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多篇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多篇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1

國電集團和國電科環集團黨委號召廣大黨員幹部開展向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同志學習的活動,並下發了《袁隆平傳》一書,我懷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開始翻看了這本以政治教育讀本身份出現的書籍,但是,它傳奇的色彩,豐富的內涵和感人的事蹟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氣將它讀完。袁隆平同志的傳記,他代表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的民族精神和高貴品質。

學習袁隆平,首先要學習他爲國、爲民、爲事業不畏艱難,勇於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爲科學家。”作爲一名基層幹部的黨員,身處環保工程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國電集團的環保事業及國家、民族的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的環保產業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興國的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並立身本職,從做實、做大、做強着眼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第二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爲:”成功的要決在於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瞭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於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爲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鑽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職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捨。並弘揚時代精神,樂於服務,甘於奉獻,振興我國電力環保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2

1月23日(農曆二十九),x街道x社區黨委書記x接到街道辦疫情防控工作電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他迅速放下手中事情,跟家人交待幾句,立馬奔赴工作崗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啓動以來,x每天24小時都處於隨時待命狀態,手機從不敢離身片刻,時時關注每一條預警信息。每當轄區內有湖北返鄉人員歸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他都會立刻趕赴現場入戶做好戶情檔案登記。

每一次都是與湖北返鄉人員“最近距離的接觸”,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x從不畏懼。他積極發動黨員、幹部、網格員、物管、門衛等力量,開展“敲門行動”,累計張貼標語9幅、告知書50餘份、通知200餘份等,全覆蓋宣傳、排查,確保湖北返夾人員不漏一戶、一人;他迅速組織隊伍白天黑夜巡邏,對轄區內賓館酒店、小旅館分組上門摸排,按照網格分組深入小區、樓棟,張貼通知,給轄區居民宣傳“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提醒居民做好防護措施,號召居民春節期間不串門、少去公共場所,取消聚餐;他積極會同x派出所民警,對轄區小旅館、茶樓、麻將館、網吧、ktv等娛樂場所進行關停。

“辛苦了,你們自己也要做好防護措施,千萬注意安全!”、“我們會自覺在家裏,請你們放心!”在摸排走訪中,一句句轄區居民溫暖的話語,讓x感動,他也以實際行動溫暖了居民羣衆的心。

x的妻子也是x鎮的村社幹部,目前夫妻兩人都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家裏只有一個x歲的女兒,每天中午都只能在家吃牛奶、麪包。對孩子,疏於照顧,x心存愧疚之情,但他無怨無悔。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同事們常說他“大疫滅親”,舍小家顧大家。x卻說“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裏有困難,哪裏就要有黨員衝在第一線;作爲共產黨員,唯有挺身而出,相信通過我們各方協作、共同努力,就能打贏疫情防控戰!”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3

作爲一個icu白衣戰士,她挽救了40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作爲一個專業醫者,她保護了許多面臨高度危險的戰友,並多次踏上生死線……

董芳,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icu主任,一位不斷與疫魔搏殺拯救生命的女戰士,深夜躺在值班室,總是熱淚滿襟。

2月26日,對於董芳而言,是奮戰的一天,是光榮的一天,也是傷痛的一天。當天從早到晚,她都在icu搶救病人。中午匆匆吃過盒飯,就在住院樓走廊上拉開鮮紅的黨旗,她舉手宣誓,成爲光榮的預備黨員。晚上8點,她終於遠遠見到了分離1個多月、剛從生死線上回來卻還在隔離的丈夫……

1.病人的生死線

董芳第一次接觸新冠肺炎患者是1月10日。那天,她到醫院中西醫結合內科感染科病房會診。一位老年病人呼吸困難,隨時要插管上呼吸機。雖然董芳意識到這位病人是有傳染性的,但看到病房外家屬焦慮期盼的眼神,她毅然跨進了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病人家屬很期待地看着你,需要你進去看一下病人的狀況,然後出來告訴他。我必須進去!”董芳回憶說。

此後,不斷有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住進icu病房,董芳每天都要面對這些生命垂危有高度傳染危險的患者。2月14日,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被指定爲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點醫院。

2月17日下午,一批危重患者同時進入病房。董芳和同事們忙得汗流浹背。有個患者在樓下的運送車裏上不來,董芳就推了一輛輪椅下了電梯。老人被運送人員抱上輪椅。老人太瘦弱,以至於小小的個子在輪椅上縮成了一團。董芳只能一隻手環抱住她的胳膊,另一隻手推着輪椅,上了電梯。終於到了10樓,董芳大聲呼喊同伴,一起將患者轉運到病牀,進行後續搶救。

有同事勸董芳,有的危險操作就別做了,萬一感染上怎麼辦。“可生命那麼寶貴,不做的話,這條命不就沒了?”董芳想。

2月18日上午,120救護車又轉運來一名昏迷患者,這是一個肥胖的男性老年人。董芳和同事們一起將患者推進icu。他的老伴流着淚反覆說:“你們一定要救救他啊!”

