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分子化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高分子化學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高分子化學實驗 篇一

高分子化學實驗

課程性質: 獨立設課

課程屬性: 專業基礎

學時學分: 總學時 54實驗學時54實驗學分 1.

5開出時間: 三年級 5 學期

適用專業: 化學教育專業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數:1 個 20學時

大綱主筆人:宋建華主審人:徐敏

一、課程簡介

《高分子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是化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獨立的基礎實驗課程。通過實驗課程訓練,鞏固並加深高分子化學課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瞭解近代大型儀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中的應用,瞭解計算機控制實驗條件、採集實驗數據和進行數據處理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查閱文獻的能力、思維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和歸納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及撰寫科學報告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具有獨立工作的本領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素質。

《高分子化學實驗》實驗課的主要目的是:

1、掌握高分子化學實驗的基本研究方法,通過實驗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結構表徵,理解高聚物化學性質與結構之間的關係,學會重要的高分子化學實驗技術和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

2、掌握實驗數據的處理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和歸納方法,從而加深對高分子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強解決實際化學問題的能力。

3、注重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特殊實驗操作的掌握,對學生進行實驗工作的綜合訓練,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質,培養其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態度。

高分子化學實驗課的基本任務是:

通過嚴格的、定量的實驗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和化學、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規律,使學生既具有堅實的實驗基礎,又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實現學生由學習知識、技能到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轉變。爲化學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

二、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

1、對學生進行實驗工作的綜合訓練,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質,培養其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態度。

2、綜合性實驗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設計性實驗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知識、提出問題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實驗前學生應事先認真仔細閱讀實驗內容,瞭解實驗的目的要求,並寫出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的原理和實驗技術,實驗操作的次序和注意點,數據記錄的格式,以及預習中產生的疑難問題等。指導老師應檢查學生的預習報告,進行必要的提問,並解答疑難問題。學生達到預習要求後才能進行實驗。

2、學生進行實驗後應檢查測量儀器和試劑是否符合實驗要求,並作好實驗的各種準備工作,記錄當時的實驗條件。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詳細記錄原始數據,嚴格控制實驗條件。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積極主動的探求科學規律。

3、實驗結束後學生必須將原始記錄交教員簽名,然後正確處理數據,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包括:

1實驗的目的要求、簡明原理、實驗儀器和實驗條件、具體操作方法、數據處理、結果討論及參考資料等。其中實驗討論是實驗報告的重要部分,教員應引導學生通過這一部分反映出學生通過實驗所獲得的心得體會,以及對於實驗結果和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和解釋,鼓勵學生進一步深入進行該實驗的設想。

4、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要求:設計實驗不是基礎實驗的重複,而是基礎實驗的提高和深化。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選擇實驗課題,應用已經學過的物理化學實驗原理、方法和技術,查閱文獻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合理的儀器設備,組裝實驗裝置,進行獨立的實驗操作,並以科學論文的形式寫出實驗報告。

三、實驗方式及要求

實驗分爲二個環節,首先做5個驗證性高分子化學實驗(20學時),5個驗證性高分子物理實驗(20學時),1個綜合實驗(16學時),1個設計性實驗(16學時)。設計實驗的程序

選題由老師提供的設計性實驗題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或者自己確定實驗題目。

查閱文獻查閱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儀器裝置等方面的文獻,對不同方法進行對比、綜合、歸納等。 設計方案設計方案應包括實驗裝置示意圖、詳細的實驗步驟、所需的儀器、藥品清單等。

可行性論證在實驗開始前一週進行實驗可行性論證,請老師和同學提出存在的問題,優化實驗方案。 實驗準備提前一週到實驗室進行實驗儀器、藥品等的準備工作。

實驗實施實驗過程中應注意隨時觀察實驗現象,考察影響因數等,反覆進行實驗直到成功爲止。 數據處理綜合處理實驗數據,進行誤差分析,按論文的格式寫出有一定見解的實驗報告並進行交流答辯。 設計實驗的要求

1、所查文獻至少包括一篇外文文獻。

2、學生必須自己設計實驗、組合儀器並完成實驗,以培養綜合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所學的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考覈方法及評價

《高分子化學實驗》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涉及內容較爲廣泛,因此有必要進行考覈。考覈以平時實驗爲主,學期結束進行實驗操作考試,爲時1小時,成績佔50%;平時成績包括預習報告、實驗態度、操作技能、實驗報告等作綜合評分佔50%;合起來爲總評成績。

五、主要儀器設備

SWQ-Ta智能數字恆溫控制器、SYP型玻璃恆溫水浴、電子天平、減壓蒸餾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真空乾燥箱、簡單蒸餾裝置、粘度計、電動攪拌器等。

六、配套教材或指導書

何衛東編.高分子化學實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編,高分子實驗技術(修訂版)199

3七、實驗項目的設置

八、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簡介

項目一:有機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與性能分析(設計性)(宋建華老師)

1、指導思想

以水性塗料逐漸取代油性塗料是目前全世界塗料工業的發展趨勢,其原因是受有機揮發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水性塗料的優點是以水爲溶劑,因而可以避免採用有機溶劑帶來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條件等種種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塗料有優良的防鏽性,可用於金屬表面,其光澤接近一般溶劑漆,穩定性也較好。有機硅改性苯丙乳液是以水爲溶劑,十二烷基硫酸鈉-烷基乙烯基磺酸鈉(SDS;DNS86)爲乳化劑,過硫酸鉀(KPS)爲引發劑,採用分步引發的自由基聚合方法,製備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A-151-St-BA-MAA /SDS-DNS86/H2O)乳液。

2、實驗目的及要求

實驗目的:首先考察溫度、不同配比、乳化劑含量等因素對乳液性能的影響,得到了乳化劑用量—粘度曲線、乳化劑用量—粒徑分佈曲線、固含量—粒徑分佈曲線、固含量—粘度曲線、固含量—吸水率曲線;其次對提高乳液固含量進行了研究,固含量最高可達60%左右;最後用IR光譜對各種乳液成膜進行了結構表徵,用TG對各種乳液成膜進行了熱性能分析,用DSC測定了各種乳液成膜的玻璃化轉變溫度。 實驗要求:所查文獻至少10篇,其中包括一篇外文文獻;學生必須自己設計實驗、組合儀器並完成實驗。

