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現代學習心得多篇

現代學習心得多篇

現代學習心得篇1

此次國小語文的《現代與經典》觀摩活動,我聆聽了觀摩了邵敏娟、鄧錦芸老師的精彩課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每位教師對教材專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如賁友林所說:“老師的等待會贏得學生的更多的精彩,放手讓學生去學,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課堂。課堂不是給老師看的,課堂的風景在學生那兒!”放手,降低教師的姿態,這樣學生才能獨立自主。學生纔會展現真實的自我。

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些許體會。匯成一句話就是:蹲下來,把握教學的起點;慢下來,關注學習的過程;靜下來,聆聽花開的聲音。

一、注重於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孩子的距離

課前教師和孩子們交流,可以讓孩子們身心愉悅、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雖然是短短的幾句家常話,但對孩子來說可以足以緩解他們的緊張感。其次蹲下來,把握教學的起點。邵老師所授的一節課內容不多,邵老師就做足準備讓孩子課前去收集資料。自學新課通過彙報交流真正把握住教學的起點,爲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學習方式的自主化,生活化。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就體會感受到語文經典的魅力,邵老師因勢利導做足功課,學生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的感知、探究、發現問題。

在這些觀摩課中我看到的是老師就如他們的好夥伴,老師與孩子真誠的交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是我領略了大師的風采。也瞭解到了今後的課堂教學方向,教師如何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只有當老師講得少了,孩子纔會講得多,只有當老師把教學權利下放孩子才能展現他們自己獨特的思想。

願今後多點素質教育少點應試教育。只有當考試難度下來了,素質教育才會保證。

現代學習心得篇2

我有幸參加了在“現代與經典”全國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名師、教授等,他們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或報告講座,給予了我們這些一線教師最前沿的引領,最智慧的啓迪。近距離接觸這些名師,記錄他們靈動的課堂,品味他們睿智的語言、感受他們高超的技藝,領悟他們深邃的思想,讓我感受到了名師的魅力和專家的風采,他們對數學教學研究的激情與執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變化。現將我的感想彙報如下:

一、課堂是學堂,學生是主人

此次聽課感覺變化最大的是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的重大轉變。教師退出講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彰顯。每位老師的教學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他們注重營造和諧、寬鬆、愉快的自主探究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他們能放下教師的尊嚴,在課堂上能充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自己隱身於學生之中,只有當學生遇到困惑、無法解答的問題時,教師才站出來。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啓發、引導孩子主動去探究、想法引導孩子怎麼去探究,交給學生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獲取知識的鑰匙和方法,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培養的是能力,獲得的是基本的活動經驗。感覺到孩子的潛能是巨大的,因爲有了老師的正確引導,孩子的主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他們儼然就是老師,講解的是那麼深,那麼流暢、語言是那麼的完整和簡練。課堂真的是他們交流學習的平臺。這樣的課堂,孩子喜歡,老師輕鬆。當然,這種輕鬆的背後是教師高超的教育技能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他們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教材的解讀能力。

二、同樣的課,不一樣的風采

這次觀摩課有幸聽到由2位名特優教師劉鬆和張齊華“同課異構”的《百分數的認識》。聽後感嘆原來百分數還可以這麼上啊!他們都沒有按照教材的編排去上,而是藉助問題鏈串出本節課的所有知識,學生已會的一帶而過,學生不會的重點教學。劉鬆是藉助課題《百分數》發散提問引出有關百分數的內容,而張齊華更直截了當。上課伊始就問:今天我們要學什麼?你在哪見過百分數?你知道它表示的意義嗎?然後就讓學生3人一組討論,彙報交流在哪找到的?啥意思?他以一個關鍵問題爲主線。問題是:現在分數來了,百分數也有了,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在學生不斷彙報的基礎上抓住提煉的5個問題(意義不同,書寫不同,百分數不能化簡,分數有單位,百分數沒有單位)讓學生再次討論。整個課堂就是抓住“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和聯繫“這個主要問題展開,他說問題不在多而在於精。他的問題是精心設計的,他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把與百分數有關的知識都能借助學生的口說出來,在彙報、爭議的過程中掌握了重點、理解了難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我喜歡張齊華設計的課堂,他比劉鬆更放手,設計的更巧妙,課堂效果出奇的好。用他的話說“數學教學,其實可以很簡單”。是啊,簡單的背後必是不簡單的付出,他課堂的開放源於他對教材的深層解讀和對學生的正確解讀。而正確解讀教材和學生的能力是需要長時間學習、積累和提煉的。我佩服他勇於嘗試的勇氣和大膽改革的精神。

