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學生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多篇2020【通用多篇】

大學生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多篇2020【通用多篇】

重走長征路的心得體會 篇一

在啓動儀式當天,我和參賽人員一起圍繞“海珠區生物島”快速行走近3個多小時,行程2萬多步。由於平時工作長期處於伏案狀態,又缺乏鍛鍊,導致連續快速走時,感到氣喘乏力,中途又因疲勞放慢腳步,出現掉隊現象,有停下休息的想法,領隊發現後,立即給懈怠的我加油打氣,給我信心,不斷鼓勵我繼續前行,經過同志們的鼓勵和自己的堅持,最終完成了任務。

回想起__年前,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革命前輩不畏艱難,勇於犧牲,而我僅僅是快走幾小時,便出現乏力氣喘,身體疲憊等狀況,相比紅軍的艱難困苦,覺得自己非常渺小。

中國長征,它是紅軍意志、勇氣和力量的偉_詩,是人類戰爭的空前奇蹟。長征是舉世無雙的,正如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裏所言:這是一場激動人心的遠征,它過去是激動人心的,現在它仍然會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欽佩和激情。它將成爲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

重走長征路,重遊紅色聖地,吃一碗紅米飯,喝一碗南瓜湯,早已成爲近年來廣大人民羣衆參觀旅遊的一大熱點。雖然我沒有機會重走長征路線實地去參觀學習,實地感受紅軍長征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但我透過長征路線上的遺址、標牌、陵墓、紀念館,每天早中晚堅持步行既定數量,保持保量完成任務,當步行到一個遺址點時,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長征印痕。蒼莽險峻的婁山關、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瑟瑟蕭寒的瀘定橋、荒無人煙的沼澤地、白雪皚皚的大雪山……每個難關,都是一座豐碑,銘刻着紅軍先輩們金戈鐵馬、氣壯山河的光輝業績。

在這些紅色“豐碑”中,更有令我留連忘返的赤水河。當看到四渡赤水地址時,彷彿遇見了_駕馭戰爭、指揮作戰的神來之筆,他滿腹韜略,沉着鎮靜,指揮紅軍時而北渡,時而南涉,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重重包圍之中,穿插迂迴,猶入無人之境。令軍事專家歎爲觀止的四渡赤水之戰就神奇地發生在這裏。當看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灘和茅臺等渡口地名遺址時,似乎自己站在岸邊,仰望羣山,彷彿聽見了馬達聲、馬蹄聲、腳步聲、吼叫聲和隆隆的炮聲在山谷迴盪;俯視河面,又彷彿看到了波濤洶涌的江水衝擊着紅軍的竹筏、木船、浮橋,凜冽的寒風吹打着溼透衣衫的紅軍戰士。我彷彿看見紅軍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裏充滿着期待和勉勵,彷彿在告訴我們:打江山難,守江山難,建設江山更難。

通過3個多月的堅持活動,我根據紅軍長征的線路地址,一路走來那是一個個歷史的豐碑,篆刻下偉人們爲了新中國奮鬥的痕跡,彷彿把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讓我在思想上更加深了對紅軍長征知識的瞭解,可以說是接受了一堂生動的黨課教育。

戰爭年代的長征永遠地完結了,但面對當今世界複雜的鬥爭環境,我想我更應該結合當前“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做好本質工作,認真學習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和紅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高尚品質,認真學習習總書記重要講話內容、學好黨章黨規,從“服務”二字入手,更加耐心細緻的做好各項軍休服務工作,讓我們團結協作、在新的長征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2021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二

河北西柏坡、山東沂蒙、福建古田、陝西延安、江西井岡山、江西於都,這些中國革命老區(簡稱老區)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建的革命根據地。它分佈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00多個縣、市、旗、區。老區人民爲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於都縣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集結出發地,也是贛南第一塊紅色根據地、第一個紅色政權誕生地。於都全縣爲革命犧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過了1.6萬人。

1934年10月,紅軍在於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征路。這裏正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橫渡的第一渡口。爲了架設浮橋,於都縣老區百姓捐出了門板、牀板、店鋪板,甚至是維持生計的漁船、料理後事的壽材板。爲了避免飛機轟炸,隱蔽戰略意圖,晚上架橋,凌晨拆橋,反反覆覆15次。

