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程論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課程論心得體會優質多篇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1

財務管理技能實訓是一種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效結合與綜合運用的訓練平臺。這學期財務管理實訓的幾次模擬經營課程,讓我受益頗多。我們小組經營的公司是吉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我在公司擔任的是資金經理的角色,主要負責現金流量表的預測和管理。我同我們小組成員一起來對我們模擬公司的經營進行了決策和管理。由於我們公司第一季度經營良好,第三季度有所下降,從第五季度開始淨利潤都出現了穩定的增長。所以,接下來我將對公司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季度的現金流量表的一些情況做簡短的分析,同時,總結出一些我在這次的模擬經營實訓的幾點心得。

現金流量是投資決策考慮的關鍵指標,它是進行企業價值判斷的重要指標,是企業持續經營的基本保障,也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資源保障,同時還是影響企業流動性強弱的決定因素。對於企業來說,若在購買生產線之前未對預計當期現金流出和下季初費用扣除加以計算,就無法安排好籌資方案,企業將很可能出現資金鍊的斷裂。如果通過緊急貸款補足負的現金流量,之後只好通過借款維持經營,借款的額度又受財務狀況的直接影響,這樣的話,企業容易走入到一個財務困境中。所以,科學地分析和利用現金流量表是報表使用者進行正確決策的前提之一。

(一)第一季度由於公司成立剛剛成立,需要購買原材料,生產設備等基礎設施以及僱傭工人和產房租賃,從而公司產生了一批投資資金和運營資金以及勞務資金流出。但是,公司向銀行貸款,填補了資金缺失,使得本季度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達到了509800元。現金流量表具體情況如下: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現金304200元;支付給職工以及職工支付的現金150000元;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338700元。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構建固定資本、固定融資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2150000元。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分配股利、利潤和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25000,借款收到的現金500000元。

(二)第二季度開始公司各項活動都陸續開始了運營,所以,經營活動產生了較多的現金流出,其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現金678600;支付給職工以及職工支付的現金150000元;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434740元;支付各項稅費177239.5元。但是,由於上一季度有效地經營,特別是購買的低端生產線市場反應好,本季度出現了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438750元,使得本季度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達到了196670.5元。

(三)第三季度由於決策失誤,當期現金流出和下季初費用考慮不到位,公司訂單數量的獲取和產量的不對稱,加上引進了新的一條低端生產線,公司出現了緊急貸款。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現金795600元;支付給職工以及職工支付的現金180000元;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717760.81元;支付各項稅費403600元。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構建固定資本、固定融資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2150000。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借款收到的現金1493662.59元;分配股利、利潤和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225532.52元,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500000元。本季度籌資公司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7681300.07元。企業面臨償債壓力和財務風險增大。

(四)第五季度面對前一季度突然出現的緊急貸款,我們整個團隊開始反思尋找原因,找到後總結了教訓,重視經營縮減開支,使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減低到了214608元,向銀行貸款了15000000,大體上經營狀況和資金壓力有所緩解。

(五)第六季度爲了更大程度的實現公司的效益,我們進行了擴大再生產,購買了高端生產線,因而公司經營支出以及投資支出增加了。同時,本季度償還了以前季度欠下的債務。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現金866800元;支付給職工以及職工支付的現金300000元;支付各項稅費780259元;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1658522.56元。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構建固定資本、固定融資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350000元。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883662.59元。

總的來說,我們公司的現金流情況還是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企業資金的事前規劃和預測還需要加強,以避免因資金斷裂而出現的緊急貸款。同時,需要採取措施提高資金運用能力,降低償債風險和財務壓力。另外,這次實訓中我們身臨其境,切實感受了市場的競爭和殘酷,體會了既不能盲目貸款,更不能盲目擴大產能,明白了只有綜合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權衡利弊,統籌安排,合理運用資金的,才能保持企業的長遠發展。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2

大三開始上鍋爐原理的時候,我們的作業包括部分鍋爐設計計算。老師提到這算是爲了大四短學期的課程設計——鍋爐設計做準備。從當時大量的數據計算就可以預見到短學期的工程有多龐大,然而真正接觸到才發現,當初的自己還是太天真了。據華永明老師說,由於我們這次的計算是600mw機組的大鍋爐,所以工作量比往屆的學長學姐少了一半。然而即使這樣,鍋爐設計還是花了我整整兩週的時間。