3、涉及的內容或知識點

本實驗主要涉及高分子化學及實驗中關於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知識點;還有水性塗料的知識點。

4、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師給出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題目;學生查閱資料, 自行設計方案、擬定實驗步驟, 經老師指導,完善和確定方案,再獨立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報告或小論文。

高分子化學心得體會 篇二

高分子化學心得體會

在未學習高分子化學以前,對高分子化合物的認識停留在滌綸、橡膠、纖維、樹脂等這一些常見的化合物上,對高分子化學的認知就是我們有機化學所講述的聚合物之間的加成、縮聚之類。學習了高分子化學之後,讓我瞭解到現在的高分子科學的研究十一高分子化學爲基礎,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設計、合成及改性等,爲高分子科學研究提供新生化合物、爲國民經濟提供新材料及合成方法。而高分子科學的發展由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到了精細高分子、功能高分子、生物醫學高分子等領域。下面我就本學期以來自己對高分子化學主要內容的學習的心得體會做一簡單地總結。

一、對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認識

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義及特點

所謂高分子化合物,係指那些由衆多原子或原子團主要以共價鍵結合而成的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所謂“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其實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值。對於不同種類的高分子化合物而言,具備高分子材料特殊物性所必需的相對分子質量下限各不相同,甚至相去甚遠。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a.相對分子質量很大,而且具有多分散性,一般高分子化合物實際上都是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不等的同系物組成的混合物,其相對分子質量具有統計平均意義;b.化學組成比較簡單,分子結構有規律;c.分子形態多種多樣;d.物性迥異於低分子同系物,尤其是具有黏彈性。

2、高分子化合物的分類 A. 按照來源分類

可分爲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兩大類。天然高分子如雲母、石棉、石墨、蛋白質、澱粉、纖維素、核糖核酸(RNA)、脫氧核糖核酸(DNA)等;合成高分子如聚乙烯、尼龍-66、滌綸等。

B. 按材料用途分類

可分爲塑料、橡膠、纖維、塗料、膠黏劑和功能高分子等6大類。 C. 按主鏈元素組成分類

a.碳鏈高分子(主鏈完全由碳原子組成。如聚乙烯);b.雜鏈高分子(主鏈除碳原子外,還含有O、N、S等雜原子。如聚酰胺等);c.元素有機高分子(主鏈不含碳原子而由Si、B、Al、O、N、S或P等原子組成,不過側基由C、H、O等原子組成的有機基團。如硅橡膠)。

D. 按聚合反應類型分類

按Carothers分類法,將聚合反應分爲縮合聚合反應和加成聚合反應兩大類。由此將其生成的聚合物分別歸類爲縮聚物和加聚物。

E. 按化學結構分類

參照與之對應的有機化合物結構,可以將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爲聚酯、聚酰胺、聚氨酯、聚烯烴等類型。

F. 按聚合物的熱行爲分類

按照聚合物受熱時的不同行爲,可分爲熱塑性聚合物和熱固性聚合物。 G. 按相對分子質量分類

按照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的差異,一般分爲高聚物、低聚物、齊聚物和預聚物等。

二、對高分子的合成機理的認識

按照聚合反應機理,可將聚合反應分爲逐步聚合反應和連鎖聚合反應兩大類。逐步聚合反應主要包括逐步縮合聚合反應和逐步加成聚合反應。按照引發烯類單體進行聚合反應活性中心的不同,連鎖聚合又可分爲自由基型、陰離子型、陽離子型、配位型聚合反應。

1、逐步聚合反應

A.逐步聚合反應單體類型

a.單體通式:a–R–b,反應類型均縮聚反應,產物均縮聚物,如–羥基酸[HO(CH2)5COOH];b.單體通式:a–R–a + b–R'–b, 反應類型混縮聚反應,產物混縮聚物。二元酸–二元醇[HOOCC6H4COOH + HO(CH2) 2OH;c.單體通式:a–R–c ,如–氨基醇[ H2N(CH2) 5OH]等。 這類單體的兩種官能團之間不能相互作用;僅能參加別的單體進行的均縮聚或混縮聚反應而不能單獨進行聚合。反應類型共縮聚反應,產物共縮聚物。

B.體型縮聚反應凝膠點的計算 a. Carothers 方程: b. Flory凝膠點:

2、自由基型聚合反應

自由基的產生方式:弱共價鍵的均裂和具有單電子轉移的氧化還原反應,除此以外,還有加熱、光照和高能輻射等。

a. 典型弱共價鍵的均裂(過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異丁腈(AIBN))

b. 鏈轉移終止反應

鏈轉移反應對相對分子質量影響不大,轉移的結果是自由基的數目不變,但其活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主要包括有自由基向單體、向引發劑、向溶劑、向大分子以及向阻聚物質的轉移等五種。

c. 自由基反應特點:慢引發、快增長、速終止,存在自動加速過程 d. 自由基共聚合反應

二元共聚物組成方程的推導,有如下假設:等活性假設、長鏈假設、穩態假設、無副反應發生。

其中:r1、r2爲競聚率,f1爲某一瞬間單體M1在單體總量中的摩爾分數,f1=1-f2

3、陰離子型聚合反應

陰離子聚合是以帶負電荷的離子或離子對爲活性中心的一類連鎖聚合反應。多數情況下α-烯烴的陰離子活性中心是碳負離子或離子對,一些羰基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等也能夠進行陰離子聚合,其活性中心是氧負離子或離子對。

陰離子聚合反應的單體:a.帶吸電子取代基的-烯烴;如丙烯腈類、丙烯酸酯類等。B.帶共軛取代基的-烯烴;主要有苯乙烯、丁二烯和異戊二烯。c.某些含雜原子(如O、N等雜環)的化合物;如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四氫呋喃等,既可以進行陰離子聚合也可以進行陽離子聚合。

陰離子聚合反應的引發劑:a.鹼金屬烷基化合物如正丁基鋰(LiBu)等;b.鹼金屬如Li, Na, K等;c.鹼金屬絡合物如萘鈉、苯基鋰等。其中以丁基鋰和萘鈉最爲重要也最爲常見。

a. 鹼金屬烷基化合物引發

b. 鹼金屬引發

c. 鹼金屬配合物引發

陰離子聚合反應特點:快引發、慢增長、不終止(限定體系純淨時)。

4、陽離子型聚合反應

陰離子聚合反應的單體:a.帶推(供)電子取代基的-烯烴; B.帶共軛取代基的-烯烴和共軛二烯烴; c.某些含雜原子的化合物,既可以進行陰離子聚合也可以進行陽離子聚合。

