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多篇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多篇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篇1

通過這次專家的講解指導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爲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爲根本,因爲“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古代的孔子就倡導以德育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他的弟子言傳身教,乃至世人影響頗深,甚至衍生出儒學研究的課題。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聽到的第一聲是父母熱切的愛的召喚。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爲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爲重,“才”爲輔,讓孩子心裏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爲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爲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麪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爲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我的孩子劉博盈一直有個膽小,遇難而退的心裏,往常我一發現就比較急躁,不斷的對孩子指責訓斥,孩子只是低頭不語,反而我發現孩子更膽小,通過這次老師的指導,我首先試圖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緩和的態度,耐心的講,,我們和老師教你知識文化,變得更聰明,掌握豐富的知識,等長大了才能做你現在心中夢想的事情。孩子看到我的態度改變了,隨着她面對一心些困難也有了一些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很欣慰。

1、自理能力。《生活與勞動》中編寫了“整理書包”、“整理牀鋪”、“釘鈕釦”、“摺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這些課程教學在學校,但大量的實踐必須在家裏進行,如果沒有孩子父母的指導、督促和嚴格要求,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育人的實踐告訴我們,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爲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2、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爲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從最低要求看,勞動是每—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爲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生活與勞動》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編寫了“洗碗筷”、“紅燒豬肉”、“鋪路填坑”、“秋收勞動”等內容。這類課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教師在講授目的意義、相關知識、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驟提出相應要求的同時,只能作示範性的操作或組織一般性的實踐勞動。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爲美德,熟練地掌握家務和生產勞動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爲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爲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3、動手能力。《生活與勞動》課中的手工工藝製作,如“編籃子”、“繡手帕”、“製作七巧板”等內容,在國小低年級佔總課時的25%左右。中高年級佔33%左右。這充分說明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因爲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並用,理論聯繫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就一雙靈巧的手,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使機體充滿活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對手工工藝製作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能充分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意識。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於社會,服務於他人。

4、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生活與勞動》課中的“看電視”、“不挑食、偏食”、“生活起居要定時”等課,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牀的時間,飯前便後洗手,衣着整潔,勤洗頭理髮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後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裏,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於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篇2

香市國小很重視家長學校的建設工作,每學期都會舉辦幾次家庭教育講座,聘請名師圍繞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的問題對家長進行講解和輔導,拉近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距離,使得親子關係更加融洽。特別是免費給家長提供《父母課堂》等小孩教育方面的書籍,我們家長通過一段時間閱讀《父母課堂》後,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方法,在怎樣教育孩子起到不小的作用,受益匪淺。

說實在的,一開始閱讀《父母課堂》時,我並不重視,沒有認真的閱讀,認爲只是一本雜心而已。但通過一段時間閱讀後,逐漸喜歡上了這本書。通對這本書的閱讀,我發現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居然很多不足之處,受這本書的影響,讓我逐步改變了許多影響孩子發展的思想及行爲習慣,找到了很多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方法。書中的很多文章和事例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相很相似,既有父母忌語、孩子心聲,也有教子良方和一些優秀家長的經驗之談。

我們孩子這一代,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把的孩子當作寶貝,希望孩子成績優秀,德智體全面發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在各方面都要超過別家的孩子,也許一方面是爲了孩子將來的發展,另外一方面,也許是我們做家長的有時拿孩子做攀比的所謂的“虛榮心”(注:僅代表我個人觀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很多問題呢?孩子需要什麼?在想什麼?希望父母怎麼做?自從閱讀了《父母課堂》後,我才真實感受到了孩子的需求,教育孩子也要與時俱進,不能用上世紀70年代我們做小孩子的時候我父母教育我的那一套經驗來教育我的小孩,畢竟已經過時了,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教育和培養我們的小孩:

一、站在孩子的立場,平等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

二、以身作側,做好孩子的榜樣,要想讓孩子做到的,我們做家長的自己要先做到。比如在看電視、玩電腦和打牌的時候我們家長要注意影響 ,要適度的控制。在孩子做作業和看書時,我們做家長的儘量陪在孩子的旁邊,看看書報等,營造家庭共同學習的氛圍。

三、家庭要和睦團結,不要把工作上的事情帶到家裏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進行爭執,

