼大人了,還會被情節所感動。當我被故事情節感動哭了的時候,我媽媽特別搞笑,會在一旁用她的重慶話罵我“你看你一天像個瘋子樣”,“你**就是個神經病”。當然我不會理會她,因爲我還在情景裏沒出呢。

今天下午閒來無聊,在家看了電影《建軍大業》,先不論演員的豪華陣容。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那埋在心裏的愛國情懷再次被點燃,每當我看到這些愛國的、抗戰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爲我是中國人,我會爲自己生活在中國而無比興奮。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火紛飛,一切都是那麼幸運。感謝革命先烈爲我們打下的江山,爲我們保留的美好河山。“倖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來,這樣他們纔沒有白死。”——《建軍大業》。這是我聽過對倖存者最美,最有氣勢的解釋。總覺得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爲了革命,爲了勝利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過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肯定沒有那麼勇敢,我肯定是一個膽小怕死的人。現在的我很慶幸,我們還活着,而且是活在這個信息發展非常迅速的網絡時代。

這電影裏有太多我喜歡的演員了,餘少羣,馬天宇、歐豪、張藝興、李易峯等等好多人。但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歐豪飾演的葉挺,全篇爲他癡迷。喜歡他的男子氣概,喜歡他爲兄弟們出頭,喜歡他奮勇殺敵。網上好像全是在批評說歐豪演的葉挺不符合歷史,甚至葉挺的子孫都出來發話了,我承認在劇情里歐豪演的葉挺有一點痞痞的,還在戰場裏嚎叫,但是情到深處最有力的釋放方式難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麼?成千上百萬的戰士犧牲了,是很悲愴,很壯烈,但是我們最終我們勝利。我們勝利了。大家都在討論歐豪嚎叫這一鏡頭,難道這不是好的起點麼,大家都記住了這個鏡頭,歐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記住了他歐豪,也記住了影片中的葉挺。這部電影裏英雄人物太多,演員也太多,但是能讓大家對之記憶深刻不就是一種成功麼,演員是需要話題的,爭議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這影片的葉挺,也支持歐豪。

我看這影片的時候強忍着淚水,因爲太壯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讓我爲之動容。一直沒笑過,但是最後結尾潤之那八個字卻讓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點,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氣感動了吧。精彩的影片總讓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寫了,我準備再去找一部類似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繼續觀看,把我的愛國情懷繼續點燃。

以上言辭純屬我個人想法,沒有其他惡意,請勿妄自揣測,惡意菲薄,感恩。

篇四:建軍大業觀後感

劇本打磨兩年,演員都經受專業軍事訓練

黃建新之於主旋律電影頗有發言權,《建國大業》用明星的人海戰術爲我國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化開闢一方新大陸,之後《智取威虎山》又成功嫁接紅色經典與香港導演的類型片特長。這次將《建軍大業》交到劉偉強手裏,黃建新壓力與信心“齊飛”。“電影《建軍大業》是我從業以來接觸的‘最特別的任務’。”黃建新稱,“習總書記曾經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而電影《建軍大業》所聚焦的,正是那些在波瀾迭起的革命歲月中,爲國家爲民族捨生忘死的不計其數的熱血英雄!”

談到《建軍大業》劇組的創作過程時,黃建新介紹道:“這部電影僅劇本就反覆打磨了兩年,每位演員在進組前都做足了資料文本功課,也接受了專業級的軍事訓練,所有主創都不遺餘力地爲《建軍大業》奉獻出自己的才華和心血。可以說,大家百分之百的熱情和投入,必將使這部展現燃情歲月、洋溢着青春激情的電影作品大放異彩。”

“與我之前監製的《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動》一樣,電影《建軍大業》一定會成爲一部讓觀衆激動、讓觀衆喜歡的熱血鉅製!”談及電影《建軍大業》的品質,黃建新信心滿滿。

據知情人士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與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日前已率先看過《建軍大業》粗剪版,三人不約而同地表示“影片出乎意料的好”,同時也委託監製黃建新將祝賀、慰問與感謝帶給全體主創和所有參與影片創作的工作人員。我們這些還看不到片子的吃瓜羣衆,就先欣賞劇照吧。

篇五:建軍大業觀後感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共邀中影股份董事長喇培康、寰亞傳媒集團執行董事兼主席林建嶽、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等重量級嘉賓,以及《建軍大業》等電影的主創代表一同開啓了“博納之夜”盛典。與電影同步發行的《建軍大業》玉璽也在酒會上驚豔亮相,成爲本年度“博納之夜”一大亮點。

作爲“建國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建軍大業》是博納今年的重頭戲。於冬在推薦這部電影時表示:“《建軍大業》是博納影業跟中影集團聯合打造的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後中國電影歷史上又一偉大的作品,導演做到了創作上的商業,而不只是堆砌明星。針對很多年輕人對於那段革命歷史不熟悉的現狀,我們大膽啓動50多位當紅青年演員,就是爲了讓年輕觀衆能瞭解到祖國偉人的那段崢嶸歲月。”

中影授權發行的《建軍大業》玉璽也在酒會上震撼亮相,吸引與會衆嘉賓明星及媒體的關注。據悉,爲貫徹落實《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方針政策,以優秀文藝作品迎接建軍90週年,繼“建國三部曲”之《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後,中影出品《建軍大業》電影,並同步發行《建軍大業》玉璽,首次實現影視、工藝美術跨界聯合,開文化收藏之先河,是建軍主題中極具創新性、代表性的藝術創作成果,極具歷史紀念意義。

篇六:建軍大業觀後感

最近在班主任林老師的推薦下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建軍大業》,我也是剛剛聽說這一部電影,起初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再加上自己對軍事方面也未曾有過的理解,所以抱着一種無所謂的心態去觀賞。

在電影開播前,顯示屏上出現一段字幕,上面寫的日期正是新中國成立之前。再看看主要人物表:有朱德、陳毅,周恩來……看到最後一行,誒呦,毛澤東!“老朋友了。不由得把我的胃口又調動了起來。

電影的主要簡介講述的是周恩來總理領導革命,結識了毛澤東,並與他從兩頭掘起,共同打江山,歷經千辛萬苦,但周恩來總理因臨時生病在上海養身,後來由毛澤東和朱德兩人兵合一處,最終取得極大的勝利!

這電影別的我還沒有學到,但是我目睹了全過程的犧牲。我很奇怪,爲什麼我軍犧牲如此多的人。而對方犧牲的人數比我軍少一點?對此,在種種戰役中,我主要關注每次軍隊的犧牲。

犧牲的人有好多好多,多的數不清。戰爭的場面慘不忍睹,有的掉了腦袋,血漿飛濺,屍首橫飛,到處都是斷手短腿,每每看到這裏肚子裏的味蕾都在翻個,眼淚都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特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德爲保護周恩來等人能安全的撤離,去阻擊另外一支部隊,他們在三河壩這個地方阻擊敵人。那個激烈勁啊,就別提啦,三千人PK兩萬多人,想想都可怕,隨時都面臨着犧牲的危險。看到這裏,嗓子眼不由得提了起來。隨着人數一個個的減少,讓我沒有勇氣看下去。

後來只有幾百人在共同奮鬥,他們團結了呀,但畢竟在數量上已經輸給他人了,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朱德只能讓老的留下,年輕的離開。離不開自己的親人的士兵,與他們抱頭痛哭。最後忍着傷痛離開了,而那些年紀大的最後也與敵人同歸於盡了。

“自己死了做了英雄,也不要活着成了狗熊!”不由得按下了暫停鍵。閉上眼睛,私謐着:是啊,如果不死,怎能爲後方部隊爭取活的希望,就算活了下來,也是一具空無的`肉體,還不如死了當一回英雄!如果沒有將士的犧牲,哪會有毛澤東後來打的江山,那會有新中國的成立!

犧牲的只是肉體,換來的是精神上的寄託!換來的是下一輩的勝利!

所以我說:“犧牲是革命的本錢!”

篇七: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國三部曲”之《建軍大業》昨天(6日)發佈了一組人物劇照。

鮮肉一鍋燉,流量戲骨齊上場,這一波幾乎涵蓋了半個娛樂圈。

對了,《建軍大業》中飾演張學良的韓庚,在《建黨偉業》中演的是鄧小平……那一版的鄧小平被批爲“史上最不像”。

到了《建軍大業》,演鄧小平的變成了1993年出生的董子健。

這一版的鄧小平,又被網友吐槽像賣報的……

誰更像你心目中的鄧小平呢?

萬萬沒想到,萬合天宜的人幾乎都來了,這是要拍成喜劇的節奏啊……

其實小愛的扮相還是可以的;劉循子墨就有點出戲了的感覺了……

到了白客……王大錘,是你嗎王大錘!

嚴正抗議!你們爲什麼獨獨少了孔女神!

比萬合天宜還出戲的,是關曉彤飾演的鄧穎超。

年齡小,扮相老,這張劇照我真的審美不能……同樣讓人接受不能的,是張天愛飾演的宋美齡……不過,飾演姐姐宋慶齡的宋佳,還是很有感覺的。周冬雨的範桂霞,分分鐘齣戲到《麻雀》……張涵予演杜月笙我是服氣的,好想看他單獨演一場杜月笙的電影。

還有很多演員也和角色很搭:劇照一出來,一大票網友眼睛瞪得老大,認臉認得快要瞎:喲,釋小龍都長這麼大啦!艾瑪胡軍演的朱德很有氣場啊!等等……這是黃志忠?鍾漢良穿上軍裝更帥了呢,這一版的陳毅帥翻天!呃……不是鍾漢良?歐豪版的葉挺,髮型有點潮啊……話說,葉挺還真的留過這種髮型……

從左到右:項英,周恩來,葉挺霍建華演的蔣介石,我不是很敢認……腦補了鄭元暢的臺灣腔……應該有配音吧……

來自臺灣的演員還有楊祐寧,飾演的是國民黨將領錢大鈞。接下來就是一大票的流量擔當了。

何長工,看到你笑得這麼開心,我也笑了……

篇八:建軍大業觀後感

怎麼說呢,總體感覺還好吧。聽說是第三部,我沒看前面兩部,無從比較。

沒有大陸導演拍得那麼嚴肅,也沒有英雄化形象,算是從另外一個視角看歷史人物,觀衆也許會想,哦,原來我們的英雄也有這樣的時候啊,血性的年輕人即使再狼狽也堅守信念一路掙扎奮鬥下去。但英雄畢竟是英雄,承載着中國的光輝歷史,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的信仰,電影要讓他們從神壇上下來同時不影響他們在觀衆心中的高大形象,這真的很難。

反正我一看到陳赫這小眼睛逗逼就笑場了,還有那些小鮮肉是怎麼回事,面相太奶油,演技太浮誇了。這不是娛樂片啊,嚴肅點好嗎,拍一部歷史正劇需要他們來拉票麼?

朱德三河壩戰役演得實在好,超有感染力。

葉挺演出了我心目中的鐵血將軍。就是炮彈前的轉圈什麼多了點。

杜月笙那一段的確很恐怖。

篇九:建軍大業觀後感

有幸在解放軍建軍90週年前夕看到由劉燁、朱亞文、歐豪、馬天宇等實力派明星主演的《建軍大業》,內心頗爲震撼,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殘酷,更艱難,也更可歌可泣。感動的是毛澤東臨下湘西,與楊開慧的依依惜別,孩子們一聲聲爸爸,飽含沉甸甸的捨不得之情,久別重逢,但是爲了新中國這個大家只能忍痛捨棄自己的小家再一次遠走他鄉,電影院裏,那一聲聲的呼喚,着實催淚。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楊開慧微笑着含着淚,莫回頭,一直走,莫回頭。義無反顧的把毛澤東推上帶領中國人民浴血戰鬥建立新中國的路上。軍閥過境,寸草不生,妻離子散,哀鴻遍野。革命,是要死人的,是要流血的,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只是沒想到會這麼早,1930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被軍閥何健派人搜捕,被抓住,和兒子毛岸英一起坐牢。同年11月14日在長沙被殺害,年僅29歲。很多人的一生,是電影電視劇中的短短几分之幾秒鐘,是史書文獻中記載的寥寥數筆,也是後人口中偶然提起的幾句話。可他們的一生卻是用鮮血和生命抒寫信仰與家國熱愛的一生,是偉大的值得後人千秋敬仰紀念的一生。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看到敘利亞難民,那個偷渡遇難被衝上海岸俯臥在海邊的小男孩刺痛了多少人的心,我們感激當年浴血奮戰舍小家顧大家的革命先烈,致敬爲後代人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戰士們,現在的我們更應該憶苦思甜,牢記歷史,珍惜現在,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篇十:建軍大業觀後感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也是曾經的南昌起義日,所以我觀看了《建軍大業》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的是講述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爲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影片中,周恩來和毛澤東商議好了,說:你去發動工農武裝,我去發起起義。周恩來提議以南昌爲共產黨的起點,發動起義。

時間是八月一日早上四點,口令:山河統一,命令:三槍聲音,記號:脖帶紅領巾,左肩帶白巾。

隨着三聲槍響,激動人心的南昌起義開始了。

首先,他們先拿下了火車站,斷了敵人的後路,再相繼拿下零零散散的地方。因德勝門和盤臺衙門有機槍,所以遲遲攻不下來。

這時,賀龍繼續帶兵前往支援,可還是沒有拿下。粟裕這裏遇到了隊友,是因爲有共產黨反派,可壞共產黨把暗號說錯了,導致所有救兵全部涼涼。最後葉挺開始炮擊,最後獲得了勝利。

這一戰如果沒有朱德把大大小小的官員全團在一起,也不可能勝利。

在起義後,更多人蔘加了工農武裝,在毛澤東的率領下,終於在1949年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成功的將一共二府改爲了一國一府。

看過這部電影后,我爲自己能生在和平的年代而感到幸福。

篇十一:建軍大業觀後感

最近看了《建軍大業》,胸口滾燙,握緊雙拳!作爲一箇中國人,每一段歷史都應牢記在心!

無論過往成功或失敗,此刻開始,從零開始,當勇士!