陽離子聚合反應的引發劑屬於親電試劑,包括之子算、路易斯酸和高能輻射等3類。不同陽離子引發劑鏈引發通式:

a. 質子酸引發

b. 路易斯酸引發

陽離子聚合反應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鏈增長反應中常發生原子或原子團的重排。

5、配位離子聚合反應

配位聚合和定向聚合分別着眼於聚合反應機理和聚合物立體結構。

立構規整性聚合物的定義:含一種或兩種構型的結構單元以單一順序排列的大分子。

典型的配位聚合物:聚丙烯(配位陰離子聚合)。

三、總結及對高分子化學課程的建議

學好高分子化學,重在要有興趣,培養學習興趣能夠使我們更有效地進行學習。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問題,或通過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與高分子化學有關的問題,均能使我們能更近一步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並逐步建立起學習興趣。 我認爲老師在講課時可以不全按照PPT來講述,可以穿插一些老師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經驗,生動的講一些和高分子化學有關的實際應用有關的事例,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助於學生理解記憶。提高學生學習高分子化學的興趣。

高分子化學名稱縮寫 篇三

有機物名稱縮寫

AAS Acrylonitrile-Bcry ate-styrene opolymer 丙烯腈一丙烯酸脂一苯乙烯共聚物 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丙烯腈一丁二烯丙烯一苯乙烯共聚物 ALK Alkyd resin 醇酸樹脂

AMMA Acrylonitrile-methylmethacrylate copolymer 丙烯腈一甲基丙烯酸甲脂共聚物 AMS Alpha methyl styrene a甲基苯乙烯

AS 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see SAN) 丙烯腈一苯乙烯共聚物

ASA Acrylonitrile styrene-acrylate copolymer(AAS) 丙烯腈一苯乙烯一丙烯酸脂共聚物 BMC Bulk moulding compound 預製整體模CN Cellulose nitrate 酸纖維素 塑料 COPE Polyether ester elastomer 聚醚脂彈性CA Cellulose acetate 乙酸纖維素 體 CAB Cellulose acetate butyrate 乙酸一丁酸CP Cellulose propionate(CAP) 丙酸纖維素 纖維素 CPE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PE-C) 氯化聚CAP 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 醋酸一丙乙烯

CPV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PVC-C) 酸纖維素

CF Casein formaldehyde resin 甲酚一甲醛樹氯化聚氯乙烯 脂 CS Casein plastics 酪素塑料 CFE Polychlorotrfluoroethylene(see PCTFE) CSM &cspr Ch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 然 聚三氯氧乙烯 化聚乙烯 CM Chlorinated polyethylene(see CPE) 氯化CTA Cellulose triacetate 三乙酸纖維素 聚乙烯 DMC Dough moulding tompound 圈狀模塑CMC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碳甲基纖維料 素 E/P Ethylene propylene copolymer 乙烯一丙CN Cellulose nitrate 酸纖維素 烯共聚物

CA-MPR Elastomer alloy melt processable rubber 彈性體合金一可熔融成型橡膠 EA-TPV Elastomer alloy 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 彈性體合金一熱塑性硫化料 EC Ethylene cellulose 乙基纖維素

EEA Ethylene ethylacrylate copolymer 乙烯一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P Epoxide or epoxy(cured) 環氧樹脂

EPDM 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terpolymer 乙丙三元共聚物 EPS Expandable polystyrene 可發性聚苯乙烯

ETFE 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 乙烯一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 Ethylene vinyl accetate copolymer 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EVAL/EVOH Ethylene vinyl alcohol copolymer 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

FEP Fluorinated ethylene propylene(TFE-HEP) 四氟乙烯一六氟丙烯共聚物 CPMC Granular polyester moulding compound 粒狀聚酯模塑料 HDPE High density ployethylene(PE-HD)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High density ployethylene(PE-HD) 高密度聚乙烯 HIPS High impact polystyrene(TPS or IPS) 高抗衝聚苯乙烯 HMWPE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高分子量聚乙烯 LCP Liquid crystal polymer 液晶聚合物

LDP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PE-LD) 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線型低密度聚乙烯

MBS Methyl methacrylate-butadiem-styrene copolymer 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

MC Methyl cellutose 甲基纖維素

MDPE Medium density polyethylene(PE MD) 中密度聚乙烯 MF Melamine formaldehyde 三聚氰胺一甲醛樹脂

MPF Melamin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三聚氰胺一酚甲醛樹脂 NC Nitroncellulose 硝基纖維素

PA Polyamide or nylon 聚酰胺(尼龍) PA6 Polyamide 6 or nylon 6 尼龍6 PA11 Polyamide 11 or nylon 11 尼龍11 PA12 Polyamide 12 or nylon 12 尼龍12 PA46 Polyamide 46 or nylon 46 尼龍46 PA66 Polyamide 66 or nylon 66 尼龍66 PA610 Polyamide 610 or nylon 610 尼龍610 PAA Polyacrylic acid 聚丙烯酸 PAN Polyacrylonitrile 聚丙烯腈 PAN Polyacrylonitrile 聚丙烯腈 PB Polybutene-1 聚丁烯-1 PBI Polybenzimidazole 聚苯並咪唑

PBT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脂(防彈膠)

PCTFE Polychlorotrifluorethylene 聚三氟氯乙烯 PDAP Polydiallyl phthalate 聚鄰苯二酸二烯丙酯 PE Polyethylene 聚乙烯

PEBA Polyether block amide 酯一酰嵌段共聚物 PEC Chorinated polyethlene (see CPE) 氯化聚乙烯 PEEL Polyether ester(YPBO) 醚脂 PEI Polyether imide 聚醚酰亞膠 PEK Polyether ketone 醚酮

PEOX Polyetylene(oxlde) 聚氧化乙烯 PES Polyether sulphone 聚醚碸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P (see PET) PF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酚醛樹脂

PI Polyimide 聚酰胺 PMC Polyester moulding compound 聚酯模塑料

PMCA Polymethy α-chloacrylate 聚α--氯化丙烯酸甲酯 PMCA Polymethy α-chloacrylate 聚α--氯化丙烯酸甲酯 PMI Polymethacrylimide 聚甲基丙烯酰亞胺

