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多篇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多篇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1

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和各位家長學習,說實話,今天老師讓我們談教育學生的心得,我真不知從何說起,我的孩子在班裏不是出類拔萃的,我真的覺得沒什麼經驗。我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這些問題,就讓我們互相取長補短,多多學習吧。

首先,我們要感謝這幾年來各位老師,特別是升入五年級之後李老師、高老師和劉老師的教育、培養和照顧,沒有老師們的付出,就沒有女兒的今天。我代表我們全家謝謝老師們!

其次,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家裏,孩子學習時,儘量保持安靜,不打擾孩子,家長千萬別看電視、上網遊戲、聚打麻將,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產生父母可以休閒而她還需學習的心裏落差,從而消極。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我女兒學習的時候,我們也看看書,哪怕烹飪種花養魚之類的書籍,甚至可以洗衣服,清掃衛生等家務活。潛移默化,學習就會成爲一種主動需求,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作業一定要有個良好的完成習慣,放學後可以在外玩一玩,但不要時間長了。由於在校時間長了,他們也有拘束感,放學後緊接着回家就寫作業,他們會感覺太緊張,也有壓力,甚至厭倦。孩子本身貪玩,自控力差,家長必須做好引導,提醒讓孩子自我監督。放學後如小鳥出籠,讓孩子撒撒瘋後再回家寫作業效果會好點,寫作業時儘量持續做完,不要做這又做那,比如做着作業,吃點吧,喝點吧等等,這些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家長是孩子在家裏的主心骨。在家學習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家長要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可以成功的。女兒上三年級剛開始的時候,讀書害羞,不張嘴,而且發音不準,我們就鼓勵她,給她做示範,領着她讀。幾次之後,她就放開了,張嘴大聲讀。我們還告訴她,我們也有好多單詞不認識,要她學會好教我們。這樣她的信心就更足了。

第四,一定要激發孩子的興趣,並且要注意鼓勵她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學習的內在動力都來源於興趣。我女兒好奇心很重,總是問這問那的。可是如果不注意鼓勵,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逐漸淡化。所以我們兩個人都要對孩子的問題認真思考,不清楚的可以百度一下,再講給她聽。有時候看到她迷茫的樣子,我們也很自責(準備的不充分)。我們很多時候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所以就會不顧孩子的感受,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又讓孩子學這個,又讓孩子學那個,除了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以外還要再加一些練習,考試老想讓孩子考雙百,錯了之後非打即罵。所以,我女兒有一段時間寫作業磨蹭,我們就慢慢的問她,是什麼原因,可以給她一些選項。最終,女兒承認是怕多佈置課外作業。所以,我們一直不給她佈置過多的課外作業。

第五,注重對女兒的感恩教育。要刻意引導孩子要學會博愛、寬容、感恩,學會愛他人。我們讓孩子感恩每位教導她的老師,愛老師,尊敬老師。愛老師,孩子會喜歡上老師的課;尊敬老師,在課堂上他會認真聽講,課堂效率才能高,知識掌握的牢固。感恩父母,讓她知道爸爸媽媽的不容易,知道艱苦樸素,知道不要攀比,知道分擔家裏的家務等等。

最後,我想說,陪伴是最好的家教的方式,跟孩子一起成長會有無窮的樂趣。

囉裏囉嗦的說了這麼多,以上是我一些粗淺的心得體會,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2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要使孩子學習好,第一件事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在上學之初就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係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學業成就的大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延續,家、校配合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俗語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事入手,從點滴做起,從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開始。爲此,作爲正處於國小學習階段的國小生的父母,我們從國小開學之初就十分注重培養鍾俊傑良好的學習習慣,總結起來,我們着重培養孩子養成下面五種學習習慣:

第一,養成定時專心學習的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爲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父母必須認真地看待孩子學習這件事。孩子上學以後,要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於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牀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還要爲孩子安排一段溫習功課的時間。國小生放學比較早,放了學可以適當讓孩子在外面玩一會兒,然後再回家開始學習,最好不要拖到晚上。每天到了孩子學習的時間,全家人都要安靜下來,不要大聲談話、聊天或者閒扯,看電視時把聲音關得小一點,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在這段時間裏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會兒問孩子學校的事,一會兒批評孩子書包弄得太髒、文具放得不整齊,一會給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來做些沒有聲響的工作。如果這時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邊讀書、看報,那就更好了,這樣,除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學習的榜樣。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做,孩子就會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再也用不着父母的提醒、叮囑和責罵了,孩子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專心學習,還得培養他做什麼事情都緊張、敏捷、集中精神,絕不慢慢悠悠的好習慣,做事認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讓孩子知道,邊玩邊做作業,並不能減少作業,也不會玩得更多,而且作業沒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儘快認真地完成作業,纔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時間才能多一點。這一點既要講給孩子聽,也要在行動上約束他。規定不完成作業就不能玩,而且堅持不動搖。緊張、認真的習慣潛移到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而懶懶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僅事情做不好,學習也學不好。

第二,養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一個好學生必須有學習責任感,而按時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是學習責任感的具體表現。一個好學生到了該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一切主動地去學習,應該自己完成的作業決不讓別人代替。但是,由於孩子剛入學,自制力差,還沒養成習慣,一時難以做到,這就要求父母給以督促和指導。雖然工作很忙,但孩子一到五年級的作業我們家長都有有爲他簽名,不管孩子提出什麼理由和藉口,當天的作業必須當天完成,決不允許拖到第二天。雖然辛苦了一點,但在檢查與簽名的時候如果孩子做作業中遇到困難,父母只能給以講解和啓發誘導,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困難,找到答案,但家長決不能包辦代替。因爲孩子要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精神,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才能做到。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3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怎樣讓我們的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的發展,而且發展的更好。通過學習《指南》從中我有所領悟。知道了做爲老師的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長。比如,現在的家長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認識了多少字,會唱多少的歌曲,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較,根本沒有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長處,而是用其他孩子的優點來埋怨自己的孩子哪裏不足。從而家長的攀比心理害的孩子有學不完的東西,孩子最珍貴的兒童時期就這樣在“學”中流失。《指南》促進學前教育科學,規範發展的需要,糾正國小化,超前的教育問題。以下是我聆聽後的一些感想:

首先,《指南》關注教師的操作性。

相比較《綱要》來講,《指南》更加具體、細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僅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橫向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展開。而且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爲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以及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這樣細緻地縱向深入,讓我們一線的老師在實施各領域教學時,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論依據,《指南》的教育建議部分列舉了一些教育幼兒的具體辦法,對成年人提出了明確要求。讀《指南》,指導我們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其次,《指南》關注幼兒學習的可發展性。

如果我們只注重知識目標,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關愛他人、樂羣於人、積極樂觀、獨立自理、興趣好奇心、積極認知風格、積極學習態度和謹慎行爲風格等持續發展品格的培養。那麼這種幼兒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僅

“教書”更要“育人”。

?指南》提出了每個階段幼兒應達到的發展水平,但是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我們老師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時達到同一個水平。在孩子之間,存在着個體差異,有部分孩子明顯高出或低於應有的發展水平。作爲老師,我們要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允許孩子存在這種差異,耐心運用各種方法來進行鼓勵、指導和幫助,使每個孩子都得到較好的發展。

通過聆聽劉老師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解讀,讓我更瞭解培養幼兒的常規很重要,讓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實施方法,通過對比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們會結合《綱要》中的容進行教育教學,但是由於我們對每個年齡段的幼兒知識技能發展沒有深入的瞭解,總是尋找不到適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個領域教學設計中目標的定位更是尤顯困難,所以在本次講座中劉老師詳細的介紹了《指南》中每個領域的細分目標和內容,並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表現進行相關的舉例說明,她在解讀《指南》中還融入了自己的相關經驗和獨特見解,讓我對3-6歲的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有了全新的認知!

