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多篇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1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x法院一名法官關於侵權責任法的講座,他用事實說話,每個論點都會舉一兩個案例,感覺很貼近生活,很生動易懂。其中對其中最感興趣的是無過錯採血造成感染也應承擔責任的問題以及飼養動物侵權的問題。

法官講違規採血當要承擔責任,但在實踐中,採血機構即使盡了最高的注意義務,採用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檢測手段,建立了嚴謹的檢測方法和步驟,仍然不能完全杜絕輸血引發感染問題。常見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

法官說判讀是否應當承擔責任這需要法官在適用法律時,對法律作出合理解釋。雖然無過錯輸血感染是一個不可預料的風險,但畢竟血液提供者對風險的控制力要強於患者,掌握分散風險的主動權,加大他們的責任,可以推動醫學科學的進步,加快社會文明步伐。

因輸血發生感染,不論血液提供者和醫療機構有無過失,也不論是否進行過必要的檢測,均應向患者承擔責任,這其實就是無過錯責任的適用。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血液製品的安全性,涉及公共安全,一旦放寬無過錯輸血的責任,將造成不可想象的災難。

例如,80年代美國盛行輸血免責規則,導致1.6萬名血友病患者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率22%。到90年代,死亡的血友病患者中,死亡的原因不是因爲自身疾病,而是艾滋病,高達65%。對責任掌握過寬,司法實踐掌握得過鬆,會導致供血機構沒有動力去研究克服病毒檢測手段侷限,會阻礙控制病毒技術的開發和推廣。

還有一個問題是當動物飼養人與管理人分離時,誰是責任主體?法官提出應當由實際佔有控制動物的管理人承擔責任。筆者對此觀點甚爲同意。提高管理人,包括臨時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更利於對動物的控制,也防止管理人以自己並非真正飼養人爲由逃避責任,造成被侵權人的請求權形成權利真空。另外,可簡化法律關係,利於訴訟效率。

在我國對於動物的管理其實已經很寬鬆了,法官向我們講述了外國對動物嚴格的管理制度。如狗上戶口,狗進學校,狗上責任保險,違規處罰嚴厲。美國有一案例,大狗把鄰居咬死,因過失殺人罪判處狗主人四年監禁。對狗實施了安樂死。這樣的規定在我們看來似乎很搞笑,但細想起來這樣的法律規定恰恰能解決很多問題。我國一再對飼養者強調加強對動物的管理,但事實上沒有產生預計的法律效果,歸根到底還是法律不夠嚴格,沒有真正觸犯到飼養人本身的利益,如果能像外國法一樣,限制飼養人的人身方面的利益,那麼效果應當會很明顯。中國的法律可以加以借鑑。

通過法官細緻入微的演講,我確實學到了很多東西,感謝法官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教會我們這麼多知識,我真的受益匪淺。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2

通過今天王老師的國血教育讓我學到了好多。在以前自己在孝方面做的不好,以爲自己工作中不能經常給父母親來打個電話,不能能往常關心父母親,從來不考慮他們的感受,從不爲他們着想。

今天的講座讓我學會了好多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孝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人們常說百善孝爲先,現在的我達不到王老師和聖賢聖人的鏡界,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知知道了一個人如果不能孝敬自己父母尊重老師尊重他人。那麼這個人一定不能在社會上很好的生存,沒有朋友也得不到別人的信任。我們時刻意有一顆感恩的心,要孝敬父母尊重他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瞭解到了世間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而且世間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我們要尊重萬物,尊重生命,我們都應該真心實意的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的同學、老師,朋友都應該真誠相交。

今天我學會了百善孝爲先如何去孝敬反母。就比如自己畢業以後工作了,用自己前兩個月的工資爲父母親買一份禮年物,在父母身邊陪他們一段時間,陪從母親一起吃飯,陪着父母去他們想去的地方,爲他們買些保健產品送他們檢查身體。

孝道是爲人之本,一個人必須懂得孝道並踐行。對待父母親一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知道感恩圖報,要懂的報達父母老師。讓我不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國家,跟着黨的步伐向着美好生活前進,並且樹立確的信念,爲國家社會服務。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3

一、什麼是心理學,和我們有什麼關聯性?