每一場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幾場硬仗,比如南昌起義、三河壩大決戰,每一場都驚心動魄,每一場都讓人感嘆指揮將領的滔天謀略,對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五體投地。在影院裏,感同身受,驚歎眼神堅毅背後的內心堅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槍上場橫掃敵人的千軍萬馬。

這是一次修煉也是一場磨礪,對於敵情的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球場如戰場,每一次比賽,無人預料結果,也無人知道90分鐘內會出現何種錯綜複雜的情況。作爲一名披甲上陣的戰士,你的選擇,只有全力以赴。

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

“要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胸腔熱血,雙拳緊握。在三河壩決戰大軍撤退的畏難之際,需要死鐵部隊掩護。三萬敵軍壓境,這些年輕的生命毫無懼色,“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成爲每一個人年輕戰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裏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幾槍,但仍要跨過戰壕,點燃引爆器。以蔡晴川爲首的掩護軍隊,無法稱爲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較量、大我與小我的權衡,這些年輕卻飽受征戰的命運,倘若沒有堅毅的靈魂和信仰,如何成爲一支勢不可擋的雄獅部隊?

剛開始比賽的那幾年,得失心很重,會在意每一個球的得失。但現在深感,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輸贏,我們對於足球的信仰沒有輸贏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和比賽中,汗水、淚水、血水,凝結在一起加深和兄弟們在一起並肩作戰的決心。是在心裏大聲吶喊:“我不認輸!”的體育精神!

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賀龍帶領的部隊要端了敵人的老窩。拿着炸藥包的小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炸藥包也隨之掉落在地上。幾乎在同時,另一位小戰士火速搶救起炸藥包朝老窩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過癮。

炸藥包存在的意義是直搗黃龍,那在他爲完成使命前,他便不會也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這是使命!是所有人爲之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倒下了,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

我們告別了生死的戰場,但在球場上一爭高下,賀龍的炸藥包,我們的那顆球!

炸彈爆炸前,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每一場比賽結束,無論輸贏,都是磨礪!於我而言,下一場,一切從零開始!

我們球場見!

篇十二:建軍大業觀後感

一個月前,女兒就說有一部好看的電影《建軍大業》將在八一建軍節上映,一定要看看。按照慣例我對戰鬥片不感興趣的,但爲了滿足孩子的心願,就應允了。然後勞工提前網購了兩張電影票,昨天晚上我們娘倆去電影院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軍大業》。

在電影院看電影和在電視上、電腦上看差別是很大的。在電影院裏音響效果逼真,如臨其境,人物呼之欲出。上次看電影是什麼時間?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吧,我還記得當時看過《紅河谷》,還有《河東獅吼》,後來上班,結婚生孩,忙忙碌碌,爲生活所累,離時尚久遠了。

《建軍大業》是爲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建軍90週年而拍攝的。電影真實地展現了從八一南昌起義到秋收起義到井岡山朱毛會師的一段歷史。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_的第一槍,從此,共產黨有了一支自己的隊伍。_的至理名言是“槍桿子裏出政權”,只有自己有了武裝隊伍,纔不會被動挨打。雖然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都被鎮壓了,但是革命的火種已經種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建軍大業採用的都是老牌帥哥美女加小小鮮肉。劉燁扮演_、朱亞文扮演_、黃志忠扮演朱德、王景春扮演賀龍、歐豪扮演葉挺、劉昊然扮演粟裕、馬天宇扮演_,蔣介石竟然是老幹部霍建華!哈哈,女演員也很強勢呀:宋佳扮演宋慶齡,張天愛扮演宋美齡,李沁扮演楊開慧、關曉彤扮演鄧穎超.......還有陳曉、張藝興、陳赫、李易峯、周冬雨、鹿晗、陳偉霆、等等.....我相信很多年輕人包括我女兒也是來追星的吧。

不管怎麼說,通過這部電影,讓這段歷史得以重現。讓我們重新溫習了這段歷史,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是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這就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中心意圖吧。

篇十三:建軍大業觀後感

剛剛散場到家,連忙打開電腦急着抒發出我的觀後感。一開始其實沒有報特別大的期待去看,只是想說建軍節要到了,一定會有類似題材的電影,而且千篇 一律,換湯不換藥是我堅信的。

但是開場畫面就震撼住我了,成千上萬的學生們倒在血泊裏面,機關槍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放映廳,告訴我,電影正式開始了,革命打響了。陸陸續續出現的角色也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可能一開始是因爲卡司纔會買票,可是出影院的時候我沒有因爲看到了我期待看到的人而激動,反而因爲那些爲了革命犧牲的烈士精神們感到震撼,手中的面巾紙也從平整乾爽變得褶皺溼漉。新中國是先輩們奉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犧牲掉了自己的身軀換來的,紅領巾的意義我開始明白,雖然遲了一些。報社被轟炸,鎮守三河壩的最後200兵力誓死保衛主力軍,一次一次的讓我淚崩。爲了那面共產黨旗幟也要戰到最後一刻。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不管是友軍還是敵軍,只要你是拼勁全力戰鬥到最後的,都值得被敬一個軍禮。因爲各爲其主,可以理解。只不過站錯了隊伍,錯了一生。建軍,響亮的兩個字,多麼響亮的兩個字,響徹了井岡山,被滿山崗的鮮紅旗幟襯托了起來。在所有犧牲的烈士們的鮮血中建立了起來。‘倖存者’活得要更有意義,要把死者的那一份人生活出來。我看到的是無私的犧牲,無私的掩護,無私的拋頭顱灑熱血,只爲了建立起一個能給窮苦人民安穩日子的新中國。雖敗猶榮。

過程殘忍,艱苦,可是先苦後甜,革命的曙光還是照亮了全中國。至今已經照耀了90週年,還有無數個90週年,帶着那些在戰爭中逝去的烈士們所 期盼的希望,我們的中國,一定會一路輝煌的走下去。

篇十四:建軍大業觀後感

看劇照的時候我就說過對朱亞文的周恩來我是強烈拒絕的,因爲他看上去太硬氣。但電影開場不到5分鐘我就被狠狠打臉……

朱亞文的周恩來不是常見的文質彬彬、儒雅沉靜的周總理(或準總理),而是獨當一面的軍校領導,英挺堅毅,有地位和影響力,是深思熟慮的軍人周恩來,朱亞文把這種戰鬥者和思考者的氣質融合得恰到好處,我非常非常喜歡。

周恩來在本片中是第一男主(不接受反駁),他幾乎和所有相關主要人物都有接觸和交流。朱亞文演出了他在不同環境中對不同人物的不同態度,有挑撥有安撫有說服有直接懟有理想共鳴,但沉穩堅定的內涵始終如一。他是一個決策者,哪怕是面對毛澤東的時候——我特別要給他和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運動前途的討論點贊,話不多,但抓住了當時黨內路線矛盾的重點。而且你能看得出,周恩來不是被毛澤東說服,而是他選擇了毛澤東,這種微妙的區別在短短的交流裏表達得非常到位。

南昌起義是周恩來的重頭戲。這一整個部分,除了炮轟德勝門火藥用太多和歐豪的葉挺沒收住之外,從事前的聯絡到準備到起事,節奏上演員的戲份分配上表演上都做得很好,你能感受到滿屏的力量和理想的荷爾蒙噴薄而出,和豪邁粗獷的賀龍、驕傲而意氣風發的葉挺、初露鋒芒的朱德,以及一衆元氣小年輕相比,完全內斂的朱亞文的周恩來反而是其中最耀眼的。他壓過了全片所有實力派或小鮮肉,哪怕是最後在香港養病時虛弱的臺詞都有迷之魅力。爲了他我可以三刷不是問題!

篇十五:建軍大業觀後感

八一前夕,就在爲建軍__週年獻禮電影《建軍大業》上映之際,傳出了葉挺後代吐槽這部電影的信息,說該片是“把革命歷史嚴重的娛樂化,是對革命歷史的羞辱和歪曲”,指責導演不該啓用“小鮮肉”來演葉挺,並未與葉挺後代事先溝通,等等。對此,我心存疑慮,抱着一看究竟的心態,走進了電影院。

當133分鐘後影院燈光亮起時,我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政治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結合的好電影,並未“把革命歷史嚴重的娛樂化”,更沒有“羞辱和歪曲”。如果葉挺後代的吐槽是真的,大可不必。

首先,影片是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影片劇情由四部分組成:“4.12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經過、起義後撤兵南下(重點是三河壩戰役)、井岡山朱毛會師。劇情按照歷史真實,結構合理,脈絡清晰,環環相扣,有機銜接,向觀衆交代清楚了八一起義的緣由、經過和結果。作爲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基本沒有虛構的情節和人物,摒棄了“胡編”和“戲說”,而是秉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使劇情和人物儘量符合歷史真實,讓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不但通過觀影瞭解這段歷史,知道人民軍隊的來路,不忘初心,而且,進一步認識到毛主席所說的“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道理。影片在表現當時反動派血腥黑暗的同時,還表現了黨內毛澤東、周恩來爲代表的正確路線與陳獨秀、張國燾等人的錯誤路線的堅決鬥爭,襯托出八一起義的必然和艱難。

宏大敘事、激烈場面與微小細節、人性人情相結合,是該片的突出特點。影片的題材,決定了宏大敘事的風格和必不可少的激烈場面,生與死構成了該片的基調,血與火染成了該片的底色。“4.12”大屠殺中敵人的瘋狂殘忍、共產黨人和工人階級的拼死搏鬥,充滿着吶喊呼號、腥風血雨,讓觀衆強烈感受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沒有革命者的生存,必須建立自己的軍隊。八一起義、三河壩之戰,炮火連天、槍林彈雨、血肉橫飛,場面非常震撼,特別是呈現了爆炸後的火焰躥升至三層樓高的壯烈奇觀,以及蔡晴川率領200名戰士與敵軍血肉拼搏,最後忍着重傷拉響引爆器,200個炸點轟然巨響,烈焰騰空,以真實震撼的視聽體驗,帶領觀衆近距離感受建軍之初的苦難和犧牲,由衷地敬仰我軍元勳和犧牲的無數先烈。影片還善於採擷微小細節展現人性的光輝,直戳觀衆心窩和淚點,讓人感受到戰火硝煙之下仍不乏細膩溫情,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河壩戰役中,朱德率部血戰強敵、堅守三天後準備撤離時,決定留下200人斷後,掩護主力轉移,朱德發表了兩分鐘慷慨激昂的演講,做出了“父留子走、兄留弟走”的決定,面對生死抉擇,出現了人人爭當斷後的感人場面,有的士兵高喊:“我是孤兒我留下”,有的受傷失去了小臂仍堅持敬軍禮,最後200勇士全部壯烈犧牲,他們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不但令革命者爲之心靈震撼、肅然起敬,甚至震撼對手的人性出竅,敵酋錢大鈞看到慘烈的戰場後,也動容地下令“爲所有黃埔生厚葬”。又如,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別時,楊開慧“不要回頭”和“十年不回,我等你一輩子”等臺詞,飽含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慼和深情,令人潸然淚下。

影片由香港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任監製,他們啓用了一大批年輕演員,有的不到二十歲,從外形上接近當時劇中人物年齡,從演技上,他們也都蠻拼的,不但幾個主要人物毛澤東(陳燁飾)、周恩來(朱亞文飾)、朱德(黃志忠)、賀龍(王景春)、蔣介石(霍建華)等,給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過去鮮爲人知的盧德銘、蔡晴川、汪壽華、範桂霞、斯氏兄弟等,都被年輕演員們演繹的有聲有色,讓這些幾乎被人遺忘的革命先烈們在建軍90週年之際復活,走進觀衆視野,獲得他們應有的榮耀。

篇十六:建軍大業觀後感

7月27日,《建軍大業》上映,我也趕着熱潮去看了建軍大業,看完第一反應是:震撼加熱血。我看過劉偉強導演拍攝的《古惑仔》、《無間道》系列電影,他對於反叛、不羈的拍攝異常到位。這次電影展現的是意氣風發的一羣年輕人,爲了信念而不斷努力,勇於獻身的無畏。脖子繫上紅巾胳膊纏着白布的戰士,鬥志昂揚,喊着口令:“河山統一”的壯志雄心,一羣年輕人拉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工人和學生被北洋軍閥慘烈殺害,橫屍遍野,這一幕看得我觸目驚心,在歷史的方面我確實知識面太窄,對於各位偉大的戰士,不太熟悉。但就整部片子來看,氣勢磅礴,看完讓人蕩氣迴腸,先一輩的開拓者讓我們無比的敬佩,我們慶幸出生在一個沒有戰爭的時代。

在這部影片中,兩個小時的時間裏,需要安插各個角色,着實有些困難,但坐鎮指揮的周恩來、劉伯承,還有槍指華燈震懾全場的朱德、在德勝門與藩臺衙門衝鋒陷陣的賀龍與葉挺,是讓我印象深刻的。

1927年,各位革命先輩還年輕,毛澤東當時僅僅是作爲湖南代表,在會上都沒有發言權,粟裕大將軍還僅僅只有19歲,只是作爲守衛兵在門口鎮守。賀龍大將軍還在爲入黨而苦苦掙扎。他們意氣風發,進行了武裝革命,有着捨我其誰的陽剛,憑藉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國革命的重擔。

朱亞文飾演的周恩來儒雅,睿智,身姿挺拔,和我心目中的周總理形象比較吻合,他在看到4.12屠殺事件之後,站在窗邊發誓的一幕,讓我深深感動,或許這只是電影橋段,但是我覺得真實的周總理就是爲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不然也不會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壯觀景象。

葉挺將軍後人葉大鷹曾發微博成:“對於腿都站不直女裏女氣的小鮮肉來演葉挺是一種對葉挺的羞辱。”,而我作爲一個觀衆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歐豪演葉挺有功有過,他在整個片子裏的角色,是我最深印象之一。在帶領軍隊在進入南昌之時,面對城門守衛的阻攔,依然是霸氣直前,對方說沒有接到命令,他就現寫一個命令,帶着他訓練得讓人畏懼的的鐵軍進入南昌,這點演技雖然比較浮誇,但演出了那放蕩不羈的感覺;還有在面對軍痞挑釁自己的兵時,毅然站出,他感動的我的是拿起鞭子抽兵痞的模樣;南昌起義的時候,去增援賀龍將軍部隊,在那炮火煙彈中,聲嘶力竭的吼着:“放”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將軍應有的血性與無畏體現了他的硬漢氣質。

