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八一建軍節黨員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篇一

在區直機關工委領導的帶領下來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瞻仰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聽取了工作人員對戰役經過和烈士事蹟的講解,觀看了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親身感受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我華東野戰軍奮勇殺敵,奪取抗戰勝利的英雄事蹟和老區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現將在這次參觀孟良崮戰役中的心得體會向組織彙報如下:

一、堅定爲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信仰。

這次參觀深深的震撼着我們每個人,向革命先烈敬獻了花籃,面對鮮紅的黨旗和烈士雕像,一聲聲入黨誓詞響徹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的上空,“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永不叛黨!”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是打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和轉變華東戰局的關鍵一戰。聽着講解員沉重的講述,那烽火硝煙,血雨腥風的戰場彷彿就在眼前,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是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爲中國社會主義進步和發展做了三件大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結束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歷史;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歲月如梭,當年的硝煙已經散盡,紛飛的彈雨已化爲泥土,山上如刀似箭的豐碑,見證了滄桑的歷史。今天的我們更要堅定爲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的意志,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身。

二、堅定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信念。

孟良崮戰役,也是小推車推出勝利的戰役,沂蒙老區人民懷着對共產黨的無比信任和對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捨生忘死、參軍參戰、大力支前、搶救傷員、奮勇殺敵的畫面展現在眼前,讓我們不禁肅然起敬,真正體會到了革命鬥爭的殘酷,革命勝利果實來之不易,大家思想受到了震撼,心靈得到了洗禮。是他們團結一致,通力協作,戰勝了許多艱難困苦,使他們來往穿梭於魯中根據地前線,不顧個人安危,冒着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根據地的人民羣衆,對傷員精心照料,體貼入微,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更是他們不怕髒,不怕累,吃苦耐勞,勇挑重擔,爲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員稱號之所以光榮,就在於他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能夠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

三、用責任、奉獻意識,爭先創優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感謝區直機關工委給我們的這次參觀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領會到新中國的誕生源之於無數仁人志士堅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戰鬥而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

我們從中獲取了很多人生啓迪,吸取了寶貴的精神營養,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在當前形勢下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性和及時性;我們應該永遠銘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驅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珍惜今天得來不易的和平,繁榮的幸福生活;敬佩革命先驅堅持理想,信仰,爲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希望而拋棄個人的一切名利地位直至生命的崇高精神;痛恨改革開放以來所出現的一些追逐個人名利地位金錢而貪污腐化的犯罪分子;鄙視只貪圖生活享受,不思進取,碌碌無爲,做天和尚撞天鐘的懶漢行爲。對比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驅們崇高的思想境界,我們何其渺小,奉獻精神何其薄弱,又有什麼私心雜念,貪圖安逸的想法捨不得丟掉呢?

我們要把這次紅色教育當作我們人生的一次新的起點,在當前創新爭優活動中,繼承革命先烈遺願,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革命先驅崇高革命精神的落實到實處,貫穿在工作當中。銘記歷史,牢固樹立新時期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無私奉獻,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今硝煙散去,只留下靜靜的墓園,蔥鬱的山林,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去回想艱苦年代的生死考驗,血淚洗禮,沒有這裏的英烈,就沒有我們和平的生活,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現代化的建設。作爲一名七十年代末出生的青年人,一定將老一輩革命領袖的“犧牲、奮鬥、奉獻、廉潔、自律”的精神發揚光大,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緊密團結在以xx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奮發圖強,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們要把紅色的革命傳統帶回來,代代相傳,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永久動力。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篇二

延安,一座讓我魂牽夢繞的聖地。曾讀罷詩人賀敬之的《回延安》,詩中“幾回迴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多年來一直在我耳邊縈繞,又拜讀過《樑家河》,在書中習近平總書記講述“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讓我更加渴望走進延安,尋找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禮。這個願望在2018年終於實現,在我人生的心歷旅程中會永遠記住這段時光:20xx年6月30日—7月1日在院黨支部領導的帶領下親身感受紅色文化洗禮。

幾天來,我們聆聽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史,到寶塔山上感受寶塔的神聖,在樑家河體會一代知青人的成長曆程,在棗園與偉人心靈對話……一路走來,一路讀,無處不感動,無處不神聖,對自己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更是平添了自豪和驕傲。“延安整風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灣精神、勞模精神”等共同凝聚成以那個時代延安同志們的精神爲精髓的“延安精神”,成爲我們黨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成爲無數革命青年和愛國人士嚮往的地方,這座古塔也煥發了青春,成爲聖地的象徵。當我親身駐足寶塔山下,一股滄桑感撲面而來,新中國成立以來,雖然對寶塔山多次維修,但是你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種歷經戰火的彈痕累累、遍體鱗傷之感,瞬間讓我回到了那革命先輩們爲了新中國不屈不撓、奮勇殺敵的紅色年代,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被後世稱爲“延安時代”。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遺址,這裏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

