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多篇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1

70年的風雨征程,帶來了祖國繁榮強大,如同陽光照亮了我們的前程,指明瞭我們前進的方向,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勝利走向輝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爲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爲着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着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着一箇中心而團結。每逢國慶,去*廣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遊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廣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着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於1999年修訂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週六、日組合爲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爲“國慶黃金週”,用放假的形式,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回首這70年,中華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蹣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犧牲。但是如今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輝煌中國》之《圓夢工程》透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互聯網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一張張中國基礎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託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2

我心中的祖國是歌,是一首一首扣人心絃的歌。祖國的歌,有屈辱,有悲壯,有奮鬥的足跡,也有不屈的精神。祖國的歌千姿百態,昂揚而激人奮發,他的歌聲中,講述着那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曾經的祖國譜寫着那一首繁榮而昌盛的歌。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吸取教訓,實現貞觀之治。唐玄宗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史稱開元盛世。鑑真東渡,玄奘西遊,密切各國關係,爲各國友好相處作出重要貢獻。文化更是達到登峯造極的境界。趙州橋,雕版印刷術,古詩,書法,繪畫更令人歎爲觀止。宋元時代,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加上西漢時的造紙術,被稱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現在的祖國,終於在經歷那重重磨難後,歌唱起雄偉的歌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人民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樣的歌聲中,包含着多少辛酸的淚,多少希望,多少拼搏。終於在無數坎坷後,屹立,屹立在了世界的頂峯,終於脫離曾經,俯視山腳下那片美麗的風景。

祖國,還會不甘現狀,唱着希望與自信的歌,繼續前進……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3

閱兵過程中,中國以嶄新面貌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地面方隊受閱官兵全副武裝,鬥志昂揚;我國自主研製的各型戰鬥機混合而成利劍般的隊形,呼嘯而過,一輛輛戰車靜臥長安街、一個個挺拔的身姿讓人敬佩,這次盛大閱兵展示了中國軍事實力,展現了中國的軍威,這次閱兵也令觀者熱血沸騰,大大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70年來,人民從南昌城到井岡山,從浴血長征到抗擊日寇,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以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成爲一支無往不勝的偉大隊伍。只有飽嘗屈辱的民族,纔會孕育出如此渴望勝利的,只有無比渴求復興的民族,才能培育出如此強大的。

本人收看建70週年閱兵儀式,受益匪淺。強大的人民,需要建設一支攻必克守必固的正義之師、威武之師、勝利之師,就能做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爲此,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黨的強軍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努力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爲把我們這支英雄的人民建設成爲世界一流而努力奮鬥。

我們的要牢記總書記的要求,堅定不移堅持黨對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黨指向哪裏、就打到哪裏。堅定不移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時刻把人民放在心頭,永遠做人民子弟兵。堅定不移堅持戰鬥力這個的根本的標準,聚焦備戰打仗,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堅定不移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全面提高國防和現代化建設水平。毫不動搖地做到了這五個“堅定不移”,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持苦練精兵,頑強磨礪雄師,我們就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

這次慶祝建國週年閱兵,就是我軍強大戰鬥力的一次生動展示,是對我軍近年來深化改革成果的一次全面檢驗,是對新體制新編成優勢和效能的一次具體測試,是對全軍官兵改革必成、強軍必成的信心決心的一次鮮明彰顯,是黨的以來人民實現鳳凰涅槃、責重生的生動縮影,是貫徹習近平主席改革強軍戰略思想實踐成效。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4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

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

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這是一位叫宋阿毛的志願軍烈士生前寫下的絕筆信。他是犧牲在長津湖戰場上129名戰士中的一員。他們在風雪中堅守陣地、阻擊敵軍六天六夜;他們以戰鬥姿勢凍死在戰壕裏,槍口仍對着敵人;他們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偉大戰鬥精神的昇華--“冰雕連”!

