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幼小銜接個人培訓心得【精品多篇】

2022幼小銜接個人培訓心得【精品多篇】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一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孩子們即將要結束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小學生。在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作爲家長的我們很榮幸能夠參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鶴國小聯合舉辦的幼小銜接家長會,此次家長會猶如一場及時雨,解答了我們內心無數的困惑,也讓我明白了作爲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平穩度過幼小銜接的關鍵階段。

此次家長會主題主要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於卜園長的分享:幼兒園在幼小銜接方面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鶴國小謝校長的分享:關於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好的準備工作。

簡而言之,爲了能讓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個關鍵階段,迅速適應國小生活。我認爲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前做好準備:

一、幼兒園方面:

(1)逐步培養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進入大大班以來,幼兒園老師會佈置一些家庭作業。這樣,孩子步入國小後,不會感覺學習負擔較重,會讓孩子們從思想上提前接受作業的準備;

(2)爲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環境。幼兒園大大班集體活動時間稍微有所延長,在集體活動時間裏引導孩子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讓孩子在心理上對時間概念有所準備。

二、家長方面:

(1)家長一定要認識到,孩子開始上學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作爲家長,應該幫孩子調整作息時間、學習和生活習慣,要創造環境讓孩子認識到,上學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2)以身作則,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也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爲家長,我們一定要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以起到以身作則的示範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識準備,在步入國小階段之前,孩子們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會寫自己的名字;開發語言潛力;具備初步的數理邏輯能力。謝校長特別強調家長不必在兒童入學前就讓他們學習大量的知識,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比如可以不失時機、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輸學校的種種事情,如“學校裏有許多小朋友”、“學校裏有好多老師和好多書,他們將教你好多有用的東西”

(2)習慣養成,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國小與幼兒園在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幼兒園階段,老師會時刻關注寶貝們的吃飯、睡覺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國小階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們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爲了使孩子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我們應該提前多多培養準國小生的自我服務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整理書包,自己安排課間的時間(喝水、入廁、遊戲等)。在培養這類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家長應注意及時配合幼兒園在家裏進行培養和加強。

總而言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國小,自信獨立地面對國小生活,進入國小後能夠儘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需要家長、幼兒園和國小需要共同努力。通過今天的幼小銜接會議,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了更新的認識,讓迷茫的家長會找到了更加清晰明瞭的方向,陪伴孩子們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段特殊的時期。

幼小銜接活動方案 篇二

一、指導思想:

1、幼兒入國小之前應做一些適當的準備,這已是國小教師、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識。做好“幼小銜接”,不但有利於入學前後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而且能爲孩子的後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嘗試經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活動目標:

1、經過“幼小銜接”系列活動的開展,和諧幼小銜接,幫助孩子向國小順利過渡。

2、本着“真誠、尊重、互動、合作”的原則,增強幼兒園與國小的溝通銜接。(園校行政之間、園校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國小生等。)

3、有效整合家園力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知識觀。

三、活動時間:

5月30日

四、活動地點:

大三班教室

五、參加對象:

全班家長主持:金老師

六、活動準備:

1、班主任寫好方案和發言稿。

2、家長簽到表。

3、提前二天給每位家長髮一份邀請函。

4、會場標語:幼小銜接家長會。

七、活動流程:

1、主持人致辭介紹活動流程。

2、由蔡老師講座《幼小銜接》。

3、由班主任介紹班級情況。

4、有家長填寫反饋表。

5、與家長交流。

幼小銜接系列活動方案 篇三

一、實施“幼小銜接”的目的和意義: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學習,是人生道路上又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由於活動環境,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業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厭學的不適應的現象。因此,孩子能否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做好幼小銜接是關鍵。那麼如何讓孩子愉快的進入國小,自信獨立的面對國小生活呢?這需要幼兒園、家庭和國小共同重視、努力配合,纔會取得一定效果。《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國小密切聯繫,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xx市課程指南》也明確指出:“幼兒園以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國小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研究幼小銜接問題,做好銜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幫助幼兒走好從幼兒園到國小這個“坡度”,爲孩子順利適應國小的學習與生活,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

