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19學習重走長征路精神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2019學習重走長征路精神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網上重走長征路 篇一

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是爲全人類謀幸福的。從她成立之初,就心懷遠大抱負,不畏艱難險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幸福。中國共產黨深知,想要爲全世界人民謀幸福,必須先把中國的事情做好,讓中國的老百姓先幸福,然後才能把在中國成功實踐了的理論,推向世界。

站在新的時代我們看到,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中國自己的事情已經辦得越來越好了,基本上實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的目標。當此之時,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造福全人類的構想,會越來越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我們相信,世界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有力推動下,必將走向共產主義的美好明天!

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 篇二

黨史、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領導中國人民爲了實現中國夢的探索史、奮鬥史、創業史和發展史,其中蘊含着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作爲財政黨員幹部,我們要珍惜這份遺產,認真學習和傳承黨史、國史,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如此,才能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習近平總書記爲此曾多次發表重要論述,爲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指明瞭方向。要按照黨中央部署和部黨組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爲我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爲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要在學思踐悟中,知史而愛黨,知史而愛國,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爲黨之責、強黨之志。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歷史的選擇、歷史的必然。重溫黨史、新中國史,要深刻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落後面貌,走上了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作爲黨員幹部,必須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方面走在前、做表率,自覺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標對錶,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財政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學習黨史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爲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學習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之以恆地推動學習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學習黨史就是要樹牢宗旨意識。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論在什麼年代、什麼時期,共產黨人始終秉持心中有民。羣衆利益無小事,學習共產黨人的爲民真心,就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學習黨史就是要積極履職盡責。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擔當意識就深深烙在每一位黨員心中,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內外環境如何變化,共產黨人的擔當意識始終未變。學黨史、新中國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實增強鬥爭意識,時刻保持鬥爭精神,困難面前不低頭、挑戰面前不退縮、失敗面前不屈服,不斷積累鬥爭經驗,增強鬥爭本領。

黨史和中國史是我們黨建的指路燈,是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我們要積極梳理起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爲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做表率的目標,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自發、始終如一地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增強爲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2021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三

河北西柏坡、山東沂蒙、福建古田、陝西延安、江西井岡山、江西於都,這些中國革命老區(簡稱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它分佈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00多個縣、市、旗、區。老區人民爲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於都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於都全縣爲革命犧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過了1.6萬人。

1934年10月,紅軍在於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路。這裏正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橫渡的第一渡口。爲了架設浮橋,於都縣老區百姓捐出了門板、牀板、店鋪板,甚至是維持生計的漁船、料理後事的壽材板。爲了避免飛機轟炸,隱蔽戰略意圖,晚上架橋,凌晨拆橋,反反覆覆15次。

總書記常說,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要飲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此次總書記來到於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看望紅軍後代和烈士家屬,是對老區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對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永恆不變的追尋和擔當。

紅軍何以能夠創造一個人間奇蹟?分析其原因,對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首先,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最根本的一條。中國共產黨是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黨,是凝聚紅軍隊伍的堅強力量。每個共產黨員起着模範帶頭作用,是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其次,黨和紅軍具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再次,紅軍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軍隊,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長征中得到啓示,從長征精神中汲取營養,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800字 篇四

__年前,黨領導紅軍戰士,長驅二萬五千裏,爬過了地凍天寒的雪山,穿越了荒無人煙的草地,從江西於都,到陝西吳起,經歷了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無數次戰爭,最終走完了這場“無以倫比的詩史般遠征”。長征的勝利,彰顯出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精神,譜寫下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重走長征路,追憶長征精神,就能用理想之光點亮拼搏之途,用信念之力開闢美好明天。

長征長征,這個“長”字,有“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之意。“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對於用血肉之軀鋪就二萬五千裏征程的政黨和軍隊來說,長征精神已經永遠融入了生命。回望走過的長征征途,兩萬五千裏真的很長,長到許多人走不到終點,紅一方面軍出發時總數達8.6萬餘人,到達時只剩下__餘名,付出了極爲慘重的犧牲;猶思未來的長征征途,要用長征所鍛造的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堅定信念,鍛造不斷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明白社會的進步來之不易、和平的今天來之不易,用新時代的眼光重新感受歷史,讓這段歷史在人們心中“長期保鮮”。

長征長征,這個“徵”字,有“二人同行走正道”之意。走正道纔有未來,當年長征,物質極其匱乏,條件十分艱苦,甚至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具備,但是紅軍戰士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千山萬險,終於實現了黨的戰略目標。長征的勝利,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以及紅軍戰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無所畏懼的向前,是長征給與後代的啓發,如果沒有堅如磐石的初心和信仰,長征的每一步都會越發艱難,要指引幹部和羣衆在正道上“一路同行”,以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

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迎難而上的奮鬥精神,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長征精神永遠不過時。如今,長征的意義,早已從一段具體的路程,昇華爲現實與理想交織的遠征,再走長征路,可以真切感受長征路上的苦難與輝煌,真切感悟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而堅定地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進!

