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1

吳蓉瑾常被人叫作“雲朵校長”。很多人認爲,這是因爲學校做信息化建設,開辦了“雲課堂”,開發了“雲手表”。可她的學生們有更樸實的理由,因爲她就像爲孩子們遮風擋雨的一朵雲。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這位“雲朵校長”究竟有怎樣的魅力?上海教育電視臺記者日前來到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對這位“雲朵校長”進行了專訪。

在吳蓉瑾的朋友圈裏,每天都會很準時地看到幾條消息——“愛的學校”和“愛的走廊”,吳蓉瑾說,每天打卡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認定。從實習開始,吳蓉瑾就一直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任教,她很喜歡在學校裏和孩子們相處的感覺,吳蓉瑾說:“用句大白話講,能量滿滿!”

情感教育是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特色,儘管身爲校長的吳蓉瑾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始終堅持每週都爲同學們上情感教育課,吳蓉瑾希望能夠教會孩子們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們以健康積極的情緒去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曾經,吳蓉瑾的一隻眼睛因發炎導致紅腫,學生們都看到了,於是就有學生在當天的晴雨表中寫道“小白兔的眼睛長到吳老師的臉上去了......我真希望小白兔的眼睛快點好,不要影響我們吳老師那樣漂漂亮亮的樣子”,吳蓉瑾認爲只有經過情感教育浸潤的孩子,才能夠寫出這麼富有情感的句子。

情感教育課程是如何在家長羣體中獲得理解和支持的?吳蓉瑾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曾經有位學生寫了篇文章,提到他爸爸的襪子很臭,家裏唯一可以站起來的襪子就是爸爸的襪子,在文章的最後,這位同學說“爸爸經常出差,不太有時間陪我,常常幾天聞不到爸爸的腳臭味,不知道爲什麼我很不習慣”,這一句的情感流露,讓他的爸爸媽媽理解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除情感教育之外,信息化教育是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又一特色,吳蓉瑾表示,每一個小孩身上都有一個穴道,如果能夠找到這個穴道,那孩子一定會被激發出來,但是如果找不到,那孩子可能就會被埋沒,現在藉助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的過程,即使是相同的結果,技術也能幫助我們發現不同的過程,進而瞭解孩子們不同的學習品質和不同的學習能力,更快地找準他們的穴道,做到因材施教,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潛能。

“信息化”常常被認爲是冷冰冰的詞語,但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信息化”被賦予了溫度,這溫度源自於吳蓉瑾校長對每一位學生成長的關注,源自於她對學生的愛。吳蓉瑾介紹,在新生培訓的三天時間裏,她會不斷地把每一個孩子的名字和他們的小臉對應起來,通過眼睛看、腦子記,不斷地強化,這樣一提到這個孩子,他的形象就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吳蓉瑾說:“我把人家的24小時活成了我的48小時,時間壓縮在裏面,但是我覺得很幸福,尤其是看到家長,他們看到你記得孩子的激動......小孩子拿起電話來,我就知道他是誰,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做老師的不就享受這些嗎。”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2

某某,男,56歲,漢族,某某如東人,18歲入伍,服役於聞名全軍的“硬骨頭六連”所在部隊一軍一師一團,曾參加1984年7月對越自衛反擊戰,榮立三等功,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0年退役轉業,任如東縣民政局財務科科長、監察室主任、救災救助科長,2019年3月任如東縣應急管理局應急管理科科長。先後榮立5次三等功。

在這個新春佳節時期,一場來勢洶涌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華大地,疫情發展舉國關注,牽動着每一個人的心。某某同志作爲一名老黨員,自覺踐行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盡忠職守、無私奉獻。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他堅持工作在第一線,每天認真協調保障應急中心視頻系統暢通,爲省市縣疫情防控會議和信息上傳下達做好服務保障,閒暇之餘,纔有時間照顧近期剛做完手術在家靜養的愛人,他舍小家爲大家,把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充分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亮麗風采。

作爲一名參加過實戰的退役軍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攻堅戰鬥中,某某貫徹聽黨指揮的優良作風,服從領導按排、履職盡責、鞠躬盡瘁、奮勇拼搏,在廣大羣衆闔家團聚的大年七年級,他仍然堅守崗位,認真值守,爲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默默奉獻。在局黨組佈置無物業小區卡口執勤任務時,他第一時間響應,主動參與卡口設置、討論人員編組、編制值班表,積極參加第一班執勤,爲全局工作人員起到了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某某同志在前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實做到了心繫人民、行爲人民,他工作積極、作風優良、成績突出,是一位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的忠誠戰士!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3

“去屏化”、“無感知”、“護隱私”地採集學生學習過程的相關數據,勾畫學生的數字“學習畫像”,是吳蓉瑾正在探索的新課題,她期待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學生特點,藉助技術的力量更好地實施大規模因材施教,藉助新技術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放學後,學校會議室常常燈火通明,老師們一起研究教學數據。比如,以往只能看到學生的學習結果,但藉助新技術,就可以知道在學習過程當中,思維模式是怎樣的,甚至細微到這個孩子在做題過程中,筆觸停頓了幾次。從單科目分析,拓展到多科目全面立體調研,當這些細節被關注,就可以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培養好學生是不變之道。

上海市中國小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學校在保持學業水平領先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學作用顯著。目前,學校二年級以上學生都已具備簡單的編程能力,在國家級信息科技相關競賽中共獲獎30個。

“我樂在其中,我覺得很幸福”

“想起四年前,看着孩子揹着書包走進學校大門時我惴惴不安的情景。當時新校園剛剛啓用,還有一羣來自於五湖四海、剛剛畢業的青年教師,而自己的女兒又是完全零基礎入學,女兒會不會不適應,學校的發展會怎樣,讓我感到非常迷茫與擔憂。今天的她,尊敬師長、成績優異、自信、樂觀、勇敢,各方面都表現突出,成爲我心目中理想的模樣。爲女兒高興的同時,心中更多的是感恩。太多像我一樣的學生家長感謝學校爲孩子們營造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感謝吳校長兢兢業業對學校改革發展傾注了大量心力……”雋先生的孩子就讀於嘉定區與黃浦區合作開辦的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