短學期第二週開始的時候,我們從華老師那裏拿到了自己的鍋爐題目。華老師先給我們打了預防針:先給我們放了一首往屆妹子錄的“放棄啦不幹啦算個鍋爐累死啦”,後表示每年鍋爐不算崩潰幾個人就太沒有成就感啦。懷着忐忑的心情,我回去之後就開始了鍋爐的計算。

首先,我要感謝華老師給我們做了完整的excel表,還爲我們加上了查錯校覈,這省去了很大的工作量。我拿到的煤種是無煙煤,而室友都是聽起來很高端大氣上檔次(不認識)的神華煤。但是正是因爲這個煤種,讓我甫一計算就遇到了困難。在最開始計算的煤種判別中,我的高低位發熱量就超限了,並且檢查不出錯誤。幸好有同樣煤種的同學在羣裏詢問老師,得知這是無煙煤的普遍bug,計算才得以繼續進行下去。同時,這件事也讓我養成了有問題先去瀏覽鍋爐計算羣裏的聊天記錄的習慣。

說到計算,前面部分進行的當然是相當的順利,大三下學期做過作業,從焓溫表到熱平衡的計算在那時候就已經做過一遍了。然而,做到前屏的時候困難就來了。首先,龐大的計算量和複雜的計算公式就是個大挑戰。其次,前屏中需要假設校覈的值有四個,改動其中一個所有的誤差都會發生變化,這讓我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經過艱難的修改,最後還是暫時成功把誤差控制在了範圍內,雖然後來查錯證明其實計算還是有錯誤的,但是在當時成功的那一刻是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的。剛開始我的計劃是一天算一個工作表,但是在前屏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我產生了緊迫感,而且算鍋爐很容易讓人忘記時間沉浸進去。做完前屏之後我一鼓作氣把後屏過熱器部分的計算也做完了,可能是因爲假設有了經驗的原因,後屏的計算比前屏順利了許多,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就完成了。

接下來的高溫再熱器和第一懸吊管都十分順利,再一次讓我卡住的地方是高溫對流過熱器。由於我前面沒有發現的錯誤,對流傳熱量的誤差和煙氣對受熱面輻射換熱熱流的誤差無法同時控制在範圍內。最後在無法從高溫對流過熱器中找到錯誤的情況下,我修改了輻射熱有效係數的選取值。事實證明像華老師說的那樣,改選取值確實容易掩蓋錯誤的事實。最後算到空氣預熱器,雖然比較麻煩,但是找到方法調整高度比例之後,也順利完成了。但是到了查錯部分,前面的錯誤就暴露出來了,雖然空氣預熱器的誤差在範圍內,但是過熱區和再熱去工質焓的誤差都高達幾百。

一個龐大的工程一開始一定要打好基礎,和同學們多討論討論,否則就會成爲“比薩斜塔”,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前面基礎沒有打好的我,這才真正開始了最痛苦的部分,前屏開始一項一項地排查。要在十幾個工作表中找出微小的錯誤部分,無疑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三個表下來眼睛都花了。在這裏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室友徐屹藍同學,她在我陷入困境的時候,抽出自己考研複習的寶貴時間幫助我一起進行排查,最後發現錯誤竟然在我根本沒有排查的爐膛!我過量空氣係數代錯了,這才導致後面全盤出錯,出口煙溫整體高了幾十。發現錯誤並不代表終結,在每一部分的計算過程中發現我們一直是在假設值與實際計算值之間糾結,努力的將他們之間的誤差最小,而每一部分都是關聯的,經常會出現這一部分已經校覈通過了,但是當修改了另一部分的參數時,這一部分的校覈反而不通過了,這纔是真正讓人崩潰的地方,這意味着每修改一次,就要將這一部分之後的各部分再檢查一次。在反覆代入修改並且把輻射熱有效係數改回了案例中的取值,最後的計算終於通過了。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3

暑假中,在x老師的組織下,我們共同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過後,我收穫頗多。這段時間的再讀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結合這幾年的中、高年級的教學工作經歷,也使我對閱讀教學該怎麼教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想法。

一、新課標、新定位

談到語文閱讀教學,我們總要思考“爲什麼要學會閱讀呢”、“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這兩個問題最後常常會回到一個共同的糾結點——“讀就是爲了寫嗎”?固然讀寫結合很重要,讀也能促進寫,但是讀就是爲了寫嗎?而且讀了就能寫嗎?顯然,對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的位置擺放上,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提出新的考量了。閱讀應該有它自己的獨立意義與重要作用。解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理解。閱讀,即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理解和鞏固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與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國小語文教學任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重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課程標準》爲此設立了新的閱讀教學理念。因此,作爲語文教育者,我們責無旁貸要讓我們的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的閱讀能力。