這組讓敵軍見了也肅然起敬的冰雕羣像,用血肉之軀築起了祖國的鋼鐵長城;用堅毅與頑強凝聚起強大的中國力量,鑄就了中華民族魂。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證實了自己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用筆直的脊樑撐起了共和國,也撐起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安寧。他們就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這世上,從沒有天生的英雄,誰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可總有一羣人,從未辜負自己的誓言。有一分熱,發一份光,把點點螢火匯聚成溫暖人間的星河;把對祖國和人民的使命感、責任感薪火相傳。三尺講臺就是我的“戰場”,援疆之路就是我的新徵程。秉承援疆初心,擔當肩上使命,嚴守各項紀律,努力成爲我們這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本溪援疆隊伍中合格的一員。援疆不僅僅是一種家國情懷,更是一種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是我們駐守邊疆的一種責任與擔當。正因爲我們援疆人能夠把祖國放在心頭,以祖國的利益爲重,才能夠做到無怨無悔。我們矢志奮鬥,淬火成鋼;縱然直面風雨,也能無畏堅強!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5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之後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入侵朝鮮。並且,美國多次派飛機侵入我國領空,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入侵我國臺灣海峽,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同年10月,以彭德懷爲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拉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這時的新中國成立剛剛一週年,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仍然困難重重,我們偉大的祖國還處在艱難時期。抗美援朝的前線上,廣大志願軍在糧食和衣服補給相當困難的情況下,仍舊保持高昂的革命熱情和強大的戰鬥力,不懼艱險、勇往直前、浴血奮戰、不怕犧牲。在戰鬥中涌現了大批的戰鬥英雄,有抱炸藥衝敵陣與敵同歸於盡的楊根思;有挺胸膛堵槍眼視死如歸的黃繼光;有臥火海忍劇痛維護潛伏紀律的邱少雲;有搶修橋樑保暢通英勇獻身的楊連第;有冒嚴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有志願軍第一人、領袖之子毛岸英……?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這種忠於祖國、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極大地鼓舞着廣大戰士,也有力地震懾了敵人,同時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靈。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爲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可是我們的鐘爺爺也會累,國之危難讓他憂心忡忡,艱鉅的工作讓他滿是疲憊。我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一張圖片:在趕往武漢的列車上我們敬愛的鐘老睡着了,燈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頭髮,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眉頭緊鎖。他的眼鏡還架在臉上,電腦屏幕仍然是工作狀態。這張圖片,讓全國人民心疼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年邁的他如此超負荷的工作呢?當然是鍾老的愛國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纔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敬佩的偶像。我們應該心懷和鍾老一樣的信仰:愛國。

富裕、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爲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爲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爲了國家,爲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纔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爲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6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每當升旗儀式時,我聽到這首振奮人心的國歌,看到那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我就會想起小時侯外婆對我說的話:“五星紅旗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

今年是我國建國七十週年,在這短短的七十週年當中,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聽外婆說,她們小時侯家裏生活條件很清貧,而且家家都一個樣。吃的是粗糧和鹹菜,由於家裏孩子多,有時還吃不飽飯,小食品就更沒有了,不象我們現在想吃什麼買什麼,有的時候吃剩下的飯菜還得倒掉。外婆說,我們現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啊!

再看她們小時候穿的是平布做的衣服,不是藍色就是黑色,衣服破了就打補丁,老大衣服穿小了老二接着穿,一個傳一個,不象我們現在的孩子家家生活條件優越,每個人穿得都很好,都不知道打補丁的衣服是什麼樣子。和外婆小時候的生活比起來,我們的生活不知道要比她們幸福多少倍。

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還體現在通訊上。以前在外婆下鄉的時候,如果想和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報信兒,只能通過寫信的方式,而且家人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收到。而今天我們可以通過電話或電腦視頻跟千里之外的親人通話,大大提高了我們生活的效率。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學習,回報社會,不能讓老紅軍們的鮮血白流。在我們國家建國七十週年來臨之際,我祝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7