心理學這個名詞誕生於歐洲,由歐洲傳播到東亞的日本,20世紀初由日本傳入中國。大家如果覺得心理學是外來的舶來品那就錯了,其實中國的先秦時期就有了心理學的雛形,來自道家的思想“無爲而治”就是最早的心理學思想。道家的思想“智、信、仁、勇、節”就較好地詮釋了人內心的幾種情緒,事情做得通順叫做智慧,做得不通則稱之爲成見。

二、情緒的本質是什麼?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情緒,情緒是出自我們的本性,它是不受控制的。情緒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即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主觀情緒是自我的感知體驗,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是因人而異的。外部表現主要是恐懼、煩惱、悲傷等心理創傷,失魂落魄不知如何表達,如經歷地震、車禍等失去親友的人表現極爲突出。生理喚醒是指情緒受到外界影響產生的生理性反應,比如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會有厭食、失眠等症狀。

三、壓力是怎樣產生的?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壓力是一種保護性的心理機制,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刺激性反應。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看見體型較小的狗會產生喜愛的心情,但是如果見到體型較大的狗會就會產生恐懼,我們面對大體型的狗的時候生怕它會咬人,自然就產生了心理壓力。

四、我們的情感都有哪些規律?

第一、我們的情緒是人的內在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第二、情緒的過程如山形曲線,我們不要太在意得失,順應規律,它自然就消失了。第三、放任情緒的發泄,只能夠得到一時的心理滿足。第四、我們試着去適應情緒的波動,情緒會慢慢平復。第五、情緒是存在疊加效應的。第六、精神上存在交互作用。第七、行動會創造新的情緒。第八、情緒和壓力是交織在一起的,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爲工作的動力,但是超出承受的範圍將造成心理應激障礙。

五、在工作生活中怎樣應對壓力與心理的衝突?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需要刻意去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說不負責任的話,不做不負責任的事。面對壓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1、樹立良好的信念與信心。

2、擺正自己的心態構建最佳的心境。

3、多做開心有益的事情,將不良的情緒逐漸淡化。

4、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向信任的人吐露自己內心的不快。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人生。

6、給自己設立一個短期的目標,使自己能夠獲得成就感。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4

投資銀行業是一個不斷髮展的行業。在金融領域內,投資銀行業這一術語的含義十分寬泛,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包括了範圍寬泛的金融業務;而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包括的業務範圍則較爲傳統。蒲堅先生指出,投資銀行的狹義含義只限於某些資本市場,着重指一級市場上的承銷、併購和融資業務的財務顧問。投資銀行的廣義含義包括衆多的資本市場活動,即包括公司融資、兼併收購顧問、股票的銷售和交易、資產管理、投資研究和風險投資業務。下面我結合商業銀行證券投資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的含義及證券投資業務與貸款業務的區別

商業銀行證券投資是指在商業銀行業務活動中,銀行爲增強其資產的收益性和保持相應的流動性而把資金投放於有價證券的經濟行爲。

在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中,貸款業務是屬於商業銀行被動型的資產業務,商業銀行貸款的供給量主要取決於客戶對貸款的需求量,這是貸款業務的關鍵所在;而證券投資業務是屬於商業銀行主動型的資產業務,商業銀行主要是根據自身需要投資於有價證券,進行主動式的投資決策。

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能否收回貸款的本金和利息,主要取決於借款人的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而商業銀行的證券投資業務的風險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來源於被投資對象的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來源於證券市場的供求關係等。貸款業務的收益只是利息,一般是確定的;而證券投資業務的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紅利和資本利得,所以帶有一些不確定因素。

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是有固定期限的,是按照貸款合同中規定的支付時間,銀行纔可收回貸款本金和利息;而證券投資業務具有可交易的特點,因此,其流動性比較好。在貸款業務中,銀行作爲債權人,對借款人有權隨時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對借款人起着重要影響作用;而在證券投資業務中,由於作爲債權人或股東的投資人衆多,一般情況下,銀行控制被投資對象的能力比較弱,所起的作用不大,被投資對象只是定期向投資人發佈有關經營方面的信息或臨時發佈重大事件等。