二、指導思想:

以《xx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爲依據,針對我園大班幼兒的特點。以及我園原有的幼小銜接的工作經驗和做法,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旨在幫助大班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國小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與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有機結合,體現科學性、整合性和趣味性。並與國小“學習準備期”主題活動做到有機結合,通過幼兒園與國小的銜接、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種手段多方位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活動真正落實到實處。

三、銜接目標:

1、從心理準備入手,培養孩子入學前的良好心理品質。

2、以培養孩子交往能力爲重點,幫助孩子適應幼小過渡中的斷層問題。

3、加強幼兒園與國小的互動觀摩交流,爲幼兒做好入學前必要的心理準備。

4、家園同步,增強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共同爲幼兒入國小做好準備。

5、有入國小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國小的生活,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活動時間:

xxxx年4月中旬——xxxx年6月中旬

五、活動對象:

大班組全體幼兒、教師、家長、實驗國小的部分教師

六、具體措施與內容:

1、入學前的思想準備:

通過參觀國小、與國小生同上一節課等方式深入國小,多方面體驗國小的學習生活,激發兒童對國小的嚮往,並對上國小充滿期待,同時幫助兒童瞭解他們想知道的國小的事情。

2、社會適應方面的準備:

首先是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通過談話、故事、社會實踐培養兒童的獨立意識,知道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要想辦法,自己能夠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請求教師、家長等成人的幫助;通過自己動手自己操作、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鍛鍊兒童的動手能力和生活問題處理能力;通過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讓他們懂得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並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爲。

其次,培養兒童的新環境適應能力。在兒童對國小產生嚮往的前提下,發展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讓兒童掌握一些與他人溝通交往的技巧,並期待到新環境中;通過對兒童集中力、自制力的`培養,以及對規則的認同,讓兒童能適應新環境的新規則和新的要求。

3、學習適應方面的準備:

首先要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兒童養成守時的好習慣,不遲到不早退、不隨便請假;在教學活動中讓兒童養成愛思考、專心、願意傾聽的好習慣;培養兒童正確的握筆寫字、讀書的習慣,以及學習整理自己的書包、文具,學會使用學習用具。

其次,要培養兒童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數學學習能力。這兩種能力在國小的學習生活中試非常重要的,語言是交流的基礎,數學是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因而,要特意培養這兩方面的能力,在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方案中也特別強調這兩方面的知識準備。

4、家長工作

首先,開學初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實施的幼小銜接教育方案及實施進度,取得家長的支持,爲今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然後,對家長進行理論指導,更新其觀念。請國小老師來幼兒園爲家長舉辦有關幼小銜接的專題講座,使家長正確瞭解幼小銜接的意義和重點,掌握入學前習慣培養、能力培養的內容、方法,並瞭解入國小除了需要知識的準備,還應重視兒童心理的準備及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準備,全面理解幼小銜接工作。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四

女兒今年6週歲了,準備9月份入國小,“是否應該讓孩子提前學習國小課程?”這兩種想法一直讓我猶豫不決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學習了國小課程我怕孩子在正式進入國小後,因爲老師講的知識都會了,不認真聽課,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聽課習慣。如果不提前學習國小課程又但心孩子上學小後跟不上班級課程的進度,從而影響到孩子對學習信心。《“幼小銜接”特別策劃》中提到的現狀無論是角度還是觀點,正是我們做爲家長重點關心的問題。下面談談我通過閱讀《幼小銜接》所得到的啓示及心得體會。

通過閱讀了心理學家格塞爾著名的雙胞胎爬樓梯實驗結論同時也參考了“三年級效應”我個人認爲啓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與讓孩子提早學習過多的國小課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會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知識。