在家裏儘量營造一個和協的家庭氛圍。

四、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讓孩子主動做作業,做完作業後讓孩

子學會自己檢查。

五、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在有空的情況下,儘量多陪孩子,做做遊戲或多參加戶外活動

等孩子喜歡的活動。

六、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愛勞動的習慣,學會去關心別人,學會做事做人,學會尊老愛

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能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和有愛心的人。

作爲家長,由於沒有教育小孩的經驗,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讓我很困惑,讀了《父母課堂》後,使我學到了很多教育小孩的技巧,如讓我學會了要教好孩子,就必須走進孩子的心靈,要去尊重、信任和理解孩子等等。俗話說,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好壞在於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不是我們的孩子教不好,而是我們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要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思想活動,學會與孩子做朋友,給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以上就是我閱讀《父母課堂》的心得,很感謝香市學給我們學習的機會,祝願香市國小家長學校越辦越好。我深信,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地成長,一定會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展,將來一定會成爲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篇3

說到愛孩子,我們每個做父母的,都能夠說出一大堆愛的方式:給他好吃好穿的,給他提供最好的教育,給他找最有前途的職業。這些是目前我們國內的父母都在爭先恐後地努力的做着的`,可是我們廣大的父母們,我們只是在忙着做這些了,我們沒有回過頭了思考下:這些我們父母以爲的最好的愛,是孩子需要的嗎?是真的在愛孩子嗎?!

父母修,子女正,看到《父母規》這六個字的時候,我非常受觸動,我開始反思自己一路走來給與孩子的愛是什麼?我是真的給與了孩子需要的愛了嗎?

還依稀記得孕育兒子的時候,我按照書上的說的每個月應該吃什麼,我就吃什麼,聽胎教音樂,聽英語課文,看美好的圖畫。孩子出生了,更是按專家說的養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帶着他到處去學習鋼琴、美術,圍棋、書法等等,因爲這是我覺得的好東西,孩子就得學。我們一直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從來沒想過,孩子喜歡不喜歡,他真的需要學習這些嗎?當我反思的時候,眼前出現了很多孩子到處去上課的情景。我們的家長們,該醒醒了,是時候了!我們把自己以爲的好做爲愛孩子的標準,強加給孩子太多的負荷了,是該問問孩子自己的需求的時候了。真正做到:和孩子做平等的溝通,而不是命令式的;尊重孩子的靈魂,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放手讓孩子選擇,所有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爲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正確的愛!

讓我們的父母們都能夠以孩子的喜好而決定他的人生,而不是父母覺得好;孩子都是高於父母的頻率的,所以作爲父母,我們只要無條件支持他就可以了,真的不需要我們指手畫腳的了;我們可以在他身邊陪伴支持他的一切,就剛剛好;人生的智慧就是這樣產生的,在陪伴過程裏,我們父母得以提升。

感恩父母規,帶來的成長。父母修,子女正。父母好了,孩子自然好。身教重於言教。在此我也呼籲天下父母,讓我們修好自己的身口意吧,給予孩子他需要的愛,孩子就會如你所想,如你所願!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篇4

不學不知道,原來教育孩子有多樣化,通過這次閱讀了《父母課堂》我受益匪淺,發現自己教育孩子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這次閱讀了《父母課堂》讓我爲將來教育孩子起到不小的作用。

我們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做人是父母的責任。孩子一生下來就跟隨我們一起生活,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隨父母的生活習慣,道德做人,所以孩子的品德好壞在於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才能教育出好的孩子。

教會孩子怎樣去關心別人,學會做事做人,教育她尊老愛幼,百善孝爲先,做事要有信心,不怕苦,不怕累,培養她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一定要以誠信爲主,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作爲家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要遇到難題,由於我當過兵,所以經常用部隊的一些條例條令,規章制度來教育女兒,教她一切行動聽指揮,父母說的話就是命令,安排的工作必須完成,而且無條件服從。沒有顧及她的感受,讓她總覺得委屈和傷心。通過學習《父母課堂》,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父母應該多與孩子交流,瞭解她的心聲,讓她在一定範圍內自由安排學習和生活。

我的寶貝女兒,自從生下來我們就很愛她,從上幼兒園開始,她就很堅強,很熱愛學習,我們的工作很忙,很少陪她一起學習,交流,很少全家一起出去參加戶外運動,與其說自己沒時間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