“難忘樑家河”。當年在樑家河,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習近平當了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發展生產,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但是,這個心願在當時是很難實現的。習近平回憶說,曾有三個月沒見過一滴油星子。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生活對人的鍛鍊很大,經受了磨礪,重鑄了筋骨和靈魂,無論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幹事,就不會覺得苦。今日的樑家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中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老人們享有基本養老,村民們有醫療保險,孩子們可以接受教育,吃的是大米白麪,肉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吃。可以說樑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回樑家河探望鄉親,給全國人民拜年,對樑家河的變化異常高興。他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還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這裏”。這種真情的告白,讓樑家河的所有人怦然心動,深受感動。作爲一名青年黨員幹部,要立足本職崗位、練就過硬本領,自覺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拔高自己,努力工作,樹立當代青年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而《樑家河》更是激勵我們青年幹部錘鍊自我、健康成長的生動範本。

我們此行還參觀了棗園和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還學習了白求恩精神。在舊居前,我久久肅立,心情無法平靜,窯洞裏光線昏暗,簡陋的木桌陳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主席撰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遠見卓識的政論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瞭正確的道路,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裏,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裏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

如今,見證了中國革命艱苦歷程的排排窯洞已經成爲珍貴的歷史遺蹟,讓人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經的是怎樣一段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給後來人以警醒與力量。

延安之行歸來,忽然有一種強烈的學習慾望,感覺到很飢渴,要好好學習中國的歷史,學習黨的歷史,學習黨的一些基礎理論,同時要學習一些新的方針政策,新的事務,與時俱進,用知識和文化來武裝自己,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我們紅色之旅的最後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便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韶山。原先對毛澤東的印象只是從書本上電視裏看到聽到的,而當我們真正的來到他的故鄉時,感受到的他已不僅僅僅是一個祖國的偉大主席,他更是韶山人民的靈魂。

韶山的一切都散發出毛氏家族的氣息,每家每戶的屋內必定會有毛主席的一副畫像,大大小小的門店中毛澤東的畫像、雕塑、銅像、徽章、掛飾隨處可見,而毛氏菜館也是遍地開花。可想在這片熱土上,毛主席是韶山人們心中永不磨滅的印記,而且這個印記必須會一代代的傳承發揚下去。在接下來參觀毛主席紀念館及遺物館時,那些記載了中國革命歷史的照片、文件、遺物,似乎又把我們拉回了那個充滿了戰爭、貧窮、飢餓、疾病、死亡的年代,但是我們更能感受到的是那個年代人民在毛澤東的帶領下對自由、獨立的強烈渴望,也正是這份渴望讓那些革命的先烈去拋頭顱灑熱血,爲了新中國的建立區奉獻自我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新中國的成立來之不易,我們這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更是來之不易。因此當我們站在毛澤東家六烈士的雕塑前時,都不禁肅然起敬,爲他們深深的鞠了三躬,毛主席在中國人民的心中永遠熠熠生輝。

劉少奇故居坐落於寧鄉花明樓鎮,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走進少奇故居,迎面而來的是少奇同志莊重的銅像,令人肅穆。來到劉少奇的家中,樸素乾淨。低矮的土房,卻不乏幽靜,四面環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劉少奇同志爲了中華民族的事業日夜操勞。再往前走,陳列着許多關於劉少奇同志生平經歷的資料,文獻,照片等等,讓我對其有了更深的瞭解。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撫今追昔,老一輩革命家對中國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爲了新中國的成立,日理萬機,不辭辛勞,重溫他們寫下的字字句句,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深切感受到共產黨的偉大,這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作爲一名生在和平年代,在紅旗下成長的年輕人,更就應清醒的認識到自我肩負的重任,更就應把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放在首位。

我們此行是紅色之旅,湖南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革命的紅,而第二個印象則是娛樂的紅,當夜幕降臨時纔是湖南人們真正生活的開始,鳳凰古城的美麗夜色就是最好的證明,與此同時大大小小的演藝中心也正在上演着一出出精彩的節目。湖南給我的第三個印象是辣椒的紅,夜色中小吃城紅紅火火的燈光,透着火焰的小火鍋,都洋溢着一種火辣辣的熱情,吃着湖南的辣椒,感受着那裏的人文景緻,頓時覺得生活原先能夠如此豐富多彩。我想如果人的一生都充滿了火一樣的熱情,那生命怎會不開出絢爛的花朵來?

在結束旅程回到的途中,我想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必須在回憶着湖南的種。種快樂,而在我的心中湖南給我烙下了三個紅紅的印章,革命之紅,娛樂之紅,辣椒之紅,相信這三個“紅”能帶給我紅紅火火的日子,能夠讓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現!

