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2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新版)

2022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新版)

第13屆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2022年北京冬季殘奧會,是由中國舉辦的國際性殘疾人奧林匹克賽事,於2022年3月4日開幕,3月13日閉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歡迎閱讀!

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1

冬殘奧會激戰正酣,“三八”婦女節如期而至。身殘志堅的女運動員們將鏗鏘玫瑰不折不撓、挑戰極限的精神發揮到極致;與此同時,來自北京各行各業的女性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投身於服務保障冬殘奧會各項保障工作中,爲舉辦一屆精彩的冬殘奧盛會貢獻出一股強大的“她力量”。

“麻煩您去學校門口接一下孩子,然後幫忙送到親戚家,多謝您了!”3月4日,李文平在網約車平臺上下了一個特殊的訂單。因爲自己和丈夫都忙碌在冬殘奧會的保障戰線上,當老師通知她孩子突發急病時,心急如焚卻又身在賽時閉環的她只好向陌生的網約車司機求助了。

李文平來自延慶區人力社保局,目前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運行團隊的一名成員。

冬奧會場上,她被分配了兩項最“提心吊膽”的工作——篩選國旗和報送成績。這兩項工作的容錯率爲0。“一共83個國家,我們準備了350餘面國旗,每一面都要仔細檢查國旗的圖案、顏色等,不能出現任何錯誤。”爲了完成任務,她把國旗矢量圖打印出來貼滿了辦公室,將各國國旗的樣子刻到心裏。“比如上下、正反就容易弄錯,還有很小的細節需要注意,當時有一個國家的國旗裏面有牛的形象,其中的牛角是直的,可正確的牛角形狀應該是彎曲的。所以這面國旗肯定不能在會場升起。”

冬殘奧會剛開始這幾天,李文平所在的頒獎團隊主要負責引導運動員,送上“金容融”。最多的時候一天進行6場紀念品頒發,每兩分鐘就要送上一次禮物。更大的挑戰很快就會到來——3月13日,將在這裏舉行3場頒獎典禮,篩選國旗和報送成績的任務仍由李文平負責。

在當天的比賽現場,李文平要目不轉睛地盯着全英文界面的計分系統,當成績出來的一剎那,立即通過對講機將名次通報給下一環。她的同事將根據她的通報掛好國旗,然後舉行頒獎典禮。

“冬奧會時,從成績公佈到舉行頒獎儀式,只有6分鐘時間。冬殘奧會時,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情況,時間可能會有延長,但肯定也是相當緊張的。”李文平已經在爲3月13日的頒獎典禮做準備了。

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2

奧林匹克公園坐落着兩座競賽場館和兩座非競賽場館,很多貨運車輛要在公共區穿行。謝健和她的團隊掌管着“4把鑰匙”——車證、人證、安檢籤封與MDS系統認證,保障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車輛、物資的平穩運轉。

謝健在朝陽區城管執法局奧林匹克公園執法大隊工作7年了。當被分配到這個區域擔任物流業務領域副經理時,謝健一點兒都沒怵——雖然物流這行帶着偏男性的色彩,而且自己也沒有任何經驗,但這裏的每一個場館,每一條道路,每一個角落她都熟,管片單位的負責人都是她的老朋友,車來了從哪個入口進,物資卸下來往哪兒放,她都門兒清,所以工作做得得心應手,一切處理得井井有條。

在冬奧會期間,謝健帶領團隊爲公共區運行團隊提供保障物資近8000件,爲通行公共區和進入場館的貨運車輛上傳審覈數據信息4000餘條。

“到新崗位後我就沒有雙休日的概念了,每天都是看着月亮到崗,頂着月亮回家。”每天9小時輪轉,有時貨車凌晨兩三點抵達……謝健和6位同事靠着這股子拼勁兒,沒有延誤一件物資的發放,沒有傳錯一條數據信息,工作零失誤。

現在,謝健和團隊成員已經在爲賽事結束後的撤離工作做準備了。他們陸續將一部分已經用不上的電暖氣、飲水機、小圓凳等物資撤離。等到閉幕式結束後,他們要將全部物資迅速有序地移出公共區,完整地交回冬奧組委主物流中心。“踐行節儉辦冬奧的理念,確保所有物資100%回收利用。”