“孩子對成績、分數是沒什麼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數意味着什麼”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其實真正在意分數的是我們長家,我們對成績和分數認識,決定了孩子對成績和分數的認識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爲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等原因,因此我們家長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後我們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最後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閱讀《“幼小銜接”特別策劃》爲我做好孩子進入國小的準備指出了正確的方向,同時我也在根據《“幼小銜接”特別策劃》指導,查找自己身存在的問題,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爲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做爲家長讓我們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吧。

2022幼小銜接個人培訓心得 篇五

(試行草案)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是向幼兒進行體、智、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地成長,爲進入國小打好基礎,爲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這就是說搞好幼兒園與國小銜接工作,爲幼兒順利進入國小做好準備,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任務也是衡量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幼兒園與國小是鄰近的兩個教育階段,由於這兩個教育階段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內容、方法和生活制度等各不相同。因此,兩階段之間既存在聯繫又各有特點。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由於教育重要條件及周圍環境的變化,必然面臨許多新的問題,也必然有一個新的適應過程。

首先,學習方式有不同,幼兒園的教育是以遊戲爲主,對幼兒的教育滲透於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遊戲靈活、趣味性強,沒有嚴格的約束力、規範性,孩子不會感到苦惱、厭倦和緊張,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幼兒園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傳授生活中粗淺的知識爲主。而進入國小後,上課成了幼兒主要的學習形式,在教學上強調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的基本訓練,教學方式由正規的課堂學習代替了以前自由度較大的遊戲活動學習方式。

其次,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生活作息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幼兒園每天上課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其他時間見分則以遊戲爲主。而進入國小後幼兒每天上課第天上課時間就達到了六個小時左右,遊戲時間很少,午睡得不到保證,上課有的出現上課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有的因教學內容單調、重複,失去學習的枳極性,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第三、有的獨生子女由於家庭的溺愛,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管理自己的學習用品,不能獨立完成班級的各項任務,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和自制力,有的不能友好的和其他同學相處,不聽從成人的勸告,驕傲、任性,不利於身心發展。

以上這些都是銜接階段存在的問題,爲了讓幼兒順利地從幼兒園階段過渡到國小階段,讓幼兒及早的從心理上適應環境,促進其身心發展,迫切需要做好幼兒園階段到國小階段的銜接工作。通過實踐,我認爲做好銜接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幼兒渴望進入國小學習的激情

幼兒做事往往憑藉興趣,幼兒園大班的幼兒雖然意志、品質已有很大發展,但仍然需要有意引導。幼兒嚮往國小生的生活,可能只是看到國小生有漂亮的文具盒、新課本、紅領巾等,這種入學的願望雖然是幼稚的、膚淺的,但也是可貴的,教師應該保護幼兒的這種積極性,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鼓勵幼兒努力學習,激發幼兒做一名優秀國小生的強烈願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優秀國小生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不僅喜歡做國小生,而且讓幼兒明白做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是不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

二、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幼兒進入國小後,要承擔緊張的腦力勞動和獨立作業的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有健康的體質和良好的耐力和抵抗力。在幼兒階段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預防疾病注意安全。同時,必須保證幼兒的遊戲活動。因爲在遊戲中,幼兒情緒愉快,有利於提高機體各器官的功能。戶外遊戲使幼兒接觸空氣陽光,可充分利用自然因素鍛鍊身體。

三、發展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任何人來說,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終身有益的。例如上課遵守紀律、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會動腦筋、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等。對於幼兒來說,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時,要引導幼兒學會有目的、有順序、較準確的觀察習慣。如觀察單個物體會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進行觀察。隨幼兒年齡的增長,可適當延長上課時間,到大班下學期可延長至35分鐘並適當增加智力活動的難度。如開展計算比賽、猜謎語等活動。

四、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幼兒園要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如會整理書包、愛護書籍、不浪費用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班上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負責整理圖書、玩具。用餐時幫老師發勺子。舉行穿衣服、疊被子比賽活動。既鍛鍊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促進幼兒手部能力。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態度積極認真能獨立完成的幼兒。對個別懶惰、能力差的幼兒要和家長配合共同教育。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我們要把爲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當成我們的任務,切實有效的完成,使孩子們順利地過渡,開始他們的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六