總書記常說,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要飲水思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

此次總書記來到於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看望紅軍後代和烈士家屬,是對老區人民深深的惦念,更是對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永恆不變的追尋和擔當。

紅軍何以能夠創造一個人間奇蹟?分析其原因,對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首先,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最根本的一條。中國共產黨是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奮鬥的黨,是凝聚紅軍隊伍的堅強力量。每個共產黨員起着模範帶頭作用,是衝鋒在前、吃苦在前的尖兵。其次,黨和紅軍具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堅定的理想信念,表現出一種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的大無畏精神。再次,紅軍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軍隊,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長征中得到啓示,從長征精神中汲取營養,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重走長征路的心得體會 篇三

“行程萬里,不忘初心”,言猶在耳。20__年5月,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革命理想高於天”,擲地有聲。

《時政新聞眼》發現,除了此次在新中國成立__週年之時到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江西於都之外,習近平此前還在紅軍長征的三個重要紀念年份分別到訪長征的出發、轉折、會師標誌性紀念地。回望長征,緬懷長征,從長征精神中汲取力量,習近平一以貫之。“長征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的長征腳步,從未停歇。

長征是什麼?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雪山極寒擋不住理想的追求,瀘定鐵鎖攔不住無畏的先鋒,萬里泥濘纏不住草編的紅軍鞋。有了理想信念,漫長的征途,成了播撒革命種子的紅飄帶;罕見的苦難,化成光照寰宇的紅色史詩。無論是“一切爲了蘇維埃”,還是“爲勞苦大衆求解放”;無論是“打土豪,分田地”,還是“北上抗日,救民族於危亡”,都是紅軍所追求的理想,所堅守的信念。“這樣的理想,使這支紅色大軍區別於中國曆的任何一支軍隊”。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全球性問題加劇等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奮發有爲,迎難而上,開拓進取,一心爲國爲民,開創了治國理政的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走好了當代的長征路。廣大官兵要自覺當好紅軍傳人,汲取理論營養,營造精神家園,忠實履行使命,賡續紅色基因,立起理想信念的標杆,爲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我們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深化改革的激流險灘,面對脫貧攻堅、轉型升級等硬任務,更加需要不忘初心,大力弘揚長征精神,高揚信仰旗幟、傳承紅色基因,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堅定“四個自信”,凝心聚力、團結奮鬥,久久爲功、行穩致遠,不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20網上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 篇四

長征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典範。縱觀整個長征的過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每一個戰略方向的改變,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確定,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都無不體現出紅軍將士的“大無畏”,不怕艱難困苦,永久堅持的精神。紅軍的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前進!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艱苦奮鬥精神的楷模。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的是一條條波濤洶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聳立的雪山,一片片茫無涯際的草地,前有敵軍,後有追兵,可就是在這“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逆境中,紅軍轉戰兩萬五千裏,終於從100萬的敵人中殺出了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永久奮鬥”的革命樂章。

長征是充滿着無私奉獻精神的史詩。無論是難以自拔的沼澤,還是茫茫無際的草地;無論是皚皚白雪,還是飛機大炮;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飢餓乾渴……紅軍將士都抱定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與窮兇極惡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

在當今時代,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正是我們當代人要走的長征路。爲此,我們就要不斷髮揚長征精神,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以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爲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爲祖國的民主富強提供精神指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團體,只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就能夠成就事業,創造輝煌。我們相信,在新的歷史時期,只要我們將長征精神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80年前的長征是這樣,80年後的今天也是這樣。

重走長征路的心得體會 篇五

在隆重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__週年之際,今年8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中國教育電視臺“百萬青少年網上重走長征路”活動的一段報道行程,這是我記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這段光輝的征程,_年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之時,我和同事王東也曾經參加過一次“長征路上看教育”的報道活動,歷時20余天,爬雪山、過草地……,主要對紅軍長征

路四川境內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較爲深入詳細的報道,這次長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貴州境內的赤水境內,儘管兩次所走的地點不同,時間長短也不一,但感受卻是相同的。