病人有糖尿病,血管條件非常不好,輸液速度怎麼也快不起來,需要快速建立深靜脈通道。這在平時不是一個問題,但現在一切都變得很難。董芳需要彎腰90度,基本和病人臉貼臉,雙手戴3層手套。護目鏡過了幾個小時就模糊一片,防護服下層的衣服早已被汗溼了幾層,一切只能憑感覺!等董芳接好了輸液管,病人的血壓終於有了起色。

不到兩月,40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生命,被董芳和她的icu團隊從生死線前拉了回來。

越過生死線去世的有七八個患者,每一個逝者都讓董芳久久難以忘懷。“有一個50多歲的病人,今天搶救了一天,我希望他能夠活下來,能夠好轉,這是我目前最大的願望。”董芳2月26日晚告訴記者。

後來,記者收到董芳的短信:“很悲傷,他走了!”

“我覺得挺遺憾,我還是覺得沒有幫到的人太多了,我只是覺得盡力做我能夠做的事情,看能不能換來病人的一點點希望。”董芳說。

2.戰友與自己的生死線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爲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陳偉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說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銳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於肺結核。於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臺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鬥。”董芳常對科室的同事們說。

董芳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裏。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溼。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裏,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芳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脫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爲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爲10樓和電梯裏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於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脫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後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3.丈夫的生死線

1月18日,董芳的丈夫陳偉因爲感染而住院了。

陳偉是武漢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兼門診辦主任,經常爲患者做喉鏡檢查,近距離接觸患者呼吸道。1月上旬,董芳勸陳偉上班戴n95口罩。陳偉說:“n95口罩比較少,要留給一線的人用。”

“在醫院你也是一線的,你也應該戴。”董芳急了。

“那不行,我要留給他們戴。”陳偉很堅決。

1月16日,陳偉開始頭痛,肌肉痠痛,沒有發燒,他以爲是流感。到1月18日,陳偉說很難受,然後他就趁董芳在醫院值班,悄悄地去了武漢中心醫院住院。一拍ct,左肺有磨玻璃影,很快確診爲新冠肺炎。董芳忙趕去他的隔離病房探望,從那之後,董芳一個多月沒能再見丈夫。

“他那段時間是真的很忙,他們不停地開會。他有專家門診,還有手術,每天凌晨兩三點鐘回家。他其實身體是不錯的,因爲太疲勞了,抵抗力下降,才被感染的。”董芳反覆唸叨着,哽咽不已。

更讓董芳揪心的是,已是重症病人的陳偉沒能使用高流量給氧設備治療。“當時他沒有那個設備,我好着急,我真的怕他呼吸衰竭了,會要氣管插管,就像我的病人一樣……”董芳說。

終於過了最難熬的日子,陳偉在2月21號病癒出院,還需在醫院附近的酒店隔離14天。1月26日晚8時,董芳來看望丈夫,終於看到了在生死線上抗爭了一個月的丈夫。陳偉在4樓打開窗戶,董芳在樓下,夫妻倆只能喊話問候,互道珍重。

董芳這天很開心,爲丈夫正在康復開心,也爲自己當天宣誓入黨開心。她在2月2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說起入黨,她真誠地說:“疫情發生以來,黨員都在帶頭攻堅克難,我很受感動,我覺得我應該向黨組織靠攏!入黨宣誓時,當國際歌響起,我覺得平時自己在做救人的事,此刻更感到是在完成一個偉大的歷史使命!”