大班幼兒即將“畢業”,升學成爲一名國小生。幼兒能能否很快地適應國小生活,完成階段性轉變,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尤爲關鍵。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向國小教育模式轉變的過渡性階段,是國小教育的開始階段,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幼小銜接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地適應國小學習生活;二是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大班成立了"幼小銜接"小組,並積極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幼小聯手,實現幼兒向國小生順利過渡。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我們主要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1、我園建立了合理的幼小銜接制度

我園積極鼓勵家長配合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在家園共育的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進展情況,加強幼兒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爲家長提供各種有價值的資料。

2、時間上與國小作息時間互相靠攏

按規定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注重動靜交替,注重幼兒活動參與;而國小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靜多動少,並且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因此,對很多一年級國小生來講,這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這時孩子對國小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會破滅,心裏開始失望。爲了緩解這種情況,幼兒園適當延長了集體活動時間,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課後並安排孩子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逐步使幼兒在心理、時間概念上做好準備。

3、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大班教師注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加強幼兒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注意力的培養、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等。

其次在大班後期還可以對幼兒進行專門的語言、數字訓練和指導,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等。

4、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爲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後,教師制訂了“今天我值日”計劃,給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現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澆水,有些孩子會粗心大意,忘記照料自然角,對此,教師採用“小紅花”的激勵形式,鼓勵幼兒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對於整理玩具、圖書角、學習用品等事情,我們也很重視,鼓勵孩子認真仔細地完成,最後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增進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共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願意上學,喜歡上學,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 篇七

一、指導思想:

幼兒園教育與國小教育是一個系統整體,加強幼小銜接,能使幼兒園孩子快樂融入國小生活。一年來,“清小”和“清幼”結成牽手單位,定期交流探討,組織學生活動,在幼小銜接工作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次活動的開展,能使更多的家長了解兩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成效,使更多的幼兒瞭解國小生活,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國小生活中,同時也進一步推進兩校在幼小銜接教育上的深層研討,共贏共享幼小銜接的成果。

二、活動時間:

(週五)下午2:30

三、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區教育局

承辦單位:幼兒園

四、活動地點:

五、活動安排:

(一)清清水,殷殷情——家長篇

活動目的:

通過組織清河路幼兒園家長來校活動,使家長們感悟“清小”清新和諧,蓬勃向上的校風校貌,瞭解“清小”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成效,進一步推進兩校幼小銜接教育的深入研究。

活動主題:

真誠溝通,互動雙贏

活動對象:

幼兒園大班學生家長

活動地點:

活動負責人:

組長:組員:

活動過程:

1、觀看國小錄像資料片:(2:30之前)

2、領導致辭:(2:30~2:35)

3、校園長講話:(2:35~2:50)

4、家校互動採訪:(2:50~3:00)

5、兩校特色展示:(3:00~3:25)

(1)滬劇:《羅漢錢》

(2)錫劇表演:《唱支山歌給黨聽》

(2)趣味詩朗誦:《數字詩》

(3)情景劇:《我和海寶做朋友》

(4)小組唱:《年少的味道》

6、領導點評:(3:25~3:30)

活動前期準備:

播放資料片、相關音響調試:

活動主持:

家校互動採訪:

兩校特色展示:

會場安排:

家長停車安排:

清清水,暖暖情——學生篇

活動目的:

通過組織大班小朋友開展活動,讓他們學念一首兒歌,學做一個遊戲,感受國小教室文化,瞭解簡單的國小生活常規,充分體驗國小生學習生活的快樂。

活動主題:快樂學習、快樂遊戲

活動對象:幼兒園大班小朋友

活動地點:國小一年級教室

活動負責人:組長:

組員:

活動過程:

1、分組(2:30~2:45)

