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關於居安思危觀後感多篇

觀後感8.18K

關於居安思危觀後感多篇由本站會員“微笑吧”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關於居安思危觀後感多篇

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衆說紛紜,這些不同的說法試圖從各個角度去分析解讀蘇聯滅亡的真實內幕。作爲一名紀檢工作人員,筆者只想從腐敗這個角度去粗略談談自己膚淺的看法。下面是寫寫幫文庫的小編爲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居安思危觀後感

自4月9日前後開始,貴州省氣象局舉行系列專題講座,邀請省內有關專家、教授就黨的十八大精神爲廣大幹部職工再次進行解讀,其中省委黨校副校長汪建初先生在其以《中國夢》爲題的講座上談到的“危機意識”問題時,其聲情並茂的講述可謂振聾發聵,引人深思並感概萬千。

危機意識亦即憂患意識,是在社會發展轉折或關鍵時期一種清醒的防範和預見意識,是人類社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精神動力,表現爲堅強的意志和奮發的精神,源於人類自覺的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憂患意識是一筆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然閃耀着熠熠的光輝。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早就提出“君子憂道不憂貧”的主張,從安身立命的高度重視憂患意識,並將其當作做人和爲官的準則;著名儒家典籍《孟子》散文名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憂患意識的重要意義進行精闢的論述;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則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辯證法來警醒世人要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正是上述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孕育和鼓舞着自古至今一代又一代愛國人士常懷憂國憂民之心,有的甚至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驚心動魄的壯歌!

在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在遭受迫害並放逐江南後又遇國破家亡,其政治理想徹底破滅,揮灑血淚寫下了反映他飽含愛國之情和憂患意識的千古絕唱——《離騷》,並懷恨投江以死明志以警世人;唐朝政治家魏徵冒着犯上和被殺頭的危險,在《諫太宗十思疏》中一針見血地勸諫唐太宗要其“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北宋文學大家范仲淹在遭貶出京之後創作《岳陽樓記》時仍未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倡導以天下爲己任、任勞任怨、憂國憂民;愛國詞人陸游身患重病還在吟哦“位卑未敢忘憂國”……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戊戌變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歷次運動中,涌現出來的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更是不勝枚舉!他們無一不是胸懷祖國興衰和民族存亡、大衆疾苦,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努力去抗爭、去戰鬥,有的甚至拋頭顱、灑熱血,獻出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直至換來一個令西方列強震驚的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歐陽修在他的《伶官傳序》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晉王去世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並囑咐莊宗不要忘記消滅背叛他的三個仇家的心願。莊宗將箭供奉在宗廟裏,每次出兵作戰時均祭祀禱告並抽出一隻放入錦囊,命人揹着走在隊伍的前面以鼓士氣,凱旋之後則又隆重地將箭放回。可是等到仇敵消滅、天下平定,誰料卻出現一軍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逃、軍隊離散等的衰敗場面。因此,作者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樣飽含憂患意識的寶貴經驗教訓。

其實,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興衰、存亡如此,一個家庭、單位或企業、行業乃至一項事業也莫不如是。

“氣象事業是一個新興的朝陽事業”,貴州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廣忠先生日前在與該局廣大幹部職工集體談心時,除了主張“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情有義地交往、有滋有味地生活”、“好日子,好好過”之外,同時還呼籲大家熱愛我們的“朝陽事業”,悉心去呵護和努力爲之付出,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牽掛事業興衰的憂患意識!