PMM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acrylic)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 Polyolefine 聚烯烴

POM Polyoxymethylene or,acetal or polyformaldehyde 聚甲醛 POM-CO Acetal copolymer 聚甲醛共聚物 POM-H Acetal homopolymer 聚甲醛均聚物 PP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PPC Chlorinated polypropylene 氯化聚丙烯 PPE Polyphenylene ether(ss PPO) 聚苯醚

PPO Polyphenylene oxide-usually modified 聚苯醚 PPOX Polypropylene oxide 聚氧化丙烯 PPS Polyphenylene sulphide 聚苯硫醚 PPSU Polyethylene sulfone 苯碸

PPVC Plasticised polyvinyl chloride(PVC-P) 增塑聚氯乙烯 PS Polystyrene(GPPS) 聚苯乙烯 PSU Polysulphone 聚碸樹脂

PTFE Polytetyafluoroethylene 聚四氟乙烯

PU Hard polyurethane elastomer 硬聚氨脂彈性體 PUR Polyurethane 聚氨脂

PVAC Polyvinylacetate 聚乙酸乙烯脂 PVAL Polyvinylalcohol 聚乙烯醇 PVAL Polyvinylalcohol 聚乙烯醇

PVB Polyvinylbutyral 聚乙烯醇縮丁醛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PVCC Chlorinated polyvinyl chloride 氯化聚氯乙烯 PVDC Polyvinylidene chloride 聚偏二氯乙烯 PVD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聚偏二氟乙烯 PVF Polyvinyl fluorde 聚氟乙烯

PVFM Polyvinylformal 聚乙烯醇縮甲醛 PVK Polyvinyl carbazole 聚乙烯基咔唑

SAN Styrene acrylonitrile copolymer 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透明大力膠) SBS 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block copolymer 苯乙烯一丁二一苯乙烯嵌共聚物

SEBS Styrene butadiene styrene block copolymer(saturated) 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嵌共聚物(胞和)

SI Silicone 聚硅氧烷

SMA Styrene_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苯乙烯一馬來酐共聚物 SMC Sheet moulding compound 片狀摸塑料

SMS Styrene_methylstyrene copolymer 苯乙烯一甲基苯乙共聚物 TP-E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either ester 醚酯類熱塑性彈性體

TP-EPDM Thermoplastic elastomer-based on EPDM 三元乙 鵡z類熱塑性彈性體 TP-EVA Thermoplastic elastomer-baged on EVA 乙烯乙酸酯共聚物類熱塑性彈性體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rubber 熱塑性彈性體 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rubber 熱塑性彈性體 TPO Thermoplastic polyolefin 熱塑性聚烯烴 TPU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ce 熱塑性聚氧脂

TPV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or rubber-crosslinked(rubber) 交聯熱塑性彈性體或橡膠 UF Urea formaldehyde 脲醛樹脂

UHMWPE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P Unseturated polyester resin 不飽和聚脂樹脂 UPVC Unplasticsed polychloride 末增塑聚氧乙烯

VC/E Vinylchloride ethylene copolymer 氯乙烯一乙烯共聚物 VC/E/MA Vinylchloride ethylene maleic acid copolymer 氯乙烯一乙烯一馬來酸共聚物 VC/E/VAC 氯乙烯一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VC/MA Vinylchloride maleic acid copolymer 氯乙烯一馬來酸共聚物

VC/OA Vinylchloride octylacrylate copolymer 氯乙烯一丙烯酸辛酯共聚物 VC/P Vinylchloride propylene copolymer 氯乙烯一丙烯共聚物

VC/VAC Vinylchloride vinylacetate copolymer 氯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VC/VDC Vinylchloride vinylidene chloride copolymer 氯乙烯一偏氯乙烯共聚物 VE Vinyl ester resing 乙烯基酯樹脂

VLDPE very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極低密度聚乙烯

VC/E/MA Vinylchloride ethylene maleic acid copolymer 氯乙烯一乙烯一馬來酸共聚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BNE 新型環氧樹脂 AA 丙烯酸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縮合物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BOP 鄰苯二甲酰丁辛酯 ABN 偶氮(二)異丁腈 BOPP 雙軸向聚丙烯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鈉 BP 苯甲醇 B BPA 雙酚A 英文縮寫 全稱 BPBG 鄰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AA 正丁醛苯胺縮合物 BPF 雙酚F BAC 鹼式氯化鋁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ACN 新型阻燃劑 BPO 過氧化苯甲酰 BAD 雙水楊酸雙酚A酯 BPP 過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AL 2,3-巰(基)丙醇 BPPD 過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BP 鄰苯二甲酸丁苄酯 BPS 4,4’-硫代雙(6-特丁基-3-甲基苯酚) BBS N-叔丁基-乙-苯並噻唑次磺酰胺 BPTP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C 葉酸 BR 丁二烯橡膠 BCD β-環糊精 BRN 青紅光硫化黑 BCG 苯順二醇 BROC 二溴(代)甲酚環氧丙基醚 BCNU 氯化亞硝脲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D 丁二烯 BS-1S 新型密封膠 BE 丙烯酸乳膠外牆塗料 BSH 苯磺酰肼 BEE 苯偶姻乙醚 BSU N,N’-雙(三甲基硅烷)脲 BFRM 硼纖維增強塑料 BT 聚丁烯-1熱塑性塑料 BG 丁二醇 BTA 苯並三唑 BGE 反應性稀釋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HA 特丁基-4羥基茴香醚 BX 滲透劑 BHT 二丁基羥基甲苯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L 丁內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鋅

C BLE 丙酮-二苯胺高溫縮合物

BLP 粉末塗料流平劑 英文縮寫 全稱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CA 醋酸纖維素 BMC 團狀模塑料 CAB 醋酸-丁酸纖維素 BMU 氨基樹脂皮革鞣劑 CAN 醋酸-硝酸纖維素 BN 氮化硼 CAP 醋酸-丙酸纖維素 CBA 化學發泡劑

CDP 磷酸甲酚二苯酯 CF 甲醛-甲酚樹脂,碳纖維 CFE 氯氟乙烯

CFM 碳纖維密封填料 CFRP 碳纖維增強塑料 CLF 含氯纖維

CMC 羧甲基纖維素

CMCNa 羧甲基纖維素鈉 CMD 代尼爾纖維 CMS 羧甲基澱粉

D

英文縮寫 全稱

DAF 富馬酸二烯丙酯

DAIP 間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M 馬來酸二烯丙酯 DAP 間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ATBP 四溴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BA 己二酸二丁酯