參加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篇四

爲了科學發展觀學習,加強我們對黨的認識,局黨支部組織我們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到具有重要政治歷史好處的廬山,英雄城南昌,革命聖地井岡山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3月22日,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一行24人來到了秀麗的廬山,參觀中國共產黨廬山會議舊址、毛澤東舊居、蔣宋美廬別墅、白居易草堂;飽覽如琴湖、錦秀谷、仙人洞、三寶樹的秀美;佇立含鄱口,仰觀“領袖峯”。挺拔的雲杉,險峻的峽谷。雖然天公不作美,整座山霧氣瀰漫,但祖國錦繡山河讓我們忘卻了疲勞,讓我們有身處仙鏡一般的感覺。

3月23日下午,我們來到八一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登上了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隨後我們來到八一廣場,瞻仰了南昌起義紀念碑,應對廣場上一幅幅石雕,想起一幕幕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在革命時期的艱苦,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鬥爭中的英勇,更加感受到了和平時期進行愛國主義革命教育的重要性。能夠說石雕給我的不止是視覺的感受,更多是心靈上的思索。

3月24日,經過5小時多的車程,我們來到了中國革命的搖籃,天下第一山――井岡山。當天,在導遊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着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的黃洋界哨口,參觀了黃洋界哨所陳列館,站在黃洋界哨口,濃霧鎖住了我們的視線,看不清遠處的景物,但更憑添了幾分神祕的氣氛。黃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戰壕依舊,大炮和滾木嚴陣以待。在翻滾的濃霧深處,我們彷彿聽到了往日的隆隆炮聲和當年紅軍的喊殺聲,感受到了當年戰場的廝殺,更體會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在三年多的艱苦歲月裏,黃洋界經受了多次血與火的考驗,“我自巍然不動”。濃霧中的黃洋界,別有一種韻味,也給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後,掩映在綠陰深處聳立的漢白玉的紀念碑,給人第一印象,是那樣莊嚴而肅穆!壁牆上刻着朱德元帥題寫的“黃洋界”三個鎦金大字。經過黃洋界,我特意來到那棵毛委員和朱軍長當年挑糧走過的羊腸小道和他們上山時曾歇息過的菏樹邊照了張相,讓那琬蜓崎嶇的山道和如今枝繁葉茂的菏樹見證我們年輕一代對老一代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讓前輩們的高風亮節指明我的人生方向。

小井的“紅光醫院”是一九二八年井岡山斗爭時期,我軍在那裏建的第一所醫院,所謂的醫院,是一幢兩層樓的舊式樓房,共有50餘間,樓房並沒我想像中那樣破爛不堪,也許是修理過的緣故。樓下是醫生的辦公室,但裏面陳設有當時極其簡陋、原始的醫療器械――有當時使用的傷口消毒藥品“鹽水”、“石灰水”;手術器械居多的是土法炮製的竹器製品;因當時缺乏麻痹藥物,就把需要手術的傷員捆綁固定在一個巨大的柱形圓石上,謂其石爲:“鎮定石”。隔壁是看護排的住處,其餘的是重傷員和重要幹部的病房,樓上全部是傷勢較輕的傷病員住處。那裏一切的一切,唯有親歷目睹,才能深深體會到紅軍當時生活、戰鬥、醫療條件的艱苦。如今,人去樓空,只見幾牀草蓆,已見不到滲血的繃帶,聽不見疼痛的呻吟,更聞不到紅米飯,南瓜湯的味道……據導遊說,當年這所醫院是曾志牽頭建立的,在國民黨反動派“圍剿”井岡山時,紅軍醫院當年曾遭敵人襲擊,上百個傷病員被捕殺害。最年輕的紅軍烈士才十四歲。離紅軍醫院約百米處小溪邊,建有紅軍烈士紀念碑和墓,四旁綠樹掩映,羣山環抱。那裏埋葬着一百四十位紅軍烈士的忠骨。聆聽了導遊的介紹後,我想無論是誰只要有一點正義感和愛國之心的人聽了這一段經歷後心裏總會有一點想法

的。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這次遇難中的每一位遇難者,是他們換來了我們這天完美的生活。雖然我們不明白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精神,他們的事蹟,將永不磨滅!我們就應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我們系統全面地瞭解了中國工農紅軍從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間的革命歷程。我們在館內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岡山怎樣樣從一塊默默無聞的土地發展成爲中國革命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我們腳下每邁出的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鋪墊而成的。一件件遺物使我們肅然起敬,看到了當年廝殺用過的大刀、長矛、土炮、土槍,經過無數戰鬥的軍裝、軍旗、軍鞋布衣,上面還帶着戰場的硝煙,還有帶血的遺蹟,一張張先烈的照片,經過了血與火的洗禮,是那樣的陌生,又是那樣的熟悉,千千萬萬紅軍的遺容,是我們零距離,應對面,臉對臉,凝固在歷史的瞬間。我們的腳步因此變的沉重而緩慢,我們不願放過博物館裏的每一個細節。《朱德的扁擔》那是我在國小課本上讀過的故事,而這天,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我親眼目睹到了那根記錄着傳奇故事的扁擔。它靜靜地擺放在玻璃櫥窗內,與其他扁擔相比沒有一點特殊的地方,扁擔內側用黑色楷書寫着“朱德的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這幾個字是那麼的醒目,從中我們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的光輝形象。講解員還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立了中國革命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第一支工農紅

