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好事蹟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好事蹟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好事蹟心得體會篇1

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

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

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爲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爲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爲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爲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好事蹟心得體會篇2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爲了解決衆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爲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爲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xx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好事蹟心得體會篇3

“讓更多的人吃飽”袁隆平91歲離開。大師隕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家的脊樑”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傑出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受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他發明了“三系”雜交秈稻,成功開發了“兩系”雜交水稻,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幾十年來,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爲中國的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世界60%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是顯著的,“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學術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和挫折。無論什麼情況,他的身體裏總是流淌着祖國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裏。他還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級雜交稻的巔峯。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敗、挫折。他一直埋頭苦幹,不怕吃苦,闖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麼會失敗?”一直激勵着無數科學家參與遊戲科學競賽;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也不要怕別人說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勵着青年學生勇闖創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爲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爲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爲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好事蹟心得體會篇4

他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科學家,他是教書育人、敢爲人先的人民教師,他是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知識分子,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__”特聘教授,黃大年同志。

一、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赤子情懷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2009年,黃大年放棄了倫敦每天紳士般的生活,放棄了世界上最好的科研條件,放棄了國際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的高薪待遇。他作爲國家“__”的特聘教授回到祖國東北,將在英國18年取得的科研成績當成了“草紙”,要把真正的論文寫在自己祖國的大地上。他愛這個國家的一草一木,就像他最喜愛的那首歌《我愛你,中國》中唱到的一樣:“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從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到今天像黃大年這樣的留學歸國人員,或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或擺脫利益羈絆甘願爲國奉獻,他們延續着愛我中華的精神血脈,爲了振興中華而矢志奮鬥。今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於科技振興,在於衆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作爲一箇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纔是最大的滿足”。正是擁有一顆“祖國高於一切”的初心,讓黃大年帶領科研團隊在短期內突破國外禁運和技術封鎖瓶頸,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爲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猶記得自己在面試當前崗位時的問題回答,“我的夢想就是將自己所學應用在工作之中,並在工作中促進學習,不斷提升”。作爲一名基層的測繪工作者,也應懷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愛國情懷,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只有這樣,個體奮鬥的價值才能得到昇華,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義。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把愛國情轉化爲對單位、對工作的一腔熱血,不拈輕怕重,不挑肥揀瘦;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二、不瘋魔不成活的的敬業精神

“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黃大年的這句話尤讓人動容。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惜時不惜命,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療期間,還每天在病房中與團隊師生研究項目、佈置工作。就是憑藉着這種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後的風魔勁、拼命勁,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則文必正,藝癡則技必良。錢學森鍾情於導彈研究,終成爲一代巨匠;宋文驄醉心於國防重器,終成爲“殲—10之父”;黃大年癡迷於前沿攻關,終成爲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蹟表明,鍾情專一、埋頭苦幹的人,纔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峯巔。

“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爲過去,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作爲生產部門的測繪工作者,面對我國測繪行業飛速發展的階段,更要緊跟時代步伐,立足本職崗位,潛心鑽研,時刻察覺這種“不安全感”和“本領恐慌”,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始終堅持正道、專注幹事、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三、誨人不倦、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黃大年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把培養人才和建強團隊作爲傾盡心血的職業理想。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助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爲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愛生如子、傾注關愛,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識才、甘爲人梯,爲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範,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

黃大年甘於奉獻、不計得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在工作中,我們應像成熟的稻穀的一般,遇到問題虛心向前輩同事請教,積極與同事進行溝通學習;應像耕田的黃牛一般,默默耕耘,不計得失,在項目生產實施中甘於付出,勇挑重擔:更應像黃大年一般,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知識思想與他人分享,燃燒自己,照亮他人。

“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黃大年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每個中華兒女都應以“黃大年們”爲榜樣,爲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好事蹟心得體會篇5

杜富國,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四隊五班戰士。自掃雷作業展開以來,杜富國同志進出雷場千餘次,累計作業300余天,搬運掃雷爆破筒15餘噸,在4號洞、265號界碑、馬嘿、老山等14個雷場累計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餘枚(件),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榮立一等功1 次,多次獲嘉獎,分別被表彰爲“優秀士兵”“優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縣老山雷場掃雷時,面對一枚露出部分彈體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同志對同組戰友艾巖喊到“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用身體遮擋住了爆炸衝擊波和彈片,自己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在幾步遠的戰友僅受了皮外傷。讓我來:任務面前,杜富國同志總是自告奮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讓我來”的生動實踐,演繹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使命責任;敢擔當:關鍵時刻,杜富國同志總是迎難而上、主動作爲,用“敢擔當”詮釋共產黨員無所畏懼、敢爲人先的優秀品格;做傳人:危急關頭,杜富國同志總是衝鋒在前、捨己爲人,用“驚天一擋”的英雄壯舉,書寫新時代紅色傳人的鐵血榮光。

杜富國同志的先進事蹟,展現了信仰堅定、鐵心報國的政治品格,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責任意識,英勇頑強、不懼艱險的優秀品質,捨己爲人、心繫百姓的高尚情懷,生動詮釋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不愧部隊官兵的傑出代表。

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全國最具影響力和傳播力的精神品牌欄目,其推選的都是在全國範圍內令人動容的典型人物,他們的故事溫暖人心,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體現了人性中的最美麗光輝。

杜富國出現在熒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勵下,他現場唱了一首歌《當個英雄》:“我們都很普通,來自南北西東,無論在祖國的海角天涯,肩負着使命相同,崇尚榮譽當個英雄……”

主持人白巖鬆充滿深情地宣讀“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辭:“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着手越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讚。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杜富國,臨危豈顧生。”白巖鬆宣讀完頒獎辭後,杜富國擡起殘臂,敬了個特殊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