DBEP 鄰苯二甲酸二丁氧乙酯 DBP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DBR 二苯甲酰間苯二酚 DBS 癸二酸二癸酯 DCCA 二氯異氰脲酸 DCCK 二氯異氰脲酸鉀 DCCNa 二氯異氰脲酸鈉 DCHP 鄰苯二甲酸二環乙酯 DCPD 過氧化二碳酸二環乙酯 DDA 己二酸二癸酯

DDP 鄰苯二甲酸二癸酯 DEAE 二乙胺基乙基纖維素 DEP 鄰苯二甲酸二乙酯 DETA 二乙撐三胺 DFA 薄膜膠粘劑 DHA 己二酸二己酯

DHP 鄰苯二甲酸二己酯 DHS 癸二酸二己酯 DIBA 己二酸二異丁酯 DIDA 己二酸二異癸酯 DIDG 戊二酸二異癸酯 DIDP 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 DINA 己二酸二異壬酯

DINP 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 DINZ 壬二酸二異壬酯 DIOA 己酸二異辛酯 E

英文縮寫 全稱

E/EA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E/P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D 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E/TEE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VAC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EAA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EAK 乙基戊丙酮 EBM 擠出吹塑模塑 EC 乙基纖維素

ECB 乙烯共聚物和瀝青的共混物 ECD 環氧氯丙烷橡膠

ECTEE 聚(乙烯-三氟氯乙烯) ED-3 環氧酯 EDC 二氯乙烷

EDTA 乙二胺四醋酸

EEA 乙烯-醋酸丙烯共聚物 EG 乙二醇

2-EH :異辛醇 EO 環氧乙烷 EOT 聚乙烯硫醚 EP 環氧樹脂 EPI 環氧氯丙烷

EPM 乙烯-丙烯共聚物 EPOR 三元乙丙橡膠 EPR 乙丙橡膠

EPS 可發性聚苯乙烯

EPSAN 乙烯-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EPT 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 EPVC 乳液法聚氯乙烯 EU 聚醚型聚氨酯

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VE 乙烯基乙基醚

EXP 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酯三元共聚乳液 F

英文縮寫 全稱

F/VAL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F-23 四氟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 F-30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40 四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

FDY 丙綸全牽伸絲

FEP 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 FNG 耐水硅膠 FPM 氟橡膠

FRA 纖維增強丙烯酸酯 FRC 阻燃粘膠纖維 FRP 纖維增強塑料

FRPA-101 玻璃纖維增強聚癸二酸癸胺(玻璃纖維增強尼龍1010樹脂) FRPA-610 玻璃纖維增強聚癸二酰乙二胺(玻璃纖維增強尼龍610樹脂) FWA 熒光增白劑 G

英文縮寫 全稱 GF 玻璃纖維

GFRP 玻璃纖維增強塑料

GFRTP 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促進劑 GOF 石英光纖 GPS 通用聚苯乙烯 GR-1 異丁橡膠 GR-N 丁腈橡膠 GR-S 丁苯橡膠

GRTP 玻璃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 GUV 紫外光固化硅橡膠塗料 GX 鄰二甲苯 GY 厭氧膠 H

英文縮寫 全稱 H 烏洛托品

HDI 六甲撐二異氰酸酯 HDPE 低壓聚乙烯(高密度) HEDP 1-羥基乙叉-1,1-二膦酸 HFP 六氟丙烯

HIPS 高抗衝聚苯乙烯 HLA 天然聚合物透明質膠 HLD 樹脂性氯丁膠 HM 高甲氧基果膠 HMC 高強度模塑料 HMF 非乾性密封膠 HOPP 均聚聚丙烯 HPC 羥丙基纖維素

HPMC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HPMCP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鄰苯二甲酸酯 HPT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

HS 六苯乙烯

HTPS 高衝擊聚苯乙烯 I

英文縮寫 全稱

IEN 互貫網絡彈性體 IHPN 互貫網絡均聚物 IIR 異丁烯-異戊二烯橡膠 IO 離子聚合物 IPA 異丙醇

IPN 互貫網絡聚合物 IR 異戊二烯橡膠 IVE 異丁基乙烯基醚 J

英文縮寫 全稱

JSF 聚乙烯醇縮醛膠 JZ 塑膠粘合劑 K

英文縮寫 全稱 KSG 空分硅膠 L

英文縮寫 全稱

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LCM 液態固化劑 LDJ 低毒膠粘劑 LDN 氯丁膠粘劑

LDPE 高壓聚乙烯(低密度) LDR 氯丁橡膠 LF 脲

LGP 液化石油氣

LHPC 低替代度羥丙基纖維素LIM 液體侵漬模塑

LIPN 乳膠互貫網絡聚合物 LJ 接體型氯丁橡膠

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LM 低甲氧基果膠 LMG 液態甲烷氣

LMWPE 低分子量聚乙稀 LN 液態氮

LRM 液態反應模塑

LRMR 增強液體反應模塑 LSR 羧基氯丁乳膠

高分子化學 教學大綱 篇四

教學大綱

1、一般信息

課程代碼:【110821】 課程學分:【3學分】 總學時數:【48】

面向專業:高分子材料、複合材料、紡織化學、精細化工、生物工程、紡織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 課程性質:【必修】 開課院系:材料學院

使用教材:【高分子化學】,餘木火主編,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年 先修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

2、課程簡介

高分子化學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應的一門科學,是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等四大化學爲基礎,同時也爲後繼的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理論基礎。課程主要學習有關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反應動力學、聚合方法,以及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的化學反應等內容。並在如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 在教學中將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及高分子化學教學網頁上對高分子科學的研究前沿及其研究熱點進行深入潛出的介紹,使同學們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瞭解高分子科學的研究動態。

 作爲工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在課程教學中將對高分子工業及其產業經濟進行深入潛出的介紹,使同學們建立以經濟的角度考慮材料工業生產技術的基本思考方式。

 教學中將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在專業上培養同學們牢固地掌握高分子化學的基礎知識,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對部分同學將結合材料學院的科學研究以及開放實驗室開始進行科學改造,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和高分子科學研究的能力。 3. 選課建議