作爲特級校長,吳蓉瑾受組織委派流動兼任這所學校校長三年。學校剛開辦時,家長都不願意把孩子送來,全校只有六個教學班,整個校園空空蕩蕩、冷冷清清的。而現在它已經成爲家門口的好學校。她還多次到青海、貴州貧困地區開展教學、培訓。只要學生需要,盡己所能。

不過,出差再遠,吳蓉瑾都有個原則:儘量將外出課程安排在下午。因爲這樣來得及當晚趕回,第二天一大早站在校門前。記憶猶新的一次,吳蓉瑾出差時間長了點,到校那天早上,好幾個小朋友問她,“你怎麼沒有在校門口等我們?”“我沒有看到你,雲朵媽媽我很想你!”聽到這樣的話,吳蓉瑾心底甜甜的,也軟軟的。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4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

什麼是情感教育?這是吳蓉瑾的徒弟、盧灣一中心國小教師賀春秋在2004年成爲一名新教師時最好奇的問題。吳蓉瑾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

如今,情感教育已開闢出三條育人途徑:課程、活動、交際。用民俗文化滋養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動之一,主題每五年輪轉一次,包括中國年俗老上海風情主題、中國戲曲主題、中國發明創造主題、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動畫主題、中華美食主題。

十幾年來,亦師亦友,耳濡目染,賀春秋眼裏的吳蓉瑾,既是師傅,更是一位有愛的智慧姐姐。

讓賀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時間,吳蓉瑾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當時我挺好奇的,因爲身邊人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後來得知,畢業生裏有一個孩子病了,不吃飯,師傅便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從那之後,校長就每天都在朋友圈裏發戒咖啡打卡。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她最後一次打卡:爲了一個美好的承諾,我戒了400天咖啡,儘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爲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這個孩子也說:“‘雲朵媽媽’(指吳蓉瑾)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師和學生的眼中,吳蓉瑾就是這樣深愛着學校,愛着每一個孩子,拼盡全力,而且樂在其中。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5

“疫情在前,黨員向前。我作爲一名村醫,當鄉親們的健康收到了威脅,我必須要衝鋒在最前線。”某某村的黨員村醫某某沒有豪情壯語,爲更加有效的抗擊疫情,毅然衝到抗擊疫情一線。

穿上白衣,盡顯醫者作爲。突發的疫情讓人們猝不及防,而由於農村信息傳播相對不暢,造成村民對疫情認識不足、麻痹大意、防控意識較弱。憑藉着多年的職業敏感,某某意識到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嚴重性,主動加入某某村的“抗疫戰隊”。某某村有7名某某流入人員,某某每天早上逐一上門量體溫、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又耐心安撫他們的情緒。並囑咐他們消除恐慌心理,增強戰勝疫情信心,在家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疫情防控期間不要出門、串門閒聊、外出聚會等。

戴上黨徽,彰顯黨員擔當。每天,宋醫生除了爲村民提供日常診療服務外,還積極參與疫情的防控宣傳和返鄉人員的摸排工作。某某村有447戶共1747人,爲確保摸排宣傳到位,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白天,宋醫生和同事摸排村民信息“連軸轉”,挨家挨戶敲門,進行基本信息登記,發放了疫情防控《倡議書》,講解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護知識,穩定羣衆情緒。晚上,宋醫生依舊值守在某某村的勸返點上,爲來往村裏的人員登記、測量體溫,防控好疫情輸入的大門。

穿上白衣,他是守護羣衆身體健康的白衣天使;戴上黨徽,他是衝鋒在前抗戰疫情的黨員戰士。戰“疫”一線,有黨員擔當作爲,有羣衆身體安康。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6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向他學習。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義”這個大問題。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一生,無私奉獻給中國水稻科研事業。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其研究設想被業界認爲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他擔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期間,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給有能有爲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打開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新格局。盧永根選擇了教師行業,無怨無悔,兢兢業業教書,勤勤懇懇育人。作爲一名老教師,盧永根同樣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學生。立德樹人,終是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培養和感召之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併成長爲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盧永根的愛黨愛國、爲民奉獻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把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7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

情感教育的“第一課”應該怎麼上?吳蓉瑾與學生們做了一個大膽的約定:孩子們每天把自己想說的話分享在作文裏,可長可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做評語。吳蓉瑾把這些情感交流的文字叫作“晴雨表”。慢慢地,孩子們發現,不管在作文本上寫什麼內容,全部都能夠得到吳老師的迴應。孩子們一天天地寫,吳蓉瑾一篇篇地回,經常比孩子們寫的還要長很多。

有一位生病請假的孩子在作文本上寫了一句話:作業真多,真累。他收到了吳老師的一段話:寶寶病好些了嗎?你幾天沒來,看着你空空的座位,老師真有點想你了……第二天,小朋友又只寫了一句話:今天可以折手工紙了,真高興。吳老師回覆:今天爲什麼可以折手工紙呀?是不是該交代一下呢?這樣句子就長了一點點……

在給每一個孩子的回覆中,都有這樣細緻入微的寫作指導,有像親人一樣的關心體貼,更有像朋友一樣的心情分享。吳蓉瑾開開心心地做着這一切,直到有一天,面對一句珍貴的留言,吳蓉瑾哭了,淚如雨下。

一個叫小雨點的孩子,在學校只有幾個月,卻因爲突發疾病離世。孩子走後,媽媽來學校找到吳老師,說在孩子的牀底下發現了很多個疊好的五角星,上面用淡淡的字寫着:吳老師,請打開!

