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年最美大學生精品事蹟學習心得

2020年最美大學生精品事蹟學習心得

大學是人生的花季,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代,2020年度的“最美大學生”評選出來了,大家有空可以看看他們的先進事蹟。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2020年“最美大學生”優秀事蹟學習心得範文,歡迎大家查閱!

2020“最美大學生”事蹟心得1

青春,一個閃光又絢麗的字眼,像早上八點鐘的太陽,充溢着無限的激情與期望;滿載着無限的生機與陽光。它是作家耀眼的語言,是戰士沸騰的熱血,是明星在舞臺上熱情洋溢的歌聲,它令多少人陶醉!又令多少人嚮往。然而每個人的青春卻不盡相同,有的人利用寧願放棄這上天給予他們的“天賦”,只是揮霍光陰,只是享受,整日的活在醉生夢死的時光中,不去奮鬥拼搏,那麼我想問一句,這對於我們來說還有什麼意義?整天干着八十歲老奶奶都能幹的事情,我們還能算擁有青春嗎?所以我想說,只有在奮鬥中度過的青春才叫青春,這樣我們的青春才能最美麗,我們的青春才能最輝煌。

青春如同一株無人問津的小草,或許沒有陽光、沒有雨露、沒有一路的芬芳花香,或許無人問津;只有踐踏,只有侮辱,但它只有默默而頑強的活着,終究會盛開出一朵嬌豔美麗的花朵。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昭示着一代偉人奮鬥的青春。他們的青春因充滿奮鬥和激情而洋溢着美好,而今,青春正我在我們手中,我們不能容忍青春在我們手中白白流逝,我們不能在嘆息聲中虛度光陰,我們更不能在嘆息聲中了結生命,那麼我們就讓奮鬥的青春之花永遠綻放在我們心中,用我們絢麗多彩的青春書寫一卷有聲有色的人生。

青春在奮鬥中展現美麗,青春在奮鬥中展現輝煌。就像雄鷹的美麗是展現在他搏風擊雨中,如蒼天之魂的翱翔中,正擁有青春的我們,何不以勇銳蓋過怯懦,以進取壓倒苟安,讓我們揚起奮鬥的帆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不斷前行,展示我們新一代人青春的壯美與力量,讓我們就像雄鷹一樣搏擊長空吧!讓青春之歌揚出昂揚的旋律,讓我們的聲明發出耀眼的光芒。

我們青春年少,我們鬥志昂揚,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美麗的階段,奮發是我們的格言,努力是我們的標誌,勤勞是我們的習慣,奉獻是我們的信條!奮鬥是我們榜樣!達·芬奇曾經說過:“趁年輕少壯去探求知識吧,這樣,年輕纔不會空虛。”

青春歲月,有過掙扎,有過彷徨,但更多的是同伴的努力催人奮起,促我奮鬥,催我向上,看着有些朋友們得過且過,虛度光陰,我也曾猶豫,看着看着有些人整日的紫醉金迷、吃喝玩樂,我也曾動搖,每當彷徨時,我便想起了想起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奮鬥之路,正是他一次次的實驗,堅持不懈的奮鬥,才解決了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每當我迷茫時,經常會有一個響亮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奮鬥吧,努力吧,美麗的風景前面,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奉獻的青春會閃光,拼搏的青春最耀眼,努力的青春最寶貴!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奮鬥的青春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詩篇!是奮鬥不止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在失敗中奮起,是奮鬥不止的步伐讓愛因斯坦完成了一項項的發明,造福人類,照亮人間!是奮鬥的旋律讓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又是奮鬥不止的節奏,催促着中國新一代,催促我們時刻努力,中國在發展,中國在前進,中國需要我們青年一代的努力,中國的騰飛需要我們去奮鬥,去努力,朋友們,青春是寶貴的,奮鬥的青春更加美麗!

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路,一樣的青春,不一樣的光芒!我的青春我做主,中國在發展,中國在前進,中國需要我們青年一代的努力,中國的騰飛需要我們去奮鬥,去努力,朋友們,青春是寶貴的,然而只有奮鬥的青春才能更加美麗,只有奮鬥的青春才更加輝煌!