今年國慶,萬象更新,非同尋常。回首正當全國國民意氣風發地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雄偉目標而鬥爭的時刻,我國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病災害。面對這場嚴峻考驗,全國國民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保持一手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不放鬆,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搖動,奪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階段性重大勝利,堅持了經濟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經歷風雨,又見彩虹。抗擊非典的奮鬥,極大提高了我國國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偉大祖國,經濟發展,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展現新氣象,昭示好前景。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會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全國國民新世紀新階段的鬥爭目標。實現這個雄偉目標,符合全國各族國民的共同心願和基本利益。落後就要捱打,財大才能氣粗。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我國形成發達的生產力,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物質基本,是我們在日益劇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的物質基本,也是國度繁華強盛、國民安居樂業和社會長治久安的物質基本。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集中精力,心無旁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搖動,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奮力開創改造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重要思想是爲了國民、代表國民、造福國民的理論。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國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雄偉目標的基本指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學習貫徹重要思想的實踐,也是對學習貫徹重要思想成效的檢驗。重要思想的實質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學習貫徹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國民的基本利益爲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能不能落實立黨爲公、執政爲民這個實質,是權衡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誌。我們決不能把重要思想庸俗化、隨意化、標籤化、招牌化,一定要始終牢牢把握立黨爲公、執政爲民這個實質,真正爲民謀利,爲民造福。

近一年來,黨中央,保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千方百計擴大再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出臺許多便民利民的措施,做了大量親民愛民的工作。國民爲有這樣的黨風政風而歡欣,祖國爲有這樣的黨風政風而自豪。新中國成立54年來特別是改造開放20多年來,我國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國民生活不斷改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宏大成就。但是,越是在形勢好的情況下,我們越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礎國情,國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牴觸仍然是社會的主要牴觸。我們一定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大力轉變作風,狠抓求真務實。

建國70週年心得體會4

回顧我們國家走過的光輝歷程,讓我們感慨萬千。建國70週年征程是一部奮鬥史。在國家和黨的領導下使得我們走向光明,走向幸福。

牢記黨的優良傳統,並把優良傳統繼承和弘揚下去,是我們每個_員的責任。

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是我們取得革命勝利的法寶,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同樣是取得建設事業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法寶。我們的前輩,無數的革命家和革命者,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黨的優良傳統。在這些優良傳統中我們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作風,與人民羣衆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的精神……。靠着這些傳統,我們無往而不勝,一路向前。

作爲基層的_員,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又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_人的思想境界應當,志存高遠,嚴以修身,才能鑄就金剛不壞之身。“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爲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裏,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我們要經常問一問,有沒有玩忽職守、不作爲、慢作爲和亂作爲。要經常自省自警,謹慎用權,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當個人感情同黨性原則、私人關係同人民利益相牴觸時,必須毫不猶豫站穩黨性立場,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嚴於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做,勤於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爲政清廉。我們只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就能養成好風氣。發揚黨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傳統,就必須做到“謀事要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歷苦難,走向輝煌,靠得就是“謀事要實”的品質和追求。一切從實際出發,把遠大理想和實際目標結合起來,從眼前做起,從羣衆期盼的實事做起,絕不違揹人民羣衆的利益,絕不違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絕不脫離實際。要腳踏實地,要真抓實幹,勇於擔當責任,勇於直面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實績。不管在什麼地方,不管處在什麼條件,只要一心爲公,一心爲民,腳踏實地,就能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番事業。“做人要實”是_員最基本的品質,每個_人,都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黨員幹部要以實立身,以實爲守,以實行事,對組織忠誠老實,對同志誠懇實在,對工作負責紮實,對人民真情實意,這樣就能在羣衆中樹立_員的形象,真正成爲人民羣衆信得過的人民公僕。

我是一個社區的青年黨員,我要在國家和黨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把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修養緊密結合起來,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道德修養,提高創新能力,完善自我,站在歷史的潮頭,傳承文明,發揚傳統,開拓進取,爲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個人對70週年心得體會篇8

?決戰朝鮮》是一本好書

我剛剛看了一本好書,題目叫《決戰朝鮮》。我爲什麼看這本書呢?原來,在2010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在接受中國網和網易的採訪時提出,要隆重紀念抗美援朝戰爭。我本人一直對抗日戰爭的話題很有興趣,有了這個新聞後,也開始關注抗美援朝戰爭了。