吳蓉瑾永遠都不會忘記接下來那一刻。她看到每一個打開的五角星上,都寫着:吳老師我愛你!“是孩子讓我懂得,”吳蓉瑾說,“當我們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時,孩子們其實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他們的愛。”

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吳蓉瑾會利用15分鐘的時間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他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她開設了上百節示範課,用滾燙的情感建設了一所“愛的學校”。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一個‘穴道’,這個‘穴道’可能是特長,可能是興趣點,可能是隱藏的情緒,也可能是獨特的品質,”吳蓉瑾認爲,找準這個“穴道”點下去,學生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編輯推薦

吳蓉瑾老師紮根教育27年,是教育戰線的一名“尖兵”,她身體力行倡導、踐行情感教育,提出“教有真情,育無止境”辦學理念。2021年9月,中宣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從吳蓉瑾老師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爲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整理的學習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個人感悟,僅供參考。

上任伊始,吳蓉瑾就帶領着老師們開始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完善學生人格,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學會愛。

作爲第一個開設情感教育課程的老師,她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引導積極情感,再到培養人格,這一干就是17年。每週她都利用十五分鐘的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開設上百節情感教育示範課,幾千篇案例以及2本研究專著,情感教育課程更是惠及學生10萬人次……她爲孩子搭建起了心靈交流的橋樑。情感教育從課程起步,逐步延伸到學校管理、隊伍建設、教學研究、後勤保障,成爲了盧一的辦學特色,如今,學校已經建立了一套很完善的情感教育課的框架,情感教育的內涵,也逐漸滲透各個學科之中。

每天清晨她都會站在校門口迎接着孩子們的到來,互道一聲“早上好”,與孩子們一同開啓嶄新的一天;在她的推動下,學校成爲了上海市第一所“推遲上課一刻鐘”學校,切實保障了孩子們的睡眠時間;爲了增強孩子們的體質,她跑遍了學校周邊的體育場館、活動中心等,開設了四十多項運動課程;每當學生畢業時,她還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努力讓每一個孩子身心健康、幸福成長,是吳蓉瑾最大的心願。

她努力將每一個點子、每一個舉措都落到實處,着力打造一所愛的學校,培養新時代有溫度的少年。她常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穴道’,這個‘穴道’可能是孩子的特長,也可能是他的興趣點,還可能是他身上的某種特質。點到這個‘穴道’,孩子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了,對孩子的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除了在校的孩子們,即使已經畢業的盧一學子,甚至不少並非盧一中心的學生家長也經常會慕名找到她尋求愛的幫助,儘管這佔據了她很多非工作時間,但是她都非常樂意。她說:“每個孩子都應該得到我們的關注和重視,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給與情感的溫暖。讓他們能積極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成爲適應社會,身心健康、具有幸福能力的人。”

"用愛點燃愛"。愛是做一名好老師的前提,用愛點燃愛,建立"尊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對師生的共同成長至關重要。

歷史學是基礎學科,歷史學專業的生源和就業都面臨着現實的挑戰,許多學生一開始有着"所學非所愛"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轉專業。如何通過入學教育、畢業生的成長經歷、教師的現身說法來確立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成爲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幾年下來,歷史教師的感覺是樹立學生認識,站在學生的角度,付出真愛,用愛點燃愛,主動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培育主動向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室文化,多途徑爲學生考研、就業服務,就會讓學生明白專業沒好壞,關鍵在於你能否學好。逐年好起來的生源質量,不斷提升的考研率和就業率就是教師付出真愛,最終贏得了學生的真愛的說明。在培育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老師們也享受到過程本身帶來的自身生命力煥發、生命價值實現的歡樂。愛是彼此成全,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已成爲師生的共識。

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會變着更加美好的職業。好老師是學出來的,好老師是做出來的,好教師是通過好學生成就的,好老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爲做黨和人民的好老師而努力。

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經成爲了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覆蓋全年級,全校1330名學生均可以用普通話和英語講解。

許多已經上了大學的小講解員回憶這段經歷都很感激:“這麼多年,一大紀念館的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的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

吳蓉瑾還在學校連續多年舉辦“紅色一課”“中國人過中國節”“學雷鋒學勞模”等專題課程和主題活動,讓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吳蓉瑾認爲,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以紅色爲主題,導向鮮明、寓教於樂的實踐活動,正是學生們理想信念養成的新鮮養料。

吳蓉瑾常年推動情感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她還開設了上百節情感教育示範課,用自己滾燙的情感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充滿愛的學校”。

做好老師,就要自覺築牢理想信念的人格基石,以高遠理想,引領事業前行,促進學生成長.教師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要有“夢想”.正如市委書記薛曉峯所指出,廣大教師“一定要把做事情上升到幹事業的高度”,把小我發展與中山大我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把滴水放到大海中,找準出處,找到歸宿.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業績.”在當前價值多元化背景下,教師要以自己高遠的人格追求和理想抱負,堅定爲國育才的職業信念,自覺把教書育人作爲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這樣,教育才有希望,教師纔有魅力,學生纔有前途.

做好老師,就要自覺涵養道德情操的核心品質,以崇高道德,推動事業發展,促進學生成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可以說,師德決定教育的品質,決定學生的品性.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教師自我修養.在當前利益格局日益複雜的背景下,教師要自覺把修身立德作爲一門必修課、常修課,自覺涵養自己的德性,主動做學生的道德楷模.這樣,教師有德,教育有望,學生有幸,國家和民族就有美好未來.

做好老師,就要自覺錘鍊教書育人的專業本領,以紮實學識,成就事業高峯,促進學生成才.學習、學習、再學習是獲得紮實學識的不二法門.教師既要學習專業理論,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更要鑽研學情、教法,不斷推陳出新,錘鍊教學風格,永葆源頭活水,做研究型教師.好老師還應該做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行家裏手”,善於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資源的深度融合,以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育效益的倍增,促進學生成才.

吳蓉瑾老師一直紮根基礎教育27年,她勇於創新,她身體力行倡導、踐行情感教育,提出“教有真情,育無止境”辦學理念。2021年9月,中宣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您心裏是否正在考慮如何向吳蓉瑾老師學習?爲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整理的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蹟個人學習心得及感悟,僅供參考。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

什麼是情感教育?這是吳蓉瑾的徒弟、盧灣一中心國小教師賀春秋在2004年成爲一名新教師時最好奇的問題。吳蓉瑾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

如今,情感教育已開闢出三條育人途徑:課程、活動、交際。用民俗文化滋養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動之一,主題每五年輪轉一次,包括中國年俗老上海風情主題、中國戲曲主題、中國發明創造主題、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動畫主題、中華美食主題。