2020“最美大學生”事蹟心得2

從小就喜歡海洋世界和船艦的李海超,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轉變成事業,2017年留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他放棄了所有的週末和節假日,每天奮鬥在實驗室十餘個小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Jacobi-Ritz法的迴轉類結構振動聲輻射理論。

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導師指導下帶領團隊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應用於方案設計階段我國某水下裝備振動噪聲快速仿真評估,爲艦船裝備論證決策提供了一定支撐,用自主創新的力量助力國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聞健服役西藏。聞健來自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工程1701班,2014年入學,2015年就報名參軍,攜筆從戎,志願去西藏服役。

那年,國際形勢突變,聞健所在的連接到命令趕赴邊境線,他接到的任務是到最前線護衛國旗。接到指令,寫好遺書,荷槍實彈,時刻準備上戰場。

30多個日夜,他和戰友衝在最前,在國境線上挺起脊樑,護衛國旗,保衛家國,他們寸土不讓。

高原上寒風凜冽,沙漠裏酷熱難耐。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曾在2016年夏天帶領八個同學來到沙漠,這裏遠比想象中的荒涼、貧困。白天治沙,頂着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卻只能住在臨時紮起的帳篷裏。

五年治沙,腳步從未停歇。在治沙過程中,劉智卓還提出了梭梭樹嫁接經濟作物的治沙循環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既能防風固沙又可實現經濟效益。

不僅治沙,劉智卓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雲南洱海,劉智卓傳遞知識,幫助困難學生,被當地人稱爲“板扎老師”(“板扎”當地語是“靠譜,能幹”的意思)。

和劉智卓一樣,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國小支教。

“龍勝一對一”愛心助學項目中,她主動請纓,前往最偏遠的三門鎮。那裏路途遙遠,從縣城到家訪學生家中,車程要一個半小時,加上徒步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翻山越嶺。在學生和隊友眼中,她成爲勇擔當甘奉獻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她爲之奮鬥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蹟卻鼓勵着更多青年學子參與這場“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力量。

2020“最美大學生”事蹟心得3

青春時代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無論青春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爲悲觀的思想所縈繞。此時,就當滿懷信心,飛揚青春。

在青春的世界裏,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化成黃金;沙漠要繁衍成森林。青春時代的我們,不在於佔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

青春時代的時代,我們富有着激情與活力,正如一羣羣不怕苦的雄鷹,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下。我們有着夢想,有着追求。我們把滾燙的誓言當作獵獵的風帆,搏擊風浪飛揚在宏闊的藍天下。在這個知識的海洋中,我們遇到過多少的風浪與暴雨,多少次的得意與失意都不曾誤導我們的方向。我們羨慕青春的飛鳥,幻想翅膀,充滿激情,在夢想的國度自由翱翔;我們幻想藍天白雲下的大草原,就是我們的歸所,渴望抱着一把木吉他,和羊羣一起奔跑在遼闊的大綠毯上。

青春時代的時代,我們從不輕言放棄,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我們明白在陰影的前方,一定會有一輪照着青春的旭日。我們是一羣碟經過蛹的拼命掙扎,羽化成蝶,凌空飛舞。我們眼中沒有失敗,我們堅信只要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都會無怨無悔。我們用最浪漫的詩篇,表達我們最熱情的理想,讓那有韻有味的節奏在我們一張一合的脣齒間流淌。我們用最響亮的歌聲,唱出我們最堅決的承諾,讓那優美動聽的旋律在我們一高一低的應和中留味。我們讓手中的畫筆能舞出青春的旋律,用五彩繽紛的畫布裝飾自己飛揚的夢想。

青春時代的時代,我們有着朝氣與活力。無論何時何地,總能看到我們矯健的身影。讀書館,總能浮現着我們如飢似渴的眼神;體育場,總會飄蕩我們不甘落後的身影。我們的一切都與周圍密不可分,我們的夢想是那燃燒的火把,我們的憧憬是那遍遷的彩蝶,我們的執着是那常青的松柏,我們的生命是那噴薄的朝陽,我們的浪漫是那融融的秋月。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不畏考驗,我們會讓生命在挫折和磨難中蔓延,我們會讓思想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我們會讓意志在殘酷和無情中堅強。