“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希望住院的病人能夠快點康復出院,大家都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我的丈夫和孩子也能夠回家!”董芳說。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4

我現在仍然記得她,雖然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潔工。還記得那年暑假,天氣非常炎熱,路上沒有幾個行人,只有知了在樹上聒聒的叫着。

人們躲在家中,享受着空調帶來的涼爽,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簡直沒有比這更愜意的事了,小孩們當然愛吃雪糕了,那滋味,冰冰涼涼,酸酸甜甜,真是好極了。

忍不住誘惑的我拿了幾塊錢,就出門買雪糕。外面豔陽高照,樹葉都被曬蔫了,我實在忍受不了這幾十度的高溫,就加快了步伐。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在街道上只有幾個清潔工。我想:“他們可真傻,天氣這麼熱,爲了賺這幾個錢,值得嗎?”想着想着就進了商店。

買完之後,我走出了商店,迫不及待地打開雪糕袋,享受這一時的清涼。我發現清潔工還在那,就把手中的雪糕袋扔到了地上,頭也不回的走了。“小朋友,你站住。”我聽見有人在叫,就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一看,她四十出頭的樣子,穿着厚厚的衣服,手裏拿個大掃把,面容焦黃的臉上,一直滿身汗珠。

她喊住我:“小朋友,這雪糕袋是你扔的吧。”我點了點頭:“是啊。”“把它撿起來吧,扔到垃圾箱裏。”清潔工對我說。我不情願的說:“你們不是在打掃嗎?幹嘛非得我撿?”她說:“我們打掃不只是爲了賺錢,更是要做一個環境的保護者。要讓這世界多一份綠色,多一份美麗。小朋友,你把垃圾撿起來,就是一個文明人,環境就會被更好的保護。”

一瞬間,我被打動了,這是一顆多麼美好的心靈啊,我彎腰撿起了垃圾,我感覺自己的人生價值提高了不少,原來我們所說的保護環境這麼容易。清潔工微笑着看着我,乾淨、純粹的笑容映射的是那美好的心靈。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十分清爽,沒有了炎熱,經過了這個小插曲,我也懂得了要從點滴做起保護環境,更使我永遠忘不了那個擁有美好心靈的清潔工。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5

7月29日,在廣東廣州,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近期的香港疫情發展及防控措施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他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關鍵要看接下來的防控情況。

鍾南山:目前香港疫情還在發展 已出現社區傳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香港的患病率大概是37/10萬,死亡率是0.7/10萬,所以這個數據不算多。

現在香港的疫情的情況還是在發展。2月份、4月份那個時候我們覺得香港是做得很漂亮的,做得很成功。6月下旬到7月8日,這個時間也就是(每日)不到30個。7月8日到18日,確診病例多一些了,一般時候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10天裏除了個別的一天兩天,(日新增)都是超過100個,最高的是140多個。所以看起來疫情在發展,說明什麼?這個疾病已經發展到社區了。就是說原來有些外來輸入的源頭等等,之後傳給別人、在社區傳染了;社區追蹤不了的話,就會再傳給二代、三代……

但是它增長的態勢還不完全像一個連鎖反應的模式,也就是說幾何級數的增長,它的增長還像是在一個平面上算數的級數的增加,從20多個到30多個、60多個、現在到100多個。說明政府的干預,還有社會的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

應該說現在疫情在香港,已經在社區進行傳染。但是它不像西方國家是以幾何級數或者是連鎖反應式的指數級增長,說明在一定意義上,現在正處於一個拉鋸戰。拉鋸戰的關鍵是要看防控情況。

鍾南山:香港應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進一步落實防控

在談到香港目前採取的防控措施時,鍾南山院士表示,雖然目前的防控措施產生了一定的干預作用,但仍應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比如對堂食以及聚集性活動進行限制,同時建議在香港開展全民核酸篩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我想香港現在還是抓住了兩個很主要的問題,一個在慈雲山黃大仙區,那個地方是聚集的地方,採取了整個區域的核酸檢測;另外一個措施是,一旦發現有陽性,不管有沒有症狀都要隔離。

如果是內地的話,採取的措施會比香港更強。但香港有自己的特點,地方太小了、人口密度非常高,完全採用同樣辦法的話對經濟發展等各方面會有一定影響。所以都有自己該要採用的辦法:一是要強化檢查,發現無症狀的患者。因爲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無症狀實際上有一部分就是潛伏期的,特別是在出現症狀的前5天和後5天傳染性最強。所以我覺得整個香港,也就7、800萬,充其量1000萬,應該全檢查一遍,檢查出來以後就趕快隔離。

據我瞭解,香港市民是自願去檢測,但我的看法是,假如這個病還有發展的話,應該是行政上要求大家都要檢測。另外要增加檢測的材料、檢測的人員、強化簡易醫院建設等還是非常需要的。