俗語說得好:創業難,守業更難!其實,要將所守之業發揚光大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們只有時時警醒自己,從自己做起,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深謀遠慮,才能齊心合力共同將我們偉大的“朝陽事業”推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居安思危觀後感

懷揣虔誠的心入劇院,伴隨着震撼感觀看,帶着痛惜和反思離開。這是廣大黨員幹部觀看《蘇共亡黨亡國二十年祭》真實的感受。該片運用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那場鉅變的親歷者、當事人及普通民衆的訴說,全景式地展現了蘇共亡黨及蘇聯解體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蘇共執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迅速垮臺的歷史教訓。觀看完此片,觀衆久久沉浸在震驚和痛惜中,帶着感傷和反思離開。一個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軍事上凌駕於美國之上的超級大國一夜之間就土崩瓦解。一個擁有近2000萬名的世界第一大黨,卻喪失了執政地位,亡黨亡國。蘇共亡黨亡國的歷史教訓永遠值得全世界共產黨人深刻反思。

蘇共執政後期的蘇聯,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充斥腐敗,社會風氣急轉直下,道德敗壞,整個社會暗流涌動。通過壟斷政權而產生的占人口極少數的特權階層卻壟斷着整個蘇聯的財富和權力,造成了整個社會財富向特權階層集中,社會逐漸分化,而普通百姓的生活日漸貧困或者沒有改善,加劇了對享有特權的蘇共和官員極度仇恨。腐敗現象腐蝕黨的肌體,切割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最終在人民羣衆的歡呼聲中亡黨亡國。查看當時的歷史資料可以看到表面上的蘇共腐敗就已經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前蘇聯的官僚特權階層在得勢的幾十年間,紛紛把公有財物變成自己的家產,各級官員和企業負責人暗中合作,成爲貪婪的掠奪者和腐化的寄生蟲。據1962年5月19日的蘇聯《紅星報》報道,列寧格勒一個軍用工廠的領導人,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工廠所有關鍵性職位上,把國營企業變成了“私人企業”。3年內,僅出售自來水筆一項就貪~污了120萬盧布。另據1962年5月18日的《烏克蘭真理報》報道,哈爾科夫的一個傢俱廠的廠長,在工廠中附設了一個地下針織車間,進行投機生產。這個廠長有幾個老婆,幾輛汽車,幾所房子,並且是賽馬場上的大賭棍。這些企業負責人總是同國家的物資供應部門、商業系統和其它單位的工作人員勾結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機關中也有他們的保護和代理人,甚至還得到了國家機關中高級幹部的支持和庇護。據1963年10月20日蘇聯《消息報》和1964年第12期的《消息報?星期副刊》報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個附屬工廠的廠長及其一夥,通過賄賂,獲得了58部針織機和大量原料,同52個工廠、手工業合作社和集體農莊搭上關係,幾年中賺了300萬盧布。他們收買了社會保安機關工作人員、監察員、稽查員、巡視員等。僅丘爾巴諾夫就收受賄賂654200盧布,約合105萬美元。1983年10月31日,烏茲別克共產黨第一書記、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夏?拉?拉希多夫因侵吞數十億國家資金的烏茲別克棉花案件而自殺。

蘇共特權階層的形成(特權階層大概4萬人左右,算上其家屬大概300萬人左右),爲蘇聯解體和蘇共被解散埋下了“地雷”,也造成了整個社會民衆最終拋棄蘇共,投向葉利欽的懷抱。官僚特權階層享有的特殊權利,主要有五個方面:1、特殊工資。即除正式工資之外還同工資一起發給另外一個所謂的“錢袋”,其數額不等,使權貴們的收入高達社會平均水平的四倍。2、特殊供給。各級黨政機關均設有內部供銷點,政府根據官職大小、地位高低發給一定數量的有價證券,持有者能夠買到稀缺商品。3、特殊住房。許多風景名勝避暑勝地,都有大小官員的別墅。4、特殊服務。享有特殊的醫療服務,病房護理周全,伙食好,醫療水平高。配備有小汽車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批的服務人員和警衛人員。政府還提供大量的補貼,免費到療養勝地度假、出國旅遊等。5、特殊教育。子女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保送進入最好的學校享受優秀教育的制度。這些黨政要員,不僅是國家資源的分配者,還成爲國家資源的佔有者、所有者。人民羣衆對黨和政府的官員享受這種特殊權利極爲不滿。黨內官僚特權階層的存在和腐敗之風的蔓延,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阿爾巴托夫說,腐敗在蘇聯不僅造成了國家物質上的損失,“道德上的損失就更爲慘重,社會分化加劇;經常遇到磨難的大多數對那些不僅享受福利照顧而且享有種種特權、任意攫取不義之財而又逍遙法外的‘上流人物’的憎恨之情與日俱增,埋下了社會衝突的地雷”。