由於是中途參加,需要自行趕到赤水縣與大部隊會合,我選擇了從北京飛到四川境內的宜賓,據別人介紹,從宜賓到赤水距離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賓,正值四川近_年不遇的高溫乾旱,一下飛機,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每一個毛孔驟然張開,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時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脫光鑽進冰箱,而據當地的人說,夜晚已經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報道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高溫乾旱難受,可親臨其境才知它的猙獰與恐怖,而我們參加“網上重走長征路”報道的記者已經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半個來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們是怎麼走過來的。與天氣惡劣情況成正比的還有道路,雖然公路已與_年前的泥濘土路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大多數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卻沒有絲毫改變,我自認爲是很喜歡乘坐汽車的,可是在那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急轉彎成了司機的慣常操作,我好幾次胃裏翻江倒海,肚子裏的東西涌到了嘴裏,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車的大多是當地沿線的農民,一會兒上來一個揹簍裏裝着雞鴨鵝的,一會兒上來一個帶着小豬的,……。,高溫下的空氣中瀰漫着陣陣混合的臭味,據我們的記者說過去的十多天來,他們的旅途大多是這麼進行的,對他們採訪的艱辛與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體會。

在赤水的採訪活動進行得很順利,雖然是假期,但爲了配合我們“網上重走長征路”開關儀式活動的舉辦,赤水市教育局給與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當地的學校也是熱情很高,借場地,通知組織學生,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當地老百姓的熱情與豪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電教館的劉主任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親自駕車協助安排我們的採訪活動,許多的採訪線索都是從他那裏得到的,其中我們做了一個有關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報道,當時缺乏背景資料,爲了搞清楚真實情況,劉主任費勁了周折,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打聽並覈實情況,最後終於給我們找到了最真實的情況資料,使我們的報道順利完成;還有一個情況讓我覺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僅把每天的採訪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連吃飯也做了精心安排,讓我們嚐遍了當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說,雖然採訪辛苦,但看到這麼質樸善良的人們,那點辛苦也就算不上什麼了。

兩次參加重走長征路的採訪,讓我對長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認識和感悟。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勝利,要紀念什麼,紅軍的那些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紀念的目的又是什麼?_年前的那次採訪,我更多關注的是當地貧困的生活狀況以及亟待發展的落後教育局面,因爲_年前長征路上許多地區的經濟狀況還相當艱難,我們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做得最多的採訪報道就是把當地面臨困境的經濟和教育現狀進行客觀展示,呼籲政府和社會各界不要忘記長征路上的人們,給與他們幫助和支持,促進經濟的發展,讓當地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有書讀。_年後再走踏上長征路,我也在思索我們重走長征路的目的。

儘管長征沿路各地的經濟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縱向來看,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其現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富足,但已經不再爲溫飽發愁,這些地區已經率先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孩子們也不再怕家裏交不起學費沒有書讀而擔心了,學校已經成爲了當地最好的建築,看到這些寬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_年前在四川小金縣內看到的一個情形,那是由一座山裏的寺廟變成的學校,破破爛爛的土牆已經搖搖欲墜,由茅草搭成的屋頂顯然不再起作用,學生說下雨時屋子裏泥濘不堪,不下雨時就塵土飛揚,學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頭做成的,而這裏氣溫經常是幾度甚至零下,就是在這樣四面透風的地方卻有着二十幾位孩子讀書,他們的老師也只有一個。

在那裏,我們記者們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時我對長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讓孩子上好學。正如我採訪當地的一位負責人時他說的一句話,“我們對長征精神的領悟就是無論如何要通過努力改變我們落後的經濟面貌,讓我們的孩子在像樣的教室裏讀書”,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對長征精神真諦的領悟,這也讓_年前初出茅廬的我感到了一種責任。

這次採訪,我不再把主要目標放在呼籲上,而是更加關注人們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行動上,應該說,在赤水這片當年紅軍戰鬥過的紅色土地上,許多當地的老百姓對紅軍精神都有着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當地政府爲此也進行了許多努力。不過,我們在大街上進行的一次隨機調查卻讓我們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們調查的二十來個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紅軍曾經經過赤水,四渡赤水之戰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來,弘揚紅軍精神的宣傳依然任重道遠。

_年間,兩次踏上長征的征程,我深深領略到了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意義,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將把傳播長征精神作爲自己的一項長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