二、新定位、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爲每個學生的對生活的認知和個人知識建構都不同,所以要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對自己認爲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突發奇想”;將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的意圖進行比較,爲文本的內容及表達另行設計等。在教學《麥哨》、《鄉下人家》時,文本中對鄉村兒童生活樂趣以及農家生活描寫的場面非常多,由於學生都是有着真實的農村生活經歷,因此教學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對比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在文字中找到共鳴,更能真切的體會到草地上翻着跟頭、吹着“麥哨”、露天吃着晚飯的樂趣。甚至學生在拓展中,能挖掘出更多的這種質樸而又獨特的鄉村生活場景。這種閱讀方法,並不需要教師一味代替分析、概括,學生也並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構建,甚至創造意義。再如:閱讀敘事性作品時,要求學生能瞭解事件的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逐漸形成自己一套也許還算不上完整、良好的價值觀體系。但是教師在原有的價值體系上旁加引指導,學生會在閱讀中加引內化並遷移運用。如《夜鶯的歌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中,學生會逐漸對家國情懷、民族大義有一定的認知,這種認知在對夜鶯與德國軍官的人物形象認同中會遷移運用到對五壯士與日本侵略者的人物形象的概述中。而這個基本的憎惡的價值觀的體系形成正是老師與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一次的集體閱讀交流、建構直至內化。

三、新體驗、新理念

爲了在教學實踐中落實新課標中閱讀教學基本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了要擴大閱讀面的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又具體規定了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於100萬字。這些都表明,在“大語文”教育觀念下,閱讀教學要立足於課本但決不能禁錮於課本。課內閱讀固然重要,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僅閱讀二三十篇文章,也僅僅是多收了幾十條“魚”而已。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樹立“鏈接”性閱讀教學觀,授給學生以“漁”。如:以作者爲鏈接點,以《冬陽童年駱駝隊》的作者林海音爲縱向,拓展閱讀林海音《城南舊事》。以體裁內容爲鏈接點,以童話體裁橫向鏈接國外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安徒生悲劇童話《海的女兒》、《紅鞋》以及國內童話作家張天翼的《大林與小林》、《寶葫蘆的祕密》。加速學生的拓展閱讀,能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的人文底蘊加寬加厚。

四、新理念、新策略

教學中把新課標的閱讀教學新理念轉化成教學策略,落實到教學實踐的層面,轉化成便於操作的具體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也給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

要讓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要求與閱讀量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在教學上做出相應的調整。我們要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冗長而瑣碎的分析,以教給方法和培養能力爲主,幫助學生學會分析、理解、感悟,將多餘的課時用於指導課外閱讀。每週我們會把學生帶入閱覽室指導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學會爲自己選擇的研究課題查找相應的資料、積累資料,班級中也會成立班級讀書角。這樣保證了“閱讀源”,在閱讀的基礎上,儘量培養閱讀的反饋能力,學會交流,訓練把讀的內容用精煉的語言複述並儘可能的談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在閱讀前,老師可作一些相應的關於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信息,讀後可以開展讀後感交流活動,增強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水平。甚至可以開展一些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將閱讀的作品以口述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這樣,學生最終能在老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安排下做到增加了閱讀的量,也提高了閱讀的質。

這樣的閱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養成對老師的依賴。大量的有指導的閱讀,並且是精品的閱讀,必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文學素養。所以閱讀教學能否落到實處,決定了一個學生基本的語文水平。我們呼喚真正的有實效的閱讀課,呼喚給學生更多的閱讀帶來的生活積累,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真實的體現出來。

五、新策略、新原則

幾年語文教學工作,我總是不經意陷入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喧賓奪主”的教學情況中。但在學習新課標後,我能清楚的體會到,其實,語文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的探究原則。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

新課程剛剛起步,而這次學習也讓我體會到,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我還要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4

20xx年我參加了關於《案例教學在國中思想品德課的應用》這一課題的研究,參加課題研究以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它不僅拓寬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

通過本次研究學習,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爲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着研究方向,並制約着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及研究的價值,在學習以前曾經一直認爲我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一名教師,我的任務就是教好我的課,教育好我的學生,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說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自從參加了小課題研究以後使我轉變了看法,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作爲普通的一線教師照樣可以寫出研究性的東西。我們教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於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後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於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總之,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5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大綱》修訂之後,教育部頒佈的《新課程標準》),這是面對時代挑戰作出的積極迴應。面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變革,讓我們一線教師作出應答,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現實課題。

通過學習我們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對於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着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教師。

