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1

管理信息系統這門學科是這學期剛學的,對於它,我並不能說是瞭解地很透徹,只是學了點皮毛,工作中雖然也接觸內部各式的系統和流程,但總體來說依舊沒有真正學會執行。所以,我就先介紹一下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知識,好讓自己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系統是由處於一定的環境中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爲達到整體目的而存在的集合。信息系統是一個人造系統,它由人、硬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組成,目的是及時、正確的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提供信息,實現組織中各項活動的管理、調解和控制。

而管理信息系統是對一個組織(單位、企業或部門)的信息進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計算機相結合的系統,它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和決策技術,與現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結合起來,輔助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決策。我們周圍存在着各種各樣的管理信息系統,例如:銀行業務系統(存取款業務、轉賬業務、統計分析)、訂票系統(賣票、統計)、超市管理系統(面對顧客的銷售、存貨管理、銷售統計)、圖書館管理系統(借還書管理、書目查詢、統計分析)等等。

管理信息系統如同會計、財務、生產管理、市場、人力資源管理一樣,對企業經營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是影響管理效率、職員生產率和情緒、顧客服務和滿意的重要因素,爲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非常重要、變化、挑戰性職業的機會。基於對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瞭解,我想先描述一下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職能:數據的收集和錄入,負責數據的存貯,負責系統內信息的傳輸,數據的加工,模型的建立、求解、應用和修改,輸出信息,向各管理層提供信息,支持決策,管理信息系統自身的管理及維護等等。

(1)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企業發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2)管理信息系統在管理現代化中起着舉足重輕的作用。它不僅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管理走向現代化的進程。所以說管理信息系統在管理現代化中起着舉足重輕的作用,它不僅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管理走向現代化的進程。

經過系統的學習與結合工作實踐的體會,我對管理信息系統也有了深刻的瞭解,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基礎課程,因此它的概念多,理論性較強。所以老師在介紹中會有意穿插介紹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以及與多學科交叉聯繫,來提高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對基本概念、尚在研究的理論,會先從直觀意義或具體實例直觀解釋着手,經常舉案例來讓我們易於理解。課程的內容由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組成。我從中理解和認識到了mis的重要性,當今社會正在由傳統工業化社會向未來的信息化社會過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通訊技術以及信息處理技術已經爲這個過渡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技術基礎,信息和信息系統的概念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行業和每個角落。管理信息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和更快的發展。隨之而來就是研究與開發的起點在不斷提高,現今mis的開發和實踐中遇到的許多重大問題已經表明,這些問題不僅是技術問題,而且是理論問題,至少是技術方面的理論問題。因此,無論我們今後從事理論研究,還是應用開發者是技術管理工作,都應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以適應學科迅速發展和知識更新的需要。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更好的學習它?首先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方法、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

3、具有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與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5、瞭解相關領域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通俗地講,就是從信息中發掘財富。

那麼管理信息系統這門課對我們有着怎樣的影響?現代社會正是信息化社會,大量紛繁的信息如何管理並且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與計算機結合,使計算機作爲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實用。隨着企業經營規模的現代化,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2

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國小階段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瞭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信息技術既能看的見,又能聽的見,還能動手操作。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掌握常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起着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的有機整合也必能進一步促進現代技術教育的發展步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新課程實施應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現狀,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爲特徵的學習方式。這裏所謂“主動”,是指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地位和態度;這裏所謂“合作”,是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人際關係。所以,“探究”是教學的基礎與核心。建構主義認爲,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而且不同學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樣,不可能按一個模式來進行整合。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3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整個社會生活的變革,文化教育更是首當其衝,信息技術課理所當然地成了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錯誤地將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誤以爲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認爲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已經很高,不存在提高的問題。然而課堂實踐和調查表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僅僅表現在對“計算機”本身的興趣,他們的目的在於上網、玩遊戲甚至是聊天等,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沒興趣。由此,就出現了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卻不一定能掌握好信息技術知識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認爲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其對計算機的興趣發展爲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較好地完成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依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以精彩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文字編輯是信息技術課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不少學生會認爲,文字編輯不就是“打字”嗎?只要會輸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連簡單的插入、刪除還沒有學會的學生也覺得它“沒意思”。所以在上“文字編輯”這節課時,我從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的關於文字編輯的內容入手,如報紙、電視、廣告語、手機短信等,使學生在體會信息技術對人類日常生活深刻影響的同時,感受到文字輸入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這堂課時,我以一幅事先做好的“我爲奧運獻計策”的作品作爲本節課的導入。從這幅作品中,同學們有了動手操作的要求,學生就需要掌握本節要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才能完成同樣的作品。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當前,中國小信息技術教材,是依據教育部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其中對各學段的教學內容作了詳細的指導性的規定,但又非常地靈活,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了非常寬的選擇餘地。比如要求掌握“繪圖工具的使用”,對於一些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來說,需要教師的詳細講解,而一些對畫圖程序已經“玩”得很熟練的學生,對此則失去學習興趣。上該節課時,既要詳細講解本節課,又要適當地擴充內容,設置一些主題,讓初學者學得會,讓學得好的同學也吃得飽。如“繪圖工具的使用”這堂課,我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某一種工具,而且要求學生把繪圖工具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創造性地進行繪圖。對原先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層次較低的同學,可以使用基本工具先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而對於學習還有潛力的同學,我就要求除了以上的內容外,再利用繪圖工具設置出一些特殊效果,如“一個文字有多種顏色、多種字體並存”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所有的學生就都能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又如,在講word中“插入圖片”這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手抄報、詩配畫等。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樣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慾望。在介紹插入圖片的幾種方法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圖片來源的知識,如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網絡下載等,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意識和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着信息教學的深入,學生在知識結構及掌握程度上存在差異。在教學設計中若缺乏周密的考慮,就會使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進而失去上課的興趣;或是讓沒基礎的學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勵和幫助他們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擴展與提高。在講新課前,調查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據不同學生情況給其制定不同的學習安排。一般情況下,我讓大部分沒有基礎的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學習,而讓少部分有基礎的學生學自己想學的內容,這樣不同學生的需要能在一節課內得到較大程度的滿足,教學做到了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