她們做出的伴手禮讓運動員們愛不釋手

冬殘奧村運動員的房間裏,一份特殊的禮物獨具匠心——一件純手工製作的皮影。這件中國特色的伴手禮讓運動員們愛不釋手。更能讓人產生共鳴的是,這些皮影作品出自一羣同樣是殘障人士的北京巧娘之手。

這羣北京巧娘來自小螞蟻皮影藝術團,6名成員均是身高1.3米以下的袖珍人。去年10月中旬,她們接到了製作冬奧禮物的任務。總共需要1000件,全部使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面對這個龐大的任務量,“小螞蟻”們迸發出強大的力量。陳鴻慄帶領着姐妹們立即開始了工作,6個人從早上九點開工,每天都要幹到深夜11點多。

爲了體現北京特色,巧娘們選擇了天壇祈年殿、大熊貓,以及京劇中美猴王、關公、竇爾敦的臉譜形象。大家一直忙碌到臘月二十六,纔將1000件作品交工。

薄如蟬翼,栩栩如生!這件北京特色禮物在冬奧會上大放異彩,運動員們讚不絕口。“冬殘奧會也要一批!”大年初五,冬殘奧會的訂單就來了。近200件的任務量,要在2月20日之前完成!可當時巧娘們大多回老家過年了,陳鴻慄趕緊把材料快遞出去,巧娘們在家趕工,終於如期完成。

“跟冬殘奧會上的運動員一樣,我們袖珍人也是殘疾人,雖然我們從事的工作不同,但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是共通的。我們將祝福凝注在一張張薄薄的皮影之上,祝願他們賽出好成績,也希望他們能感受到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陳鴻慄說。

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3

”北京冬殘奧會高山滑雪每日比賽前,現場主持人總會情緒激昂地說出這句開場白。有着“雪飛燕”之稱的場地,似乎連空氣中都洋溢着幾分熱情氣息。而身處其中的衆人,總能感受到暖心、幸福。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媒體中心的白色展板上,會公示賽事相關信息。如果時常駐足觀看便會發現,其上也畫有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圖案。在7日殘奧高山滑雪上午的比賽結束後,一位志願者蹲在展板前,參考圖片勾勒出了一幅作品。“我們(很多人)不是專門學習美術的,但不想讓展板看着空蕩蕩的,就嘗試着往上畫畫。”一位志願者這樣說到。

在每次比賽結束後的一段時間,擺渡班車站點前會赫然排起長隊。不少記者對照着手機擡頭查看班車站牌。兩位志願者迎了上去,爲大家指引路線。

殊不知,這一幕已經被一位日本記者用相機記錄了下來。當志願者有所察覺想要退閃到一旁時,日本記者指了指鏡頭前方的方向。雙方相視一笑,畫面定格。日本記者思索片刻,用並不擅長的英語爲志願者們留下了一句讚譽“You do a good job”(你做得非常好)。

身着藍白相間制服,穿梭於人羣中,志願者們如一片片“雪花”,將這場冰雪盛宴點綴得格外美麗。

走進延慶賽區新華家園媒體酒店的餐廳,不少記者正享用着美食,不時談笑風生。在過道旁的一個餐桌上擺着水餃和啤酒,一位國外記者拿起手機拍下了自己的這頓豐盛晚餐。看得出他很享受面前的這個熱氣騰騰的中國美食。

“雪容融,看這裏,他要和你跳舞。”在現場工作人員引導下,一位來自英國的友人達成了自己的心願。在輕快的音樂聲中,他和“雪容融”共舞。二人的動作格外協調一致,而在一旁不少用人手機記錄下了這個美好瞬間。

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競速區媒體中心裏,一位文字記者拿着衝了一半的咖啡顯得有些茫然。由於不熟悉飲水機的操作流程,他按下“熱水鍵”後,水流遲遲未能流出。此時,一位中國記者沒有多說什麼,用力按了按飲水機上的水桶。問題迎刃而解,二人互相點頭致意。