現在有個很大的好處是,政府提出不允許堂食。因爲香港一般的家庭裏自己做飯吃的很少,大家都在外邊吃,所以食肆是很重要的傳染源。不允許堂食是很重要的。

鍾南山:從檢測和人力方面積極支持 堅決打擊非法集會

針對如何對香港疫情防控提供支持,鍾南山院士表示,應從檢測試劑及人力方面提供支持,對於香港來說,主要問題不是醫療問題,而是公共衛生防控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我認爲任何一個地方,我們從來的態度都是積極支持,那麼香港更是這樣了,因爲是自己的家人,當然應該積極的支持。比如說試劑方面的支持、檢測的人的支持、建立方艙醫院的人手支持等。因爲香港的醫療力量還是不錯的,病死率也就0.7/10萬,在全世界來說都是不錯的。

現在香港主要的問題不是醫療問題、而是防控問題。公共衛生的防控工作做好還是很重要的。我要提醒的是,香港在最近出現感染人數劇增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一些很不好的現象。香港在困難時期、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要堅決打擊那些故意出來搗亂、搞聚集集會的人,因爲這涉及到香港的這上千萬的生命安全問題。

鍾南山:建議香港進行免費核酸檢測 加強與內地交流

關於香港如何採取措施進一步限制疫情蔓延,鍾南山院士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建議進行全民核酸檢測,支持免費的核酸檢測,同時加強香港與內地在防控和醫療救治方面的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有幾條建議,一是對防控的措施要特別加強。我非常贊成在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體檢,在私立醫院還是不便宜的,恐怕從政府的角度應該進行免費的(核酸檢測),我相信已經這麼做了。

第二,我希望香港搞防控、搞醫療的要跟中國內地有更多的交流。我們對新冠肺炎的態度、以及防控是完全一致的。一旦香港在哪些方面有需求的話,那一定是毫不猶豫、全力以赴。我們應該在預防、治療各方面都要有一個更多的交流。

最後,現在主要的矛盾是在上游,不讓他感染,所以在公共衛生以及防控方面的交流非常重要。因爲畢竟中國內地是比較早出現病例的,經驗、教訓都不少,如果我們互相交流,肯定會對提高防控等方面是有幫助的。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6

吳芬在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以下簡稱“中醫醫院”)做了3年行政工作,她沒想到,有一天能以這樣的方式參與救死扶傷——作爲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她捐出的血漿有可能被用於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月5日,緊挨着中醫醫院發熱病區的辦公樓裏,一場特殊的“救助”正在進行,8份血漿袋共2600毫升血漿被採集。捐獻300毫升血漿的吳芬從這一天起稱自己爲抗擊新冠肺炎的特殊戰士,編號“xg0002”,這是她血漿袋的編號。

作爲一名暈血者,30歲的吳芬曾有過兩次獻血失敗的經歷,但這次她成功了。一個分離機將她的血抽出來並分離,再把紅細胞等輸回體內。“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暈倒,我一定又要哭,會自責,恨自己無用。”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及治癒者一樣,吳芬的味覺與嗅覺還未完全恢復,但爲了克服暈血反應,她在來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飯。也是從捐完血漿的那天起,吳芬臉上漸漸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該院共有19名康復的醫務人員參與了捐獻血漿,共計捐獻6600毫升,經過生物安全、抗體滴度等檢測後,可用於臨牀治療的血漿達3000毫升。

據新華社報道,目前武漢市已有20名康復新冠肺炎醫護人員捐獻血漿用於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漿治療。

“沒想到她也來了。”捐血漿這天,吳芬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護士長,“她的症狀在我們中間是最重的,連續高燒、情緒低迷,最嚴重的時候寫好了遺書”。

1月17日,吳芬一看到ct結果就哭了出來,中醫醫院27歲的護士袁黎也在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結果,肺部有陰影。這之後,醫院讓每名醫務人員都進行了ct檢查。“有的醫務人員雖然當時無症狀,但肺部顯示有炎症,之後逐漸都有了症狀。”袁黎說。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7

有這樣一對80後,他們是某某高速公路某某管理處的一對普通的“雙職工”。他們的工作崗位一個在服務區,一個在收費站。

早上六點多,天剛矇矇亮,爲了讓熟睡中的兒子多睡上十分鐘,某某和某某夫妻倆趕緊摸索着起牀。簡單洗漱後,一個忙着做一家人的早餐,一個忙着給兒子收拾當天的網課教學課輔資料。等吃完早餐後又忙着一起出門將兒子送去祖母處託管。

疫情防控期,夫婦倆每天互相提醒:“記得戴好口罩,記得多洗幾遍手...”單位和家庭的不停奔波,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接力賽”。