(1)幼兒園小朋友到達清水路國小後,按照班級分成6個活動小組。

(2)每個活動小組分別進入一年級6個班級中的1個班級。

(3)每個班級由清水路國小1名老師負責安排好小朋友們的座位。

(4)幼兒園的帶班教師和保育員負責好幼兒園的常規及文明禮儀等教育。

2、活動(2:45~3:30)

(1)快樂學規範(2:45~3:00)指導感受教室文化、學習簡單的國小生活規範

(2)休息(3:00~3:10)

(3)快樂學兒歌(3:10~3:20)進行生字兒歌教學

(4)快樂做遊戲(3:20~3:30)通過遊戲的形式互相溝通,融入快樂的國小生活

教師安排:

國小:

幼兒園:大一班——大六班(兩位班主任老師和保育員)

活動前期準備:

1、清水路國小課程教學部組織6名教師開展幼小銜接專題教研活動,研討落實工作。

2、清河路幼兒園大班組教師開展一次幼小銜接的研討活動,落實相關工作。

3、後勤保障部負責幼兒安全工作。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八

各位家長:

再過幾個月,您的孩子就將進入國小開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嶄新的生活,當您的孩子告別幼兒園輕鬆溫馨的生活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中,周圍的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學習的課程是如此豐富多彩的,那麼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儘早適應這一切,爲他的漫長的學業生涯帶來一個良好的開始。今天,我們就將圍繞幼小銜接的問題和各位家長進行一些探討,我們希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能構建一個“幼兒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讓幼兒成爲家園協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識上我們要明白,幼兒園教育和國小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兒的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而且更應該是包括身體、心理上的準備,促進幼兒的共同發展。國小和幼兒園的變化首先表現在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物質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在國小裏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張張椅子以外還有一排排的書桌;操場上的玩具類運動器械被運動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學樓裏再也找不到幼兒園裏隨處可見的各種積木、娃娃;國小的場地比幼兒園更加寬敞。其二是時空環境的變化,幼兒園裏的生活活動、運動、遊戲和學習活動被國小的課程演化爲非常正規和系統的課程,作息表改成了課程表,在幼兒園裏的許多活動在時間上是有彈性的,因爲教師更多的不是考慮幼兒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兒的興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國小所有的活動都在規定的時間裏執行和在規定的時間裏結束,在幼兒園裏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將在30分鐘裏結束,但是在國小所有的學科的授課時間保證在40分鐘或者更長。其三是師生互動形式的變化,在幼兒園裏教師更多的主動觀察幼兒,引導幼兒,通過談話、遊戲、個別交流帶動幼兒走入集體生活,而在國小裏,教師通過書面的作業、小組探討、集體的授課等形式和學生進行互動。

評價目標的變化,在幼兒園裏教師對幼兒的發展評價是比較模糊的,因爲我們知道年齡越小,個體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就好比一個一歲的嬰兒和一個兩個月的新生兒之間的差異那是多麼大,其實他們的年齡只有11個月的差距,那麼一個25歲的人和一個19歲的人,相差6歲就是72個月,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會很大嗎?因此幼兒園的老師的評價方法是讓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個發展起點,然後到達不同程度的發展目標,老師關注的是孩子的個性、健康、認知、品行、社會性多方面的同步協調,所以評價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會以數字化的形式來表現,但是在學校裏,我們都知道,評價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賴於考試的分數。對幼兒的評價是量化的。

幼小銜接心得體會 篇九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國小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爲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爲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

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國小後,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適應國小的需要。例如:讓他們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學具,整理書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強,孩子在入國小後也就能很快適應國小的集體生活。

此外,要使幼兒在心理上做好當國小生的積極準備。大多數幼兒都比較嚮往國小生的生活,他們很願意成爲一名國小生。他們以爲上學很好玩,背上書包很神奇,缺乏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隨機應變能力。家長應幫助幼兒調整情緒,做好當國小生的心理準備。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即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