二、商業銀行證券投資的功能

商業銀行證券投資有四大功能:獲取收益、風險管理、保持流動性、合理避稅。

三、商業銀行證券投資風險與收益的關係

一般說來,證券投資的收益與其風險之間存在着正向相關的關係。收益與風險並存,承擔風險是獲取收益的前提;收益是風險的成本和報酬。證券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預期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補償

預期收益率是投資人承受各種風險應得的補償,無風險收益率是指投資人將資金投資於某一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所得到的利息率。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5

週末在聽王士祥先生的講座時,我對先生“寫作需要真誠”的講座主題深表贊同。因爲近期在批改作文時,除了時不時會出現的語病問題,我發現學生的文章經常會帶給我“爲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爲了寫作文而強湊字數、強行抒發所舉事例根本無法表現出的情感,有時會爲很小的一件事而過度抒情,令人哭笑不得。因此我在講作文時特別跟學生強調:語言華麗、引經據典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將自己心中的真情實感寫出來,讓讀者能夠感你所感、嘆你所嘆,能夠感覺到你寫的東西是真實、真摯的,這正是王教授強調的。

王先生從“寫作爲何要真誠”、“寫作怎樣能真誠”、“真誠作品的魅力”三個方面對這一主題進行了說明,其中“寫作怎樣能真誠”這一部分給予我很大的啓發,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運用到日常教學中的。

首先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心、用心體味生活的習慣和能力。“生活中並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近來學生習作時有一個題目爲“寫寫你童年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普通人”,有的學生愁眉苦臉地來找我:“老師,我身邊沒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人”,可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夠留心,似乎身邊發生的一切都平淡如白水,沒有任何亮點。我可以做的是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表率、同時多多提醒,也可以通過適時佈置相關的像日記、週記、隨筆等作業,挑出用心觀察生活的好作品在課堂上分享,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留心自己身邊的人和生活。

其次王士祥先生還強調了“閱讀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他還舉了魏書生帶領學生通過閱讀提高寫作水平的事例。“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其中的.道理放在寫作中也照樣適用。對於學生的閱讀,要有方法上的指導,這一點可以體現在平時的閱讀課教學中;然而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閱讀量上的積累,學生對的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很難有大的突破。因此我們可以在平時抽出早讀或作文課上的幾分鐘時間,多給學生們分享一些好文章、好作品,同時利用好摘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摘抄後面加上自己的評析,日積月累語文素養必然會有提高。

還有讓我非常贊同的一點就是王先生說到的“用真誠改出好文章”。“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平時的作文課,老師們讓學生寫作文、分享好作文的多,而對文章的修改卻少聽到有老師要求。我認爲同一個內容的作文課至少要兩次:第一次對將要寫的作文做一個大體思路上的指導,然後讓學生自主寫;而第二次則尤爲重要,將學生的作文批改過後,在班裏讀一讀比較好的作品,同時將本次習作中出現的比較大的問題集中提出並講解對應的解決方法,之後就應要求學生依據老師的講解將第一次的習作再認認真真改一遍或重新寫一遍。我嘗試了這樣的方式,學生前後兩次的作品進步還是比較大的,將第二詞的修改做好監督,學生通過修改自己的作品更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相信積累下來會有不錯的成效。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6

“愛同樣可以傷害學生。”“最不能原諒的教育失誤,便是對學生心靈的傷害。”“研究後進生是最好的教育。”“語文教學技巧永遠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真情實感。”這些都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名言,聽完他的講座對我的啓發很大,所以記錄下來與各位共勉!