網上重走長征路 篇五

1924年,在日本作家村鬆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一書中,第一次把上海稱作魔都。上海有着獨特的城市文化底蘊,她不僅是一座飛速發展的大都市,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被喚作魔都再貼切不過。此次,在上海全市開展的黨的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熱潮中,我們要齊心繪製好“四史”學習教育的“施工圖”,爲魔都更添亮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確定好“施工圖”的鮮明底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她有着豐饒且與衆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街頭巷尾遍佈紅色記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以及龍華烈士陵園等,無一不鐫刻着厚重的歷史記憶。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背景,將“四史”學習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學生的課堂中,融入每個市民和遊客的記憶深處,用紅色底蘊昇華這張“施工圖”的主基調。

合理佈局、科學引導,設計好“施工圖”的整體架構。在此次“四史”學習教育工作中,上海地區各級黨組織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緊密結合,積極改善爲民辦事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入踐行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將“四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爲決策和施政過程中的科學化、高效化,無疑是“四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意義與目的所在。要時刻遵循正確、積極的目的導向,在學習中不斷提升羣衆觀念,推動領導幹部深入基層,創新基層治理的思路和做法,圍繞實現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標去設計這張“施工圖”的整體架構。

循序漸進、入木三分,勾畫好“施工圖”的圖線細節。接下來,上海將着力統籌黨員、幹部羣衆、青少年等羣體,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明確“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任務清單、具體要求。我們要利用好現有資源,大力開發和完善宣傳的途徑和形式,組建更多更專業的宣講團深入全市開展基層宣講,探索出此次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通過組織現有13個全國、148個市級愛國主義基地,組織相關場館準備一批高質量黨課等方式,循序漸進式地開展好“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加深勾畫這幅“施工圖”的圖線細節,確保本次學習教育工作成效突出。

重走長征路的心得體會 篇六

爲了弘揚長征精神,緬懷當年紅軍艱苦奮鬥的革命歷史。在黨支部籌劃下,我也跟隨老黨員們於6月16日踏上“長征路”。

我們重走長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義會址,從以前的書本上,我知道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它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黨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紅軍革命,是紅軍在極端危險的境地得以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了長征,開創了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它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完全具有獨立自主解決自己內部複雜問題的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誌。

我們在會址裏重新在黨旗下宣誓,這讓我們再一次牢記作爲一名黨員應該而且必須堅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職責。隨後我們跟隨解說員,先後參觀了遵義會議會址,遵義會議紀念館,毛澤東朱德等人的舊居,毛澤東遺物展等。在此過程中,瞭解到當年紅軍長征的艱辛,攻佔遵義的卓絕,參觀革命老前輩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後,感嘆他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進行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最後我們登上紅軍山,即遵義紅軍革命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

觀遵義會址後,感觸頗多。更加覺得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應倍加珍惜。要在革命先輩的影響和鼓舞下,奮進不息,自強不止。在工作上勤勤懇懇,刻苦認真。而當我們離開遵義時,坐在飛馳於現代化鐵路的火車上,陷入了沉思。遵義會址的觀後感觸油然而生,在那次會議之後,中國革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那些千千萬萬具有鋼筋鐵骨的紅軍戰士依舊活在我們心中。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回顧共和國走過的不平坦道路,深深地感到,“兩個務必”,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不斷取得新的勝利的保證。

此次遵義之行,使我們牢記革命英雄不怕犧牲,頑強奮鬥的革命精神,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牢記於心,同時也激勵自己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一名黨員,爲國家,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更多的力量。

網上重走長征路 篇七

深入開展黨的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是當前和今後全體黨員、幹部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我們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有力推進,加強組織領導、做到求真務實,推動黨員幹部學習學在深處、入腦入心。

“四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需要。當代的黨員大多是在改革開放後出生的,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沒有遇到過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艱難險阻,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身臨其境地瞭解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我黨在革命和奮鬥中的艱難歷程。學習“四史”要緊扣時代特徵。要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定力。

“四史”學習教育是提升黨性修養的需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道路從來不是一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黨員對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缺乏深入瞭解,他們貪圖安逸,坐享其成。學習“四史”要緊扣實際。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有許許多多奮不顧身、捨生忘死的英雄人物。20__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我們身邊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物。以“四史”開展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幹部從歷史人物和現代人物中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要在現實中自覺提升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

“四史”學習教育是提高幹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進程中,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當前,有一些領導幹部意識到自己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對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無從下手。其實,通過學習“四史”便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再加以綜合分析、科學判斷、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理論指導實踐,最終達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即將迎來建黨100週年的重大歷史節點之際,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就是要讓黨員幹部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築牢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根基,要讓黨員幹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強化愛黨愛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讓黨員幹部以史爲師、以史爲鑑,把新時代的長征路走得更穩更好。

重走長征路的心得體會 篇八

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坐飛機、乘火車、再換汽車,風塵僕僕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就建在江西省贛州市於都河當年紅軍橫渡的渡口旁邊。

河北西柏坡、山東沂蒙、福建古田、陝西延安、江西井岡山、江西於都,這些中國革命老區(簡稱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它分佈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00多個縣、市、旗、區。老區人民爲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於都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於都全縣爲革命犧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過了1.6萬人。

1934年10月,紅軍在於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路。這裏正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橫渡的第一渡口。爲了架設浮橋,於都縣老區百姓捐出了門板、牀板、店鋪板,甚至是維持生計的漁船、料理後事的壽材板。爲了避免飛機轟炸,隱蔽戰略意圖,晚上架橋,凌晨拆橋,反反覆覆15次。

總書記常說,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要飲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此次總書記來到於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看望紅軍後代和烈士家屬,是對老區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對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永恆不變的追尋和擔當。

紅軍何以能夠創造一個人間奇蹟?分析其原因,對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首先,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最根本的一條。中國共產黨是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黨,是凝聚紅軍隊伍的堅強力量。每個共產黨員起着模範帶頭作用,是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其次,黨和紅軍具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再次,紅軍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軍隊,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長征中得到啓示,從長征精神中汲取營養,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