因爲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之星”,要讓他們更加閃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有了《指南》的引領,在我們和孩子一起生活、學習時,作爲教師的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在學習中,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會更好。

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麼就收穫什麼。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就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並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有了《指南》爲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

通過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我進一步瞭解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等。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4

一、當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請你說實話,你們爲什麼要上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認爲學習是爲家長學的,是爲老師學的,所以這些學生今天爲了應付家長學,明天爲了應付老師學,過兩天爲了對付考試學,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室裏坐着,被老師逼得不得不學。這樣的學習怎麼能取得好成績?所以他認爲學習是痛苦的。

要想使學生想學,取得好成績,必須讓學生明白學習目的,確立明確、高尚的學習目的,樹立崇高的理想。比如航海遠行的人,必須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着這個方向走,纔能有達到目的地的一天。”

目的不明確的學生,如同沒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隨波逐流,不可能達到理想的彼岸。爲了使學生明白學習目的,我們之所以到學校裏來學習,目的就是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爲自己的將來着想。從小處說:爲了自己的衣食,爲了自己的生存,爲了自己能成爲自食其力的人,爲了升學,爲了畢業以後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爲了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的家,過上好日子,爲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爲了父母得到安慰,爲父母生活得更幸福、更快樂,爲了自己將來能成爲一個自強不息、有所作爲的人,我們需要到學校來學習,要努力、刻苦學習;從大處說:爲了使社會更公平,祖國更富強,爲了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不合理的現象更少,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一定要努力學習;爲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爲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爲了爲祖國作貢獻,我們更要到學校學習,而且更要努力學習。自己學不到知識,就談不上自己將來的幸福,更談不上爲祖國作貢獻,所以爲了自己的將來,我們現在應該刻苦學習。當學生明白現在學習是爲自己將來打基礎這個目的時,他就會想學習了,只要已想學哪怕再苦也是快樂的。

二、當學生有興趣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許多科學家、優秀的學生談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時,都一再強調自己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成功的最好老師。任何人做自己感興趣的,在做的過程中都是快樂的,學習也是這樣,只要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遇到困難,他會戰勝教學每一個環節。

三、當學生能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根據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學習的規律、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效果如何,首先都要考慮到學習者,要充分重視學習者的意願、動機、人格的主觀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挖掘其潛力,促進其自我實現。這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組織者和點撥者。

每天上課,老師講、學生聽,課後教師讓學生做什麼作業,學生就做什麼作業,讓抄幾遍就抄幾遍,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日子久了,容易感覺枯燥、單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厭學現象,在他們認爲學習就是苦的,所以不想學。

四、當學生有更高自我期待時,他們的學習是快樂的

教師對學生成功的期待是師生共同的強有力的動力。爲了學生取得最佳的成績,教師需要爲學生設定恰當的目標,併爲他們達到目標提供支持和幫助。當然,我們應該承認有差異,但在我們教師的心中不能把有差異的學生視爲差生。

有了決心還不行,自己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奮鬥目標,每時每刻都要向這個目標去奮鬥,你就一定會實現這個目標。讓學生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爲各學科的學習成績的目標,但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使自己跳起來能摘到,不要伸手就能摘到。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實現。你的目標定得越高,你的努力就會越大,但不能定跳起來也不能摘到的目標。第二部分爲實現目標的措施,也就是說自己如何去做,才能實現目標。

學生能否按自己所說的去做,關鍵在於教師的平時的提醒和指導,要與家長取得聯繫,和家長共同督促學生是否按自己平時所說的去做了,只有這樣,學生平時才能按自己所說的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5

開學就上三年級了,兩年以來,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德智體美勞取得了全面發展,較好地適用了學校生活;做爲家長,我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探討,讓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共同提高,讓孩子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

首先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要告訴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做作業前先複習講課的內容,按時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後再玩;做作業時仔細閱讀題目,作業完成後認真檢查,並養成預習的習慣;給孩子制訂一個作息時間表,每天要及時作息,平時在家裏給他們佈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如整理書包、完成家庭作業、實踐活動等事情,父母最好不要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及習慣對子女影響非常大,做家長的要身心垂範,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以身作則,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將對孩子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知道與他人分享及關愛他人都很重要,這些都需要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去培養的。古人云:“爲善最樂,讀書最佳”,可以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家長可與孩子一起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對生活的關注與熱愛,開闊孩子的視野,同時體會讀書帶來的樂趣與愉悅。