軍――紅軍第四軍,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岡山土地法》的整個過程。隨後,我們參觀了紅軍造幣廠、毛澤東銅像館、朱德和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居住和工作過的茨坪舊居。

第二天清晨,我們冒着細雨,來到英烈們長眠的地方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當我舉起握緊的右手在陸局長的帶領下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此刻,我們,在那裏莊嚴承諾將永遠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那一刻,自己心中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更加堅定,對那面鮮紅的黨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穿過黨政領導、井岡山老戰士和書法名流留下墨寶的碑林,我們站到了紀念碑前。擡頭瞻仰紀念碑,碑上鐫刻着鄧小平同志題寫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十個大字,紀念碑像一枚欲升空的導彈。碑的上端是形態各異的金屬圓柱,閃閃發亮,寓意星星之火,能夠燎原。紀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現了井崗山革命鬥爭史,呈現出一幅前赴後繼、奮勇激戰的畫面,一名紅軍指揮員,左手攙扶着受傷的戰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側過頭召喚戰友,同時也是在召喚之後人,號召我們加入前進的隊伍,激勵着我們完成未盡的偉業。碑前是一位老漢和小紅軍的雕塑,栩栩如生,似乎在給我們講《井岡山的鬥爭》故事。憑欄遠眺,能夠看見五指峯;俯視能夠看見彭德懷、陳毅、何長工、伍若蘭等人的雕像。

走進紀念館,導遊告訴我們,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共安息着一萬五千七百四十四名有名烈士和四千多名的無名烈士。爲了紀念他們,把他們的名字和介紹安放在了紀念館裏,供參觀者們敬仰。導遊一一介紹,並講述了他們的故事。聽了烈士們的事蹟,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和無限的感慨。我們此刻過的幸福生活正是靠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必須要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必須會記住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四天的紅色之旅是短暫的,但她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是我們來之前無法想象和感覺到的。來到革命聖地,不僅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理解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革命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這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才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才明白鑄造靈魂、錘鍊信念,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

總之,我將把此次“紅色之旅”吸取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去,以實際行動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立志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斷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刻苦學習,以更加昂揚的精神和更加用心的工作態度投入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去。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範文 篇五

帶着從書本及各種媒介方面所瞭解的井岡山歷史,在早餐過後我們便深入井岡山各處革命遺址,切身感受當年那血雨腥風的戰鬥場面,我們乘車向山上進發,先後來到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黃洋界哨口,參觀了哨口處當年的戰壕及炮臺遺蹟並觀看了黃洋界保衛戰影片,切身體驗了當年那壯懷激烈的戰鬥場面,敵衆我寡以一個連兵力對戰敵人一個團兵力尤其是陳毅安營長一炮定乾坤的精彩瞬間造就了新中國革命的無限前途及今天的繁榮昌盛,對我們今天如何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有着極強的借鑑意義,那就是我們處處要以國事百姓事爲天事並心無旁驁,方能把自身融入到一種崇高的忘我的爲地稅事業奮鬥的境界中去,也就是井岡山精神中的“堅定信念”,即堅定“爲國聚財,執法爲民”的信念不動搖。