十幾年來,亦師亦友,耳濡目染,賀春秋眼裏的吳蓉瑾,既是師傅,更是一位有愛的智慧姐姐。

讓賀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時間,吳蓉瑾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當時我挺好奇的,因爲身邊人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後來得知,畢業生裏有一個孩子病了,不吃飯,師傅便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從那之後,校長就每天都在朋友圈裏發戒咖啡打卡。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她最後一次打卡:爲了一個美好的承諾,我戒了400天咖啡,儘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爲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這個孩子也說:“‘雲朵媽媽’(指吳蓉瑾)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師和學生的眼中,吳蓉瑾就是這樣深愛着學校,愛着每一個孩子,拼盡全力,而且樂在其中。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每天到校時都會給清晨的校園拍照,入夜時再拍一張學校的走廊。她將這些照片配上“愛的學校”“愛的走廊長又長”等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表達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

在27年的教學生涯裏,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之花,當好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改革實踐的先鋒人物;她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宗旨,在全國率先組建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餘名小講解員,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一路走來的足跡,映照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在同事、學生、家長的口中,吳蓉瑾有着不同的稱號。在同事心中,她是大愛無疆的“種子教師”;在學生心中,她是能認出全校上千名學生並準確叫出每個人名字的“雲朵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手機24小時在線的“秒回校長”。

當初作爲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名年輕班主任,吳蓉瑾率先在學校裏開設情感教育課,“以情育情”,目標是擺脫片面追求智能發展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該往哪走?吳蓉瑾想到曾給孩子們佈置作文寫“一件難忘的事”,當時班裏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撿手錶”“陪盲人過馬路”等,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我手寫我心”?她嘗試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陰晴雨雪”,在被稱作“晴雨表”的隨筆簿上,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寫批覆。批覆不是簡單的一個“閱”字,細細密密的紅字傳遞着吳蓉瑾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今天爲什麼折手工紙呀?老師十分支持!”“寶寶今天做了一件錯事,但你在‘晴雨表’裏告訴了我,老師很欣慰。”……孩子們一天天寫,吳蓉瑾一篇篇回,在有來有往的交互中,學生們漸漸打開了心扉。

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積極情感引導,再到培養人格,吳蓉瑾的情感教育課已開設了17年。每週她都利用15分鐘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並寫下了幾千篇案例以及兩本研究專著。

“我覺得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平常種種細節中呈現的。”吳蓉瑾經常跟周圍老師說,不愛孩子就不要做老師。課堂之外,吳蓉瑾經常會把班上一些學生帶回家。這些學生不用發愁家長出差或是家裏的老人身體不好,她會給孩子們做飯、補習功課。2019年的一天,向來愛喝咖啡的吳蓉瑾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戒咖啡“打卡”,連續發了400多天。原來她在踐行與一名學生的約定——這名學生因爲生病吃不下飯,吳蓉瑾同其商定:“我戒掉喜愛的咖啡,你也要把吃不下的東西多吃幾口,我們一起調整。”每當學生畢業,吳蓉瑾都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說:“這27年裏,我每天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因爲這是我身爲人師的一份責任。我想跟我的教育同行分享——愛孩子、尊重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我們的心頭至寶。我想跟家長溝通——把那雙小手交到我手裏,給予我充分的信任支持。在我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會以愛和尊重守護他們這段歷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快樂。”

構建“雲課堂”,以信息化爲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

吳蓉瑾擔任了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領導後,要面對的學生從幾十名變成了上千名。爲了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2009年起,吳蓉瑾組織教師和技術團隊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通過記錄學生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爲每一個孩子建立數據庫,老師們通過解讀研究這些數據,提煉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找準每名學生的問題癥結。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生們上課的狀態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上課鈴響後,學生們登錄教學平臺,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老師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不少學生從這一創新的“雲課堂”中獲益匪淺。

一名四年級男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可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吳蓉瑾和其他老師分析了他的筆記,發現他做題目會出現“大段大段的停頓”,這是思想開小差所致。吳蓉瑾便鼓勵這名學生通過練習射擊提高注意力。經過一學期射擊訓練,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了極大改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進步。

“這就好比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所有有關數據擱進去,爲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吳蓉瑾還帶領“雲團隊”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愛”與“責任”是對教師要求中被提得最多的兩個詞,也是師德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責任”也源自於“愛”。因爲我們愛自己的崗位,所以有責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紮實;因爲我們愛孩子,所以有責任爲他們的成長奠基;因爲我們愛祖國,所以有責任爲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就是世間最有愛心的人,教師的愛心應當比太陽更溫暖。

不要歧視任何一個孩子,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摧殘一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只用成績去評價一個孩子的優劣,不要忽視一個孩子的興趣、特長的培養,不要讓人的天性自小就被我們扼殺,不要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不要讓民主和自由在我們的教育下淪爲禁區……

關心每個孩子,哪怕是最調皮的孩子。關心他們的學習,耐心幫助他們掃清學習上的障礙;關心他們的思想,及時把他們引向正確的人生軌道;關心他們的'身體,保障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關心他們的心理,找到他們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經;關心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經受更多的磨練;關心他們的環境,既讓他們沐育陽光,也學會防範風霜雨雪……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盡我們最大的責任,奉獻我們博大的愛心。

老師們,有理想、有本領,可以讓我們站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去充分展示才智,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有道德、有愛心,則讓我們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成才。我們也只有具備了“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這些品質,纔可能提高我們的能力,實現我們成爲名師、名家的理想。

吳蓉瑾大力提倡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提出“雲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十餘年裏,她帶領師生積極投身於“雲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瞭解每個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習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並以此爲依據提供個性化指導。吳蓉瑾還牽頭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她和老師們齊心協力,通過信息技術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海市中國小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在保持學業水平領先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學作用顯著。目前,學校二年級以上學生都已具備簡單的編程能力,在國家級信息科技相關競賽中共獲獎30個。

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學生常常受到同齡人羨慕,除了他們有一位“雲朵媽媽”,還因爲他們有一套自主研發的“雲課堂”。

比如,手持一支智能雲筆,一個學生在課業練習時停頓時間的數據會被反饋給授課老師,老師可以更精準地瞭解學生的上課狀態,從而作出相應的教學方式調整,設計更有效的針對性訓練。

爲了把老師從煩瑣的教學事務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精力去因材施教,吳蓉瑾提出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並帶着她的“雲團隊”,一步步構建夢想中的“雲課堂”:

可自動調節明暗的教室燈光系統,可自動監測、觸發淨化設備的空氣淨化系統等“雲系列”,讓學習變得更“智慧”,老師變得更“全能”。

“國小是一個孩子需要全面教育和定型的階段。我們的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該掌握孩子們生活的狀態,找準、找全他們成長的‘穴位’。”爲了把國家倡導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吳蓉瑾想盡辦法引入更豐富的課外教育,儘可能開拓孩子們的眼界和興趣。

可是,這些課程從哪裏來?社會機構和企業開出的費用又怎麼支付?吳蓉瑾冥思苦想,直到一個大膽的想法冒出來。

“您好,我是盧灣一中心國小的校長吳蓉瑾,您能給我們的孩子送一些課程嗎?”當年,吳蓉瑾登門“求”課的場景,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原校長李小華依然歷歷在目。

花了點時間確認吳蓉瑾的真實身份後,李小華耐心聽完了她長達半個小時的懇請,由衷說了一句:“你是真的愛學生。”

文物鑑賞、西點製作……兩週後,由職校老師送教上門的13門職業體驗課陸續在盧灣一中心國小開起來了,兩校的合作也延續至今,成爲上海市教育改革創新的一道亮麗風景。

孩子們的課表豐富了,校長的日程更滿了。

每天早上7點半前到校,晚上10點半後離開,週末兩天概不例外。學校教師們都知道,吳蓉瑾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是家常便飯,忙起來有時一天只睡兩個小時。

“別人看我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其實很多時候我是在給自己‘找工作’,看到其他地方有好的課程,我就想能不能引進來,讓我們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體驗,慢慢找到相伴一生的興趣。”吳蓉瑾說。

她是如此不惜時間——不論畢業了多少年,更不論是不是她的學生;不論是上海的老師,還是偏遠山區結對幫扶學校的老師,只要找到她,她就從來沒說過一個“不”字。

她又是如此珍惜時間——去外地授課,她總是請求對方把上課時間安排在下午。這樣她就能在講完課後直奔機場,連夜返回,第二天一早又能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微笑、俯身、摸一摸頭,師生互道一聲“早上好”。

今年47歲的吳蓉瑾,選了一幅很萌的圖畫作微信頭像——一個女孩駕着一片雲,寓意放飛青春的夢想。

27年過去,夢想指引,初心未改。

吳蓉瑾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教師,她在教學中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2021年9月,中宣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吳蓉瑾老師的先進事蹟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啓迪呢?下面是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蹟基層黨員幹部學習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伴着快板節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將100年前一大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潑生動。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讚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一走進盧灣一中心國小一樓大廳,人們就能看到的這句教育理念,用來概括吳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盧灣一中心國小毗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多年前,兼任少先隊輔導員的語文老師吳蓉瑾在參觀一大會址時發現孩子們聽講解不太認真,便在學校支持下展開調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專門爲國小生觀衆服務的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自己寫講解稿,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的歷史!”吳蓉瑾說,想出這個新點子以後,她帶領學生一同學一同討論撰寫講解稿、一同磨鍊演講技巧。“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由此成立。

這支“紅喇叭”,至今已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志願講解場次超千場,已拓展出了滬語講解、英語講解、快板演出、連環畫展示等多種形式。每一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只要沒有出差和工作,吳蓉瑾都會站在一旁,用讚許的目光和溫暖的笑容,默默守護着小講解員們。

如今,在盧灣一中心國小,“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已成爲一門特色課程。“這麼多年來,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一位已是大學生的小講解員這樣說。

教師的學識素養應該是三維的,一是本學科素養,這是深度。二是教育素養,這是高,三是人文素養,這是長,這個長方體的綜合容積就是作爲一個合格教師的素養指數。新畢業的教師,在學科素養上是綽綽有餘,但是如何將學科素養轉化到孩子身上,這需要你的教育學素養,那如何使這個過程雙方都感到幸福和快樂,相互依賴和信任,那就需要你的人文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對人對事的態度,你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榜樣作用)。紮實的學識來自於什麼,也是來自於教師的不斷自我反思和修煉,原任美術學科的張雪豔老師第二天就去找到我主動去聽課,在新教師彙報時主動找領導聽她的課,這種積極的態度下去,幾年下去,一定有飛速的提升,宋萌萌老師一次聽課後的洋洋灑灑10處反思,也體現出了在學識上的積極反思和提升。很多人都說過“人的差異在八小時之外”,我想對於我們的新教師來說應該顯得尤爲重要,現在

隨着班額的增大,家長的高期待和低投入(60後家長低期待低投入,70後家長高期待高投入,80後甚至90後家長低投入高期待),教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再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老師的年代了,一是家長學生轟下臺,二是自己撐不下來。

四有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即有夢想,有準則,有能力,有愛心,值得我們去追求、去實踐,纔能有資格面對學生,去育“四有新人”。

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在中國不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師重要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爲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學過程是由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也就成爲每一個教師必須面對、思索與回答的基本命題。回顧十幾年做學生和三十年教學的經歷,師德至上、學術爲本、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是我工作中感悟和體會最深的。

"師德至上"。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

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教會學生如何成爲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經說:教者必以正。教師素養的厚度,決定了學生髮展的高度。教師工作具有"示範"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室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達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比較念舊,十分珍惜大學的情緣,每每聚會都會邀請老師參加。這幾年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比較多,他們跟我聊到大學時代對他們記憶深刻的、或者影響到他們考研、擇偶的話題,大多是我帶他們史蹟考查活動中的一些細節,課下交談的一句話、教室討論時一個肯定或讚許的眼神。每每至此,你會感到身爲教師的欣喜、壓力和責任。這時你會發現,我們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等等話語,對塑造一個好老師是多麼重要。我的感受是隻有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教師首先應當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指南,是努力的目標。我們教師的職業理想是成爲名師,成爲名家,不想成爲名師的老師絕不是好老師。沒有了職業追求,也就冷淡了職業熱情,就會消失了進取精神,就不會有精業求精的職業態度,更不會有創造奇蹟的成就感和使命感。

新時代、新課改都要求教師不只是教書匠人,他應當是一面引領的旗幟;教師的地位不再主演,而應該是高明的導演;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課本知識,也不僅僅是讓學生得到一個滿意的分數,他要求教師從人的終身發展、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這樣的高度,去全面培養人,去培養人良好的體魄、心理、能力、情感、品德、意志和創造精神等。沒有勇當名師的精神,是無法真正成爲一名好教師的;同時,這裏也有太多的課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太多的舞臺供我們施展,太多的機遇等待我們去把握,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爲教育的名師、名家。