李老師談吐風趣幽默、博學多才。他經常利用空餘時間給學生讀一些文章,向學生推薦名著,要學生摘抄,可以想像,他讀過多少教育專著,他平時有多愛好讀書。我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可是和李老師比起來還是自嘆不如。從選擇師範的那天起,我的理想便是當最好的老師。有句廣告詞說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與做最好的老師是否自相矛盾,我認爲並不矛盾,“最好”是相對的,因爲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杆,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李老師說,作爲一名教師每天要完成“五個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節課、找一個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讀書不少於一萬字、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寫一篇教育日記,可以是教育教學反思也可以是教學小故事,反正要筆耕不輟。聽完他的講座,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沉睡的寫的慾望,我一直很想寫點什麼,雖然,我不能每天都寫,但我能經常寫,寫下自己一時的感受,在將來的日子裏慢慢品味,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竇桂梅也有自己的五個一工程,即每個月讀一本好書,上一節公開課,面批一篇學生作文,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聽一場專家講座。儘管他(她)們所說的五個一工程我不能全做到,但可以做其中的一部分,這樣下來,也能給自己充充電,我感覺自己現在沒有什麼上進心了,每天重複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的睡上一覺,每天都感到很疲倦,對於自己的專業沒什麼提升。原來,我很喜歡看名師的經典課堂或者是教育專著,也有名師的教育理論,從中汲取了不少的營養,現在似乎就是在吃老本,其實教育教學是需要智慧的,要不斷的給自己增加營養,不斷的充實自己,看具有大家風範的名師課堂,是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最好最快捷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我要進行到底,學無止境,到廣闊的名師課堂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營養品吧,相信每一次都不虛此行!

李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大的方面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小的方面到具體的案例和一些具體的小做法,其中對我感觸最深,對我來說,感覺收穫最大的主要是:要做最好的老師,一、要有出色的專業素質和超強的業務能力;二、要有心,有進取心,要專心,要有思考反思。這兩點是我聽完李老師的講座最大的感觸,以下就是我對於這兩點的一些見解。

一、要有出色的專業素質和超強的業務能力。

我認爲,這是我們教師的立身之本。做教師不同於做壯工,不是靠力氣大,或靠蠻幹就能致勝。教學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必須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出色的專業素質和超強的業務能力才能開展起來。如果我們沒有最最基本的業務能力,在學生眼中,我們只能是一個無能的好人,一個好心的“廢物”,一切教學工作只能夭折在搖籃當中。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不管原來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如何,都要活到老,學到老,時時刻刻不要忘記磨練磨練再磨練自己教學基本功和業務能力。

二、要有心,有進取心,要專心,要有思考反思之心,要專心,要用心。

具備了第一條,具備了出色的專業素質和超強的業務能力,只能說我們入了門,能從事、進行基本的教學,能開展起最起碼的工作了,或者說能立了身。但是這時,我們只能說,我們已經是教學方面的將才,已經具備了必須的外在的東西,但這還是初級階段,還沒有掌握教學工作更深層次的東西,離把教學工作做大,做強,做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缺少教學工作的精髓,還沒有成爲運籌帷幄的帥才,還有內在的東西需要學習。這就是要有心,有進取心,要專心,要有思考反思之心,要專心,要用心。包括李鎮西先生所說的“要寫作”,也是用心的一種外在表現。

我認爲,我們大部分教師都只征戰在上面兩條之一的路上。有的老師只津津樂道於基本功的訓練,而疏於或不屑於用心;有的老師卻只精於用心,卻忽視了基本功的再提高。其實上面兩條應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硬”!這是制約我們大部分教師進步成爲名師的關鍵因素。

那如何進行兩手抓呢?是先苦練基本功,把教學基本功練到登峯造極,再去練進取之心,思考反思之心,再去專心、用心,還是恰好和上面反過來,先練“心”,再“練功”,還是兩都同時開練?我認爲應該是兩手同時抓,兩手同時硬起來。如同武俠小說裏絕世一流的劍客的成長:最初練劍時,是手中無劍,心中更無劍,既無練劍的基本功,也無練劍的精髓;練習一段時間的劍法後,發現已手中有劍,而心中仍無劍,已具備練劍的基本功,但還沒有體會到“劍魂”的精華;再練習一段時間,發現心中已有劍,但手中無劍,經過一段苦練,練劍的精華已初步找到,但這時卻發現,原來已經學會的所謂基本功已經遠不夠現在用的;最後再練習一段時間,才能達到練劍的最高境界,成爲絕世高手,即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即外在的基本功與內在的靈魂都達到了遊刃有餘、來去自如的境界。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同時成長、成熟。將、帥之才皆備了,將才的匹夫之勇,再加上帥才的運籌帷幄,才能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外強於“功”,內強於“心”!之心,要專心,要用心。