穿過黃洋界哨口來到紅軍挑糧歇腳處,那崎嶇蜿蜒的山路,爲了挑一擔糧往返近百里路,而且幹部和戰士一起挑糧,連朱總司令也親自挑糧並刻於自己挑糧扁擔上的史實以及參觀完了大井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極其簡陋惡劣的生活住宿環境,讓我感受到當年紅軍在嚴酷的生活環境下依然把革命事業開展得轟轟烈烈,這是井岡山中的“艱苦奮鬥”精神的真實寫照,想想我們在工作中有時怕工作量大有時怕工作難度高有時怕工作條件差而具有的畏首畏尾心理感到萬分慚愧,我們如果有當年紅軍那種十分之一的艱苦奮鬥信心,那麼我們的工作質效將不是現在這樣的狀況的。在小井參觀了當年的紅軍醫院,聆聽了曾志大姐的革命故事和張子清軍長讓鹽於紅軍戰士而自己卻犧牲了寶貴生命的故事,使我認識到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那可歌可敬的崇高品德,認識到自己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尚須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回顧一路經過的紅軍醫院、紅軍造幣廠、井岡山紅軍被服廠、湘贛邊區貿易中心等等遺址讓我感受到當年以毛澤東爲主的老一輩革命家爲消除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圍剿,以一種高瞻遠矚的革命家胸懷和對國家長遠建設周詳規劃考慮的英明決策,這不正是井岡山精神中的“實事求是、敢闖新路”又一真實映照嗎?那麼我們工作中是否存在瞞報藏私、歪曲事實、畏首畏腳現象呢?的確值得我們反思,如果這樣我們的地稅事業又將走向何方?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警惕。在井岡山聽到袁文才、王佐真實的革命事蹟,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後因國民黨反動派前堵後追的圍剿政策,毛澤東不得已將革命隊伍拉向了井岡山,得到了井岡山開明武裝派別袁文才、王佐的真誠幫助,在紅軍部隊真誠開導和共產主義思想宣傳下,袁文才、王佐部隊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二人並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革命鬥爭形勢的複雜性及地方武裝對革命認識上的偏差使我們的隊伍走了一定的彎路而錯殺了袁文才、王佐兩位優秀的革命同志,給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則革命故事及井岡山在革命時期先後犧牲了五萬餘人的史實,使我認識到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們必須要具有依靠羣衆善於發動羣衆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善於啃硬骨頭,孰知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要有勇於勝利的雄心和決心。所以我們在切身瞭解井岡山歷史過程中應當把井岡山的精神融會貫通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這可能是我們此行的一大收穫了。

同時我認爲我們若能夠把井岡山精神融入到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我們的人生追求將會達到最高境界,那又有何難事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呢?那將又是何等的妙哉人生呀!這也算不虛此行了。

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篇六

6月20日在湖口公路分局邱書記及夏局長的帶領下,10名黨員與4名入黨積極分女踏上了瑞金、興國、井岡山的紅色之旅。

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近距離的接近老一輩革命前輩走過的路。早上6點從湖口出發,大家對紅色行程充滿着期待,一路唱着紅歌,歌唱毛主席、歌唱祖國、歌唱黨。經過七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了紅色之行的第一站――瑞金。儘管旅途疲憊,但踏上這片紅土,所有黨員及積極分子都激動不已。瑞金蘇維埃政府是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政權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國的搖籃。在瑞金東北約6公里處,我們參觀了葉坪革命遺址,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裏召開,會址舊址原來是謝式祠堂,政府總辦公廳和辦公室設在這裏。

第二站,來到興國縣將軍園。參觀了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陳列館的解說員唱的一首當年蘇區老百姓傳唱的山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詞是:“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穿草鞋幹革命,夜打燈籠訪貧農。”當年中央蘇區幹部在軍情緊迫、環境複雜、工作艱苦的狀況下,一心爲民,盡心爲公,這首山歌就是真抓實幹的生動寫照。

重溫那段艱難又光榮的歷史,讓我感到心裏有底氣、肩上有擔子、眼中有希望。作爲積極分子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發揚好作風、好傳統,擼起袖子加油幹,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指導着工農紅軍的方向,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有儀式感的是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重溫入黨誓詞活動,入黨積極分子4人手持鮮豔的黨旗,11名黨員面對黨旗,在烈士陵園門庭重溫入黨誓詞,由邱書記領誓。作爲入黨積極分子雖然沒有宣誓,但已讓我熱血沸騰,充滿理想,感召自己工作需更加努力,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奮鬥終身,也許這就是此次活動帶給我的最大收穫!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延安,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聖地。巍巍的寶塔山、綿綿的延河水,猶如聖景一樣印照在我的記憶之中。每每說起延安,一種崇高的敬意就會油然而生,總想有一日能親臨延安去瞻仰它的風采。近日,我有幸參加了院裏專門組織的新進幹警赴延安參觀學習的紅色之旅,短短几日,我受益良多,感慨頗深。

到了延安,我不禁有些吃驚,這座印象當中貧困、蔽塞的陝北小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寬敞筆直,高檔酒店、大型商場一應俱全。我心中不免產生疑問:這塊貧瘠的黃土地是如何快速的發展成爲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的呢?

