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多篇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篇1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伴着快板節奏,脆生生的童音正將100年前一大會議召開的歷史故事講得既通俗易懂,又活潑生動。

16年前,第一批小小講解員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講時,有一位老師一直用讚許、堅定的眼神默默鼓勵他們。她,就是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

“教有真情,育無止境”,一走進盧灣一中心國小一樓大廳,人們就能看到的這句教育理念,用來概括吳蓉瑾的27年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盧灣一中心國小毗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多年前,兼任少先隊輔導員的語文老師吳蓉瑾在參觀一大會址時發現孩子們聽講解不太認真,便在學校支持下展開調查研究。“建一支由少先隊員組成、專門爲小學生觀衆服務的講解員隊伍,讓孩子們自己寫講解稿,用孩子們自己的語言,給同齡人講黨的歷史!”吳蓉瑾說,想出這個新點子以後,她帶領學生一同學一同討論撰寫講解稿、一同磨鍊演講技巧。“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由此成立。

這支“紅喇叭”,至今已培養了千餘名小講解員,志願講解場次超千場,已拓展出了滬語講解、英語講解、快板演出、連環畫展示等多種形式。每一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只要沒有出差和工作,吳蓉瑾都會站在一旁,用讚許的目光和溫暖的笑容,默默守護着小講解員們。

如今,在盧灣一中心國小,“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已成爲一門特色課程。“這麼多年來,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吳老師的教導在我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一位已是大學生的小講解員這樣說。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篇2

“吳校長去過這麼多地方出差,但一個當地景點都沒去過。因爲每次出差授課,她都會選擇坐晚上的飛機去,讓對方安排上午講課,然後下午就匆匆趕回。爲的,就是第二天一早7點40分能準時站在校門口迎接孩子們。”盧灣一中心國小學科教導徐繼紅告訴記者。

2018年,吳蓉瑾作爲特級校長被派遣流動到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國小擔任校長,由此開啓黃浦、嘉定兩頭跑的“更忙節奏”。起初,這所學校只有6個教學班,整個校園空空蕩蕩的,很多家長都不願意把孩子送來。但現在,周邊很多家長都想着辦法要把孩子送到盧一實小,也有不少人會到校門口打聽,怎樣纔可以到這裏來讀書。

讓盧一實國小生雋瀟然的爸爸感觸最深的,是吳蓉瑾校長在家長會上對他們說過的這樣一句話:“家長在爸爸媽媽的角色裏,要像當年初戀一樣有愛,這樣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等未來孩子有了家庭也會是有愛和幸福的。”

被譽爲“鐵人校長”的吳蓉瑾自己也是這麼做的。儘管每晚10點多才離開辦公室,但其實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後都會到學校陪着她一起“加班”,然後手牽手如初戀般一起走過那條“愛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吳蓉瑾都會跟在松江上大學的兒子打一通電話,交流一下當天的狀況。雙休日,吳蓉瑾跟丈夫一起開着車把兒子送到學校後,還會一起逛個街、吃個飯,再到“愛的學校”繼續加班。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篇3

從早上6點多到晚上10點多、從“愛的學校”到“愛的走廊”,多年來吳蓉瑾在校期間每天的這兩次朋友圈“打卡”,幾乎都間隔15小時以上。她在幹什麼?其實,白天的大部分時間,她把精力都留給了孩子們,但到了晚上,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讓學校更好發展,尤其是當她有了“雲朵校長”這個稱呼之後。

2009年,吳蓉瑾敏銳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的育人價值,首創“雲課堂”,作爲學校發展新的增長點。所謂“雲課堂”即爲學生提供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空間。

這個“雲課堂”了不得,十多年間,“雲課堂”經過幾代發展,有了可以根據學生身高調節高度的“雲課桌”,有了爲學生提供一對一指導幫助的“雲朗讀”,有了能呈現學校歷史的“彩雲牆”,有了能及時瞭解學生身體機能的“雲手表”,也有了開展勞動教育的“雲廚房”和展示學生手工作品的“雲展館”等。