我注意到,軍事科學院的羅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紀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應該用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的機會弘揚我們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這些老同志說得非常好,說我們不怕死亡,但是我們怕被遺忘。

其二,羅援說,俄羅斯有《軍人地位法》,德國有《軍人地位法》,美國有《軍人福利待遇法》。我覺得不管是現役軍人、預備役軍人還是退役軍人,以及其家庭成員,他們在社會上處於什麼樣的法律地位、他們應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應該得到什麼樣的福利,這些還沒有一個非常規範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爲軍人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們軍人要無條件地服從國家的召喚,要用我們的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於這一種特殊的義務,那麼就要享受一種特殊的待遇。

其三,羅援說,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當我談六十週年的時候,我們就設想這些老同志當時是十五歲參軍,那麼現在也七十五歲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們當時的志願軍、小戰士,他去的時候如果是十五歲,現在也都是七十五歲,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時間對他們也是非常珍貴的,我覺得應該抓緊時間給他們一種褒獎,對他們的歷史給予一種肯定。特別是抗美援朝,我覺得這場戰爭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獨立自主地領導的一次對外戰爭。而且這場戰爭打出了我們的國榮、打出了我們的軍威,大長中國人志氣。當時我們面對的是誰?我們面對的是比八國聯軍多出一倍的十六國聯軍,我們把十六國聯軍打敗了。在這場戰爭中,我們中國人民志願軍體現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志氣,形成了一種志願軍的精神。

我查詢了一下新華社的報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六十週年紀念日。正如胡總書記所說,這場戰爭,是一場偉大的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於危急關頭,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黨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以彭德懷同志爲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百萬中華優秀兒女先後入朝作戰,創造了震驚世界的英雄業績。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萬衆一心、節衣縮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線。經過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終於同朝鮮人民一起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圖謀,保衛了新中國,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不僅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戰爭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以上都是官方的報道。我看了李峯先生的著作後,對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原來,我對抗美援朝是有誤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學的時候,看過一本日本人寫的圖書。他們分析:“中國如果不出兵朝鮮,美國人不會打到中國去。中國出兵朝鮮,給本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而且,是在幫助蘇聯與美國爭奪在亞洲的勢力範圍。”

看了李峯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變了看法。李峯寫的《決戰朝鮮》一書以恢宏的氣勢、凝練的語言、飽滿的激情、翔實的史料,全景式再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歷史。而且,作者李峯爲了寫《決戰朝鮮》參考了大量圖書,這種認真做學問的態度令人欽佩。

我非常喜歡這本圖書,我固執地認爲:“書如其人。”這個意思就是:書寫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好人。我父親是盧溝橋事變後參加八路軍的,全國解放後他就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工作。我從小見過的作家多了去了。本書責編陳智富先生告訴我:“確實‘書如其人’。李峯是一個隱士,淡薄名利,爲人低調。這次《決戰朝鮮》(白金紀念版)將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簡介,便於讀者對作者及創作情況有進一步的瞭解。”這就很好。

——方軍

(本文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抗戰口述歷史研究者。1997年從日本留學回國,出版暢銷書《我認識的鬼子兵》,獲得中國圖書獎、優秀圖書獎。該書由呂正操將軍作序,遲浩田將軍發來賀信,引發中國人的深沉思考。2005年出版圖書《最後一批人》,引發各界熱烈反響。

多年來,致力於採訪親歷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批人”:老八路軍、老新四軍、國民黨抗戰將士、侵華日軍老兵、被日軍強擄的勞工、強擄爲性奴隸的老婦、當年歸國參加抗戰的華僑、東北抗聯戰士、美國援華空軍等老人。他認爲:“親歷中日十五年戰爭的最後一批人,就是戰爭鉅著的最後一頁,親歷者自然消亡了,這本鉅著就放回人類文明發展歷史的文庫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