革命聖地延安是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那裏留下了超多革命文物和遺址,我們滿懷景仰地駐足在楊家嶺的窯洞旁、聚集在黨的七大會址中、緬懷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裏……透過一個個紅色遺蹟的傳承,追昔撫今。在楊家嶺革命舊址,看到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簡陋的故居我不禁感慨萬千,他們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的窯洞裏,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了一場又一場至關重要的偉大戰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震驚世人的光榮勝利,就是在這昏暗的油燈下,斑駁的桌椅旁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指引着中國革命前進方向的光輝著作,看到這些,我對艱苦奮鬥的傳統有了更爲深刻的理解。在黨的七大會址,我們認真聆聽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誕生及深遠影響,對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和棗園遺址,延安幹部管理學院的王教授爲我們現場講授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的事蹟,“人民的駱駝”任弼時的事蹟等,從事蹟中我深受教育和啓迪。

這次活動我們還參觀了秦始皇陵、乾陵等。觀秦始皇兵馬俑,我們的先輩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可謂世界之最,看乾陵,面積廣闊,氣勢宏大,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歷史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自豪。

自豪過後我不禁陷入沉思,帝王陵墓的奢華值得我們自豪嗎?延安革命聖地和這些帝王陵墓同在陝西,卻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這些帝王的陵墓尚且奢華,可想而知他們生前又過着怎樣享樂富貴的生活,而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他們是我黨我軍的最高領導人,住的卻是普通的窯洞,用的是部隊配發的木椅、木牀,這充分體現出我黨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帝王們死後還要奴僕陪葬,貼身服侍,而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凡事親歷親爲,自我補衣種菜,這充分體現我黨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這纔是值得我們自豪的。

帝王陵墓的龐大值得我們自豪嗎?古代爲了帝王這一個人死後能過的“舒適“,就要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用老百姓血肉和汗水去堆積這看起來雄偉壯觀的陵墓。而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天天和人民羣衆住在一齊,吃在一齊,把爲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爲根本宗旨,響亮地提出了“爲人民服務”的口號,這充分體現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

服務的精神,這纔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帝王們興建陵墓張揚炫耀值得我們自豪嗎?帝王們的陵墓處處彰顯着自我身份的高貴,炫耀着自我的功德。而我們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則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埋頭苦幹,任弼時同志就是典型的代表,“駱駝精神”是我黨對他道德品質和光輝人格的形象比喻,擔負着沉重的擔子,走着極爲漫長的路,沒有休息,只有工作,沒有任何要求,還有白求恩,作爲一名外國人,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負職責,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把一生奉獻給了偉大的中國革命。這充分體現了我黨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精神,這纔是值得我們自豪和學習的。

對古代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的舉動雖不贊同,但這些雄偉的建築和工程也反映出當時的經濟狀況和國家地位,而今,稍微留心,不難發現,去參觀這些帝王陵墓的中國遊客開的都是奔馳、寶馬,穿的都是阿迪、耐克,用的電子設備都是三星、索尼,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全部是外國的產品,我不禁要問:我們的在哪裏?大氣磅礴的帝王陵墓是我們的“產品”,但他只能代表過去的輝煌,當我們身爲中國人讚歎和自豪昔日的輝煌的時候,我們還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國家還有很長路要走,我們和世界很多國家還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們要把這次在延安學習到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中去,努力工作、開拓進取,自覺地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檢察職業道德,忠誠爲民執法、安心本職奉獻,努力爲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當我們即將結束這次紅色之旅返程的時候,我遙望延安,露出了笑容,因爲我找到了延安迅速發展的原因。延安,你的明天會更好!

後記

這次紅色之旅我增長了知識,開擴了眼界,努力工作,投身於我院檢察事業的決心更加堅定。那裏要個性感謝李勇檢察長,感謝院黨組爲我們帶給的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感謝各位領導一向以來對我們新進幹警的關心和愛護,我已經深深感受到我院是溫暖的家庭、事業的團隊、人才的搖籃、心靈的港灣。我們這次紅色之旅之所以一切順利,也得益於張檢的悉心關懷和同事們的相互關照,多謝你們!

紅色之旅學習心得體會 篇八

五月十日,惠山國稅四分局一行12人,開展了紅色教育活動。懷着崇敬的情緒,我們參觀了渣滓洞、白公館,透過參觀學習,同志們深受教育。

在渣滓洞,看到了《紅巖》小說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等烈士被關押的牢房。在白公館,聽到了《紅巖》小說中許雲峯的原型許建業、陳然、王樸等烈士的感人事蹟。

看着一張張令人亢奮的照片,聽着講解員講述着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英雄故事,我們的靈魂震撼了,眼眶止不住的潮溼。青山依舊,歷史永遠不會忘記江姐、小蘿蔔頭、許雲峯等那些在鐵窗歲月裏依然威武不屈、樂觀向上的革命志士,那些以“瀝盡肝膽爲中華”、“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的崇高胸懷恨飲槍彈,倒在重慶解放前夕的英雄先烈。正是他們,在那段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裏,用鮮血和生命爲我們這天偉大的紅巖精神鑄就了震撼人心的內涵。

在渣滓洞、白公館的鐵窗黑牢裏,他們吃的是黴米飯,睡的是“一腳平寬”的潮溼牢房,經受着種。種非人的折磨和慘絕人寰的毒刑。在那種環境下,他們爲什麼臨危不懼,視死如歸?最根本的是因爲他們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種理想就是爲了爭取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爲了振興中華。