朱德在1927年時已經40歲,在相比於其他年輕的革命者,多了一份沉穩與內斂。南昌起義前晚,他杯酒交錯的巧妙周旋,冷靜的掌握着場內所有人的動向,牽制住敵方的力量。在三河壩戰爭中,運籌帷幄,用三千兵力硬生生拖住了錢大鈞三萬兵,臨危不懼、大敵當前、英勇抗戰、大義凜然,視死如歸。

三河壩戰役第三天決定撤退的時候,朱德站在滿是屍體的戰場上,上一次的`硝煙還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襲可能就要來臨,需要留下200人斷後爲主力部隊爭取時間,大家都英勇獻身。在那個年代裏,都願意去送死,是爲什麼?因爲這些經過戰火洗禮的靈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要把生留給新生代的希望,他們有奉獻的精神,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都是把頭拴在褲腰帶上的。我記得影片中有一句臺詞:什麼是倖存者?倖存者就是把別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頭、在三河壩裏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電影裏的爆破場景讓我無比的震撼,如果我們身臨其境,該是多麼恐怖的事情,雖然距離那次的事件已經過去90年,感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是縱觀世界,不太平的國家很多,前幾年的利比亞事件、伊拉克的戰爭,傷亡慘重,而作爲中國人,我們該慶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沒有戰爭的國家。

整部影片整體不錯,但是結尾比較倉促,有些動作都有戲劇程式化的感覺。

影片的最後,井岡山會師,看見中國共產黨隊伍的龐大,我的心也激動起來,那是勝利的曙光。

就像毛主席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朱德元帥說的:萬難險阻、九死一生。

今年是建軍的90年,爲了緬懷偉大的革命先驅,讓我們看到那年輕無敵、心懷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們,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像解放軍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我很幸運自己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也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

篇十七:建軍大業觀後感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罷工的工人、示威的學生冒着雨遊行。他們臉上的堅定與不畏,被一顆顆子彈打破。他們被亂槍打死血洗寶山路,那個俯拍的鏡頭展現一堆堆用血浸着的屍體,令人心驚。

這是《建軍大業》這部影片的一開始。血腥而真實的場面,及悲壯的背景音樂,每一刻都在使我的心糾、淚盈。

一張紙帶來李大釗同志被絞死的消息,那全堂肅靜脫帽、那門外小兵眼眶的泛紅,壓抑的氣氛。讓我想起了國小時學過的那篇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清楚地記得那篇文章描繪了一位慈愛的父親爲了革命事業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總在家燒掉一些紙張,但卻從不讓自己的孩子問這些是什麼。當初我亦不知道“釗”怎麼念,只牢記他被捕時的正直坦然。

開端是南昌起義。看電影之前,很多名字都只是淡然聽說。粟裕那一記漂亮的“殺”,葉挺指揮開炮時摔帽的灑脫,賀龍滿口粗話的自負,朱德設圈成功後那一斜笑。一切準備就緒後,周恩來出來對着天空發射的那三記槍聲,即刻,全城亂。何等的氣概!

毛澤東告別妻兒離家,在孩子不斷的呼喚聲中,楊開慧一邊流淚一邊對毛澤東說:“別回頭!”就這樣望着毛澤東漸遠去的背影,爲革命,無怨無悔。

最後的三河壩戰役賺盡淚點。朱德走過戰壕時兩邊不斷的微弱的呻吟“娘,我好怕,我不想死,我想回家了”涌出無限的同情與敬意。面對屍體如山,朱德緩脫帽,淚水沿面頰流。選斷後二百人,朱德說,父子同軍,父親留下;兄弟同軍,兄長留下。當時最深刻的一幕是一位戰士大喊“我要留下!”他身邊的兄長拉住他吼“不行,我留下!”如此捨生取義的精神!阻擊戰尾聲,蔡晴川營長拉響引爆器。已在撤退的部隊行軍中途,聽到震耳欲聾的的爆炸聲,眼含熱淚敬禮。

此片之震撼,不可言傳。

中國人民解放軍90歲生日在即,昨日的閱兵式又帶來不小的衝擊震撼。看直播有一種自然的驕傲充斥內心。廣袤的場地,滿眼的黃沙,無比莊嚴肅穆。身着實戰迷彩服,駕帥氣的作戰設備,氣勢磅礴。升旗手的那個硬氣姿勢,軍人的力量無形釋放。24架直升機組成的“90”字樣,在藍天的襯托下顯得無比美好。

此時此刻,極想感嘆。感激爲革命犧牲衆多的烈士,而未來中國必繁榮昌盛。這個國家帶着它強大的軍事、團結的國民、幾千年的文明積累,不斷向前。

篇十八:建軍大業觀後感

下午也去接受了一下愛國教育,電影比想象中的好很多。主要講了四個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南昌起義 、三河壩戰役 ,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以前高中上歷史課的時候,我也背:“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秋收起義是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

雖然我當時很喜歡歷史,但是我好像世界歷史學得比較好,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這段歷史很多東西我並沒有真正搞懂。看到歷史書上死記硬背的文字和考點被反映成影像呈現出來,書上的人物個個滿血復活,還是有點震撼的,有幾個鏡頭也是淚目的。

回來查資料補習了電影的一些人物和橋段,瞭解了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才發現很多都是歷史課本上學不到的,實際上我們的起義是失敗的,所以纔會有慘烈的三河壩戰役。也發現每一個普通的名字背後都存在着波瀾壯闊的人生。

然而歷史的遺憾在於,我們有時在享受着平和,卻記不住平和的得來的樣子。例如我在電影院看這個電影的時候,空調可樂爆米花,很少去想我這麼舒服的生活是如何得來的。身處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斷然很少瞻仰前世而居安思危。我很慶幸,我生長在了和平年代,沒有顛沛流離。

當然,我是理性的。我深知真實的歷史不會像電影演繹的傳奇與浪漫,電影肯定不乏誇大和煽情,這是藝術創作必須的。因爲好像英雄們躲過了所有的子彈,他們逃脫了九死一生,好像早已被上天選中。當我們穿透八十年的光陰,所有關於英雄的傳說都被鍍上一層浪漫。

歷史上的南昌起義可能沒有這麼壯烈,三河壩的狙擊戰也不如電影演繹的那般磅礴。周恩來毛澤東長江口的相會,粟裕和林彪的惺惺相惜,自然更屬於編劇的演繹。

但這部主旋律電影,對比我爹愛看的那些神劇和之前同類的愛國教育電影,我覺得還是挺值票價的,能讓我瞭解以前張嘴就能說出口的戰役背後的巨大內涵,還有光是朱亞文這個行走的荷爾蒙也就夠了。我覺得這個電影拿去當徵兵宣傳片應該也是效果不錯的。

篇十九:建軍大業觀後感

終於看完了最近刷爆微博的《建軍大業》,最初對影片的情節並不抱太大希望,覺得可能還是一部拼湊了各種明星的常規紅色獻禮片。

讓我沒想到的是熱血,刺激,流暢,感動是我觀影的第一感受,中途幾度哽咽落淚,感謝導演和編劇,感謝不管是那些老戲骨還是略顯青澀的青年演員,讓歷史差生用這種方式瞭解了九十年前先輩們那波瀾壯闊的烽火青春。

整個觀影過程中,撲面而來都是滿滿的青春洋溢和澎湃熱血。很喜歡人物介紹名字旁邊添加了年齡,那一個個數字,讓我驚訝於這些人在那時候才那麼年輕。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之前都是存在於歷史書中嚴肅的革命者,彷彿他們一生下來就是運籌帷幄的偉人。

我不曾想象過他們也有過的青春歲月,他們也曾頑皮的計較着誰的生月大誰就是大哥;他們也曾在船上喝着酒吃着肉暢談他們的遠大志向;他們也曾裝作沒有收到上級不合理的命令而自己做決定……那時候,他們正年輕。

我印象中的毛澤東穿着中山裝在天安門城樓對着世界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一年的他穿着大褂子在長江游泳。他“任性”的拒絕了一個更好的“職位”,去了他心之嚮往的地方。他用幾個大銀元從土匪中逃脫,來到盧德銘的軍中說他想吃粉蒸蘿蔔。

我印象中的周恩來穿着呢子風衣風度翩翩爲新中國外交鞠躬盡瘁,那一年的他星目劍眉,爲了給中國共產黨建立一支武裝部隊四處奔波。南昌起義並沒有得到中央的同意,那一刻,拍板當做沒有接到命令的他就像是一個不聽班主任話的“叛逆”少年。

我印象中的朱德是那張定格在教學樓走廊上偉人畫像裏帶着淳樸的微笑的臉,那一年的他會露着“狡黠”的微笑甚是可愛的問周恩來要經費宴請南昌城中的所有軍官,爲起義做局。宴會上的他舉着酒杯拿着雪茄,像極了那個時代擺弄風雲的城中大佬。

我印象中的葉挺是那個在國民黨監獄寫下“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的鐵軍軍長。那一年的他在南昌起義中終於攻佔城樓後,在硝煙中,他如少年般的吶喊,那麼驕傲,那麼青春飛揚。

篇二十:建軍大業觀後感

青春,熱血,希望,未來,整部電影的情節很像經典的熱血漫畫,但是不同而又沉重的是,先輩們要完成的偉業要衝擊的夢想不是一個全國冠軍或是一片寶藏。他們懷抱着的是挽救一個國家整個民族於水深火熱,這期間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汗水,還有鮮血,他們靠的不僅僅是意志力,還有他們的永不滅的信仰。

從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滿滿的少年感。少年感,一個聽起來就青春洋溢元氣滿滿的詞。真正十幾歲的少年有少年感不奇怪,難能的可貴的是,當你褪去青澀,當你接受了成人世界的複雜,當你發現現實與夢想的落差,你沒有妥協,你選擇的是一如當初年少的夢想,並且願意爲了實現你的信仰你的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那時候的先輩們很多已經不是真正少年的年紀,但是他們內心都永遠單純如少年,他們並不在乎這份事業能爲他們自己帶來多少金錢上的回饋,他們在乎的是中國的窮苦百姓未來是不是真的可以吃得飽穿得暖;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的生命還剩下多少,他們在乎的是自己豁上性命的誓死抵抗到底能爲主力部隊爲戰友贏得多少時間……

他們一直堅守着自己少年時的理想,他們真正的做到了”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他們經歷了無數坎坷無數鬥爭,他們眼見了無數流血無數犧牲,但是他們不曾畏懼,仍然保持赤子之心。

篇二十一:建軍大業觀後感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多是衝着小鮮肉來看這樣一部紅色題材的革命劇,這種心態是對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但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現在的太平盛世,能讓我們在這樣的和平年代無憂無慮的追星刷劇打遊戲,這不正是先輩們的願望麼。也許現在的青年演員真的無法演出當年偉人們真實丰采的萬一,但是能用明星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當代少年來關注先輩們的經歷,來銘記這一段歷史,這不是一件壞事。

雖然先輩們的那些壯舉並不是爲了要讓後輩記住他們,更多爲了和平獻出生命的人們都沒有留下姓名。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不應該忘記這一段歷史。

看電影前,粟裕,何長工,盧德銘,蔡晴川……這些名字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也許起初我們確實是因爲自己喜歡的明星演了誰而去關注誰,但是看了電影后,打動我們的不只是偶像們的表演,打動我們的更是那些歷史上真的英雄。

我知道了粟裕是中國十大將軍之首,影片中劉昊然扮演的他有句臺詞是“我一定會拿下南京城!”,歷史上的粟裕將軍沒有食言,1949年他指揮的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

我知道了何長工參與設計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他隻身一人前往湖南長沙,連接了起義部隊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繫。是他在廣東韶關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會合,爲以後井岡山兩軍會師奠定了基礎。

我知道了黃埔畢業生,北伐英雄盧德銘,在不滿反動派的暴政後,毅然決定響應支持南昌起義,他擔任了秋收起義總指揮,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時候不幸中彈,犧牲時才22歲。

我知道了蔡晴川在三河壩戰役中,爲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毅然決然留下堵截敵人的追擊,爲主力部隊贏得了時間,犧牲時才24歲。

……

很遺憾的是,很多事情,我們的歷史課本里不會提到,就算提到了,如果不是考試範圍,也大多會被歷史老師忽略。希望現在的我們都可以通過這樣的影視劇,激發我們嚴肅認真的去了解這一段歷史,不是爲了考試中的分數,而是真的爲了這些不該被忘卻的人和那些該被我們銘記的歷史。

那年,他們正年輕,他們用自己壯麗的青春打下了一片萬里江山。

現在,我們正年輕,希望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熱血去維護祖國萬壽無疆。

篇二十二:建軍大業觀後感

看過《建軍大業》的觀衆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把共產黨員拍得這麼帥氣。

歐豪、劉昊然、馬天宇、張藝興、李易峯等帥氣的偶像演員在引來關注度的同時,也遭遇了對形象和演技的質疑。“我們當時看歷史照片,就覺得帥哥好多,而好多人是留洋歸來,文化層次很高,他們那麼有理想、有氣質,選的演員是和他們的氣質對等的。”黃建新說。正如此前有評論家指出,對於年輕偶像演員不能一味抹殺,應給他們通過參演主旋律片成長的機會。

能夠出演主旋律影片中重要歷史人物,對年輕偶像演員來說,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信任。參與《建軍大業》的不少年輕演員都將此視爲幸運,也通過努力和拼搏讓導演和監製感慨“沒有選錯人”。

飾演林彪的馬天宇第一次接觸主旋律題材,“我每次進組的時候覺得壓力好大”。接到這個角色時,馬天宇害怕了好幾天,爲了戰勝自己,他花了很多工夫查資料,去了解林彪在東北那一場戰役中是怎麼能打勝仗的。“在拍的前一天晚上看劇本,我就給自己心理暗示,要把自己放在情境和角色當中。以前演戲的時候都不覺得每一場戲演完了會很累,但這次每一場戲拍完我都會覺得很累。當你真的投入進去,其實身體上是不累的,更累的是精神上。”