也因此,吳蓉瑾成了這座神奇“雲學校”的“雲朵校長”。

“對於技術,其實我原本並不太懂,所以放學後,我常常會把技術人員和程序員都叫來開會,一點一點地讓‘雲學校’日臻完善。”吳蓉瑾說。

爲了將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薄弱地區、薄弱學校,作爲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庫專家,吳蓉瑾還擔任了校長工作坊主持與培訓任務,這些年多次到青海、貴州、陝西、四川、重慶、雲南等省的教育薄弱地區,爲萬名校長提供在線學習,並積極爲當地教師開展培訓。

目前,已有青海、陝西、貴州等地的250多所學校學習和借鑑了盧灣一中心國小的教育教學模式。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篇4

“七月三十夜色濃,一大會議正進行,突然闖進一個人,驚得大家全愣神……”在今年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紀念館,盧灣一中心國小三(5)班學生黃業凱邊打着快板,邊爲前來參觀的遊客聲情並茂地描繪着一大會議的場景。

“最初我們希望孩子們的講解能爲更多同齡人服務,但事實證明,每當小講解員‘登場’,各年齡段的觀衆都會目不轉睛圍在他們周圍。”一旁的吳蓉瑾欣慰地笑着說。

16年來,這些“傳承路上的小不點”,講解足跡已遍佈周邊的孫中山故居、周公館、韜奮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儘管小講解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但作爲校長的吳蓉瑾始終面帶微笑地陪伴在他們身邊,守護着他們的每一次精彩綻放。如今,“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經成爲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全校1330名學生不僅可以用普通話、英語、快板、滬語等進行講解,還能夠通過立體書、繪本、信息化雲劇場等開展講解。

回憶這段難忘經歷,不少已步入大學的“小講解員”依舊心存感激,“作爲中國的年輕人,必須要了解我們國家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儘管多年過去,但那一段段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感謝吳老師的教導,早早在我心中種下了紅色的種子,讓我時刻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

吳蓉瑾事蹟心得體會篇5

2002年10月,彼時只有24歲的吳蓉瑾在盧灣一中心國小教職工大會上舉起手,決定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展情感教育課試點。

吳蓉瑾說,因爲她知道,孩子的情感能力比較弱,若一直積壓在心裏,會有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她覺得,作爲教師,她有責任去幫助這些孩子。

情感教育如何開展?吳蓉瑾與學生們做了一個大膽嘗試:學生們每天把自己想說的話分享在作文裏,長短不限,吳蓉瑾則不給評分,只做批覆。這樣,學生們一天天都在寫,寫自己的快樂、煩惱甚至小祕密,吳蓉瑾則一天天地認真批閱回覆。在這種往來交流中,學生們的作文越來越有真情實感,一篇篇作文成了他們心情的“晴雨表”,情感教育探索的第一步目標達成。

探索過程中,吳蓉瑾體悟到,愛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上一節情感教育課就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在平時的所有細節中呈現出來。

後來,吳蓉瑾養成了一個習慣:經常把班上一些家長出差、家裏老人身體又不太好的學生帶回家,給他們做飯、補習。她用真心真情呵護着孩子、感染着老師,讓愛傳遞愛。

盧灣一中心國小教師賀春秋現場分享了一個吳蓉瑾與已畢業學生的故事:2019年的一天,愛喝咖啡的吳蓉瑾發微信朋友圈表示開始“戒咖啡打卡”。賀春秋一問才知,是有學生生病了,吃不下飯,影響了身體健康,吳蓉瑾陪她聊天、吃飯,並約定“我喜歡喝咖啡,我把它戒了,你儘可能把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咱倆一起堅持400天。”吳蓉瑾兌現這個美好的承諾後,在自己的朋友圈裏寫到,“儘管戒(咖啡)的這段日子很難受,但是爲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