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多篇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多篇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篇1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我也在思考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我也常常把《語文課程標準》拿出來翻看對照自己的教學,看看是否有不對或者不合理的地方。雖然平時常看《語文課程標準》,但總覺得自己瞭解的內容淺之又淺,只能看到表面的內容,並不能觸及到深層次的內涵。

十年發佈一次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終於在2022年4月發行了。這一次新課標發佈後,我迫不及待地下載進行瀏覽閱讀,如獲至寶。但是讀後卻有些迷茫,這次的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確實有些大,有些內容更是感覺理解不透徹。幸好,在x月x日上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發起了一場公益直播,由xx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xx主講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

在講座中,xx教授不僅爲我們梳理了新課標的主要變化,新增加的內容,講解了課程的有關知識,並對命題、質量檢測、教師培訓等內容都給出了建議,讓我耳目一新,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更加註重學生作爲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再也不只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與系統性。比如xx教授所說的核心素養的內容指向變化,從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轉爲重視學生的應然狀態也就是學習成果,這個嶄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好好揣摩才能真正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實提高。

xx教授的講座時間很快就結束了,讓我意猶未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我還需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爲我所用,用於學生。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篇2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對今後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們要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022版語文新課標裏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基於核心素養髮展水平,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繫,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繫。我們要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在新課標學習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文化自信”這個詞,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我們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語文學科是一門育人的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研讀,爲高質量教學打好堅實基礎。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篇3

2022年版的新課標自頒佈以來,我們不難發現較之2011版課標其中的諸多變化,筆者認爲新課標學習不僅要學習其中的內容,更要弄懂這些內容發生了什麼變化、爲什麼要發生這樣的變化。今天要分享的是關於學段要求名稱變化的幾點思考。

2022年版與2011年版學段要求名稱對應關係與明顯區別

從名稱的變化中不難發現,2022年版課標提出了明確的“鑑賞”“梳理”兩大要求,這兩大要求具體的指向是什麼呢?

一、指向高階思維訓練

“鑑賞”是音樂學科中的常見要求,何謂“鑑賞”?它是在感受、欣賞基礎上的更高要求,其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規範,又調動人們的想象力,而這種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創造的性質。由此可見,新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指向高階思維的訓練,這也體現了新課標的修訂原則之一“堅持創新導向”。

其實細看每一學段“閱讀與鑑賞”中的具體要求與原先相比並無多大改變,主要是將原來的幾條合爲一條,僅有一處是將原來的一條拆爲兩條,其次是三個學段都添加了有關整本書的閱讀要求,除此之外僅有5處改變或新增要求。但這恰恰說明了,我們之前的閱讀教學可能大都停留在感受、欣賞層級,而今後要結合相關語文學習,朝着鑑賞層級邁進,即朝着“創造”這一高階思維邁進。

二、指向關鍵能力的培養

“梳理”一詞看似簡單,但其指向的卻是“關鍵能力”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梳理知識、信息之前得先儲備知識、收集信息,這是基礎;然後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分類整理,化零亂爲條理,這是關鍵;最後通過梳理達到對所知的全面深度理解,這樣才能所學有所用,這是目的。

全面覆盤我們過往的教學,關於該關鍵能力的培養做的是非常之欠缺的,教師或是越俎代庖,或是降低要求,甚至是置若罔聞。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第一,不會做。教師教什麼不明確,將學生學習重心放在了對知識的記憶理解上;怎麼教不明確,不知道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該能力;第二,不想做。梳理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教師因看不到現成的收益而不去做或是半途而廢。

現在該能力培養以課標形式明確提出,既體現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又增強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實用性特點。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篇4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近日,靜下心來讀了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xxxx版)》,越來越覺得學生主體作用的強調,合作學習,綜合性學習等理念要求在課堂上生根發芽已經成爲今後教學的一個趨勢和亮點。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更鮮明,就是打好“三個基礎”:爲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通過閱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三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注重個體生命的發展,強調個體的不斷成長,而不是僅僅強調個體服務於社會,從而更加凸顯了“以人爲本”的理念。

由此我想到了招教面試時我抽中的一道答辯題:在教學過程中你認爲應該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記得當時拿到題目時無所適從,但在今天有了一定教學經驗並度過課程標準後,便依稀覺得有點眉目了。在我看來,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項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械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教師出色的教是爲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要注重實踐,讓學生敢於主動體驗,把表演引入課堂,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滿足他們的“遊戲衝動”和“角色幻想”的需要。我在講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這樣故事情節生動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懂後進行角色表演,然後適時進行記者現場採訪,讓學生採用自評、互評的方式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只有通過轉變觀念、適時鼓勵、注重實踐、創設情景等途徑,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我們的課堂纔會生機勃勃,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成爲學生人生旅途中最亮麗的風景。

新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篇5

本次學習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讓我對新課標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其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最爲深刻。

一是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的育人導向,使育人目標更加系統明確。

新課標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爲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和總目標。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點: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在每一個學段目標後面都有特地指出。課程內容的主題與裁體形式也是強化“以文化人”的價值取向,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爲主要內容。這一核心素養的確立處處彰顯着國家意志。

二是構建了語文學習任務羣。

第一層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羣是“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第二層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分爲“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第三層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分爲“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

課程結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通過構建學習任務羣的方法來實現,而學習任務羣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會讓我們每個學段之間的教學銜接得更緊密。

之前我在教學上基本僅以教科書爲教與學的資源,頂多加上教參,這就導致我的教與學生的學非常單一且低效。現在有了學習任務羣的引導,我在以後會嘗試着以生活爲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爲主線,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我的教學活動,讓我的語文教學從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態的語文實踐活動。在作業設計上我也會立足於學習任務羣,做到“少而精”“實而活”。

今後我將繼續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做到常看常新,並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