7日下午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全能比賽中,視障、站姿、坐姿組別的三位中國選手都與金牌失之交臂。“4年前我是一個人在奮鬥,現在在家門口我和我的家人們共同奮鬥,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劉思彤依舊讚揚了隊友們的表現。在她看來這個集體是友愛的,大家共同享受着比賽。

“加油!嚴鞏,加油!”看臺上不斷響起了吶喊聲。這一幕出現在7日的男子全能-站姿比賽中,而類似的場景,這些天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多次上演。

在滑過終點線後,嚴鞏沒能保持住平衡,重重地摔在了雪場上。要知道在比賽中,他剛剛經歷過一次摔倒。在看到他遲遲未能起身後,現場便出現了齊聲助威的場景。

在“雪飛燕”結束了一天的比賽後,排隊坐纜車下山的人羣中歡笑聲不斷。大家愉快地分享着彼此的見聞,伴着餘暉,這一幕很是溫情。

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4

通過文化開啓殘疾人的心智,正是殘疾人文化活動的靈魂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殘聯每年與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共同開展全國殘疾人文化周、“書香中國,閱讀有我”等活動,各地殘聯因地制宜組織殘疾人就近、就便參與活動,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節、藝術節品牌。目前,中國殘聯正積極配合推動《馬拉喀什條約》在我國落地實施,將從根本上解決盲人“書荒”“文化產品少”的問題。

中國殘聯實施了文化進社區、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全國殘疾人優秀藝術家百人推介計劃等項目,舉辦了“殘疾人文化節”等活動,推動建設了172個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與文化和旅遊部開展殘疾人蔘與非遺傳承試點。基層殘聯通過組織開展殘疾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引導廣大殘疾人走出家門,把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提升文化素質成爲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李德富介紹,全國殘聯繫統把學習教育“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與推動殘疾人文化活動相結合,把思想引領與提供文化服務相結合,不斷深化“學聽跟”專項活動,相繼推出“永遠跟黨走——‘三個一百’主題出版物”“手語唱紅歌·無聲傳經典”以及愛心陽光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等活動,以優質文化產品努力滿足殘疾人精神文化需求。

據瞭解,“十三五”以來,僅文化進殘疾人家庭“五個一”項目已經惠及15萬中西部困難、重度殘疾人。全國殘疾人社區文體活動參與率由2015年的6.8%持續提升至2021年的23.9%,有力維護了殘疾人的文化權益。

特殊藝術文化是殘疾人事業最迷人的一部分,充滿了無限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殘聯積極發展特殊藝術,組織開展羣衆性文藝活動,先後舉辦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每屆匯演,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代表隊參演,報送節目200多個,涵蓋聲樂、器樂、舞蹈和戲曲四大類藝術,約3000位殘疾人演員直接參加,間接參加人數達3萬多人。

當無聲世界裏的殘疾人在舞臺上秀出曼妙舞姿,當無法直視光明的殘疾人用歌聲打動聽衆的時候……殘疾人文化服務的意義,顯得如此深刻而長遠。

“殘疾人演員帶來的不僅僅是藝術之美,更是一種精神的震撼、心靈的淨化和靈魂的昇華。通過殘疾人特殊藝術匯演,看到了中國殘疾人藝術事業的發展、探索與創新。”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編導甘露感嘆道。

“十三五”期間,依託特教機構、藝術團隊等建設了200個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一帶一路”框架下殘疾人事務主題活動——特殊藝術論壇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國際殘疾人藝術的發展。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先後到訪了7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特殊藝術促進了民心相通,傳播了中國殘疾人事業故事。

李德富表示,下一步,中國殘聯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深入實施《“十四五”提升殘疾人文化服務能力實施方案》,推動殘疾人文化高質量發展,不斷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產品,切實加強基層殘疾人文化服務工作,紮實深入開展“學聽跟”專項活動,營造全社會扶殘助殘良好氛圍。

冬殘奧會上的“她力量”心得5

無論是馳騁賽場的“半邊天”,還是比賽團隊中不可或缺的“她”;無論是混採區忙碌採訪的女記者,還是賽事保障領域的志願者及工作人員……在北京冬殘奧會上,面對賽事本身與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她力量”不懼挑戰、超越自我、奮勇拼搏,共同書寫着冬殘奧會的精彩。