恰當地設計教學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與慾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手段一直被喻爲“教育教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但並不是說只要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課、使用了電腦、使用了投影就算是多媒體教學了,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單純的課堂教學,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我講《計算機的組成》時,這是一節不容易使學生感興趣的純理論的課,我從同學們見到過的計算機外觀入手,講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我用準確而幽默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將抽象的名詞具體化,專業的語言生活化;並且爲了強化記憶,還設計了一張圖,如“計算機五大部件”──我用五個圓圈來表示,將這五個圓圈按一定的位置來擺放,如“最靠左右兩邊的圓圈”──用來表示“輸入、輸出兩大部件”,像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生動,使學生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電腦知識,教學效果非常好。當然,這樣的課就要求老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把信息課的任務分爲三種:信息採集型任務、信息處理型任務和綜合型任務。在因特網教學中,部分網絡的基礎知識可以讓學生通過因特網直接獲取。這樣的任務是信息採集型任務,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並通過所獲得的信息學習相關知識。讓學生在word中製作一個通訊錄,或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對考試成績進行統計,這些都屬於信息處理型任務。綜合型任務一般放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結束時,作爲檢驗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手段。例如,讓學生將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關於“家鄉的變化”的知識做成演示文稿。這個任務中既包含了信息的採集,如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關於“家鄉的變化”的知識,也包含了信息的處理,如將所獲得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內容插入新建立的演示文稿中。

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任務間的縱向聯繫,儘量與學生所學知識前後呼應。如在“讓網頁靚起來”一課中,要求學生在photoshop中製作網頁的背景;在網頁中插入自己製作的flash動畫;給自己設計的演示文稿做上超鏈接等。這樣的綜合任務可以將原先學過的許多知識聯繫在一起,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增強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儘量採用教材中未出現的例子,這樣可以擴展學生實踐的內容。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用教材中的例子進行自學,但教材中的例子包含內容是有限的,若整個教學僅圍繞已有的例子來進行,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因此在設計任務時,要動腦設計一些針對性強、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實例,來提高信息課的教學質量。

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幾年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總結出一條經驗,“要讓學生動起來,就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在教學中,如果僅僅是“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如此循環往復,那麼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倦怠性,下半堂課的效果明顯不如上半堂課。開始學生還有積極性,最後有時就會“不知所爲”,僅僅是“爲做而做,爲上課而上課”。這種以教師爲中心,教師起着主導作用,學生僅是被動接受,沒有發揮學生能動性的課堂,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所以“允許他們犯錯誤”,就意味着教師不能僅僅是講解、演示,讓學生依樣畫葫蘆,而應該給他們發揮的空間。在學習怎樣刪除文本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嘗試,發現問題,然後請幾個學生集中進行演示,糾正錯誤,與全班同學分享創新成果。同樣的刪除,但幾位學生採用的方法卻不一樣。一位是用delete鍵進行刪除,一位是用退格鍵backspace進行刪除,一位是用剪切按鈕進行剪切,還有一位是用空格鍵進行刪除。這些不同的方法讓全班同學耳目一新,茅塞頓開。又如“繪圖工具的使用”一節的教學中,曲線工具較難掌握,爲了讓學生掌握“曲線工具”的使用,先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曲線,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看出,這兩條曲線一條是閉合的一條是不封閉的。我就進一步問,大家能不能自己畫出這兩條曲線,學生一致回答“很容易”。下面是學生開始繪圖,結果學生想了各種方法,但是鼠標拖來拖去,始終達不到目的;有的學生畫出了一條不封閉的曲線,老師讓他告訴大家制作方法。有的同學畫出了閉合的曲線,但他卻歸納不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允許他們不會做,允許他們犯錯誤,然後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後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同學們歸納、總結,把同學們還不能完全理清的知識條理化。