歐豪飾演的葉挺是一位“戰神”,在戰場上,彷彿子彈都躲着他走。有着舞蹈基礎的歐豪在戰鬥的狂放中加入一種舞蹈韻律,讓這位葉挺更顯帥勁。

飾演粟裕的劉昊然有場騰飛起來越過南昌城街道揮刀砍斷敵軍士兵胳膊的戲,背後有20個炸點,“我也算是被炮火洗禮了”。爲了演好粟裕,劉昊然先在筆記本里把所有角色的年紀全部列出,“必須要搞清楚他們之間年紀和職務的差距,包括片中有一些軍官,我也上網查他們當時是什麼職務,具體都是在做些什麼”。

爲了表現逼真的戰爭場面,《建軍大業》中爆破戲份非常多,這也是最讓劉偉強擔心的。每次“炸”完,他都立刻站起來問:“有沒有人受傷?”爲了保證每場戲按時完成和自身安全,年輕演員必須記住每一個炸點,馬天宇在拍一場奔跑的戲時,身後有100多個炸點;飾演陳賡的樑大維因爲衝得太猛,忘記了前方半米有炸點,怒吼着向前衝,結果鼻子、眼睛、耳朵都進了塵土,嗓子也啞了。拍完這場戲,也讓他對陳賡大將更加敬重。

作爲劇中爲數不多的“70後”,劉燁笑稱:“我在這裏面其實算是小前輩了。”他回憶,自己準備戲時經常和劇中大量的80後、90後演員聊天,“看着他們,想着自己當年也是新生代,挺好的。這是特別健康的一種發展。我跟每個人都聊過,他們是抱着特別大的熱情來演《建軍大業》的,都覺得這部電影的意義太大了,而且他們每部戲都是挑大樑,特別火,但在這裏可能沒有臺詞,或只有一場戲。這些孩子的精神我也特別喜歡。”

開拍之前,幾乎所有演員都會進組軍訓,練習正步、跑步、持槍、射擊等基本的軍事素養。38℃的高溫天,在八一廠的場地裏,有兩三個人都中暑了,但第二天還接着來,每個人都表現得非常敬業。

提到年輕偶像演員,大家往往都會想到天價片酬。但黃建新透露,在《建軍大業》裏,“偶像們”都是爲了創造人物來的,爲了演一次心目中想要演的角色,並不介意片酬高低。“這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很偉大的人,對每個演員都是有吸引力的。有人問我,在片酬上他們是不是做了無私的奉獻?我說是。”

劉偉強帶領年輕演員圍讀劇本很多次,告訴他們,飾演的人物要跟從前銀幕上展現出來的他們完全不同,要投入想法去演。“我不想他們被演得很悶,因爲那時候他們是年輕人,有活力的一面。我覺得應該要有這些精神面貌給觀衆看。”

黃建新認爲,英雄都有當代屬性。《建軍大業》裏的這些年輕人有理想、勇於付出、犧牲自己,但在如今的90後眼中,和他們的價值觀是否會有出入?開始,主創們有所擔心,但沒想到,幾次試映中,看着年輕演員們不顧性命的熱血拼搏,年輕的觀衆們哭了。尤其是影片最後留下200人爲其他戰友斷後的情節,更是讓觀衆看到淚奔。許多觀衆表示,讓他們感動的是那種超越常人的精神力量,這種支撐起民族和國家的英雄力量,讓年輕的觀者和演員從內心點燃信仰。

篇二十三:建軍大業觀後感

看完《建軍大業》之後,讓人心潮澎湃。電影起初看到“四一二”清共使無數...人,百姓,學生,工人無辜犧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是中國人,卻互相殘殺讓人心痛不已。

絕不能讓蔣介石等人的陰謀得逞,毛澤東領悟到“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理論點醒了無數優秀...員,.....人臨危受命,在周恩來,葉挺,賀龍,朱德等的領導下,發動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取得成功,後期攻打城市失敗,帥軍會師井崗山,最後以毛澤東“星星之火,能夠燎原”而結局。讓人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期望。

此刻回想起南昌起義,從大夥全力反張國燾,讓我感受到當時革命先輩者青春激盪的風采。

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三河壩戰役,朱德率三千戰士誓死抵禦錢大鈞三萬大軍,最後需留兩百人死守三河壩時,無人退縮的場景使我感動不已。

電影結束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永隨。我必須要向他們學習,熱愛祖國,塑造更好的自己,爲人民服務。等回首自己的一生時,正如朱德所說“我們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今生足矣。

篇二十四:建軍大業觀後感

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這是一部燃血的電影作品,一部血淚交加的成長史,一幅血肉分明的歷史羣像。

歷史書上簡簡單單南昌起義四個字,背後是多少勇士的鮮血滋養,慘烈的三河壩戰役,憑三千守三萬,任朱德精心部署,終是實力懸殊,不堪一擊。爲了更多人的安全撤離,留下二百人死守陣地,於是父子最後的相擁,兄弟最後的珍重,摯友最後的吶喊“做勇士,不做烈士!”無奈,戰爭有勝負,失敗就是失敗,以卵擊石,終是難當。

真實流淌於涕淚交加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渲染,就這麼直接地展此刻眼前,太真實以至於難承受其重量,胸中熊熊烈火無處安放,無可奈何,又陷入沉默,沉默的吶喊。

篇二十五: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這部電影,影像了40年代凝重的歷史,描繪了戰爭冷血的殘酷,展現了戰士拳拳的愛國之心。影片生動再現了正反人物的鮮明個性,揭露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無能,弘揚了...戰士熱愛祖國與人民,“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精神。影片描述了戰爭年月里人民生活的艱難、痛苦,在那樣的環境裏,戰士們依然視死如歸,毫不動搖必須要趕走侵略者的決心。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這樣一個莊嚴的畫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中華兒女們高唱國歌,蔚藍的天空,飛舞着大羣美麗的和平鴿。悅耳嘹亮的歌聲、翅翱翔的和平鴿引人遐思:這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正因爲有了這些熱血兒女們,纔有了這片土地的盎然生機。其中有這樣一個人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賀龍將軍,他沒有文化,有人說他是個兵痞,但他在共產最危難的時刻依舊堅持着自己入黨的信仰,他用自己的言行顯現了他的決心。這部影片,使我們瞭解,今日幸福平安的生活,是先輩們的流血犧牲換來的。讓我們明白,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讓我們學會了珍惜。

篇二十六: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這部影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在應對國民黨的"清共"行動下毅然決然的開始了武裝反擊奪取政權的那段歷史。即使很早就從歷史課本中瞭解過那段歲月,但我們依然被故事情節吸引着,被老一輩革命紅軍感動着。震撼和感動之餘我也更加理解了他們的信仰,就是那種爲了國家,爲了人民不斷奮勇前行、"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那種舍小家爲大家,舍我爲你的奉獻精神。我想我們這一代人正是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我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爲我們打下的這一片江山!

篇二十七:建軍大業觀後感

整場影片看下來,讓我無比佩服的是發動南昌起義時周恩來的堅定和周全的計劃,是葉挺將軍增援賀龍部隊時的血性和無畏,是朱德在南昌起義前掌握住所有南昌大人物的智勇和三河壩戰役中三千人拖住三萬大兵的英勇抗戰和視死如歸。從三河壩撤退的時候大家都爭着留下斷後,他們不是不怕死,而是對於他們來說,爲了人民的解放,爲了人民的自由而奮鬥,拋頭顱灑熱血也無所畏懼。所以作爲入黨用心分子的我們,在這樣一個安定的年代,我們不需要去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要有爲人民爭取利益的心,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夠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去爲他們奉獻。

篇二十八: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晚於《戰狼2》上映,票房沒有後者高,口碑差強人意,所以就先入爲主,給自己強加個壞印象。昨日晚上的觀看,前一部分從鏡頭語言來說,表現蒙太奇用的有點多,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讓人摸不清楚故事的發展,而且有些臺詞不貼合一般人對歷史偉人的認知;從演員演的主角來說,一些靠流量的“小鮮肉”演技真的需要提高。後一部分從故事情節,特效,影片的資料都讓人震撼,尤其是爲國捐軀、不畏生死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看到蔡晴川在最後一刻引爆三河壩,眼淚不自覺的落了下來,我爲國家能有這樣的人感到驕傲,對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完美生活心存深深的感激。不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篇二十九:建軍大業觀後感

電影暑假時是看過一次的,之後網上很多人吐槽小鮮肉眼花繚亂早已失了初衷。然而我卻不以爲然——這部電影我站在一個非專業的觀衆看來,有資料有熱血有感動有共鳴,製作精良,並未有那般不堪。昨日第二次看依舊會因爲三河壩戰役中朱德“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簡單卻悲壯的一句話而熱淚盈眶。在這部電影中,更多的是震撼激勵,是尊重致敬——致敬那些爲國爲民矢志前行的革命先驅!致敬那些勇往直前捨身取義的革命英烈!致敬那些艱苦奮鬥拋頭灑血的革命戰士!致敬那些忍辱負重堅韌不屈的革命羣衆!在我看來“小鮮肉”爲電影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促使更多人去走進電影院瞭解這一段光輝歷史。所以我們應少一些從衆批判,更多的去了解影片背後所帶給我們的思考。

篇三十:建軍大業觀後感

在觀影前,我對南昌起義的印象僅停留在歷史課本上的兩張紙的文字和一幅圖。但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我內心產生了深深的觸動,每當戰火紛飛,看着銀幕上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倒下,心中百感交集。

朱德說:“這些被戰火洗禮過的靈魂,將同人民的命運融在一齊,無上光榮。”是的,.....人誓將用自己的鮮血保家衛國,造福人民。最後,我想將屈原的一句話送給我們碧血丹心的革命先烈: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篇三十一:建軍大業觀後感

觀看《建軍大業》這部片子,感受到的不僅僅僅是各個爲了中國革命拼力奮鬥的戰士們的熱血激昂,更深刻的是他們拼死也要爲了中國革命的精神風骨。都說這部片子大部分都是小鮮肉演繹,但是在中國那個年代,確確實實將軍們也都是那個年齡,只能說時代格局賦予了他們無上的職責感,使得他們迅速成熟,又帶着一腔想改變中國的熱血。或許我們此刻只能帶着敬佩的情緒去觀影,無法設身處地的思考,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仍然隨着影片中的人物去吶喊、去悲慟、去激動、去喜悅。這就是影片教給我們的,讓我們時刻銘記中國來之不易的革命勝利與革命榮耀感,讓我們時常感恩中國賦予我們每個國民的安全感,我們只有銘記歷史才能不忘記歷史。

篇三十二: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是一部描述我國軍隊建軍的愛國影片,該電影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進行展開,描述中國軍隊偉大的建軍篇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如今,戰火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革命的精神永相隨,作爲一名入黨用心分子,我們應當有所思,應當有所有:一是滿腔的愛國熱情。我們的黨和國家一路走來是多麼地不容易,那些軍人戰士,爲了民族的解放,不顧自身地奔赴前線,犧牲了自己換來和平,此刻國家一步一步向好發展,構劃了自己的中國夢,我們當珍惜,當感恩,當常思。二是奮勇的犧牲精神。每一次戰鬥,每一次攻城,隨着衝鋒號響,大家都視死如歸地向前衝,衝在前面的應聲倒下,後面的相繼頂上奔赴前列,他們真的不怕死?不!他們是將自己和民族融合在了一齊,爲黨、國家、人民犧牲而光榮,如今的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但精氣神卻不如以前,所以我們就要培養自己的犧牲精神,服務精神,工作上兢兢業業,主動作爲,這都是精神。

篇三十三:建軍大業觀後感

重溫那年輕的鮮血與生命寫就的歷史,追憶90年歲月崢嶸的精神傳奇,作爲沒有親歷過這段歷史的新時代的年輕人,也被那個時期的年輕人“鐵血鑄軍魂,捨己保家國”的承諾深深震撼,他們被歷史的洪流裹挾着,堅定地站在了歷史舞臺的中央,並最終成爲迸發出光芒的英雄。在那個年代,時局動盪,革命黨人卻在堅定的理想信念激勵下,奮勇拼搏、前仆後繼,爲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不惜任何代價,創造了這天的和平。沒有先烈的浴血奮戰,就沒有現如今繁榮昌盛的偉大復興。兵事以民爲本,強國務必強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民軍隊是祖國統一的保護神,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作爲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就應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在發展的道路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篇三十四:建軍大業觀後感

當血染大地的是同胞們的血;當熊熊大火撩起來的是進步的言論。

我們能做什麼?