其次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用愛教育,講究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得法,有時候孩子玩的靜不下心來,家長不妨索性一起參加,讓其多運動一會,然後再給其佈置學習任務,這樣效果或許會更好。做爲老師和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多鼓勵,少批評,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和興趣點;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尊重孩子自身的願望和需求,瞭解孩子的能力並加以開發和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真正激發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改“要我學”爲“我要學”,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孩子知道學習是有方法的、艱苦的,也是有樂趣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其結果往往大相徑庭。

最後,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記得孩子在剛入學時,其班主任老師就以其親身體會告訴家長們,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好比小船的雙槳,只有雙槳合力,小船才能正確保持正確的航向。讓我們快樂地蕩起雙槳,駛向成功的彼岸。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6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青少年要“學會做人,學會讀書,學會做事”。我認爲這句精闢的話語不僅是對教育目標的定位,也指明瞭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因此,我把這“三會”教育作爲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內容,注意引導他們從小事中切身感悟做人、讀書、做事的道理。

一、言傳身教,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我經常告訴學生:這個社會是由很多人組成的',學校裏有很多和你們一樣受到自己父母、長輩疼愛的孩子。在家庭中你受到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是他們掌上明珠,可是在學校、在社會上你只是非常普通的一員。要學會和別人相處,首先要學會寬容別人,不要因爲點滴小事而跟同學斤斤計較,更不能以自己爲中心去苛求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想想,如果我們做錯事,無意中傷害了別人,難道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嗎?

二、讀思結合,教育學生學會讀書。

紮實學好課本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國小教育比以往時期學科多,內容深、難度大。除課前要認真預習,上課要專心聽講,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外,及時複習所學的內容至關重要。爲達到規定要求,我家長要天天檢查,可以問孩子:“今天老師都上些什麼課?能講給我們聽聽嗎?”並要求孩子脫離書本講。漸漸的,學生逐步會養成專心、動腦、守時的好習慣。培養課外閱讀興趣。在生活、學習中孩子們會有許多個爲什麼?如白天爲什麼有太陽,晚上爲什麼有月亮,桃樹爲什麼先開花後長葉呀等等。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學貴有疑,爲了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探究慾望,不要急於告之答案,請拜讀《十萬個爲什麼》、《少兒百科大全》吧!大人要經常帶孩子逛逛書店,幫助孩子選擇好的課外讀本,交流讀書體會。

三、賞識、鼓勵,教會學生學會做事。

現在的獨生子女由於家長過份的溺愛和約束,使他們失去了鍛鍊的機會,抑制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孩子拿杯倒水喝怕燙着,孩子拿刀削鉛筆怕傷着,孩子上學過馬路怕軋着這些小皇帝、小公主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會說不會幹,眼高手低。我認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着重從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明確照料孩子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適,更重要的是在照料中,教會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生活自理,懂得一般的生活常識,還能夠爲他人、爲集體服務,處理班級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三會”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些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學生成長的關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衆多的學生培養成爲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培養的責任!衆人攜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7

經過5天的集中學習和自己平時的自學,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一種淨化。所謂學法指導,指的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並獲得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

一、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

一切教育教學影響,只有通過學生自身認識活動,才能爲其接受。教學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保證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所運用的教法與學生所採取的學法並不是同一回事。只有當教師運用一種教法,學生採取相應的學法與其積極配合時,才能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及任務的前提下,既要考慮教法又要考慮學法,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把教法與學法統一起來。

二、教學過程是學生的特殊認識過程。

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要指導學生除與教師的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外,還要使學生在課後複習、完成作業、課外閱讀等方面採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自學。備課,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教師在處理具體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應採取何種方法與我的教法相適應,如發現學生不對頭,就要加以指點,使其有正確的方法可循,不走冤枉路。