聽學習講座心得體會篇7

古人有言:“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要想達到“勝讀十年書”的效果,不僅在於“君”的學識,還在於“一席話”的質量。作爲思政專業的學子,聆聽思政專業衆位名師、專家、教授關於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前沿課題,我想那是無上的榮幸。在大三這一年的國小期,思政專業的我們有幸遇此良機,把握好這次機會,我們會有嶄新的思路、開闊的視野,這對於我們的未來發展有不可估量的鋪墊和幫助。

20xx年的夏天,周邊學校紛紛放了暑假,看着外校其他學子奔向自由的身影,被國小期困在學校的我們心裏多少有點抱怨,然而我們有我們的任務和責任。我們度過了一個異常繁忙的國小期,任務和作業雖然很多,卻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競爭、合作、分享、共贏。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我們先後聆聽了陳xx老師、朱xx老師、魏xx老師、郭x老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前沿講座及其他優秀學術講座,受益多多。下面我分享一下聆聽四位良師精彩講座的感想與收穫,相信這是一次自省與提升。

陳xx老師是第一個講的,陳老師的課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學科研究問題》,他主要從三個大方面闡述了這個課題。分別是,理論教育與學科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理論教育與學科研究的同步深化;理論教育與學科研究的八個前沿課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應認清形勢,抓住機遇,正視學科建設的現實,明確目標和任務。對此,應着重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學科建立與建設、學科隊伍的基礎與發展、學科建設中“一元與多元”、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學科廣義與狹義、學科發展與課程建設等方面的關係。

接下來是我們親切的朱xx老師,朱xx老師的課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點與研究前沿》,朱老師也是從三個大方面闡述了這個課題。分別是,掌握學科特點、培養人才特長;把握學科前沿、推進理論創新;思想政治科研論文寫作若干建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性、綜合性、應用性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不僅有許多現實的實際與理論問題需要深化研究,而且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又有許多新的課題被不斷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必須立足於我國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實際,爲推進我國社會科學發展服務,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導向和動力。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特點,其目的就是爲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駕馭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專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朱老師的講座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這對於思政專業的我們今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個思政前沿講座是魏xx老師的《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追問中的三個問題》,顧名思義魏老師以“三個問題”闡述了這個課題。第一,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選擇;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容之——心理資本。21世紀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水平相比之前大大的飛躍,網絡與多媒體的發展更新更是迅速,自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就充滿了多變性與廣泛性,這對於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選擇更是多種多樣,如何運用好這些方法、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與實踐。

最後一個前沿講座是郭x老師的《中西法律文化傳統視域中守法觀的比較》,郭老師大一的時候教我們思修法基與倫理學,可謂學貫中西,通過這次講座我又看到了芙蓉老師博古通今的一面。芙蓉老師着重講了中國“法治文化”傳統對守法的影響,其中重點講了先秦時期的的法治思想。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人希望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歸屬。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當我們研習西方法律體系與法律文化發展路徑的時候,這種對價值復歸的渴求日益明顯。因爲,我們在學習西方的時候,越發感到西方的制度不能很好的在中國生根發芽。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大學生對中國的發展有着絕對的責任,思政專業的學子更應該爲中國法制建設出謀劃策。

四位老師精彩的講座爲我們打開了一道通往更系統、更前沿、更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橋樑。隨着時代的發展、思想的進步,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問題將會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作爲思政學子機會與挑戰也隨之而來,我們要時刻準備着迎接挑戰。由於時間倉促,還有很多肺腑之言未一一道來,不免遺憾,今後我會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與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