不要讓青春匆匆走過,青春不是一場速度競賽,它需要用心一步一個腳印走過去。人生如水,一生都在跌宕起伏中上演。而青春的時代,就正如那洶涌的波濤,被風雨碰撞着,在海洋中此起彼落。在奮鬥的過程中,青春也往往賦予我們拼搏的力量,以孜孜的心態去迎接挑戰。它也往往鞭策我們盡力揮灑青春的淚與汗,以特有的力量去托起希望的明天!

2020“最美大學生”事蹟心得4

生命不是一張永遠旋轉的唱片,青春不是一幅不老的容顏。——題記

若是將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人生之路分做幾段,我想、無論怎麼分,“青春”都是最爲重要的一個時期。

不經意的摸了摸下巴,感覺非常“粗糙”,到鏡子前面一看,才知道居然平添了許多鬍鬚。是啊!現在,我也長達啦。不知道自己是在哪天開始變化的,只覺得在家中的也與往日不同了。家裏的大小事情、父母也都來問問我的意見。最令人膛目結舌的是,每次姐姐的新同學到我家時,就會問:“小敏你什麼時候有個哥哥了啊”!總會讓大家哈哈大笑。

說起我的成長曆程,我從一開始就感到很慶幸。因爲家裏的人壓根兒就沒有把我當做小孩,只要是我喜歡做或者是能夠做的事情一般他們都不會阻止我。媽媽常說:你有點少年老成吧!我總是笑嘻嘻的答道:是啊!不是有句話叫“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媽媽則說道:小鬼頭,咱家的生活條件很差嗎?我總是笑而不答。

而在學校中,有許多人說:“你這個人很奇怪,我們都不知道你是怎樣想的”。也許是因爲我留級的原故,有些事情我確實想不明白。比如說,學校裏有不少的同學在“談戀愛”。在那方面我是非常反感的,因爲我們既然都生長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該做的事情。誠然,有時,我也會對異性有一些朦朧的感覺,但我會適時的調控自己的感情。用一句很經典的話說,就是那符合我們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徵。

青春之歌,因奮鬥更加激昂;青春之畫,因努力更加精彩。青春之門,不是幻想就能打開。

拿着家族的祝福;帶着父母的期望;放飛自己的夢想,去爲自己的青春奮鬥吧!

2020“最美大學生”事蹟心得5

“早一秒拿到抗體,就能多一分戰勝新冠病毒的把握!”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單思思一直在科研戰疫一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

單思思所在的張林琦教授課題組,在疫情暴發初期立刻組建了科研攻關團隊,剛放假回家一天的單思思第一個報名,趕回實驗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責無旁貸!”

加入團隊以來,單思思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裏,生產抗體、檢測抗體功能、進行動物實驗,上千次重複實驗操作,每天基本都是連軸轉。如今,單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運用科學武器爲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奮鬥。

“我希望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來守護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爲祖國貢獻青春力量。”單思思說。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則與海洋強國夢緊緊相連。他在科研中緊密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需求,依託學校船舶與海洋工程一流學科,深入開展艦船結構振動噪聲預報與控制研究。“我要堅定信念,攀登科學高峯,譜寫青春的樂章。”他說。

“西部需要我,基層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騰格裏沙漠的綠意,見證着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的理想。幾年來,他組織近800人蔘與治沙行動,共製作方格10萬餘個,固定黃沙2000餘畝,植樹3000餘株,“交大林”開始在大漠紮根。劉智卓還推廣治沙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我是駐守過西藏的軍人,西藏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聞健動情地說。幾年前,他主動申請去西藏服役。退役復學後,志願服務成爲聞健新的“戰場”:軍運會賽場,他是志願者;徵兵入伍,他是宣傳員;到鄉村支教,他是好老師;無償獻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將時刻準備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