實踐是創新精神與自主學習的集中體現,通過自主學習,是訓練自學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而信息技術學習是一種操作技能與知識積累同時進行的學習。這種學習本身也有連續性的特點,在階段性的學習中,學生自主地進行知識歸納與總結十分重要亦十分必要。學生是學習主體,讓他們把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全班同學共享,既可以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總結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一方面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同時亦要做適當的糾正和輔導。

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依葫蘆畫瓢”,按照老師教的步驟依次完成任務,而是啓發學生通過探索掌握方法並能靈活地加以應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傳統教育以教師傳授知識爲中心,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往往造成學生循規蹈矩、亦步亦趨,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探究學習其本質是學生自己從各種特殊事例中歸納出結論,並用來解決新問題。它強調的是對問題的探究過程而不是現成的知識,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啓發學生,爲學生髮現知識創造條件和提供幫助。但在探究學習中,教師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做及時點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善於學習且樂於學習。

五、採用對比與總結

教學中採用對比,可以增強教學內容間橫向及縱向的聯繫,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軟件間完成相似任務的對比,通過對比,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在學生掌握了word中圖片、文字的插入方法後,在powerpoint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對比word中的相應操作自己探索並掌握方法,在powerpoint中掌握了超鏈接的方法之後,當學生學習網頁的鏈接時,也可採用對比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而迅速地解決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層的含義及應用目的等等。

對教學內容及時地做出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總結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進行,使其成爲學習的主人。例如,複製文件,可以採用多種不同方法來完成,在練習中請不同的學生給全班同學演示不同的操作方法,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操作方法進行總結。這樣既能調動全班同學的熱情與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六、及時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通常體現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任務的大小,讓學生單獨完成或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查看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於完成任務好的學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肯定、表揚;差的也要及時鼓勵、適當進行指導,但在指導時,一定不要妨礙學生獨立思考,要引導他們主動思考、探索,以達到創造性原則的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給傳統的課堂教學帶來了一系列重大的變革課題。我們應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圍繞“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4

20xx年7月的1x日至8月10日,我參加了信息技術培訓。在這短短20多天的日子裏,對我來說受益非淺,不論在理論學習方面,還是在實踐操作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讓我對信息技術有了更新認識和學習興趣。下面我就把這次培訓,所學的點點滴滴與大家分享。

1、通過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爲基礎,但卻並不同於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爲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爲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2、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我們積極採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初顯成效,可以說終於嚐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爲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纔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3、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徵。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爲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5

一、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學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爲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爲“信息化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諮詢系統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於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麼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

2、信息技術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採用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發佈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總之教師要從多方入手,使學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幹,學會創新。

四、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爲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佈置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佈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五、加強教學評價,多肯定學生。

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教師對於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

信息技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信息技術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信息技術素養是根本。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6

4月24日,學校安排我到北京步同信息培訓基地進行學習。本次學習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增進中心舉行,雖然時間不是很長,僅僅爲期5天,但是我收穫頗豐,這次實訓,讓我對網絡工程及信息安全有了更深的理解,並通過考覈獲得了信息安全網絡工程師資歷。對本次學習,我有以下幾點心得:

1.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本次培訓主要任務是學會散佈式網絡的設計與利用,網絡互連技術,和網絡利用中如何保證信息的安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1步加深我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老師通過溝通了解,有針對性的教我們1些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培訓進程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在實際應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讓我們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

2.內容豐富,案例真實且實用。

張曉峯老師從中石化、中海油、核電、政府信息中心等真實案例動身,對信息安全從合規化建設入手到影響信息安全的諸多因素進行了深入解析。同時,張老師利用netmeeting展現和windows2003虛擬環境進行學員間的攻防演練的授課情勢也得到了學員的認可。

3.培訓具有生產實用價值。

信息安全培訓是本錢最低、最有效利用現有技術和資源的、效果最快最顯著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通過本次cisp培訓,使我對工作中的信息安全全部領域有所瞭解,對產後學校信息安全的佈置和設置有的放矢,能夠減少沒必要要的投入浪費並對網絡的良好運行起到應有的作用。

談到心得,就不能不提學校訂於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幾年來學校不斷加強校園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和數字化校園建設獲得了公認的成效。學校也非常重視對信息化工作人員的培訓,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進修的機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把學到的東西充實到工作實踐中去,指點工作使培訓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

信息2.0學習心得體會篇7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認爲,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爲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爲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面對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出路,作爲一名教師,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必然性。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爲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美術課本中的許多內容也非常適合於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而且,美術課的有些內容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如《電腦美術設計欣賞》,學生只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操作,才能體會電腦美術的設計方法,如果教師能夠演示運用phsotoshop等軟件設計圖片,將會讓學生大開眼界,深刻體會電腦美術的強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把現代教育技術與美術學科進行整合,可以改變教材的觀念和形式,改變教學環境、手段和方法,變革教學模式,有利於面向全體同學發展個性,有利於學生進行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緊迫的。

本次學習受益匪淺,我們要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引導學生善於置疑,積極探索,大膽聯想,多方位,多層面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使美術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