三、創造性改編和使用教材

劉德武老師爲我們講授的是《位置與順序》,不是課本上的原版內容,而是根據教材的結構和習題的設計,包括總複習的設計,而重新組合而成的教材。內容更科學,更體現新內容的層次性,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掌握。他能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接受知識的水平習慣,調換內容的順序。

除改編教材外,他很注重對一年級小朋友審題習慣的培養,並用兒童的語言教學。審題能力的培養他分兩步進行:一是審題——看看題目是怎麼寫的;二是分析——說說自己是怎麼想的。目的是通過通俗易懂的兒童語言,達到培養學生三個能力。

一是審題能力;

二是推理能力;

三是語言表達能力。

用他的話說:越是重要的,越是關鍵的,越不能告訴學生。教會孩子審題非常的重要,這都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四、用智慧語言點亮教學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應是更高層次的藝術。可以說張齊華老師就是數學語言裏的藝術家。他用張氏的調侃,生動的表情,和藹可親的教態,豐富的動作演繹着數學。他的課堂,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和自愧不如。他氣定神閒、總在不經意間觸動學生思考、質疑和探究。課堂上,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解決問題。他說:“數學教學,其實可以很簡單”。我認爲他說簡單的背後定有他智慧語言的支撐。黃愛華老師也說:老師們在關注課堂的同時,也請關注語言調控。好的教學語言就像一盞明燈,指引孩子去攀登。此次無錫學習再次領略了大師的語言魅力,也指引自己多學習,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

五、學習經典,思考成長。

華應龍老師提醒我們:我們的課堂需要等待,要有足夠的耐心靜等每一朵花開。羅鳴亮老師的課讓我領略了什麼是“簡約而靈動的課堂”。張冬梅老師的課讓我見識了活動課如何操作。她講的是《米的`認識》,課堂上,她讓學生5次集體活動,讓學生動手測量、動口表述、動腦思考,讓學生親身經歷測量的過程,加深對1米的認識和建構1米的概念。5次活動都能做到活兒有序,活而不亂。我驚歎她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徐斌老師的課讓我感到做他的學生很快樂!賁友林老師的課堂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兩天半的學習,我看到的是真實的、靈動的課堂。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爲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積極思考的空間和足夠的思考時間,並用智慧的語言啓迪學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靜待學生的思考,充分體現了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數學活動學習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現代學習心得篇3

11月11日—13日,我們八個人有幸參加了在溫州舉辦的第23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國小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收穫頗多,不虛此行!本次共聽課12節,雖然名家風格迥異,但他們對文本解讀之到位精巧,自身底蘊之深厚宏大,行課之平實紮實確是有相同之處的。接下來我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彙報:

一、轉變了觀念——關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比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竇桂梅老師執教的八年級課本上魯迅的文章:阿長與《山海經》,文本有難度,但她就是選這樣的一篇文章,一改她以往的課堂風格,完全把學生推到前臺,她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自覺,引領他們思考、合作、沉澱,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機會留給學生,問題讓學生提,目標讓學生定,答案由學生自己讀懂、學會。課上沒有老師對於自身功底的正面展示但又處處透露着老師的匠心獨運,真正做到了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她的課堂上師生都很放鬆,舉例:憎惡,讀錯了,被老師範問2遍“你確定?”時蒙了,直覺告訴他自己讀錯了,但有不知該怎麼讀,就向全班同學求助,你們覺得該怎麼讀呢?全班同學和他意見一致,他就很及時問老師,你認爲該怎麼讀?老師教後,他就說全班齊讀兩遍,爲了不出錯,再強化一遍,最後強化一遍,全都記住,以後不要再出錯了,竇桂梅老師則哈哈大笑,然後來一句“可愛的孩子們哎。”