教育現代化創建爲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物質支撐,“五嚴”規定的實施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潛心教學研究,只要有一顆飛翔的心,只要我們付出努力,這片天空一定屬於我們。

要翱翔藍天當然還需要強有力的翅膀。這就是我們還需要有真才實學,需要有過硬的本領。要成爲名師,需要有多方面的本領,需要有吃透教材的本領、駕馭課堂的本領、提高課堂效率的本領、瞭解學生心理的本領、把握教改動態的本領、研究學問並取得成果的本領、自我展示推銷的本領、敢爲人先勇於創新的本領等等。

在學習時代楷模吳蓉瑾的先進事蹟後,相信心中有很多的感觸,有很多的心得,此時就可以寫篇心得體會,把自己的感想心得用文字表達出來,那麼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怎麼寫比較好呢?下面是由工作總結之家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蹟學習心得及個人感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吳蓉瑾一直強調,只有在愛裏長大的孩子,纔會有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善於創造的能力,這是情感教育的力量和意義。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教師心中有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培養出有愛心的學生。

愛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像要求的那樣,“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使自己成爲學生的好朋友和貼心人”,用愛打開學生的知識之門,用愛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育的溫暖,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愛是責任和付出。愛學生,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愛是尊重、理解和寬容。愛學生,“還要具有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的品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做一個好老師,就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讓所有學生都健康成長爲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

作爲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通過3年的努力,將這所鄉村學校真正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吳蓉瑾大力提倡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提出“雲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十餘年裏,她帶領師生積極投身於“雲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瞭解每個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習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並以此爲依據提供個性化指導。吳蓉瑾還牽頭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她和老師們齊心協力,通過信息技術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海市中國小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在保持學業水平領先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學作用顯著。目前,學校二年級以上學生都已具備簡單的編程能力,在國家級信息科技相關競賽中共獲獎30個。

吳蓉瑾擔任了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領導後,要面對的學生從幾十名變成了上千名。爲了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20xx年起,吳蓉瑾組織教師和技術團隊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通過記錄學生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爲每一個孩子建立數據庫,老師們通過解讀研究這些數據,提煉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找準每名學生的問題癥結。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生們上課的狀態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上課鈴響後,學生們登錄教學平臺,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老師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不少學生從這一創新的“雲課堂”中獲益匪淺。

一名四年級男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可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吳蓉瑾和其他老師分析了他的筆記,發現他做題目會出現“大段大段的停頓”,這是思想開小差所致。吳蓉瑾便鼓勵這名學生通過練習射擊提高注意力。經過一學期射擊訓練,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了極大改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進步。

“這就好比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所有有關數據擱進去,爲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吳蓉瑾還帶領“雲團隊”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吳蓉瑾老師不忘初心,一直致力於教育行業的第一線,吳老師她專注學生的情感需求,並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情感來面對學習和生活。2021年9月,中宣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吳蓉瑾老師的先進事蹟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啓迪呢?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先進事蹟,學習時代楷模吳蓉瑾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7年來,吳蓉瑾堅持立德樹人,潛心鑄魂育人。成立全國第一個國小生講解員社團,培養了千名小講解員童音講黨的歷史。她倡導、踐行情感教育,提出“教有真情,育無止境”辦學理念,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學習、生活,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 她是教育戰線孺子牛,被譽爲“秒回校長”“鐵人校長”,帶領團隊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開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成爲區域共享課程,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貢獻。

因爲愛生如子,吳蓉瑾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爲“雲朵媽媽”。每個學生畢業時,吳蓉瑾都會贈送一張有自己聯繫方式的卡片作爲紀念,上面寫着“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很多人問她早上六點多出現在“愛的學校”,晚上十點還在“愛的走廊”,爲了證明什麼?吳蓉瑾回答,不是爲了證明什麼,是一直鞭策自己,這是一份教育的初心不能變,27年儘管社會發展很快,也會有誘惑,但是不能變,一定要把教育作爲自己的一種事業。

教師的學識素養應該是三維的,一是本學科素養,這是深度。二是教育素養,這是高,三是人文素養,這是長,這個長方體的綜合容積就是作爲一個合格教師的素養指數。新畢業的教師,在學科素養上是綽綽有餘,但是如何將學科素養轉化到孩子身上,這需要你的教育學素養,那如何使這個過程雙方都感到幸福和快樂,相互依賴和信任,那就需要你的人文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對人對事的態度,你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榜樣作用)。紮實的學識來自於什麼,也是來自於教師的不斷自我反思和修煉,原任美術學科的張雪豔老師第二天就去找到我主動去聽課,在新教師彙報時主動找領導聽她的課,這種積極的態度下去,幾年下去,一定有飛速的提升,宋萌萌老師一次聽課後的洋洋灑灑10處反思,也體現出了在學識上的積極反思和提升。很多人都說過“人的差異在八小時之外”,我想對於我們的新教師來說應該顯得尤爲重要,現在

隨着班額的增大,家長的高期待和低投入(60後家長低期待低投入,70後家長高期待高投入,80後甚至90後家長低投入高期待),教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再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老師的年代了,一是家長學生轟下臺,二是自己撐不下來。

四有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即有夢想,有準則,有能力,有愛心,值得我們去追求、去實踐,纔能有資格面對學生,去育“四有新人”。

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在中國不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師重要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爲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學過程是由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也就成爲每一個教師必須面對、思索與回答的基本命題。回顧十幾年做學生和三十年教學的經歷,師德至上、學術爲本、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是我工作中感悟和體會最深的。

"師德至上"。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

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教會學生如何成爲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經說:教者必以正。教師素養的厚度,決定了學生髮展的高度。教師工作具有"示範"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室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達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比較念舊,十分珍惜大學的情緣,每每聚會都會邀請老師參加。這幾年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比較多,他們跟我聊到大學時代對他們記憶深刻的、或者影響到他們考研、擇偶的話題,大多是我帶他們史蹟考查活動中的一些細節,課下交談的一句話、教室討論時一個肯定或讚許的眼神。每每至此,你會感到身爲教師的欣喜、壓力和責任。這時你會發現,我們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等等話語,對塑造一個好老師是多麼重要。我的感受是隻有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經成爲了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覆蓋全年級,全校1330名學生均可以用普通話和英語講解。