整個社會的普遍腐敗和過着像沙皇一樣生活的特權階層,政府高官的轎車一路綠燈,從來不知道還有塞車這回事,造成的後果是極爲嚴重的。中國記者親歷蘇聯解體時發現民衆若無其事,街上到處都是在慶祝的民衆。1991年8月解散蘇共,因蘇共名譽掃地,人民沒有起來保衛蘇共,各級黨組織沒抵制,軍隊也分裂和倒戈。人民羣衆不是隔岸觀火,就是幸災樂禍,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行列。心中沒有人民,忽視羣衆利益,加上全面的腐敗和特權制度,所以蘇共被人民拋棄了。腐敗是造成蘇聯政息黨亡的重要原因。我們要從蘇共亡黨亡國的歷史中吸取教訓。

一、堅持黨要管黨。擁有7000多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黨。(next88)隊伍龐大,人員參差不齊,各種機會主義者可能隱身於黨的隊伍中,一旦出現危機,這種人會最先跳出來背叛黨。革命時期敵人的刺刀清純了我們的隊伍,和平時期,特別是黨作爲執政黨長期執政,各種機會主義者就會混入我們的隊伍。要把好隊伍入口關,做好黨員的考察,發現動搖分子應該及時清理出隊伍,反之,就要大膽提拔在危機災難面前經受得住考驗的黨員幹部。黨要運用各種有效措施管理黨,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蘇共滅亡的一個教訓就是沒有一個專門管理黨員的機構,甚至還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有腐敗現象存在,放任黨員腐化墮落,逐漸脫離羣衆,有的甚至成了人民羣衆的公敵。

二、堅持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黨的純潔性。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引導和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爲名所縛,不爲利所累,不爲色所誘,爲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三、重點加強黨員幹部的監管。進一步加強民主監督,加強政府層級監督,使政府機關置身於廣泛有效的監督之下。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沒有監管的權力最容易出現以權謀私,權力尋租、權錢交易。在對黨員的監管中,重點要放在掌握權力的黨員幹部上。掌握權力的黨員幹部,是政府形象的具體代言人,幹部出現腐敗,影響就會很惡劣,容易敗壞黨羣幹羣關係,導致人民羣衆離心離德。

四、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用制度管人。建立健全懲防體系,懲防並舉,重在預防。加強制度建設,消除深層次體制性矛盾,把防治腐敗的要求落實到權力運行的各個環節,逐步剷除容易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讓權力在陽光下公開透明運行。形成完善的幹部選拔機制,防止在選人用人上暗箱操作,從機制上減少和遏制權力尋租。蘇共黨內官僚特權階層之所以能夠產生和長期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對權力的壟斷,尤其是對幹部分配、任命權力的壟斷。繼續完善和執行“三重一大”制度,防止權力過分集中。

五、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各級黨員幹部要深入羣衆,瞭解羣衆的所思所憂。爲民衆辦實事,辦好事,解決發生在羣衆身邊的腐敗問題,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維護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始終保持查辦案件的高壓態勢,對腐敗分子依法依紀、絕不姑息、以反腐倡廉實際成效取信於民,進一步增強人民羣衆對反腐敗鬥爭的信心。(範泊靜)

居安思危觀後感

近期,我辦組織觀看了《蘇共亡黨亡國20週年祭》紀錄片,該片運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傾聽並記錄了20年前那場劇變的親歷者、當事人和普通民衆對那場劇變及其後果的訴說,全景式地展現了蘇共亡黨及蘇聯解體的全過程,揭示了蘇共執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迅速垮臺的深刻歷史教訓,讓我們更深刻體會了“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深刻認識了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要性,進一步增強了密切聯繫羣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增強政治意識