這麼能講的老師都不講了,看來,我們的觀念也得徹底改變,少講精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升了技能

1、提升語文課堂的魅力值——情感流動的課堂

王崧舟老師高舉詩意語文的大旗,在小語界收穫了衆多粉絲,多次研讀他的課例,都驚歎於他的睿智儒雅,這次再聽,震撼猶在,感悟更多。他執教的是林海音的一篇小說《爸爸的花兒落了》,講的是林海音12歲的時候,爸爸重病在醫院,不能參加自己的畢業典禮,等她典禮結束,爸爸卻永遠的去了這樣的事,文章採用現實和回憶穿插着寫,爸爸對自己的愛以及自己對爸爸的思念溢於言表。王老師一開口,彷彿聲音有磁性有魔力,全場一千多人,臺上臺下,同頻共振,全都沉浸在哀而不傷、含而不露的情緒中,我的心也漸漸沉了下去,眼睛溼潤了。

在聚焦插敘,體會作用環節,王老師是這樣以讀代講的整節課,學生讀讀,說說,寫寫。下課的時候,王老師說,同學們下課,沒人動,全場沒有響起掌聲,王老師再次提醒同學們下課了,這時才響起熱烈的持久的掌聲。

這堂課的成功不僅僅在於樸實清晰的教法,精妙的設計,更在於是他在執教這節課,是他這個人作爲資源成爲了課程的一部分,他磁性的聲音,詩意的語言,沉穩含蓄的感情,帶動全場的人沉浸在哀而不傷,含而不漏的情感狀態,令人歎服叫絕。學生走心了動情了,怎麼可能觸摸不到作者靈魂深處的脈搏,怎麼可能讀不好,學不會。

在課後的交流中,我們八個人都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師更應該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情感,不爲別的,就爲能隨時隨地暢言自己心中的感受,課堂上能隨機點評學生而不至於詞窮,能引導孩子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我們達不到專家的水平,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提高點也是很好的,情感流動的語文課堂,學生是投入的、幸福的、師生關係是和諧的、學習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習作教學深受啓發——教學紮實,指導具體

(1)管建剛執教的習作指導課《推敲》兩節課連上,訓練學生怎麼寫的閱讀思維。

通過三個人名訓練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通過轉述變直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維,重點訓練重複與多餘。在課後評課中,管老師講到:平時學生作文第一關是字數,這是解決作文溫飽問題,老師們頭疼的就是學生的文章篇幅拉不長,學生爲了湊字數,作文重複囉嗦,老師們爲此又一次頭疼。所以,就設計了這樣一節課。

培養指向怎麼寫的閱讀思維。大部分學生重視寫了什麼,不關注怎麼寫,單純關注內容的閱讀對習作幫助不大,只有關注怎麼寫,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怎麼寫,纔會有進步。舉例:閱讀幾年,學生習作水平不怎麼見長。觀衆怎能變成演員,孫儷看電視局怎麼看,導演怎麼看,我們怎麼看,讀者怎麼變作者,聽到這,我想起了我們王校長的先生,想起了李佔峯老師,他們都曾說過,他們讀書主要關注文章的構思與選材、內容與主題、立意與表達,他們經常發表作品,他們不僅是讀者,更是作者,他們的閱讀是指向習作的閱讀。在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獲得寫什麼的閱讀思維,還要獲得怎麼寫的閱讀思維,這需要我們語文老師的訓練與指導。

(2)蔣軍晶老師教會我們寫美食。

他的習作指導課是接地氣的,有具體的方法指導,我們完全可以複製粘貼,拿來在課堂上試試。李佔峯老師的習作指導彙報課——《舌頭上的美食》,還原蔣老師的課堂,也有李老師匠心獨運的創作,到時候我們共同觀摩學習。