通過這段時間,我學習了《父母課堂》得出幾點結論:

一、加強與子女交流:

我們應該多與女兒交流,把自己當成她的朋友,陪她一起去戶外運動。和她在一起的時候,多讓她講講她遇見的趣事,說說她的想法。

二、增強家庭共同學習:

讓孩子多花時間進行一些有益的課外閱讀,抒發孩子的求知興趣,同時我們自己也要多閱讀有關教育孩子的書籍,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三、增加父女互動

瞭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她的需要,多陪她做做遊戲,帶她多參加她喜歡的活動。

四、培養學習自覺性

女兒做作業很認真,但有時就是粗心大意,我們應該讓她學會自己檢查,首先與她進行討論約定,只要她覺得自己做得好,完成得出色,我們也可以允許她提一些小小的要求,隨着她的正確率提高,小要求就逐漸減少,直到不允許提任何要求。

五、培養自理能力和愛勞動的習慣

我計劃逐步培養她的自理能力和愛勞動的習慣,形成她主動爲他人服務和參加家務勞動的意識。我會幫助她,要求她從自己的房間開始,摺疊衣物,每週週末,打掃自己的房間和書房,有空就把客廳物品擺放整齊。讓她自己做父母的清潔工小助手。

六、注重品德教育

教育她百善孝爲先,讓她向父母看齊,我們會一如既往自己的孝敬父母,更要教育她,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該怎樣去回報父母,孝敬父母,讓她從日常生活做起,從小事做起。坐公交時,主動爲老弱病殘孕讓座。與同學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愛護大自然,碰到困難要自己解決,培養孩子成爲一個能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

不是教不好孩子,而是我們做父母的不懂得怎樣去教育孩子,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孩子將能茁壯成長,成爲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篇5

讀完《父母規》令我耳目一新,好多內容與我產生共鳴,更有些內容讓我感到一種能量,一份責任,一份使命。

一個家庭孩子所有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父母問題的映射。《父母規》中講:“銅爲鏡,正衣冠,子爲鏡,照已過”。《父母規》教家長如何在伴隨孩子成長中發現和糾正自己的問題,如何通過孩子來修行家長。在日常家庭中,我常常有來自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也會因爲孩子的一些小問題覺得孩子不體諒自己而使情緒爆發,仔細分析,其實這個過程是自己在釋放自己的壓力,情緒發泄了,問題也沒解決,又無形中將壓力傳遞給了孩子,孩子是無辜的。孩子的問題正是自己的修行不夠,修養不夠,發泄情緒是家長無知、無力、無能的表現。尤其是當孩子犯了錯誤,發泄情緒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的常見方式,這樣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造成不利影響,孩子今後遇到問題也會情緒失控,轉嫁出去影響自己、影響家庭、影響學校。

我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微妙,當今社會更加突顯。父母和孩子雖然每天一起生活,每天說話,每天見面,但是心靈的距離卻離得很遠,如同陌生人。

這是由於我們父母總認爲孩子是思想不健康,情感不豐富,我們父母以孩子聽話、不聽話作爲判斷好與壞的標準。由於父母的這種認識,父母要求孩子聽自己話,服從自己的意志,而不是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順應孩子的靈性;如孩子不聽話就非打即罵,作爲父母我們要認真分析思考孩子爲什麼不聽話,從根源上找問題,那麼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比較融洽。

另外父母跟子女關係好壞與父母與子女的個性也有一定關係,但不是關係不好的理由,完全可以通過合理有效的方法解決,只是我們作父母的不認爲自己有問題。有些家長認爲,一旦子女跟父母的關係不好,或父母跟子女之間發生矛盾,自然而然的就認爲是孩子的錯,其實這是陳舊觀念在作怪,即:不管孩子跟父母鬧矛盾的原因是什麼,從一開始就認定是孩子的錯誤,所以孩子永遠處於弱勢。由此產生,無論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父母就都是對的。這是過分又荒謬,這些思想卻真切的存在於我們的家庭教育和生活中。

?父母規》的初淺研讀,使我覺醒,教育孩子的同時是在教育我自己,指責、埋怨孩子其實是指責埋怨自己;孩子表現不夠好,說明父母表現也不好;孩子的人生精彩與否也是由父母決定的。從《父母規》學習中,我開始做出改變,我嘗試着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耐心與孩子溝通,我發現孩子也在發生改變。孩子一點點的變化,真的讓我好欣慰。想讓孩子改變,首先要讓自己改變。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改變自己的能量級別。成功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的。