紅巖英烈們的偉大人生實踐昭示我們: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獲得有好處的人生價值。

這天,應對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應對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應對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作爲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我們必須要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蹟,弘揚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精神,增強職責感和使命感,用無產階級的人生觀、世界觀武裝自我,找到自我準確的人生座標和價值取向。我們務必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基礎上,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防線。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勤奮學習,堅持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創造一流業績。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始終做到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堅持遵守黨的紀律,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堅持兩個務必,永葆共產黨員本色。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考驗,只有這樣才能弘揚正氣,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作爲一名國稅幹部,更作爲一名黨員,我們慶幸遇上了這天好的年代,我們必須要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精神狀態,用心投身稅收工作,切實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我,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學習,身體力行,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尊重納稅人,服務納稅人,讓納稅人滿意”爲工作理念,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履行本職,埋頭苦幹,奮發進取,以一流的工作業績來告慰烈士的英靈。

參加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篇九

爲了加深我們對黨史的認識,培養我們與紅軍的感情,讓廣大黨員幹部理解革命傳統教育,高思想政治素質,學校黨支部組織我們二十幾位黨員進行了一場紅色之旅,到陽新革命烈士陵園參觀學習,理解革命傳統教育。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

我們一路唱着紅色歌曲到了陽新烈士陵園。

下車後我們先去陽新烈士陵園,首先看到的是有標誌性的紀念塔,塔身由金色的五指峯和鮮紅的火炬組成。我們列隊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圈,鞠躬表示敬意。我們站在烈士紀念碑下,爲緬懷先烈,黨員、預備黨員們在烈士陵園紀念碑下重溫了入黨宣誓。當我們舉起右手時,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展此刻我們眼前,我們的眼睛早已被激動的淚水浸溼了,心靈上的火花又重新燃起。黨員們紛紛表示,必須將用英雄們的精神鞭策自己,向入黨誓詞中所說的那樣,做一名合格的黨員。

我們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將花圈獻給在鬥爭中犧牲的名革命先烈和那些未能留下名字便匆匆離開這個世界的無名英雄,並默哀三分鐘,深深緬懷他們在艱難困苦的革命年代,爲了中國人民的獻身的精神。之後我們還參觀了由著名人士題詞的碑林、革命烈士雕塑園,身在陵園內緬懷之情油然而生。烈士們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每個人,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使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在紀念館裏,看到了一幅幅畫、一張張照片,導遊爲我們講述了許多鮮爲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聽了烈士們的事蹟,我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和無限的感慨。烈士們爲國家的解放和繁榮強盛而奮鬥的壯麗生涯,革命先烈們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國幾代優秀中華兒女的努力拼搏、無私奉獻,爲中國的蠍起、中華民族的復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我們此刻過的幸福生活正是靠這些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必須要記住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但是必須會記住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精神將代代相傳。

此次的紅色之旅,不僅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理解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我們來到聖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這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挾來的。我將把此次“紅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後的工作和學習當中。以實際行動,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參加紅色之旅心得體會 篇十

晚20:52分乘坐k271次火車前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夜充滿期盼和興奮。想着明天能夠近距離的接近老一輩革命前輩走過的路程。我是多麼的嚮往。我懷着對革命老區無限崇敬之情,開始了這次紅色之旅。井岡山是毛主席、朱總司令等老一輩革命家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星星之火點燃的地方;南昌起義是黨領導的軍隊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的地方;是人民軍隊軍旗升起的地方;瑞金蘇維埃政府是共產黨領導下第一個政權建立的地方,是共和國的搖籃;古田會議確立的耕者有其田的指導思想,是我黨發動羣衆參加革命,擁護革命的動力,在漫漫革命征途中,江西省爲我黨我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幹部,能夠說這次參觀學習也是共和國尋根之旅。

祖國的河山,處處閃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記着紅色的史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個性是學習活的知識,學習做人的好方法。隨着空間的跨越,我們完成了時間的轉換,來到那火熱的年代。透過這次時空大轉移的活動,我們瞭解的不僅僅是地理知識和歷史故事,更瞭解了中國的社會,中國人的靈魂、氣質和精神。我們思考之後弄懂許多偉大的事件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發生的,爲什麼會發生,他們有什麼好處。我們將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路的信念。我們將更加堅定爲民族振興、爲中國人民造福的決心。我們將更加勇敢,更加頑強,更加堅韌不拔的前行。我們感激前人,學習前人,也要無愧於前人。我們也將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貢獻,爲後人留下我們的腳印。

江西是革命的搖籃。這個說法主要緣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一片白色之中,它獨具紅色的耀眼標誌,的確,那裏是紅色的土壤。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間的革命斷代史1930年之後,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錯殺而喪失,後雖力圖恢復均未奏效。建國之後,人們提到井岡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岡山這個搖籃,纔有之後的延續,於是有了種。種類似我們這個團隊性質的探訪,執政者總期望我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中尋找到當年的力量,這的確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心目中,那裏具有非同尋常的典型好處,他們期望後人能夠明白創業的艱辛,能夠體會當時的浪漫。