不是一股腦的交出自己的生命換一個妥協,亦不是尸位素餐以荼毒生靈。

總有人活着,總有人爲了中華而努力,總有人堅定信念以十年爲期。

建黨之路是坎坷之路,建黨之路又是不可不走之路,作爲後輩,我慶幸能當時有無數英烈前輩爲我們鋪路,這天也同樣有覺悟,像當時的各位一樣,肩負着中國的職責。

篇三十五: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這部影片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爲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透過觀看這場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以及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深刻體會到...人統一全國的重要原因,即“得民心者得天下”。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作爲祖國的一份子,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因此我們更就應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爲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爲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篇三十六:建軍大業觀後感

90年前起義的炮光,打破了瀰漫了世紀的黑暗,在曙光的照耀下,代表人民利益的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風雨飄搖的動亂中誕生,它的誕生告示着人民軍隊成爲保障人民利益的堅強基石和後盾,也意味着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它的存在誓要捍衛人民的尊嚴和國家的穩定。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人民軍隊始終代表着忠誠與榮譽,光榮與夢想,他們用鮮血鑄就的軍魂,早已經融入到民族的血脈中,激勵着我們中華民族不斷前進。

《建軍大業》講述了1927年,北伐戰爭剛取得重大成果之際,***“右派”爲奪權叛變革命,發動了瘋狂的“清共”行動,短短數月,近31萬進步同胞遭到殘酷殺害,全國震驚,剛剛看到希望的中國即將再次陷入軍閥混戰和獨裁專制的深淵。由於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國共產黨在***“右派”的瘋狂進攻下,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血的教訓使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內進步分子認識到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硬道理。生死存亡之際,他們臨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險分赴湖南和南昌等地,聯合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一批愛國將領發動起義,誓要組建一支真正屬於人民的軍隊,鐵血鑄軍魂,捨己保家國《建軍大業》觀後感3篇《建軍大業》觀後感3篇。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些人爲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曾經那一代人對理想和真理的追求精神值得現代人去反思和學習。那些軍隊戰士們爲了大局,犧牲小我,共同爲開闢新世界而努力奮鬥,用鮮血鑄造的軍魂應該深深融入到我們民族的血脈中。

《建軍大業》以一腔熱血激勵了建軍以來幾代人的愛國熱情,讓觀衆感受到“八一精神不滅,革命力量永存”的革命宗旨。這種精神特質,是革命理想高於一切的頑強信仰,是對黨對人民絕對忠誠的政治覺悟,是深扎於人民的發力基石,是不怕苦不怕死的血性膽魄,是運籌帷幄的戰略佈局,是勇立潮頭的革新銳氣,是爲國爲民砥礪奮進的使命擔當,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些精神的有力實踐成爲激勵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強大精神滋養。特別是在那些歷史地重點轉折點上,考驗民族氣節和正義的重要關頭,中國軍人所展現的精氣神,支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鑄造出代表中國革命不屈不撓精神的軍魂。這種軍魂已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的血脈中,在今後的日子裏,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我們的民族將傳承軍魂血脈,不忘初心,以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爲契機,以實現強軍夢爲目標,託舉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續寫榮耀篇章!

篇三十七:建軍大業觀後感

又是個金秋的十月,又是個裝滿收穫的季節。在經歷走過來的數次磨礪後,祖國以其堅強不屈的脊樑高高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我們自豪,我們驕傲,我們爲有一個堅強的祖國而歌唱。

曾看到有人寫過這樣的詩句:“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取暖;當主權面對挑戰,我們亮出利劍;當聖火遭遇屈辱,我們義無反顧;當病毒吞噬生命,我們用愛彌補;當列車衝出軌道,我們竭誠互助;當震撼撕裂大地,我們開山闢路;勇敢面對磨難,挺起中國的脊樑!” 詩句樸實簡練,卻抒發了共和國的兒女們對祖**親的心聲,唱出了兒女們爲有一個堅強的祖**親而自豪的讚歌。

走過六十個春秋,追憶烽火歲月。我們有過苦難,我們經歷過磨礪,我們有過苦澀的追求,我們都挺過了,我們都走過了,祖國的脊樑堅強了;我們有過夢想,我們有過豪情壯志,我們也有過無數快樂和喜悅,我們都擁有過,我們都經歷了。我們爲有一個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們爲祖國有一個堅強的脊樑而驕傲。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沒有脊樑,就不會站立行走;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脊樑,則只能屈服在別人的腳下,匍匐爬行。是的,有了堅強脊樑的國家,纔會有克服困難、自強不息的動力,纔會有不被任何困難所嚇倒的勇氣。過去的這一年走過的日月,是祖國經受磨礪的日子。災害災難,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毀我們美好的家園,可以讓我們失去善良的家親。但是,動搖不了兒女們的意志,壓不垮我們祖國的脊樑。脊樑看似平常,但它卻是支點。它不僅是一個人站立的支點,也是一個民族雄起的支點,更是一個國家昂首前進的支點。脊樑有時看不見,但卻能感受的到,它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取的精神和力量。只要有了不屈脊樑的人民在,只要有了堅強的祖國脊樑在,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奮進的動力和勇氣。

有人說,多災興邦。每一次災難,會讓我們每一個人變得更加成熟,會讓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堅強,我們爲有一個不甘屈服、永遠堅強的祖國而自豪。是的,有了堅強脊樑的祖國,人民才能享受幸福,揚眉吐氣,才能擔負起世界和平的責任,爲人類文明譜寫輝煌的篇章。過去這一年走過的日子,雖有苦澀,但也有歡喜。從災難裏走出的民族是希望的民族,經受過挫折磨礪的國家必將是奮起的國家。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在偉大建設實踐進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也讓我們信心百增,看到了組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日趨增強。中華民族和中國的脊樑已不是彎曲的,而是頂天立地,驕傲地挺立着堅強的脊樑。

當時間的腳步跨入20xx年,祖國六十年的歷程是永遠聳立在我們心中的豐碑,是激勵我們永遠前進的火炬!這雄壯的國歌,不正唱出了我們偉大祖國堅強不屈的脊樑嗎?讓我們以航天精神爲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去築成我們新的國家。

篇三十八: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觀後感

最近看了《建軍大業》,胸口滾燙,握緊雙拳!作爲一箇中國人,每一段歷史都應牢記在心!

無論過往成功或失敗,此刻開始,從零開始,當勇士!

每一場硬仗,都要全力以赴!

幾場硬仗,比如南昌起義、三河壩大決戰,每一場都驚心動魄,每一場都讓人感嘆指揮將領的滔天謀略,對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五體投地。在影院裏,感同身受,驚歎眼神堅毅背後的內心堅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槍上場橫掃敵人的千軍萬馬。

這是一次修煉也是一場磨礪,對於敵情的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球場如戰場,每一次比賽,無人預料結果,也無人知道90分鐘內會出現何種錯綜複雜的情況。作爲一名披甲上陣的戰士,你的選擇,只有全力以赴。

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

“要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胸腔熱血,雙拳緊握。在三河壩決戰大軍撤退的畏難之際,需要死鐵部隊掩護。三萬敵軍壓境,這些年輕的生命毫無懼色,“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成爲每一個人年輕戰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裏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幾槍,但仍要跨過戰壕,點燃引爆器。以蔡晴川爲首的掩護軍隊,無法稱爲勇敢,而是孤勇!

生死的較量、大我與小我的權衡,這些年輕卻飽受征戰的命運,倘若沒有堅毅的靈魂和信仰,如何成爲一支勢不可擋的雄獅部隊?

剛開始比賽的那幾年,得失心很重,會在意每一個球的得失。但現在深感,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輸贏,我們對於足球的信仰沒有輸贏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和比賽中,汗水、淚水、血水,凝結在一起加深和兄弟們在一起並肩作戰的決心。是在心裏大聲吶喊:“我不認輸!”的'體育精神!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賀龍帶領的部隊要端了敵人的老窩。拿着炸藥包的小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炸藥包也隨之掉落在地上。幾乎在同時,另一位小戰士火速搶救起炸藥包朝老窩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過癮。

炸藥包存在的意義是直搗黃龍,那在他爲完成使命前,他便不會也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這是使命!是所有人爲之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倒下了,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

我們告別了生死的戰場,但在球場上一爭高下,賀龍的炸藥包,我們的那顆球!

炸彈爆炸前,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

每一場比賽結束,無論輸贏,都是磨礪!於我而言,下一場,一切從零開始!

篇三十九:建軍大業觀後感

今天我在網上搜索到了電影《建軍大業》,這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影片,講述我國革命先輩們起義建軍的故事。

那是1921年8月1日,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革命前輩的領導和指揮下,國民革命軍發動了南昌起義。

我彷彿看見江西大旅社那徹夜不滅的燈光,看見劃破夜空的信號彈。哦,這是黎明前的曙光!我彷彿聽見了南昌街頭震耳欲聾的槍聲,聽見了人們衝鋒陷陣的叫喊聲。哦,這就是向反動派進攻的號角!

看!南昌起義勝利了!太陽升起來了,一面鮮豔的紅旗在起義總指揮部大樓的上空高高飄揚,同朝霞一起映紅了整個南昌城。官兵擁抱,百姓歡呼,同慶起義勝利。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鬥爭的開始,人民軍隊從此誕生了。作爲炎黃子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

在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裏,我們黨走過了一段光輝的歷程。新的世紀來到了,我要奮發向上,爲祖國的繁榮昌盛,爲家鄉的富裕文明,演繹出更燦爛的精彩!

篇四十: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週年,該電影主要以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重要歷史事件進行展開,描寫中國軍隊偉大的建軍篇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我們都知道,這次演員們飾演的都是歷史上的名人,周恩來其實年輕的時候是非常帥的,不知道這次飾演他的人能不能超越他年輕時候的顏值,小編覺得還是很懸的,在那個攝像技術那麼差的年代,周總理的照片就已經秒殺現在很多小鮮肉了

這次飾演周恩來的演員是朱亞文,小編放張他的照片和周總理比較一下,順便一說,我周總理的顏值果然是不會被輕易超越的。

《建軍大業》這部戲本身的性質,所以真實性肯定要放在第一位。導演們對重大題材辦嚴格把關,保證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物都是有據可查的。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編劇們在很多方面進行調整,包括故事講述的節奏、拍攝鏡頭的運用、畫面的美感等,手法上都很新穎、視角切換也比較流暢,讓我們看了覺得這個片子不是離他們那麼遙遠,同時也能給人一種震撼,而不再是過去那種慢慢地、娓娓道來式的拍攝手法。

篇四十一:建軍大業觀後感

當今時代的電視熒屏,不可否認是紅色題材的天下。衆多優質劇集綻放熒屏,不僅給收視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更難得地在年輕人中創造了影響力,爲長征勝利八十週年獻上了一份厚禮。而在2021年,由著名導演張多福執導的革命史詩鉅制《建軍大業》圓滿上映,又吹響了獻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的衝鋒號。該劇由黃海冰、郭廣平、周惠林、曹磊、黃俊鵬、劉曉潔、李飛、姬曉飛、李昊臻、張進等合力演繹,於震、侯勇、畢彥君、劉小峯、傅程鵬、徐洪浩、徐百卉、馬少驊、夏侯鑌、程愫等友情出演,講述了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爲建立解放軍隊伍作出的艱苦卓絕鬥爭的故事。

縱觀張多福導演近幾年的作品,《尋路》收視口碑雙豐收,《絕地槍王》在全國掀起了收視高潮,在湖南經視播出的《雪地娘子軍》也取得了高收視,用“精品輩出”形容,再貼切不過。對於本次的《建軍大業》,張導給予了這樣的評價:既遵循了歷史,又加入了新元素。大事大虛,小事不拘。藉由這份新意,《建軍大業》力求填補主旋律劇集與當下的觀衆、特別是年輕觀衆之間的“代溝”。

《建軍大業》主要是爲了獻禮建軍九十週年,但是電視劇和電影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電視劇的優勢在於能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電影可能截取了一些片段,而電視劇能把整段歷史梳理清晰,從共產黨的第一支隊伍成立開始,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最後建立起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整個過程能完整地展現在觀衆面前。其次,這部電視劇跟以往的歷史題材不一樣,講的主要是第一批的黃埔軍人,雖然人物衆多,但他們都是處在一種青春、有朝氣的年紀,我們的演員也是按照這個年齡段找的,同時也增加了很多情感戲。因此也可以說,這部戲實際上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青春劇。這也是這部戲比較好看的一個地方。

《建軍大業》也展示中國共產黨第一支隊伍組建起來之後,人們的一種精神狀態。因爲通過拍戲、以及和當下年輕人的接觸,我感覺大家處在這個社會當中,好像都缺少目標與信仰,沒有了那種青年人的精氣神。但革命年代的人,他們的精神面貌都很好,很簡單也很淳樸,有一種特殊的幸福感,爲着一個信仰甚至可以犧牲生命,這種狀態是現在所缺失的。因此,讓現在的年輕人通過看這種革命歷史題材的戲,能夠找到一種自立自強、比較正能量的東西,也希望這個片子能夠傳達出這種意思。

篇四十二: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

在還沒提檔之前,就買了建軍大業的電影票。一直以來就喜愛諜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就越發期待這部影片的上映。作爲建字開頭的獻禮片,這一部真的是燃爆了。從演職人員到故事結構,以及故事節奏,主旋律的體現,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活立體,觀看之時,便覺自己曾與歷史這麼近,其中南昌起義與三河壩戰役的戰爭場面的確讓人震撼。《建軍大業》這部影片具有使命感,即燃卻又讓我在觀看的時候,數度落淚。

寫這篇影評之前,特地去百度

篇四十三: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不論是在看電視劇還是看電影,我都會把自己代入到情境裏。跟着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實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節和悲愴的情節,因爲總是會讓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況下哭泣,總覺得很不好意思,這麼大人了,還會被情節所感動。當我被故事情節感動哭了的時候,我媽媽特別搞笑,會在一旁用她的重慶話罵我“你看你一天像個瘋子樣”,“你就是個神經病”。當然我不會理會她,因爲我還在情景裏沒出呢。

今天下午閒來無聊,在家看了電影《建軍大業》,先不論演員的豪華陣容。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那埋在心裏的愛國情懷再次被點燃,每當我看到這些愛國的、抗戰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爲我是中國人,我會爲自己生活在中國而無比興奮。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火紛飛,一切都是那麼幸運。感謝革命先烈爲我們打下的江山,爲我們保留的美好河山。“倖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來,這樣他們纔沒有白死。”——《建軍大業》。這是我聽過對倖存者最美,最有氣勢的解釋。總覺得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爲了革命,爲了勝利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過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肯定沒有那麼勇敢,我肯定是一個膽小怕死的人。現在的我很慶幸,我們還活着,而且是活在這個信息發展非常迅速的網絡時代。

這電影裏有太多我喜歡的演員了,餘少羣,馬天宇、歐豪、張藝興、李易峯等等好多人。但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歐豪飾演的葉挺,全篇爲他癡迷。喜歡他的男子氣概,喜歡他爲兄弟們出頭,喜歡他奮勇殺敵。網上好像全是在批評說歐豪演的葉挺不符合歷史,甚至葉挺的子孫都出來發話了,我承認在劇情里歐豪演的葉挺有一點痞痞的,還在戰場裏嚎叫,但是情到深處最有力的釋放方式難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麼?成千上百萬的戰士犧牲了,是很悲愴,很壯烈,但是我們最終我們勝利。我們勝利了。大家都在討論歐豪嚎叫這一鏡頭,難道這不是好的起點麼,大家都記住了這個鏡頭,歐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記住了他歐豪,也記住了影片中的葉挺。這部電影裏英雄人物太多,演員也太多,但是能讓大家對之記憶深刻不就是一種成功麼,演員是需要話題的,爭議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這影片的葉挺,也支持歐豪。