1.課堂教學是教學全過程的關鍵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要指導學生思維跟上自己的講解,二者是同步的。課堂上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學生某個知識點沒聽明白,思維總停留在該點上,不能聽懂教師以下講的內容。這時就要指導學生,暫時把此點記下來,接着往下聽,課後根據存疑,向同學請教,或請教師釋疑。

2.要善於聯想。老師講授新知識往往聯繫舊知識,要指導學生認真回憶舊知識,做到由舊達新,以新固舊。聯想習慣的養成會使學生知一舉三,達到認知更高層次實現知識的遷移。

3.要指導學生養成做簡要課堂筆記的良好習慣。對沒聽懂的知識要做筆記,以備課後向老師請教。做到聽、記、練相結合,手腦並用。

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行爲鑄就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是影響人生命運的一種力量。在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1、養成學會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2、養成學會預習的習慣

3、養成認真聽課,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4、養成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數學知識的習慣。

5、養成認真做題的習慣。

6、養成對解題進行總結的習慣。

7、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總之,學法指導不僅要使學生學,而且會學、善學、巧學,使學生從那種拼時間拼體力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不做書本的奴隸,而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學法指導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作爲,認真練好課堂教學基本功,積極反思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

孩子學習的心得體會篇8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 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並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

因爲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以下是由爲大家整理的一篇“家長陪孩子學習心得範文”材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除了教材以外,我很少同小孩一起看課外書,因爲我們平常給小孩買書針對他的年齡層都買些帶拼音的書或者買些他喜歡的卡通書讓他自己看;要不就買些益智故事書由他媽媽在睡前讀給他聽,然後聽完回答些問題。

這樣堅持轉眼快三年了,小孩也上國小一年級了。

今年春節我閒來無事就讓他拿來些沒拼音的課外書同我一起看。

本來我是想看看他識字的能力,沒想到大約1000字左右的文章他居然能夠讀下來,大約有20來個比較生僻的字詞不認識,也有幾個字讀半邊,還有幾句讀出了整句的意思但漏掉了一個字,讀後,我們隨興聊起故事的內容,一起談論故事裏的某個情節。他能告訴我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雖然表述和理解不完全正確。

但這的確使我大吃一驚,在現代這個現代化的環境中,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閱讀能力。同時也給我們做家長的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在閱讀中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幫助他理解和感受書中的語言與人物形象;學習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並鼓勵孩子接受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啓發孩子主動思考,把文本語言轉化爲吸收營養的過程。

現在的孩子,知識的接觸面廣,雖然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但是他們小小的年紀很難分辨出語言表述的好壞,很多怪話,髒話他們一下就記住了;很多人物形象他們很難分辨出好壞,對於不認識的生僻的字詞他們用猜的,對於書中故事的理解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在這個對一切充滿好奇,興奮和求知慾很濃而又對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斷的年齡,我們做家長的很有必要同孩子一起閱讀。

在家庭中給孩子創設一個讀書環境,營造讀書的氛圍,我們也要常常做讀書的榜樣。

小孩是很貪玩的,但是在同父母一同閱讀的那種大氛圍下,讀書的精神和氣質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慢慢的小孩也就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再加上在閱讀中認不到的生僻的字詞馬上可以得到解決,可以隨時糾正讀錯的字詞;在閱讀中適當的加以引導和鼓勵,一起談論書中的情節,學習使用正確的用詞和語句;並鼓勵孩子接受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啓發孩子主動思考,從而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關心他所關注的事物,一起分享有趣的內容,與孩子成爲真正的朋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參與而使他讀書的興致更濃。

讓孩子感覺,讀書就是一種像吃飯、玩耍一樣自然的生活,而不是需要完成的硬性作業。

當然,陪孩子讀書不是象我寫得那麼容易,關鍵是我們家長要爲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要有耐心,要想辦法讓孩子讀懂書中的故事,不然一本看不懂的書我們也不想看何況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