和父母聊學習的心得體會篇6

很高興能來到包鋼二十小家長課堂接受專家的指導。

通過這次專家的講解指導受益匪淺,發現了自身教育孩子的許多不足缺欠之處,能夠及時的修正。

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是家庭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尤爲重要。家庭教育中“德”教育爲根本,因爲“德”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的靈魂,無德將會影響人的一生。古代的孔子就倡導以德育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他的弟子言傳身教,乃至世人影響頗深,甚至衍生出儒學研究的課題。孩子呱呱落地第一眼看見的是自己的父母的微笑,聽到的第一聲是父母熱切的愛的召喚。孩子在自己身邊健康的成長同時深受爲人父母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傳身教,按照父母的生活習性、思路學做人。孩子品德的好壞形成在家庭,表現在學校,表現在社會。學校的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專門教師進行全面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德”爲重,“才”爲輔,讓孩子心裏健康,道德品質好,去適應社會和學校,爲孩子在學校有一個好的學習基礎和環境,爲其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教孩子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做人,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處理和麪對人、事、社會,知道尊老愛幼,百善孝爲先。做事情要有恆心、毅力、自信心,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困難面前“我能行”,積極面對,消除畏難情緒,培養他的探索精神,謙虛勇進。同時要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誠實守信,責任心強,知錯就改,老老實實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

我的孩子劉博盈一直有個膽小,遇難而退的心裏,往常我一發現就比較急躁,不斷的對孩子指責訓斥,孩子只是低頭不語,反而我發現孩子更膽小,通過這次老師的指導,我首先試圖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以緩和的態度,耐心的講,,我們和老師教你知識文化,變得更聰明,掌握豐富的知識,等長大了才能做你現在心中夢想的事情。孩子看到我的態度改變了,隨着她面對一心些困難也有了一些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我很欣慰。

l、自理能力。《生活與勞動》中編寫了“整理書包”、“整理牀鋪”、“釘鈕釦”、“摺疊衣褲”等有關培養自理能力的內容,這些課程教學在學校,但大量的實踐必須在家裏進行,如果沒有孩子父母的指導、督促和嚴格要求,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育人的實踐告訴我們,父母包辦代替過多,往往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要以長遠目標爲重,孩子的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2、家務和公益勞動。從人生觀的角度看,勞動是一種爲人民服務的本錢,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途徑和重要條件;從最低要求看,勞動是每 —個人的謀生手段,一種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爲從小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生活與勞動》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編寫了“洗碗筷”、“紅燒豬肉”、“鋪路填坑”、“秋收勞動”等內容。這類課在學校的課堂教育中,教師在講授目的意義、相關知識、操作的基本方法、步驟提出相應要求的同時,只能作示範性的操作或組織一般性的實踐勞動。而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觀念,視勞動爲美德,熟練地掌握家務和生產勞動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堅持不懈的指導督促,逐步養成和掌握。所以作爲孩子的父母在管教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必須有目的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他們成爲愛勞動,對勞動懷有一種光榮感和親切感的好孩子。

3、動手能力。《生活與勞動》課中的手工工藝製作,如“編籃子”、“繡手帕”、“製作七巧板”等內容,在國小低年級佔總課時的25%左右。中高年級佔33%左右。這充分說明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因爲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讓他們手腦並用,理論聯繫實際,不但能豐富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就一雙靈巧的手,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使機體充滿活力,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對手工工藝製作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能充分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意識。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通過動手勞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學會以創造的成果奉獻於社會,服務於他人。

4、衛生、生活習慣。一個人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反映了這個人的最基本的素質。衛生和生活習慣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學習、身體健康和給他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又必須從小養成。《生活與勞動》課中的“看電視”、“不挑食、偏食”、“生活起居要定時”等課,明確地規定了看電視的正確姿勢,每天入睡、起牀的時間,飯前便後洗手,衣着整潔,勤洗頭理髮等等,這些規定和要求,學校在教學之後只能作定時或不定時的檢查評比,平時的表現主要反映在家裏,孩子的父母親眼目睹,清清楚楚。所以,父母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督促勝於學校教師的教育,只有家庭與學校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