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大綱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大綱

《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論語學習心得教師,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1

我認爲學習《論語》的目的旨在讓學生瞭解並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華和有益於自己的思想修養的部分。所以我們的教學重點不在於逐字逐句吃透課文,而在於把握課文大意,理解課文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好像真的在學生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了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去與兩千多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了我們的祖先,去學習、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有興趣,願意去讀,這課就沒有白上。

說到我的教學過程,上課我注意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加大讀的力度,例如散讀、齊讀、領讀、個人讀、小組讀。通過讀的訓練,同學們對課文就容易把握。爲後面的講解奠定基礎。從讀入手,這樣也就更好地是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內涵。

因爲《論語》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論,在學習上有難度,後來經過研討,學生積極的解決疑難,還很順利。《論語》滲透着教學方法、學習態度、做人修身,對於學生來說此時正是需要這一教育的時候。

我認爲本學期國學課我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2

學習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非淺。于丹對《論語》從七個方面進行了拆講與分析。先我就從作爲一名普通的角度就於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我們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我們的和諧是什麼?我想最根本的應該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我覺得教師很學生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這就是我們學習這本書後,我們應該追求的和諧。

孔子教育學生時態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們作爲一名技校的老師,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紮實的學習功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我們的學生的時候能夠心態平和的教育學生,而且要對我們自己的學生有信心。能夠發自內心的肯定我們的學生。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並對其進行了解釋。談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自己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給別人幹。我們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學中也許已經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我們怎麼處理的?我在教學工作中有過這樣錯誤的認識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所以我不想幹的事讓你來幹。現在看到這樣的一個“怒”字。我不僅對自己有這種思想而覺得不該。這是沒有正確理解“教師”這個名詞的結果。而“仁”解釋是“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當看到這裏我不敢問自己我對別人做到“仁”了嗎?我只問自己對自己工作、教育的對象做到“仁”了嗎?我真的從心裏關愛我的學生嗎?真的做到了解每一個學生嗎?我認真的審視並認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爭取在以後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諧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二、心靈之道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的方法就是讓它儘快的過去,這樣你纔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纔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要使學生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三、處世之道

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如何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呢?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說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爲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爲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後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並貫穿到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念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以後在社會中做什麼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四、君子之道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爲作爲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恆產而有恆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爲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爲人的根本,做人的標準。可能我們無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3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羣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羣。這裏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爲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爲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後來,通過網絡,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爲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爲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羣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爲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4

說到對《論語》的瞭解,只有在中學學習《論語》六則的時候有些初步的認識,真正對《論語》感興趣,那是女兒參加孔廟讀經班以後,爲了鼓勵孩子學習,我也專門借了有關《論語》的書來看,不讀不知道,一度停不了。真的感覺到回味無窮,受益匪淺。像“父母在,不遠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爲謀”、“任重而道遠”、“朽木不可雕也”這些人們常掛在嘴邊、耳熟能詳的話,以前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讀了《論語》這部書,我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爲政,還有他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爲歷代君王所推崇。雖然他的有些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東西,肯定有它的可取之處。

孔子講究孝道,“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等都能體現孔子的孝道思想。現在看來,身爲人子,就應該對父母盡孝,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同時也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世人也有不贍養父母、_老人的行爲出現,這就連最基本的社會道德都已淪喪,就更談不上孝道了,只能作爲反面教材,受到人們的譴責。

在治學方面,孔子談的就更多了。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不知,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回憶起來依舊朗朗上口的名句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周圍的人吧,就有籃球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精通數理化,有的又滿腦子詩詞歌賦;還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它之所以高,是因爲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海之所以闊,是因爲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同時孔子認爲“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也可見治學是仁信的基礎,體現了學習的重要性,爲我們今天如何求學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鑑和發揚的。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5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爲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裏講了什麼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_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不知,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爲“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裏,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爲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爲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學習心得教師相關文章:

★ 教師讀論語學習心得3篇

★ 教師學論語心得體會3篇

★ 優秀教師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 教師學習論語心得體會3篇

★ 教師讀論語心得體會3篇

★ 關於教師學論語心得體會3篇

★ 教師論語心得體會作文

★ 教師學習論語心得3篇

★ 教師《論語》讀書心得|讀書筆記|讀後感5篇

★ 論語學習的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