當代,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學生,他們渴望着有着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衝破傳統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爲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爲和習慣。

教育教學的變革意味着重組。同樣,在新的《課程標準》面前,對每個教師來說,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會,也爲我們在事業上的追求提供了更爲廣闊的空間。只要不懈努力、勤於追求、敢於創新,我們都可成爲馳騁課堂的驍將、駕馭教材的高手、學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師。

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項事業,更是我們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爲師的過程應是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充實的過程,應是我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過程。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僅是我們自身的需要,也是語文教育對我們的期盼。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觀,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求教師“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瞭解國內外重要事件,通過考察、訪問挖掘本地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想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生深廣的影響,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善於鑽幽探微,透徹理解文本的深刻內涵,把教科書中直接呈現的(即顯性的)價值取向和隱含於其字裏行間(即隱性的)價值取向,都能呈現給學生,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體驗語文的美。

現代社會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僅僅限於課堂。因此,我們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己,向學生學習,要真正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總之,《新語文課程標準》給農村國小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作爲國小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方法多元化了,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化了。

我認爲以前單純傳授知識逐步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內容上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還有量化的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 “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6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覆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於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並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脫了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爲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通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爲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國小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7

vb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的專業骨幹課。本課程主要通過vb論述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組建編程的機理,涉及到控制檯界面程序、windows窗體程序、圖形界面編程、數據庫、網絡應用系統等多方面的內容。內容量大,程序設計複雜、同時vb程序調試是在vs環境下進行,在編程過程中環境會自動爲用戶生成一些必要代碼,以降低編程難度,降低學生的編程負擔,但這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學生對vb的程序結構把握和了解不全面,對編程機理了解不透徹,學生容易盲目照搬書上代碼,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採取了課程設計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將書本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中,應用每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單元知識解決一個實際項目,設計編寫一個小作品;學完整個課程後,完成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編程項目,使學生對整個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總結、梳理,以項目完成爲手段,全面鍛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 目的

1. 爲使學生掌握vb編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和組建編程的知識實際技能,除了系統地講授必要的vb知識,上機練習,做作業外,還應該對學生作較全面的編程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即作課程設計,以達到如下目的:具體應用和鞏固本課程及有關先修課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瞭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掌握應用編程和組建編程程序設計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項目設計能力。

2. 獨立地根據一定的項目要求,查閱資料,寫出項目開發目標,分析開發過程中所用到的課程知識,提出解決方案,編碼並上機調試完成系統,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認真對待。

二. 要求

在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注意培養認真負責,踏實細緻的工作作風和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的習慣。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到:

1. 在某個教學單元結束後,完成一個教師佈置的、或學生自己擬定的、知識覆蓋整個章節的,有一定綜合性和難度的項目,要求學生描述出要達到的目標、圍繞目標,收集資料和素材,複習所需的課程知識,描述問題解決方案、編寫程序上機調試,直到項目的完成。最後的成果要有完成的作品和相應的文檔。

2. 在課程結束後,完成一個大的編程項目,其要求與課程單元的項目差不多,只是綜合性更強、難度更大、知識覆蓋面更廣,工作量更大,以全面促進學生複習和梳理學科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文檔的書寫和編制。

三、採取的措施

爲了保證課程設計能夠按照預定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我們還採取了以下措施來加強對學生監督和管理。

1.首先講清楚課程設計的意義,讓學生能夠自覺積極主動地進行課程設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隨時巡視和監督,瞭解把握和控制課程設計的進展;

3.將學生的作品集中展示、評價、打分,可以讓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自豪感,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同時在此過程中可以明確標準,自覺地按照標準來調整自己地學習;

4.將課程設計作爲學期成績的一部分記載,大約佔10%,必須完成課程設計後才能參加考試,課程設計不過關,即使考得再好,也不能過。

四、取得的效果

通過以上措施,學生全部都完成了自己的項目、將所有的作品通過超鏈接網頁的方式集成在一個作品集中,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4~6個小作品,每個作品都反映了學生應用課程的某部分知識解決某個問題的結果,通過完成這些作品,學生鞏固、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繫,促進了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同時學生看到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汗水、思維和創新的作品,就像一個母親看到自己呱呱墜地孩子那樣充滿了喜悅,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慾望。通過同學之間作品的對比,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總之通過課程設計受到了良好的多方面的效果,從考試成績來看,20xx級本科全部都及格了。

課程論心得體會篇8

?課程標準(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合理,靈活。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後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纔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纔會有問題,纔會有反思,纔會有思想,纔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爲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爲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蘊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啓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啓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愧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