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必須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已經是擁有8500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每年還有成千上萬的新成員加入其中。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趨利性和差異性也必然反映到黨內來。理想信念的淡漠,價值觀念的多元,已經十分明顯,在是與非、榮與辱、優與劣、利與弊、得與失等等方面的評價尺度上也是人言人殊,莫衷一是。這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一些黨員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四化的信心,對人民羣衆的信用。黨的執政能力與黨的性質、黨的宗旨密切相聯;同時,黨的執政能力又是具體的、實在的,它與8500萬黨員的素質、形象緊密相連。每一位黨員就是構成執政能力的“細胞”,只有一個個這樣的“細胞”康健,執政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我們應從這樣的視角看待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問題,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蝕,時刻謹言慎行,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以歷史爲鑑,永葆黨的純潔性,牢記黨的宗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強化黨的紀律約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自覺抵禦各種誘惑,堅決克服和糾正各種違反黨的紀律的行爲,進一步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二、牢記爲人民服務宗旨,落實羣衆路線

我們要按照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堅決反對“四風”,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必須踐行宗旨,樂於奉獻。戈爾巴喬夫執行的改革成爲新生資產階級的催化劑,大批幹部腐敗變質。蘇聯解體後,莫斯科的大富豪、俄國政府中的高官,不少是原來蘇共的幹部,幹部貪腐,脫離羣衆,成了黨和國家的蛀蟲,最後歷史證明一個腐朽的政黨是必將被人民所拋棄的。作爲執政黨的黨員要密切聯繫羣衆,經常深入羣衆,瞭解羣衆,傾聽羣衆的心聲,把握羣衆的思想脈搏,及時反映羣衆的意願,真正在與廣大羣衆的交心交友中增進對羣衆的理解和與羣衆的血肉感情。從財政監督工作的具體實踐來講,就是要深入基層,瞭解基層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及執行國家重大財稅政策的有關情況,聽取一線羣衆有關國家財稅政策改革的意見建議,瞭解基層羣衆的具體訴求,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多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切實幫助羣衆排憂解難。

三、珍惜和平與安定,積極進取奮鬥

我們黨是國家的執政黨,黨的團結發展關係到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人民的幸福,只有國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樂業。歷史和實踐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是革命最徹底、代表中國最廣泛階層的利益、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政黨。當前我黨領導下的中國,是經濟發展最好、社會變化最大、人民最有幸福感的時期。

所以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斷增強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識,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緊緊圍繞在黨中央周圍,帶頭弘揚積極進取、艱苦創業的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反對與抵制各種反科學思潮,永遠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凝聚廣大羣衆,爲單位和社會的團結和諧穩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爲黨的事業、國家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居安思危觀後感

10月15日,松江東方有線公司第一黨支部組織支部全體黨員、中層以上領導幹部認真觀看了《居安思危》教育參考片之《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俄羅斯人在訴說》。該片運用大量珍貴的歷史史料,記錄了那段歷史的親歷者對那場鉅變的訴說,全景式地展現了蘇共亡黨及蘇聯解體的全過程。

1917年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偉大的勝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蘇共在執政74年後就迅速垮臺,蘇聯解體,世界政治地圖上一大片紅色區域消失。