我們一行17餘人正是帶着這樣的崇敬情緒上山的。導遊小姐說,毛澤東第一次上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是1927年。第二次上山時毛澤東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那是1965年,坐汽車只用了一天。我們的時代是21世紀,高速公路異常發達,正常狀況下,從武漢到井岡山只需要十多個小時。

當年,毛澤東在湖南的秋收起義慘遭失敗,5000人的隊伍僅存1000人,竟出現了槍多人少的局面。行軍至羅霄山脈中段,聽聞此處井岡山的兩大地頭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經歷,決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攏他們,送給他們急需的槍支。這二人對毛澤東的個人魅力異常讚賞,接納了這支隊伍,讓他們休養生息。那時國民黨不滿井岡山武裝,數次圍剿,傷員很多,於是有了我軍的一個醫院,小井紅軍醫院。在醫院的藥鋪裏,發現都是草藥,原先國民黨對此區實行經濟封鎖,根本弄不到西藥,只好完全用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真正是靠山吃山,據史書記載這片大山裏採出的藥材不僅僅供給傷員用,一些居民也到那裏來買藥。傷員的草鋪挨着,條件艱苦,吃的食品是紅米飯、南瓜湯,這些東西在當時已是上等的飯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成功了,但時間僅有幾天,8月7日即被迫離開,於是朱德部隊遙遙來到井岡山,實現了偉大的匯合。不管是贛南三整還是三灣改編,都不僅僅是歷史課本的符號,而是現實中我黨我軍領導管理的一次良好經驗積累。至於之後的九月“洗黨”,由於三六九等的人物混進黨內,使黨的威信遭到質疑,他們毅然決定洗黨,純潔了隊伍,鍛造了作風,更是展現了高超的領導風範,對於黨員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由於朱毛會師,隊伍壯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入全盛時期。也是在這段時間,毛澤東與賀子珍的浪漫感情在八角樓盛開。導遊饒有興趣地講起了他們的感情與婚姻,說賀子珍是當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雙全,是耍雙搶的,甚至連他們之間的偶爾爭執也描述得頗有興味。革命時期的浪漫不僅僅指戎馬歲月中的感情與婚姻,還有每個人心中存在的夢想,那便是土地這實際上是一個古老的夢想,使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恐怕是支撐着這些窮苦士兵們英勇作戰的原動力,而更爲遠大的目標則是建立自己的政權,改變幾代人的面貌,並使全中國的窮苦人民得到解放。因此,在全盛時期興起了土地革命風暴,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之後還有造幣廠等等。

革命的殘酷,一方面在於險峻的生活和軍事環境。爲了取得戰爭的勝利,人們不得不互相廝殺搶奪,按照自己的倫理邏輯和思維習慣來區分是非、決定成敗。就說黃洋界戰役吧。我軍設壕溝、用毒竹針來對付來勢洶洶的國民黨士兵,並透過很多巧妙的辦法擊退了敵人,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之後國民黨痛恨到骨髓,發誓不放過井岡山一根草,要井岡山人換種。我們登臨黃洋界,嘆雲海之美,紛紛拍照,又感慨山勢之陡,即便站在防禦工事面前,也無法想象當年戰爭之殘酷。革命的殘酷,另一方面還在於人員的犧牲。黃洋界保衛戰役的指揮者,這些功臣,大多夭折於此後的戰鬥中,還有在井岡山歷史博物館中見到的諸多面孔,均殞命於戰場,可見新中國的建立,有多少熱血兒女鋪路啊。

井岡山,天時地利人和,養育了革命隊伍。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沒有理解瞿秋白的邀請進城,而是進山當起了“山大王”,歷史記載的“農村包圍城市”、“槍桿子裏出政權”等思想均在井岡山時期產生,這些思想含蘊於青山、淬火於實踐,指導着工農紅軍的方向。作爲偉大思想的誕生地,井岡山擁有獨特的人文資源。朱德的扁擔、井岡翠竹等課文從小就讓我們感動。仁者愛山,智者愛水,我們在一個下午裏參觀了五龍潭,在參觀五龍潭瀑布時,我和幾個隊友一齊徒步上下,得山水靈秀,情緒豁然開朗。心想那時紅軍的革命激情,也許與這種鍛鍊有關。

走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闢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證明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它告訴人們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能夠燎原的。

井岡山紅色之旅結束了。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着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着光輝的革命事蹟,弘揚着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未來的紅色旅程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xxxx”重要思想,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我們就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的人,立志爲人民做貢獻,爲祖國做貢獻,爲人類做貢獻!