我看這影片的時候強忍着淚水,因爲太壯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讓我爲之動容。一直沒笑過,但是最後結尾潤之那八個字卻讓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點,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氣感動了吧。精彩的影片總讓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寫了,我準備再去找一部類似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繼續觀看,把我的愛國情懷繼續點燃。

以上言辭純屬我個人想法,沒有其他惡意,請勿妄自揣測,惡意菲薄,感恩。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精選2

錚錚鐵骨 鑄就輝煌 ——觀《建軍大業》有感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軍閥紛爭,神州大地上狼煙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幫人站了出來,他們夢想建造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並不斷奮鬥,他們就是共產黨。

影片講述在國民黨奪權叛變革命,瘋狂發動清共行爲時,毛一澤一東、周恩來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並懂得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硬道理。他們帶領共產黨發動起義,誓要組建一支真正屬於人民的軍隊。

令我感動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壩,抵抗有三萬士兵的錢大鈞,爲主力部隊爭取時間。經過兩天的鏖戰,共產黨軍隊損失慘重。在最後一天,爲了更多人的安全撤離,二百人留下來死守陣地,最終,他們用生命拖延了寶貴的時間。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戰士一樣,舍小家爲大家,不顧個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爲國家,爲人民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這纔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這是共產主義軍的口號,也是他們的信仰,因爲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農民、書生、兵頭,因爲共產主義的信仰而被擰成一股繩,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信仰是無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會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會在困難面前站起來,勇敢地去迎接每一個挑戰,最終將會戰勝挑戰。共產黨就是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奮鬥,不斷追求信仰,許多錚錚骨爲他人,爲起義,爲國家不惜自我,勇敢頑強,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纔不會迷茫,不會彷徨,生活纔會有動力,纔有勇氣戰勝挫折。

看看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被殺害,不僅讓我心酸,更讓我學會珍惜,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在前人血和淚的付出後,我們——幸福的享有者卻肆無忌憚地揮霍浪費。我有時在想,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我們能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嗎?所以,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幸福生活如果不珍惜,就像流星,只能捕捉一時的美麗,消失卻是永遠的。也許,只有緬懷過去,才能更好珍惜現在,展望未來!

影片中的一聲聲怒吼,一聲聲炮響,依舊在我耳邊縈繞。我的腦海裏只有八個字:錚錚鐵骨,鑄就輝煌!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精選3

當一部紅色主旋律的電影,拍的不再以謳歌爲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見了多麼鮮活的生命,看見了多麼殘酷的歷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開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調展現在影片中,山雨欲來的氣勢呼之欲出。接下來的遊行、與杜月笙的會面、周先生的鴻門宴、報社的屠殺都宣告了在那個別樣的時代共產黨員的力單勢薄,以及革命任務即將在各閥派的私心下即將宣告失敗。這個時候以周先生等人爲代表的愛國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爲解放全國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響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有勝利更不乏失敗,終於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這一符合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勢蔓延了整個神州大地。

“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這是該劇唯一的信仰,當一支隊伍將書生、農民、工人、屠夫、學生等普羅大衆都集結在一起時,管理起來是尤其困難的,但他們卻做到了,只因爲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責任,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愛的深沉。爲了創造一個富饒強大的國家,他們當初所做的一切,都無上光榮。而身爲他們的後代子孫,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敢爲人先,決不放棄的精神。我們也爲擁有這樣的榜樣而感到無上光榮。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將軍的一句話說盡了戰爭的殘酷,在劇中紅軍不再是一個刻板印象,他們也會因爲物資短缺而去“強借”銀行的資產。毛主席也不再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偉人,他會跟同志爭吵、會“賄賂”看押他的百姓、會打敗仗。而反動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義中賀龍爲對手的敬禮,三河壩戰役中敵軍爲犧牲的黃埔軍校友厚葬,都擺脫了教科書般的說教,詮釋了歷史中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爲不同的信仰奉獻着。在一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紅軍這支隊伍是爲百姓而戰。

看完電影,你才發現。在歷史書上那短短的幾行字,卻是別人極其波瀾的一生。在我們的書上,毛主席也好,周總理也好,十大元帥十大將軍也好,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個年代,他們有的也不過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歲。但在面對比自身實力強大太多的軍閥勢力,卻從不膽怯,亦不退縮。粟裕和林彪在門口站崗時的對話“現在不懂,總有一天會懂的。”於是他們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軍。周總理與宋慶齡的對話“爲了革命,我們一起努力。”於是周總理帶着孫中山先生的教誨創造了一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粟裕在主力部隊被伏擊後跟林彪會面說“我一定會打回南京城”。而現實中,在22年後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槍桿子裏出政權也終於帶領廣大工農開天闢地。意氣風發,最是少年。

周總理在年幼時就說過,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們不僅僅要刻苦讀書,我們更要在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讓生活安定,願國家富強。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精選4

懷着對黨的忠誠,來看《建軍大業》,體會着那血與肉的歷史。我能想象,那時候的天空的顏色、河水的顏色、泥土的顏色;我能想象, 那時候的將軍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時候的戰前的聲音、戰時的聲音、戰後的聲音;我還能想象到許多那時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載着歷史的牆,告訴我的,我彷彿聽見了戰時將軍的指揮聲;我彷彿能聽見士兵戰鬥時的咆哮聲;我彷彿能聽見一顆顆手榴彈爆炸的聲音。戰爭是恐怖的,但沒這紅色的恐怖,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和平的生活。我必須去珍惜這份幸福,握住這份幸福。

看完了《建軍大業》,我的心情其實也是非常的複雜。我慶幸自己出生在黃金時代,我也爲那些逝去的英靈默默哀悼。血染紅的旗在我的心中飄蕩,戰爭,好像就發生在昨天,離我很近;又好像發生在幾萬年前,離我很遙遠。心中有說不完的感慨。如果戰爭之苦加與我身,我又會如何去面對,會像前人那樣英勇神武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處那時,也一定會爲了自己的國家,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獻上一份力量,這份力量,也許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爲它做出貢獻,不論是那時,還是現在。

即便是和平當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國家,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對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護這幸福;我的理想,是讓更多人體會到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個學生,對於這樣的幸福,我想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和前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沒有我們所有的幸福,我們沒有他們那麼多經歷,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的經歷,他們卻不能體會我們的幸福。

通過《建軍大業》強烈地驚醒了睡在這幸福中的我,讓自我深刻的意識到這幸福的存在,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邊,無處不是。我必須將這份幸福,傳遞下去。軍旗升起的地方,是我生長的地方。我爲這片土地感到驕傲!我爲這份幸福感到美好!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精選5

《建軍大業》是一部講述人民解放軍從誕生都成長的影片。影片以1927年南昌起義爲主線、秋收起義爲輔線,講述了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積極開展創建中國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紅色經典故事。這些革命先驅們當時都非常年輕,在他們風華正茂時就爲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浴血奮戰,探索革命道路,在烽火歲月中無悔地奉獻出青春乃至生命。

在中國共產黨面臨存亡考驗的生死關頭,毛主席一句:槍桿子裏面出政權,指明瞭共產黨必須依靠武裝革命的道路,要武裝無產階級部隊,要通過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最終的勝利。

本片有兩個高潮片段。其一,周恩來等人率軍進攻南昌城,久攻不下,此時葉挺主動請戰,率炮兵部隊轟炸制高點,劇情被推向高潮。其二,朱德率3000人死守三河壩,以3000人抵抗錢大鈞部隊的10000人,在最後一天,錢大鈞的部隊發起總攻的時候,朱德留下的部隊嚴防死守,最終與錢大鈞的部隊同歸於盡,爲先行軍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最後朱德率殘餘部隊追上先行部隊,並整合部隊前往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合。

該影片生動再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走過的曲折而又頑強的不平凡之路,爲了取得勝利,多少的將士心懷堅定信念,拋頭顱、灑熱血。從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到今天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人民解放軍走過的是一條披荊斬棘、一路壯大的道路。我們也更加感受到,黨的領導、祖國的強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裕,都是因爲有着人民軍隊這支鋼鐵隊伍做後盾,捍衛國家主權,保衛國家安全。習總書記在十八大後提出,要實現中國夢,這個夢離不開強軍夢。

在今天,仍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家在企圖挑釁中國,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強大的軍事做後盾,我們無畏無懼。

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精選

篇四十四:電影建軍大業觀後感

相信在《建軍大業》上映的時候大家都是抱着吐槽的心態去了影院,結果看完的朋友們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影評。有說小鮮肉毀了這部戲,有說小鮮肉或許沒那麼不堪。《建軍大業》這部電影究竟如何不能只看影評,或許客觀看待纔是最重要的。

《建軍大業》影評兩極分化 小鮮肉或許沒那麼不堪

《建軍大業》正在熱映,網上鋪天蓋地的影評真實感人,很多觀衆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影片想要傳達給大家的那種精神:“革命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無數的犧牲換來的”!而對於出演這部電影的演員來說,不僅僅是對生活的適時反思,更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試煉”。

導演劉偉強說,1927年的革命前輩們都是年輕人,所以當然要選年輕的演員:“青春是沒法演的”。

今年4月《建軍大業》放出第一波劇照時,爭議達到頂峯,有網友稱:有些人看着就覺得革命不會成功……

但從最終展現的效果來看,大部分青年演員並沒有掉鏈子,相反,有些角色的塑造還相當出彩。

歐豪最近備受爭議,但平心而論,他飾演的30歲的葉挺,自信、張揚、霸氣,非常吸粉。

帶兵進入南昌城時,馬背上的葉挺將軍,瀟灑自信,意氣風發。

飾演蔡晴川的白宇,之前演電視很容易用力過猛,沒想到進步神速,這一次,他演的蔡晴川,看哭了無數觀衆。

蔡晴川最後身中數槍,掙扎着用最後一口氣按下了引爆器,這一幕太過悲壯,觀衆集體落淚。

馬天宇的演技一直備受爭議,但他這次卻實實在在演出了林彪的變化。

電影《建軍大業》的導演找到馬天宇的時候,他在健身房鍛鍊,沒有絲毫猶豫,就接下了這個角色。從提前進組進行軍事化訓練到現場奔跑跳躍在百餘個炸點之中;從聽到槍聲會腿軟,到訓練有素的使用機槍不停掃射;從一向溫聲細語的說話到喊口令時聲音大得嚇到工作人員——這些改變只有熟悉他的人最深有體會。

三河壩戰役後,林彪隨朱德撤離,走到半路,聽到巨大的爆炸聲,意識到蔡晴川等人已經犧牲的林彪,眼神充滿悲愴,眼含熱淚地對着爆炸方向敬禮。

一個懵懂的小兵,在血與淚中成長了。馬天宇在詮釋這個轉變時,能看出做出了努力,並不顯得突兀。

另一個19歲小將粟裕,扮演者是同樣19歲的劉昊然。

董子健飾演的鄧小平,出場時間很短,卻讓人印象深刻,十分靈動。

張藝興飾演的盧德銘,硬氣、堅毅,不出彩,但也絕對不出戲。

白客、劉循子墨、小愛,其實並不如想象中齣戲,真正讓人一秒齣戲的,是陳赫、包貝爾、鹿晗。

同樣是來打醬油,陳偉霆就比鹿晗要好很多,至少不讓人齣戲。

飾演何長工的李易峯,一如既往地在做自己,前半段毫無存在感,後半段猛刷存在感:當他揮舞着小拳頭向毛澤東彙報的時候,對不起,整個電影院都笑了……

許多粉絲抱着看自家愛豆的心態走進影院,結果被波瀾壯闊的革命震撼得熱淚盈眶,回家就上網去查先烈英雄事蹟了。謝謝《建軍大業》,你這顆安利我吃!

篇四十五:建軍大業觀後感700字

建軍大業觀後感700字

近期,《建軍大業》熱映,我也趕着熱潮去看了,該片以九十年前建軍時期爲背景,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爲挽救中國革命而建立人民軍隊的崢嶸歷史。影片中年輕的毛主席、周總理、賀龍等人臨危不亂、不懼強權,正值青春的葉挺、粟裕、盧德銘等人在炮火紛飛的戰場英勇殺敵、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殺聲、緊張的戰鬥旋律、震撼的爆破場面交替出現,令人熱血沸騰。

在影片開始的時候,遊行的工人和學生被北洋軍閥慘烈殺害,橫屍遍野,這一幕看得觸目驚心,在中國抗戰的歷史中有着無數這樣偉大的戰士,有的甚至我們連名字都不知道。看着他們前赴後繼,義無反顧的前行,氣勢磅礴,讓人覺得蕩氣迴腸。

1927年,各位革命先輩還年輕,毛主席當時僅僅是作爲湖南代表,在會上都沒有發言權,只是作爲守衛兵在門口鎮守的粟裕大將軍只有19歲。還有賀龍大將軍,還有……他們意氣風發,進行了武裝鬥爭,有着捨我其誰的豪氣,憑藉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國革命的重擔。

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一羣意氣風發,充滿智慧的中國青年,懷着“河山統一”的壯志雄心,脖子繫上紅巾胳膊纏着白布的戰士,鬥志昂揚,他們打響了武裝反抗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拉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

三河壩戰役是“八一”南昌起義後,起義軍轉戰廣東最關鍵的一戰,一大批年輕將士用生命守護着革命的火種。三河壩戰役第三天決定撤退的時候,硝煙並未散去,敵人的突襲隨時可能就要來臨,需要留下200人斷後爲主力部隊爭取時間,大家個個爭取留下斷後。可見經歷過戰火洗禮的靈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什麼是倖存者,倖存者就是將別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真叫人看的熱淚盈眶。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闢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革命意義的起點,它爲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後不久,發生了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井岡山會師。毛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和賀龍領導的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合編爲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會師確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種,乃至後來形成燎原之勢。就像毛主席說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現如今,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密切聯繫人民羣衆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艱苦奮鬥的作風的井岡山精神依然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價值追求。不忘崢嶸歲月,銘記先烈功勳,正如習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的,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羣衆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這些要求,指引我們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奮進力量,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中國夢的新徵程上砥礪前行。

今年是建軍xx週年,爲了緬懷偉大的革命先驅,一部《建軍大業》讓我們看到了那年輕無敵、心懷理想、英勇無畏的革命先烈,在紀念建軍xx週年的紅色八月,向人民解放軍致敬、向革命先烈致敬。

篇四十六:建軍大業觀後感600字

建軍大業觀後感600字

寒假假日,無聊之際在因特網上閒逛,無意間瞥見《建軍大業》,觀後不禁感嘆,泱泱大國,以開天闢地之勢,如猛虎一般威震世界,那身鋼鐵軀殼,以萬千英雄之軀爲基,以萬萬堅定的信仰爲料,用70年的時間,終鑄就了一隻鋼鐵雄獅,震懾世界!