該課程要求學生已熟練掌握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知識,建議本科二年級以上選修。

4.教學大綱

教 學 大 綱

一、課程內容

第一章 緒論 (4學時) 1.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1.2 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方法分類及比較 1.3 聚合物的分類及命名

1.4 相對分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分佈 1.5 高分子科學和工業的發展簡史(自學)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高分子基本概念:

 單體、高分子、聚合物、低聚物

 結構單元、重複單元、單體單元、鏈節、主鏈、側鏈、端基、側基

 聚合度、相對分子質量  聚合物結構多分散相

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相關結構

2、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方法分類;連鎖聚合、逐步聚合的比較、高分子化學反應。 3.聚合物的分類

按聚合物的來源分類

按聚合物的性能分類

按聚合物主鏈結構分類

按反應分類

按聚合物分子鍊形狀分類 4. 常用聚合物的命名、來源、結構特徵 【熟悉內容】 1.系統命名法

2、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佈 3.高分子化學發展歷史

4、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佈對聚合物性能的影響 【討論內容】

1、高分子化學與有機化學的關係,特別是有機化學反應與高分子合成反應的關係(相同點和不同點);

2、結合高分子科學的前沿研究課題,討論高分子化學科學的發展方向;

3、結合高分子工業現狀,討論目前哪些地方沒有使用高分子材料、爲何不用、是否可能被高分子材料代替?建立金屬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特性的概念。

第二章 逐步聚合反應 (8學時)

2.1 逐步聚合反應的分類 2.2 官能團的反應活性 2.3 線形逐步聚合反應的機理 2.4 線形逐步聚合反應動力學

2.5 線形逐步聚合反應的相對分子質量控制 2.6 線形聚合反應中的相對分子質量分佈 2.7 體型逐步聚合 2.8 交聯反應和凝膠點

2.9 逐步聚合實施方法及其主要聚合物介紹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

官能團、官能度、線形縮聚、反應程度、當量係數、摩爾分數

體型縮聚、無規預聚物、結構預聚物、凝膠化作用、凝膠點

2. 逐步聚合反應的分類及典型聚合物的命名 3. 逐步聚合反應的特徵 4. 逐步聚合官能團等活性理論

5. 線形逐步聚合反應的聚合度及聚合度控制 6. 體型聚合物反應

7. Carothers法計算體型逐步聚合反應的凝膠點 8. 逐步聚合與連鎖聚合的比較

9. 逐步聚合實施方法及其重要聚合物的介紹

【熟悉內容】

1、線形逐步聚合動力學 2. 相對分子質量分佈

3、影響聚合反應動力學方程的因素 4.統計法計算體型逐步聚合反應凝膠點 5. 逐步共聚合 6. 共聚反應的類型

【討論的內容】

1、結合高性能聚合物的發展,討論芳環、雜環有機化學反應在合成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中的地位與作用。重溫有機化學,大膽設想新型聚合物產品及其合成反應。

2、結合PET生產工程,建立大規模生產聚合物的工程概念、生產成本概念、大規模經濟概念。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10學時)

3.1 自由基化學及單體的聚合能力 3.2 自由基聚合機理 3.3 鏈引發反應 3.4 聚合反應動力學

3.5 相對分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分佈 3.6 鏈轉移反應、阻聚反應及阻聚劑 3.7 自由基聚合實施方法及其重要產品介紹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自由基化學

自由基結構、活性及其化學反應

自由基聚合的基本概念:

聚合熵、聚合焓、聚合上限溫度

引發劑半衰期、殘留分率、引發效率、誘導效應、籠蔽效應

自動加速現象、凝膠效應、沉澱效應

動力學鏈長、相對分子質量調節劑、阻聚現象和緩聚現象

單體聚合能力:熱力學(△E, △S,T,P);

動力學(空間效應-聚合能力,電子效應-聚合類型)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應及特徵

常用引發劑的種類和符號、引發劑分解反應式、引發劑分解速率的表徵方法(四個參數)、引發劑選擇原則

自由基聚合動力學:

聚合初期:三個假設、四個條件、反應級數的變化、影響速率的四因素(M,I,T,P);聚合中後期反應速率的研究:自動加速現象產生的原因及理論分析;

聚合反應類型

相對分子質量:動力學鏈長的計算、聚合度及影響其的四因素(M,I,T,P)

鏈轉移:鏈轉移類型、聚合度、動力學分析

自由基聚合的四種實施方法

【熟悉內容】

1、熱、光、輻射聚合 2. 聚合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3. 聚合動力學研究方法 4. 自由基聚合的相對分子質量分佈

【討論內容】

1、活性自由基聚合, 2. 高分子工業與石油工業, 3. 高分子工業產業鏈

4、乳液聚合的進展、環境保護、高分子納米材料。

第四章 離子型聚合 (4學時)

4.1 離子型聚合與自由基聚合的比較 4.2 活性陰離子聚合反應

4.3 陽離子聚合反應及活性陽離子聚合 4.4 基團轉移聚合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離子聚合基本概念:

陰離子聚合、陽離子聚合、活性聚合、異構化聚合

2、離子聚合的特徵和聚合機理 3.

離子聚合的典型單體

4、

離子聚合的引發劑、引發劑的引發反應 5.

離子聚合速率的因素

6、原子或基團重排的陽離子異構化聚合 7.

活性聚合的條件及動力學

8、

典型聚合物的合成及活性聚合在高分子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討論內容】

1、通過活性陽離子聚合的發現過程,說明科學發現並不是高不攀,鼓勵同學們大膽想象、培養創新能力:從有機化學反應出發,尋找是否還有新的化學反應可以合成高分子新品種。

第五章

配位聚合 (4學時) 5.1 聚合物的立體異構 5.