三、豐盈了精神——激發我們成長的內在動力

三天的學習,每天我們都在一起交流探討,爲什麼名師往臺上一站,渾身上下盡是儒雅,眼裏透出的全是智慧,全是浸潤書山後流淌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流。交流課堂呈現是我們能看到的,看不到的:這麼好的教學設計是怎麼設計出來的,支撐他們的理念和精神支柱是什麼,他們是怎麼修煉得如此優秀。之後又感慨:照搬人家的教學設計,忽略自身差異,忽略名師背後的讀書歷程,一定失身,失語文教學之本身。

我們每天聽課早早地去,預習當天的教學文本,晚上回來意猶未盡,再無拘無束地暢言心中感受,在返回的途中,又一次拿出聽課記錄,反覆品味。我們從課堂現象倒着推,思考他們的設計意圖、設計理念,交流他們輕鬆自如駕馭課堂的密碼,探討他們演繹精彩的背後巨大的付出,於是,我們得出結論,歸根結底在於自身讀書少,底氣不足,語言貧乏,視野狹窄。所以,一定要堅持閱讀,陳靜、張真真、袁豫儀、梁麗娜老師當時就表示一定得堅持讀書,並向李佔峯老師索要書單,許輝老師也分享了他的讀書寫作經歷,以及獲得的雅稱——一支筆,趙金枝老師更是從網上購買了《親愛的安德烈》《三體》等書,李佔峯老師拿出了自己帶的在火車上讀的老闆本的《史記》,爲了避免這份熱情被瑣碎的工作生活沖淡,我們還商議,定期在我們的羣裏交流讀書感悟。

王崧舟說,現在的語文教師最缺底蘊與學養,底蘊是靠書堆起來的,書讀的多,不一定底蘊就深厚,擔是,不讀書,少讀書,一定沒有底蘊。語文課,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識、技能,甚至不是課程,是底蘊。一位有文化底蘊的教師更能向學生傳遞正向的價值,讓學生感悟到語文的魅力。事實上,閱讀是最能讓人找回自我、感受自我存在的方式。一字一世界,一書一天堂,無意證菩提,隨性見慧光。

現代學習心得篇4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無不體現禮儀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時下我國正在邁向國際現代禮儀顯得尤爲重要,身爲國家的主人、二十一世紀的當代大學生,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實現意義。一個人要是沒禮儀就立不了足,一件事沒有禮儀也辦不成,一個國家沒有禮儀就會不得安寧,可見禮儀是有多麼地重要。

禮儀即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是人際交往的行爲秩序。良好的禮儀修養對於商務活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在現代中國,隨着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日益頻繁,講究禮儀,禮尚往來越來越頻繁。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禮儀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進步的重要標誌。禮儀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活幸福和事業順達,更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國民素質、精神風貌和繁榮昌盛。因此不難看出,現代社交禮儀已經成爲生活中的必備品,而且已成爲當代大學生的必備知識。縱觀當今社會,生活禮儀無所不在,因此如何培養一個大學生的禮儀變成了必不可少的一課。

首先,在社交場合中,如何運用社交禮儀,怎樣才能發揮禮儀應有的效應,怎樣創造最佳人際關係狀態,這同遵守禮儀原則密切相關。在與人交往時,真誠尊重是禮儀的首要原則,只有真誠待人才是尊重他人,只有真誠尊重,方能創造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真誠和尊重是相輔相成的。真誠是對人對事的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實意的友善表現,真誠和尊重首先表現爲對人不說謊、不虛僞、不騙人、不侮辱人;其次表現爲對於他人的正確認識,相信他人、尊重他人,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真誠的奉獻,纔有豐碩的收穫,只有真誠尊重方能使雙方心心相印,友誼地久天長。給人留有餘地,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自然也是真誠在禮貌中的體現,就像在談判桌上,儘管對方是你的對手,也應彬彬有禮,顯示自己尊重他人的大將風度,這既是禮貌的表現,同時也是心理上戰勝對方的表現。要表現你的真誠和尊重,在社交場合,切記三點:給他人充分表現的機會,對他人表現出你最大的熱情,給對方永遠留有餘地。禮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禮儀的非比尋常,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就是一個人對基本禮儀的認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顯示,我不得不折服於禮儀的重要性。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擁有良好的禮儀修養。