作爲某某高速某某服務區現場負責人,某某肩負着疫情防護的重擔。對內要做好員工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特殊時期的情緒安撫,對外要保障過往司乘人員有安全舒適的休憩體驗——場區消毒、餐食供應、廁所革命、停車引導,一樣都不能少。加之簡陽市政府在服務區設置的入境車輛疫情排查點,需要協調和提供各項後勤供應,服務區工作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退縮,凡事親力親爲,帶領着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的“優秀管理團隊”團結一心、並肩作戰。自春節起,他未休息過一天。同事父親腿摔傷,需要請假回家護理,他馬上頂上去,24小時值班,遠在重慶雲陽老家的父母想在視頻裏見見兒子,也需提前約好時間。

而處於收費一線的某某,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同樣認真堅守着崗位。疫情期間,她堅持優質文明服務,並將服務陣地拓展。隨着返程高峯到來,某某主線車流量增大,某某服務區的入境疫情排查點出現擁堵,高速公路上排起了長龍,不少去往成都方向的車輛選擇從就近的某某高新區收費站駛出繞行。爲確保疫情防控部門的體溫檢測數據準確,收費站外的交警囑咐司機先開窗散涼,再接受體溫檢測。某某見交警忙不過來,主動提前在收費亭挨個提醒司機打開窗戶,一天下來,重複的話語說了上千次,嗓子又幹又啞。但看見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爲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夫妻倆商量每天回家後先與兒子隔離一米開外,等洗澡消毒後再和兒子接觸。工作的艱辛、生活的繁瑣,讓相守十餘年的他們更加緊密。他們是某某高速公路上無數“雙職工”家庭的縮影,他們用理解、鼓勵、守護、擔當助推了某某高速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感恩有你們。

學感人事蹟談心得體會篇8

“生命如水,有時平靜,有時澎湃;穿越陰霾,陽光灑滿你窗臺;其實幸福一直與我們同在,我的世界,春暖花開。”

中華大地這一刻安靜了,昔日的喧囂繁華不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在打響,新冠肺炎疫情時時刻刻牽動着14億中華兒女的心。央視元宵晚會觀衆席空無一人,臺下無人,卻裝滿了千家萬戶。我相信,沒有什麼困難能打倒英雄的中國人民,基層工作者、醫務人員和廣大羣衆,你們都是平凡的“超級英雄”。

春暖花開日離不開基層工作者的耐心灌溉。疫情當前,工作任務重,工作壓力大,人員排查摸底需要“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精細化實施。社區志願者和村社幹部“白加黑”走訪調查,落實網格化管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這場疫情阻擊戰離不開他們的辛勤付出。在社區,在村裏,巡邏守候,留下的是他們踏實的腳印,迴響的是他們細緻的講解。各個監測點都有專人值守,他們耐心詢問外出人員信息,督促居民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發放宣傳資料、循環播放廣播、勸返聚衆打牌,基層幹部在織好聯防聯控這張網的同時也能提高羣衆的健康意識,養成文明新風。基層工作者的堅守奉獻,守土盡責,爲疫情防控築起了堅強防線。

春暖花開日離不開醫務人員的細心呵護。“白衣天使”成爲最美逆行者,一份份請戰書彰顯着她們必勝的決心,剪去長髮,背上行囊,不悔選擇這個光榮的職業。大步向前,傳遞愛與力量。臨行前,兒女的哭喊,父母的不捨,舍小家爲大家,不禁讓人感動。她們不僅是醫生、是護士,也是妻子、是母親、是女兒。她們的細心呵護爲病人和家屬帶去了希望,用無畏守護一個個生的光亮。84歲的鐘南山院士17年前爲“非典”衝在一線,17年後爲新冠肺炎義無反顧,前往武漢視察疫情,救治患者,他是人民的英雄,我們的榜樣。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希望醫務人員保重身體,平安歸來。

春暖花開日離不開廣大羣衆的積極配合。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廣大羣衆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共同對抗疫情才能取得勝利。如今的城市,顯得格外的冷清,家家戶戶都宅在家,可是有一股“熱流”在大街小巷涌動,溫暖着你我他。免費理髮的師傅,義務接送的司機,製作美食的廚師,他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匯聚起疫情防控阻擊戰磅礴的力量。然而,卻有一部分羣衆不理解、不配合,出門不帶口罩,隨地亂吐痰,隱瞞行程信息等行爲擾亂了公共秩序,不利於工作的有序推進。“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防控疫情,人人有責。疫情防控阻擊戰離不開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努力,衆志成城,攜手並肩,才能更快更好更實打好這場硬仗。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萬物復甦,舊疾當愈。期待春暖花開,再看這盛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