許多已經上了大學的小講解員回憶這段經歷都很感激:“這麼多年,一大紀念館的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的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

吳蓉瑾還在學校連續多年舉辦“紅色一課”“中國人過中國節”“學雷鋒學勞模”等專題課程和主題活動,讓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吳蓉瑾認爲,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以紅色爲主題,導向鮮明、寓教於樂的實踐活動,正是學生們理想信念養成的新鮮養料。

吳蓉瑾常年推動情感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她還開設了上百節情感教育示範課,用自己滾燙的情感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充滿愛的學校”。

“愛”與“責任”是對教師要求中被提得最多的兩個詞,也是師德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責任”也源自於“愛”。因爲我們愛自己的崗位,所以有責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紮實;因爲我們愛孩子,所以有責任爲他們的成長奠基;因爲我們愛祖國,所以有責任爲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就是世間最有愛心的人,教師的愛心應當比太陽更溫暖。

不要歧視任何一個孩子,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摧殘一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只用成績去評價一個孩子的優劣,不要忽視一個孩子的興趣、特長的培養,不要讓人的天性自小就被我們扼殺,不要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不要讓民主和自由在我們的教育下淪爲禁區……

關心每個孩子,哪怕是最調皮的孩子。關心他們的學習,耐心幫助他們掃清學習上的障礙;關心他們的思想,及時把他們引向正確的人生軌道;關心他們的'身體,保障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關心他們的心理,找到他們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經;關心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經受更多的磨練;關心他們的環境,既讓他們沐育陽光,也學會防範風霜雨雪……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盡我們最大的責任,奉獻我們博大的愛心。

老師們,有理想、有本領,可以讓我們站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去充分展示才智,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有道德、有愛心,則讓我們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成才。我們也只有具備了“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這些品質,纔可能提高我們的能力,實現我們成爲名師、名家的理想。

吳蓉瑾老師是新時代教育戰線的勇於探索者,創新者,吳老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和提升兒童的發展,盡力引導每個孩子自主成長。2021年9月,中宣部授予其“時代楷模”稱號 ,看了吳蓉瑾老師的事蹟,您有什麼樣的感悟呢?工作總結之家小編收集整理了一些國小教師黨員學習時代楷模吳蓉瑾先進事蹟個人心得感悟,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伴着快板節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將100年前一大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潑生動。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讚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一走進盧灣一中心國小一樓大廳,人們就能看到的這句教育理念,用來概括吳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盧灣一中心國小毗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多年前,兼任少先隊輔導員的語文老師吳蓉瑾在參觀一大會址時發現孩子們聽講解不太認真,便在學校支持下展開調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專門爲國小生觀衆服務的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自己寫講解稿,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的歷史!”吳蓉瑾說,想出這個新點子以後,她帶領學生一同學一同討論撰寫講解稿、一同磨鍊演講技巧。“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由此成立。

這支“紅喇叭”,至今已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志願講解場次超千場,已拓展出了滬語講解、英語講解、快板演出、連環畫展示等多種形式。每一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只要沒有出差和工作,吳蓉瑾都會站在一旁,用讚許的目光和溫暖的笑容,默默守護着小講解員們。

如今,在盧灣一中心國小,“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已成爲一門特色課程。“這麼多年來,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一位已是大學生的小講解員這樣說。

“以前,老師大多是憑經驗、觀察,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提起“雲課堂”,身爲“雲團隊”一員的徐繼紅老師有說不完的話,“如今‘雲課堂’的數據資源,彷彿是爲老師提供了‘課堂導航’,讓老師能夠採取更加科學、適切的教學方法。”

就這樣,一朵朵“雲”飄在學校的每個角落——適用於合作學習的“雲課桌”、爲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的“雲朗讀”、呈現學校歷史的“彩雲牆”、幫助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身體機能的“雲手表”、開展勞動教育的“雲廚房”、展示學生手工作品的“雲展館”……這一切,把學習生活與移動應用完美契合。

今天,“雲課堂”3.0版也已日臻成熟: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26個指標,勾勒出詳盡真實的學生數字畫像,讓老師們瞭解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潛力所在,更全面地來看待孩子的發展。

吳蓉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爲學生勾畫的“數字畫像”比作“放籃子”,“當一個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各類數據被彙總起來,放進了一個‘籃子’,再經過老師的觀察、分析、調整,再運用,便會對孩子成長有了更科學的指導。”

教育均衡發展是吳蓉瑾的另一個“教育夢想”。3年前,作爲特級校長,她受組織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今天,這所鄉村學校真正成爲了家門口的好學校。

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在中國不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師重要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爲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學過程是由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也就成爲每一個教師必須面對、思索與回答的基本命題。回顧十幾年做學生和三十年教學的經歷,師德至上、學術爲本、用愛點燃愛、師生共同成長是我工作中感悟和體會最深的。

"師德至上"。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務,也是教師的光榮職責。

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教會學生如何成爲社會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經說:教者必以正。教師素養的厚度,決定了學生髮展的高度。教師工作具有"示範"性,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觀、學生觀、教室觀會通過一言一行傳達給學生,對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歷史系畢業的學生比較念舊,十分珍惜大學的情緣,每每聚會都會邀請老師參加。這幾年參加畢業學生的聚會比較多,他們跟我聊到大學時代對他們記憶深刻的、或者影響到他們考研、擇偶的話題,大多是我帶他們史蹟考查活動中的一些細節,課下交談的一句話、教室討論時一個肯定或讚許的眼神。每每至此,你會感到身爲教師的欣喜、壓力和責任。這時你會發現,我們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等等話語,對塑造一個好老師是多麼重要。我的感受是隻有秉持和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吳蓉瑾大力提倡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全國率先提出“雲課堂”這一教學模式。十餘年裏,她帶領師生積極投身於“雲課堂”的探索實踐,她探索的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師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瞭解每個學生的課堂進度、學習習慣等,用數據讀懂學生的成長規律,並以此爲依據提供個性化指導。吳蓉瑾還牽頭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她和老師們齊心協力,通過信息技術呵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海市中國小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在保持學業水平領先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指數持續上揚,學業負擔指數持續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學作用顯著。目前,學校二年級以上學生都已具備簡單的編程能力,在國家級信息科技相關競賽中共獲獎30個。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每天到校時都會給清晨的校園拍照,入夜時再拍一張學校的走廊。她將這些照片配上“愛的學校”“愛的走廊長又長”等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表達對學生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