其次,在社交場上,禮儀行爲總是表現爲雙方的,你給對方施禮,自然對方也會相應的還禮於你,平等是人與人交往時建立情感的基礎,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訣竅。平等在交往中,表現爲不要驕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爲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視一切,目空無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職業、地位、權勢壓人,而是應該處處時時平等謙虛待人,唯有此,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適度原則即交往應把握禮儀分寸,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情境而行使相應的禮儀,如在與人交往時,既要彬彬有禮,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熱情大方,又不能輕浮諂諛;要自尊卻不能自負;要坦誠但不能粗魯;要信人但不能輕信;要活潑但不能輕浮;要謙虛但不能拘謹;要老練持重,但又不能圓滑世故。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範,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衆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衆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

再次,注重細節,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一個最基本細小的動作,都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特別在學習這些禮儀當中,我知道了在不同的場合應該着不同的服裝,做不同的打扮裝飾,與容貌、膚色要相宜,所用的配飾一般不要過多且色調要注意,還要注意自己的儀容修飾,要使自己在不同環境注意合體。另外在舉止行爲方面上,我們更是得要注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在坐下的時候的坐姿,真的讓我受益匪淺,要是平時我們在這方面肯定都沒有去在意,學習了這門課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是多麼的大大咧咧,不注重形象,特別是在求職的時候,要是你坐的姿勢,就看出了你的緊張以及認識,給考官們對你的印象,或許這麼個坐姿就會讓你失去這份工作,因此我們知道坐姿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我們應該時刻記住。在學習這門課,我還學到很多很多的禮儀知識,讓我終生受用。

最後就是明理誠信,寬容大度。孔子曾有言:撁裎扌挪渙ⅲ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強調的正是守信用的原則。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在社交場合,尤其講究一是要守時,與人約定時間的約會,會見、會談、會議等,決不應拖延遲到。二是要守約,即與人簽定的協議、約定和口頭答應他人的事一定要說到做到,所謂言必信,行必果。故在社交場合,如沒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輕易許諾他人,許諾做不到,反落了個不守信的惡名,從此會永遠失信於人。我們也需要有一顆能夠寬容別人的心。寬容是人類一種偉大思想,在人際交往中,寬容的思想是創造和諧人際關係的法寶。寬容他人、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甚至咄咄逼人。總而言之,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一切,是你爭取朋友的最好方法。作爲當代大學生不光要掌握比較專業的知識,更應該禮儀修養方面提高自己,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才。

總之,現代禮儀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職業競爭中,學歷只佔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歸屬於你的禮儀舉止是一個國家,只有人人以禮相待,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並創造出和諧溫馨的社會環境,使社會真正達到和諧穩定的狀態。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範,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衆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衆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否得體,得體的禮儀舉止會使你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更大優勢。

現代學習心得篇5

通過一個的月來教育技術課的學習,同組組員之間的討論及老師詳盡的講解,我們瞭解了什麼是教育技術,對教育技術學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現代教育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備受關注,它作爲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已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並且與素質教育、教育信息化、創新人才培養、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等重大問題緊密相關。

由於時間有限,老師多是給我們講理論的東西,技術操作的演示講解很少,但是老師會想發設法讓我們自己去學習。上課時老師佈置這個作業的時候感覺好難,都不知到該怎麼做,做的時候發現很簡單。這讓我明白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有畏難情緒,當你真正開始去做某件事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它沒你想象得那麼難,你會把它做好的。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進行如下的運作:

(1)快速查詢和調用網上遍於全球的大量的教學信息、教學資源和課件。

(2)對選擇出的教材重新進行排序、包裝和組構。

(3)把加工處理好的或利用過的教學資料存入某個文件,備以後隨時使用。

(4)與教師或同學共同操作某個軟件或課件,共同討論某個教學資料的內容。

(5)我們既可以向學校裏的教師學習知識,也可以向知識數據庫與專家系統學習。我們接受知識的範圍更加擴大,我們彼此是互教互學的對象。因此,從根本上結束了傳統的以教師和課堂爲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學生爲中心、以實踐爲中心的現代教育方式。

現代學習心得篇6

溝通,寫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自我溝通,父母之間的溝通,同學之間的溝通,師生之間的溝通……太多了,因爲我們是感情豐富的人,不是簡單的說話就能表達的,需要互相理解的。

例如最簡單的朋友之間,要真誠對待朋友,一個人快樂時倆人一起分享,那麼快樂會邊成原來的二倍,你會更快樂,相反難過時,有朋友在,那麼悲傷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半,因爲有朋友的支持,鼓勵和安慰。上完溝通學課,我才知道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是那麼重要,而且需要注意的方面也很多,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還需要我們繼續探討。

在學習溝通學後,我自己覺得對我的幫助還是挺大的。原本生活中的一些煩惱也隨着學習而離我遠去。因爲太不值得了,那小的事,實話說,我是個斤斤計較的人,一點小事也不願意自己受一點點的委屈,老是與人們大吵大鬧,最後鬧得誰也不愉快。老覺得人人都和我過不去,這日子太不好過。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我發現在學了溝通學後我的心胸也得寬廣了,對人也友好了。我要謝謝溝通學。

在密切的相互關係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時的有生氣的經歷。很多跡象都是非語言的:緊握拳頭,怒視及大聲和快速的說話。生氣不一定就要破壞一種相互關係。假如夫婦經常不時的爭吵,這種爭吵並不影響一方向另一方表達自身的情感、傳遞關心,因爲絕大多數的生氣是從生氣開始的。

好的批評把消極的評論放在一個概括性最積極的語境中。好的批評會導致積極後果。當接受批評的人不感到威脅時,就能夠認真的聽取意見,並且做出改變,相反,差的批評可能會引起消極情緒,並且接受者認爲是不準確的。

工作中的苛刻和不適當的批評會破壞工作關係,增加進一步衝突的可能性,妨礙人們把工作做好,工作中最好的批評是明確的,適時的批評也是很重要的。

同時,在批評這件事的同時也要適當的稱讚、表揚另一件事。

在一切人際關係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離又是任何一種尊重的前提。

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能夠爲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親疏隨緣,不要企圖去挽救什麼,更不要陷在已經不存在的昔日友誼中,感到憤憤不平,好象受了天大的委屈,應該知道,一個人的人品是天性和環境的產物,這兩者都不是你能夠左右的,你只能把它們的產物作爲既定事實接受下來,跳出個人恩怨,做一個認識者,借自己的遭遇認識人生和社會,你就會獲得平靜的心情。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此話雖然有點浪漫,但是我覺得非常有現實意義。

生活中,心累通常是人爲地在自己的思想上加壓造成的。是因爲凡事太在意了,太在意同事間的小磨檫,太在意上司偶爾的責備,太在意家人一時的賭氣。其實,人生總會有煩心事,睜開兩眼歷歷在目,閉上雙眼空無一物,倘若凡事都記取,必定不堪重負!看開瑣事,忘卻不興,藐視挫折,這何常不是一種心靈的釋荷,人生的昇華。

現代學習心得篇7

“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是尊重的意思。“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這就是禮者敬人。但是我們光說尊重有時候沒用。心裏想什麼?我們得善於表達,它需要形式。我們得會說話,我們得有眼色,我們得把這活兒做地道了,不僅要有禮,而且要有儀。“儀”就是恰到好處的向別人表示尊重的形式。我們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我們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比如:我們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別人通電話,不管是座機還是手機,打電話時誰先掛?這個問題就是其實就是禮和儀的問題,一些人經常犯兩個常識性的錯誤,是誰先打誰先掛,還是誰先接誰先掛,這是第一個錯誤。第二個常識性錯誤是什麼呢?就是讓對方掛。其實這個做法也有其漏洞,譬如你所在的公司規定打電話時讓對方先掛,但是對方的公司也有同樣的規定時,兩邊都不掛,死扛,大說其廢話。誰先掛呢?交際禮儀有遊戲規則,地位高者先掛,地位高者先掛。假如知道一些像這樣的禮儀規則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尷尬和麻煩。

