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攀登者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3.31W

攀登者觀後感(精彩多篇)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一

七位登頂隊員逐漸連續突擊主峯。在珠峯艱險的“第六臺階”處,劉連滿爲託舉跑位而耗空點勁,長期停留在8700米處,剩三名隊員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峯。這是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在在夜裏登配珠峯,的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從北坡成功了登頂。

貢布不過當時拿起了兩面國旗飄揚,讓國旗在風裏飄展。一段曾被到國外徒步者視做“鴻溝”的山岩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種方式的。惋惜而,加之嚴重缺乏登頂的視頻影像資料信息,中國國際上仍舊對我國成功了登配珠峯存有懷疑過之聲。所以多年後再次組織登峯。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初心。隊員們跋山涉水,面對的是環境險惡、地勢險要,面臨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隊員們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闖生命禁區,最終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之巔。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信念。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主權捍衛之爭,“登上去,讓世界看到中國人”1975年,他們揹負着前輩的重擔,他們肩負着祖國的使命,他們向珠穆朗瑪峯發起挑戰,這不僅僅是對體力的考驗,更是人內心意志的征程。低溫,風雪,缺氧,這些艱難險阻擋不住中國人,因爲他們有着那一顆想要登上去的心。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之所在,有夢想就有徵程。

《攀登者》作爲對新中國成立xx週年的獻禮片之一,爲了展現真實的景緻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峯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

這部電影的主角們都是小扒耳熟能詳的敬業演員,有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和井柏然,他們都是業內拼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這次在珠穆朗瑪峯上,他們也毫不例外地展現了自己的敬業態度,讓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吳京,本來就有腿傷,而腿傷最懼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傷痊癒,吳京又說這麼多危險的動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親自上陣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躍,結果腿傷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場照片的流露,吳京帶着夾板拄着柺杖在片場走路。

即使腿傷還沒有痊癒,他也堅持拍戲,在山峯上拄着登山棍緩慢前行,小扒都爲他捏了一把汗。劇組中的人都稱讚吳京敬業,是他們的中流砥柱

只是胡歌的戲份確實有點少了,加起來不到15分鐘。

《攀登者》觀後感 篇二

上週末,觀看了當紅影星吳京主演的電影大片《攀登者》,劇中從現1960年的中國國情,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產生了爭議,並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峯,憑什麼說珠穆朗瑪峯是中國的?”於是,中國爲了珠穆朗瑪峯的歸屬權,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爲方五洲(吳京飾)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峯進發,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並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隊員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峯進程中,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衆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裏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峯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蹟。“衝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他們用忠貞的愛國主義情懷書寫了中國輝煌。

登山隊員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華兒女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一代一代的繼承和傳承下去。

《攀登者》觀後感 篇三

上週末,爸爸無意換臺時看到了正在播放的《攀登者》,我們第二次觀看了它,當然,我對這部電影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部影片講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國國家登山隊經過了犧牲和各種困苦,最終只有3人成功登頂。因爲弄丟相機,沒有拍下珠峯360度環角,世界並不承認我們登上過珠峯。1973年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這次隊伍裏從各部門抽調了人員,有攝影記者、測繪局、體育局等很多人。一共組成三個小隊:突擊隊、後勤隊、氣象組。但是這次攀登珠峯也沒那麼順利,一共攀登了三次。

第一次攀登時,一切都進行的很順利時,氣象組發現天氣發生了改變,副總指揮求勝心切,沒有聽取氣象組的建議,命令大家繼續登頂,而氣象組又聯繫不上突擊隊,突擊隊遇到十級大風,隊伍中有一名隊員受傷。第一次登頂被迫停止。

第二次攀登時,因突擊隊長受傷,在進行過激烈的爭論後,同意新人——李國粱做突擊隊隊長,開啓第二次攀登。在攀登第二臺階時,氣象組通知有大風,前突擊隊長建議他們休整,大風過後在攀登,而老隊長還是犯了第一次攀登時的錯誤,命令大家繼續前進,突擊隊拼勁了全力到達第二臺階巖壁。正在準備搭梯攀頂時,不知是體力不支還是突擊隊掉以輕心,第一位攀登的隊員腳底一滑氧氣瓶打到隊長的頭,把他打暈,安全繩拉着所有的人一路下滑,最終隊長送上了攝影器材,割斷了繩子,犧牲了。

當所有的人都失望了,以爲今年沒有了攀登的窗口期時,氣象組卻通過連續四天的觀測發現還有一個窗口期。這次在激烈討論要不要登山時,突擊隊隊長說:“我相信科學。”因此,開始了第三次攀登。氣象組的主任爲了給突擊隊更準確的氣象信息,一路跟着突擊隊往珠峯上走。在給出最終可以登頂的指示後,氣象組的主任因爲肺水腫也犧牲了。最終,突擊隊在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成功登頂,老隊長挖到了他們之前埋在雪中手電筒裏的五星紅旗,測繪人員立起覘標,測出珠峯的最新海拔高度爲8848。13米。而在第二臺階架設的金屬梯被人譽爲——中國梯。

這就是整個完整的故事,我看完後心情很沉重,在落後的年代,爲了登上珠峯,很多人付出了生命。但,我也學會了很多。我學會了,做事情要有不放棄的精神,那怕失敗幾次,也不要隨便放棄;我學會了,要相信科學,在三次登珠峯的途中,氣象組都給了很正確的建議,如果聽了這些建議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犧牲。我也要好好學習知識,知識可以幫我建設祖國;我還學會了,不能急於求成,要耐下心來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攀登者的觀後感 篇四

《攀登者》驚險的場面讓人難忘,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老一輩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峯的“登山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這種“登山精神”,作爲黨員幹部更要將“登山精神”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巔莫辭勞。”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愈是在這種時候,越需要登山精神。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特別是青年扶貧幹部,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更好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學習“登山精神”,就是在給我輩青年強健肌體、強化意志。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青年一代可以用“登山精神”加油打氣,爲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實現全面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則是所有戰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的奮鬥目標。

“登山精神”一直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裏,銘刻在華夏兒女的骨骼上。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回首往昔,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一直都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如今,脫貧攻堅的最後時刻,有機遇也有挑戰,還要所有奮鬥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幹部一起拼搏、一起奮鬥。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離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時間越來越近,任務越來越急迫。越到關鍵時刻,越不能懈怠。脫貧攻堅目前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難攻克的小山頭,但越面對困難越要敢於亮劍。作爲一名基層扶貧幹部,要用“登山精神”來激勵自己,敢於迎難而上,敢於挺身而出,敢於承擔責任,敢於堅決鬥爭,一定要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