在27年的教學生涯裏,她以春風化雨般的關愛,滋潤學生的心靈之花,當好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耕耘者,用真情守護他們的身心健康;她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是主動適應數字時代教育改革實踐的先鋒人物;她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宗旨,在全國率先組建國小生紅色講解員社團,16年來培養千餘名小講解員,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讓愛黨愛國的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一路走來的足跡,映照出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育人初心。

“以情育情”,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在同事、學生、家長的口中,吳蓉瑾有着不同的稱號。在同事心中,她是大愛無疆的“種子教師”;在學生心中,她是能認出全校上千名學生並準確叫出每個人名字的“雲朵媽媽”;在家長心中,她是手機24小時在線的“秒回校長”。

當初作爲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名年輕班主任,吳蓉瑾率先在學校裏開設情感教育課,“以情育情”,目標是擺脫片面追求智能發展的教育,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健康德性和豐富情感。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步該往哪走?吳蓉瑾想到曾給孩子們佈置作文寫“一件難忘的事”,當時班裏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撿手錶”“陪盲人過馬路”等,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我手寫我心”?她嘗試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陰晴雨雪”,在被稱作“晴雨表”的隨筆簿上,學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寫批覆。批覆不是簡單的一個“閱”字,細細密密的紅字傳遞着吳蓉瑾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今天爲什麼折手工紙呀?老師十分支持!”“寶寶今天做了一件錯事,但你在‘晴雨表’裏告訴了我,老師很欣慰。”……孩子們一天天寫,吳蓉瑾一篇篇回,在有來有往的交互中,學生們漸漸打開了心扉。

從幫助學生宣泄情緒,到積極情感引導,再到培養人格,吳蓉瑾的情感教育課已開設了17年。每週她都利用15分鐘時間,堅持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並寫下了幾千篇案例以及兩本研究專著。

“我覺得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平常種種細節中呈現的。”吳蓉瑾經常跟周圍老師說,不愛孩子就不要做老師。課堂之外,吳蓉瑾經常會把班上一些學生帶回家。這些學生不用發愁家長出差或是家裏的老人身體不好,她會給孩子們做飯、補習功課。2019年的一天,向來愛喝咖啡的吳蓉瑾在微信朋友圈發起了戒咖啡“打卡”,連續發了400多天。原來她在踐行與一名學生的約定——這名學生因爲生病吃不下飯,吳蓉瑾同其商定:“我戒掉喜愛的咖啡,你也要把吃不下的東西多吃幾口,我們一起調整。”每當學生畢業,吳蓉瑾都會給孩子們送上一張小卡片,上面留有她的微信號,“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吳蓉瑾說:“這27年裏,我每天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因爲這是我身爲人師的一份責任。我想跟我的教育同行分享——愛孩子、尊重孩子,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我們的心頭至寶。我想跟家長溝通——把那雙小手交到我手裏,給予我充分的信任支持。在我的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我會以愛和尊重守護他們這段歷程,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快樂。”

構建“雲課堂”,以信息化爲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

吳蓉瑾擔任了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領導後,要面對的學生從幾十名變成了上千名。爲了做到大規模因材施教,2009年起,吳蓉瑾組織教師和技術團隊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通過記錄學生答題時間、正確率等信息爲每一個孩子建立數據庫,老師們通過解讀研究這些數據,提煉出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找準每名學生的問題癥結。

在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生們上課的狀態能通過動作捕捉加上數據分析反饋給老師。上課鈴響後,學生們登錄教學平臺,老師就可以通過學生的虛擬頭像變色程度來判斷學生的準備情況;學生在平臺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難度級別,老師會提供個別化指導;學生用“電子筆”在特定的本子上書寫,老師能清晰看到孩子的書寫習慣、思考路徑。不少學生從這一創新的“雲課堂”中獲益匪淺。

一名四年級男學生平時聰明活潑,課堂表現也很積極,可考試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吳蓉瑾和其他老師分析了他的筆記,發現他做題目會出現“大段大段的停頓”,這是思想開小差所致。吳蓉瑾便鼓勵這名學生通過練習射擊提高注意力。經過一學期射擊訓練,這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了極大改善,期末考試成績明顯進步。

“這就好比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放在一個籃子裏,把所有有關數據擱進去,爲實現大規模因材施教提供支撐。”吳蓉瑾還帶領“雲團隊”開發了多個“雲系列”產品,“雲手表”“雲廚房”“雲劇場”“雲隨行”等均申報了專利。

先進黨員個人事蹟心得體會篇8

某某,某某鎮扶貧辦幹部,9年黨齡。她說,“我上的了脫貧攻堅戰,我也幹得贏新冠。”這個隨時開着玩笑的人,她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久到她1歲的寶寶說起媽媽就指家裏的監控,好似她的媽媽在監控中。

這個監控中媽媽她拖着跳廣場舞用的便攜式音響,播放着石柱話版的疫情防控錄音,穿梭在村組道上,挨家挨戶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致羣衆一封信、承諾書等,做到宣傳動員不漏一戶、全覆蓋;爲落實好公路卡口來往車輛檢查情況,她義無反顧參加一線卡口檢查,對經過卡口車輛人員測量體溫、登記、勸返,同時擔負起24小時情況彙報的工作,及時將公路卡口發現的可疑人員上報至鎮領導;爲了保證宣傳時候播放的語音大家聽的懂,她又錄製的石柱話疫情防控宣傳錄音不但語言原汁原味、鄉土氣息濃郁地道,而且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匯到這些錄音中去,使防控宣傳變得更爲純粹、美妙;幫助老人搞好衛生,採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資,確保五保、低保、孤寡老人等困難人員防護到位。

她笑嘻嘻的說,自己一個人很厲害,“五大員”隨時變換身份,既要當好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又是疫情防控的“錄音員”還是疫情防控的“戰鬥員”更是疫情防控的“服務員”同時是好疫情防控的“監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