電影開頭如是說道,“千年來,記載着頭一等的強國,那麼爲什麼我們這個國家,現在變成了這個地步呢?這就是我們的國家睡着了了。”聽此話後,不禁又讓人想起前朝往事,一座東方大國,曾幾何時,康熙盛世,幅員遼闊,北征沙俄,西征討藏,經濟鼎盛時期甚可達世界三分之一,文化傳播甚至傳到了大海彼岸,可僅僅用了58年的時光,打仗,簽訂恥辱條約,打仗,簽訂恥辱條約,打仗……,堂堂華夏,不齒於列邦,被輕於異族,一座高入雲霄的大廈轟然倒塌,只留下一片狼藉。一時間,狼煙四起,3萬萬中國人民不甘此景,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但唯一造大勢者,唯有一片紅色鋼鐵洪流。

電影之中,那爲了新中國的.統一而奮鬥終生,鞠躬盡瘁的一介書生周恩來,那引領了中國3萬萬農民站起來的一介農民毛澤東,那領導了王者之師的一介兵痞賀龍,爲了那影中所言,“打到列強,統一全國,再造共和。”,以三槍爲記,爲河山統一,東征討蔣,重得統一!他們無路可退,因爲故土就在身後;他們慷慨赴死,因爲退後就是亡國;他們如鋼鐵洪流般,用最落後得武器,衝散了一切妨礙我們統一河山的精良部隊,在影中,他們眼中只有完成任務,他們向死而生,他們,以龍吟爲號,死並不足懼,亦並不非足惜,就像影中朱德所言:“我們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我們的前人們建立了這樣一支鋼鐵軍團,以血肉之軀鑄造了鋼鐵長城,保護了新中國的萬丈河山,電影於此便結束了,可思緒又如何停下。

他們,死在了祖國獨立的前夕,他們,建立了一個鋼鐵國家,他們,爲這盛世中國只因信仰二字,甘死如飴。如果說世界上有奇蹟的話,那就只有中國紅,如果說世界上有神兵的話,那就只有這隻紅色軍隊,而在電影所傳輸的紅色信仰的薰陶下,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不禁涌上心頭,“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們可能很弱小,但我們的軍隊不正是用這份弱小戰勝了強大的列強;我們可能沒有背景,但我們的軍隊不正是用一點空白戰勝了滿天黑暗;我們可能不能像個英雄一樣,但我們的軍隊不正是用平凡的身體造就了一番輝煌!

篇四十七:《建軍大業》觀後感

熱血戰爭鉅製《建軍大業》將於7月28日全面公映,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監製。近日,片方延續之前“講歷史曝花絮”的“老規矩”,在社交平臺上介紹了王慶祥、韓庚、王挺、陳赫、霍建華、張天愛、餘少羣、張涵予、餘皚磊、楊?v寧、鄭元暢等演員飾演的角色,形神兼備的衆演員再次引發關注,網友點贊“忠實還原”的同時期待也更增。

此前,《建軍大業》片方就已陸續公佈了一系列演員,以“先講歷史再曝花絮”的方式向觀衆講述戲裏戲外的精彩。近期片方又通過社交平臺公佈一批角色介紹,引來“坐等每日更新”的網友圍觀,王慶祥、韓庚、霍建華、餘少羣、張涵予、楊?v寧等演員對歷史人物的塑造贏得網友一片贊聲,“還原度夠高”、“不僅形神兼備,還都很走心”。

爲了精準地展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各位演員都力求“形神”貼近人物。年近70的戲骨王慶祥爲了演好52歲的張作霖,特意要求畫上眼線上演“眼神殺”;韓庚全情投入表演,精準地抓住了張學良對父親既尊重又有所保留的微妙感覺;霍建華用細膩的細節和表情展現了蔣介石野心勃勃又心思縝密的特點,讓網友驚歎相似度之高超出預期;餘少羣不只貼近汪精衛的外貌形象,還用眼神和動作細節刻畫角色心機深沉、不怒自威的特質;張涵予選擇接受過程漫長的倒模特效化妝打造杜月笙的高顴骨,“神還原”一代江湖大佬;楊?v寧在展現錢大鈞冷峻氣勢的同時,還演出了與得意門生戰場敵對時尊重又痛惜的微妙情感。

挑戰不同表演方式王挺陳赫張天愛鄭元暢餘皚磊各出奇招

除了形神兼備,《建軍大業》中有不少演員還挑戰了以往從未接觸過的角色類型。爲了更貼近演員,包括王挺、陳赫、張天愛、鄭元暢、餘皚磊等在內的演員,都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表演方式。

更多角色花絮曝光後,一直關注電影的網友也對用心演繹角色的演員連連點贊,“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挑戰,用心的演員表現一定不會差”、“用心的挑選與忠實的還原,尊重歷史又緊跟時代步伐,期待期待!”

篇四十八:《建軍大業》觀後感

電影中有這麼一個場景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戰後,幾位革命偉人舉杯慶賀,觥籌交錯間略顯失態,磕磕碰碰地唱起國際歌,末了老淚縱橫。他們醉夢中所希冀的場面,應該是無數紅軍戰士們衝鋒陷陣時,或醉臥沙場時,或臨刑就義前所夢寐以求的畫面——國將一統,普天同慶,父老鄉親圍着篝火縱情地跳舞,歌聲與笑聲交織,再也不用把冰冷的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觸手可及的是眼前闔家團圓的溫存,你笑中帶淚,右手痛飲一大白,左手灑在戰友的碑前。

夢想照進現實的代價,我們無從得知,只見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視死如歸,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視他人如己出,正如《與妻書》中所言——使天下人愛其所愛,以天下人爲念,爲天下人謀永福。

所謂戰士,不單單指在前線扛着槍桿;堅守民主陣地上的各界人士,也在洶涌的暗流中不斷掙扎,在反動派血腥的打壓中勇敢地發聲。可想而知,反動派獨裁統治下的世界,就如同聞一多筆下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正是有這麼一幫人前赴後繼地爲民主事業傾注一腔熱血,才讓這個世界得以清明。

在信仰的道路上,赤色的旗幟終究櫛風沐雨而屹立不倒。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它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它做江湖,而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殘的慘劇,多少無辜的將士淪爲反動派企圖獨裁的犧牲品。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我們需要信仰,這個信仰早已經過了時間的檢驗,歷史的證明,歷久而彌新。

那一代人的理想是多麼純粹和崇高,他們雙手握拳,嘴脣翕動,把鏗鏘誓詞鑄成錚錚鐵骨,烙在心底,融入血液,用血與肉的代價誓死捍衛心中的領土。我們有幸生活在這一盛世,無法真切地體會到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裏,我們的黨帶給先烈的是怎樣一種驚喜和希望,我們也無法理解爺爺輩們每次談及這段歲月時目中閃爍的信仰,那些過往的沉重甚至成爲某些非主流聲音中的輕佻和不屑,但我們要學會正視淋漓的鮮血。動盪和紅色的年代成爲他們的記憶,太平昌明的時代構成我們的生活,但請不要忘記塵封在歷史中的這段過往,因爲信仰的接續和傳承不能出現斷層,這片美麗的山河滲有他們血液的餘溫。

豈曰無名?他們的名字,正是這片大寫的山河。

篇四十九:《建軍大業》觀後感

上週就買了電影票,因爲加班遺憾錯過。湊巧今天八一建軍節,行裏組織了集體觀影,很開心,終於得償所願。

以前對此類影視劇一直不是很感興趣,大概是在學校裏的時候,從國中到大學,反反覆覆的學中國近現代史,太膩味了。所以也根本不願意再坐下來,耐心品味那段歷史的過往。可是今天的電影一開場,我就被屠殺集會學生、炮轟商務印書館震懾到渾身戰慄、呼吸急促、雙拳緊握。那既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戰亂年代,也是一個思想空前開放的年代。而即是如此,要在各種政治軍事勢力錯綜複雜的情況下推行新思想,再建立一個屬於人民的新中國,也難到基本不可能實現。那時候勇敢挺身而出、奮起反抗的人啊,不管是衝在集會隊伍最前面的女學生,還是在戰場上以身爲盾的年輕將士,也不過是與我差不多年齡的年輕人,甚至比我還要小上很多。他們遭受遭受無數磨難,歷經千險,而今天的我,卻在享受着他們用年輕的生命爲我們打出來的和平生活。每念及此,深感慚愧,內心不安,吾輩何德何能,才能夠生活在他們用命爲我們撐起的中國大地上。

不知怎麼說才能表達出我內心深處不停震顫的思緒,也不知怎麼做才能算不辱沒革命先輩爲我們用命掙來的今天的中國。只願我餘生所爲,無愧於心,無愧於人,如此足矣。

篇五十:《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觀後感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不論是在看電視劇還是看電影,我都會把自己代入到情境裏。跟着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實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節和悲愴的情節,因爲總是會讓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況下哭泣,總覺得很不好意思,這麼大人了,還會被情節所感動。當我被故事情節感動哭了的時候,我媽媽特別搞笑,會在一旁用她的重慶話罵我“你看你一天像個瘋子樣”,“你**就是個神經病”。當然我不會理會她,因爲我還在情景裏沒出呢。

今天下午閒來無聊,在家看了電影《建軍大業》,先不論演員的豪華陣容。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那埋在心裏的愛國情懷再次被點燃,每當我看到這些愛國的、抗戰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爲我是中國人,我會爲自己生活在中國而無比興奮。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火紛飛,一切都是那麼幸運。感謝革命先烈爲我們打下的江山,爲我們保留的美好河山。“倖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來,這樣他們纔沒有白死。”――《建軍大業》。這是我聽過對倖存者最美,最有氣勢的解釋。總覺得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爲了革命,爲了勝利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過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肯定沒有那麼勇敢,我肯定是一個膽小怕死的人。現在的我很慶幸,我們還活着,而且是活在這個信息發展非常迅速的網絡時代。

這電影裏有太多我喜歡的'演員了,餘少羣,馬天宇、歐豪、張藝興、李易峯等等好多人。但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歐豪飾演的葉挺,全篇爲他癡迷。喜歡他的男子氣概,喜歡他爲兄弟們出頭,喜歡他奮勇殺敵。網上好像全是在批評說歐豪演的葉挺不符合歷史,甚至葉挺的子孫都出來發話了,我承認在劇情里歐豪演的葉挺有一點痞痞的,還在戰場裏嚎叫,但是情到深處最有力的釋放方式難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麼?成千上百萬的戰士犧牲了,是很悲愴,很壯烈,但是我們最終我們勝利。我們勝利了。大家都在討論歐豪嚎叫這一鏡頭,難道這不是好的起點麼,大家都記住了這個鏡頭,歐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記住了他歐豪,也記住了影片中的葉挺。這部電影裏英雄人物太多,演員也太多,但是能讓大家對之記憶深刻不就是一種成功麼,演員是需要話題的,爭議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這影片的葉挺,也支持歐豪。

我看這影片的時候強忍着淚水,因爲太壯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讓我爲之動容。一直沒笑過,但是最後結尾潤之那八個字卻讓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點,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氣感動了吧。精彩的影片總讓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寫了,我準備再去找一部類似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繼續觀看,把我的愛國情懷繼續點燃。

以上言辭純屬我個人想法,沒有其他惡意,請勿妄自揣測,惡意菲薄,感恩。

篇五十一:《建軍大業》觀後感

來,大家說實話,你們有誰看劇照的時候多看了黃志忠兩眼?

是不是覺得他就是個臉譜化的朱德最後的任務無非就是完成朱毛會師襯托一下?

你想過他會貢獻出本片最壯烈的戰役和最動人的演講嗎?

你想過他的演講會碾壓劉燁的嗎?

《建軍大業》裏的朱德並不好演,因爲他的戲套路太死板,臉譜化太明顯。當然,以黃志忠的實力,演一個正常水平的主旋律朱德肯定沒問題,但他在套路之內發揮到極致,完全超出了正常水平。在三河壩戰役,我知道他會這樣演,我知道他會這樣煽情,但我還是哭了。

黃志忠的朱德是可以收入經典的。他讓我又一次相信,真正的實力派演員,即使在有限的戲份裏,在嚴苛的創作束縛下,也能塑造出動人的角色。帶着鐐銬起舞的美感,挺無奈,但依然是美。

說到這裏,我要特別提一下三河壩戰役,本片我的.淚點之一。這部分除了朱德之外,楊祐寧的錢大鈞和白宇的蔡晴川也十分耀眼。香港導演對於服裝和男人的品味在這一場對戰裏顯露無疑:同樣款式的制服,朱德和錢大鈞穿出了完全不同的風格。朱德雙手揹負,昂首而立,身姿挺拔剛毅,而錢大鈞則顯得陰沉戾氣。不得不服啊!