時隔20餘年,再回看蘇聯的榮辱興衰,讓我們在感受到惋惜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深刻的教訓。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蘇共黨內腐敗嚴重,莫斯科的特供商店達100多處,在這裏各種進口的生活用品應有盡有,供高級幹部享用,黨的高層背離組織,丟棄信仰,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盛行,嚴重地脫離了羣衆,逐漸將一個偉大的政黨推向滅亡。以史爲鑑,反思自己的思想、工作等各方面,它提醒着我們每個共產黨員要永遠牢記黨的宗旨,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密切聯繫羣衆,加強學習,嚴格自律,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關於居安思危觀後感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地改善,爲中國百姓創造了實實在在的福祉;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爲中國的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一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隨着國家的高速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也不斷地提升不斷鞏固,已成爲世界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作爲一名大學生,作爲偉大祖國的接班人,面對繁榮的現狀,我們不能忽視國家內部存在的矛盾,不能忽視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不斷滲,不能忘記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解體。我們要做到“以史爲鑑”,深刻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來指導我們正視我國的現狀,正視我國存在的矛盾,深刻的認識到我國存在的危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老師帶領我們觀看專題歷史片《居安思危》就變得如此及時,如此的重要。 專題歷史片《居安思危》從八個方面深刻闡釋了蘇聯共產黨誕生、發展、壯大,特別是如何走向潰亡的過程,對蘇共的垮臺與蘇聯解體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觀看八集專題歷史片《居安思危——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後,我有了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一、人民羣衆是共產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從《居安思危》這部專題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曾經和人民血脈相連的政黨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脫離了人民羣衆,不再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特權階層的出現逐漸拉開了黨和人民的距離,政治上的爭權奪利,黨內高層的嚴重腐敗,漸漸脫離了曾經是其執政基礎的人民羣衆,蘇共垮臺前夕,已不再代表廣大蘇聯人民,它只代表它自己,只代表僅由極少數人構成的黨內特權階層的利益。面對這樣一個不代表廣大人民羣衆利益的黨,人民當然沒有理由爲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爭,這樣,人民的冷漠與無動於衷也就可以理解了。

我們應從蘇共的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吸取教訓,要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始終不渝的走羣衆路線。依靠羣衆,充分發揮羣衆的作用,使羣衆成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成爲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力量之源。

二、一切從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蘇共是一個有着70年執政史和2000多萬黨員,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並領導其人民創造過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的大黨,正是因此它的滅亡讓世界爲之震驚。從《居安思危》中我們不難看出教條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扼殺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是其滅亡的關鍵原因之一。

從斯大林到赫魯曉夫,再到勃列日涅夫,在他們的帶領下蘇聯的發展之路是那麼的坎坷和曲折。他們都是針對計劃經濟小修小補,都是照搬西方列強的發展之路,盲目的發展重工業,輕視輕工業,致使國力不斷消耗,人民生存環境惡化。不能根據國情的變化而轉變發展之路,致使他們走向了滅亡。

改革開放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變,是我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端,正是這三十年使中國由貧窮走向了富強,又落後走向了中興之路。事實證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是正確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陽光大道。歷史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之義道路會越走越好。

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不斷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首先,蘇共在思想理論建設上沒有處理好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喪失了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蘇共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在理論上背離了馬列主義,失去了正確理論的指導,失去了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控制,造成黨內外思想混亂。赫魯曉夫上臺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科技革命迅速興起,蘇共領導人卻視而不見,黨的理論沒有新的發展,理

論工作長期處於停滯狀態。一方面,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了,不能用以解決現實問題,出現反馬克思主義的傾向也難應對。另一方面,雖然公開宣傳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但實際上制定了違背馬克思主義的路線,實行錯誤的對外政策,加上黨的領導幹部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搞特殊、搞腐敗,人民羣衆從不滿發展到懷疑馬克思主義和對黨不信任,而這種情緒又總是被敵對勢力所利用,造成了嚴重後果。

再次,戈爾巴喬夫的修正主義,主張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重申並堅持對蘇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進行重大的修正與改革。本質上徹頭徹尾的資產階級的性質,意識形態上主張徹底拋棄馬克思主義,政治上要求實行資本主義的多黨制,戈爾巴喬夫時代在進行所謂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在所謂的揭批大量蘇聯共產黨歷史上形成的歷史罪惡,並掀起了整個社會上醜化、詆譭蘇共思潮泛起的基礎上,把蘇共逐漸被當作了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大“阻礙機制”、產生一切罪惡的源泉來對待,並及時打出和推行”一切權力重歸蘇維埃“的旗幟和路線,迫使蘇共自己交出交出原來執掌和指揮國家正常運轉的各種權力,強調並強制推行交由所謂的直接“選舉”出來的“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蘇維埃”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