“站在起點的那一刻,首先超越的是自己,然後纔是對手。”27歲的中國殘奧高山滑雪隊隊員劉思彤說。第二次參加冬殘奧會,劉思彤從心態到技術都成熟了許多。在殘奧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和女子全能(坐姿)比賽中,她斬獲兩枚銅牌。

“命運給了我艱難的考驗,卻也給了我足夠好的獎賞。我不會因自身的殘疾而自卑膽怯,不敢追求夢想。通過高山滑雪運動,我在不斷挑戰自己的過程中接受了自己身體上的不完美,以爲國爭光的榮耀,爲自己的生命增添意義和價值。”劉思彤說。

往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劉思彤和許多女孩子一樣,會去網購,趁打折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漂亮衣服和化妝品。但這次爲了冬殘奧會比賽,她將手機調至靜音,專心致志比賽。

“明天是寶貴的休息日,我會靜下心調整狀態,不給自己留遺憾。”劉思彤說,“我也希望所有女孩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能夠享受每一天的生活,無論是酸甜苦辣。”

國際殘奧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相比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參加北京冬殘奧會的女性運動員數量有所增加。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說:“在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很高興看到女性殘疾人運動員數量創歷史新高。”

3月6日,中國隊選手閆卓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循環賽比賽中。

從“冰立方”出來,面帶微笑的閆卓謙虛又從容。閆卓是中國輪椅冰壺隊五名隊員中唯一一名女隊員。1992年出生的她,剛出生便被查出患有疾病,終生無法行走。

由於接觸項目時間較晚,爲增加訓練時間,閆卓常常控制喝水量來減少上廁所的頻次。冰壺場地溫度較低,閆卓下肢血流不暢又沒有知覺,長期訓練被凍傷也是常有的事。但她說:“我現在越來越享受輪椅冰壺的樂趣,我想盡我所能做到最好。”

中國第一枚冬殘奧會獎牌,就是在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比賽中贏得的金牌。四年以來,中國輪椅冰壺隊兩次在世錦賽奪冠,本屆冬奧會有明確的目標:取得金牌。這也是閆卓和女教練嶽清爽的心願。

中國隊教練嶽清爽說:“相對於男教練來說,我覺得女教練的想法可能相對更細膩。包括每一顆球的選擇,還更善於觀察隊員的狀態,包括他們的眼神等等。想得更多,幫他們考慮得更多。”

在參加殘奧冰球混合團體賽的7支球隊中,38歲的中國姑娘於靜是唯一一名女球員。前兩輪比賽裏,中國隊先後戰勝斯洛伐克和捷克隊,於靜雖沒獲得出場機會,但她在場邊用敲擊球杆的方式給隊友加油助威。

殘奧冰球中,運動員滑行、急停、轉向、擊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時間久了,於靜的右手手腕鼓起一個大包,是關節液滲出形成的腱鞘囊腫。“囊腫大的時候會鼓得很高,手腕都動不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後休息幾天等關節液被吸收後再恢復訓練。”

於靜說:“希望能通過我參與冬殘奧會的經歷,讓更多女性殘疾人關注、參與到這項運動中,通過體育運動享受快樂、改變生活。”

3月5日,在國家體育館混合採訪區,一個拄着柺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邊是空蕩蕩的袖管,一條腿是假肢。“這是我第一次報道冬殘奧會。在這個盛大的競技舞臺上,看到來自全球的殘疾人運動員挑戰自身極限、爭創佳績,特別令我動容。”來自加拿大的女記者卡米耶說。

“我的父母一直以來都激勵我,要像健全人一樣生活。即便是我剛學走路時經常跌倒,他們也鼓勵我要自己站起來。”卡米耶說。

在成爲記者之前,卡米耶曾是擊劍運動員,這讓她在報道時更有同理心。“我知道這些殘疾人運動員在人生境遇上會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是我也明白,身體的殘疾無法打敗他們,體育運動爲他們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這裏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都非常熱情,看到我行動不便時會主動幫忙。這個‘三八節’,我會在賽事報道中度過。”卡米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