2配位聚合與定向聚合 5.3 Ziegler-Natta催化劑 5.4 乙烯和丙烯配位聚合 5.5 二烯烴的配位聚合

5.6 Ziegler-Natta催化劑的發展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配位聚合基本概念:

配位聚合、絡合聚合、定向聚合、立構規整形聚合物、

Ziegler-Natta催化劑、單金屬機理、雙金屬機理

2、聚a-烯烴、聚二烯烴的立體異構式

3、Ziegler-Natta催化劑的組成、性質及配位聚合催化劑聚合機理 4. 乙烯和丙烯配位聚合的催化劑、聚合生產工藝及產品結構特性

【熟悉內容】

1、單金屬、雙金屬機理內容;影響Ziegler-Natta催化劑活性的因素

2、Ziegler-Natta催化劑的發現及其對聚烯烴合成的貢獻 3. 聚合物的立構規整性與聚合物性能之間的關係;立構規整度的測定

【討論內容】 茂金屬催化劑的結構、特性;及其意義,再次說明有機化學知識在高分子科學與工業中的重要性。 稀土催化劑

第六章 開環聚合 (2學時)

6.1 概述 6.2 環醚的聚合 6.3 內酯的聚合 6.4 環酰胺 6.5 N-羧基a-氨基酸酐 6.6 其它有機雜環單體的聚合 6.7 環烯烴的異位聚合

6.8 無機或部分有機環狀單體的聚合 6.9 開環聚合主要產品介紹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環狀單體的開環能力,從熱力學和動力學角度分析環狀單體開環聚合的可能性和難易程度

2、環醚的開環聚合,環氧丙烷和四氫呋喃的開環聚合 3. 開環聚合主要產品

【熟悉內容】

1、N-羧基a-氨基酸酐 2. 其它有機雜環單體的聚合 3. 環烯烴的異位聚合 4. 自由基開環聚合

【討論內容】

1. 在高分子工業中爲何只有少數的聚合物通過開環聚合制

備,結合有機化學知識想象新的環壯單體及其採用開環聚合的新聚合物

第七章 共聚合 (6學時)

7.1 引言

7.2 共聚物的組成

7.3 共聚物組成和轉化率的關係

7.4 共聚組成方程及共聚物組成曲線的討論 7.5 共聚組成的序列結構 7.6 自由基共聚及離子型共聚 7.7 嵌鍛共聚物及高分子合金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共聚合基本概念:

無規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竟聚率、恆比點、共聚物的分類和命名

2、二元共聚組成微分方程推導及以下兩方程的物理意義及使用場合

3、理想共聚、交替共聚、非理想共聚(有或無恆比點)的定義,根據竟聚率值判斷兩單體對的共聚類型及共聚組成曲線類型、序列結構

4、共聚組成控制方法

5、單體和自由基活性的表示方法,取代基的共軛效應、極性效應及位阻效應對單體和自由基活性的影響

6、Q-e值的物理意義,如何通過Q、e值判斷兩單體的共聚情況,Q-e方程的優點與不足

7、自由基共聚與離子型共聚的比較

【熟悉內容】

1、影響竟聚率的因素和竟聚率測定方法 2. 共聚物鏈結構和序列分佈 3. 多元共聚

4、嵌鍛共聚物及高分子合金的製備方法、性能及應用

【討論內容】

1、共聚物改性的主要方法及典型共聚物的突出性能

第八章 聚合物的化學反應 (4學時)

8.

1聚合物的反應性及影響因素 8.2 纖維素的反應 8.3 聚乙酸乙酯的反應 8.4 鹵化反應

8.5 芳香烴的取代反應 8.6 環化反應 8.7 交聯反應 8.8 接枝共聚物 8.9 嵌段共聚物 8.10 功能高分子

8.11 聚合物的降解、老化及環保

基本要求: 【掌握內容】

1、聚合物化學反應的基本概念:

機率效應、鄰近基團效應

2、聚合物與小分子反應活性的比較及影響因素 3. 典型的聚合物的化學反應

聚乙酸乙酯的反應

芳香烴的取代反應

4、聚合物交聯反應:橡膠的硫化、飽和聚烯烴的過氧化物交聯 5. 典型聚合物的熱降解反應:PMMA, PE, PP, PVC, PS等

【熟悉內容】

1、纖維素的反應、鹵化反應、環化反應 2. 光致交聯固化 3.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自由基接枝聚合:ABS、HIPS、大分子單體合成接枝共聚物

離子型接枝聚合

4、聚合物老化機理及老化的防止與利用 5. 功能高分子的定義及主要種類

【討論內容】

1、活性聚合等在合成嵌段共聚物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2.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製備進展; 3. 高分子材料與環保

第九章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及其利用 1. 多糖類高分子

2、橡膠與古塔波膠(杜仲膠) 3. 蛋白質

二、課程內容重點、難點、深度和廣度

“高分子化學”重點是自由基聚合和逐步聚合兩章。自由基聚合和逐步聚合分別屬於兩種不同的聚合機理,即連鎖聚合和逐步聚合,因此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另外,自由基聚合的理論比較成熟,且應用面廣,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應用上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通過本章的學習對連鎖聚合的其它章節具有指導作用。學習難點是自由基共聚合和配位聚合兩章,自由基共聚組成的瞬時性比較難理解和想象,自由基多元共聚和配位聚合的研究尚不完善,體現在教學內容上是機理論述深度不夠,只能做一般瞭解。高分子化學的發展十分迅速,新的聚合方法、聚合反應、聚合物品種等不斷出現。這部分內容,尤其是涉及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的問題,應該根據發展及時地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來,以擴大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三、考試方式

1、考試成績由平時作業、期中和期末考試組成。 2. 高分子化學試驗在材料科學試驗中記錄成績

高分子化學教學大綱 篇五

高分子化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高分子化學 課程編碼: 英文名稱:Polymer Chemistry 學 時:30 學 分:2 適用專業:應用化學/材料化學 課程類別:必修

課程性質:學科基礎課 先修課程: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 教材:高分子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潘祖仁,2007 課程的主要參考書

1、高分子化學,化學工業出版社,周其鳳, 胡漢傑。2001 2.高分子化學教程,科學出版社,王槐三。2003.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本課程是應用化學系的專業基礎課,它的任務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高分子合成反應的基本原理以及控制方法,掌握最基本的聚合反應的實施措施。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高分子化學的基本研究手段和方法,同時具有利用和控制聚合反應的能力,爲將來的工作和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本課程的教學與學習側重於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掌握連鎖聚合、逐步聚合等主要的聚合反應類型的反應原理及控制方法。教學中適當系統講授高分子科學的基本理論。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對一些基本反應、基本公式、重要機理,不僅要了解,還要會推導、計算,並應用於實際。使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對高分子科學有所瞭解,而且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爲今後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程內容及教學要求: 第一章 緒論(3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 2.聚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3.聚合反應 4.分子量及其分佈 5.大分子微結構