另外,這一場戲更讚的是鏡頭的運用,從空中俯視的大場景到人物特寫的切換,不斷交錯。你可以遠遠地看到戰場上的個體多麼渺小,但貼近他們時耳畔迴響的又全是痛苦的嘶喊,滿眼血肉橫飛。你看到穿着同樣制服的中國人在彼此仇殺,你死我活,炮火中你根本分不清他們誰是誰。最後錢大鈞站在勝利的高處看着死在面前的敵人,同樣也都是黃埔校友,臨死決戰前卻撕下了青天白日的帽徽。這一幕我相信劉偉強的言外之意觀衆都體會得到。

篇五十二:《建軍大業》觀後感

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任監製的熱血戰爭鉅製《建軍大業》將於7月28日內地公映。今日,劉德華、梁朝偉和劉嘉玲三位影帝影后特別錄製一段視頻,表示無條件支持導演劉偉強的新作《建軍大業》,這一經典的“無間道組合”引發無數回憶。

劉德華表示,自己從80年代便認識導演劉偉強,還大讚他作品中的男性視角,“不管是《旺角卡門》還是《無間道》,我覺得他每次都可以將不同年代的男性電影處理的很好”,之後還表示“我一定支持你!”梁朝偉也信心十足,“我相信劉偉強導演肯定會讓觀衆有一個全新的視野”。劉嘉玲則表示無條件力挺,“劉偉強的《建軍大業》,不用說,一定要看!”

劉德華、梁朝偉和劉嘉玲三人與導演劉偉強有着不解之緣,均多次與導演劉偉強合作,其中最廣爲人知的,是曾共同出演劉偉強執導的《無間道》系列電影,一同造就無數影迷奉爲經典的xx片。此次“無間道組合”爲導演劉偉強助陣,亦引發影迷們的回憶狂潮,更有網友表示“天王天后都支持,我也走進影院看看去!”

昨日,電影《建軍大業》發起“趁年輕幹大事”主題活動,呼籲“正年輕、曾年輕的網友”分享自己的青春大事,引起無數網友的關注和討論,一天之內引起網友8萬多條的討論中,滿是他們的青春往事,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雖然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有意義的事情做了不少”。在網友講述的“大事記”中,既有獻血、捐書、支教等積極暖心的公益項目,也有登山、長跑、考試、軍訓等挑戰自我的戶外活動,“雖然年輕青澀,但做的事情都有年輕的態度!”

篇五十三:《建軍大業》觀後感

今天懷着激動的心情看完了《建軍大業》,解放軍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在戰火紛飛中,無畏地向前衝鋒,軍旗獵獵,綻放着奪目的紅色光彩迎風飄揚,我一陣戰慄,彷彿知道了什麼叫做“信仰”,第一次,我離“前仆後繼”“英勇赴死”“拋頭顱灑熱血”這麼近。我所學的文學加工的詞語,竟如此真實,一點也不浮誇,簡直是最貼切的描述。我平靜地看着犧牲的英烈們,心裏百轉千回,我想,他們也有家庭,有妻兒,他們被稱作鋼筋鐵骨,但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一定不是不害怕死亡的,但是卻能夠克服個人私情,克服自己的恐懼,不去逃避,選擇爲國捐軀,這纔是他們真正偉大之處。八一精神現在看來,也沒有那麼遙不可及了。

懷着滿腔的澎湃,我寫下了這篇觀後感。作爲學校的優秀團員,作爲入黨積極分子,作爲中國的青少年,在這觀影活動中,我意識到了自己的歷史重任。我不敢說我能同先烈一樣有同樣偉大的爲人民犧牲的靈魂,但我會將八一精神傳承下去,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敢爲人先,百折不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也將一直激勵我奮進。

篇五十四:《建軍大業》觀後感

《建軍大業》晚於《戰狼2》上映,票房沒有後者高,口碑差強人意,所以就先入爲主,給自己強加個壞印象。昨日晚上的觀看,前一部分從鏡頭語言來說,表現蒙太奇用的有點多,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讓人摸不清楚故事的發展,而且有些臺詞不貼合一般人對歷史偉人的認知;從演員演的主角來說,一些靠流量的“小鮮肉”演技真的需要提高。後一部分從故事情節,特效,影片的資料都讓人震撼,尤其是爲國捐軀、不畏生死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看到蔡晴川在最後一刻引爆三河壩,眼淚不自覺的落了下來,我爲國家能有這樣的人感到驕傲,對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完美生活心存深深的感激。不忘歷史,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建軍大業》觀後感

篇五十五:《建軍大業》觀後感

電影《建軍大業》在一片好評中問世,看完此篇,更愛我軍。這部全程讓人汗毛倒立的震撼大片,讓人再一次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強大,再一次讓我們知道了中國軍人的堅韌。

這次《建軍大業》可以說陣容異常的強大,不僅有老戲骨,更有小鮮肉,不僅班底精良,導演組更是高強,建軍大業作爲慶祝建軍90週年的獻禮片,更是沒有讓我們失望,可以說《建軍大業》是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愛國愛軍宣傳片。

《建軍大業》講述的故事,我們很多都從歷史上知道了,主要是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秋收起義數場著名戰役的過程,震天的廝殺聲,壯烈的戰爭場面,讓整部片子回味無窮,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震撼場面的間隙,還穿插了些許溫情,讓大家知道,我們的革命先輩們並不是戰爭的機器,也是鐵血男兒,只是時代造成了不得不革命,不得不流血戰爭。

建軍大業播放的時候,我前面的一對父子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大致的意思就是,父親教育兒子:“正因爲革命先輩拼命打下了江山,你們才能無憂無慮的吹空調、玩農藥”,雖然有些調侃,但是道理深刻,是啊,這不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嗎?革命先輩們就是不想把一窮二白、支離破碎的河山交到下一輩的手上,才奮起反抗,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換來我們繁榮的今天。

雖然此前也沒少寫了觀後感,回顧《建軍大業》這部電影,不僅穿越了時間,將曾經的歷史交到了我們手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讓我們清晰的知道了,社會的安定祥和是多麼的重要,祖國的繁榮強大是多麼的可貴。

篇五十六:《建軍大業》觀後感

週末,媽媽帶我去看了衆星雲集的《建軍大業》。

這部電影帶領我們一同回望革命領袖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崢嶸歲月,影片着力呈現革命先輩們的赤膽忠心和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向在偉大革命事業中歷經千難萬險奮勇前進的英雄先輩們致敬。

多場戰爭戲是推動故事情節前進的關鍵點,再回過頭來看這次曝光的人物劇照,也會發現其中穿插着大量重要角色的命運:朱德、賀龍、葉挺和粟裕是南昌起義的重要人物;李現飾演的羅榮桓、李易峯飾演的何長工等人蔘與了秋收起義;張藝興飾演的盧德銘則犧牲於秋收起義;馬天宇飾演的林彪和楊佑寧飾演的錢大鈞是三河戰役的重要人物,而白宇飾演的蔡晴川則在這場大戰中犧牲了……要把這麼多的故事放到一部電影裏,着實不容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披靡雄獅,整裝待發。先烈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篇五十七:《建軍大業》觀後感

每看完一部電影,我的內心都會有些觸動。

繼《建國大業》、《建黨偉業》之後,《建軍大業》也千呼萬喚始出來。一個寂靜的夜晚,和父母一起看完了《建軍大業》,可我們的心卻久久難以平靜下來。

大星雲集的鴻篇鉅製,整個劇情風雲跌宕、蕩氣迴腸。

影片既再現了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重要史實,又在毛主席、周總理、賀龍、朱德等歷史人物的鮮明性格特徵上下功夫,讓人感受到那個動盪時代一羣抱着革命理想的年輕人“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的激情歲月,當然還有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安寧生活的來之不易。

這部電影講了詳細的建軍過程,也讓我感覺到那時候軍人的剛毅,勇敢,忠於黨的精神。最後的三河壩戰役白宇飾演的蔡晴川主動提出斷後時,我哭的很傷心,他們視死如歸讓我感觸良多,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黃志忠飾演的朱德對蔡晴說:“要做壯士,不要做烈士”堅守了三天後,還要留下200人斷後。爲什麼朱德在那麼惡劣的情況下能堅守三天?其實他心裏就一個目標,拖延時間讓大部隊轉移。勇士與烈士,差別何在?勇士,爲了目標,不怕犧牲;烈士,烈則烈矣,未必有用。古代形容一些讀書人“平日袖手談心性,臨事一死報君王”。國家有難,如果一時無計可施,生尚可保存力量,或許有用;一死了之,只爲自己博個烈名,於救國救民有何用呢?任何目標的達到要靠智慧、勇敢、辛苦,犧牲是最後一步,絕不能把犧牲放在前面。因此,勇士是對最終目標負責,而烈士是對自己的名節負責。“臨事一死報君王”實際上是保全了自己的名節,而置大局於不顧。做勇士不做烈士的態度是真正的勇敢、智慧,才能成就真正的'英雄,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爭到最大的勝利。

我們現在的幸福是多麼的難得,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何其有幸,生在這個國家日益強盛之時。我們應該更加的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惟願我們的祖國更加的繁榮,更加偉大,更加昌盛!

篇五十八:《建軍大業》優秀觀後感

《建軍大業》這部電影,影像了40年代凝重的歷史,描繪了戰爭冷血的殘酷,展現了戰士拳拳的愛國之心。影片生動再現了正反人物的鮮明個性,揭露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無能,弘揚了共產黨戰士熱愛祖國與人民,“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精神。影片描述了戰爭年月里人民生活的艱難、痛苦,在那樣的環境裏,戰士們依然視死如歸,毫不動搖必須要趕走侵略者的決心。最讓人熱血沸騰的,是這樣一個莊嚴的畫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中華兒女們高唱國歌,蔚藍的天空,飛舞着大羣美麗的和平鴿。悅耳嘹亮的歌聲、翅翱翔的和平鴿引人遐思:這每一寸土地,都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正因爲有了這些熱血兒女們,纔有了這片土地的盎然生機。其中有這樣一個人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賀龍將軍,他沒有文化,有人說他是個兵痞,但他在共產最危難的時刻依舊堅持着自己入黨的信仰,他用自己的言行顯現了他的決心。這部影片,使我們瞭解,今日幸福平安的生活,是先輩們的流血犧牲換來的。讓我們明白,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讓我們學會了珍惜。

《建軍大業》觀後感範文

篇五十九:《建軍大業》優秀觀後感

《建軍大業》這部影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在應對國民黨的“清共”行動下毅然決然的開始了武裝反擊奪取政權的那段歷史。即使很早就從歷史課本中瞭解過那段歲月,但我們依然被故事情節吸引着,被老一輩革命紅軍感動着。震撼和感動之餘我也更加理解了他們的信仰,就是那種爲了國家,爲了人民不斷奮勇前行、“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那種舍小家爲大家,舍我爲你的奉獻精神。我想我們這一代人正是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我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一片天地,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爲我們打下的這一片江山!

篇六十:大學生《建軍大業》觀後感

大學生《建軍大業》觀後感

大家排隊整齊靜靜的觀賞起了電影。

影片的開頭是北洋軍閥屠殺工人和學生,因爲他們的起義,就被機槍掃射,血流成河,這血腥恐怖的場面讓我們爲之一顫。

本次影片 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十週年的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該片爲我們再現了那段曲折黑暗的歷史。

這氣勢磅礴的畫面,讓我對那段歷史有了興趣。

而且這部影片,也有李易峯,朱亞文,霍建華,張天愛等衆多當紅花旦參與,也讓當今的新生演員爲國家注入了新鮮力量,而同學們也是因爲有偶像在其中而更加津津有味。

影片中一羣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爲了信念而奮發圖強,他們拉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帷幕。

影片中,總有一些起義者被殺害,被活埋,被砍頭,血流成河,橫屍遍野,場面十分震撼,敵人的兇惡和手段之辛辣表現的淋漓盡致,看着這幅慘絕人寰的畫面,我很慶幸我們活在這個和平年代,慶幸我們偉大的祖國把我們保護的好好的。

與此同時我也深深的爲死去的戰士而感到悲痛和驕傲,悲痛他們明明沒有錯卻任人宰割在那個黑暗年代,驕傲是因爲他們不屈不撓,敢於爲祖國爲共產黨付出的精神而驕傲。

朱亞文飾演的周恩來溫文爾雅,劉燁飾演的毛澤東年輕而富有活力,他們都是青年時代有理想有擔當的男兒, 坐鎮指揮臨危不亂的周恩來,衝鋒陷陣的朱德。

他們意氣風發,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搖搖欲墜的祖國,他們是祖國的英雄,馬天宇,劉昊然等小鮮肉也在軍姿正步,操槍騎馬方面下足了功夫,才使得我們看上去更加真實。

“正是因爲這些領袖的青春熱血和對國家的忠誠,才造就了建軍的偉大事業”,導演劉偉強表示,“我希望真實還原他們青年時代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的風采,讓電影更燃情、更熱血”.

這次電影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毛澤東同志的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

當時雖然他還沒有一官半職,但年輕的他,有先進的思想,當李大釗同志被殺害後,所有人炸鍋了,都紛紛表示交出武器,而唯獨他認爲不能放下武器。

我們要把農民養活起來他們是我們的後臺,而其他人覺得農民沒有用,應該培養工人,他說“農民現在就知道被地主欺負,而中國最多的就是農民,我們要解救農民,他們對我們有很大幫助”.

即使大家紛紛表示不滿,他也失去了話語權,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最終被周恩來慧眼識才,二人一起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農民。

不僅如此,中國共產黨,知錯就改的品質也值得我們當代人去學習,我們不怕犯錯,我們只要願意改錯 ,共產黨在關鍵時刻捨己爲人,他們在革命鬥爭中無畏犧牲,一切爲了國家,爲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

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們毫不畏懼,懷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中國共產黨由此一步步由弱小變得強大!

毛澤東同志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的`星星之火,鼓舞了全國各地的共產黨人。

從南方的兩廣的海陸豐起義和白色起義及福建平和起義,到中部的黃麻起義和確山起義,再到北方的京東玉田起義、陝西的渭華起義、東北白山黑水的不屈抗日鬥爭。

這些起義都建立了紅色武裝,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九十年的風雨之路,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一路披荊斬棘踏着鮮血走過來的奇蹟,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爲明天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

end

文 | 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