禮儀是行爲規範,現代人是講規矩的,規範就是標準。禮其實就是待人接物的標準化做法,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其實規範也是展示於細節的,在任何情況下,規範的問題你要不注意,那你會比較麻煩。所以我們強調禮,要講它是交往藝術,它是溝通技巧,它是行爲規範。當然現代禮儀分很具體的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對象,它有不同的講究,一般而論,現代禮儀我們大概把它分成以下五塊。第一塊我們把它叫做政務禮儀,它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國家公務時爲政府服務時所講究的禮儀。第二塊,我們叫商務禮儀,是公司企業從業人員在商務交往中所講究的禮儀。第三塊我們叫服務禮儀,是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酒店餐廳旅行社銀行保險公司醫院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工作中所講的禮儀。第四塊我們把它叫做社交禮儀,就是人們在廣泛交際,工作之餘的公衆場合,迎來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講的禮儀。最後一塊禮儀我們把它叫做國際禮儀,是我們中國人和外國人打交道時所講的禮儀。

之所以要把政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社交禮儀和國際禮儀分類是想說明它們有不同的適用對象,我們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比如我們舉個老土的例子,中國人吃飯有個習慣,一般社交場合我們經常受過這種厚待,老年人長輩對客人表示尊重,他要給晚輩夾個菜,主人要給晚輩夾菜,以示那種謙讓和友善,這個恐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過這種待遇,尤其爹媽和老前輩給我們夾一筷子菜,禮讓給你,但是國際禮儀是絕不允許的,國際禮儀講讓菜不夾菜。爲什麼?道理很簡單。它換成另外一個角度,你又不知道我是誰,你又不知道我愛吃什麼,你憑什麼給我夾,不是講尊重嗎?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別人的選擇,你給我夾那筷子菜,萬一我不願意吃呢,而因爲禮貌上我必須得吃。這也是十分不當的。

學習禮儀,簡而言之,它有以下三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內強素質,現代人你要跟別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職工作也好,恰到好處的展示自己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言談話語、舉止行爲,其實是素養問題,比如我們有些國人,在國際交往中和正式場合有點不修邊幅,那麼有的時候就影響了形象。第二個作用就是外塑形象,在國際交往中也好,在國內交往中也好,員工個人形象代表組織形象,員工個人形象代表產品和服務形象。而學生的形象代表的是整個學校的形象,所以有見於此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第三個作用,學習禮儀增進交往,現代人我們都有這樣的慾望,要多交朋友,廣結善緣,一個人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必然要跟別人打交道,古人亞里士多德說一個人不和別人打交道,不是一個神就是一個獸,革命導師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你做任何事情,做農民也好,做工人也好,做企業家也好,做官員也好,做學者也好,做學生教師也好,你肯定要和別人交往,既然要跟別人交往,你就要有交往的藝術,所以學習禮儀有助於交往,你說話你得會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它有遊戲規則,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觀察,通過自己的修養來提升自己的禮儀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禮儀方面的品位,增進自己的人際交往!

經過大約9周的現代禮儀學習,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禮儀規範,這對於我以後的就業和人生都是受益匪淺的。我是一個不太會交際的人,選修了這門課程,我從中學會了交際禮儀。同樣都是工作,爲什麼有的人處處受人喜歡,但是有的人卻時常受人排擠?同樣都是生活,爲什麼有的人幸福和諧,但是有的人卻常常紛爭不斷?現代社會中困擾人們的一大問題就是人際關係,它變幻無常,運用的好它會成爲開啓財富的鑰匙,但是運用不好的話,它又變成一條阻礙你走向成功的繩索。

標籤:學習心得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