6.線形、支鍊形和交聯形大分子 7.聚集態結構

8.高分子材料和力學性能 9.高分子化學發展簡史 重點:

1.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類及命名原則;

2.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佈、大分子微結構等基本概念,

3.聚合物的物理狀態和主要性能;高分子化學、新型合成方法及其工業發展歷史和前景。 難點:

1、結構單元、重複單元、單體單元、鏈節的辨析。 2. 加成聚合與連鎖聚合的關係; 3.縮合聚合與逐步聚合的關係。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1.瞭解聚合物的物理狀態和主要性能; 2.瞭解高分子化學、新型合成方法及其工業發展歷史和前景; 3.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類及命名原則; 4.掌握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佈、大分子微結構等基本概念。 5.瞭解聚合物的物理狀態及主要性能。 第二章 縮聚及其它逐步聚合(6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 引言 2. 縮聚反應

3. 線形縮聚反應的機理 4. 線形縮聚動力學 5. 線形縮聚物的聚合度 6. 分子量分佈

7. 逐步聚合的實施方法 8. 重要線形縮聚物 9. 體形縮聚

10. 凝膠化作用和凝膠點 重點:

1、單體的官能度;平均官能度;官能團等活性假設; 2. 反應程度與聚合度的關係; 3. 縮聚平衡方程;

4、線型縮聚物分子量的控制; 5. 體型縮聚反應與Carothers方程。 難點:

1、平均官能度;

2、線型與體型縮聚物形成條件的區別; 3.平均聚合度的控制及計算。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掌握縮聚反應、逐步加聚反應、單體的官能度、反應程度、平均聚合度、摩爾係數、平均官能度、凝膠點等幾個概念和定義;瞭解單體對逐步聚合反應的影響;掌握線型縮聚反應中官能團等活性假設、反應程度與聚合度的關係、平衡常數與聚合度的關係;瞭解影響縮聚反應平衡的因素;掌握線型縮聚物分子量的控制;瞭解不平衡縮聚反應的特點;瞭解縮聚反應的實施方法;掌握體型縮聚反應的特點,會用Carothers方程計算凝膠點。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8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 連鎖聚合反應概述 2. 連鎖聚合的單體 3. 自由基聚合機理 4. 鏈引發反應 5. 聚合速率

6. 分子量和鏈轉移反應 7. 阻聚和緩聚

8. 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9. 分子量分佈 10. 聚合熱力學 重點:

1、自由基聚合的各種基元反應及其特點; 2. 單體結構對聚合類型的選擇性;

3、引發劑種類、引發反應類型、引發效率; 4. 聚合速率方程; 5. 自動加速效應;

6、動力學鏈長、鏈轉移反應與分子量的關係; 7. 聚合上限溫度的概念及作用。 難點:

1、單體結構與聚合類型; 2. 各種基元反應及其特點; 3. 引發劑種類、引發反應類型; 4. 自動加速現象產生原因及其應用。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本章重點掌握自由基聚合的機理;鏈引發反應、引發劑分解動力學、合速率、分子量和鏈轉移反應。瞭解連鎖反應的特點、阻聚與緩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佈和聚合熱力學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5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引言 2.二元共聚物的組成 3.多元共聚

4.競聚率的測定和影響因素 5.單體和自由基的活性 6.Q-e概念 7.共聚合速率 重點:

1.二元共聚物的分類;

2.二元共聚物組成方程及組成曲線; 3.競聚率;

4.共聚物組成的控制。 難點: 1.競聚率;

2.共聚物組成的控制。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本章重點掌握二元共聚瞬時共聚物組成與原料組成的關係。共聚物組成微分方程式及共聚行爲類型及曲線、競聚率概念、共聚物組成與轉化率的關係。使學生對下述問題作一般瞭解:(1)二元共聚類型 (2)共聚物序列結構 (3) Q-e 概念 第五章 聚合方法(2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 引言 2. 本體聚合 3. 溶液聚合 4. 懸浮聚合 5. 乳液聚合 重點:

1. 重點掌握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的配方、優缺點、適用範圍和典型產品; 2. 乳液聚合產物的特點、乳液聚合機理。 難點:乳液聚合動力學。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重點掌握本體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的配方、優缺點、適用範圍和典型產品;乳液聚合的聚合機理。對乳液聚合動力學作一般瞭解。 第六章 離子聚合(4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 引言 2. 陽離子聚合 3. 陰離子聚合 重點:

1. 陰離子聚合的單體與引發劑、陰離子聚合反應機理; 2. 陽離子聚合的單體與引發劑;

3. 溶劑、溫度及反應離子對聚合速率、分子量及聚合物立構規整性的影響,特別是溫度對分子量的影響; 4. 活性聚合。 難點:

1.活性聚合和開環聚合。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對離子聚合這一反應類型作一全面瞭解,重點認清以下問題:(1)離子型聚合反應機理及其特徵; (2)離子聚合與自由基聚合的區別 (3)離子型聚合在聚合物生產中的應用;(4)活性高分子、化學計量聚合和異構化聚合概念。

第七章 配位聚合(2課時) 教學基本內容: 1. 引言

2. 聚合物的立體異構現象 3. 配位聚合的基本概念 4. Ziggle-Natta引發劑 重點:

1. 配位聚合、定向聚合、等規度等基本概念; 2. Ziegler-Natta 催化劑體系的組成; 3. 丙烯配位陰離子聚合機理及定向的原因;

4. 陰離子聚合的單體與引發劑、陰離子聚合反應機理; 難點:

1.配位聚合反應機理。 本章節主要教學要求:

通過本章學習對配位聚合有初步瞭解,重點了解以下問題:(1)配位聚合的特點 (2)Ziegler-Natta 引發劑的組成 (3)α-烯烴的配位聚合機理 (4)立構規程度等概念。

五、課程習題要求:

每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選擇佈置教材中部分習題促進學生課後複習、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進行講評。

六、考覈方式

以期末考試(閉卷)成績爲主,參考課堂提問、討論課發言情況以及平時作業和考勤等,綜合評定後,給出結業成績。

期末考試佔70%,平時成績佔30%。

七、教學方式

課堂講授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1. 課內教學活動對學生能力培養和安排: 採用課堂提問和討論等多種形式,學生可以隨時提問;2.課外教學活動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安排,主要是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